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亞利安寶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心眼寶寶

2009年08月28日
公開
6

小心眼寶寶 文 / 曾煒  專家 / 李生蘭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教授 這是我的!我不給你玩!”“你不要碰我的東西!”……常聽到小朋友之間有這樣的對白。面對這樣“小氣”的孩子,父母該怎?辦呢? 遇上這樣的情況,可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小氣”哦!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就開始懂得區分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同時,他對自己的衣帽、玩具、生活用具都能認識了,不許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怕別人拿走,正是小小孩子的特徵之一。這種表現是正常的,所以父母不能就這麼認為自己養了“小心眼”的孩子。 1.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模仿的物件。如果爸爸媽媽能和家裏的親戚融洽相處,能與鄰居好友搞好關係,並對孩子的小朋友熱情、尊重。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也會待人熱情、尊重他人。 2.讓孩子漸漸遠離“自我中心” 2~4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時期。這時,他認識到了有自我的存在,也充分享受著家人對他的關懷。此時,父母如果對孩子只是一味溺愛,那麼便很有可能養成孩子霸道、任性的性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過於嬌縱。要教育孩子認識周圍的環境,讓孩子意識到世界並不是圍繞著他來轉的。 3.多帶孩子走親訪友 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出去作客,可以使孩子落落大方並且懂規矩。孩子在作客的過程中會逐漸學到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不過,做客時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心情、時間等因素。時間長了,孩子便會不耐煩。此外,最好帶孩子去有相近年齡小朋友的家庭。 4.多為孩子製造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的機會 爸爸媽媽可以經常邀請孩子的朋友或鄰居的小孩來家裏玩,讓孩子間的交往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個性。但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徵來確定邀請的物件。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害羞的話,父母可以請大一些、又比較開朗的哥哥姐姐來玩;如果孩子外向、活潑的話,則不妨邀請一些小年齡的弟弟妹妹來家裏作客。 5.父母不要用強制和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充分尊重孩子 當孩子出現不願與同伴分享的“小心眼”行?的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當著小朋友的面來教訓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一邊,慢慢同他講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好用民主的方式,如聽聽孩子的想法、一起參與孩子的活動等,去教育孩子。 6.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年齡、性別、個性不同,當然相應的教育方法也不同。例如幼稚園期的孩子是最不願與人分享的,而內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更喜歡獨自玩。父母在處理自己孩子發生的狀況時,也要根據孩子的特性而靈活機動一些。 幫助寶寶變大方教你一些小動作 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要從每一件小事開始做起,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出一個大方開朗的孩子來。 父母可以做這些小動作: ◎以給孩子倒水為例。爸爸媽媽先給孩子倒水,然後給自己倒,再對孩子說說為什麼要先給別人倒的道理。接下來,讓孩子來做一遍,看看他先給誰倒水。 ◎以到超市購物為例。爸爸媽媽去之前先對孩子說明,今天只帶了10元錢,不只給寶寶買東西,爸爸媽媽每人還要各買一樣。看看孩子會挑選什麼樣的東西。 ◎有時候寶寶不願意與人分享,是因為害怕別人不把東西還給他或把他的玩具弄壞了。父母可以先拿起孩子可有可無的玩具,過一會兒把玩具完好無暇地還給寶寶,並對孩子的大方致謝。 ◎一定要經常鼓勵孩子。一旦孩子有了大方的表現,父母就要及時表揚他,甚至給他戴戴高帽子。這樣孩子的積極性便會提高許多。 ◎如果孩子已經上了幼稚園的話,父母應多和幼稚園的老師聯繫,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和老師配合起來教育孩子,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教你正確約束小霸王

2009年08月28日
公開
2

教你正確約束小霸王 文 / 潘捷  專家 / 李萍 幼稚園副園長 你的孩子老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強佔公共的物品,不願意給別的小朋友玩;或者喜歡打架,攻擊性強……嗎?面對這樣的小霸王,平時就已經很頭痛了,更何況新年喜慶?你是不是感到束手無策呢?讓我們和你一起來共謀對策吧! 孩子霸道自有原因 其實,孩子的霸道並不是天生的,而是有許多原因造成。 ˙不懂得何為尊重 現在有很多獨生子女,家裏的玩具、用品都是他個人所擁有,因此,當他進入團體生活時,就不懂得要尊重他人的擁有權,以為什麼東西都應該是他的。 ˙家長溺愛 很多家長平時沒時間陪孩子,因此多半懷有一種補償心理,總是極力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不惜代價地給他買他想要的東西,日子一久,孩子就養成了習慣,對於他所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占為己有。 ˙反抗期積習難改 處於反抗期的孩子,喜歡隨心所欲,想要什麼就非要得到不可,不然就大哭大鬧,有的父母怕麻煩,於是立即答應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便讓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論霸道的原因是什麼,都不能採用施加壓力的方法,試圖改變孩子的霸道行為,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遠離「霸道」的方法 對於孩子的霸道行為,家長要適時地給予引導,才能使其有所改善。 ˙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有時候孩子蠻橫無理,只是希望大人能多陪陪他。倘若爸媽不理解孩子行為表現背後的需求,適當地給予滿足,只是一味地安撫了事,或責罰孩子,結果恐怕只會更糟。 ˙不予理睬冷處理  當孩子出現霸道的行為時,如果婉言相勸仍然無效,父母不妨來個「不理不睬」,在不會使孩子太難堪的情形下,注意運用溫和的語氣,並採取堅決的行動(例如拿走孩子搶的玩具還給別人),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不可取,也不被容許。 ˙設法讓孩子發洩過剩的精力  霸道的孩子通常都比較好動,因此不妨在平時,多讓孩子從事體能方面的活動,使孩子過剩的精力得以發洩;同時還可以藉助圖書、音樂的薰陶,試著達到潛移默化之效。 ˙教孩子學會克制 父母應該充分認識到,有的孩子天生具有控制欲,不可能人為地予以消除,但可以幫助他學會處事及與人交往的正確態度和技能。當孩子遇到事情時,應該學會克制、迴避其鋒,並尋求正確支援以解決問題,例如及時報告老師或父母,切忌讓孩子用「以牙還牙」、「報仇雪恨」的思考邏輯來面對問題。 ˙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 當霸道的孩子難能可貴地表現出禮讓、溫和的行為時,要不失時機地給予他獎賞和讚揚,鼓勵他繼續保持下去。  ˙幫孩子建立好人際關係 霸道的孩子認為,「霸道」是—種獲得滿足的方式,因此並不認為只顧自己、不考慮別人有什麼不好。而這樣行為表現,自然不受團體成員歡迎,因此不免會遭到排擠,以致處於孤單的境地,結果就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使他的霸道行為表現得更為強烈。因此,不妨多帶孩子參加屬於孩子們的社交活動,如生日聚會等,並協助他在歡愉的氛圍中,慢慢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父母要注意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態度,如果你希望孩子不霸道,那麼自己首先就不要以大人的優勢對孩子霸道,而且對於孩子的期望和規定應合理,符合其年齡特點,不要設定得過高。

在外乖寶寶 在家小霸王

2009年08月28日
公開
3

在外乖寶寶 在家小霸王 文 / 鄧逾男  專家 / 劉兆政 幼稚園園長 最近聽到很多家長發出這樣的疑問:我家寶寶在幼稚園裡表現得非常好,完全是老師眼中的乖寶寶;怎麼一回到家,就變成一個不聽話「小霸王」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 帶著這些家長的疑問,我們採訪到社區幼稚園的園長劉兆政老師,他證實確有這樣的個案發生:「許多孩子在幼稚園裏非常聽老師的話,什麼事情都能自己做,是我們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可是一回到家裏,卻轉變得任性、嬌慣、自主性差,事事都要爸爸媽媽代替,處處依賴父母,與他在幼稚園裏的表現大相徑庭。」這使我們不禁納悶,到底是基於什麼原因,竟會致使寶寶表現出雙重性格行為呢? 雙重性格根源 大體而言,一個人的性格表現,不外乎受內在心理和外在環境因素所影響,寶寶亦然!所以造成其雙重性格表現的根源,大致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談: ◎由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 由於寶寶的年齡小,自控能力比較差,不免會對父母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但因幼稚園裡的團體生活,與家裏的生活環境完全不一樣,必定會對孩子的行為有所制約,同時激發出孩子內在的榮譽感,使他覺得,自己必須在團體中獲得一定的認可,所以在幼稚園時,自然會表現得好一點;可是一回到家,心理便容易產生放鬆的感覺,於是嬌慣、任性的依賴性格,就又冒出頭來。 ◎由家長自身的原因所造成 現代的爸媽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不經意地犯下4個小錯誤: 1.非常溺愛孩子,要求不夠嚴格 在現代的核心家庭裏,爸爸、媽媽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往往都對寶寶過分遷就,即使他犯了錯也不嚴格糾正,這每每養成孩子有恃無恐的驕縱心態,自然也就增加教養的困難度。 2.保護過度,事事都包辦代替 爸爸媽媽們總覺得孩子還小,所以什麼事情都幫他做得好好的,致使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完全得不到訓練,當然更顯得依賴心重。 3.教育方法不得當 教育孩子最忌完全沒有章法,該嚴厲的時候不嚴厲,該鼓勵的時候不鼓勵,這如何使孩子能有所遵循? 4.忽視家庭與幼稚園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本應並行不悖,倘若在幼稚園裡,老師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而在家裏,爸爸媽媽卻不這樣教育寶寶,什麼事情都替他做得好好的,寶寶當然會變得隨便、依賴性重。 那麼,家長們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不再當「雙面人」,即使在家裏,也表現得和在幼稚園裏一樣好呢? 父母應對策略 父母寵愛子女本屬自然,但在形式上的方寸拿捏,卻不可不有所斟酌,以下幾點僅供家長們參考: ◎正確地愛孩子 溺愛孩子,對孩子無原則地遷就,雖說本意是疼愛孩子,可是實際上卻害了他;因為溺愛容易造成孩子的過分依賴,本來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如今全然交由父母代替動手,極易養成孩子任性、唯我獨尊的不良性格。因此,爸爸媽媽應懂得疼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盡力做到有理智、有分寸地對待孩子,如此才能把愛與教育結合起來。 ◎不要事事包辦代替 在現代家庭中,獨生子、女多,年輕的父母經常認為寶寶的年齡小、能力不足,因此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動手,一切代勞;或者害怕讓孩子自己做事會惹出許出麻煩,愈幫愈忙,所以為了省時省事,乾脆就事事包辦。這麼一來,不但會影響孩子在很多能力上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滋長了孩子過分依賴的心理,使孩子缺乏進取心。 因此,爸爸媽媽除了要注意寶寶的能力發展,他自己能做的事絕不代辦外,還要學會信任孩子,讓他自己嘗試去做,並且積極為他創造動手、動腦的條件和環境,這樣才能訓練孩子的能力與自覺性。 ◎正面教育,多鼓勵孩子 爸爸媽媽可以對寶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期望,繼而願意力爭上游。 ◎保證家庭和幼稚園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與幼稚園相互配合,密切聯繫,將是保證孩子教育一貫性的重要條件。因此,爸爸媽媽必須瞭解幼稚園的作息時間和生活常規,當孩子回到家以後,也不能過於放縱,應儘量按照幼稚園的紀律來約束孩子,持之以恆,使老師、家長的要求變成孩子的自覺行動,進而養成有秩序的生活習慣。 ◎利用孩子的心理特點,請老師協助教育 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個權威的象徵,所以孩子非常期待老師和小夥伴的認可;父母可利用孩子的這個心理特點,把他在家中的各種表現,客觀地反映給幼稚園老師知道。 如果孩子在家表現得不好,爸爸媽媽可以要求老師協助教育;當他有所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時,也要讓老師知道,以便老師可以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如果進步極為明顯的話,老師還可以在團體中給予表揚,這樣不但會讓寶寶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也對養成孩子在家裏和幼稚園中一致的良好習慣和優良品格,非常有助益。 如果你家裏真有個小小「雙面人」,建議您不妨先在自己身上尋找原因,然後根據以上幾點原則,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做點改進,那麼要不了多久,相信您就會發現,寶寶不再是個讓你頭疼的「雙面人」,而是一個在家、在幼稚園都表現得同樣出色的好寶寶了!

晚間親子遊戲大集合

2009年08月28日
公開
12

晚間親子遊戲大集合 文 / 王曉燕  專家 / 王潔予 兒童教育專家 現代的孩子擁有愈來愈多的玩具,但是玩伴卻愈來愈少。雖然有人呵護,卻缺乏與人分享的喜悅。這種狀態常會造成幼兒身心的挫折。而家庭是幼兒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幼兒對周遭事物因好奇而產生接觸與模仿,再由模仿中累積經驗,而產生自我的創作。所以家庭應該是幼兒學習生活的起點,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更應該留點時間給孩子,電視卡通固然很多,益智玩具也還不錯,但缺乏與孩子互動,將會對幼兒往後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需要一種更真實、更愉悅的互動管道,那麼,家長究竟要透過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兼顧這兩者的需求和表達呢?專家建議,做一些晚間親子遊戲可以有效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及互動。 遊戲一:拿玩具 適合年齡:7∼11個月 遊戲目的:訓練孩子的運動能力。 遊戲方法:讓孩子俯臥在軟墊上,兩肘展開撐住身體上半身,爸爸可以把玩具放在孩子前面吸引他的注意,使他產生想要與人分享的願望。然後,媽媽可以拉直孩子雙臂,讓他的身體向前行,快拿到玩具時,再向後拉孩子的雙腿,使他的身體成平趴式後退。如此動作重複進行。 遊戲二 :認識身體 適合年齡:1∼1.5歲 遊戲目的:增加幼兒認知能力。 遊戲方法:家長當老鷹,老鷹要咬孩子的身體部位,孩子必須將該部位遮起來,例如:老鷹咬耳朵,孩子用手將耳朵遮住。 遊戲三:搖搖船 適合年齡:1∼2.5歲 遊戲目的:強化孩子的平衡能力。 遊戲方法:孩子躺在薄被中,爸爸媽媽各抓住被子的兩角,左右搖晃,每次20下或者用薄被橫捲住孩子的身體,媽媽輕推孩子的身體,讓他來回滾動10下,再拉住被子的一邊,讓孩子側滾出來,如此動作反覆進行。 遊戲四:雙人滾翻 適合年齡:1∼2.5歲 遊戲目的:增加幼兒觸覺神經的發展。 遊戲方法:家長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並抱在一起滾動,或家長可以趴在床上,將雙腳伸直當障礙物,孩子自行側滾到家長身邊,再滾過家長的身體。可角色互換,讓家長輕滾過孩子的身體。 遊戲五:打鬥 適合年齡:1∼3歲 遊戲目的:培養孩子敏捷性及協調性。 遊戲方法:利用各種動物的角色的攻擊行為和孩子產生互動。如螃蟹剪刀夾肚臍、鬥牛刺屁股、鴨子咬小腳等。 遊戲六:打電話 適合年齡:1.5∼3歲 遊戲目的:幫孩子訓練數的概念。 遊戲方法:電話是孩子非常喜歡的「玩具」,用它來玩遊戲,不只是能幫助孩子學習語言。媽媽可以告訴孩子每隻動物的「電話號碼」,叫他「打電話」給小動物們。然後媽媽假扮各種動物,跟孩子在電話上聊天。剛開始先讓孩子撥1位數或2位數的「電話號碼」,以後隨著孩子能力的增強,可以逐漸擴大數字的範圍。 遊戲七:過橋 適合年齡:2∼3歲 遊戲目的:提供家長紓解背部的壓力,是培養幼兒平衡的好方法。 遊戲方法:家長趴在床上雙腳伸直當獨木橋,請孩子雙手張開,踩在家長的背上行走。 遊戲八:舉一反三 適合年齡:2∼3歲 遊戲目的:幫孩子從感官上建立數學進位概念。 遊戲方法:對孩子而言,要讓他知道「同樣的數位」這個概念是非常困難的,3歲的孩子雖然已經有了初步的數位概念,但對這一概念仍難以理解。媽媽可以用實物示範,比如:「媽媽有3個果凍,寶寶也有3個果凍,媽媽和寶寶都有3個,我們有一樣多的,都是3。」然後,再將具體的舉例轉變為抽象的數字,只告訴他:「這是3,那也是3,兩個相同的都是3。」這樣,孩子才能慢慢理解。   遊戲九:馬鈴薯拼圖 適合年齡:2∼3歲 遊戲目的: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遊戲方法:大人小孩先洗洗手。將一顆馬鈴薯以菜刀不規則的隨意切三刀,當然不要平行切三刀;然後將第二顆切四刀。兩顆分別用容器散裝著。請大人、孩子把它們拼回原形,看誰拼得快。 遊戲十:比力氣 適合年齡:2∼4歲 遊戲目的:增加孩子肌肉操作技巧。 遊戲方法:家長和孩子手掌、腳掌互推、雙手互拉、互踩雙腳、互碰臀部或者家長和孩子坐著背靠背互推。 遊戲十一:玩故事 適合年齡:2.5∼6歲 遊戲目的:訓練孩子的想像能力和表演能力。 遊戲方法:翻開故事書找到一個有趣的故事,家長邊講邊給孩子表演故事情節,可以客串幾個角色;如果孩子稍微大一點,可以讓孩子扮演角色,甚至鼓勵他也客串幾個角色。 遊戲十二:開火車  適合年齡:3∼6歲 遊戲目的: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 遊戲方法:大人在前扮開火車,孩子拉著大人的雙手或衣服在後,用腳尖碎步兒走。大人可以在途中不時地報站名,孩子重複。然後,在讓孩子轉換大人的角色,孩子報站名,大人重復。 遊戲十三:踩影子 適合年齡:3∼6歲 遊戲目的:訓練孩子動作的協調性,發展他們靈活應變的能力。 遊戲方法:晚飯後散步時,路燈下影子的變化這一現象本身就令孩子感興趣。這時候,家長在前面跑,讓孩子在後面踩影子,注意可以跑斜線。然後再交替,孩子跑,家長來踩孩子的影子。 其實,遊戲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可以從中得到啟發,發掘孩子最微小的能量,發現孩子最細小的不足。不過,家長也不一定要刻意照個這些步驟玩遊戲,遊戲是體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的。只要跟孩子在一起,相信你就一定能夠得到啟發,找到你與孩子之間最好的情感交流與增進方式。

幫助幼兒學習發展的方法

2009年08月28日
公開
25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 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 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 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 (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 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 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 (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 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 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 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 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 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 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 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 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 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 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 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 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 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 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 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二歲以後的叛逆期

2009年08月27日
公開
17

二歲以後的叛逆期 叛逆的小孩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原理顯示,二歲左右的幼兒,雖然在行動上已具稍獨立,但是語言的認知能力卻還很有限。 因而經常會用最先學會的「不」字來代替回答。其實這並非表示他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而是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而已。 美國心理學家馬克法蓮說:「孩子的反抗是自我肯定與保護的一種綜合。」既然二、三歲之間的反抗只是自我發展的一種過程而已,那麼父母就不用太操心了。 一般而言,三、四歲可以算是孩子反抗的顛峰期,以後就會很快地消失,也就是說當兒童慢慢建立起獨特的自我,並能由服從別人而得到滿足時,就會變得相當地合作了。 其他二位美國心理學家耶可見契和艾迪勃可也明確地指出:大部分四至七歲的孩子,仍會表現出不服從、愛反抗、要求注意的行為。 令人訝異的是,這些行為沒有性別之分,男孩或女孩皆是如此。 如果您企圖掌握這段年齡的孩子,您將發現事與願違,假使您運用權威使之服從,也會很快地發現答案總是令您不滿意 總而言之,反抗是成長的必然過程,孩童的反抗方式可以從二、三歲的行為反抗,發展到六、七歲的語言反抗。 但孩子若是長期地表現出叛逆的行為,父母就應該注意外在的環境中是否有引起孩子反抗的因素存在了。一般而言,父母管教的態度不合理、管教太嚴、管教不一致等,或是雙重標準都是引起孩子反抗心理的主要因素。 研究中同時指出,孩子常會由於父母的規則太多而產生反抗。這些規則經常迫使孩子無所適從,譬如:父母一再的要求孩子「小心」、「乖點」、「不可亂摸插頭」等,但是卻忘了考慮到孩子是不是真的明白這些「規則」。

安仔吵吃糖.........心情

2009年08月27日
公開
3

昨個晚,安仔要吃:維它命糖.. 在我洗澡後給他吃一顆了 睡前.他又要求要吃..我就在給他一顆.. 安仔一直說:要二顆… 一直說,要二顆… 媽咪我不依..我說這是第二顆了.之前有吃一顆了. 安仔也許忘了.也許對他來說..這是單獨的一顆 嗯.媽咪 和安仔說了好多次..這是第二顆了.. 回房.安仔.. 覺得委曲..手上還是一直拿的那顆維它命糖 嗯.直叫媽媽..我要二顆 媽咪我一直說,這就是第二顆..快吃..沒有了 安仔就哭哭了… 斗大的淚水…顆顆分明… 媽咪看了也很不忍.. 嗯.還是催著安安..快吃手上那顆 糖拿在手上都溼溼黏黏 安寶被媽咪催著.. 安仔還是哭哭很不願的說,要二顆糖 媽咪說安仔手上的糖糖要化了.等一下蟲蟲要吃了 安寶就咬了一半的糖…手上還有一糖… 媽咪就說”””哇~~安寶有二顆糖咩.嘴有一顆.手有一顆…””” 安寶這是就笑了出來…忘了之前在吵什麼了… 又回歸玩耍的生活了… 其實我是超疼小孩..不只是愛…有時真的是超級台傭媽.. 嗯.多看些文章.. 希望多學些小方法.大智慧…. 加油… 老公…你要幫我啊..有時我被小孩搞的也抓狂……… ---------------------------------------------------------- 當孩子發拗脾氣,口出惡言時 當孩子發拗脾氣,口出惡言時…… 果果非常喜歡吃蛋糕,這天,他已經吃了好幾塊蛋糕了,還吵著要吃。媽媽對他說:「你已經吃得太多了,今天不能再吃了。」沒想到果果卻說:「你不給我,我就打你!」說完就在地上大喊大叫起來。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麼做呢? 100分父母——冷靜處理 聽了果果的話,媽媽儘管非常生氣但還是轉身走開了。等媽媽冷靜下來之後,她給果果講了一個故事:「一天,小猴子想吃樹上的桃子,可是猴媽媽卻說桃子還沒有成熟不能吃,小猴子因此要打媽媽。果果你說,小猴子做得對嗎?如果不對,他該怎麼做呢?」果果知道媽媽在說他,慚愧地低下了頭。媽媽又耐心地跟果果討論小猴子為什麼做得不對,他應該怎麼做才好。 專家的話: 講故事、遊戲是寶寶喜歡的學習方式,尤其適合低年齡的寶寶。把生活中的矛盾轉化成有趣的故事,生活中的爸、媽、寶寶變成可愛的小動物,讓孩子跳出「自我」,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孩子比較容易理解。這種方法比單純地教他對、錯要有效得多。 有時候,寶寶的行為讓你很生氣,父母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平時自己的不良言行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且身教重於言教,想要培養寶寶有愛心,有責任感,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60分父母——借助父威 媽媽生氣地說:「你怎麼能這樣對媽媽說話,等爸爸回來我告訴他,看他怎麼收拾你!」 專家的話 常常聽到有些媽媽對寶寶說:「等爸爸回來我告訴他……」在寶寶的心裏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媽媽管不了我,爸爸比較厲害,所以我只要在爸爸面前乖一些就行了。於是,不知不覺中你家已經有了個小小「騎牆派」,這樣的家教環境對孩子健全的人格發展有害。 40分父母——武力解決 媽媽頓時火冒三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這「不孝子」揍一頓再說。 專家的話: 提醒各位父母,「打」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更不應該用於教育孩子。孩子犯錯時,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再尋求解決之道,千萬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訓一頓了事。 20分父母—息事寧人 對大喊大叫的果果,媽媽只好無可奈何地說:「好吧,好吧,再給你吃一塊。」 專家的話: 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些長輩對孩子的要求往往是無條件滿足,過分溺愛的結果是孩子逐漸變得自私、蠻橫、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龍應台----"目送"

2009年08月25日
公開
4

龍應台最近出了一本新書 "目送" 算是一本 "感人大作" 文字優美洗練,內容深刻感人, 真誠推荐,感動心靈! 目送 有些路啊, 只能一個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女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 我和他手牽著手, 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 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 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 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 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 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 他們是 幼稚園 的畢業生,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 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 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 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 母親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孩子哭聲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 但是他不斷地回頭; 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 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 我送他到機場, 告別時, 照例擁抱, 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 我就站在外面, 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終於輪到他, 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 然後 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 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 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 上的大學, 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 即使同路,他不搭我的車。 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 只一個人聽音樂, 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 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 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我只能想像, 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 但是,我進不去。 一會兒公車來了, 擋住了他的身影。 車子開走, 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慢慢地意識到, 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 到大學報到第一天, 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 到了我才發覺, 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 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 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 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 頭伸出來說: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 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 然後噗噗駛出巷口, 留下一團黑煙。 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 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 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 推著他的輪椅散步, 他的頭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 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 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 裙子也沾上了糞便, 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 護士接過他的輪椅, 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 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 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 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 緩緩往前滑行。 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 距離爐門也不過 五公尺 。 雨絲被風吹斜, 飄進長廊內。 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 深深、深深地凝望, 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