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兩隻牛的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魚油(fish oil)的証據醫學

2006年12月13日
公開
43

魚油(fish oil)的証據醫學 魏正宗 醫師 魚油(fish oil),正式的名稱是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n-3 P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包括3種主要成份:次亞麻油酸(gamma linolenic acid;GLA),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及 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人體沒有辦法自行合成這些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必須完全由食物中獲得。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合脂肪酸的魚油,對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好處,已經獲得充分的証實。 魚油的功效 確定的功效 · 減少血中的三酸甘油脂(中性脂肪) · 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程度 · 抑制血栓形成,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病 可能的功效 · 腦部功能 · 高血壓 · 經痛 · 紅斑性狼瘡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骨質疏鬆症 · 憂鬱症 · 心律不整 誰特別需要攝取魚油? 1 關節炎患者 2. 動脈硬化患者 3. 三酸甘油脂過高者 4. 中老年人 5. 孕婦 6. 幼兒 7. 少吃深海魚者 魚油的主要功效主要是:減少血中的三酸甘油脂;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程度;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魚油沒有嚴重的副作用。每天的使用劑量是3公克左右,包含1.8克的EPA及1.2克的DHA。建議每週至少兩次食用深海魚類,若不易攝取充份,才以魚油膠囊補充。 參考資料 1. Holub, Bruce J.. Clinical nutrition: 4. Omega-3 fatty acids in cardiovascular care. CMAJ: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66(5):608-615, March 5, 2002. 2. A. Montori, V. Dinneen, S. Clar, C. Fish oil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chrane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Disorders Group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Issue 2, 2002. 3. Centre for Reviews and Dissemination Reviewers. Validation of a meta-analysis: the effects of fish oil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Database of 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iveness. Issue 2, June 2002. 4. Krauss RM, Eckel RH, Howard B, Appel, LJ, Daniels SR, Deckelbaum RJ, et al. AHA Dietary Guidelines: revision 2000: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utrition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00; 102(18): 2284-99. 5. Radack K et al. The effects of low doses of n-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1(6): 1173-80, 1991

感冒藥的陷阱

2006年12月12日
公開
36

感冒藥的陷阱 (審稿專家: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 常吃感冒藥嗎?小心吃錯藥會侵蝕你的健康。 一個小男孩走進新店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鄭敬楓的診間,他全身長毛而且身材矮小, 「一看就知道長期服用類固醇,」鄭敬楓談到病人覺得不忍心。 因為類固醇可以在短時間內降低發炎的反應(例如發燒、喉嚨痛),很快地就讓病患感覺很舒服,是許多診所醫生贏得「醫術好」的秘密武器。   但是長期使用的結果,會產生許多的副作用,例如:抑制發育、多毛症、滿月臉、水牛肩、骨質疏鬆、高血壓、白內障、局部皮膚萎縮、血管擴 張、黴菌感染等,反而得不償失。 除了類固醇,強效的止咳藥可待因(codeine )及抗生素(antibioitics),也是必須注意的陷阱。 可待因的止咳效果很強,但是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成癮,而且有痰的時候服用可待因,會讓痰咳不出來,可能造成肺炎。就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啟哲所知,「在醫學中心除了複方咳嗽藥水外,很少耳鼻喉科醫師單獨開出 codeine這個藥方。」   診所醫師也都明白可待因強力鎮咳的後遺症,但為了迅速止咳,又要避免肺炎的發生,有些會同時加開抗生素做為預防。   但是長期使用抗生素的結果,會產生抗藥性,嚴重者可能造成「細菌無藥可治的情形,」德音診所院長鄭文生警告。   黃啟哲的臨床觀察發現,「 70∼90 %的第一線抗生素,對於台灣民眾的鼻竇炎已經都無效了,」他感慨地表示「細菌被愈養愈毒。」 小孩感冒沒人敢用阿斯匹靈   另外,大家所熟悉的阿斯匹靈(Aspirin ),「幾乎沒人用在感冒了,」黃啟哲表示,尤其是小孩子。因為它很容易引起一些用藥後的過敏現象,而且一發生就很嚴重。另外,若是病人感染的是水痘或呼吸融合病毒,一開始很難與一般感冒區分,若服用阿斯匹靈會產生「雷氏症候群」( Reye's syndrome )會造成中樞神經的後遺症,影響學習能力及智商,所以18 歲以下的孩子感冒,不要服用阿斯匹靈。   鄭文生以多年來的執業經驗提醒民眾,小心你及家人的感冒藥,不要出現下列的成分: ●類固醇:當見的藥名有steroid 、betamethasone 、prednisolone、 decadron等。 ●抗生素:常見的標示有盤尼西林、紅黴素、頭孢子素……,鄭文生提醒「只要是『 XX西林』、『 X黴素』、『XX 素』、英文字尾是『mycine』、『 cillin』的都要小心。」 ●阿斯匹靈:大部份的醫生及藥師都知道阿斯匹靈用在感冒的嚴重性,所以不會亂開。但是民眾自行買藥,要特別注意。   身為開業醫的鄭文生表示,「民眾求快好」和「醫生下猛藥」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 。他呼籲民眾: 1.了解感冒的病程,不要求快:在民眾「愈快好,愈厲害」的認知下,開業醫生為了在市場上 生存,只好「下猛藥」鞏固招牌。但是感冒的病程差不多是一個星期,用強效藥把症狀壓制,並不代表病好了。 2. 感冒不一定要打針:尤其是小孩子,「因為對藥物的反應較激烈,而且無法追蹤過敏史,」鄭文生表示,除非是無法吃藥的情況(例如嘔吐、疹性咽喉炎),「大人也是要看症狀,不要動不動就要求打針。」 3.不要一個醫生看了沒效,又看第二個、第三個:在固定診所建立完整的病史,較容易診斷出慢性的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不會被當成感冒治療,而且醫生也較能追蹤長期服藥的劑量,避免嚴重的副作用。 4. 拒絕不明成分的藥品:例如許多在廟前、開著車來叫賣的黑藥丸,其實主要成分是類固醇,只是做成中藥的型式,讓民眾誤以為「藥效較溫和」。   辨識藥品對於一般民眾是一件困難的事,鄭敬楓說,一個簡單的方法是,「看這家才有效,別家都沒效,可能就要小心這家了。」 (梁煙純) -------------------------------------------------------------------------------- 減輕鼻塞和咳嗽小祕方 康健╱邱玉蟬 進入秋冬季節,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不會要人命,日子卻很難過,幾個小祕方可以讓你好過一些。細雨綿綿,滴滴答答的雨聲中,已經聞得出冬天的霉味了。 家裡蹦蹦跳跳的小孩,忙進忙出的大人,不分幾年級生,老、中、青、少,「咳咳」、「噌噌」成了共同的流行語。辦公室、教室裡也是「咳咳」、「噌噌」聲此起彼落,彷彿是某種暗號。 鼻塞惱人,咳嗽難纏,日子都不好過。台語俗諺說「醫生驚治嗽」,一語點破醫生對咳嗽也沒太大能耐。 鼻塞和咳嗽,原因雖然很多,不過卻是感冒時最常聽到的兩大抱怨。鼻塞讓人呼吸困難,腦袋昏沈沈,咳嗽則不僅自己難受,也讓周遭的人害怕起隔壁這個「嗽鬼」。 感冒看醫生?不必吧! 台灣人聽到旁人的咳嗽聲,總是習慣地問一聲:「看醫生了沒?」這句話聽在西方人耳裡,總覺得莫名其妙。因為通常他們總說:「喝個檸檬蜂蜜溫水吧!」 從英國來台灣定居多年的菲力浦,一直還搞不懂他的台灣太太為什麼一感冒,就往診所跑,吃一堆藥,卻不願意待在家裡休息、多喝水。 在美國,如果你說你感冒去看醫生,那真是個笑話。 30歲的凱倫說:「通常我們不看醫生的,因為醫生真的不能幫你什麼,如果真的很難受,那就到超市裡的藥房去買成藥。如果是小孩的問題,父母通常會打電話給醫生,問要買哪一種咳嗽藥水給小孩喝。」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非處方藥那麼興盛的原因。 一般來說,吃藥不能治癒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也不能縮短感冒時間,只能讓你症狀減輕一些。這對美國人來說是普通常識,他們也就自己處理,再加上看病不僅花錢,還要預約,快的話是兩、三天後,慢的話一星期,緩不濟急。 住在西雅圖的莎拉,是個醫學藝術家( medical artist),專門幫醫生畫手術分解圖和解剖圖,朋友順口問她有沒有頭痛藥,就像多數的美國人一樣,她一拉開抽屜裡,一罐罐 50顆、100 顆裝的頭痛、感冒常備藥,一一告訴你,這種藥效強、那種六小時藥吃一顆。看醫生對美國人來說,真是非不得已才去。 其實,不必花錢、浪費時間去看醫生,你也可以好好照顧自己。平均成人一年大約感冒 2∼ 4次,小孩 6∼8 次,有些小祕方,看起來不起眼,卻可以讓自己和孩子,在這些日子舒服一些,好過一點。 照顧小祕方 1  一般感冒 喝足夠的水。每天8 大杯水或果汁。可以避免鼻腔、喉嚨乾燥,同時稀釋痰、鼻涕,比較容易咳出或是擤出來。 避免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可樂,以及含酒精的飲料。咖啡因和酒精都會促進水分排出,造成脫水,正好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效果。 溫鹽水漱口、一天數次,或喝溫檸檬蜂蜜水,也許對喉嚨痛和咳嗽有幫助。不過,美國肺臟協會指出,一般人所相信的大蒜、蜂蜜、檸檬、鋅、維生素 C,這些都沒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證實可以用來「治療」感冒。 感冒時美國人喜歡喝個熱雞湯。美國肺臟協會指出,熱的流質,本身就可以減輕喉嚨或咳嗽的不舒服,但是雞湯沒有特別的神奇效果可以「治癒」感冒。 臥床休息。古老方法卻也是加速復原的好方法,同時待在家裡也可以避免傳染給別人。有些藥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正好強迫病人休息。 如果家裡有抵抗力比較弱的人,病人則應該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給他們。 照顧小祕方2   小孩的鼻塞、咳嗽 沒有藥物可以加速感冒的復原,或是縮短時間。感冒成藥,像是含抗組織胺和抗鼻塞的藥物,通常對減輕學齡前的小孩的感冒症狀沒效,而且可能會有副作用。抗生素也無法對抗病毒感染的感冒。 父母可以做的是,儘量讓小孩感到舒服,鼓勵他們休息,注意合併症。 不過,要特別注意以下幾件事: 讓免疫系統發揮作戰力:如果小孩發燒 但是溫度不高,不要立刻給退燒藥。梅約醫學中心指出,藉著升高溫度,小孩身體正在製造一種不利病毒生存的環境。不過,如果高燒引起脫水或抽搐,必須立刻就醫。 16 歲以下的小孩病毒感染時,例如感冒,千萬不要給阿斯匹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阿斯匹靈用在小孩病毒感染,會引起雷氏症候群── 雖然罕見,但是會致命的疾病,通常發生在3 ∼12歲小孩。 一般來說小孩感冒會比大人來得嚴重,而且比較容易有合併症,例如耳朵感染。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如果小孩有以下症狀,應該就醫:發燒超過 40度、畏寒、發燒超過 72小時、嘔吐、肚子痛、不尋常的嗜睡、頭痛、呼吸困難、持續哭、耳朵痛。 照顧小祕方3   咳嗽 不抽菸,同時遠離抽菸者,以免吸入他們的二手菸,讓咳嗽更嚴重。 如果是乾咳,試試蜂蜜檸檬茶,或檸檬蜂蜜溫水。不過, 1歲以下小孩不可以喝蜂蜜。 如果夜咳厲害,可以墊高枕頭,讓自己頭部抬高,有助呼吸順暢。 如果有下列症狀最好找醫師診治: 1. 咳嗽有血、痰很稠、綠色、咖啡色。 2. 呼吸急促、有哮鳴聲,胸痛、緊縮感,或是呼吸困難。 3. 咳嗽有痰超過七天沒有改善。 4. 咳嗽好好壞壞,反反覆覆。 5. 持續發燒或高燒。 照顧小祕方4 鼻塞 擤鼻涕動作要輕柔,不可過度用力。 淋浴,或打開蓮蓬頭,坐在浴室裡,呼吸濕潤的溫水蒸汽。 喝大量水幫助稀釋痰液。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如果鼻塞超過 1∼ 2星期,最好給醫生檢查是什麼原因。如果是過敏,醫生可能會開抗組織胺和吸入性抗發炎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