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玲玲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當孩子在團體中受到欺負時,怎麼辦?

2008年09月05日
公開
43

採訪�王紹媛 諮詢�天主教光仁文教基金會助理執行長 林怡君 最近孩子時常回家對媽媽說:「我不想要去幼稚園了,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有些還常常欺負我。」聽了孩子的心聲後,媽媽感到很擔心,該直接向幼稚園反應嗎? 幼稚園是孩子脫離家庭生活後,加入的第一個小團體。在這個小團體中,有許多事情必須學習,人際關係就是其中的課程之一,到底哪些原因使得孩子經常被同學排斥、欺負呢?做父母的又該如何幫助孩子,讓他能和其他小朋友相處融洽? 了解背後原因 學齡前的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很真且直接,喜、怒、哀、樂十分明顯,想和誰玩、不想和誰做朋友,都毫不掩飾的表達出來。有的小孩可能因為受到一、兩個小朋友的拒絕,情感上受到傷害,以為小朋友都排斥他、不喜歡跟他玩,而感到很傷心。 天主教光仁文教基金會助理執行長林怡君表示,幼兒第一次接觸團體生活,通常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所以當孩子回家告訴媽媽:「我不想去幼稚園了,都沒有人跟我玩,而且還會被欺負」,家長其實不必太過恐慌,先判斷孩子被朋友疏遠、欺負原因,然後再想解決之策。 一般在幼稚園會遭同伴欺負、排斥的孩子,多半由於下面一些因素: 協調性有問題 個性上的缺點 性情內向、害羞 協助孩子增進人際關係 經常同伴欺負排斥的幼兒,容易對自己沒信心,做任何事情都會感到悲觀,由於在團體中不受到認同,久而久之,行為會由消極逐漸轉為反抗、搗蛋。 因此,想辦法找出孩子受同伴排斥、欺負的原因,對症下藥,且協助孩子增進與人相處的能力,才能解除孩子的人際關係困擾。 以下一些解決方法可提供父母參考: (一)先安慰孩子 選擇幼兒情緒穩定時,和他做一次溝通,以了解他對朋友的看法,如果問題只是小孩子之間的日常糾紛而已,可以先不去和老師商談,但應坦承的指出孩子個性上的缺點和錯誤,並告訴他如何與人融洽相處。例如:要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增進友誼;被人欺負時,要說:「請不要再欺負我,不然我要告訴老師。」 (二)拜訪老師 如果孩子經常被某些幼兒故意欺負,找個時間拜訪老師,訴說這種情形,了解原因及解決辦法,通常老師會做比較正確又合於教育的處理方式。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去找欺負人的那位孩子家長理論,有時反而愈弄愈糟,甚至又得罪了那位家長,且問題仍是沒有解決。 (三)建立自信心 想使幼兒不成為其他小朋友欺負的對象,父母一定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並養成他採取積極性的生活態度。多讓孩子養成遇事自己處理的習慣,父母僅可能只站在協助的立場,久而久之,孩子處事的信心和能力,自然就大大增加,如此,對他的人際關係無形之中也有幫助。 (四)培養表達能力 (五)增加人際交往 (六)從自我要求做起 讓孩子愉快上學去 林怡君老師表示,不論是何種原因,孩子遭到同伴欺負、排斥時,是否也在提醒父母,自己在教養孩子的過程和方法上,也許有些地方需要調整步伐。如果是人際關係的社會技巧不足,就教他必備人與人相處的技巧;如果是個性上太嬌嫩、內向,就設法擴展其人際關係,讓他活潑開朗些;如果是性情暴躁、喜歡欺負其他小朋友,找出引起他不滿、不安的原因。 當孩子受到幼稚園小朋友欺負時,家長先別驚慌、忙著向園長反映,找出孩子為什麼被欺負的原因,設法解決,讓孩子能夠快快樂樂去上學,並與同學相處融洽。

好寶寶上學去 選一個優質幼稚園

2008年09月03日
公開
58

教育論壇」座談系列卅一 主辦單位:人間福報、教育廣播電台 討論主題:好寶寶上學去 選一個優質幼稚園 時間:七月卅一日下午二點至四點 地點:教育廣播電台會議室 主持人:彭麗琦 與談人:蔡春美�國立台北師院幼教系教授 曾淑姿�北市教育局第四科專員 邱雅琳�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園長 簡玉霞�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班親會會長 李麗君�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教師 謝玉貞�河堤國小家長會會長 林文虎�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 記錄整理:記者陳瑞娟 攝影:吳添章 前言: 彭麗琦:對於幼兒教育,家長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孩子在學校中快樂地學習成長,卻又怕學校教得不夠,使得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我們看到坊間到處有標榜著雙語教學、全美語教學、福祿貝爾教學等等。 到底什麼是幼兒教育?孩子在幼稚園裡究竟該學些什麼?幼稚園實際上又教了些什麼?從坊間林立的私立幼稚園和公立幼稚園中,家長如何選擇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有那些指標是可以參考的呢?讓我們一起從理想及實際經驗中,一起來省思建構一個優質的幼兒教育園地。 標榜全美語幼稚園好嗎? 〈幼教專業最需考量〉 曾淑姿:依據調查,小朋友早一點學習英語的確可以有較高的成效,但是全美語幼稚園學費昂貴,我們的大環境也沒有很健全,孩子可能學了一兩句,沒有環境配合,小朋友可能過幾天就忘記了,所以家長選擇幼稚園應保有「健康成長、快樂生活」的大目標,語文學習只是幼教中一小部分,所以幼教的專業可能是家長最需考量的。 〈全美語教學可能使孩子忘本〉 蔡春美: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說很多人補習美語、才藝,但沒有人補「童年」,目前小孩的童年大多短暫、不快樂,但是沒有人重視,也沒有人企圖挽回。當然,幼兒階段不應只有快樂,還需有意義,像我孫子學跆拳道,遇到高難度的動作,老師告訴他的是「要忍耐!」我們是否常因過於重視快樂,而忘了教孩子學會忍耐?這位老師從跆拳道中教會了小孩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情該忍耐、要鍛鍊。 教育當局需面對太多教育問題,所以總把非義務教育的幼兒教育忽略,但是幼兒的童年是不能等待的。現代人孩子生的少,家長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菁英,所謂「慎於始」,家長該如何選幼稚園呢?選擇幼稚園最重要的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態度,就算學校硬體不足,但若師生的互動良好,我也會選擇讓孩子到該幼稚園。 另外,我們也不應讓孩子忘本,所以我不鼓勵家長選擇全美語的幼稚園,因為幼稚園階段的孩子正在學習講話,如果老師要求No Chinese,小孩會覺得中文是較不好的,所以我贊成有一些美語融入一般教學中,但是小孩的生活教育、人生態度、人際關係是更重要的。 〈有比語言更重要的東西〉 簡玉霞:其實語言不是小孩學習最重要的,像我女兒的幼教老師教會了她耐心、毅力,這是她未來絕對用得到的。老師有用心,家長與老師的互動多,孩子才能快樂成長,我覺得這部分公幼做得比私幼好,一般私幼較強調的是寫字、認字、背書,然而揠苗會助長,但若公幼能延長時間配合職業婦女是最理想的。 公幼好?私幼佳? 〈公幼老師理想要改變、心態要調整〉 林文虎:公幼招生數越來越低,公幼要改變經營大家都知道,而最需改變的是理想,最需改進的是心態,進到公幼教書的門檻天那麼高,而要出公幼的門檻比天還要高,所以就算老師表現得不好也不會怎樣,使得老師的素質一直無法提昇,而且也很難要求,光是延長下課時間就超高難度。 李麗君:家長希望孩子從幼教階段開始的所學都是未來所需要的,但是未來的不確定那麼高,家長也只能跟著流行走,一個幼稚園老師要堅持自己的理念相當辛苦,更何況幼教老師現在教的,可能廿年後才會開花結果,這期間還會受許多其他因素影響,所以沒有人可以證明幼教老師的重要性,幼教經費不斷被刪減,最前線的幼教老師做得很辛苦,面臨公私立學校競爭的壓力、家長問題,幼教老師若能堅持自己的理念默默付出,那麼學生也許會有一些收穫,硬是要幼教老師花費心力面對社會潮流,幼兒教育不知還能剩下些什麼。 〈公幼該主動宣揚自己的好〉 曾淑姿:公幼招生不足的因素很多,事實上公幼的環境很好,師資素質相當齊全,應該能招到很多的學生,但是公幼很少招生,公幼應主動走出去,而不是靜待家長將小孩送進來。 謝玉貞:很多事情是不應仰賴家長的,因為很多有名幼稚園都是口耳相傳的,就像大家口耳相傳的名醫都可能是蒙古大夫,政府需對不合法幼稚園負責,不能推卸,或許要主觀的考量老師好壞看不出來,但是硬體的設備是否安全、合法都看得出來,如果政府連這些都不去做,教育還有什麼希望。 公立幼稚園要吸引家長就要主動走出去,像今年河堤國小的幼稚園家長全部動員起來幫忙招生,設計幼教海報、發宣傳單,家長主動向社區家長宣傳公立幼稚園的優點,這樣的努力,結果今年我們的幼稚園報名人數大爆滿,這充分證明,公立幼稚園的好要主動讓別人知道,如此才能吸引更多家長。 〈公幼或私幼 別只在意放學時間〉 曾淑姿:公立幼稚園招生不足並非只因為私幼有全美語教學。公立幼稚園四點下課,上班族家長無法接送小孩,所以家長被迫選擇私立幼稚園。現在教育局已經有法案規定,若公立幼稚園需要,課後延長時間可以請專業人士帶小朋友,例如社區媽媽說故事,或請社區專業人士上才藝課程。 謝玉貞:四點就下課真的影響到家長選擇私立幼稚園,現在就算公立幼稚園想開課後安親班都有老師打電話給家長,要求家長不要將小孩送到該幼稚園安親班。 邱雅琳:延長下課時間真的很難,如果公家機關的成員被要求義務配合下班時間,是絕對不合理的,更何況公幼老師目前的八個工作時數以外,就已經有許多額外的時間在學校,若要硬性要求更是不可能。 蔡春美:滿四到五歲的小孩家長選擇幼稚園也需考量教育因素,因為此階段的幼兒已經不只是托育,還要考量上下課時間,也要開始為孩子的小學銜接作準備,所以這時家長就要先釐清好孩子上幼稚園的目的是純為托兒或也希望有教育內容,然後再選擇適合的幼稚園。 優職幼稚園選擇小訣竅 〈軟體重於硬體〉 李麗君:我覺得幼兒被犧牲太多了,老師的課程需因應美語、方案、主題,選擇課程的是老師而非小孩;鋪地毯、提供高級玩具等硬體的配置都是要做給家長看,而非考量孩子的需要,很少人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我們賦予現在的兒童需肩負未來的重責大任,但他們現在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我們是否能將幼兒重新定位一下,證明幼兒教育的重要,給予他們相對的重視,也重視這個領域的專業老師。 〈就近選擇幼稚園〉 蔡春美:幼童專用車的路程最好是半小時能到達,也需注意幼稚園對娃娃車的管理,因為隨車老師、司機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對周遭人類的看法,所以除了操場、教室,只要是與小孩接觸的人,家長都應注意其品格與態度。 曾淑姿:其實我覺得幼稚園的娃娃車是一大死角,因為有很多性侵害的實例是由娃娃車開始的,所以最好能就近選擇幼稚園,也不要迷信很多班級的大型學校,因為精緻化學校的老師與學生互動會較多。 〈公私幼稚園中也有優劣之差〉 林文虎:選擇幼稚園有一個相當簡單的選擇方法:公幼中的幼稚園也是有優劣之差,私立幼稚園的流動性通常很高,如果發現一所私立幼稚園老師的流動性低,那麼該所幼稚園一定相當優質;公立幼稚園的老師通常缺乏熱忱,若在公幼發現了相當有熱忱的老師,那麼該幼稚園一定還不錯;通常私幼較不重視生活常規,公幼較不重視保育,若私立幼稚園老師在乎常規處理、生活價值、生活能力,那麼這個私幼是不錯的;若公幼的老師保育工作做得很好,那麼這所公幼是相當好的。 〈十個指標 三大主軸〉 曾淑姿:選擇幼稚園可從十個指標著手:合法立案、評鑑績優、師生比例恰當、收費合理、重視安全講究衛生、設備完善、師資優良、適合幼兒學習、重視親職教育。考量三大主軸:教學保育、教學設施、公共安全。 〈透過實例了解老師觀念〉 蔡春美:幼稚園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場所,家長要慎重其事,但是公私立與否絕非考量的關鍵,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人際的互動,若家長沒有很多的時間,那就從最關心的那部分主動找老師聊,問老師幾個簡單的問題,例如,平常怎麼和家長聯絡?平常都辦些什麼親子活動?甚至可以問問孩子偏食、孩子愛哭時老師都怎麼處理,舉一個具體的實例與老師討論,了解老師的處理態度如何。 〈參觀幼稚園 不要只去一次〉 謝玉貞:參觀幼稚園不要只去一次,尤其在午休、用餐、上課三個時段一定要去看,而參觀幼稚園第一個要關心的是安全設施,我看過很多幼稚園,我深深發覺如果沒有親身去了解,真的很難看出幼稚園的優劣。現在我的小孩讀河堤國小附幼,雖然之前我對公立幼稚園的印象相當不好,但我在幫我兒子選擇幼稚園時,到河堤附幼看了三次,每次去時老師都要我到處看看,並與她聊,我也會要求看他們幼稚園去年度的成果,了解該幼稚園去年為孩子做了什麼。 〈相信孩子的直覺〉 李麗君:家長選幼稚園一定要和老師聊,看看老師能夠聊孩子聊多少,如果老師的觀察很細微,她就能和家長聊很多從孩子身上所觀察的、注意的,畢竟媽媽都會希望將來老師聊的是自己的孩子。家長也要相信孩子的直覺,多帶孩子去學校幾次,如果孩子多次反應不喜歡就不要去,就算你一直覺得該幼稚園很好。 〈家長讓自己成為一位欣賞者〉 邱雅琳:選擇幼稚園時,希望家長暫時先將媒體的印象放下,例如廣告中兩歲的文雯。家長應讓自己成為一位欣賞者。辨識幼稚園,可從「是否可以參觀」,而且是「自由」參觀,如果家長被允許參觀,那麼這個幼稚園已經快要及格了。再來就是,看看師生互動,尤其是孩子主動與老師互動的狀況,接著可以了解孩子彼此的互動、老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小朋友對待客人的方式。另外,家長也可以看老師如何處理現場狀況,與孩子溝通的用詞、態度,觀察他們的互動,欣賞他們的互動,如果一家幼稚園裡「人的互動」是令你和你的孩子感到愉悅舒服的,那麼這家幼稚園大致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了。

怎麼教出快樂的小孩?

2008年08月30日
公開
39

新光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系講師 車先蕙 小孩的快樂,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願,只要小孩快樂,爸爸媽媽們也就跟著快樂起來。沒錯!父母、小孩的快樂是聯繫在一塊兒的,分不開的!沒有一個爸比媽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但是,您家的小寶貝快樂嗎?如何才能教出快樂的孩子呢? 寶貝∼Are you happy? 大部分的人都應該會贊同,小孩最快樂的就是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得到自己最愛的玩具、可以盡興地玩樂。他們很單純,也很容易討好,往往一點點給予,他們就回報許多笑聲,讓父母親感覺到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並且從內心感受到安慰!想知道孩子快不快樂,父母可以從下列幾個指標來評估: Point1情緒行為   快樂是情緒的一種,因此第一個快樂指標,就是從孩子的情緒行為來看。人類情緒展現的第一個途徑是「面部表情」。快樂的孩子表情通常都是愉悅的,不快樂的孩子,在生活中觀察到最多是淡漠的表情,沒有什麼明顯喜怒哀樂。 第二個方法是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包括:是否會有過度的情緒表現?一般來說,孩子在受挫的時候,多半會哭泣,但是不超過10分鐘,他們就可以被安撫下來。假如孩子容易發脾氣、發脾氣時在地上翻滾、哭泣時間過長,就是不恰當的情緒反應。如果長期下來都是如此,那麼我們可以確認,這是一個不快樂的小孩。 Point2社會行為   因為小孩們的心智發展正在不斷地進行中,很自然地對所處的環境會充滿好奇心。快樂的小孩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他們對於新鮮的事物、知識,普遍都會主動接觸、探索。   不只這樣,和人的互動也是如此。快樂的小孩通常都有參與人群的主動性,容易跟別的小孩玩起來,跟成人互動時,也較不容易出現焦慮的反應。反之,不快樂的小孩多半比較自我封閉,接觸陌生人的時候,也易有過於焦慮的反應。 Point3認知思考   頭腦清晰、注意力比較集中、樂觀,是快樂小孩在認知行為方面的特色。人類的情緒與認知功能之間具有密切的關係。負面情緒壓力會造成認知功能的損害,因此即便是成人,長期不快樂的後果就是睡不好、記憶力變差、注意力渙散。當然,小孩也是一樣。   從筆者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病患的臨床觀察中也發現,負面情緒會影響他們的注意力或是過動症狀出現的頻率。有些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病患,在面對壓力,或有生氣、緊張、難過等情緒的時候,過動的症狀會更加明顯,注意力表現也更加浮動。   對10歲以上的小孩來說,比較可以從口語表達來評估他們是否快樂,所以對國小中高年級以上的小朋友來說,快樂就是主觀可以感受並表達出來的,不快樂的孩子就比較缺乏這種樂觀的表現。 Point4生理反應   不快樂的小孩常容易出現一些「不合宜」的生理反應。例如:尿床、作惡夢、遺糞、嘔吐等。所謂「不合宜」的意思是,不應出現在他所屬發展年齡的生理反應。譬如說,排便、排尿訓練,應該是2至3歲之間要完成的,絕大多數的小孩過了這個發展階段之後,夜間遺尿、遺糞的狀況就很少發生。因此,除非父母不關注或不訓練,一般而言,上小學的孩子不應出現這個情形。   嘔吐這個指標評估起來要小心,只有當小孩經常性不明原因的嘔吐,我們才能懷疑是否為負面情緒的影響。噩夢連連幾乎是所有人類精神壓力的象徵,當然 孩童也不例外。不快樂的小孩,甚至因為經常做夢,導致睡眠品質不佳、反應變遲鈍。 (本文摘自12月育兒雜誌)

如何教出快樂的孩子? ∼從了解人格特質開始

2008年08月30日
公開
44

主講�周美德(專業講師) 整理�謝蕙蒙(本文為泰山文化基金會真愛家庭講座摘錄)   有一次到國中演講,一位媽媽對我說,她看女兒準備考試壓力很大,好心煲了一碗補品,端進房間給孩子,孩子卻不耐煩地對她大吼大叫說:「妳出去!給我出去!」這位媽媽倖倖然走出孩子房間,但還不死心,就站在牆角等著,希望等孩子心情變好了,再把補品端進去。 還有一個朋友,逢人就報告兒子考上名校的好消息,想當年,他曾千方百計想要進入這間名校,卻未能如願,現今總算有子繼承父志,替他圓了名校夢,豈不令人欣喜若狂。可是不到一個月,我又接到這個朋友的電話:「啊,我真是快被我兒子氣死了!」朋友說,兒子吃的穿的,全都由家裡提供,竟然還敢在房門上貼著「閒人免進」,實在太令人傷心。 現代的父母真是辛苦,一心一意為孩子著想,卻是「好心被狗咬」,僅有的一點尊嚴被孩子任意踐踏,會不會使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予取予求,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培養生命的韌性   董氏基金會曾做一個調查發現,七年級生竟然有五分之一的人有憂鬱症傾向,而這些人的壓力排行榜上前三名,第一是「考試」,第二是「課業表現」,這二者和往年排名差不多,第三名則和過去有些不同,就是「金錢」,首度躍上排行榜前三名。 七年級生比較在乎金錢,而不是朋友和外表,這表示他們比較具有憂患意識,另一方面代表大家現在大多向錢看。這讓我想起報上一則報導,一名年紀才30歲的年輕男子,因失業付不出房貸,房子即將遭到法拍,竟然放火燒屋,然後跳樓。 試想父母要花多少心血,才能將一個孩子辛苦撫養長大,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再甩你,或是想不開就跳樓,父母的心中是不是很痛?沒錯,生活壓力是很大的,失業、付不出房貸、股票狂跌,但大家都是一樣的艱苦,也都能夠撐過去並活下來,這就是生命的「韌性」,只要韌度夠強,就不會一遇挫折就想不開了。   ●根據性格因材施教   你的孩子是屬於哪一種個性?有什麼樣的傾向?相信這是許多父母想暸解與關心的。美國南加大有幾位博士共同研發出一套理論,以性格型態將人的個性分成四種,分別是主控型、人際型、耐性型和傳統型,建議父母因材施教。 一、主控型的孩子 主控型的人多半擁有領袖氣質,他平時走路或說話,一定是抬頭挺胸、咄咄逼人的樣子,這種人不管在哪裡,都會有一群追隨者,唯他馬首是瞻,這種領袖氣質是天生的,他們只喜歡三樣東西,第一是「權力」,他們天生喜歡抓權,喜歡帶頭管人、發號施令。第二,他喜歡「金錢」,錢愈多愈好,或者說他們喜歡用數字為「成功」下定義,所以對這種小孩曉以大義,還不如直接用金錢獎勵他有用。第三,他喜歡大量的自由,不喜歡過多的限制和過於瑣碎的細節。 如果你身邊有個主控型的孩子,你一定要給他多一點空間和彈性,不要期望他對你唯唯諾諾,因為他們都很忠於自我,也很善變,最不服從權威。碰到這種叛逆性強的小孩,你不要用權威去壓他,希望他聽你的,而是要設法跟他做朋友,婉轉勸他、開導他,才能減輕他的叛逆性。換句話說,只要給他一個大的原則性規範,大事堅持,小事隨意就好了。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主控型的孩子由於個性較衝又強,通常比較沒什麼知心朋友,因為他們太驕傲了,總覺得別人都很蠢、很討厭,如果這一點不改的話,長大以後人際關係會有障礙。 二、人際型的孩子 人際型的孩子天生很重視外表,喜歡打扮得光鮮亮麗,超愛說話,講話的速度也很快,但是說話內容卻沒有什麼重點。此外,他們給人的印象總是溫柔、熱情、幽默、很會說笑話,在團體中常扮演開心果的角色,同情心與同理心都很強,很能為人著想。 可想而知,「朋友」對人際型的孩子十分重要,他們不像主控型的孩子那麼獨立,善於獨處,相反的,他們十分害怕孤獨,需要歸屬感,喜歡跟人群打成一片。所以對待人際型的孩子,只要你善用鼓勵、肯定的方式,對他多加讚美,他就會愈做愈起勁,頗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氣魄,反之你愈罵,他就表現愈差,也愈發沒有自信。 三、耐性型的孩子 耐性型的孩子個性溫溫吞吞,做什麼事都比人慢半拍,不但講話慢、走路慢、吃東西慢,甚至情緒反應也很慢,即使心裡很焦急或生氣,卻不會輕易地表現出來,因此他們表面上對人絕不說No,可是內心卻像鴨子划水,波濤洶湧,因為他很害怕與人發生衝突,說話總是欲言又止,有時與人意見相左,只要看到人家臉色一變,他就馬上把話吞回去,不敢講出來。 但他們的優點是逆來順受、從一而終,雖然不像主控型的人擁有那種瞬間爆發力,可是他的耐力和持久性更佳。若說主控型的人是跑百米的,耐性型的人就是跑馬拉松的,只要你給他一個清楚的目標,告訴他怎麼做,他就自動調整好速度,慢慢的跑完全程。這種人在社會上往往是扮演螺絲釘的角色。 至於耐性型孩子的個性,有人說是天生的,也有人認為與父母太過強勢有關。因此,耐性型的人長大以後,有的會轉變成喜好使用權威,動輒就說:「你給我住嘴!」像他的父母一樣;可是另一方面他又害怕權威,看到「權威人士」,不敢得罪,這種潛意識的「權威恐懼症」,應該與早期家庭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 四、傳統型的孩子 傳統型的孩子,是屬正常、最不會作怪的族群,他們雖然也喜歡穿名牌,可是名牌對他只是一種「品質」的象徵,不像人際型的人追求名牌只為了獲得別人的注目和掌聲;傳統型的人則是因為追求完美,堅持「要用就要用最好的」。他的結構性很強,如果你跟他講話,嘰哩呱啦半天不著邊際,他會覺得十分難受,甚至不耐煩地打斷你。因此傳統型的人,聽人家講笑話也是繃著一張酷酷的表情,好像在說:「無聊!一點都不好笑!」 記得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去看電影,正演得氣勢磅礡、如同史詩一般,眾人都全神貫注時,朋友卻突然冒出一句:「這個人的手提包怎麼不見了?」教人從陶醉中驀然驚醒。這就是傳統型的人。這種人非常注意細節,容易給人呆板、嚴肅、缺乏幽默感的印象,優點是按部就班、小心翼翼、力求精確、追求完美,是十分可靠的人生伴侶和工作夥伴。 可是相對的,傳統型的人由於看待事情太過認真,甚至有點吹毛求疪,鄭重其事,處事也是黑白分明,完全沒有灰色地帶,所以很容易陷入杞人憂天、憤世嫉俗,不能容忍任何缺陷,偏偏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這種太過於「完美主義」的性格,反而會給自己及身旁的人過多壓力。   ● 找出教養子女的對策   各種類型的孩子,有個別的人格特質,了解之後,在教養上就可以拿捏出一個分寸了。比如對於耐性型的孩子,你問他意見,他總是千篇一律答說「隨便!」,其實,他並不是真的「隨便」,而是怕做決定,怕人家對他大小聲。因此,當父母看到孩子猶豫不決,慢吞吞的時候,千萬要捺住性子,不要輕易發火,以免孩子更加拿不定主意,最後變成你愈急、他就愈慢的拉鋸戰。 這時父母應該要多鼓勵他,了解他為什麼做不了決定,是不是因為他每次說出自己的意見時,總是會受到批評?有些父母表面上很「民主」,要孩子自己做決定,問他要吃麥當勞還是蚵仔煎,當孩子怯生生的說:「蚵仔煎。」父母卻說:「昨天不是才吃過了嗎?今天換別的吧!」當下馬上否決了他的決定,久而久之孩子怎麼不會怕說錯呢?所以,當父母太過保護孩子,就會越俎代庖,經常幫孩子做好各種決定,造成孩子長大以後變得很沒有主見。 我們教養孩子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養育出快樂的小孩,而不是憂傷的、壓抑的、不快樂的孩子,但是,平日循規蹈矩,表現完全正常的傳統型小孩,卻可能是上述四種類型裡面最不快樂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父母通常十分嚴格,不斷地灌輸他怎麼做才正確,若他做對了,父母也會有獎勵,強化他正向的行為,如此一日日的矯正、強化的結果是,孩子完全被「馴化」了,像一匹奴馬一樣,被困在各種規範的道德框框中,動彈不得,一旦孩子長大接觸到外面世界,突然生出自覺的時候,就有可能怨怪父母讓他活得毫無自我,一點都不快樂。 所以,教育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教出健健康康、活潑快樂的孩子,要讓孩子培養生命的韌性,體會生命有歡樂、也有苦痛,有得意也有失意,學做一隻打不死的蟑螂,不要因為一點挫折失意就活不下去,這是我們現今最要緊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