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亞利安寶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判斷孩子的耐性指數

2009年06月19日
公開
35

判斷孩子的耐性指數 1.做事不能有始有終。 2.任性。 3.經常容易哭。 4.情緒易激動,很難預測他們會幹什麼。 5.吃飯時愛動。 6.看電視時一會坐著,一會站著。 7.不能堅持玩一個玩具,而是拿拿這個,碰碰那個。 8.自私,只關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經敏感、神經質或經常感到不安。 11.情緒不穩定,變化無常。 12.所做的事與年齡不相稱。 13.經常爭吵。 14.坐立不安,多動。 15.經常打碎朋友或家裏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諧相處。 17.經常打架。 18.衝動,做事前不思考。 19.飲食調節不好。 20.發火時罵人或說一些傷人的話。 21.不能如自己的願望時就打滾耍賴。 22.經常哭哭啼啼地鬧。 缺乏耐性寶寶的特徵 缺乏耐性的孩子會出現三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 這是缺乏耐性兒童的最大特徵。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失控地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不過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反而會使性子、發火。 依賴性 碰到稍陌生或困難的問題,便喪失了獨自解決問題的意志,轉而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寶寶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 沒有耐性的寶寶做事肯定沒有持久性,因而會顯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培養寶寶耐性的招數 為了培養寶寶獨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媽應掌握如下的招數。 1.爸媽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4.重過程甚於重結果 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孩子要經過爬、走的過程後才能學會跑;學習鋼琴必須有一個反復熟悉琴鍵的過程。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度,耐心等待。 5.別對孩子過分期望 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 6.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鍊,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團體遊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10.從容易的教材入手 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教材,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11.說出自己的目標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他們確定目標,並幫助他們最終實現。此時,孩子最好要反復用嘴說出自己的目標,因為透過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堅守承諾,從而產生堅強的意志 ------------------------------------------------- 培養專注力 孩子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狀況:每玩一個遊戲玩到一半就會中斷,拼圖也從來沒有完整地拼好過?孩子可以說是個「不完全」大師。 集中精神是個藝術。在這個繁忙的時代,連許多成人也無法掌握這項藝術。事實上,將思考集中在單一事物上,對大腦來說是一項極為困難的工作。 由於孩子常常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像是:大聲播放的收音機、電視、電話鈴聲、音樂聲……這些外在的刺激會使得孩子的注意力下降,也因此孩子需要您的協助來慢慢學習「專心」這件事。還有,因為時間永遠不夠用,同時做五件事的父母……難怪孩子永遠無法集中注意力! 重點 兒童的能力 不要高估孩子的持續力。孩子集中精神在一件事上的時間,大約是他的年齡乘以二。成人認為孩子不專心的情況,對小人兒而言卻是正常的。 孩子需要安靜 想要集中精神的人,需要安靜,有時甚至需要獨處,也就是隔絕干擾及不必要的分心因素。請檢視您的生活習慣,透過這種方式,也許可以增進您孩子的專心能力。 另外,也要注意健康的飲食,只有獲得良好營養的大腦才能有效工作。從不吃早餐,午餐吃速食,下午以甜點止飢的孩子,是無法供應大腦所需的能量的。 您可以這麼做 培養孩子專心的基本規則 ◇輕鬆訓練孩子集中精神的方法:與孩子一起玩圖卡對對碰、堆骨牌、穿珠子、用積木蓋房子或車子、玩著色遊戲。一起看書與朗讀也是很好的練習,並藉由不斷提出問題,讓小聽眾保持專心。 ◇與孩子一起來一趟「幻想旅程」:首先,讓自己放鬆,「想像您們一起「散步」一小段路,站在一片大草地上……」接著讓孩子繼續編織故事情節。 ◇沒有必要的話,不要干擾孩子的注意力:不要常常打斷他正在進行的活動,盡可能給他時間結束他的遊戲,或在他認為有意義的地方中止。很重要的一點是:提供一個地方讓他能夠存放還沒完成的作品,讓他之後還可以繼續完成。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如果他的眼前有五種拼圖,他常常會不知道要選那一種才好。您可以把孩子的一些玩具暫時收起來,這樣他就能花較多時間專注在幾項玩具上。 ◇讓孩子活動一下身體:當大腦無法集中注意力時,往往是因為身體需要氧氣。這時,在新鮮空氣中跳躍、活動一下,可以產生神奇效果。 ◇一點點的活動也能刺激大腦:您可以讓孩子坐在體操球上動一動;放顆石頭或彈珠在他手中,讓他來回搓動。嚼口香糖也能促進注意力。 ◇按摩孩子的耳朵:用拇指及食指輕捏他的外耳,手指溫柔地劃圓,從內到外、從上到下移動。或是讓您的孩子慢慢地從左到右轉動頭部,然後再轉回來。 1.做事不能有始有終。 2.任性。 3.經常容易哭。 4.情緒易激動,很難預測他們會幹什麼。 5.吃飯時愛動。 6.看電視時一會坐著,一會站著。 7.不能堅持玩一個玩具,而是拿拿這個,碰碰那個。 8.自私,只關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經敏感、神經質或經常感到不安。 11.情緒不穩定,變化無常。 12.所做的事與年齡不相稱。 13.經常爭吵。 14.坐立不安,多動。 15.經常打碎朋友或家裏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諧相處。 17.經常打架。 18.衝動,做事前不思考。 19.飲食調節不好。 20.發火時罵人或說一些傷人的話。 21.不能如自己的願望時就打滾耍賴。 22.經常哭哭啼啼地鬧。 缺乏耐性寶寶的特徵 缺乏耐性的孩子會出現三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 這是缺乏耐性兒童的最大特徵。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失控地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不過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反而會使性子、發火。 依賴性 碰到稍陌生或困難的問題,便喪失了獨自解決問題的意志,轉而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寶寶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 沒有耐性的寶寶做事肯定沒有持久性,因而會顯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培養寶寶耐性的招數 為了培養寶寶獨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媽應掌握如下的招數。 1.爸媽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4.重過程甚於重結果 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孩子要經過爬、走的過程後才能學會跑;學習鋼琴必須有一個反復熟悉琴鍵的過程。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度,耐心等待。 5.別對孩子過分期望 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 6.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鍊,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團體遊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10.從容易的教材入手 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教材,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11.說出自己的目標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他們確定目標,並幫助他們最終實現。此時,孩子最好要反復用嘴說出自己的目標,因為透過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堅守承諾,從而產生堅強的意志 ------------------------------------------------- 培養專注力 孩子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狀況:每玩一個遊戲玩到一半就會中斷,拼圖也從來沒有完整地拼好過?孩子可以說是個「不完全」大師。 集中精神是個藝術。在這個繁忙的時代,連許多成人也無法掌握這項藝術。事實上,將思考集中在單一事物上,對大腦來說是一項極為困難的工作。 由於孩子常常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像是:大聲播放的收音機、電視、電話鈴聲、音樂聲……這些外在的刺激會使得孩子的注意力下降,也因此孩子需要您的協助來慢慢學習「專心」這件事。還有,因為時間永遠不夠用,同時做五件事的父母……難怪孩子永遠無法集中注意力! 重點 兒童的能力 不要高估孩子的持續力。孩子集中精神在一件事上的時間,大約是他的年齡乘以二。成人認為孩子不專心的情況,對小人兒而言卻是正常的。 孩子需要安靜 想要集中精神的人,需要安靜,有時甚至需要獨處,也就是隔絕干擾及不必要的分心因素。請檢視您的生活習慣,透過這種方式,也許可以增進您孩子的專心能力。 另外,也要注意健康的飲食,只有獲得良好營養的大腦才能有效工作。從不吃早餐,午餐吃速食,下午以甜點止飢的孩子,是無法供應大腦所需的能量的。 您可以這麼做 培養孩子專心的基本規則 ◇輕鬆訓練孩子集中精神的方法:與孩子一起玩圖卡對對碰、堆骨牌、穿珠子、用積木蓋房子或車子、玩著色遊戲。一起看書與朗讀也是很好的練習,並藉由不斷提出問題,讓小聽眾保持專心。 ◇與孩子一起來一趟「幻想旅程」:首先,讓自己放鬆,「想像您們一起「散步」一小段路,站在一片大草地上……」接著讓孩子繼續編織故事情節。 ◇沒有必要的話,不要干擾孩子的注意力:不要常常打斷他正在進行的活動,盡可能給他時間結束他的遊戲,或在他認為有意義的地方中止。很重要的一點是:提供一個地方讓他能夠存放還沒完成的作品,讓他之後還可以繼續完成。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如果他的眼前有五種拼圖,他常常會不知道要選那一種才好。您可以把孩子的一些玩具暫時收起來,這樣他就能花較多時間專注在幾項玩具上。 ◇讓孩子活動一下身體:當大腦無法集中注意力時,往往是因為身體需要氧氣。這時,在新鮮空氣中跳躍、活動一下,可以產生神奇效果。 ◇一點點的活動也能刺激大腦:您可以讓孩子坐在體操球上動一動;放顆石頭或彈珠在他手中,讓他來回搓動。嚼口香糖也能促進注意力。 ◇按摩孩子的耳朵:用拇指及食指輕捏他的外耳,手指溫柔地劃圓,從內到外、從上到下移動。或是讓您的孩子慢慢地從左到右轉動頭部,然後再轉回來。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9年06月19日
公開
36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康健雜誌 77期 文.張靜慧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思考怎麼改進。 4. 父母的身教很重要。例如要求孩子對人有禮貌,父母自己就不能粗魯無禮。先得到子女的尊敬,他們才會信服管教。

不花錢的隨手教育

2009年06月19日
公開
37

不花錢的隨手教育 .分類:育兒教養2009/06/06 10:06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證嚴發表"溺愛 讓孩子無法無天"的文章自己深深有著體會 (證嚴這一篇轉貼在另外一篇文章了) 現在的父母把溺愛當作愛孩子 把自己孩子的任性無理當可愛 處處可見可愛的孩子卻表現出不可愛的一面 我時常在外面見的很想抓起來毒打一頓的孩子卻無可奈何 因為自己的父母都不教了我們還管什麼 但是重點是連父母都不認為自己的孩子錯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每次我帶著小如如去上才藝課的時候看到一起上課的孩子和媽媽們 就可以瞭解現代的家庭教育真的已經讓孩子不懂是非不懂倫常 因為父母沒有教~學校也不敢教 孩子們根本不懂什麼叫做尊重 幾個看到的情況隨手寫來 在等待上課時間或是下一堂上課前都會有許多孩子在等待的區域裡面跑跳 甚至去打開正在上課的教室門或是去拿椅子貼上門玻璃在哪裡敲著玻璃 或是直接敲教室的門當遊戲~從來沒有看見媽媽會阻止的 而且孩子通常一個做就會所有的孩子當遊戲大家一起來 有一次英文課的外籍老師跑出來很生氣的說請家長約束孩子 這樣對影響別人上課非常不禮貌 結果~家長只在英文課的時候要孩子別靠近那間教室 理由竟然是那個英文老師很兇 另外一次是外籍英文老師上課中有一個孩子衝出來而且大聲的帶上教室門 外籍老師追著來跟他的媽媽說孩子這樣子非常不尊重在上課的他和小朋友 那個媽媽居然反駁說~他口渴了想喝水難道不行嗎? 老師說可以喝~因為你如果不教他要懂得尊重的話 他隨時都會想喝水上廁所~孩子就會變成我想要什麼都可以~~ 真要給這位外師拍拍手~他說出了問題重點 只可惜這個媽媽非常贊同自己孩子的任性從此不再上這一堂老師的課 可惜才藝教室裡面只有這一位老師敢教訓家長 其他的老師都礙於家長不敢開口 還有教室門前的拖鞋滿地都是~每一個孩子都隨性的亂甩亂丟 沒有看過那一個媽媽會教孩子請將脫下的鞋子擺好 不過大人自己也沒有做到 因為我之前說過大人一樣在公共等待區吃完東西亂丟一片杯盤狼藉 我每次總是低聲嘆息這樣叫孩子要怎麼學習禮儀 現在的家長有錢有能力讓孩子讀書上才藝班有能力供給 卻忘了帶去上課的同時要隨時教導孩子禮貌和倫理 有朋友的孩子每次看到家裡來客人都不理睬甚至會故意大聲關上房門以抗議客人坐了他客廳的位子 (我每次都很衝動的想把他抓回來痛罵一頓可是他的父母都不當一回事) 有一次他媽媽順手打開電視要給客人看(孩子縮在沙發玩掌上電動玩具) 只見他小大人的關掉電視說:我不想看不準開~ 媽媽只是尷尬的跟客人說因為他玩電動玩具怕吵 我的天啊~如果你沒有當場糾正他,他就會認為這是對的 日久下來他就不會再尊重別人了~因為他最大 看這個孩子一臉得意勝利的笑容挑釁的看著大人們真想扁他 我們的教育沒有出問題但是我們的人倫有些狀況 教孩子倫理道德不用錢 隨手隨處都可以適時的教育孩子~這個教育比什麼都來的重要 花了大把錢讓孩子上課結果這個不花錢的基本教育卻沒有教好不是可惜嗎? 另外一位朋友的小孩是在大人說話的時候直接把鞋子拿到大人中間的桌上 他的媽媽當作沒看見輕輕的將鞋子拿到桌下卻也沒有斥責 朋友們都已經氣到冒火了~但是礙於你家的小孩不關我事的想法 (因為已經溺愛到屢說無效了)所以只能瞪著他兒子卻也無能為力~ 唉~這樣你覺得你的孩子還會懂得尊重大人嗎? 你事後回家跟他說再多都沒有用~他已經根深蒂固的認為怎樣都行了 不要期待學校該教你的孩子~學校能教你的孩子知識 但是這些基本的禮節倫常和是明白是非事理 是父母讓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 時時可見電視新聞裡面嫌疑犯的家長大聲咆哮著說 他不過是販毒有什麼大不了~他不過是搶劫有什麼關係 他不過是開車撞警察誰叫那個警察白目等等 屢見這些父母跳出來捍衛自己孩子的時候 都會想連父母都不明是非了要讓孩子怎麼知道他們做錯了事 不要為孩子做錯事情找藉口~!一旦幫他找了一次藉口 他就會為自己編了幾百個藉口讓自己的錯變成對 父母在關心孩子的成績分數之前是不是也能夠關心一下孩子的品性和操守 不要再將溺愛當作是愛孩子 這樣下去只會害孩子是非不分而已

育兒] 10種有效處罰孩子的招數

2009年06月18日
公開
30

育兒] 10種有效處罰孩子的招數 許多父母常會為了寶寶的鬧情緒,而傷透腦筋。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舉止時,做家長的應先瞭解其原因,再以適當的方法處理。但如果孩子以丟東西、打架等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父母就需適當給予處罰,讓孩子瞭解他的這些舉動是不對的。   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呢?   1、規勸   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後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   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製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製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搭計程車部位以手心、屁股為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5、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罰站   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墻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7、看書、寫字   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裏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去反省;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8、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針對耐心不足,亂丟東西等情況。   方式:準備一個盒子、盤子,裏面有紅色、綠色等彩色的珠,幾個塑料罐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擺放在正確位置。   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視情況針對孩子修改來處理,可先罰站、罰坐再做處罰;此目的在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調、分辨能力;完成後,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佳時,恢復其權利。 把握原則、控制情緒   此外,專家也表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錯,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當父母在處罰孩子時,還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後遺症。   1、安全問題,處罰物品的材質避免過於堅硬;   2、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3、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地方,以免傷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詞、語氣,勿以威脅、恐嚇的話語對孩子說;   5、處罰內容需徹底執行,不寬容、妥協;   6、處罰後,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心得: 說得很有道理,有幾個方法還是不錯得可以一試、 不過我覺得懲罰孩子家長關鍵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還有對待孩子就應該賞罰分明,有些地方該懲罰就得懲罰。

•36種方法教出資優小孩

2009年06月18日
公開
38

學習新樂園】•36種方法教出資優小孩 摘自聰明寶寶電子報 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羅文喬 〈內容改編整理自Thomas Armstrong博士所撰寫的”50 Ways to Bring Out Your Child's Best”〉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 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 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 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 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創意處罰50招

2009年06月17日
公開
31

小孩讓你情緒快失控,把他隔離在帳 棚內反省,是讓彼此冷靜的好方法。 (攝影●張家毓) 創意處罰50招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84 期 作者:黃瑞瑩、李郁怡 家中的小霸王,讓你招術用盡,還是身心俱疲嗎?50個創意處 罰妙方,讓你打造自己的「管教百寶箱」,停止再當抓狂父母 吧! 場景一:「你要是罰我關在房間裡,我就打開冷氣, 把衣服脫光,凍死在裡面!」 小學五年級的小威又跟爸爸起了衝突。 這不是他第一次威脅爸爸。曾經,爸爸要處罰他,他威脅要跳樓,一隻手和一隻腳就懸 在窗外。「這可是三十一樓啊,」媽媽、爺爺、奶奶、阿姨都緊張的在旁邊,「拜託」 小威把手腳收回來。 結果,小威獲勝!他不但躲過處罰,爸爸之後還把家搬到一樓。 然而,小威的威脅推陳出新,用頭撞牆、開門作態離家出走,樣樣都來。在上海工作的 台商爸爸,頭痛不已,今年暑假返台,特別帶著小威一起到醫院尋求專業協助。 場景二:五歲大的芯芯,因為一歲多的妹妹爬過她的玩具,竟然拿起玩具朝妹妹狠丟。 剛下班的爸爸看到這一幕,氣炸了。 「我那時想,鎮暴警察驅離這種暴力分子,就是用水噴!」二話不說,他抓起芯芯往浴 室走,用蓮蓬頭噴她。他當時只想,讓芯芯也嘗嘗被暴力對待的後果。 沒想到,「事發」一年多,芯芯還經常跟人家說:「我爸爸拿蓮蓬頭噴我。」為此事已 自責一年的爸爸,當場面子掃地。 上述兩個場景,似曾相識?面對孩子的負面行為,父母常陷入困境。 小威的爸爸,是忙碌的台商,全家把兒子寵上天。但隨著小霸王長大,目無尊長、打架 等行為令人頭痛,每次想管教時,總不敵兒子層出不窮的「創意威脅招數」,他只有屈 服的份。 家有怪獸小孩 2008/9/11 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創意處罰50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 1/8 家有怪獸小孩……  威脅、傷人難自制,說不聽、不敢打,父母身心俱疲 令人驚訝的是,芯芯的爸爸,是大名鼎鼎的臺安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八年多 來,他總是和藹可親的協助上門求診的無助親子。然而,「父母也是人,也有情緒,」 回到家,拖著疲憊的身子、超負荷的大腦,於是,偶爾也會有不當的處罰。 【商周調查】你認為哪種管教方式是最好的? 現代父母越來越忙,小孩的功課壓力越來越重,親子間的相處時間變少。當孩子發生負 面行為時,父母來不及發現,等到發現時,又常因虧欠而縱容,或用錯處理方法,久而 久之變成惡性循環。 兒童負面問題增加,已讓小兒心智科門診負荷越來越大。許正典八年多前開始看診時, 每個月約六十個門診量,現在已暴增到五百個,成長七倍。為應付龐大門診量,六月 份,臺安還特別開設自費的臺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 小兒心智科醫師超時看診成為常態,台大醫師高淑芬醫師的上午診,常看到傍晚六點; 許正典最近一次的下午診,也看到晚上十一點。 然而,現代孩子的負面行為千奇百怪,傳統的處罰方式不再奏效,父母管教方式能更具 創意,提高管教效能嗎? 「多數父母壓力已經大到根本沒有創意,只有創傷了,」許正典苦笑。「蓮蓬頭事件」 讓他深自檢討,這種處罰可能造成女兒的心理陰影。因此,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時, 「有時候,不處理比處理還有效,」「避免創傷,是聰明處罰的第一步。」他說。 管教,要跟上時代……  光用處罰只能治標,看穿偏差行為的背後意涵才能治本 現在,許正典若看到不滿行為,想打小孩時,「手一伸出去,馬上自我提醒,手就轉個 彎、假裝要伸懶腰。」他伸出手來示範。當他想罵英文「雪特」(shit)時,轉念一 想,「就轉個彎改說雪、雪、雪,『血小板』。」 女兒不解:「什麼是血小板?」他苦笑:「如果你不乖,爸爸就貧血、充血在血小 板。」 「負面行為,是孩子表達複雜情緒的方式,他可能要表達痛苦、嘲笑、生氣、難過,」 許正典說。若父母只對表面行為處罰,一定無效。 「許多父母都犯了這個錯——他們把注意力放在處罰上,而不是放在偏差行為本身。」 美國知名教育學者賽維爾(Sal Severe)指出,「如果你發現,處罰的次數增加了, 但負面行為沒有改善,這就表示這個處罰無效。」因此,找出負面行為背後的原因,才 2008/9/11 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創意處罰50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 2/8 但負面行為沒有改善,這就表示這個處罰無效。」因此,找出負面行為背後的原因,才 是治本之道。 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父母該怎麼辦? 父母,要從頭學習……  靜下心做三門功課:情緒抽離、正確歸因、對症下藥 第一步,先簡化、抽離,不要把孩子的行為與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以免把事情複雜化。 「回到家,先洗手,等於洗去一身的疲憊,換個心情跟孩子相處,」許正典建議。 第二步,分析負面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就是「歸因」,這不容易,卻最核心。譬如,孩 子總被說上課不專心。然而為何不專心?可能是孩子聽力不佳、甚至有學習障礙?或長 期跟著父母作息晚睡,導致精神不佳?或孩子體質過敏、鼻塞?甚或孩子人際關係不 佳,導致自卑、焦慮而無法專心等等。 然而,歸因不一定只出在孩子身上,學校、老師、外在環境都可能影響孩子的行為。譬 如老師的人格特質、領導風格是否與孩子格格不入;老師最近是否壓力太大,本身也焦 慮。 甚至,問題可能出在你家。夫妻常吵架、對小孩責罵多於鼓勵等,都可能讓孩子心理受 創,表現不佳,或希望藉此吸引父母注意。 高淑芬舉例,當孩子竄改考卷,是否因「你常用一百分、零缺點做標準,」小孩做不 到,只好欺騙?「國中以下的孩子,(負面行為)七成原因來自父母,國中以上受環境 影響大,但會受影響,表示家庭也不太穩,」高淑芬觀察。 第三步,對症下藥,找出解決方案。然而,如何擬定聰明的解決方案呢?只要你掌握以 下三大要點靈活運用,就可自己打造一個「創意管教百寶箱」,變成天才老媽或老爸。 方法,要掌握三點……  目標確實可行、少用「不」字、親子共同討論決定 一、管教策略目標必須確實可行。 如同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說,自信心是孩子潛力的「放大鏡」。如果父母能夠協 助孩子擬定實際、可衡量的目標,孩子做到了,就開始慢慢有自信了。如果你擬定一個 不可行的方案,「就像把孩子放到糖果屋裡,卻要求他不要吃東西;或把電腦擺在他前 面,卻要他不去碰滑鼠」一樣,淡大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李麗君形容。 第二、 必須以正面方式鋪陳,跳脫傳統的負面削弱法。 根據神經語言學,如果對孩子說「不准××」,孩子的大腦往往會忽略了「不准」、 「不可以」這幾個字,只記得不被允許的負面事項。 2008/9/11 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創意處罰50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 3/8 因此,「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負面例子,」李開復舉例,譬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不要 說「不准玩」,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夠好了就可以玩。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 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獨立能力,而且孩子還會為 了自己的興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須做」的正面行為。 第三、管教方式,必須是親子討論後決定。 「規矩,要孩子深深記住,而且相信、理解,」李開復說。即使父母很確定該怎麼做, 但如果設定規矩時能把選擇權給孩子,孩子才能瞭解規矩背後的「why」。也因為是共 同討論的,孩子有參與感,被處罰時也會心甘情願。 找出孩子的病因,再把握上述三個原則,管教自然有效,若再加點幽默感,你就成為創 意父母了。但前提是,「你自己一定要把(管教子女的)道理想清楚,」人本基金會新 竹分會主任李慧貞提醒。 小寶,國小三年級學生,平常聰明伶俐,記憶力超強,但一遇到作業,總丟三落四,不 是沒帶功課、考卷沒訂正,就是聯絡簿被老師寫紅字:「上課愛講話,影響同學上 課……。」 小寶的媽媽是標準的「第一名」學生,她常納悶:「小寶怎麼跟我一點都不像?」每天 晚上,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誡小寶,但「屢勸屢犯」,幾乎黔驢技窮。 這天晚上八點,媽媽疲憊的進門,小寶低頭不語。「不對,該不會聯絡簿又是紅字了 吧?」她立刻衝進小寶房間,搜出聯絡簿,「天啊!」面對龐大的工作壓力,加上「可 能不成材」的兒子,媽媽瀕臨抓狂,手快揮出去了。突然,她收回拳頭,「前幾天已經 狠狠揍過他了,還不是沒用!」 生氣的她,決定讓小寶晚上到公寓頂樓睡帳棚。命令 一出,小寶的爸爸負責搭帳棚,小寶的姊姊幫弟弟拿了睡袋、手電筒等備用品上樓。漆 黑的夜晚,開放的頂樓空間,小寶在帳棚裡,守著一盞微弱的手電筒,哭著睡著了。 整個晚上,媽媽輾轉難眠,不斷上樓查看,對著熟睡中的兒子又抱又親,開始檢討自己 的教養策略。同時,這個處罰,顯然也在小寶心中留下深刻的懲罰效果,在第一時間, 也避免了親子間的肢體衝突。許正典評論,這在心理學上,既合「暫時隔離法」,也具 有「心理懲罰法」的效果。 實行,可以有創意……  頂樓露營一天,剝奪享受學惜福 孩子聯絡簿從此不再被寫缺點 隔天是週末,媽媽還是命令小寶不准下樓,只能在炎熱的頂樓上寫功課,讓小寶體會沒 有冷氣、沒有冰水喝的環境,希望小寶能夠因此惜福,不再凡事漫不經心。這個處罰原 理,則是「權利剝奪法」的變形,藉由剝奪孩子喜歡的東西或享受,讓他反省。 自從那次以後,小寶的聯絡簿就沒再被寫紅字,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聯絡簿攤在 2008/9/11 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創意處罰50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 4/8 餐桌上,讓媽媽檢查。現在問小寶:「還要不要到頂樓睡?」他馬上就說:「不要!」 小寶媽媽的奮鬥記還沒結束。這一天,吃過晚飯,小寶開始搖頭晃腦,回想今天有哪件 事情值得嘉獎,因為媽媽規定,每天要寫一篇日記,題目是:「我今天很棒,因 為……。」 原來,媽媽又出奇招了。雖然小寶沒再被老師寫聯絡簿,但學習行為還是稍嫌被動,整 天只想著下課出去玩鬼抓人,每天寫日記也是敷衍了事。媽媽很苦惱,忍不住問姊姊牙 牙:「為什麼弟弟總要人家盯呢?我怎麼處罰都沒有用?」 「媽媽,我看妳別再處罰他了,既然什麼都沒有用,我想,我們都還不夠瞭解小寶 吧!」語畢,媽媽被十歲小妮子的智慧震懾住,「我們應該先找出他的罩門才對!」 一語驚醒夢中人,媽媽開始思索。她後來歸納,雖然小寶與牙牙是龍鳳胎,但因女生發 展速度較快,從小,不管學游泳、心算、繪畫等,牙牙樣樣比小寶突出,或許因此,小 寶沒有誘因在學習上表現,反而用相反方式引起父母注意,甚至可能認定自己樣樣比較 差。 於是,媽媽改變做法,她跟老師商量,希望小寶每天的日記題目固定為:「我今天很 棒,因為……」。她打算用「重複練習法」讓小寶不斷練習看到自己的優點,將負面力 量轉為正面。 就這樣,「幫老師抬桌子、幫同學還球、撿垃圾……」,這些都成了小寶每天的日記內 容,小寶也開始從小地方累積自信。媽媽並每天在聯絡簿上,稱讚自己看到的小寶優 點,連帶的,老師也改變只記缺點、不記優點的方式,寫下對小寶的讚美。 兩個月下來,小寶負面行為越來越少,越來越快樂,母子互動也進入正面循環。 根據台大精神科醫師徐澄清與多位心理專家的研究,處罰的方式包括暫時隔離法、自然 承擔責任法等十一種類型的交互運用。不過,天主教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師杜長 齡提醒,「每個父母才是自己孩子的專家,」管教方法要因人、時、地、物而調整。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學校長李珀說,當孩子分不清楚對、錯時, 父母需要介入輔導。但人的行為養成都需要一段時間,「多久養成的壞習慣,父母就要 有心理準備,花等同的時間幫孩子改掉。」根據她的經驗,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起碼要 二十一次以上的練習,而「一旦養成習慣,就會成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了。」 李珀直言:「如果沒有耐心,就不要想改,孩子還會是老樣子。」因為從一個想法變成 一個行為,再變成習慣,「就是勞力密集工作,一點一滴的。」而「五到十一歲是孩子 行為模塑的關鍵期」,之後就會變得加倍棘手,要付出更大心力。「有的父母覺得,小 孩小時候就讓他玩,國中再管就好了,風險是很大的。」 不過,最重要的,「小孩負 面行為,七成來自父母,」許正典根據他八年多來,兩千個病例歸納結論。 2008/9/11 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創意處罰50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 5/8 行動前,先照照鏡子……  小孩負面行為七成來自父母 自己做不到,很難要求子女改正 「孩子會看你怎麼做,而非聽你怎麼說。每次孩子做不好的事,你就跟他大叫,甚至說 出不好聽的話,他們當然認為,生氣時就該這麼說話。」李開復說。 高淑芬也舉例,父母常「叫小孩念書,自己卻從不念書。」小孩每天賴床、上學遲到, 許正典反問:「是不是父母太晚睡?」或者,小孩愛看電視、不念書,「父母是否每天 下班就窩在沙發看電視?」 以下是一則網路流傳笑話: 爸爸:「小明,我們來演戲,你演爸爸,我演你。」 小明:「好呀!好呀!」 小明立刻一手叉腰,一手指著爸爸,大聲喊道,「小明,你去牆角罰站!」 它點出了一個事實:孩子是看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為人父母者,要管教小孩前,請先照 照鏡子吧。 *11種創意處罰類型 讓你不必打罵,也能教好孩子! 處罰類型:暫時隔離法 原理說明:將小孩暫時隔離在特定區域,冷卻情緒。 處罰類型:自然承擔責任法 原理說明:讓小孩自然承擔負面行為的後果。 處罰類型:身體運動法 原理說明:當小孩做出負面行為後,要求其做身體運動反省。 處罰類型:替代補償法 原理說明:扣小孩用零用錢、做額外家事,或透過文字、圖畫、活動等方式反省。 處罰類型:權利剝奪法 原理說明:把小孩最喜歡的東西或享受,在一定時間內剝奪。 處罰類型:不予理會法 原理說明:對其負面行為不要有任何處理。 處罰類型:心理懲罰法 2008/9/11 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創意處罰50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 6/8 原理說明:剝奪尊嚴,讓他丟臉。 處罰類型:角色互換法 原理說明:讓小孩假扮對方,了解別人的心情。 處罰類型:身體管束法 原理說明:要求小孩立即停止身體動作。 處罰類型:重複練習法 原理說明:要求把對的動作,多做幾遍。 處罰類型:復原及過度修正法 原理說明:要求小孩將負面行為造成的情況,恢復原狀,甚至做到比原來還要完整。 資料來源:《兒童行為治療》等著作 *先冷靜,再捫心自問 別當抓狂父母! 第1步:發生衝突當下,暫停片刻 當孩子的行為令你感到憤怒,情緒就要失控時,心中可想一個公式:「1、3、10」。 「1」是告訴自己「鎮靜」;「3」是做三個深沉而緩慢的呼吸;「10」是腦海中默念 從一數到十。這可以幫助你先冷靜下來。 第2步:從3大面向,進行自我對話 1、我對孩子管教方式對不對? 我是否常用刻薄羞辱的話語責罵孩子。例:「狗改不了吃屎。」「你沒救了!」 我是否對孩子嘮叨不休,只管說教,不聽孩子的心聲? 我是否缺乏耐心,只要求結果,沒有照顧到過程? 我對小孩講話的方式,是否動不動就生氣? 2、我對小孩的要求對不對? 我評估過小孩的能力嗎?他能做到我要求的標準嗎? 我了解小孩的個性嗎?我訂定的規範,是否他不可能做到? 3、我自己的作為對不對? 我是否叫小孩做的事情,自己從來不做?如:看書、運動。 我是否叫孩子不可做,自己卻帶頭做?如打人、發脾氣、生活散漫、房間雜亂。 我是否曾答應孩子的事不能實現? 我是否在孩子面前爭吵、打架? 2008/9/11 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創意處罰50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 7/8 我是否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及說別人壞話? 資料來源:台北市家長協會等 *處罰有效後要獎勵,效果更持久 處罰小孩後,若小孩負面行為減少或消失了,就必須予以獎勵,讓孩子的情緒回復平衡 的狀態,也可激勵孩子往正面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建議,獎勵和處罰的比例應達到四:一。但臺安診所醫師許正典 說,「台灣父母能做到一:一就可以偷笑了」。 「我常問來求診的父母,你講了一堆都是要孩子改的地方,那你覺得他有沒有優點?通 常答案都是嗯……了半天,講不出來。」 獎懲有效的前提是,懲罰要剝奪其「最愛」,獎勵也要給其「最愛」。父母可根據孩子 特質、年齡、最愛之不同加以變化。以下舉例一些有創意的獎勵招數: 一、量身訂做型獎勵:送他三個願望;幫小孩養小豬撲滿一次;畫一張他的可愛肖像 送他;帶他去拍大頭貼,然後將大頭貼製作成獎狀,寫下獎勵的事跡;帶他去聽最愛歌 手的演唱會;送他寫有「你好棒」的三顆氣球等。 二、公開讚美儀式型獎勵:在聯絡簿留言,請老師公開讚美;製作寫上他良好行為的 獎狀,由家人簽名送給他;讓他當一週家裡總管,有權決定家人獎懲規則等。 三、免除勞務型獎勵:賦予他一次指揮權,可以監督、分配家人做家事;幫他整理房 間一次;幫他洗頭髮一次等。 2008/9/11 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創意處罰50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 8/8

教養倔強孩子有法寶

2009年06月17日
公開
7

教養倔強孩子有法寶 ◎六大錦囊妙計助你遊刃有餘 常常聽到家長有這樣的抱怨:「我的孩子很活潑,也很聰明,就是脾氣太倔強了,真拿他沒辦法。」相信為數不少的父母都有同感。其實,倔強的孩子往往有他獨立的見解和個人的意志,你若是以強硬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他就會「頂撞」你;但是,如果你任由他去,則更容易助長他的倔強。因此,教育倔強的孩子不僅要多動腦筋,還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是。以下是克制倔強的六大法寶: ◆講道理父母立場: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麼」和「不想做什麼」,而無法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和「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的道理。因此,隨著孩子智力的發展,逐漸有了自主意識,家長應該提出正當及充分的理由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了判斷是非的標準,孩子便能自己處理事情。孩子立場:很多父母往往剝奪了孩子知的權利,只會無來由地命令孩子:「我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一味強迫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只會讓孩子覺得莫名奇妙,結果反而更加固執己見。例如,一個一歲的孩子,雖然走不穩,但是他可能推開你的手,堅持要自己走路;此時就不算是倔強,你應該支援他,即使摔倒也沒關係。 ◆態度必須明確父母立場:想要孩子接受意見,你的態度必須要明確堅決,如此孩子就會知道,無論自己再怎麼任性吵鬧也不會被接受。千萬不能說「求求你,聽媽媽的話吧!」這類的話,這樣只會突顯父母的無能;若父母採取軟弱的態度向子女哀求,只會讓孩子更任性。孩子立場:不過,有時候家長也應避免高姿態,把自己的意見當聖旨,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接受,而忽視了孩子的情感和需求。有一些超出家長允許範圍的事,可能只是孩子的好奇心作祟;例如,一個兩歲的孩子,看見外頭下小雨了,可能會想到雨中去玩耍,然而卻得不到家長的允許。其實,孩子的原始動機只是好奇而已,這時你不該硬性阻止,而應有條件地軟性限制,陪孩子出去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等。 ◆訂定紀律父母立場:給孩子訂立一些明確的行為準則,例如,晚上幾點鐘一到,必須關掉電視上床睡覺,以及不許吃零食等規定。同時,你應該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一些規定是出自於愛心和關心。孩子立場:家長應該明白孩子不斷地在長大及成熟,過分的教條主義,可能會限制孩子想像和發展的空間。例如,一個三歲的孩子,家長可能會硬性規定他學鋼琴或小提琴,但是孩子可能偏偏喜歡畫畫或劍道;這時你應該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而不是強求他學什麼或做什麼。只要你認為孩子有道理,就應該及時更改紀律。 ◆管教要有原則父母立場:要使教育發揮作用,就得確立一個管教的原則,而且要幫助孩子遵守。當孩子違反了規定,你不能有時責備,有時原諒,否則久了以後,規定就會變得沒有意義。孩子立場:父母經常是很隨性的,依據自己的標準來制定原則,而且說制定就制定,說執行就執行,但是對於一些規律性很差的孩子,卻不容易做到。例如,一個四歲的孩子,他之前已經養成了睡前吃點心的習慣,無法馬上改掉,這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有一個緩衝期,慢慢地改正習慣,因為習慣的改變不是一蹴可幾的。 ◆採取強制手段父母立場:有時候,矯正孩子的任性行為必須要採取強制手段。有位兒童心理學家主張,糾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時間內,給孩子吃足夠份量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頓飯之前,即使孩子哭叫吵鬧,也不要給他吃任何東西;如此不到三天,孩子就會接受父母所給的食物,不再偏食。類似這種情形,不遷就孩子的任性便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孩子立場:父母有時會很難拿捏尺度,高興時放孩子一馬,不高興了又把孩子逼得要死,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例如,一個五歲的孩子,也許他看卡通片看得正高興,當你叫他吃晚飯時,他便聽而不聞;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堅持他立刻吃飯,而是讓他在規定看電視的時間後再吃飯,這樣孩子就可能接受,習慣也養成了。 ◆給予適當懲罰父母立場:當孩子故意搗亂而不聽勸,有時也可以採取適當的處罰,但是要小心,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完全不採取懲罰,可能會助長孩子的任性,讓他以為父母在鼓勵他,而重複犯下同樣的錯誤。孩子立場:父母對於孩子的懲罰要適度,既不能傷害他們的人格,更不能損害他們的身體喔。 PC HOME電子報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