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珍妮斯

二歲至二歲半的寶寶

2005年04月21日
★ 熟練的上下樓梯,也喜歡跳躍

漸漸地不需扶著樓梯把手,而以雙腳交互踏上樓梯的方式自由上下,不只會跑也會跳著玩,會手心朝下丟球或東西,越來越喜歡激烈的動作,膽子大的孩子也會爬上,跳下桌椅,父母須注意孩子的危險動作。

★ 左右手的靈巧動作

手部細肌肉活動控制得越來靈巧,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出垂直線,視畫圖為遊戲,樂在其中,避免批評孩子畫得不像。有意願自已進食,會自已脫沒有鞋帶的鞋子,父母不要代勞,以免養成依賴性。透過操作各種東西,練習手指的細緻動作。大部分孩子慣用右手,但有些孩子則慣用左手,不須強迫孩子矯正,以免引起口吃、笨拙、自卑感等不良後果。由於各種生活用具的製造都是適合慣用右手者來操作,因此,要幫助孩子排除可能遇到的不方便。

★ 生活訓練

1.孩子進食途中,會站起來走動,或邊吃邊玩,要求他端坐在餐桌前還不是很容易。如果孩子想玩,可收拾好餐桌,讓他專心玩,隔些時候,肚子餓了自然就會進食。

2.排便已能控制得不錯,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練習到廁所排泄,並且養成便後洗手的好習慣,廁所可佈置成有快樂氣氛的場所,避免當做處罰孩子時的場所。

★ 偏食的對策

。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如多讓幼兒到戶外活動,可以剌激食慾進而增加食量。

。食物內容及多寡,通常是影響孩子吃飯的主要因素;所以可以彈性的變化菜單內容,或改變食物的擺設,讓食物變得更有吸引力。給孩子的飯量減少一些,不夠時再酌量增添,孩子也會比較沒有壓力。

。檢視一下吃飯的環境,邊看電視或邊玩玩具,常會減緩進食的速度。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道進餐也是一個改善進餐氣氛的好方法。

。當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時,切勿在正餐之外,提供任何零食、飲料。

。鼓勵孩子自已進食,切物養成邊追邊吃的習慣,也不用強迫利誘的手段,用鼓勵勸導方式來使幼兒進食,否則很難改正孩子的壞毛病。

。廣泛地給予任何種類食物。

★ 模仿成人的語氣說話,也會用我、你、他等代名詞

語言的發展進步到會模仿成人的語氣和語法,也逐漸學會應用代名詞「我、你、他」。使用「我」這個人稱代名詞表示孩子的自我概念萌芽,自我意識也增加。此時還會用語言表達自已的心情,或身體上的不舒服。能正確說出身體六個部位。

★ 學習與記憶

。對於大小、形狀、顏色或自已的上面下面,前面後面等概念逐漸能了解。

。給寶寶圖畫書拿成反面也不會在乎,仍可以看得很高興。

。在真正了解數字之前,還可幫寶寶熟悉長短、輕重、厚薄等概念。可以記住電視上所看到的動作,只要有興趣的動作,尤其是電視廣告就可以記住。

。想要拿放在高處的東西時,會站到椅子上伸手去拿,表示寶寶可以在具體性的事物中以行動表現來解決問題。

★ 探索與遵守規定

在安全範圍內儘可能讓孩子獨立探索。但家中也要設定公平而一致的規矩,這須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做規定,同時,父母向孩子簡單解釋應遵守規定的理由,這種做法對於孩子將來解決問題時會做思考推理有幫助。

★ 遊戲與玩具

動作能力越來越好 遊戲的方式也較複雜,會和其他孩子玩不具規則的攀登、追趕、跑跳等遊戲。也喜歡玩可鍛練大肌肉的低矮滑梯,安全性高的鞦韆。還可提供娃娃、玩具動物、交通工具、串珠活動、簡單拼圖或可敲打的工作檯,幫助孩子發展細小肌肉的靈巧度。

★ 幫孩子說出內心的感覺

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缺乏安全感,很可能會吮吸手指頭,父母須設法了解其原因,重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多陪孩子,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妨轉移他的注意力,留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感覺,協助他去了解自已的內心感受,使情緒恢復穩定狀態。

★ 知道自已是男生或女生

兩歲過後,寶寶能清楚地說出「我是男生」或「我是女生」。父母往往會依照孩子的性別,給予不同的穿著,對孩子的行為期望也不同,孩子則透過模仿父母,做出合乎自已性別的行為,大約兩歲半開始,還能指認別人的性別,因此孩子已知道或別人的性別。

★ 與其他幼兒一起玩

社會性遊戲逐漸發展出來,但是仍以平行遊戲居多,孩子彼此之間有接觸,也會有爭奪玩具,推打別人的情形產生,父母不需要每次都去干涉,不妨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和平相處,如果沒有危險性,只要在旁關心注意。

★ 配合孩子的發展來管教

兩歲多的幼兒,自我意識更強烈,但也較能遵守父母訂下的規矩,他已經可以了解沒遵守規定的後果,也可以記住父母的規定。不過應配合孩子的個性、需要、興趣和能力給予不同的管教和引導。

★ 什麼都說「不要」

兩歲半左右的孩子,什麼都說「不要」,由原本信賴、溫須的孩子變成不再依賴父母,有強烈意志,有自我主張的孩子。他堅持已見,和父母唱反調,這個「第一反抗期」是來自孩子自我的萌芽,自我意願高張。孩子的拒絕表示他渴望獨立,要去對自已周遭的人事物具有控制力,不願意由別人來決定他們應該做什麼。父母對於孩子這種反抗性應有心理準備,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而且會隨成長而改善,只要提供正面的、肯定的建議即可,在孩子有良好很現時,給予讚美,在孩子有不良行為時給予忽視,陪孩子安然渡過第一反抗期。

★ 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

幼兒的發展可參照「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家長記錄事項,如果孩子到了兩歲多,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有明顯的落後,譬如說:仍無法走路或不會講話,應請醫師詳細檢查,是否有聽力障礙、發聲器官異常、腦部或神經肌肉系統障礙等。若證實寶寶為發展遲緩或是特殊幼兒,則父母須勇敢地面對現實,尋求特殊教育機講的協助,為孩子進行「早期療育」。

這是目前對於特殊幼兒公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強調教育、醫療與社會福利等單位的科技整合之服務方式,讓特殊幼兒在生命的早期就能夠接受適當的啟發與剌激,學習特殊技巧以便減輕因障礙所帶來的種種限制,預防更嚴重傷害的發生,並且幫寶寶發展出與環境互動的技能,有機會充分激發潛能,培養健全的人格。

★ 寶寶的健康記事

。提醒您!寶寶二歲大該作兒童健康檢查;滿二歲三個月接種日本腦炎第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