facebook pixel code

╭☆筠と瑄☆╮奶爸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八招教你養出健壯寶寶

2007年07月21日
公開
57

八招教你養出健壯寶寶-健康與飲食   為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寶寶健康壯實呢,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令你達成心愿?專家建議,不妨從科學飲食上下功夫——       第一招:母乳與輔食相得益彰       現在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的優點不容置疑,母乳可滿足4~6個月嬰兒所需所有營養素,然而4~6個月以后,其所含鐵質、葉酸、維生素、鈣等營養素就顯得相對不足,若不適時添加其他食物,孩子不僅長不好,而且有患貧血、佝僂病等疾患的可能。       專家建議,當孩子長到4—6個月時(體重約7公斤),應合理添加輔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如蛋黃、米粥、面片、肉末、肝泥等。要根据寶寶的消化能力逐漸安排,切忌貪多。       第二招:主食與零食不可偏頗       寶寶一般在周歲左右斷奶,此時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視,一味亂給或一點不給都不是明智之舉。美國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孩子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總熱量的20%,獲取維生素與礦物質占總攝取量的15%,零食是孩子所需熱量與養分的重要補充。       不過,要注意零食的品種選擇以及量的掌握與安排。例如:上午給予少量高熱量食品如小塊蛋糕或2~3塊餅干,下午吃少量水果,晚餐后不給零食,但可在睡前喝一杯牛奶。       第三招:貴食與殘食不分彼此       不少父母習慣于用价格的高低來衡量食品的貴賤,以為价格越貴的食物對寶寶越是有益,其實,价格普通的奶、蛋、肉、豆類、果蔬及糧食才是兒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研究表明,奶、蛋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類細胞組織的氨基酸很接近,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食則含有丰富的鐵、鋅等微量元素,其營養价值遠遠超過价格昂貴的奶油蛋糕。總之,選擇食物主要是遵循是否為小兒所必需和能否被充分吸收利用的原則來定,與价格無直接聯系。       第四招:水果與蔬菜結合完美       有些父母認為水果營養優于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更喜于接受,因而輕蔬重果,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其實,水果與蔬菜各有所長,營養差异甚大。總的來說,蔬菜比起水果來對寶寶的發育更為重要。拿苹果與青菜來比較,前者的含鈣量只有后者的1�8,鐵質只有1�10,胡蘿卜素僅有1�25,而這些養分均是孩子生長發育(包括智力發育)不可缺少的“黃金物質”。當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沒有的保健優勢,故兩者應兼顧,互相補充,不可偏頗,更不能互相取代。       第五招:軟食與硬食兼施       年輕的父母常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或避開硬食,但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嬰兒出生后价月,其頜骨與牙齦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甚至固體食物。乳牙萌出后,更應吃些富含縴維,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干等,以增加寶寶的咀嚼頻率,通過咀嚼動作牽動面肌及眼肌的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弓、頜骨與面骨的發育,既健腦又美容。       第六招:葷食與素食雙管齊下       通常人們把動物性食物稱為葷食,葷食雖然營養丰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高,故應予以限制,不能多吃。父母在給寶寶配餐時,可做到肉、菜各半,葷素搭配。如做成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       第七招:進食與飲水並駕齊驅       重視進食,忽視飲水是不少父母存在的又一喂養誤區。水是构成人體組織細胞和體液的重要成分,一切生理與代謝活動,包括食物的消化、養分的運送、吸收到廢物的排泄,無一能離開水。年齡越小,對水的需求相對越多。因此在每餐之間,應給孩子一定量的水喝。       給水時注意不要給孩子茶水、咖啡、可樂等,而以白開水、礦泉水為宜。       第八招:食物與情緒適時調整       兒童心理學家闡明,食物影響著兒童的精神發育,不健康情緒和行為的產生與食物結构的不合理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如吃甜食過多者易動、愛哭、好發脾氣;飲果汁過多者易怒甚至好打架;吃鹽過多者反應遲鈍、貪睡;缺乏某種維生素者易孤僻、抑郁、表情淡漠;缺鈣者手腳易抽動、夜間磨牙;缺鋅者易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缺鐵者記憶力差、思維遲鈍;等等。       父母注意觀察,及時根据寶寶的情緒調整食物結构,可使上述不良情緒減輕或不葯而愈。

副食品添加&餵食守則

2007年06月15日
公開
62

副食品添加&餵食守則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方旭彬 國泰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師 沈仲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李青蓉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鍾政玲 攝影�王永村(0936-192-888) 產品提供�台隆手創館、彩遊館 〔前言〕 當寶寶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就代表著原本只喝ㄋㄟㄋㄟ的寶寶,也能開始嘗試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囉!不過,這不表示寶寶一下子就能吃大人世界的所有食物,食物的種類、烹調的方式會隨著月齡不同而有所改變,餵食的方式和技巧也得小心謹慎!因此,本文以月齡來區分,邀請小兒科醫師和營養師給予專業見解,教您如何帶領寶寶嘗試營養滿分的副食品! 〔主文〕 什麼是副食品? 雖然寶寶以喝ㄋㄟㄋㄟ為主,但是當寶寶成長到一定時間時,身體的發育機制就開始需要其他食物的營養。因此,這些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便稱為「副食品」。在日本,寶寶從吃第一口副食品開始,亦即是離乳的開始,所以副食品又稱為"離乳食"。 如何觀察寶寶想吃副食品? 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方旭彬表示,通常寶寶在4到6個月大時,因為胰臟功能已趨於成熟,這時候寶寶的體重也達到約出生體重的兩倍(約六∼七公斤),單靠奶水的營養已不敷寶寶的成長所需,所以寶寶會開始有厭奶的情形產生。 因此,當媽咪要餵寶寶喝ㄋㄟㄋㄟ時,如果發現寶寶會想把頭歪向一邊、不太肯喝奶,或是嘴唇緊閉、想推開奶瓶的情形,媽咪不用太緊張而強迫寶寶喝奶,因為這些狀況表示寶寶可能想開始吃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囉! 除上述情形之外,有些寶寶的月齡未滿6個月,但已開始長牙,自己也坐得穩,大人用餐時,寶寶在一邊看得口水直流,小手想去抓食物,這些也是寶寶想開始嘗試副食品的訊號! 方旭彬醫師表示,當寶寶可以坐得穩、長牙齒之後,就表示胃腸消化功能和吞嚥功能已更加成熟,加上6∼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的關鍵期,這段期間正是寶寶練習接觸成人飲食的好時機! 不過,每位寶寶接受副食品的時間和種類都不太一樣,得視寶寶的健康狀態決定。國泰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沈仲敏強調,若寶寶的家人有過敏體質或寶寶本身已有明顯的過敏體質(譬如媽媽餵奶前有吃海鮮,寶寶喝了母奶會全身起紅疹),就得延後為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間,或是延後嘗試部份副食品的種類,譬如雞蛋、海鮮等容易致敏的食物。 醫師的小叮嚀 假使寶寶有以下情形,可能就是寶寶開始想嘗試副食品囉! ☆ 寶寶自己可以坐得穩。 ☆ 餵奶時,寶寶的頭會撇開或嘴巴緊閉不想吃。 ☆ 寶寶的牙齒長出來了。 ☆ 寶寶的吐舌頭反射消失,可以吞嚥食物。 ☆ 寶寶有咀嚼能力。 ☆ 寶寶可以用手抓食物,還有想送到嘴巴裡的動作。 副食品添加的順序 液狀->糊狀->泥狀->碎丁->塊狀 先從液體食物開始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因為寶寶的咀嚼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加上從完全喝奶的狀態要開始進入吃非奶纇的食物,假使一下子就給予寶寶固體狀的食物,可能會造成寶寶吞嚥不及、哽塞的意外。因此得先從液狀食物開始嘗試,譬如果汁、菜湯開始,進而到調製米糊、麥糊、果泥、薯泥、菜泥,再慢慢進到碎麵條、乾米飯的固體食物階段。 每次先試一種食物,5∼7天後再換另一種。 營養師鍾政玲強調,餵寶寶吃副食品的時候,應以少量漸進為原則,每種食物最好能持續讓寶寶吃5∼7天左右,媽咪也能藉機觀察寶寶會不會討厭這種味道?吃得時候是開心滿足?還是把頭別開?還是吃下去又會吐出來? 待觀察寶寶的喜愛程度和了解排便是否正常之後,再換另一種食物。因為每種食材的特性均不同,假使一時讓寶寶吃下多種副食品,反而會很難觀察寶寶的腸胃對食物的反應是否正常。 保持食物原味,不需添加調味品。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表示,因為寶寶的味蕾尚未接觸過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味道,因此,對於各種味道都感到相當好奇,媽咪應盡量讓寶寶多嘗試食物的原味。假使添加過多調味品,雖然在餵食的過程中,媽咪可能會覺得寶寶仍就吃得很開心,甚至更愛吃,不過,時間一久,寶寶的口味愈來愈重,副食品的調味料也得愈放愈多,恐怕對寶寶的腎臟造成負擔呢! 營養師的小叮嚀 Q:寶寶吃下去又吐出? A:不要強迫繼續餵食。 假使媽咪發現,將固體食物拿近寶寶嘴巴時,寶寶會發出很高興的聲音。但有時看寶寶高興的表情,以為寶寶應該會把東西吃進去,但是寶寶卻又拒絕不想吃,或甚至將東西從嘴巴裡推出或吐出,有時還會突然大哭。 有些媽咪或保母會強迫把食物硬塞入寶寶嘴巴裡,這是非常不建議的作法!因為寶寶也有情緒不好或食慾不佳的時候,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千萬不要強迫寶寶進食,應等待下一次的副食品餵食時間再嘗試看看! 營養師的小叮嚀 餵食副食品的基本原則 1. 由少量(一茶匙)開始試吃。 2. 每嘗試一種新食物時,若3∼5天後沒有出現腹瀉、嘔吐、出疹或皮膚泛紅的症狀,就可以繼續吃下一種食物。反之,則需立即就醫,確定病情。 3. 餵食副食品時,儘量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讓寶寶可以儘快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 4. 建議媽咪詳細記錄寶寶每天所吃的副食品種類及量的多寡,以作為了解寶寶健康狀態的依據。 不同時期的副食品建議 4∼6個月的副食品建議 ◎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米糊、米湯、麥糊、各種果汁、菜湯。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一天1∼2次。 五穀根莖類:米糊、米湯、麥糊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鍾政玲表示,4∼6個月的寶寶可以先從米粉、麥粉、稀釋果汁、菜湯開始嘗試。 沖泡米糊、麥糊的方式,除了可以將市售的米粉、麥粉以開水直接沖泡;也可以將米粉和奶水混合餵食。剛開始先讓寶寶嘗試吃一小匙,如果寶寶喜歡吃、不會有排斥的感覺,則可以視狀況增加米糊量。假使寶寶可順利吃完一小碗米糊(約30公克),則可減少一次的母乳或配方奶餵食。 營養師的小叮嚀 米粉與麥粉,最好先嘗試米粉。 因為麥粉中的麥麩成份容易讓寶寶產生過敏反應,所以五穀根莖類的副食品最好先由米粉開始,待寶寶無不良反應時,再添加其他的五穀根莖類食品;此外,蛋白質也是極易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必須要等寶寶7、8個月大時才能給予蛋黃,而全蛋則要等到寶寶約10∼12個月大後才可嘗試。 醫師的小叮嚀 請以湯匙餵食副食品 建議媽咪以湯匙方式餵寶寶吃副食品,藉此訓練寶寶的吞嚥能力與咀嚼能力,對寶寶未來說話、進食動作的順暢都有助益,同時培養日後成人的飲食方式。 另外,在餵食副食品的階段中,媽咪可以準備幾種不同形狀及顏色的湯匙當作玩具給寶寶玩,也可讓寶寶試著握握湯匙,幫助寶寶習慣對湯匙的接觸。 蔬菜類:菜湯(汁) 將新鮮的蔬菜洗淨切碎,投入鍋內加水煮沸;煮開約三分鐘後,再取出菜湯(汁)冷卻即可。 水果類:果汁 ☆ 柳丁、橘子類:將其切片後,用湯匙壓成汁。 ☆ 番茄、葡萄類:先將其置於碗內以熱水浸泡兩分鐘再取出、去皮,用乾淨的紗布包起後,用湯匙擠壓出汁。 ☆ 西瓜、香瓜類:將瓜肉挖出、置於碗內後,再用湯匙擠壓出汁。 製作好的果汁必須先稀釋再給寶寶食用,比例約 1:1或1:2。譬如二茶匙的柳橙汁,可加二湯匙的開水稀釋。在調製果汁時,建議以新鮮、多汁的時令水果為主。重點是果汁不需再額外加糖!蘋果汁、蕃茄汁、西瓜汁都是不錯的選擇。 需注意的是,市售果汁並不適合給寶寶飲用!因為市售果汁並非100%現搾果汁,成份多為碳水化合物,寶寶喝了反而會引起腹瀉、脹氣、蛀牙等狀況。 7∼9個月的副食品建議 ◎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可開始嘗試糊狀、泥狀的食物。譬如稀飯、麵條、土司麵包,及蛋白質來源的蛋豆魚肉類。 ◎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1天2次。 五穀根莖類: 薄粥:米和水的比例約1:10,以小火慢慢煮爛。 土司麵包、饅頭: ☆ 吃法1:因為這個時期恰好是長牙期,所以可以將土司麵包或饅頭烤過,讓寶寶自己拿著吃。 ☆ 吃法2:將土司麵包或饅頭的硬皮去掉,撕碎後泡入奶水內,用小湯匙餵食。 蔬菜類:菜泥 可選擇葉子部份如菠菜、蕃薯葉,或是根莖類如南瓜、胡蘿蔔等洗淨切片,放入鍋內加少量煮熟,再用湯匙壓碎成泥狀。 水果類:果泥 以新鮮水果(最好是熟軟、纖維少'、肉多的水果、如木瓜、香蕉、蘋果等)洗淨去皮,再用湯匙將果肉碾碎成泥即可。 魚肉蛋豆類: 魚泥:取成人正餐所吃的魚,挑取調味料沒滲入的內層,用湯匙刮下搗成泥。 肉泥:將里肌肉用湯匙刮成泥狀再煮熟,或是請肉販代為絞細兩次以上即可。 蛋黃泥:將蛋煮熟後取出蛋黃,再壓碎並加入少量開水調成泥狀即可。 豆腐泥:將豆腐用開水煮熟或蒸熟後,用湯匙直接挖食即可。 肝泥: ☆ 製法1:將生的豬肝或雞肝,以湯匙刮成泥,再加水或高湯蒸熟。 ☆ 製法2:將生的豬肝或雞肝先切成小塊煮熟,再用湯匙壓成泥。 製作寶寶的副食品時,因為份量少又得講究新鮮度,建議媽咪可以多利用全家人常吃的菜來製作副食品。此外,因為寶寶的腸胃仍相當脆弱,假使利用高湯來烹煮副食品,建議先撈起高湯上層的油脂,才不會造成寶寶的腸胃負擔! 營養師的小叮嚀 過敏寶寶要吃全熟的副食品 家有過敏寶寶請注意!媽咪應將所有食物煮成全熟(例如:蛋要全熟,不可以是半熟),烹煮蔬菜湯要煮沸後才可讓寶寶食用。 10∼12個月的副食品建議 ◎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碎麵條、軟乾飯、碎菜段、碎肉末、全蛋。 ◎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1天2∼3次。 這時候的大寶寶,差不多可以開始吃半固體的食物囉!除了延續之前的菜泥、果泥、肉泥外,煮熟切成碎段的麵條、碎肉末、煮得很熟爛的乾飯(糙米飯)、煮熟切成碎段的蔬菜,也能讓寶寶開始學著吃。 此外,因為蛋白容易致敏,最好先讓寶寶從蛋黃開始嘗試,一開始可先讓寶寶試著吃1/2的煮熟蛋黃,待寶寶一歲之後再嘗試全蛋。營養師鍾政玲建議,如果想讓寶寶嚐點碎肉的味道,媽咪還可在碎肉中添加太白粉,可增加肉類的嫩度,讓寶寶更容易入口。 一歲以後的副食品建議 ◎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成人食物的清淡版。 ◎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1天3∼4次。 等寶寶一歲之後,寶寶的腸胃發育趨於完全,也能開始嚐試大人的食物,但是烹調原則仍以清淡為主。 奶類攝取方面,這時候能讓寶寶喝看看鮮奶或優酪乳。雞蛋建議烹調成質地軟嫩的蒸蛋,以方便寶寶食用,但是不建議使用生雞蛋製作沙拉醬給寶寶吃。 需注意的是,玉米粒、爆米花、葡萄乾、花生或堅果類等太小粒的食物仍要避免讓寶寶食用,以防造成寶寶哽塞的危險。 醫師的小叮嚀 寶寶專用餐具 耐摔最重要 因為寶寶的手部協調度較差,不小心就容易失手打破碗盤,因此,所有的餐具最好都使用不易摔破的材質,如:湯匙、叉子,或是有吸盤可固定的盤子、碗、杯子等,都是不錯的訓練工具。但使用較尖銳的工具時(譬如叉子)要小心,不要讓寶寶刮傷自己囉!同時,餐具的品質及耐熱度也須考量,因品質不佳的塑膠餐具很可能會遇熱釋出化學物質,所以媽咪可得仔細選擇,確保寶寶的健康。 11種超好用的烹調工具 烹調副食品跟成人料理不同,寶寶的食物必須剁碎、磨泥、刮成醬、瀝出菜湯,因此,將介紹11種好用的廚房器具,幫助媽咪輕鬆製作美味佳餚。 好用器具1:湯匙 功用:廚房中隨處可取得的湯匙,可說是製作副食品時相當好用的器具!不僅可以將蒸熟的馬鈴薯、蘿蔔、南瓜、雞肝..等食材壓成泥,也可以將果肉輕鬆刮成果泥。 好用器具2:磨泥器 功用:當寶寶可以開始吃半糊狀食物時,磨泥器可以輕鬆地將胡蘿蔔、菜頭等食物磨成泥。市面上還能找到磨泥器+保鮮盒二合一的組合,磨出的菜泥、果泥可以直接保存在保鮮盒中,相當衛生又方便。 好用器具3:保鮮盒 功用:不同size的保鮮盒可以將食材進行分類,不僅可以保持食材的新鮮度和隔絕冰箱異味,也方便媽咪一目了然,讓冰箱收納更完善。 好用器具4:量杯 功用:印有刻度的量杯可以幫助媽咪控制製作副食品的份量。建議媽咪選擇具有耐熱功效的量杯,裝盛果汁和高湯的量杯也要分開準備。 好用器具5:小量匙 食譜中提到的1茶匙、1/2茶匙的份量到底有多少?這時候,小量匙便能幫助你控制調味品的份量。 好用器具6:製冰盒 熬好一大鍋的高湯,若無法一次用完,這時候就能將剩下的高湯裝在製冰盒中。使用時,需要多少份量就拿幾顆“高湯冰塊”,不僅烹調方便,還能節省下回熬煮高湯的時間呢! 好用器具7:篩網 當您要製作菜湯時,篩網可以濾掉多餘的菜渣。另外,如果想磨出更綿密的馬鈴薯泥,也能將蒸熟的馬鈴薯放在濾網中壓成泥,這樣便能製作綿密口感的薯泥! 好用器具8:保鮮袋 可密封起來的保鮮袋可以用來分裝食材。譬如媽咪可以先將肉泥均勻平舖在保鮮袋裡面,再用湯匙或自己慣用的器具把肉泥分成一格一格,再放進冰箱保存。要烹調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的取出一次需要的份量! 好用器具9:果汁榨汁器 果汁榨汁器可以幫您輕鬆製作新鮮果汁,省時又省力! 好用器具10:蛋黃分離器 若想製作蛋黃泥,您便需要這個小工具!只要架在碗盤上,將蛋打入分離器中,蛋黃蛋白就自動分離囉! 好用器具11:研磨缽&研磨棒 可以將食材研磨成泥狀,使用後需徹底清潔,避免滋生細菌。 營養師的小叮嚀 烹調衛生也要特別注意! 食物的容器、過濾用的紗布、研磨食物的工具,以及媽媽的雙手,都要清洗乾淨。由於小寶寶的腸胃特別脆弱和敏感,若衛生習慣不好,容易引起寶寶腸胃方面的問題。 其他關於副食品的疑惑 疑惑1:過敏體質寶寶要避免哪些食物? 常見副食品食材表 以下為容易誘發過敏和較不易誘發過敏的食材。列表中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媽咪最好等寶寶一歲之後,和小兒科醫師討論後,再讓寶寶嘗試。 容易誘發過敏的食材 較不易誘發過敏的食材 大豆製品、碗豆、燕麥、扁豆、小麥、玉米、蕃茄、奇異果、草莓、柑橘類、花生醬、堅果類、芝麻、牛奶、乳酪(cheese) 、乳製品、雞蛋、巧克力、海鮮。 地瓜、南瓜、馬鈴薯、紅蘿蔔、山藥、甜菜、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梨子、櫻桃、米粉、米飯。 疑惑2:怎樣才知道寶寶對食物過敏? 沈仲敏醫師表示,對家族史中有過敏體質或本身已有明顯過敏體質的寶寶來說,食物過敏的警訊大多以皮膚泛紅、發癢、鼻塞、氣喘、流眼淚、嘔吐、腹瀉等症狀來表現。 所以,餵食副食品的時候,一次只能先嘗試一種。例如在開始給寶寶吃米糊時,就應該除了母奶或嬰兒配方奶外只給寶寶米糊,並且要一連試個幾天,確定寶寶對米糊不會過敏時,才換另一種副食品。 如果寶寶已經是個小小過敏兒,那麼更要留意副食品添加的狀況,除了6個月才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外,榖類的食物最好先從米粉開始。因為米是100%天然無麩質的榖類,沒有麥類中容易引發過敏的麩質蛋白。另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花生、海鮮、鮮奶、巧克力等都建議等寶寶一歲後才食用。 疑惑3:寶寶腹瀉中,可以吃什麼呢? 營養師李青蓉表示,寶寶若有腹瀉情形,首先還是以維持電解質補充為優先。如果寶寶處於開始嘗試副食品的階段,在烹調副食品上要降低油脂的比例,也可以讓寶寶喝點稀飯上層的米湯水,或是表面烤得微黃的吐司或白饅頭,因為烤過的吐司或白饅頭的纖維較脆,比較方便寶寶咀嚼消化。 疑惑4:副食品可以微波加熱嗎? 無論是成人吃的料理或是寶寶吃的副食品,都不建議一再重複解凍和冷凍!若要利用微波爐加溫副食品,媽咪要注意盡量將食材平鋪在微波爐專用盤中,讓食材均勻受熱;微波加熱後,媽咪也要先嚐嚐看食材是否都均勻受熱,避免寶寶吃下太燙口的食物?或是食物中間的部份還是冷冷的?等一切確定無誤之後,就能讓寶寶享用大餐囉! 疑惑5:以高湯熬煮稀飯時,需再添加調味料嗎? 許多媽咪習慣用高湯來熬煮稀飯,不過需注意的是,最好能自製無鹽高湯,不再添加鹽巴、味精,因為對寶寶來說,食材的原味就已經足夠。 疑惑6:一天當中,要在哪時間餵食副食品? 媽咪要在什麼時間餵食寶寶副食品?鍾敏玲營養師建議,可以選擇在兩餐之間,4、5個月的寶寶若一次可以喝到100∼200cc的奶量,一天大約吃個1∼2次的副食品,如果寶寶不會產生嘔吐或過敏的反應,餵食的份量就可以視情況逐漸增加。 結語 「營養好又容易消化吸收」是選擇副食品的重要原則!假使寶寶吃得不好,副食品吃的少,也無須太過擔心。只要寶寶的頭圍、體重、身高都在正常範圍內,孩子仍舊是健康寶寶!最重要的是,家長們可得多花心思,為孩子選擇營養健康的每一餐,讓寶寶感受到媽咪的無限愛心! (詳文請見2007年三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喉嚨發炎?扁桃腺發炎?

2007年06月11日
公開
74

東元綜合醫院 小兒科主治醫師 鄧堯敦醫師   小朋友發燒生病去看醫生時,許多家長的疑問就是『喉嚨有沒有紅?扁桃腺有沒有發炎?是感冒嗎?還是流感?』所謂的「喉嚨發炎」、「扁桃腺發炎」、「感冒」、或「流感」這四種病症,不僅是一般民眾,甚至醫護人員也時常混淆不清。『喉嚨』指的是『咽喉腔』,張開嘴巴看到的大部份是咽部,往下一點接近聲帶的部位則是喉部。扁桃腺位在咽部的兩側面,是咽喉腔的一種淋巴組織,有製造抗體,抵抗病原菌侵襲的功能,扁桃腺生下來後,逐漸增大,一直到四歲時最大,同時發揮最大的功能,以後就隨年齡增加而功能逐漸衰退。當咽喉有發炎現象時,醫師就會說是咽炎或咽喉炎,有些醫師在發現病人扁桃腺有紅腫及化膿時,才會比較強調是扁桃腺炎。   「感冒」是自鼻腔、咽喉、支氣管甚至肺部的呼吸道急性發炎疾病的總稱,病毒感染佔90%以上,如腺病毒、呼吸融合病毒、鼻病毒等200種以上,症狀通常較輕微。而「流感」是專指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狀通常較嚴重,流行規模大,甚至會發生併發症而致命。一般而言,感冒會先喉嚨沙癢或痛,接著打噴嚏、流鼻水、然後有咳嗽,只有嬰兒或小孩比較可能發高燒。一般若能多休息、多喝水、症狀通常持犢至5~7天即消失。而流感發病時會頭痛、喉嚨痛、高燒、畏寒、四肢痠痛及全身倦怠,持續甚至有1~2週之久。   會導致「扁桃腺炎」的病菌相當多,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像是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腸病毒、EB病毒等。其餘少數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最常見也最要注意的細菌感染是A族鏈球菌。   「扁桃腺炎」的症狀可輕可重,有些會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水、打噴嚏;腸病毒則會有口腔潰瘍的情形。有時候扁桃腺腫得太大,阻礙了鼻子的呼吸暢通,小朋友只好張大嘴來呼吸,嚴重的可能腫大到阻塞上呼吸道,使病人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扁桃腺炎」的併發症可分局部化膿性感染,如扁桃腺周圍膿瘍、側咽部或後咽部膿瘍等。會引起病童吞嚥困難而流口水、發音困難、牙關緊閉、呼吸困難,甚至膿瘍向下擴展到縱膈腔而有致命的危險。而鏈球菌引起的扁桃腺炎,若有全身的影響則可能造成『腥紅熱』、『風濕熱』或腎絲球腎炎。   在專業醫師目視扁桃腺及口咽的變化則可以知道是否有扁桃腺炎。但醫師除了要診斷是否為扁桃腺炎之外,還要區分到底是細菌性或是病毒性感染、有沒有局部化膿性或全身性感染之併發症。通常鏈球菌引起的細菌性扁桃腺炎多發生在五歲的兒童身上,少有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感冒症狀,如有懷疑時可以採取咽喉扁桃腺的分泌物做鏈球菌的檢測,來確定致病原。如果確定是、或強烈懷疑是鏈球菌引起時,則需要投予抗生素治療10天。若是病毒性的咽炎扁桃腺炎只需症狀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有些人扁桃腺先天就較大,經常感染後更大,造成呼吸道不暢通,睡覺時打鼾聲很大,甚至影響睡眠品質,白天上學無精打采,猛打瞌睡;有些小朋友經常反覆感染(壹年超過七次或兩年內每年超過五次),高燒住院而中斷學業,在專科醫師的評估後,可考慮做扁桃腺切除手術。   扁桃腺發炎的傳染途徑是經由孩童間的密切接觸,病原菌由呼吸道的分泌物被傳播開來,因此最佳的預防策略就是多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讓小朋友吃手指及亂咬東西。若小朋友有扁桃腺炎,應盡量不要出門,以免把病菌傳播出去,在家多休息並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喉嚨不適時可給予較清涼的飲食,減少太刺激或太熱的食物。配合醫師的指示追蹤治療,不要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因為絕大多數喉嚨或扁桃腺發炎都是病毒性感染,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教會寶寶三大自理能力-穿衣、吃飯、如廁

2007年06月10日
公開
62

教會寶寶三大自理能力-穿衣、吃飯、如廁 每一個爸媽都希望寶寶學會自己來動手。特別是穿衣、吃飯、如廁三大自理能力,最好在上幼稚園之前就已經有基本的能力。 輕鬆學穿衣 2歲左右,寶寶開始有自主的意識,這時候,他們對穿衣服也更有興趣,爸媽可以趁此機會教寶寶學習穿衣服及襪子。 學穿衣的時機 ☆喜歡自己搭配衣服。 ☆會拿著衣服、褲子往身上套。 ☆有時候會試圖自己脫衣服。 選擇方便學習的衣物 1.衣服 選擇穿脫都很方便的服裝,例如鬆緊帶的裙子和褲子、寬鬆的套頭T恤等。衣服的圖案儘量選擇鮮艷、可愛的圖案,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可以挑選正反面比較好分辨的衣服,例如正面有圖案,背面沒有圖案;另外,領口最好大一點,比較方便寶寶一下子就套進去。 2.褲子 在只有鬆緊帶的褲子前面縫上一顆扣子在大約肚臍的位置,可讓寶寶知道褲子的扣子應該和肚臍對應起來,這樣就不會穿錯前後面,寶寶也可以知道褲子要拉上來的高度。 3.鞋襪 建議先從方便、柔軟的布鞋或涼鞋開始練習。可選擇跟部有小拉繩的鞋子,這樣寶寶容易把鞋跟拉起來。最好是有魔鬼沾或小拉練設計的鞋子,以方便寶寶穿脫。至於襪子,則挑選彈性大、好撐開的襪子。 如何教寶寶穿衣 讓穿衣服像遊戲 幫寶寶穿衣時,就像玩遊戲一樣,對他說:「來看小手會跑到哪裡去」當寶寶伸過手來就很驚訝的說:「你看從袖子洞穿出來了」,一邊誇獎他做的真好,寶寶會因此感到高興,覺得穿衣服是件有趣的事。 分散注意力 幫寶寶穿衣服時,要對他講話、唱歌。還可以給他一些好玩東西讓他自己操弄,例如手搖玩具、畫冊、娃娃等等,這樣他就不會注意穿某些衣服的麻煩過程。 說出步驟 給寶寶穿衣服時讓他跟著你說:「襪子,這是襪子,現在來穿襪子」寶寶慢慢就會聽懂你的意思和明白穿衣服的順序。 訓練穿衣技能 當寶寶想要自己穿衣服的時候,可讓他用布娃娃先做練習,給布娃娃脫衣服,然後再穿上。他每完成一項動作就要稱讚他,並讓他有機會多練習。平時可讓他練習扣扣子和拉拉鏈。你要有耐心,不要期望寶寶很快就能學會。 留一手 每次穿衣服時,總留下最後一個簡單的步驟讓寶寶獨立完成,這樣寶寶會比較容易獲得完成的成就感,增加未來自己穿衣的自信。 輕鬆學吃飯 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很有好處。寶寶自己吃飯時,可以訓練雙手的靈巧,寶寶自己吃飯的過程,也可以加速他手臂肌肉的協調和平衡能力。所以,時候到了,媽媽就可以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了。 學吃飯的時機 ☆每次餵飯時寶寶都喜歡來搶媽媽手中的餐具。 ☆吃飯的時候寶寶喜歡伸手抓食物。 ☆當湯匙裡的飯快掉下來時,寶寶會主動去舔湯匙。 ☆寶寶已經學會用杯子喝水了。 學吃飯前的準備物品 1.圍兜、吃飯衣 圍兜的材質最好選擇有防水層的,因為它可以完全隔離湯湯水水弄濕衣服。有的圍兜使用特殊的EVA防水材質,感覺有點像橡膠,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一種獨特溝槽設計的圍兜,寶寶進食時掉出的碎屑就可以被接住,還蠻方便的。 還有一種吃飯衣是讓寶寶反穿的衣服,後面繫帶子或使用魔術沾,通常採用雙層設計,外面一層是棉布材質,裡面一層是防水層,非常容易清洗。使用它,就不怕寶寶吃喝東西時弄髒衣服了。 還可以直接給寶寶套上一件舊衣服,一樣也能保持寶寶的小衣服不會被弄髒。 2.兒童餐桌椅 寶寶雖小,專人座位卻是必需的,這是養成寶寶良好進食習慣的基礎。爸媽可為寶寶準備一張餐桌椅。市面上餐桌椅有些是分開的,有些則是連在一起的,可分開的餐桌椅能讓寶寶與大人同時進餐,平時又可讓寶寶獨自在小桌邊畫畫、寫字等,不能拆開的餐桌椅很多是輕便型,折疊後體積小,收放很方便。媽媽可根據需要來選擇。 有些餐桌椅帶有餐盤固定的設計,媽媽可以將寶寶的飯菜放在上面讓寶寶進食,能預防打翻。另外,椅上的安全帶則能防止寶寶爬出來,避免危險發生。 3.小碗 剛開始學吃飯的寶寶經常會把碗打翻,媽媽最好選用寶寶專用的吸盤式訓練碗。吸盤式訓練碗有防滑底座設計,碗下面是吸盤,憑寶寶的力量不太容易拿下來。等較大後,更懂得吃飯要領的寶寶就可以改用普通的碗吃飯,但為了避免打破,應使用耐高溫、無毒、無味的PC微波碗。 如果經常外出旅行,也可以使用有蓋子的兒童專用碗。它能將碗完全密封,防止食物流出,方便家居或旅行使用。 4.湯匙&叉子 要選用適合寶寶嘴巴大小,食物又不易外流的湯匙;採用高品質材料製成,耐高溫、不怕摔;有特殊圓頭設計,使用時不會弄傷寶寶自己的口腔,也不會使長牙期的寶寶牙肉受損;手柄要有防滑設計,便於寶寶自己學習。另外,最好是粗、短柄,使用起來更順手。 濕毛巾 準備兩塊濕毛巾,可及時擦乾淨寶寶弄髒的小手、小臉。 如何教寶寶吃飯 讓寶寶幫忙 在餵寶寶的同時,也讓他自己拿一把小湯匙,讓寶寶試著自己舀起來送進嘴中。 不在乎髒亂 如果擔心寶寶把飯吃得滿地都是,可以在吃飯前,在寶寶座位周圍的地上鋪好報紙、給寶寶穿上圍兜衣。等寶寶完全吃飽了,再清理「戰場」,擦乾淨寶寶的手臉。不要嫌麻煩,因為現在的麻煩是為了以後的不麻煩。 及時鼓勵 當寶寶自己吃飯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即使他把飯吃得亂七八糟,還是應該鼓勵他。允許寶寶嘗試,即使飯菜灑到了地上,也不應該太過批評寶寶,更不能因此而制止他嘗試。很快地你就會發現,寶寶能夠靈活地完成動作了,這時就要及時鼓勵他、誇獎他。這樣寶寶也會很開心,自己動手的意願就更高了。 堅持原則 說話要算數,規定好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絕不能延長到40分鐘,否則媽媽的努力將大打折扣。寶寶剛開始可能會不好好吃,只是「玩飯」,不要管他,也不要擔心寶寶吃不飽,吃飯時間結束就要把食物收起來。上一餐沒吃飽,下一餐自然會努力吃完。 培養習慣 吃飯前,要讓寶寶洗乾淨小手,並經常提醒寶寶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當寶寶坐到餐桌前時,媽媽要給寶寶圍上圍兜,以免吃飯時弄髒衣服;吃完後,讓寶寶把用過的餐具放在一起,讓寶寶學習收拾餐具的規矩,此外,還應訓練寶寶飯後漱口或刷牙的好習慣,以保持口腔清潔。 TIPS:灌輸營養概念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不愛吃的東西,這時最好教寶寶一些營養知識,讓他明白這些東西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在做飯或去超市購物時,先向寶寶介紹:你看芹菜嫩嫩綠綠的,吃點綠色蔬菜身體好;餐桌上再對寶寶做營養訓練:胡蘿蔔吃了能長高、豬肝吃了嘴巴變紅,寶寶越來越漂亮、多吃魚的寶寶更聰明。漸漸地,寶寶就會知道不挑食的好處。 輕鬆學如廁 如廁學習讓寶寶成長又邁進了一大步,這個過程需要爸媽和寶寶一起來努力,才能成功。從不能控制便便到自己主動上廁所,需要一段時間,且因人而異。為此,爸媽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加耐心和細心,同時,要先準備一些工具。 學如廁的時機 ☆寶寶可以保持尿片乾爽達2小時以上,或在他們短時間午睡時,尿片仍能保持乾燥。 ☆寶寶在便後能感覺到尿布已經濕了,會透過語言或動作表達不舒服的感覺。他可能會拉扯尿布或者扭來扭去。 ☆寶寶在大小便前能透過語言、動作或者其他方式表示,他需要便便噓噓。他可能突然漲紅了臉,兩腿夾住不動,或者出現特殊的聲音。 ☆寶寶可以將褲子拉下或拉起。 ☆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對大人如廁感興趣,並樂於模仿。 ☆寶寶可以表達「願意」還是「不願意」,明白一些與如廁有關的辭彙,如尿尿、大便、髒、乾淨、濕了等含義,並能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如「去上廁所」。 ☆有了要去廁所大小便的概念,或能理解「小馬桶」的含義,可以走過去坐好並樂意坐在上面。 學習如廁的工具 1.坐便器 為寶寶選擇一個合適的坐便器。安全舒適最重要,款式不需要太複雜。也可以選擇直接套在大人馬桶上的小座墊,可省去未來更換便器的步驟。 2.褲子 為寶寶準備幾條適合進行如廁訓練的褲子,必須選用容易穿脫、棉質、吸水性強、易於清洗的褲子,這種質料的褲子能夠讓寶寶強烈地感覺到褲子弄髒後的不舒適感,事後又比較容易清理。 如何教寶寶嗯嗯噓噓 何時開始訓練 大多數2∼3歲的寶寶就可以進行上廁所的訓練。有經驗的爸媽表示,訓練寶寶上廁所可能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但不管怎麼樣,讓寶寶決定他是否做好了自己上廁所的準備才是最重要的。研究表示,很多在18個月大之前就開始學上廁所的寶寶直到4歲還沒有完全訓練好。但是,從2歲左右開始訓練的寶寶到了3歲就可以自理大小便了。 先做日間訓練 白天的控制通常容易學會,而讓寶寶晚上不尿床,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要等日間訓練完全結束後再進行晚間訓練。要培養寶寶入睡前後主動如廁的習慣,如果發現寶寶睡前飲水太多,或情緒特別興奮、身體特別疲憊,凌晨時不妨叫起寶寶,再上一次廁所。 鼓勵的態度 教寶寶上廁所的時候,鼓勵對他非常有用,及時稱讚寶寶,讓寶寶為自己能控制大小便感到自豪,有的寶寶會因此而喜歡上廁所。如果寶寶有時沒能成功控制大小便,也不要因此責怪他,要告訴寶寶這種事情每個人都可能發生,他已經做得很棒了,同時溫和地告訴寶寶:下次要告訴媽媽。 有些寶寶喜歡在坐便盆的時候做些其他事情,例如看書,他已經把坐便盆和他最喜歡的事聯結起來,爸媽不要阻止他。 不要過分關注 不要強迫玩得正高興的寶寶定時小便,結果只會使寶寶哭鬧。寶寶可能會不自覺地利用爸媽過分關注的心理或者消極抵抗或者報假情報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爸媽可以選擇寶寶喜歡的場所進行訓練。可以透過讓布娃娃坐便盆的遊戲,來慢慢引導寶寶,讓他產生主動坐便盆的慾望。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開始訓練,寶寶較容易接受。 細心留意信號 一旦發現寶貝有大小便的跡象,例如放屁、扭動身體、突然漲紅臉、用手摸小雞雞或者小屁股,就馬上問寶寶,是不是要尿尿便便?然後帶寶寶到坐便器上。 教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想大小便的意願,這樣在他提出要「尿尿」或「大便」時,爸媽就能及時帶他到便器上了。因為這個年齡的寶寶有尿意時都是馬上要尿了,所以便器要就近放置。 退步是正常的 爸媽會發現寶寶在訓練期間出現反覆和倒退現象,例如你一再提醒寶寶「該上廁所了」,他卻說「沒有尿尿」,有時甚至聽而不聞,但幾分鐘後他就尿濕了褲子;例如你昨天誇獎過寶寶在午睡時已經不再尿濕床單了,今天他卻又尿濕床單等。 爸媽此時不要懊惱,也不要懲罰和責罵寶寶,因為這不會有幫助,只會讓寶寶感受到壓力,引發負面情緒,例如膽怯、恐慌等。 找一下讓寶寶發生反覆和倒退的原因,有可能是寶寶生活環境發生變動,如搬家、上幼稚園等壓力事件;有可能是睡前高度興奮或太累使寶寶過分疲憊,無法及時醒來上廁所;還有可能是爸媽訓練寶寶時急於求成,跳過一些步驟,使寶寶的挫折感大增,導致下意識尿濕褲子,不再配合訓練本身的完成。找到了原因之後,爸媽就要及時做調整,以幫助寶寶度過這段反覆和倒退期。 TIPS:能否自理大小便與智力無關 專家指出,寶寶是否能自理大小便,和寶寶的智力無關。智力由頭腦來決定,和控制大小便的膀胱相隔遙遠。 要做到大小便自理,寶寶首先要能識別需要排泄的感覺,並透過語言、動作或其他方式表達這種感覺。其次,寶寶要能在短時間內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最後,寶寶要能理解並配合在適當的地點排泄。這些,都只有等寶寶生理發育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 ∼轉載至聰明寶寶∼

認識腸病毒

2007年06月09日
公開
57

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方旭彬 什麼是腸病毒呢?其實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共有60幾種,可分為四大類:一、小兒麻痺病毒:有3型(1-3型)。二、克沙奇病毒:23型A群(A1-A22,A24),6型B群(B1-B6)。三、伊科病毒:31型(1-33型,除10,28型以外)。四、腸病毒:4型(68-71型)。其中腸病毒71型是目前已知腸病毒中最後被發現的一種,它在1969年首次在美國被發現,當時在加州造成大流行,而後世界各地都有流行的報告。腸病毒71型發生神經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1998年在台灣造成大流行出現了數十例死亡病例,引起許多家長的恐慌,也引起有關當局的重視。 其實腸病毒的流行並不是這幾年才有,每年的初春及夏季,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便知道得到腸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會陸續增加。台灣地區的流行期是三至十一月,七至九月可達高峰。大多發生於十歲以下的小孩,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比較容易有嚴重的併發症出現。腸病毒可以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主要是直接接觸到病人的口鼻分泌物或糞便。 在發病的前幾天,病人就有傳染力,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發病後一週內的傳染力最高,從腸道排出腸病毒可達數週之久。腸病毒從接觸到發生症狀的潛伏期為2至10天,平均是3至5天。感染後很多沒有症狀,有些只有發燒或者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這種腸病毒感染實在很難從臨床症狀來診斷。有時會引起一些特殊的臨床症狀,如手足口病、 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其中前兩種是最容易在門診被醫生一看就可以確定診斷的。 疹性咽峽炎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症狀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咽峽部(喉嚨後方)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6天,大多數病例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手足口病以A、B族克沙奇病毒較常見,腸病毒71型較少見。症狀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堂,手指及腳趾間,病程為7-10天,病童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打點滴。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腸病毒感染,都可以在適當的症狀治療下復原,只有少數的腸病毒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特別是侵犯到心臟或腦部引起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無菌性腦膜炎或腦炎,延髓性腦炎,脊柱前角神經炎,甚至肺水腫,造成生命危險。而一般神經併發症多發生在發疹後二至四天,所以發病後前幾天,家長除了配合醫師的支持療法以外,應該特別注意有無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持續嘔吐、頸部僵硬、全身無力、心跳加快、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等症狀,有上述情形發生時應立即送醫,以免延誤。 腸病毒有很多型,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所以得過還是可能再得。除了小兒麻痺病毒有注射型的沙克疫苗及口服型的沙賓疫苗以外,目前針對其他的腸病毒並沒有預防的疫苗。所以我們能做的預防措施,就是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以增強個人免疫力,勤洗手加強個人衛生,注意環境清潔及通風,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在治療方面,目前沒有特效藥,只能採支持療法(症狀治療):小朋友高燒時,可以洗溫水澡、睡冰枕、貼退熱貼、多喝水、並由醫師開給解熱止痛藥。 在飲食方面,可給予清涼的流質飲食或較軟食物,如布丁、豆花、果凍、冰淇淋等;較小寶寶餵奶時奶嘴不要放太深,泡奶不要泡得太熱,免得弄痛了喉嚨加重寶寶的厭食。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後應立即洗手。已經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最好請假在家休息,而且應該避免與孕婦、新生兒及小孩接觸。相信家長對腸病毒有了以上正確的認識,才不會心慌,真的碰到家中小朋友感染時,也才可以採取正確的處置,減少因為嚴重併發症所帶來的不幸。

對付厭奶寶寶

2007年05月01日
公開
70

對付厭奶寶寶,媽媽有一套! 文 / 陳染秋、周玗玗   厭奶多半不是生病,但是寶寶有厭奶問題,經常會讓爸媽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只要掌握一些重點方法,就能讓寶寶重新愛上牛奶。 厭奶可分為兩類:生理性厭奶和病理性厭奶。大多數寶寶屬於生理性厭奶,醫生們普遍認為生理性厭奶無需治療,只要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痊癒。可是眼見著寶寶每日奶量攝取不足,爸媽的心情焦急萬分,總希望能有解決的辦法。 對付注意力分散型的厭奶寶寶 到了喝奶的時間,小傢伙還沒有餓的感覺,抱來喝一會牛奶,只要聽見絲毫動靜,小腦袋就開始左右晃動,眼睛也東張西望,甚至不肯繼續喝奶了;喝奶的時候,吃吃停停,猶如跑「馬拉松」;或是全身扭來扭去很不安份。 聰明媽媽絕招1:消除來自外界環境的干擾 餵奶時盡量房間裡只有媽媽和寶寶,平時有很多人陪著寶寶玩耍的家庭,在寶寶喝奶的時候,其他的人可以暫時迴避一下,或是把寶寶帶到沒人的臥室。 餵奶的環境光線可以暗一點,最好沒有嘈雜聲音的干擾,對於超級敏感的寶寶,喝奶的時候甚至可以暫時拔去電話線、關掉手機。 聰明媽媽絕招2:調整寶寶情緒 適時調整寶寶的喝奶情緒,在餵奶前一段時間,不要讓寶寶做劇烈的運動。最好在每次喝奶前的半個小時,讓玩得很興奮的寶寶慢慢安靜下來,等寶寶到了喝奶時間,比較能進入狀態。 聰明媽媽絕招3:建立規律性 玩一些有助於集中注意力的小花招,如用歌聲吸引他,久而久之就會摸索出規律,例如哪些歌對哄他喝奶有效果,哪些會起相反的作用;或者利用小道具例如一塊小方巾、一個舊奶嘴或者一個舊奶瓶!仿佛進行一個固定儀式,發現幾個能讓寶寶握著就能安心喝奶的道具,等到喝奶時就拿出來,讓寶寶安心進食。 聰明媽媽絕招4:舒適的喝奶氣氛 選擇讓寶寶舒適但手足受到一定限制的餵奶姿勢,因為舒適而受限制的姿勢能讓寶寶具有安全感。此外,媽媽的情緒要放鬆,如果媽媽緊張、焦慮,寶寶會有所感應,從而也感到緊張,影響喝奶!如果喝奶的時候,母子能保持平靜溫和的眼神交流,寶寶會更專注! 對付不喜歡牛奶型的厭奶寶寶 寶寶添加副食品以後,會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好吃的食物,牛奶的吸引力就大不如前了。 聰明媽媽絕招1:把牛奶藏起來 通常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吃一些優酪乳,既能和平時吃的牛奶錯開口味,也能做到調整腸胃菌群的作用,對於有便秘情況的寶寶效果更好! 用牛奶和其他材料搭配出好吃的食物,例如水果牛奶、奶麵包粥、奶蒸蛋等等。主材料都是牛奶,但味道和食用的形式能讓寶寶覺得有新鮮感。 選擇一些營養成分和牛奶比較接近的食物,通常也能作為牛奶的替代品,例如豆製品、優酪乳、乳酪,用這些材料做一些寶寶愛吃的美食,等寶寶胃口打開了,慢慢地也會重新找回對牛奶的興趣! 聰明媽媽絕招2:做個好廚師 寶寶攝取的食物種類一多,營養的來源也就增加。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用在寶寶身上也行得通!奶量不足就更要用其他食物來補充。例如平時多熬煮一些口味好的鮮湯,如排骨湯、雞湯、魚湯等等,不要加鹽,可分成小份凍在冰箱裡備用,用來做蛋羹、麵條、稀飯都很好。 對付食慾不振型的厭奶寶寶 多數寶寶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狀況,對吃什麼都沒太大興趣,似乎永遠不餓。這種情況,首先要排除掉吃太飽的問題,如果腸胃方面也無異狀,那就可以想點招數來對付。 聰明媽媽絕招1:拉長兩餐飲食的時間 可以根據月齡的不同安排喝奶和吃副食品的時間,餵食不要過於頻繁,在喝奶前1個小時不要給寶寶吃東西,水份也不要喝得過多。 如果寶寶不肯吃,注意補充水分,喝一些開胃健脾的水,例如山楂水、番茄汁等,只要寶寶有吃,吃多吃少不要太過介意。如果寶寶表現出肚子餓,媽媽也不要欣喜過度,應保持一定的規律,不可一下子又給寶寶塞一堆牛奶和別的食物。 聰明媽媽絕招2:增加寶寶運動量 經常帶寶寶出門走一走、動一動,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真的有所不同!即使在室內活動時,多使用一些工具,例如嬰兒健身架、大龍球等,花一些時間練習寶寶運動的習慣,例如洗完澡可以做做按摩撫觸,或是帶寶寶做嬰兒體操都很不錯。 聰明媽媽絕招3:留意食物成分 看看寶寶吃的東西裡,有沒有什麼難以消化的成分,食物比較難消化,就會影響之後的喝奶胃口。找到原因,就能有相對應的措施。 聰明媽媽絕招4:季節性食慾不振 天氣太熱或者冬天氣溫驟降,都可能是食慾不振的因素。這種情況下,要注意寶寶的身體健康,最好不要傷風感冒,等慢慢適應氣候之後,食慾不佳的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對付吸吮能力差型的厭奶寶寶 寶寶吃不下,也有可能是吸吮能力不好;另一種情況則是奶嘴選擇不當,媽媽要注意這兩種可能性,找出克服的方法。 聰明媽媽絕招1:解決吮吸問題 雖然吮吸能力差算不上病理性厭奶,但總會干擾寶寶的進食,因此適當的鍛鍊是必要的,例如使用安撫奶嘴、使用圓孔奶嘴、多幫寶寶按摩嘴唇等,都可改善吸吮無力的狀況。 聰明媽媽絕招2:找到適合的奶嘴 市面上有許多品牌的奶嘴,形狀、型號、材質不同就是為了適應不同寶寶的需要,可以多買幾個試試看,找到最適合的種類。 聰明媽媽絕招3:更換奶瓶哺餵 如果母乳哺餵的寶寶吸吮有問題,難以喝到奶,請不要急著斷奶,在嘗試各種方法均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不妨用吸乳器把母乳吸出來,以奶瓶餵給寶寶喝。畢竟母乳含有許多免疫抗體,營養較豐富,奶瓶喝奶通常會比直接吸母乳容易些。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很好,體重身高增長正常,就說明寶寶營養良好,爸媽不用過分擔憂。如果每日攝取奶量不足也可以用其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來補充哦。 媽媽經驗談 其實有的寶寶不是真正的厭奶,可能只是厭倦千篇一律的喝奶方式。同樣的牛奶,裝在奶瓶裡不想吃,用小湯匙餵卻肯喝下去。陳媽媽表示,他的寶寶在大約5個月的時候,連湯匙餵都不想喝的情況下,卻肯用大人喝咖啡的杯子喝奶,雖然會撒一些出來,但卻比用奶瓶和湯匙有效多了!這讓陳媽媽很驚訝,原來換個方法,就能解決問題,寶寶9個月大後更是對著奶瓶口,一小口一小口地直接把牛奶喝下去! 厭奶期三款副食品推薦 麥香奶 適合月齡:適合3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麥片富含水溶性纖維素,可促進腸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媽媽可以先用量杯量取一些開水,把燕麥片泡開,再加入配方奶粉沖調好。用食物料理機攪拌成香濃可口又適合寶寶月齡的麥香奶。4個月以上的寶寶還可以添加煮熟的蛋黃一起攪拌哦。 水果口味優酪乳 適合月齡:適合12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優酪乳雖不能給小寶寶當成主食,但可以當做補充的點心食物。媽媽們選擇優酪乳的時候,應儘量選擇原味,因為絕大部分水果口味優酪乳,都添加人工色素或香精等。如果想吃水果口味,可以自己添加自製的果泥、果粒,這樣既新鮮又營養,且安全健康。可用雪克搖搖杯,把一小杯原味優酪乳,加半條切小段的香蕉,一起加到杯子裡,小小用力搖一搖,不但可運動還能娛樂寶寶,又做出好吃的優酪乳哦。 炒鮮奶 適合月齡:適合15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將常溫鮮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澱粉,調勻後倒入不沾鍋中。用小火加溫,邊加熱邊攪拌,至牛奶成黏稠狀時,可加入其他配料(通心粉、蔬菜、玉米粒等),炒均勻即可。這款副食品可甜可鹹,配菜很隨意,可以依據寶寶的咀嚼能力調整配蔬菜硬度和精細度,媽媽的創意空間很大。

提升免疫力,戰勝腸胃炎!嘿「輪狀病毒」束手就擒吧∼

2007年03月18日
公開
58

提升免疫力,戰勝腸胃炎!嘿「輪狀病毒」束手就擒吧∼ 文�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 陳正育營養師 入冬之際,正值「輪狀病毒」侵襲人體腸胃的最佳時機,也正因為如此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到醫院裡掛急診看腸胃內科的病人,幾乎擠爆了各家醫院的急診大廳。尤其是今年適逢「暖冬」,氣溫似乎有點冷,卻又不太冷,平均溫度維持在15∼20℃之間,而這正是「輪狀病毒」最喜歡的溫度條件,乍看之下,似乎整個大環境變成了「輪狀病毒」繁衍的大溫床。 「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一般常見於「糞口傳染」,而所謂的糞口傳染,是指病毒出現在糞便裡面,如果手指不小心沾到這些排泄物,進而將其誤食到嘴裡,或者是吃到被排泄物污染的飲水或食物,就會發生遭到感染的情況。所以,家裡有小朋友的家長們須格外注意尿布的處理,以及小朋友的個人衛生習慣,倘若稍有不慎,將可能導致全家罹患腸胃炎的窘境。 雖說輪狀病毒是藉由糞口傳染,那麼只要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理論上就應該可以降低感染的機率才是啊!但是,為什麼就算是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改善衛生環境之後,輪狀病毒仍然到處肆虐呢?其實,「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除了一般常見的「糞口傳染」之外,另一個傳染的途徑,就是「飛沫傳染」,換言之,當受感染者的咽喉部裡出現輪狀病毒時,便會提高輪狀病毒飛沫傳染的可能性。 所以,那怕是跟病患近距離短暫交談,也有可能在說話的同時,被對方嘴裡飛出來的口沫傳染,這也就是證明了為何在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之後,仍然會有輪狀病毒的傳染的現象。 既然輪狀病毒的威力如此厲害,那麼我們就該束手就擒嗎?其實,大可不用如此悲觀!別忘了你我體內都有強大的後盾,那就是你我的「免疫力」!體內的免疫系統,就像國家的軍隊一樣,驅除外來的病毒,捍衛著你我的健康。然而,要如何提升免疫力,就成了你我戰勝輪狀病毒的關鍵!首先,先要做好「四不一沒有」的原則。 1. 不吃來路不明且長時間暴露在外的食物。 2. 不要在高傳染地區內,長時間逗留,例如:醫院、車站等。 3. 不要忘記如廁後,要徹底地清潔雙手。 4. 進入高傳染地區內,不要忘記戴口罩。 5. 沒有煮熟的食物及飲水,切勿食用。 除此之外,正確且均衡地補充營養,確實能有效提升身體的免疫功能!然而,要如何以飲食方法提升免疫力呢?營養師的建議如下: 1. 每天需補充100毫克的維生素C: 由於維生素C可以促進抗體形成,加強白血球的吞噬作用,進而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芭樂、橘子、奇異果、柳橙、檸檬等。 2. 選擇富含維他命B群的食物: 倘若維他命B缺乏的話,會引起免疫系統的退化,如胸腺萎縮,甚至淋巴球減少。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雞蛋、牛奶、大豆、豌豆、蠶豆、花生、酵母等。 3. 適量地攝取維他命E: 它能增加抗體,以清除濾過性病毒、細菌,而且維他命E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以防止白血球、細胞膜產生過氧化反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胚芽米、糙米、豆類、乳製品、蛋、杏仁、核桃、葵瓜子等。 4. 攝取「鋅」奇的礦物質: 鋅對於促進人體內部與外部傷口癒合,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倘若鋅缺乏的話,將會造成淋巴組織萎縮、細胞性免疫力下降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減少。富含鋅的食物:雞蛋、芝麻、葵花籽、小麥胚芽、啤酒酵母等。 5. 多攝取各種食用菇類: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指出,菇類所含的多醣體可以刺激淋巴細胞的機能,增加抗體的形成、調節免疫機能。例如:香菇、洋菇、鴻喜菇、巴西蘑菇、木耳等。 6. 香料食材也可以小兵立大功: 洋蔥、青蔥、蒜苗、韭菜等香料植物,具有特殊及刺激性的氣味,裡頭含有硫與硒的有機化合物,對於提升免疫力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作者【陳正育營養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如何照顧拉肚子的嬰幼兒?

2007年03月16日
公開
58

如何照顧拉肚子的嬰幼兒? 文:東元綜合醫院小兒科 林子琦醫師 每到夏天或換季時, 拉肚子的小病人就會突然增加, 「林醫師,我家寶貝是吃了什麼東西,才拉肚子? 拉肚子要看醫師嗎?拉肚子時,可以吃什麼?一直吐, 怎麼辦?」 腹瀉之原因很多, 其中以「腸道感染」最多,腸道感染有細菌、病毒等。病毒性為多,如輪狀病毒。細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而慢性腹瀉(腹瀉時間超過兩週), 最多的是所謂「腸炎癒後腹瀉症候群」,也就是腸炎雖已好了,但發生續發性的「乳糖吸收不良」,另外「蛋白質過敏」,也是慢性腹瀉的原因。 寶寶腹瀉時,首先要認定腹瀉的病因,還是其他因素如:使用肛門栓劑、嘗試新食物等。如糞便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糞便的形狀也跟平日不一樣,水份增加或呈糊狀,或是合併有嘔吐、腹痛就要多加注意了。一日超過五、六次,糞便呈稀糊或非常水狀、有酸臭味、或帶有少量黏液血絲,小朋友開始精神疲憊、無精打采、出現發燒,則都該去找小兒科醫師診治了。 感染腸胃炎時,須在飲食上暫作調整,並觀察記錄每日的大便次數、糞便量、顏色、形狀。最重要是注意小兒的全身狀態,例如活動力、精神、有無脫水現象。腹瀉時, 為了避免越拉越厲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少對腸黏膜的刺激,所以儘量飲用小兒喝之「電解質溶液」,喝母乳的嬰兒,較少有腸炎情況,如萬一有腹瀉,原則上仍可繼續喝母乳,以配方奶為主食的嬰兒可試給半奶(水份一樣但奶粉量減半),大一點的病兒可停吃牛奶,開始吃些米湯或稀飯、土司等不油不甜的清淡食品。由於奶水是一歲內小嬰兒重要食品,當沖淡還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應該考慮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如含牛奶蛋白之去乳糖奶粉、含植物性蛋白之去乳糖奶粉),做為此期間的暫時熱量營養來源。如果有嘔吐時,可嘗試少量持續補充電解質溶液,或遵醫囑所給的食物,避免喝大量水又引發第二波嘔吐。 寶寶如持續高燒不退、哭鬧煩躁不安、活動力不佳,有厲害嘔吐、無法進食、或嘔吐物含有血絲、伴有明顯的脫水症狀如:皮膚冰冷蒼白、乾燥無光澤、小便量減少(嬰兒可算尿布量)、口腔黏膜及嘴唇乾裂、囟門及眼眶凹陷、體重下降,則要考慮已有厲害的脫水現象。加上呼吸急促、心跳變快、糞便中有大量血絲或黏液,小孩抱怨有持續嚴重的腹痛、而且痛的部位有改變、腹脹明顯,嗜睡且對刺激反應特別躁動,皆為緊急的狀況,須要立即送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 基本上,拉肚子多是因腸胃發炎,產生一些多餘的分泌物或發炎物質,所以腸子會想把這些東西排出體外。所以,讓寶寶吃了立即就「止瀉」並不對,醫師會使用一些收斂劑,促使腸道增加吸收,逐漸減緩腹瀉,防止脫水與流失電解質,並在飲食上做一些指導。止吐藥有時會因體質不同,造成類似抽筋的副作用,所以要在醫師處方下小心使用。腹脹腹痛時,可在小朋友肚子上抹一層薄薄的薄荷油,輕輕按摩。拉肚子太厲害而有尿布疹時,保持屁屁清潔乾燥是快速復原之不二法門,可在每次大小便後以溫水沖洗屁屁,以面紙吸乾,擦葯膏,再換上尿布或褲子。雖然治療後症狀改善,但喝奶後就拉肚子,是因為感染腸胃炎後會有一段時間腸內消化乳醣的酵素欠缺或功能不足的現象,年齡愈小,發病時間愈久的,乳醣酵素要完全恢復的時間也就愈長,所以病發後一段時間裡,飲食仍需有耐心的依照醫師的指示進行,如長期受損就容易變成慢性腹瀉及營養不良。 本文由【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餵寶寶吃藥正確要領

2007年03月15日
公開
73

餵寶寶吃藥正確要領 2007 / 3 / 14 (9 個月) 諮詢�中興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 吳求森 護理師 林枝蓉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餵寶寶吃藥」是育兒生活裡的一個夢魘,往往大人累得滿頭大汗,寶寶哭得聲嘶力竭,仍然無法達成任務,其實,醫院開給寶寶服用的藥物,絕少是苦味的,若不是大人餵藥的過程不得法,導致孩子有不愉快的經驗,否則,一般的嬰幼兒是不會抗拒「吃藥」的,你知道餵小寶寶吃藥有哪些「撇步」嗎?寶寶服藥後嘔吐,應如何補追藥量?本篇傳授你可用的工具、正確的手勢,及用藥的基本原則,提供您正確而簡單的餵藥觀念,從此以後,爸媽餵寶寶吃藥,就可以放輕鬆囉。 一、餵寶寶吃藥的原則︰ 1餵藥工具勿伸入寶寶口腔太深的部位。 2調和藥物的開水要使用溫涼的,熱水會破壞藥物的成份。 3保持餵藥環境的安靜。 4如非須飯後服用的藥物,最好讓寶寶在吃奶之前吃藥,因為寶寶在飢餓狀態下,會自然張口吸吮。 5寶寶不肯張口,不要硬灌藥,以免日後抗拒吃藥。 6餵寶寶服用懸浮液時,不要摻水,應等寶寶服下藥物之後,再給他喝下與藥物等量的水。(服用1cc懸浮液,就喝1cc白開水) 7寶寶服用藥物的效用以30分鐘為準,如果在30分鐘以內大量嘔吐,就要再補服一劑。 二、如何判斷寶寶對藥物過敏? 1有些抗生素、磺胺類神經藥物會引起過敏,須先向醫師問清楚。 2注意皮膚是否有紅腫反應(寶寶出玫瑰疹,皮膚紅腫為正常反應)。 3注意是否有膨疹反應(疹子是凸起來的)。 4有些止吐藥會引起抽搐反應。 三、利用牛奶餵藥要領 1將寶寶抱起來,在下巴處放一塊小毛巾,然後以手掌支撐其後頸部。 2然後讓寶寶側坐在你腿上。 3用另一手的拇指與食指微壓寶寶的腮幫子,讓他嘴巴自然張開。(不要用力勉強) 4多數的寶寶不喜歡被碰觸鼻子,請不要用手捏住寶寶的鼻子灌藥,以免他嘔吐。 5準備30cc溫牛奶,將藥摻入牛奶中搖勻。 6直接餵食,等寶寶吃完之後,再給他正餐。 (育兒生活雜誌) ------------------------------------------------------------------- 寶寶生病,媽媽可心疼了,她比孩子還痛苦呢。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正受著疾病的折磨,媽媽想盡一切辦法希望寶寶快點好起來。可怎奈病去如抽絲,吃點苦水挨上一針,是在所難免的。可是寶寶還小,連大人都不喜歡的苦藥水,他們怎麽可以心甘情願地接受呢。於是,喂寶寶吃藥就成了媽媽們的煩惱和痛苦,每每必上演一幕擒拿與反擒拿的大戲,嚎啕大哭也會來湊熱鬧充當伴奏。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並注意打消孩子心理上的恐懼,喂寶寶吃藥也可以很輕鬆。 消除心理恐懼是關鍵 媽媽千萬不要平時用吃藥打針來嚇唬孩子,動不動就說:“你再不聽話,就給你吃藥。”或“不乖的話,帶你到醫院打針。”也許你只是希望孩子聽話,這些話也可能立即見效,但它留下的陰影卻籠罩著孩子,他就會知道吃藥打針是很恐怖的事情,是一種懲罰。這種心理上的恐懼,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是長時間的。 因此,媽媽應該儘量給孩子灌輸“吃藥是為了治病”這個道理,讓他知道現在身體的不舒服,吃了藥就消失了。 有時也可以給他戴戴高帽子,鼓勵他,誇他勇敢,孩子在媽媽這樣的支援和鼓勵下,勇氣會大增,吃藥也就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餵孩子吃藥之前的準備 餵藥之前的準備事項和注意事項是很重要的,媽媽們一定要記得做好這些準備。 1.要認真洗手。 2.按標簽查對所服藥物,包括藥名,即是否這次應服的藥。 3.檢查藥品質量,如果片劑發黴、變色;水劑混濁、變色、有黴壞味;放置時間過久的藥和4.過期失效的藥都不能服用。 5.核對應用藥物劑量。 6.放置藥物的器皿應保持清潔。 7.服藥前半小時至1小時將所需服用並能夠同服的藥片、藥水按規定劑量同時置入盛藥的器皿中,並放少量溫開水浸泡。等到服藥時藥片已完全溶化,喂服非常方便。 8.同時服用兩種以上的藥品要分別裝入不同的藥杯中。 9.準備好溫度適宜的糖水,在喂好藥後給孩子消除口中的苦味。 給新生寶寶餵藥 由於新生寶寶的味覺反射尚未成熟,對所吃的各種食物的味道不太敏感,所以給新生寶寶餵藥要比給大一點兒的孩子餵藥容易一些。但給新生寶寶餵藥還是要謹慎一些。 當新生寶寶的病情較輕時,可將寶寶頭和手固定,然後用小匙將藥液放到寶寶的舌根部,使之自然吞下,千萬不要捏著鼻子灌藥,以防藥液嗆入寶寶的氣管引發肺炎,更甚者會窒息。另外,孩子可以使用奶瓶讓新生寶寶自己像吸奶一樣把藥液服下。 但如果新生寶寶的病情較重,可用滴管或塑膠軟管吸滿藥液後,將管口放在新生寶寶的口腔頰黏膜和牙床間慢慢滴入,並要按寶寶吞咽的速度進滴入。第一管藥服後再餵第二管。如果發生嗆咳則應立即停止擠滴,並抱起寶寶輕輕拍其後背,以防藥液嗆入氣管。 不能用乳汁沖服藥液 專家提醒家長,在給新生寶寶餵藥時,千萬不要用乳汁沖服藥液,因為乳汁的蛋白質會與許多藥物發生作用,可能會降低藥物的治療作用,甚至影響寶寶食慾。 當餵一些濃度比較,味道比較苦、酸的液體藥物時,可適當加一些水稀釋一下濃度,或適當加些白糖,以利於孩子服藥。 給嬰兒餵藥 由於嬰兒的胃容積較小、賁門閉鎖功能尚不健全,平時餵奶進食就容易嘔吐,若進食後再給孩子餵藥,更容易引起反胃而使藥物與吃進去的食物一同吐出來。因此,在給嬰兒喂藥前,不要給寶寶吃得過飽,或喝很多水。 給嬰兒吃的藥,以液體製劑最好。如果是片劑,則可將其碾碎後喂給寶寶。但要注意的是,糖衣片不能這樣處理,因爲糖衣片外面的那層糖衣是爲了保護藥片不在胃裏或口腔中被破壞,而使藥物抵達腸道中後再化解的保護層,一旦將其碾碎,就可能使藥效受到影響或使寶寶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加重。 如果藥味很苦,可以利用煮稀飯時表面結成的一層粥膜,將藥包裹後喂給孩子吃;也可以試著把小藥片或藥粉夾在一小勺果醬中喂給寶寶吃。 嬰兒,大都還不懂事,給這樣的寶寶喂藥時,可以先設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喂藥前不要讓寶寶看見藥,不要讓寶寶預感到“藥很苦”從而拒絕吃藥。 專家提醒媽媽們,給嬰兒喂藥時,不要將藥順著舌往裏直灌,這樣容易嗆到孩子。也不要將藥倒在舌面上,因爲舌面對苦味的感覺是最敏感的,寶寶一嘗到苦味,會一下子把藥噴出來,或用舌頭將藥抵出來。正確的喂法應該是,把寶寶抱起來,讓孩子半躺在身上,將寶寶的頭稍稍擡高,頸部墊塊乾淨的紗布,固定好寶寶的手腳。專家建議,給小寶寶喂藥時最好是爸媽兩個一起,爸爸負責固定寶寶的手腳,媽媽將藥沿著寶寶的嘴角邊一點點倒進去,稍等一會兒,待孩子吞咽後再把小匙抽出。 對於容易反胃嘔吐的孩子,媽媽在喂藥時可採用少量多次分服的方法。如果是藥液,可用溫水稀釋後再喂。 給幼兒餵藥 幼兒是指2∼6歲的孩子。這麽大的孩子,已經開始懂事了,最好耐心地向其正面解釋服藥的好處,說服和鼓勵孩子自己將藥服下,耐心地說服哄勸,再加上表揚和鼓勵,大多數孩子都能勇敢地將藥服下。也可以在孩子服藥後給予一定的獎勵。 但千萬不要用“不吃藥就帶你去打針”之類話去嚇唬孩子,更不能爲此打罵孩子,因爲這些都會使孩子産生恐懼和逆反心理,使他反而不肯服藥。 餵寶寶吃藥後,你是這樣做的嗎? .在用藥以後,媽媽要注意觀察新生寶寶對藥物的一些特殊反應,以免發生意外。因為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同樣是服用同一種藥物,有的不會出現副作用,但有的卻會出現很強的反應。另外,一定要按時按量服藥,還要注意療程,不要隨便減少或增加藥物的數量與服藥次數。有的藥要服用5天一個療程,但媽媽見到孩子吃了3天後,那些疾病的症狀就沒有了,因此私自決定停藥。其實,這時,雖然表面上孩子的病好了,但孩子沒有好徹底,病毒很可能會殺個回馬槍,孩子的病情就會延誤,病情反復對孩子的身體是很大的損傷。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藥物服用的療程,不可隨意私自停藥。同時,給孩子喂藥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按量。 2.餵藥後,媽媽要再喂適量的溫開水,沖洗殘留於口中及粘在食道壁上的藥物,以便清除口腔中的苦味和避免食道粘膜受損。45645 顧醫生提醒:儘量吃藥,不要打針 顧醫生提醒家長,如果吃藥能夠解決問題,孩子的病可以好,最好不要打針。因爲打針可能會引起臀部肌肉攣縮,甚至會影響孩子走路。

防止吐奶及溢奶

2007年03月03日
公開
53

小 寶 寶 喝 下 的 奶 水 由 胃 倒 流 到 口 , 如 量 不 多 的 話 , 一 般 稱 為 「 溢 奶 」 ﹔ 如 量 多 或 速 度 快 , 甚 至 噴 射 而 出 , 這 就 是 「 吐 奶 」 。 因 為 口 腔 與 鼻 腔 是 相 通 的 , 所 以 當 嘔 吐 時 奶 水 亦 常 會 由 鼻 孔 噴 出 。 幼 兒 容 易 吐 奶 ( 溢 奶 ) 的 原 因 約 有 下 列 幾 點 : 1 . 食 量 大 , 但 胃 容 量 小 : 相 對 成 人 而 言 , 幼 兒 食 量 是 幾 乎 是 成 人 的 兩 倍 , 一 旦 吃 得 太 多 , 就 容 易 吐 出 來 。 2 . 胃 較 淺 : 嬰 幼 兒 的 胃 在 結 構 上 較 淺 , 當 容 滿 食 物 時 因 身 體 的 扭 動 使 腹 壓 增 加 而 溢 出 來 。 3 . 胃 與 食 道 交 界 較 鬆 弛 : 成 人 的 食 道 與 胃 交 界 處 ( 賁 門 ) 有 一 括 約 肌 , 大 部 份 時 間 它 都 應 是 閉 鎖 的 , 只 有 在 食 道 中 有 食 物 要 進 入 胃 中 時 才 會 打 開 , 括 約 肌 的 功 能 在 於 防 止 胃 內 容 物 反 向 流 入 食 道 嬰 幼 兒 這 部 位 的 肌 肉 發 育 並 不 完 全 , 所 以 只 要 胃 內 的 食 物 稍 多 或 壓 力 太 大 , 很 容 易 反 流 , 當 流 速 或 速 度 太 大 時 , 就 會 到 達 口 腔 而 吐 溢 出 來 。 4 . 食 物 多 為 流 質 : 流 質 食 物 在 胃 中 較 固 體 食 物 容 易 反 流 出 來 。 防止吐奶及溢奶 1 . 適 量 的 餵 食 , 切 勿 過 多 。 2 . 少 量 多 餐 , 減 少 胃 內 所 承 受 的 壓 力 。 3 . 每 次 餵 奶 中 及 餵 奶 後 , 讓 寶 寶 抱 直 在 大 人 的 肩 上 , 並 輕 拍 寶 寶 背 部 , 這 個 動 作 可 將 吞 吃 入 胃 中 的 空 氣 排 出 , 以 減 少 胃 的 壓 力 。 4 . 餵 奶 時 勿 讓 寶 寶 吸 食 太 急 , 中 間 應 暫 停 片 刻 , 好 讓 寶 寶 呼 吸 順 暢 一 點 。 5 . 奶 瓶 嘴 孔 適 中 , 孔 洞 太 小 則 吸 吮 費 力 , 空 氣 容 易 由 嘴 角 處 吸 入 口 腔 再 吞 入 胃 中 ; 太 大 則 奶 水 淹 住 咽 喉 , 易 阻 礙 呼 吸 氣 管 的 通 路 。 6 . 奶 水 中 添 加 米 粉 或 麥 粉 以 增 加 其 稠 性 , 在 胃 中 不 易 反 逆 而 出 。 7 . 餵 食 完 畢 後 , 勿 使 馬 上 平 躺 , 上 半 身 應 抱 直 並 輕 拍 背 部 。 若 欲 躺 下 時 , 也 應 將 寶 寶 上 半 身 放 高 些 , 或 再 加 上 右 側 臥 , 如 此 胃 中 物 不 易 流 出 。 8 . 餵 食 後 , 勿 使 寶 寶 激 動 或 任 意 搖 動 。 9 . 改 善 咳 嗽 或 呼 吸 困 難 。

(轉貼)給天下媽咪~~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2006年10月15日
公開
54

(轉貼)給天下媽咪~~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訓練寶寶如廁,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當然,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徵兆2: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有發現,寶寶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大小便,這就表示寶寶已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便或小便了。 徵兆3:當寶寶能瞭解並遵守簡單的命令時,或者是有時候寶寶會表現給妳,尿片濕了的訊息。 徵兆4:當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想要刷牙或使用刀叉……)。 徵兆5:寶寶可以持續3∼5分鐘的時間乖乖坐在小椅子上聽妳講話或說故事。 徵兆6:寶寶情緒平穩,不是處於情緒大幅起伏的階段。 破解迷思.如廁延後有原因! 199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學院針對健康的學步兒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寶寶學會上廁所的年紀有延後的現象。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以下3點會導致寶寶如廁成功的年齡隨之延後。 如廁延後的3因子 1.紙尿片的發明:幫助照顧者在換洗尿片與清洗大小便的麻煩減到最低。 2.如廁地點不固定:雙薪家庭的增加,使得現在的寶寶,白天當父母親上班時就是由保母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才由父母親接回,寶寶可能不是一整天在家,就沒有一個固定且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寶寶學習如廁。 3.家庭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使得寶寶缺乏可模仿與學習的兄姊,如此一來,寶寶缺乏可模仿的對象,也就會延後寶寶如廁的時間。 開始訓練的第1階段 當妳發現,寶寶有以上6個徵兆占了大部分時,就代表著妳將可以開始準備訓練寶寶如廁。不過,當寶寶準備好時,妳也應該確定至少可以有幾個星期穩定又規律的生活,可以訓練寶寶如廁,這樣將可提高效果。 1.選對穩定時機.增進學習效果 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會出現大變動時訓練寶寶如廁。由於如廁訓練期間,寶寶必須學習並且習慣新的生活模式,所以當他可以不必一再調整自己,以適應不同的環境、不規律的時間、不一樣的人時,他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tips】:對於平常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而言,可以把握度長假的時光,訓練寶寶如廁,因為此時大家都處於輕鬆的心情,寶寶如廁成功的機率也將會增加。 2.訓練坐小馬桶 小馬桶寶寶坐起來是否舒服,可以觀察寶寶坐下去之後雙腳是否能踩到地板。小馬桶坐得是否舒適,對於寶寶如廁的成功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tips】: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認為,因為有便意,帶著寶寶坐在馬桶上,可以幫助寶寶將大小便與馬桶輕易地做連結,讓寶寶知道,有便意時就可以蹲坐在馬桶上。 開始訓練的第2階段 如廁訓練是一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計畫,特別著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如廁訓練並不求「快」,目的是要訓練寶寶獨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1.固定時間坐馬桶 盡量選擇輕鬆的時段(如:用餐後、上午10點多、午睡起來或是洗澡前……),無論選擇哪一個時段,都應要讓寶寶感覺到坐在小馬桶上是很自在、愉快的。 【tips】:若寶寶對於每天蹲坐小馬桶沒有多大的興趣時,照顧者或父母親可以先暫定1、2個星期,每一次坐小馬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而且最好也避開寶寶正專心於一項遊戲的時候。 2.把握如廁的絕佳時機 抓住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機,對於訓練寶寶如廁可是一大助力。例如:當寶寶早晨起床或是午睡起來時,尿片是乾的,這就是帶寶寶去坐小馬桶的絕佳時機。 【tips】:在如廁訓練中,父母親的鼓勵與讚美相當重要,可以讓寶寶有自信心與成就感。 3.不包尿片訓練法 為了讓寶寶可以迅速坐在小馬桶大小便,不包尿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要讓寶寶穿著方便穿脫的衣褲。一旦不包尿片,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約2個鐘頭)提醒寶寶去坐小馬桶,提醒寶寶如廁的目的,是要幫助寶寶建立成就感。 【tips】:如果妳必須常常催促寶寶蹲坐小馬桶,或是寶寶拒絕聽從一切的提醒,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暫停如廁訓練,就先順應寶寶的發展,待寶寶有意願時再開始。 4.適度的讚美 讚美對於寶寶學習如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適度的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會坐馬桶是一件很棒、很能幹的事。鄭世儀所長指出,充分的讚美,對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是有相當大的助益。 【tips】: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以緩慢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幫助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件比較省事又省時間,又可以培養寶寶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如廁小幫手 上班族父母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1.保持生活的規律:寶寶若是知道每天的生活節奏都是一樣的,並且都在他的預期之內的話,對於寶寶如廁的訓練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訓練寶寶一早先如廁:當如廁訓練正式展開後,第一次練習坐馬桶最理想的時間,就是早晨起床解開尿片之後。當寶寶了解早晨起床後要先上完廁所,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時,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因此提高。 3.把握晚上重聚的時間:接回寶寶後,可以先陪伴寶寶15分鐘,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再找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蹲坐馬桶。 4.週末也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週末假期是大家身心較為輕鬆的時光,假如寶寶發現,週末在家蹲坐馬桶能贏得父母更多正面且沒有壓力的關注,就能更早幫助寶寶達到如廁成功的目標。 【專家開講】 訓練如廁.父母應知道的4件事 鄭世儀所長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理論基礎,認為當父母親與照顧者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有以下5點,是需要知道的。 1.「大便」對寶寶的意義: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幫助寶寶將馬桶與大便之間做個連結,也就是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時,就可以帶著寶寶坐上馬桶,讓寶寶瞭解,馬桶與大便之間的關聯性。 2.家長應陪伴孩子成長:鄭世儀所長強調,在寶寶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應要懂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訓練的過程,並且與寶寶一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寶寶已經學會如廁,但是偶爾還是會尿濕褲子或尿床,家長就應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並且去深入瞭解原因(如:正專注於一個有趣的遊戲、寶寶2歲前的括約肌還沒發展成熟的生理因素……)。 3.馬桶的選擇:鄭世儀所長指出,根據經驗,大多數父母親使用寶寶便盆的時間較短,當寶寶長大,隨著自主力的增強,很快就會不想使用小馬桶,因此,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小型馬桶蓋或是在馬桶前擺放凳子,不但具實用性也省了一筆花費。 4.大寶寶的退化問題:當家有新生兒來臨時,較年長的寶寶會以尿濕褲子或是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讓寶寶了解父母親仍然很愛他、重視他,以解決寶寶的退化問題。

寶寶如廁教戰守則

2006年10月14日
公開
59

寶寶如廁教戰守則 【丁綺文醫師,幼兒四季健康手邊書,信誼基金出版社】 寶寶如廁訓練的時機和方法,是新手父母的一大問題。從醫學觀點來講,大小便訓練的生理基礎,是孩子學會忍住「漲了就解」的自然反應,然後到適當的地點,才向相關的器官下達「解嚴令」。這個過程牽涉到神經傳導與肌肉控制。 從以下幾個指標,父母可以衡量寶寶大小便訓練的時機是否成熟: 1.孩子不尿的時間超過2小時。 2.解便的時候,可從臉上表情看出來。 3.運動技巧逐漸成熟,可以到處走動,甚至能夠脫下褲子。 4.孩子聽得懂簡單的詞句。 所以,等到孩子走得穩,聽懂簡單的詞句,在1歲半至2歲間開始訓練比較恰當。學習的過程約1∼2個月。 訓練技巧上,可以採取下列6個步驟: (一)教導有關大小便的語詞,如尿尿、大大、溼了、髒髒、乾淨、舒服等,讓孩子明白語句的意思。 (二)鼓勵孩子享受乾爽清潔的感覺,因此尿布溼了、髒了馬上就換。並告訴孩子:「這樣好乾淨、好舒服。」 (三)買個可愛的便盆或是可以架在馬桶上的便器。 (四)先讓孩子穿著衣褲,在便器上適應1星期,然後才脫掉褲子坐。 (五)觀察孩子的表情,帶他坐便器,陪他解完,幫他擦乾淨,並且讚美一下。 (六)睡前醒後、喝過飲料20分鐘後,都要記得提醒孩子尿尿,長保乾爽。如此孩子就知道「想要乾淨,就要自動去上廁所」。 綜言之,如廁訓練最重要的是:多耐心、多鼓勵、少責罵,而不是演變成親子戰爭。

小寶貝的安全樂園

2006年10月12日
公開
49

小寶貝的安全樂園 佈置一個溫馨的Baby Room 採訪�高木蘭 採訪諮詢�程翊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室內設計師 詹芳玫(02-25472336) 亞洲寶貝經理 陳岷芝(babyasia門市02-87732438) 參考資料�亞洲寶貝網站﹙http://www.ebabyasia.com.tw﹚ 【育兒祕笈──上床嘍!睡眠篇】(信誼基金會出版社) 當準媽媽的預產期一天一天近了,去逛嬰童用品店時,看見溫馨的嬰兒床一定會讓新手父母兩人流連忘返,想著該幫寶寶佈置一個怎樣的嬰兒房才好?有人說寶寶跟爸爸媽咪同房睡會比較有安全感,有人卻說該從小讓寶寶和父母分房睡,才能培養獨立自主的個性。到底寶寶該和父母同房睡或是分房睡?嬰兒房的必需用品有哪些?我們將一一列出。此外,我們將提供父母收納寶寶物品的小點子,和寶寶居家安全的設計重點,讓每個父母的心肝寶貝都能享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居家環境。 Part1 佈置Baby Room完全守則 佈置嬰兒房的最佳時機 眼看預產期快到了,許多準媽媽、準爸爸才開始考慮,何時該把嬰兒房佈置好?嬰兒房該佈置成什麼樣子?該添購哪些用品?一時才發現佈置嬰兒房還是個大工程呢!需要考慮的事情還真不少。 亞洲寶貝經理陳岷芝指出,佈置嬰兒房的最佳時機是從預產期前2∼3個月開始,分批添購,在寶寶出生前完全佈置好,千萬不要在寶寶出生後,才慌亂的採購,這樣容易丟三落四、忙中出錯。一般有經驗的媽咪在選購之初,會先列出需要的物品,再詢問親朋好友處是否有可出讓的物品,接著逛嬰童用品店、大型賣場、或上網挑選比價,最後下訂單選購需要且適合的用品。 佈置嬰兒房的重要性 小寶寶需要的睡眠時間長,所以主要的活動空間是以嬰兒房為主,因此為寶寶佈置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再者,現在的父母普遍孩子生得少,因此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所以不少父母會幫寶寶佈置一個專屬的空間。程翊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室內設計師詹芳玫指出,佈置嬰兒房的重要性如下: 寶寶睡眠週期長: 新生兒需要的睡眠時間非常長,父母最好能為嬰兒佈置一個安全、安靜、舒適、少干擾的空間,寶寶才能「一暝大一吋」,不被周遭環境所影響。 從生活周遭認識這個世界: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是從生活周遭開始,因此應該多花些工夫佈置嬰兒房,從小給寶寶最優質的環境。佈置嬰兒房,一般會從天、牆、地、傢俱四個方向去考慮,色彩儘量選擇粉嫩柔和的色調,並搭配色調相宜的嬰兒用品或傢俱(強烈豐富的色彩只適合局部採用),將有助於寶寶在視覺及各方面的發展。 甜蜜嬰兒房的元素 POINT 嬰兒房用品採購原則 亞洲寶貝陳岷芝經理表示,坊間許多地方都能買到各式嬰童用品,購買時最好能多詢問售貨人員,以清楚其對貨品的了解程度及售後服務。購買嬰兒房用品應注意以下採購原則︰ 預算︰將朋友出讓的用品先整理好,再就既有預算,分配在需要買的嬰童用品上,經過貨比三家後,選擇最適合且實惠的用品。 考慮用品的使用年限︰最好先想清楚這些用品是否打算用久一點(如︰將使用到孩子 2∼3歲;第二胎還會用到這些用品),如果要用久一點就應選擇品質較佳的。 選擇功能多樣化的用品︰孩子成長速度快,功能多樣化的用品,日後能有不同的用途。如︰五斗櫃式的換片櫃,在寶寶漸漸長大後,可以成為兒童房內的櫃子。 用品的安全性︰孩子襁褓時期應重視安全,嬰幼兒時期重視發展,幼兒時期重視教養。因為嬰兒時期是孩子最脆弱的一段時間,故父母在選擇用品時應格外重視安全性,因為孩子的安全是不容打折扣的。 Part2 Smart寶寶物品收納術及居家安全設計 嬰幼兒居家安全口訣 家裡環境避免「小、尖、長、濕」 小是指硬幣、小電池、扣子等直徑小於3.17公分、長度小於5.17公分等物品,不要放在寶寶看得到之處;尖是指小刀、剪刀等利器或危險物品(打火機、火柴)必須收好,桌角尖銳處加防護套;長是指超過30公分長的細繩或延長線,必須捲起綁高,防止寶寶被繩子纏繞脖子導致窒息;濕是指浴室門外、浴缸等地面應作防滑處理,避免滑倒。 家裡環境加強「軟、窄、高、乾」 軟是指客廳及房間地板、樓梯可鋪上地毯(若寶寶為過敏兒,不適合鋪地毯,因為地毯易沾塵蹣)、海棉地磚、防滑墊等,以防寶寶滑倒;窄是要讓樓梯扶手、窗子欄杆的間隔保持在8∼10公分以下,以防寶寶從欄縫間跌下或頭部卡住(也可在樓梯細縫處綁上安全護網);高是指窗子應加裝高度60公分以上,樓梯應加裝85公分以上的堅固欄杆;乾是時時保持客廳、浴室、廚房和樓梯的地板乾燥。 部份資料來源�衛生署

30個幼兒飲食與健康小貼士

2006年02月07日
公開
72

謝謝Kathy媽咪分享 (1)小寶寶要喝多少水? 一般以母乳喂哺的寶寶﹐都不需要另外飲水﹐直到開始學習進食固體食物。用奶粉喂哺的寶寶﹐在炎熱天氣之下﹐可於每餐之間給予適量的水份﹐以減低因水份不足而引起身體不適的機會。另外﹐以奶粉喂哺的寶寶在生病時需要額外的水份﹐尤其是發燒期間﹐以幫助降低體溫。 (2)如何讓寶寶吃得好﹖ 最初開始進食其他流質食物的第一個月﹐每次宜試食一款食物﹐以測試食物敏感及喜好﹐接受後才轉換另一款(大約3-4日一款)。期間家長不要強迫進食﹐若寶寶拒絕進食某一種食物﹐可等待數天後再嘗試喂食。初期可在寶寶飲奶後不太肚餓的時候喂食﹐當適應用匙羹後﹐可調轉次序(這可令飲奶量自動減少)。可用不傳熱得膠匙羹及碗碟喂食。在安靜的環境下喂食。 (3)維他命A有助眼睛健康 紅蘿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而且顏色鮮艷吸引﹐是給小朋友最好的食物。維他命A是促進生長和健康﹐維持正常視力的重要營養素﹐更有助體內的細胞組織健康地成長﹐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又可促進牙齒及骨骼正常生長。所以含有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對成長中德兒童非常重要。除了紅蘿蔔之外﹐很多綠色蔬菜及水果都有豐富的維他命A﹐如白菜﹐菠菜﹐番茄﹐番薯﹐木瓜及芒果等。 (4)胡蘿蔔素易令皮膚變黃 根據醫生的意見﹐胡蘿蔔素是會令皮膚變黃﹐不過除此外並沒有什麼不好。而我們為寶寶揀選食物時﹐多數不會只吃同一種食物﹐因為寶寶要從不同的食物去學習適應不同味道和不同營養﹐故只要不是天天也吃胡蘿蔔﹐便不會帶來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種類的瓜菜﹐都含有維他命A﹐適合製成蔬果泥再給寶寶吃﹐對於4-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以木瓜﹐煮熟的番薯和南瓜去做泥﹐亦是一個可吸收豐富維他命A的選擇。 (5)為寶寶小心揀選果汁 果汁是給寶寶最方便的食物﹐尤其對於初接觸其他食物的嬰兒。家長一定要記著﹐製造果汁過程需要乾淨﹐注意衛生﹐也要注意避免過於刺激小胃腸的水果。最好先試蘋果汁﹐梨子汁﹐然後慢慢試其他果類﹐不要一開始便喂橙汁。而每次喂的份量也不宜太多。嬰兒需要的是從新鮮蔬果中獲得營養﹐不是要得到過多糖份﹐否則容易造成喜愛吃甜食﹐日後不願意飲清水。所以在飲果汁的時候﹐一定要將其加水稀釋﹐同時可給腸胃慢慢適應。除了飲果汁外﹐也可考慮蔬菜湯。 (6)米糊--最適合寶寶腸胃 開始給寶寶其他食物時應先選擇米糊﹐由於初生寶寶的腸胃都比較敏感﹐而米糊是一種較少令寶寶敏感的食物。市面上所買到的米粉都經過柔細粉末化的處理﹐一般不會引起過敏﹐是寶寶初次吃副食品的最好選擇﹐可跟牛奶一起沖泡﹐調成糊狀當一餐喂食。而喂食的原則是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食物要從稀到稠﹐開始時可喂米糊﹐跟著可於6-8個月大後喂燕麥﹐最後才喂小麥糊。 (7)寶寶的湯水不要太油膩 對中國人來說﹐湯水擁有很多的益處。對寶寶來說﹐湯水是令他們易於接受及吸收的食物之一﹐因為初學吃東西的年幼寶寶﹐未必懂得吞下食物﹐給予他們湯水﹐就可以令他們更易吸收不同的營養。由於寶寶的腸胃未完全發育﹐所以給予寶寶飲用的湯水﹐一定不可以太油膩﹐亦不需要加任何的調味。我們可揀選沒有太多脂肪的瘦肉﹐雞肉﹐牛肉﹐而蔬菜更是寶寶湯水的好材料。 (8)何時可讓寶寶學吞嚥﹖ 初生寶寶的舌頭有一種特別的反射作用﹐會自動地把固體的東西推出口外﹐這本能可令他們免因誤放異物入口而窒息的危險﹐不過當腸胃發展至可消化及吸收固體食物時﹐這種機能反應便會消失。當寶寶4-5個月大時﹐舌頭就開始可以向後捲起﹐喉嚨肌肉亦發展成熟﹐可以帶動食物落肚子﹐亦即有能力去學習吞嚥。寶寶最先學吞嚥的食物﹐最好是白粥及米糊﹐而且要很稀﹐記著要用匙喂食﹐不要將粥或米糊放入奶瓶吸允﹐否則就失去學習吞嚥的意義。 (9)令肉類變得更軟滑 很多媽媽都會想哪一種肉給寶寶吃最好﹐其實大部份肉類都可以﹐只要確保沒有骨﹐沒有筋及脂肪都適合寶寶﹐一般以瘦肉﹐牛肉﹐雞胸肉及任何魚肉都可。除了魚肉之外﹐大部份肉類纖維較粗﹐想令肉類變得軟滑﹐可與牛奶及香蕉一起放入絞肉機絞碎﹐那麼就可使肉質更細滑可口﹐易被寶寶吞嚥。 (10)從肉類中吸收鐵質 對於日漸成長的寶寶﹐對鐵質的需求亦增加﹐鐵質是製造血紅球必需的材料﹐缺乏鐵質除了會引起貧血之外﹐營養學家更發現嬰兒缺乏鐵質可影響智力﹐以及‘手眼協調’等的發展。初生嬰兒擁有自母體而來的鐵質﹐但成長至4個月大的時候﹐這些鐵質開始流失。肉類中含有豐富鐵質﹐一般適合寶寶的肉類包括豬肉﹐牛肉及雞肉﹐而且以少脂肪的部位為佳。 (11)讓寶寶學習嘴嚼 當寶寶到了5-6個月大﹐便開始懂得自己將東西放入口﹐我們除了可給他們已攪成泥的食物﹐也可嘗試給他們一些切成條狀的食物﹐讓他們學習嘴嚼﹐這亦可助牙齒生長。你可將水果或蔬菜削皮﹐去籽去筋﹐合適的蔬果包括蘋果﹐梨﹐紅蘿蔔﹐西芹等﹐此外﹐芝士﹐麵包或條狀的餅亦是寶寶的理想食品﹐但謹記不要揀太甜﹐太濃味的食物。 (12)香蕉有助腸胃暢通 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之後﹐會比較容易出現便秘問題﹐香蕉含有豐富維他命C﹐纖維素及不同的礦物質﹐而且容易被消化及吸收﹐所以適合寶寶食用﹐亦有幫助他們滋潤腸道﹐有助寶寶排便。除了香蕉之外﹐木瓜也是一種有助寶寶排便的食物。 (13)蔬菜之寶---南瓜 對於嬰兒來說﹐過份油膩或粗纖維的難消化食物﹐很易產生便秘﹐引起肚子痛及不適﹐而南瓜正好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因為南瓜含有維生素A﹐B1﹐B2﹐C﹐E胡蘿蔔素及蛋白質有助加強抵抗力。而當中的維生素E﹐更可幫助各種腦下垂體荷爾蒙分泌正常﹐令小朋友的生長及發育都維持正常。而在製作食物時候﹐南瓜亦是一種容易製成糊狀的蔬菜﹐加上顏色鮮艷﹐味道比較濃郁﹐可引起寶寶的食慾。由於南瓜與紅蘿蔔一樣含有非常豐富的胡蘿蔔素﹐故不要給寶寶吃太多﹐免得引至皮膚泛黃。 (14)每日一蘋果 健康常伴我 蘋果是我們最常吃得生果之一﹐再眾多生果中﹐它的鉀質最為豐富﹐而且所含果膠能控制膽固醇水平﹐此外﹐一個未削皮的蘋果含有3.5g的可溶性纖維﹐吃一個已經高于每天所建議攝取量。因為蘋果的果膠大部份藏于果皮之中﹐因此吃新鮮的蘋果儘量避免削去果皮。 (15)如何去除菠菜的澀味 菠菜是一種對大人及小孩都很有益的蔬菜﹐菠菜含有大量葉酸﹐有助防止胎兒先天缺陷﹐癌症和心臟病﹐並含鉀質﹐可幫助維持細胞內的電解質平衡。此外﹐菠菜更有豐富鐵質﹐可預防貧血﹐能增加血色素﹐活血及潤燥。不過菠菜含較多草酸﹐弄不好便會出現澀味。解放方法是煮菠菜前用沸水輕灼2分鐘﹐先讓草酸溶于水中﹐去掉澀味﹐同時﹐要瀝乾水份才烹調﹐不論炒﹐煮或滾湯均可。另外菠菜汁亦可配合果汁一起飲用﹐如蘋果菠菜汁﹐菠菜檸檬汁等﹐一樣能吸收當中的營養素﹐口味清新。 (16)豆腐菠菜不應同吃 豆腐質地軟滑﹐適合寶寶吞嚥﹐加上含有豐富鈣質﹐有助嬰兒骨骼及牙齒發展﹐故此很多時都會以豆腐作材料去烹調寶寶的食物。但大家記住﹐不要將豆腐與鐵質豐富的菠菜一起烹煮﹐因這會阻礙寶寶吸收鈣質。原因是當豆腐加上菠菜之後﹐就會變成草酸鈣﹐會將鈣質排出體外﹐所以到最後﹐寶寶自然減少吸收到豆腐之中的鈣質。 (17)薯仔(馬鈴薯)維他命C豐富 新一代的媽媽都喜歡以薯泥作為寶寶的食物﹐因為它可以配合很多不同德材料﹐加上薯泥不需要加添任何的調味品﹐也擁有很香甜的味道。薯仔除了好味之外﹐當中的維他命C豐富﹐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6﹐礦物質﹐鋅﹐葉酸等﹐這些營養成分對於女性﹐成長中德孩童以及營養不均衡的現代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要素。所以當你為寶寶準備薯泥的時候﹐也可煮多一點﹐為自己做多一份。 (18)薯仔牛肉新奇組合 薯仔與牛肉是食物中的奇妙組合﹐因為兩者結合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及熱量﹐對於學習站立及走路的寶寶來說﹐能提昇他們的活力﹐應付身體機能轉變的熱量需要。薯仔除澱粉質外﹐亦含有維他命A﹐B﹐蛋白質﹐鈣﹐鐵及礦物質﹐非常適合小朋友進食﹐而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轉化後能為小朋友生長所必須的氨基酸﹐8-12個月的孩子多吃有助生長。以肉類煲湯﹐很多營養素會留在湯渣之中﹐因此連渣吃最健康﹐﹐牛肉在煮湯後質地較韌﹐不太適合咀嚼能力未成熟的寶寶食用。 (19)哈蜜瓜助腸胃健康 哈蜜瓜含豐富的鉀質﹐有助維持心肌﹐腎臟及神經系統的正常操作﹐同時亦能協助消化系統功能正常。對於消化系統功能開始成熟的8-12個月寶寶來說是非常有益的食物。哈蜜瓜味道香甜多汁﹐可為寶寶補充水份﹐在正餐之間給孩子吃﹐美味又健康。若想為這味小吃多添新意﹐又想保留豐富的鉀質﹐可以以橙﹐番茄代替。 (20)白方包最好 對於1歲之前的寶寶﹐所吃得東西都應該是不加任何調味及添加劑的最好﹐我們在市面上所買的麵包﹐很多都會用牛油﹐豬油等脂肪去做﹐令其更美味﹐對寶寶來說﹐要消化這類脂肪太吃力﹐所以避免買有味道的麵包(提子包﹐餐包﹐菠蘿包及牛油麵包)給年幼的寶寶。而最簡單的白方包正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你可將麵包切成條狀﹐讓寶寶自行放入口進食。 (21)外游宜帶礦泉水 小朋友成長到1-2歲﹐很多父母都會覺得是適合帶他們去旅行的階段。出國旅行﹐想玩得開心﹐爸爸媽媽便須謹記留心幼兒的飲食﹐因為很多時候旅行地點的飲食文化﹐水土與居住地方會有分別﹐一下子要幼兒改變飲食文化習慣﹐很容易會令他們出現腸胃不適。出外旅遊﹐想小寶寶吃很健康玩很開心﹐可帶備礦泉水供小朋友在國外沖奶及飲用﹐慎防寶寶因為水土問題出現不適。 (22)拜拜‘慢吞吞’訂明用餐時間 1-2歲好奇心特別旺盛﹐吃飯的時候總是左顧右盼﹐吃飯也自然慢吞吞﹐想改善這個問題打罵並不適合。遇到這種情況﹐教小朋友學會自律最重要。建立這種自律性﹐方法十分簡單﹐家長應限定用餐時間﹐並立刻收拾食具﹐若小朋友在指定時間內吃不完﹐亦應堅持這個原則﹐任由他們感受飢餓感﹐使用這個方法一兩次後﹐情況應有改善。 (23)減少四周引誘 1-2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專注力最多只能維持20-30分鐘﹐若外界有太多引誘更會令他們的專注力減低。因此吃飯的時候應關上電視﹐不准孩子帶玩具到飯桌﹐不要讓其他孩子在旁嬉戲﹐改變用餐方式﹐多使用顏色鮮艷或是造型可愛的餐具能提高孩子的進食興趣﹐此外﹐改變用餐的地點或為飯菜添上可愛的造型亦有相同的效用。想令小朋友吃很開懷﹐父母便要花點心思了。 (24)零食是不可缺少 對小朋友來說﹐零食是不會缺少!因為這可令他們更開心﹐亦是生活上的調劑﹐只要家長懂得處理﹐就可令小朋友吃到零食之餘又不損害他們的健康。首先﹐在家中可與小朋友協議吃零食的地方或時間﹐如睡房及客廳不可吃零食﹐這便可減少小朋友邊玩邊吃的機會。例如只可在飯後一小時吃零食﹐就可減少他們吃的份量。另外﹐我們可以為小朋友預備一些健康的零食﹐如自製的布丁及水果沙律等。 (25)一級營養品--南瓜 要數營養最豐富的蔬果﹐南瓜必定是在三甲之內。南瓜含有豐富蛋白質﹐維他命A﹐C﹐胡蘿蔔素﹐糖﹐纖維素﹐鐵﹐鏻及鈣。一個新鮮的南瓜含有近90%的水份﹐而每100克的南瓜亦只有30千卡的卡路里﹐多食亦不會致肥﹐並已涵蓋食物金字塔內多種營養素﹐給幼兒食用便最適合不過。配合蛋白食用﹐能讓幼兒吸收大量蛋白質﹐對正處於生長速度極快的1-2歲之寶寶食用﹐可促進身體及各個器官的發育。 (26)注意口腔衛生 幼兒特別喜愛甜食﹐淺嘗對孩子吸收營養亦有幫助﹐雖然甜食的份量少﹐但爸媽仍要留意他們的口腔衛生﹐因為乳牙對幼兒日後學習發音及日後牙齒生長的位置有很大的影響。從長牙開始(約6個月)進食後﹐可以嬰兒專用的指頭形牙刷沾水清潔牙齒。1-2歲階段﹐小朋友多半未能掌握自行刷牙技巧﹐父母由這個時候開始便培養他們每天刷牙的習慣。替小朋友刷牙之初建議勿用牙膏﹐因會阻礙父母在刷牙時觀察牙齒情況。 (27)洗米勿太多火 洗米時﹐看到米水的色澤﹐許多人便不自覺地以為洗得不乾淨﹐多洗幾次。實際上米飯的蛋白質﹐礦物質與脂肪也存在於米的最外層﹐過份清洗﹐會把這些營養素洗掉﹐因此洗米的時候不應超過三次﹐若想更徹底地把米面的污物洗乾淨﹐於洗米前以清水浸泡米飯5分鐘即可。 (28)清淡飲食好處多 清淡飲食對小寶寶好處極多。口味清淡的食品如魚﹐豆腐﹐蔬菜所含的營養都很豐富。像這些食物含幫助腦部發展的DHA及亞麻油酸﹐對於正處於智力高速發展時期的小寶寶最為合適。及早為寶寶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有助減少他們日後喜愛進食濃味及脂肪重食物的習慣﹐對寶寶絕對有利而無害。 (29)讓寶寶吃魚有法 2-3歲的小朋友對食物已有很明顯的喜好﹐而魚是其中一種不受小朋友歡迎的食物之一。想小朋友吃魚﹐除了可給他們煲魚湯吸收營養﹐還可以試試以下方法﹐將魚肉起骨搗爛略略煎香。將搗爛的魚肉混在其他食物中。如薯泥﹐三文治﹐肉丸﹐蛋餅等。 (30)不同形狀的通粉 通粉飾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的食物﹐而且容易烹調﹐加上市面上亦有很多快熟通粉﹐更為方便。不過大家煮的時候﹐不要放太多包裝內的味精﹐因為對年幼小朋友來說﹐吃太多味精對身體不好。我們可以不同配料去增加味道﹐如肉類﹐蔬菜等。家長在煮通粉的時候﹐不妨花點心思﹐可購買不同形狀的通粉﹐如螺絲粉﹐貝殼粉﹐字母粉等﹐提起寶寶對飲食的興趣。此外﹐市面上的通粉亦有不同德顏色﹐有專家表示﹐食物的顏色可提高食慾﹐所以當寶寶不願意進食﹐不妨以通粉去吸引他們。 http://www.91china.net/player/player6.asp?username=n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