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兩隻牛的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羔羊的說服力

2006年11月01日
公開
6

一個牧場主養了許多羊。他的鄰居是個獵戶,院子裏養了一群兇猛的獵狗。 這些獵狗經常跳過柵欄,襲擊牧場裏的小羔羊。 牧場主幾次請獵戶把狗關好,但獵戶不以為然,口頭上答應,可沒過幾天,他家的獵狗又跳進牧場橫衝直闖,咬傷了好幾隻小羊。 忍無可忍的牧場主找鎮上的法官評理。 聽了他的控訴,明理的法官說: " 我可以處罰那個獵戶,也可以發布法令讓他把狗鎖起來。 但這樣一來你就失去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敵人。 你是願意和敵人作鄰居呢?還是和朋友作鄰居? " " 當然是和朋友作鄰居。 "牧場主說。 " 那好,我給你出個主意,按我說的去做。 不但可以保證你的羊群不再受騷擾,還會為你贏得一個友好的鄰居。" 法官如此這般交代一番。牧場主連連稱是。 一到家,牧場主就按法官說的挑選了3隻最可愛的小羔羊,送給獵戶的3 個兒子。 看到潔白溫順的小羊,孩子們如獲至寶,每天放學都要在院子裏和小羔羊玩耍嬉戲。 因為怕獵狗傷害到兒子們的小羊,獵戶做了個大鐵籠,把狗結結實實的鎖了起來。 從此,牧場主的羊群再也沒有受到騷擾。 為了答謝牧場主的好意,獵戶開始送各種野味給他,牧場主也不時用羊肉和奶酪回贈獵戶。 漸漸地兩人成了好朋友。 要說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為他著想,讓他也能從中受益。

危機處理

2006年10月31日
公開
5

有位朋友在搭國內班機時,碰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狀況。 快降落時,飛機遇到了亂流,不斷上下震盪,桌上的刀叉都飛到天花板上,像亂箭一樣的掉下來。 整個飛機上的乘客都尖叫嘶嚷,尖叫了十分鐘後,飛機的狀況還是很糟,剛剛尖叫的人,已經叫到聲嘶力竭,飛機上有個和尚,開始念起經來。 這時,有宗教信仰的人也開始仿效他,機艙裡充滿各式各樣禱告和念經的聲音,然而飛機的震盪幅度卻有增無減。 經念完了,全部的人都陷入沉默的寂靜中,有位老先生以沉穩的聲音打破寂靜,說:「現在,還是請大家把身分證放進內衣裡吧!」全機愕然。 他解釋:「這樣,萬一發生了什麼事,人家才認得出你是誰,家人才找得到你。」所有的乘客都默默的照做了。 所幸飛機並沒有失事,在降落前恢復了平穩,呆若木雞的乘客,在驚嚇中聽到了起落架觸地的聲音。 飛機雖然平安降落,大家還失魂落魄,返家途中,她還在發呆,忘了把身分證拿出來。一直到回到家中,推門的那一剎那,她才感覺到胸罩裡有個硬硬的東西:身分證! 不能改變,就接受死裡逃生,使她重新思考人生,也獲得了一種「就算碰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夠鎮定自若的能力」。 她說,每次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時,她總會想到「把身分證放在內衣裡」的那一刻── 人生中並沒有任何危機,比生死關頭更難處理,只要能夠在危急保持冷靜,想到「怎麼樣善後,才是最好的方式?」,就可以做出最理性的瞬間判斷。 難怪,不管她碰到什麼事情,臉上總能掛著從容的微笑,不管再怎麼忙,態度與風度依然漂亮。 她的故事也給我相當大的啟示: 把身分證放在內衣裡的智慧,就是認清「什麼是我可以改變的」和「什麼是我不能改變的」的區別。 可以改變時,請盡力改變;不能改變時,請心平氣和接受。

把身後的門關上

2006年10月27日
公開
7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裡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又可以重新開始。」 朋友聽後,陷入了沈思中。喬治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國首相的位置。 「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多麼經典的一句! 從昨天的風雨裡走過來,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晦氣,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記憶,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們需要總結昨天的失誤,但我們不能對過去了的失誤和不愉快耿耿於懷,因為傷感也罷,悔恨也罷,都不能改變過去,不能使你更聰明、更完美。如果總是背著沈重的懷舊包袱,為逝去的流年傷感不已,那只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也就等於放棄了現在和未來。追悔過去,只會失掉現在;失掉現在,哪有未來!正如俗話「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 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隨手關上身後的門,學會過去的錯誤、失誤通通忘記,不要沉緬於懊惱、後悔之中,應該往前看。時光一去不復返,每天都應盡力做完當天該做的事,明天將是新的一天,應當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要使過去的錯誤成為明天的包袱。 記得當代大提琴演奏大師帕波羅•卡薩爾斯在他九十三歲生日那天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 「我在每一天裡重新誕生,每一天都是我新生命的開始。」

陶晶瑩寫的小品

2006年10月26日
公開
3

每次出國總是對別人的生活環境感到無比艷羨; 總是在快樂的欣賞之餘有著無奈── 同樣是人,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已經忘了什麼是生活品質。 我們很有錢,我們穿的流行;我們飽讀詩書、見多識廣; 我們對很多事情有意見,我們爭取,也獲得; 但我們總是忘了很多最根本、最重要的事! 我們已經忘了怎樣對自己、對別人好。 不斷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財富、地位,成了大部分人的重要目標。 於是,犧牲了和家人、和小狗相處的時間, 偶爾見面,也大多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地以僵局收場。 和情人頂多看看電影、上賓館,能記得紀念日送上禮物就接近滿分, 朋友間難得聚會,也愛比較誰月薪多?誰嫁了個凱子金龜婿。 太多畸形的價值觀讓我們冷漠、疏離。 這讓我很難過。 我想和小時候一樣,工作再忙的媽媽,會再上班午休時抽空跑出來, 牽著我的手上市場, 就只因為我想吃媽媽親手炸的蘿蔔糕; 我想和讀書的時候一樣,下課後坐公車去找當護士的大姐,再等到 剛下班的二姊,三個人一起去吃吃夜市。 晚上三人擠在護士宿舍的一張小床上。 我想起學生時代的那段戀情,他每天騎機車來接我 上課,會送我一朵玫瑰和一張護貝好的卡片, 上面有他自己寫的詩,坐在他破破的機車上靠著他的身體,就是一種幸福。 後來,就不一樣了。 自己又忙又累,一個月才去見媽媽一次,和姊姊之間也久未聯絡。 工作週而復始地消耗著自己,拿到酬勞時也不快樂。 感情,更別提了。 關心自己的朋友不多,常常一個人,坐著看電視、發呆........... 這就是都市人的生活嗎? 或許,你的生活熱鬧點,有多點朋友、多點戀情、多點工作上的成就感; 但是,我的意思是,除了華服美食豪宅跑車,你的快樂是什麼? 日本人空間小、密度高,但他們也努力地過生活── 我的意思是,真正的「生活』。 在東京商業區裡,轉進小巷中的住家,你會發現日本人用心的經營, 每人門前窗前那一小塊窄窄地「門面』,四、五盆小花、綠葉,漆上白色的鐵花架, 努力地讓自己「生活』,路人經過時,心情也會不由自主地好了起來。 在美國,鄰居牽著大狗跑過草地、跑過家家戶戶為耶誕裝飾的燈海。 如果今晚高興,花個三十美金就可以聽到世界級的歌劇演出。 生活得好簡單,卻也好愜意。 漫步走在L.A的住宅區,心情好複雜........... 我─可不可以只做一份工作、只養一條狗、只要簡簡單單地生活? 我想這樣的生活應該是每個人都非常嚮往的吧!!!!!! 世間上最美好的愛戀..... 是為一個人付出時的勇敢,即使因此被傷得體無完膚也無悔無怨。 一個男人在一生中..能夠被一個女人深深愛過,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呢?! 或者說,一個男人在一生中錯過一個深深愛他的女人,是一種怎樣的遺憾呢?! 我想,真的不要在要分開時,才知道她或他的重要性。 工作....再忙又怎樣.... 學業....再忙又怎樣.... 可否讓你的另一半感覺得到...他(她)的重要性呢 ?! 我想,這很重要的。

簡單.自然.幸福, 學北歐人過生活

2006年10月23日
公開
9

北歐的國民所得、國家競爭力,全球榜上有名;北歐人堪稱是地球上最懂得生活的一群人,北歐產品開啟21 世紀的設計新風潮。 活得北歐一點兒,是現代人的嚮往,簡單、自然、幸福,北歐風儼然已成新時尚生活的代名詞,讓我們一起來透視北歐,休閒過生活。 下午的四、五點鐘,北歐人已經下班開著車到達湖邊或山上,恣意地划船或攀岩; 此刻的台灣都會區,上班族仍賣力地衝業績,繼續吃著中午剩下的便當。不成文的加班文化,讓台灣夜晚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晚餐的應酬又變相地延長了工作的時間。 北歐人平均每周工作時數三十七個小時,而台灣人平均幾乎多了八小時。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人去年平均工時已經超過二千三百個小時,居全球之冠;當然,如此勤奮努力工作的結果,也讓台灣在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發布的《2004-200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調查中,排名全球第四;再看另一項統計排名,方能體認到,台灣得到這項「殊榮」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二○○ 五年,英國《經濟學人》依國民收入、健康、失業率、氣候、政治、工作保障、性別平等、自由、家庭和社區生活等指標,選出全球最適合居住國家,北歐國家的挪威、瑞典、丹麥、冰島都入圍前十名,芬蘭排名第十二,而台灣遠遠被排在第二十一名,無論是在自然環境、公共建設、社會福利以及文化教育上,辛苦勞碌的台灣人還是輸給了北歐人。 高效率,是北歐人之所以能拚半天、休息半天的主要原因。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效率的工作來自於北歐人認真地「創造」熱情,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北歐人總是絞盡腦汁,思考著如何改良技術,大到需要添加什麼好機器,小到如何設置機器上按鈕的排放位置會更便捷等等,北歐人總是想著如何讓機器或工具多做一點,人少做一點。 節約,對北歐人而言是多面向的,舉凡節省工時、節用資源以及節制消費,都在節約之內。除了重視實際效用,勤儉持家的美德讓北歐人比其他先進國家活得更好。 例如有專家認為,美國的創造力和勞動效率也非常高,但美國人並沒有過得比北歐人優閒,主要是因美國人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多數人喜歡開更大的車、住更大的房子,個人平均所消耗的能源也是世界第一,這也讓美國人的平均債務居世界前列。 反觀北歐人,嚴苛的天然環境養成節約的民族性:飯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錢不能沒有,但不必太多。例如,知名瑞典品牌IKEA的創始人坎普拉德,即使身為世界大富翁之一,出門旅行仍搭經濟艙,在公司自掏腰包吃工作午餐,首富都如此了,更何況平民百姓。物質欲望低了,人就快樂多了。 你的北歐生活指標 SAAB總經理陳志欣20多年前便開始接觸瑞典,生活及工作態度儼然已成半個北歐人,崇尚極簡主義的他,以此理念親手設計全省的 20個SAAB展示場。他的家庭生活很北歐,早、晚餐一律在家吃,不應酬,如果需要陪老外 吃飯,則由員工抽籤決定;如果是大人物,他必選擇共進午餐。 他認為北歐人富裕健康的生活其來有自,高所得、高福利的社會制度,讓北歐人從小到大無憂無慮,居家生活品質世界第一。比所得、比福利,當然比不過北歐人,不過,生活品質是個人可以掌控的,陳志欣建議從生活中檢視一下,看看以下五個問題,自己有沒有福氣過得像北歐人? CHECK LIST 北歐生活指標 晚上7點到10點,你在哪裡? 台灣:人們多在KTV、打牌、吃大餐、交際應酬、逛街……,就是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網、看電視)。 北歐:此時是Family time,不開電視機的家庭時間,北歐的商店在晚上6點鐘就打烊(有時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會,很少人在外流連。 你天天陪孩子或家人吃早餐? 台灣:年輕父母,經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到太晚,所以早上起不來,更別說吃早餐了;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轉角的早餐店解決,有了零用錢,不怕餓肚子。 北歐:父母百分之百一定和小孩吃早餐,情非得已的話,也會有一個人陪孩子。 你的青少年孩子願意跟父母一起出門嗎﹖ 台灣:別說因為青少年叛逆期,事實上,是因為父母親早年失誤所造成的結果。回憶一下,大人帶著小孩參加宴會,常任由他們跑來跑去,在極其無聊的情況下,調皮搗蛋的孩子們總是挨罵。長大後便認定,通常父母約的八成沒好事。 北歐:父母約子孩出門是歡天喜地的事,即使80歲北歐的老父母打 1通電話給60歲的老孩子,也能相約出遊。北歐的父母親如果帶小孩出門,必定以小孩為中心安排行程內容,否則寧可不帶在身邊,單純赴約。因此,北歐的孩子知道,只要父母約的絕對是好事。 你一定要晚上加班到半夜? 台灣:多數台灣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情,朝九晚九、將工作擺在第一的結果就是晚歸晚起,台灣爸爸經常晚上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經上課,同住一個屋簷下,一個禮拜有五天無法見面好好說話,已經成為台灣雙薪家庭的生活常態。 北歐: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響家庭時間為準,例如父親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家裡至少還有母親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親也只損失早餐的1小時相聚。凌晨加班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的確為北歐爸爸們增加了3小時的晚餐家庭相聚時光。 幫孩子買房子?還是一起買房子﹖ 台灣:許多台灣父母經常掏腰包替孩子買車或付頭期款房貸,不然,就是要求孩子乾脆和父母一起住,省下房租及貸款。 北歐:若要替孩子買車,會讓孩子上初中時開始打工攢錢,父母親以漸進式贊助資金,與孩子一起買了3輛中古車,到了孩子上大學需要用車時,雙方便將 3輛中古車的好零件湊在一起成就一輛好車,這是北歐人送車給孩子的方式。等孩子要結婚,做父母的通常會算算自己有多少錢、孩子有多少錢,然後雙方合資買1塊地,合力蓋新房,這是經營親子感情的基本模式。 北歐生活達人 黃世嘉設計無所不在 和其他歐陸國家比起來,19世紀的北歐相對上比較窮困,由於天然資源貧乏、物料短缺,形塑了北歐人簡約的人生觀。受到 20年代德國包浩斯功能主義的影響,北歐的工藝設計不但講究物料節約,更強調設計的功能性,但又不像受哲學思潮影響的德國,展現方方正正的理性線條,北歐在自有的文化背景下,顯現較多的曲線。 北歐人的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是「設計」,舉凡公車踏板、扶把、衣架、路燈、水溝蓋等,他們認為既然要簡約,就要做到最好、最美,為了透過設計節省成本,設計師竭盡思考如何切割以減少材料,這種切割的曲線恰巧同時造成獨特的設計感。 我搭北歐航空時印象特別深刻,即使是用後即丟的塑膠咖啡杯,為了讓人拿起來舒適、重量均衡,設計者在把手處特別用了3根細塑膠支撐,表層霧面處理,美觀又實用。 從北歐的單品物件中,你可以發現設計師的想法,他們品味極限、擇善固執,常為了一件小事情,花很長的時間去思考、去設計出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