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珍妮斯

家長如何協助小孩說的更好的方法

2005年04月21日
口腔運動練習
一、唇的練習
  就語音的發展雙唇音ㄅ、ㄆ、ㄇ是比較早,因此可利用一些遊戲的方法讓小朋友練習唇的部位。

玩法:

在兒童嘴唇上塗上口紅,照鏡子,再把嘴印在紙上,比比看,誰的嘴巴最大,誰的嘴巴最小。
用嘴唇印在圖畫紙上,完成一幅自畫像,或隨意壓印構成一幅唇晝。

嚼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嗚」。
拉開嘴唇說「伊」。
不停交換說「伊」「嗚」。
上下嘴唇內縮後發「吧」。
閉唇練習:玩「吻紙」遊戲,或閉嘴咬住小東西,可以幫助他們體會如何閉上嘴巴。 鼓脹兩頰然後發「啪」聲。 鼓起兩頰做漱口狀。

二、舌頭練習

舔棒棒糖用具:棒棒糖、湯匙玩法:

鼓勵兒童舔食棒棒糖、冰淇淋。
把果醬、巧克力醬、砂糖等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放在湯匙上給兒童琢食,看誰先舔完。 將兒童喜歡吃的食物塗在嘴唇上,要他用舌尖舔下來吃。添的順序是:

下唇中間。
唇的左角或右角
上唇正中

舔食:塗滿嘴唇上的糖漿,看誰先舔淨。
練習(1)的時候,應先示範,等(1)會了以後再順序練習。

舌頭伸出伸入。
把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翹。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舌頭在日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用舌尖舔上下唇。
舌頭用力舔餅乾。
舌頭在牙齒外側轉動做清潔牙齒狀。
捲舌作馬蹄聲。
舌尖運動:用舌尖舔食食物,增加顏面肌肉和舌肌運轉能力。
用吸管吸飲料:用吸管吸飲料,舌頭會被牽引到口腔的後部,亦是一種舌頭的訓練。

三、呼與吸的練習

吹羽毛遊戲:用嘴巴呼氣,吹羽毛,且可染色,增加兒童的興趣。亦可以棉花、毛線、彩帶、棉紙片等器材代替。練習呼氣的長短、強弱、斷續,以培養兒童呼氣的調整力。
用厚紙筒吹前項材料,材料可由小(輕)而大(重),輕重不同,所用氣量不同,注意送氣集中、均勻。
用吸管吹前項材料,放置桌上,成人先示範,再鼓勵他自己吹。
吹玩具小喇叭、哨子、口琴、口笛等或吹泡泡、風車、氣球、乒乓球,以增進呼氣量與調整力。
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
吹火柴、蠟燭、碎紙片、口哨。
用吸管吹水。
慢慢哈氣越長越好。
置舌頭於上、下齒之間慢慢吹氣。

四、舌根音的練習

  漱口練習:喝一點水,頭仰著,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協助小朋友了解舌根動的感覺。上述口腔運動練習可於顎裂手術修補後,約一歲左右即開始練習。儘早做可加強小朋友口腔功能。


家長應注意的事項

父母應學會如何分辨不正確的發音方式:如唇顎裂小孩較容易出現喉塞音的代償性行為,若小朋友有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應避免去增強這種錯誤的發音。
  而於小孩呀呀學語的階段,家長應多鼓勵用舌尖前音如ㄋ、ㄌ來練習發音,另就語音發展的時序來講,可先增強雙唇音如ㄅ、ㄆ,慢慢再加強舌尖音如ㄉㄊ,還有舌根音如ㄍ、ㄎ及早期的擦音如ㄒ、ㄙ的練習。


定期回診追蹤:一般唇顎裂小朋友初次進行語言評估的時間約兩歲至兩歲半間,之後約半年追蹤一次,此追蹤的目的在協助家長即早發現小孩語言或語音是否異常,提供家長一些意見,讓家長在家可以協助小孩練習。

鼻咽鏡及x光檢查:若小朋友有鼻音過重或有鼻漏氣的現象,以致影響語言的清晰度,且無法透過語言治療得到改善時,須於四歲左右進行鼻咽鏡或X光檢查,以確知顎咽閉鎖功能異常的情況如何,以決定進行何種手術來改善。
  一般檢查年齡會選擇在四歲左右主要的原因有下列三點:


此時小朋友的合作度較高,因進行該項檢查需小朋友配合講話、不哭鬧
構音能力及語言程度趨近成熟
顎咽功能較協調,如此,對顎咽功能的判斷才能較為精確。
(本文選自顱顏會訊季刊,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