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兩隻牛的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別老是把麵條往牆上摔

2007年05月08日
公開
3

別老是把麵條往牆上摔 吳若權 找對人選、拜師學藝、態度謙虛、認真努力,四個步驟,談不上是捷徑,但至少不會前功盡棄。 我愛吃義大利麵。但是,對中國人來說,光是將義大利麵的麵條煮到熟得恰到好處,卻是一項學問。義式麵條和中式麵條特性不同,煮食的技巧也不一樣。 在巴黎旅行時,去朋友家作客。他為了招待我吃義大利麵,親自下廚,看他起了一鍋滾水,下麵之後,算準時間撈起,馬上又泡入冰水,再撈起麵條擲入燒熱的平底鍋爆炒……流程繁複但順暢,動作精準而迅速,看起來很唬人,吃起來很美味。他很鎮定地說:「我可是正式上烹飪學校訓練過的。」讓我不得不信以為真,佩服得直誇他很讚! 到台灣郊區的小餐廳,點義大利麵,上桌一吃才知道麵條竟是用中式白麵冒充的,猜想:麵條的成本,固然是一個問題,老闆尷尬地笑著說:「義大利麵條不好煮。」又是另一個原因。 據說,天真的美國人剛開始學煮義大利麵時,會用一個笨方法來測試麵條煮熟了沒有──就是水滾下麵,然後一邊煮、一邊把麵條摔到牆上,當麵條能夠沾黏在牆上,不會掉下來,就表示麵條煮熟,可以吃了。 很顯然,這是個笨方法。優點是很精確;缺點是成本高。性子急一點的人,弄個不巧,很可能把鍋裡所有的麵條都幾乎快摔光了,最後才確定剩在鍋底碩果僅存的幾條麵是熟的。但是,對於新手來說,也未嘗不是一次紮實的訓練。有過這次經驗,下回再煮義大利麵時,就可以抓得比較精準了。 學習任何事情都一樣,如果能是先找到有經驗的人請教,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找對人選、拜師學藝、態度謙虛、認真努力、把握要訣,五項步驟,談不上是捷徑,但至少不會前功盡棄。 如果,已經都照著五項步驟做了,苦學多年,還是沒有成績。原因可能有兩個: 可能的原因之一:你真是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天分,證明這條路並不適合你。不要灰心喪志,換個方向再出發,你會有新的人生。 另一個原因,並非出在自己身上,而是選錯了麵條。不同廠牌的麵條,或同一廠牌但生產的品質不穩定,成分和材質些微不同,過去的經驗,就不能完全套用。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距離成功就不會太遠!

直線並不是最短的距離

2007年05月06日
公開
2

十八歲那年高中畢業,我到鎮上的磚窖廠去打工,老闆給我推來輛拉車說:你拉土吧。 於是,我就成了運土組一名最年輕的組員。 我們的任務就是每人一輛拉車,在距窖廠近一公里遠的採土區裝滿土後,一車一車運到窯廠來,每人每天二十車,從採土點到窯廠,是三十度左右一個漫長的陡坡道,平常一個人拽一輛空車拉車都很吃力,何況裝滿一車沉重的黃泥土呢? 我弓著腰,拚命拽著拉車的背帶,繃緊雙腿狠頸兒地往上拽,胳膊發麻,兩腿累得直打哆嗦,汗珠叭噠叭噠地摔到地上,在落滿厚厚積塵的陡坡上砸出一串又一串的麻點。 第一天艱苦地結束了,拖著滿身的酸痛到記事板前一看,別人的任務都完成了,我才運了十五車。 我愣了,怎麼會這樣呢,他們拽著拉車在陡坡上左扭右拐,只有我是拚了命狠著勁兒直線走的,怎麼還比他們少?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啊! 第二天運土,看著我累得站都站不直的樣子,鄰居劉大叔說:「你這樣拽車不行,人累垮了,任務還一直完不成。」 劉大叔邊說邊給我做示範說:「瞧,先往右斜著走,再往左斜著走,就這樣一直左斜斜右斜斜,不用太費力就拽上去了。」 我看著劉大叔的車轍,一直呈『之』字型的蜿蜒著爬上了陡坡。 我心裡直覺得好笑:這樣走,至少比直線走多了一倍的路,怎麼能又快又省力呢? 但我還是依照劉大叔的走法試了試,一試果然省力了許多,天快黑的時候,我很輕鬆地拽完了二十車黃土。 開始的時候我挺不解,怎麼走曲線比走直線還省力還更快呢? 但漸漸我就明白了,劉大叔們這種上陡坡走曲線的方法,左一斜右一斜的,就把陡坡的坡度一點點斜緩了,三十度左右的陡坡,或許被他們斜成了十度或五度。 其實,人生對於我們每一個負重的人又何嘗不是一個漫長的陡坡呢? 我們精疲力竭地拚命走直線,企望儘快地登上輝煌的頂點,但卻常常落在了那些輕輕鬆鬆走曲線的同行者身後。 在我們人生的陡坡上,直線並不是最短的距離,能夠使我們更快更省力地達到輝煌頂點的,或許是曲線。 曲徑通幽,曲是一種便捷,曲是人生的一個大境界,在我們人生的漫長陡坡上,我們何妨不去輕輕鬆鬆地走一道自己的曲線呢?

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

2007年05月04日
公開
3

幼兒教育是成長的第一步 , 這一步能否走好與性格形成和命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德國人認為 , 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 , 與其讓他們面對措折惶恐 無助 , 不如從小摔摔打打 , " 撞 "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 , "殘酷教育 " 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驅勢。 上午9時,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寒冷無比,然而位於市區的瑪 格瑞特幼兒園門口十分熱鬧。孩子們背著碩大的雙肩揹書包,精神抖擻地陸續走進園 內,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 "殘酷教育",我也走進了幼 兒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 國內常見的塑膠地 。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 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衣服穿多了易感冒 我發現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 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娜老 師解釋說:幼兒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活動量 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 走進活動室,只見?面堆滿了各種墊子,孩子在上面盡情地翻滾嬉戲。6歲的喬安娜在 圓形的蹦蹦床上彈跳,一不留神把2歲大的托尼撞倒了。 托尼大哭起來,而站在一旁的老師並沒有馬上跑過去安慰他。 3分鐘後,老師走過去 溫和地說:"托尼,你剛剛被喬安娜撞了一下,你覺得很委屈對不對? 可是你是小男 子漢,難道還沒有哭夠嗎?"托尼點點頭,立刻收起抗議的哭聲,用袖子擦去臉上的 鼻涕和眼淚。 我留意到佈告欄上貼滿了"15名小科學家的研究學習成果 "。難道還包著尿布的小孩 也懂得研究和寫報告嗎?" 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處就是,年齡大的孩 子會教年齡小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會主動模倣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在一起製作東 西,佈告欄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們的小發明。"幼兒園的負責人蘇珊娜博士笑著對 我說,"這種教育模式能激發孩子勤動手動腦,主動團結合作。比如,配對遊戲、合作 拼圖、合辦聚會等,讓孩子從小就能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力量 。" 蘇珊娜博士強調說,來幼兒園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 ,老師只 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園內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至於 進行什麼活動,由孩子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到戶外玩,只要是幼兒園?能 進行的活動,幹什麼都行。 午餐時間有 3個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中午 12時。我看見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餐桌旁。老師把 飯盤放在孩子面前,大點兒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紀小的、不會用勺子吃飯的孩子 就用手抓著吃。今天剛剛入園的3歲大的格碧妮站著不動,一會兒看看這兒,一會兒 看看那兒。老師讓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勢啟發她自己吃飯。可是,格碧妮不會抓著 吃,呆呆地坐在那 ?。老師耐心地用手比畫著教她,卻絲毫沒有要餵她的意思。直到 吃飯時間結束,格碧妮一口沒動的飯菜就被 "沒收" 了。 看到這兒,我有些不解。 雅娜老師說:" 德國人從來不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 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蘇珊娜博士說:"孩子 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 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孩子' 獨立行為'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 事,日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性。幼兒園提供3個午餐時間-中 午12時、下午1時和下午 2時,孩子自己決定何時用餐。" 在午睡的問題上,老師也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如果在床上躺 20-30分鐘還沒有睡 著,他可以出去玩。 這讓我想起鄰居4歲大的兒子米希爾到我家時的情景。米希爾沒有見過中國的餃 子,抓起一隻生餃子就往嘴巴塞。當我想制止時,他媽媽卻制止了我,說: "別管 他,這樣他才知道生的是不能吃 的。" 大人向孩子認錯 蘇珊娜博士認為,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給以孩子儘量多的愛而不是寵 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長要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 之類的詞 掛在嘴邊 。由於得到父母的愛護和尊重,德國的小孩從小就參與家庭的各種活 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什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佈置房間、處理家 務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與父母一起商討,父母也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 分肯定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列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 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 ,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 嚴禁父母"嘮 叨、打罵或不愛子女 "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 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獨特的抱孩子方式 從下午2時開始,家長們陸續趕來接自己的孩子。中國的父母天冷時把孩子裹得嚴嚴 實實緊緊地摟在懷?,聽說德國人不這樣做。這時,我看到一些還在牙牙學語的小孩 被家長一手抱在胸前。有趣的是,他們的抱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 上,紅撲撲的小臉朝外,後背貼著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樣子好像浮在 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風中, "狠心"的家長不給小孩過多的遮蓋,還不慌不 忙地走出幼兒園。 蘇珊娜博士說:"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 控制,給孩子留下儘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和大 人的視野基本一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動,全身能充分地與陽光和空氣接觸, 有利於他們適應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 轉載自《環球時報》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18

許多小家庭的家庭重心是子女 中國人一向有犧牲這一代,成就下一代的偉大精神,但結果往往是這一代確實是被犧 牲了,但並沒有成就下一代。 子女需要被照顧,需要被教育,需要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決不能取代夫妻成為家庭的 重心。 許多夫妻都不會承認子女是家庭的重心,但仔細想想有多少夫妻不是有了孩子之 後,就從來沒有兩個人一起去看過一埸電影,反而一起陪孩子看孩子決定的片子機會 倒不少。夫妻從孩子落地就不再是家庭的重心了。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既然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就沒有理由 要成為家庭的重心,否則曲終人散,客人走了,做主人的情何以堪。 子女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平均不到夫妻相處時間的一半,實在沒有取代夫妻成為家庭 重心的理由。 現代的子女,絕大部份都處於被過份關心,被過度照顧、擁有過度豐富的物質,但成 為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所需要具備的負責、合作能力,卻嚴重不足。 長期處於家庭重心,被關心照顧備至的地位,造成子女知識有餘常識不足,聰明有餘 常識不足,IQ有餘EQ不足,機巧有餘厚道不足。 將子女置於家庭重心,其實是愛之適足於害之,而且夫妻本身也同受其害。 一個以夫妻為重心的家庭,不會只在意子女的學習,而忽略了夫妻也應繼續學習;不 會只在意子女的情緒,而忽略了夫妻雙方的情緒;不會永無止盡的讓子女介入夫妻的 生活;不會只愛子女不愛太太或先生。 以子女為重的家庭,夫妻間很難存在高品質的愛情。夫妻間要好好相愛,請先將子女 這個愛情的第三者,請到第二線。 《婚前婚後》愛情隨時間定義 當我們感覺愛情褪色或是消失的時候,先不要沮喪,先讓我們想想我們褪色或消失的 愛情,到底是怎麼樣的愛情。 我們心中浮現的愛情,必然是熱戀時的卿卿我我、濃情蜜意。「少年夫妻老來 伴」,愛情會隨著婚姻的開始、子女的出現、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婚前婚後對於愛情的定義,應該要有所調整。婚前愛情產生的因素,都有其時間的侷 限與不確定性,所以根本無法配合確定而長時間的婚姻關係。 婚後愛情的產生要靠另一套因素:照顧自己並對家庭付出的能力與意願、合諧相處的 能力。自我長成與促進配合對方成長的能力、扮演親職的能力,如果這些因素都俱備 了,婚後的愛情沒有理由不產生。 婚姻生活是硬碰硬的,錢要有人賺、家要有人理、子女要有人教。 能照顧自己、關心家人、照顧孩子又不忘自我充實的伴侶,就是最適合婚姻生活的伴 侶,這樣的伴侶已經值得十二萬分去愛了。人不一定隨年齡而成長,但一定隨年齡而 改變,自己變了,伴侶變了,對愛情的定義也該變變了。

有時候,你得站起來說句話或做點什麼……(轉貼)

2007年04月18日
公開
7

來源:網路流傳 有時候,你得站起來說句話或做點什麼…… 大穎文化 總編輯�Carol 謝 荳芽唸幼稚園。四歲。有一天,爸爸接她下課後,氣極敗壞地跟我說荳芽被一個小朋 友打到哭,要我一定要去跟老師講這事、請老師處理。 我問荳芽:「誰打妳啦?」她講了一個我不認識的名字,不是她的同班同學。 原來這一堂上的是日文課,是混齡上的,那個打她的小女生是別班的,跟荳芽不熟。 我再問荳芽:「她為什麼打妳?」 荳芽說:「因為她要拿我的課本,我不給她。」 「為什麼她要拿妳的課本?」 「因為她自己的沒帶!」 我大概知道事情的起因了。 我再問:「那妳有沒有先打她?」 「我沒有!我要拿我的課本回來,她就打我了!」 「日文老師呢?老師在不在?旁邊有沒有其他同學看到她打妳?」 荳芽很委屈地說:「老師只叫她不可以拿我的課本,就出去教室了。老師沒看到她後 來打我,有一個男生要幫我搶課本回來,也一樣被那個女生打……」 喔!那真是處境艱難呢!沒有大人在,聽來那打人的女生很兇悍呢! 「後來就都沒人幫妳了嗎?」 荳芽又哇的一聲哭起來,很傷心地邊哭邊跟我說:「她就把我推到桌子底下、踢我… …都沒人救我……」 爸爸在一旁聽了,很心疼。「我去接她,她還在哭……」 我問荳芽:「她把妳推到桌子底下踢妳,那妳怎麼辦?」 「我就坐在地上哭呀……」 我幫她擦擦眼淚。說:「下次再碰到這種情況,站起來跟她打!」 爸爸看了我一眼。我知道他又要唸我亂教小孩了。怎麼可以教小孩打架? 荳芽也跟我說:「老師說不可以打架!我如果打她,老師也會處罰我。」 「如果妳被欺侮,可是旁邊都沒有人可以幫妳,妳哭也沒用,妳得先保護妳自己。妳 要先站起來跟她對抗,之後告訴老師妳們的狀況,不然妳要坐在那邊讓她打到受傷嗎? 」 今年荳芽上小一。六歲。有一天她回來跟我說班上新選出來的模範生國語考了九十八 分…… 原來才剛剛唸一個月小一的他們,就要選模範生了。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四票圈選出自 己心目中的模範生,大家都是一票選自己,剩三票才選別人,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最有 資格當模範生。當然,最後被選出來的那位同學肯定會遭其他人白眼。 這天發國語小測驗的成績。有一個男生大聲地吆喝大家到模範生座位旁:「大家快來 看喔──」 荳芽說她也好奇地湊過去看。看什麼呢?那個男生揚起模範生的考卷給大家看,還故 意說:「你們看!模範生只考九十八分!我們很多人都考一百分!他為什麼可以當模範 生?!」 我靜靜地看著荳芽學那男同學的輕蔑語氣。 然後,荳芽換了有點生氣的口氣跟我說:「我覺得有點不高興,就走了。」 「妳為什麼不高興呢?」我問荳芽。 「他這樣會讓人家很難過,他不知道嗎?」 我再追問:「人家是誰?誰會難過?」 「那個模範生!」 我又問:「他哭了嗎?」 「沒有!不過我看他可能快哭了……」荳芽這樣回我。 「其他同學呢?他們怎麼反應?」 「大家都跟我一樣,就走了呀!沒人說話。」荳芽小小聲地回我。 「妳知道那個模範生會難過、妳也不高興看到那個男生這樣欺侮人,為什麼妳只是走 開而已、沒有告訴那個男生不可以這樣欺侮人呢?」我問荳芽。 荳芽很誠實地告訴我:「我怕那個男生會兇我,大家都沒說什麼……」 「荳芽,有的時候,妳必須站出來說句話喔!不然下次換妳被欺侮時,也沒人出來幫 妳喔!如果大家都不管別人被欺侮,以後就會有愈來愈多人覺得可以欺侮別人沒關係喔 ……」 荳芽對我點點頭。 我也知道,要她夠勇敢到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站出來說句話或做點什麼,還需要一些時 間。她三歲時,我跟她講過一次;六歲,我又再講了一次。下次不一定幾歲,我還是會 再講。而我永遠不知道她在幾歲時才能體會到──「當你面對公理、正義這些重要的事 選擇緘默以對時,你往後的生命已經失去價值。」 你不是外省人。但是,當你聽到人家罵外省豬時,你得站出來說句話。 你不是外籍新娘生的孩子。但是,當你聽到人家說外籍新娘的孩子比較笨時,你得站 出來說句話。 即使所有不公不義的事都不發生在你身上,你還是不能沉默。有時候,你得站起來說 句話或做點什麼,這世界才有可能變得比較好…… 所以,我出版了這本《不想被大野狼吃掉的小綿羊》。 教孩子做一個和平的人,很容易。只要沉默、不與人爭,便可以做到。 教孩子做一個正義、良善的人,比較難。那需要很大的勇氣,孩子跟媽媽都需要。 而,這勇氣是我們目前這社會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