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亞利安寶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父母給愛的方式 停、收、等、慢

2009年09月02日
公開
5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忍一時,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更卓越的競爭力,停止溺愛,永遠不嫌遲!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闢,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在《溫公家範》這麼說。 對溺愛世代的父母,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卻不知道「該給什麼」、「該給多少」?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十一種大能力(編按:十一種能力包括:同理力、自信力、勇敢力、接納別人的能力、適度的表達力、決定的能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力),經過核對後發現: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 尤 其,父母溺愛孩子的「首要傷害」,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不行!」,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需要、想法。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 有自信,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他還能做什麼?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母,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 所以,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或是過度保護型,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停、收、等、慢」,收回一隻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 首先,要停下來。 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 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要替他做的,是我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樊雪春寫的〈我看見我的女兒〉一文,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專斷的愛」: 成長的歲月中,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做一場脫皮之旅,她洗得很高興,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就這樣一直幫我洗到十八歲。她嫌我的頭髮太長,蓋住了眼睛,把我拎到理髮店,剪一個西瓜皮。理髮師一面剪,我一面掉著眼淚……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她會滿懷憤怒的把雞吃光光……「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她恨恨的說。 「母親的背影,是我最熟悉的姿勢。」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因此,父母在給愛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是誰的需要? 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 第二,有些事要收手,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父母應該問:「現在發生的問題,問題所有權人是誰?」 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就像送給子女一份『信任他』的禮物,不用花錢,卻是一份無價禮品。」 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就不關父母的事,父母要收手,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就夠了。 等:不立即服務,讓他為自己負責 第三,父母要學會等。等一等,不要立即反應,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 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叮嚀嘮叨,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父母就得一直扮演「為孩子負責」的角色。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 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田先生有四個女兒,在一次家庭會議後,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洗碗筷,但幾天後,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隔天,田太太也停止做早、晚餐,孩子不解。只見田太太說:「很對不起,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 接著,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想不到田先生說:「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你們得照顧自己,自己想辦法了。」結果,等到他們回來,孩子都吃過了,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 第四,要慢。因為延後孩子享樂,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 慢:延後享樂,競爭力更強 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當時,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的。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他會出去這個教室,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如果可以等,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會拿到最喜歡的食物。 十多年後,米歇爾發現:「等待越久的小孩,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比較專心,表達力、邏輯力、計畫力等也越好,且其日後SAT(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的分數越高。」這就是被稱為「延後享樂」(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經典研究。 改變給愛的方式:先降低頻率,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 要 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並非一蹴可幾。初期,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然後再將「給愛」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很多高中生的父母,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但大學基測出來,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找志願科系。其實父母應該做的,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 「停、收、等、慢」,將你的愛昇華,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生活大能力,你的孩子得幾分? 答題方式 請根據孩子的真實狀況快速給分,依照符合程度,分數各異:偏高2分、一般1分、偏低0分,做完24題後,累計總分 (檢測對象 此問卷設計係針對孩子6歲至12歲的父母) 1. 大部分時間,自己整理書包、準備上學用品 2. 受挫或被拒絕時,不會一直吵鬧,或與父母交換條件 3. 很想要超市、百貨公司的某樣東西,未經同意,能等待或放棄 4. 借東西前,會先向物主說一聲 5. 做錯事不會一直說是別人的錯,會想下次怎麼做更好 6. 會時常關心家庭其他成員 7. 客人來家裡,會分享所有物或玩具,或給大家留愛吃的東西 8. 規定、約定打電動或看電視時間,或上床睡覺時間,可以遵守 9. 需要做決定時,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會不知所措 10. 對於分配到的打掃、洗碗家事或功課,大多能負責 11. 清楚表達想法或需要,不需父母猜測、詢問半天 12. 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不會馬上喊父母來協助 13. 能自然的對別人招呼,如鄰居、管理員 14. 被指出錯誤,會反省,會思考別人說的,不是只有「我對」 15. 生氣適可而止,能說出為何讓他生氣的事 16. 當父母稱讚別的孩子,也能學習 欣 賞別人 17. 知道父母為他做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會表達感謝 18. 在家與在校,態度、表現一樣 19. 在零用錢的額度內適當使用,不超支、不預支 20. 喜歡自己、 欣 賞自己、肯定自己,有自信的 21. 容易親近,大方和善,或樂於與人合作 22. 喜歡動手幫忙做家事,不懶散 23. 在大熱天,雖會煩躁、抱怨,也能去做該做的事 24. 不會一直比較物質的貴賤,或覺得高人一等 檢測結果 37分以上 你不會太寵愛孩子,你的孩子已具備很好的社會化能力,能應付變遷快速的社會 36-25分 你有一點寵愛你孩子,現在你要幫助他建立較欠缺的能力 24-12分 你蠻寵愛孩子,有時過度保護,有時又太放任,阻礙他發展相關能力的意願與標準 11分以下 你已經過度寵愛你孩子,使他無法建立許多能力,你應該要檢視他欠缺這些能力的原因,謹記「停收等慢」4口訣

四歲

2009年09月01日
公開
31

四歲兒童動作技能摘要表 能沿著直線走 能單足跳 能有技巧與自信地駕駛有輪子的玩具,能轉彎且避開障礙 能爬樓梯、梯子、樹及遊戲地設施 能躍過五、六英吋高的物體或一層階梯:雙腳著地 能毫無困難地跑、跳、停止及在障礙物旁四處走動 能肩上投球 能用十個以上積木排成一座塔,以慣用的右手(或左手)操作 能用黏土塑造模型或物體 能複製某些形狀與字母 用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蠟筆或麥克筆(三角緊握)沈著地畫畫與著色 能以榔頭準確的釘釘子 能用線將小木珠穿成一串 五歲 能一步步倒退走 能輪流使用左、右腳上下樓梯不需要別人幫忙 學會做翻筋斗 膝蓋不彎曲能摸到腳趾 能在平衡木上行走 學會以左、右腳跳躍 能接到三英尺外丟來的球 熟練的騎三輪車,能控制速度與技巧操縱,有些兒童可能已學會騎腳踏車 能連續十次雙腳起跳,不會失敗 四~五歲的發展指標 1.能說四到五個字以上的句子。 2.會使用『昨天』等過去時間的概念。 3.大約會使用1500個單字。 4.辨識紅色,藍色,黃色與綠色。 5.辨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6.理解早上,中午,晚上等與下一個(next)的時間概念。 7.能說出假設或想像的句子,例如,我好想要... 8.會問許多的問題,包含WH-(who?why?)型式的問題, 五歲~六歲發展指標 1.會說6個字以上的長句子。 2.有2000個單字程度。 3.會說明簡單工具用具的功能,例如筷子->吃飯,鉛筆->寫字畫圖等,以及認識一些物品是由什麼組成的。 4.認識空間相對關係,上面下面,前面後面,很近很遠,左邊右邊等。 5.知道自己的住址,電話號碼等 6.知道錢幣一元,五元,十元等的區別。 7.理解簡單的相反詞,很大很小,很輕很重等等。 8.理解"一樣、相同same"與"不一樣、差異different"。 9.數數並了解"十個"或以上的意思。 10.為了想知道而發問(Asks questions for information)。 11.分辨自己的左邊與右邊,左腳右腳等。 12.會說簡單的復合句型,例如吃過晚飯以後再去買飲料等句子。表達有空間時間概念的想法。

4歲兒童“精力旺盛年齡”

2009年09月01日
公開
19

如果有人問:“幼兒最吸引人的階段是什麽時候?”專家一定毫不猶豫地說:“4歲”。但是對一般的大人而言,這個年齡卻是最令他們頭痛了。與3歲或5歲的時候相比這下,4歲兒童最不溫順;由於他們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家中有4歲兒的父母,有時被孩子煩得幾乎手足無措,甚至泄氣得不想理他們,這時候他們才深深體會到育兒工作實在不簡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親也必須經歷這一階段才能自我成長。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爲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爲喜歡反抗。 此外,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秋千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們在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的玩意兒,接著便窮追不捨地發問:“這是什麽?怎麽會這樣?爲什麽呢?媽媽。”對4歲兒來說,這世界上的事對他們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爲了想瞭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對幼兒這種窮追不捨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歲兒同時也有大方、自誇且喜歡吹牛的一些特點。如果談到他們有趣的話題,往往令大人自歎弗如。總之,4歲的幼兒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日後會很巧妙地陸續表現出來。 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普遍地出現在4歲兒身上,希望大人以寬容的心來面對這些問題。 這階段的幼兒,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1) 不要嫌煩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 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爲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衆。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欲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鐘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 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在母親爲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爲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2) 內外的差異 話再多的4歲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裏那麽健談了。尤其是面對陌生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這時候大人也許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很好嗎?現在怎麽搞的?”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3) 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話 4歲兒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這時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干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 當4歲兒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麽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爲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總之,幼兒是不斷在學習新辭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1、 過渡與完成期 身心獨立、手腳靈活的4歲幼兒,大人可從他的生活習慣上看出成長、進步的狀況,這段時期即是所謂的“完成期”4歲幼兒有過於自信、難應付的傾向,但對於事物的嘗試很熱衷,只要父母細心地加以指導,就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 不管是已上了幼稚園、還是未上幼稚園的4歲兒,都要重點式地讓他處理自己的事。 (1) 飲食 能夠正確地使用筷子吃飯是5歲以後,4歲兒雖然還不太會拿筷子,但也要讓他經常使用,以漸漸學會正確的方法。 4歲兒的食欲相當旺盛,不過,在興奮、疲憊、運動過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規律時,則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這時候不要勉強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罷也無妨。 4歲兒通常和家人共同進食,但有時因爲過於熱衷說話或和兄姐吵架而中斷吃飯;當這種情形發生時,父母最好讓他獨處,不要讓他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 “你可以吃快點嗎”“不曉得待會兒的甜點是什麽?”“你幫媽媽把醋瓶子拿來好嗎?”像這樣給幼兒一點刺激也是預防不專心飲食的方法之一。如果一餐飯吃了三四十分鐘仍然沒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後幼兒再叫肚子餓,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給予正餐。這樣才能使他養成吃飯定時的習慣,不過點心還是要照常供應。 (2) 排泄 到了4歲左右,排泄的習慣會逐漸養成,而4歲半時他已能自行用衛生紙擦 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於熱衷遊戲而將大便拉在褲子裏;幼兒若在半夜上廁所,家長要從旁給予協助。 另外,幼兒到4歲的階段會慢慢對上廁所感到害羞,這時父母可以把握機會 教導他,不該在別人面前說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話。 (3) 脫衣服 這階段的幼兒對於脫衣服會顯出很高的興致,但若脫不好還會發脾氣。這時 候父母可以教導他們穿衣服的順序、襯衫和毛衣前後的區別、扣鈕扣的順序以及收拾換下來衣服的方法,如果一開始就讓他養成這種習慣,4歲兒就已經可以自己處理換衣服的問題了。另外,鈕扣如果不是太小的話,也要讓他養成自己扣鈕扣的習慣。 4歲兒對於穿襪子、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樂意學習;一般來說,幼兒在5歲以前已經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時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斷穿衣服是4歲兒的特徵,這時候別責怪他,應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讓他自己發現。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要教導孩子不能光著身體在人前到處亂跑。 (4) 清潔 儘管容易把衣服弄髒,但愛乾淨也是4歲兒特徵之一。在這個階段,像漱口、刷牙、洗臉、擦鼻涕、梳頭(但不太會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就連一直到3歲都不太愛乾淨的幼兒,這時也會對髒的東西敏感起來。 父母在小孩不小心弄髒衣服時,請不要不聲罵:“髒死了!”只要指導他徹底 做到飯前或吃東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安排在晚餐前讓幼兒洗澡,這樣飯後還可以讓小孩從事其他活動。洗澡時要教導孩子清洗每一個部位,若讓他自己一個洗,很可能只會洗固定的一個地方。 (5) 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大約是11個小時,但個人差別很大,並沒硬性規定。有的小孩有午睡習慣,有的卻不愛午睡,即使強迫他上了床,他也會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時溜出去玩。 勉強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産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別疲倦,否則就不用勉強他非睡不可。 另外,對黑暗懷有恐懼感的小孩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盞小燈,或是大人在旁邊爲他念一段故事看著他入睡。有些小孩很容易因惡夢而驚醒,因此父母的臥室最好不要距離孩子的房間太遠。

小心眼寶寶

2009年08月28日
公開
5

小心眼寶寶 文 / 曾煒  專家 / 李生蘭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教授 這是我的!我不給你玩!”“你不要碰我的東西!”……常聽到小朋友之間有這樣的對白。面對這樣“小氣”的孩子,父母該怎?辦呢? 遇上這樣的情況,可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小氣”哦!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就開始懂得區分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同時,他對自己的衣帽、玩具、生活用具都能認識了,不許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怕別人拿走,正是小小孩子的特徵之一。這種表現是正常的,所以父母不能就這麼認為自己養了“小心眼”的孩子。 1.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模仿的物件。如果爸爸媽媽能和家裏的親戚融洽相處,能與鄰居好友搞好關係,並對孩子的小朋友熱情、尊重。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也會待人熱情、尊重他人。 2.讓孩子漸漸遠離“自我中心” 2~4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時期。這時,他認識到了有自我的存在,也充分享受著家人對他的關懷。此時,父母如果對孩子只是一味溺愛,那麼便很有可能養成孩子霸道、任性的性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過於嬌縱。要教育孩子認識周圍的環境,讓孩子意識到世界並不是圍繞著他來轉的。 3.多帶孩子走親訪友 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出去作客,可以使孩子落落大方並且懂規矩。孩子在作客的過程中會逐漸學到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不過,做客時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心情、時間等因素。時間長了,孩子便會不耐煩。此外,最好帶孩子去有相近年齡小朋友的家庭。 4.多為孩子製造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的機會 爸爸媽媽可以經常邀請孩子的朋友或鄰居的小孩來家裏玩,讓孩子間的交往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個性。但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徵來確定邀請的物件。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害羞的話,父母可以請大一些、又比較開朗的哥哥姐姐來玩;如果孩子外向、活潑的話,則不妨邀請一些小年齡的弟弟妹妹來家裏作客。 5.父母不要用強制和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充分尊重孩子 當孩子出現不願與同伴分享的“小心眼”行?的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當著小朋友的面來教訓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一邊,慢慢同他講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好用民主的方式,如聽聽孩子的想法、一起參與孩子的活動等,去教育孩子。 6.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年齡、性別、個性不同,當然相應的教育方法也不同。例如幼稚園期的孩子是最不願與人分享的,而內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更喜歡獨自玩。父母在處理自己孩子發生的狀況時,也要根據孩子的特性而靈活機動一些。 幫助寶寶變大方教你一些小動作 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要從每一件小事開始做起,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出一個大方開朗的孩子來。 父母可以做這些小動作: ◎以給孩子倒水為例。爸爸媽媽先給孩子倒水,然後給自己倒,再對孩子說說為什麼要先給別人倒的道理。接下來,讓孩子來做一遍,看看他先給誰倒水。 ◎以到超市購物為例。爸爸媽媽去之前先對孩子說明,今天只帶了10元錢,不只給寶寶買東西,爸爸媽媽每人還要各買一樣。看看孩子會挑選什麼樣的東西。 ◎有時候寶寶不願意與人分享,是因為害怕別人不把東西還給他或把他的玩具弄壞了。父母可以先拿起孩子可有可無的玩具,過一會兒把玩具完好無暇地還給寶寶,並對孩子的大方致謝。 ◎一定要經常鼓勵孩子。一旦孩子有了大方的表現,父母就要及時表揚他,甚至給他戴戴高帽子。這樣孩子的積極性便會提高許多。 ◎如果孩子已經上了幼稚園的話,父母應多和幼稚園的老師聯繫,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和老師配合起來教育孩子,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