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哇係雲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增進親子關係16個EQ秘方-3.因材施教

2007年01月27日
公開
26

謝謝小君毅的媽分享- 增進親子關係16個EQ秘方-3.因材施教 摘錄自: 培養高EQ小孩 作者: 南.絲弗 出版社: 新手父母出版 --------------------- 如果當你在管教孩子之後,結果卻完全沒有任何成效,甚至還會出現相反的結果. 為人父母者務必牢記,你所要管教的對象只是個孩子,而不是犯下滔天大罪的惡棍.一般而言,當小孩子犯錯之後,為人父母者應該根據情節的輕重而做出適切的反應.如果小孩子只是做錯一點小事 -- 譬如說,小孩子沒有拿紙巾把手擦乾淨,而是直接把手上的髒東西抹在衣服上 -- 此時父母親只需口頭提醒孩子一下.如果小孩子犯下比較嚴重的錯誤,此時父母親可能需要嚴肅的告誡小孩或是罰坐.至於當小孩子明知故犯,而且犯下非常嚴重的錯誤時,此時父母親就必須讓孩子自行承擔犯錯的後果,暫時剝奪他某些權力 -- 譬如說,小宇居然自己跑到馬路上,此時母親就可以懲罰他禁足,不准出去跟別的小朋友一同玩耍. 我個人認為,最令父母親頭痛的問題,應該是不同的孩子對於同樣的管教方式,往往會出現迥然不同的反應.譬如說,鄰家有名三歲的小男孩,有一次當他把玩具丟到電視機上,鄰居處罰兒子罰坐,結果這名小男生在罰坐時哭的淅哩嘩啦,鄰居認為兒子既然哭得這麼悲慘,想必他一定學到教訓,果然在罰坐之後,小男生從此再也不會亂丟玩具.但是對於你的兒子而言,罰做這種處罰方法,卻彷彿好像是遊戲,三歲的兒子每次在罰坐時總是嘻皮笑臉,當你警告兒子如果再不乖乖坐好,你就會延長罰坐的時間.沒想到兒子聽到後卻依然故我,當罰坐完畢之後, 兒子依然會把玩具丟向電視機,一直要等到你忍無可忍,沒收了孩子的玩具之後,他才會流下眼淚,表現出想要改過的跡象. 我想情況非常明顯,對於你的兒子來說,罰坐這種管教方式一點也沒有用,你必須讓孩子完全明瞭,當他犯錯以後會出現什麼後果.另一方面,你姊姊的女兒自尊心很強,個性非常敏感,當他被大人罰坐的時候,總是會不斷的啜泣,他會情緒激動的不斷向母親認錯:媽媽,我下次不敢了! 當處罰結束以後,小女生的情緒往往一時間仍然無法平復,如今你姊姊在糾正女兒的錯誤時,往往只需要輕聲細語得告誡孩子幾句就行了. 在管教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萬靈丹,有些方法對於某些小孩完全無效,但是這些方法對於其他的孩子而言,卻可能過於激烈.即使是同一個小孩,往往也會因為時間與環境的不同,對於同樣的管教方式出現完全不同的反應.一般來說,引發小孩子犯錯搗蛋的兩個主因分別是:飢餓與疲倦.當小孩子因為體力透支開始撒野的時候,如果父母親還是嚴格要求孩子把丟在地上的書本撿起來時,這種做法將會讓問題變得更為複雜,此時父母親應該先讓小孩子睡個覺(千萬不要詢問孩子累不累,他想不想睡覺等等問題,因為小孩子通常都不會想睡覺).同樣的道理,小孩子如果是因為肚子飢餓而開始搗蛋,父母親應該立即給孩子點心吃. 一般而言,為人父母者通常可以準確的預測出小孩子何時即將開始搗蛋,往往事實讓孩子睡個覺或是吃點東西,就可以順利解決問題.但是人終究是情感動物,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也許當你嚴厲的處罰孩子後,才發現他原來是發燒,才會不停的吵鬧.所以父母親凡是絕對不能一板一眼,當你想要處罰孩子之前,不仿先明察孩子搗蛋的真正原因. 但是另一方面,為人父母者必須注意,千萬不能讓飢餓和疲倦成為小孩犯錯的理由.當小孩子因為精神疲憊撒野地把書亂丟時,你應該先讓孩子睡覺,等到小孩睡醒以後,再要求他把地上的書本收好.同樣的道理,父母親也不能因為小孩心情很好,不忍破壞孩子的興致,就任由他胡作非為. 為人父母者必須瞭解,當你評估自己管教孩子方式是否有效時,主要是觀察孩子事後的表現,而非視小孩當場的反應而定.如果小孩子變得越來越循規蹈矩,那麼就表示父母親的管教有方;如果小孩子因此而變得畏畏縮縮,或是明知故犯依然故我,為人父母者就有必須調整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

增進親子關係的16個EQ秘方-2

2007年01月26日
公開
10

謝謝小君毅的媽的分享- 增進親子關係的十六個EQ秘方-2. 規矩一定要嚴格執行,貫徹到底 摘錄自"培養高EQ小孩"一書. 所謂好好的管教小孩,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瞭解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譬如說:絕對不准碰刀子),瞭解事情的輕重行為分寸(譬如說:絕對不可以把刀子往別人身上丟),這些規矩往往可以讓孩子一生受用無窮.我個人認為,兩種管教孩子最恰當的方式為: 第一個是罰坐(也就是中國人的罰站) -- 處罰小孩子單獨安靜地坐上一段時間(通常處罰的時間和孩子的年齡成正比,譬如說四歲的孩子就罰坐四分鐘,六歲的孩子就罰坐六分鐘). 另一個方法則是讓孩子清楚明瞭自己犯錯後的結果,譬如說當小孩子故意把牛奶灑出來時,就得負責把地板上的牛奶清理乾淨. 為了達到管教孩子的成效,為人父母者一定要貫徹自己的規矩.譬如說:當你教導一歲的孩子千萬不可以觸摸電燈時,如果有時候小孩子把手伸向電燈,你會立刻把孩子的手拿開,但是有時候當寶寶把頭靠近電燈時,你又覺得他的模樣很可愛,趕緊去拿相機拍照留念,在這種模稜兩可的情況下,小孩子絕對不可能會收到"警告"的訊息(如果你在教導孩子時,也會出現類似以上的情況,無法貫徹執行自己訂定的規矩,我建議你不妨贊時先把電燈移開).同樣的道理,如果有時候你不准小孩子觸碰音響喇叭,有時候你卻任由孩子把玩喇叭,在這種模稜兩可的情況下,小孩子怎麼可能會乖乖的不玩喇叭呢? 另一方面,如果有時候小孩子只要哭鬧撒野,父母親馬上就會屈服投降,但是有時候卻會堅持到底,無怪乎會養成孩子喜歡大哭大鬧的習慣,因為父母親反覆不定的態度,會養成小孩子心存僥倖的心態,小孩會認為只要自己不斷地哭鬧撒野,說不定能讓父母親改變心意. 理論上,父母親貫徹規矩的意志越堅定,小孩子就越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在實際生活當中,為人父母難免總會心疼的認為,實在無須對孩子那麼嚴苛.事實上,大人偶爾流露一點人情味,對於小孩其實是有益無害的,只要你遵循以下的原則,偶爾破例一次並無大礙: (1) 只有當規矩已經嚴格執行一段時間之後,父母親才可以網開一面的讓孩子破例.如果父母親執行規矩的態度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恐怕很難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2) 明白告訴孩子今天的情況是破例,並且清楚向孩子解釋破例的原因.譬如說:小孩子平常絕對不准在床上喝果汁,但是今天由於他生病了,所以可以破例一次. (3) 如果小孩子上次才剛剛破例,下次面臨同樣的情況時,父母親一定要嚴格貫徹規定,因為有鑒於曾經有過破例的經驗,小孩子難免會想要測試父母的限度,試試看這一次是否能再繼續"破例". 為人父母必須牢記,絕對不可以養成破例的習慣,如果你越能貫徹自己訂定的規矩,小孩子就越能瞭解父母親對於他的期望 -- 以及自己應有的分寸.剛開始的時候,當你想要確實貫徹規矩時,可能會遭遇些許的困難.因為小孩子會不斷的反抗,試試看有沒有辦法改變父母的心意,但是如果你能夠堅持到底,相信以後管教孩子的過程,會變得越來越輕鬆.譬如說,當小孩子第一次把臭腳丫放在餐桌上時,你必須耐心的跟孩子解釋清楚,不過等到以後再出現類似的情況時,我相信你只需瞄小孩子一眼,小孩就絕對不敢把腳抬起來.

我的齡雲

2007年01月25日
公開
6

其實我都覺得齡雲比較粘阿嬤~ 可能是從他出生後,晚上齡雲一定會起來很多次,哭啊哭不停的 怎麼樣的方法我都試了,但是仍然哭~ 我那可憐的媽,每晚就會幫我照顧著齡雲讓我好好休息 說也奇怪,只要我媽一接手,齡雲就真的沒再哭,可能我的手勢不對吧 到現在,雲長大了! 不再需要人家哄他睡覺,只要睡前泡牛奶+我講個小故事或是唱歌就ok 或許是母子連心吧~ 我感覺得出來兒子很早熟,知道爸爸媽媽分開了,所以他總是很少提到爸爸 但我總會主動的問他知不知道爸爸現在在做什麼、爸爸現在在哪裡、 爸爸一定很想你等等,來加強父親雖然對這個孩子漠不關心, 但是這個階段父親這個角色也是很重要的 這陣子,齡雲特別愛粘我,其實我是很開心的 因為說真的,有時看到他和阿嬤的互動很好,我會吃醋耶 總覺得他不需要我的感覺…沮喪 但是最近他什麼都是媽咪用、和媽咪睡、媽咪唱歌、媽咪陪雲玩的… 好爽!!! 睡覺的時候,他抱住我,或是兩手摸著我的臉睡 就連以前我們總是三個人一起睡,他現在只要我和他兩個人就好 吃飯的時候,他一定要我餵或是要坐在我身邊吃 走路的時候,他要我抱或是給我牽 什麼都是媽咪媽咪的 好感動!真的!總覺得沒白照顧他了~ 我沒什麼雄心大志,我只要我的齡雲平安的長大、快樂的長大 每天一點一點的學講話、學認字、學歌唱、學跳舞、運動... 真的很滿足~

增進親子關係16個EQ秘方-1

2007年01月25日
公開
5

謝謝小君毅的媽分享- 節錄至"培養高EQ小孩"一書. 為人父母不應該打小孩,因為: 被打的小孩智商會降低 在一項針對一歲至四歲的幼兒,長達四年的研究裡,新漢普夏大學的史卓斯博士發現,每週遭到父母親毆打三次以上的小孩,再長期追蹤研究結束時,每位小孩的智商平均降低兩分,至於那些從未被父母親打過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則是平均增加了三分. 史卓斯認為,當父母親願意跟小孩耐心的講理,而不是一味以毆打的手段管教孩子時,可以刺激孩子的認知能力.史卓斯同時發現,長期遭到雙親毆打的孩子,往往會出現焦躁不安的傾向,長此以往,小孩會開始出現攻擊性或是性格孤僻,以及表現出反社會的行為徵兆. 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當小孩在玩玻璃花瓶時,此時父母親如果打罵孩子,絕大部分的小孩都會立刻停止胡鬧.但是為人父母者管教小孩的初衷,不僅僅是要小孩立刻停止玩耍危險的玻璃器皿,更重要的是應該要教導小孩學會自制.如此當大人不在孩子身邊時,小孩依然能夠循規蹈矩,才不至於發生危險. 但是當父母親使用打罵的方式教導小孩時,孩子並不瞭解自己的行為有何錯誤,他們只會得到一個結論:下次搗蛋時,千萬不要讓父母抓到.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能夠耐心的教導小孩,雖然這種方式必須耗費較多的時間力氣,但是小孩往往可以瞭解父母親規定的真意,即使大人不在身邊,小孩也會確實遵守規定,因而確保孩子的安全. 錯誤的示範 如果當哥哥出手打弟弟,你卻動手教訓大兒子,此時孩子得到的訊息並不是打人不好,而是只有在你個子比對方高,力氣比對方大時,才可以出手打人.當父母親使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小孩時,只會增加孩子打人的慾望. 有些父母親平時並不打小孩,但是一旦碰上攸關孩子安全方面的問題時,大人會打孩子一下屁股,藉由這個舉動向孩子表示:你絕對不可以自己過馬路,絕對不可以把手指伸進電扇裡面等等.但是我認為,無論遇上何種狀況,為人父母者都不宜使用暴力的方式教導小孩. 也許在以前的時代,大人輕拍孩子幾下屁股其實無傷大雅,但是如今小孩生活裡充斥著各種不同型式的暴力,無論是電腦,錄影帶,電視節目或是電視新聞,處處充滿著各種暴力影像.難怪會有那麼多團體要求電視台實施節目分級制度,呼籲大型玩具連鎖店停止販賣玩具手槍,因為大眾已經警覺到,小孩子長期暴露在暴力訊息之下,往往本身的行為也會趨向暴力.因此為人父母者有責任為孩子建立一個沒有暴力的生長環境,但是如果你習慣輕易的動手毆打孩子,小孩子難免有樣學樣. 打小孩會打成習慣 我想天底下絕大多數的父母,在疲憊不堪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一定都曾經有過想要把不聽話的孩子丟到窗外的念頭.當為人父母竟然想要把自己的親生骨肉丟掉時,並不是因為這些父母心腸惡毒,而是因為父母親也是人,耐心和體力都有極限,難免會碰上心力交瘁,面臨崩潰的時刻.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既然身為萬物之靈,因此具有絕佳的自制能力,對於寶寶無限愛意,以及保護孩子安全的本能,基於人類的種種天性,使得父母親無論如何煩躁疲倦,都還不至於真正把孩子丟出窗外. 但是如果你平常就有打小孩的習慣,假使哪一天孩子突然闖禍了,你很有可能下意識的立刻出手毆打孩子.絕大部分的父母親都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因為非常生氣而動手毆打孩子.可是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是因為父母親還沒有真正碰到小孩子犯下大錯,當孩子把果汁灑到你昂貴的套裝上時,碰上這種狀況誰不生氣呢?當你在震怒的時候,真的還可以控制自己出手的輕重嗎? 打小孩跟虐待兒童的分野又該如何界定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養成動不動就毆打孩子的習慣,如此你就完全不必憂心這些惱人的問題了. 小孩也許會怕你,可是他絕對不會尊重你 管教小孩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希望當孩子處於青少年叛逆階段期間,父母親仍然管的動小孩.如果從小你就培養小孩子講道理的習慣,當孩子到了十五歲的叛逆階段時,比較有可能會聽從父母的建議.換言之,付母親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讓小孩瞭解即使他們犯下大錯,依舊可以得到大人的協助,但是如果孩子從小就怕你,當他們遭遇困難時,小孩肯定不會前來向你求救. 有一次我在超級市場裡,親眼目睹一個令人非常難過的鏡頭.一名四歲的小女孩,在超級市場的走道上到處亂跑,雖然女孩的父親高聲嚇阻,但是小女孩依舊跑個不停.沒想到正當他跑得非常的興奮時,突然間小女孩停止腳步 -- 他並非被父親抓到 -- 臉上充滿恐懼的神色,小女孩立刻蹲在地上,整個頭埋在臂彎裡,準備接受懲罰.果然他父親過來以後,真的捲起手裡的報紙,狠狠的打了他幾下,當我目睹這一幕,小女孩非常清楚自己一定會被父親修理時,那種感覺真令人心酸. 我常常不斷的思考,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將來他們面對性,毒品,或是成績不及格等問題時,孩子會詢問父母親的意見嗎? 假如你以為只要大人嚴加管教,小孩就絕對不敢亂來,那你就太健忘了,如果你回想一下自己從前的模樣,就應該知道所謂的青少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天不怕地不怕的.

孩子壞毛病如何糾正

2007年01月24日
公開
4

謝謝kanon∼☆ (姑姑)的分享- 孩子兩歲多,喜歡跪地下,不如意就砸東西,請問 如何糾正? 方法:表現寬容的態度   也許有些壞習慣孩子自己也不喜歡,但他又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經習慣的事。所以,父母應對孩子抱以寬容的態度,在幫助他改正缺點的時候,就要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問題。   鼓勵永遠比批評有效,哪怕孩子只有一點點的進步,也不要吝嗇你的表揚,父母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會意的眼神都會讓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   最好不要拿他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重要的是孩子過去的表現和他現在的行動。對於偶爾的退步你也不要表現出失望,相信孩子可以戰勝自己的壞毛病。   孩子有了壞習慣,即使是「屢教屢犯」,大人也不要抱有成見,感到孩子不可教化。因為這種態度會傷害孩子的動機,這就不僅不利於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也不利於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和成長。   也不要在心理上給孩子壓力。雖然孩子看起來天真可愛,但他和我們大人一樣能感覺到環境或別人給他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壓力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為並改正,所以要盡量為孩子減輕心理負擔。 方法:善於抓住時機   引導和教育孩子擺脫壞習慣要適時。因為很多小孩子的壞習慣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家長可以在孩子壞習慣出現後立即進行糾正。   例如發現孩子不洗手就吃東西時,要及時給孩子講明「病從口入」的道理,並督促他洗手。當孩子再吃東西時或許就會想起了上一次媽媽(爸爸)的教訓。對於孩子的進步,你也要及時地表揚他。 方法:發揮榜樣的作用   雖然玲玲是個女孩子,可是她有著男孩子一樣的壞毛病:邋遢,不愛收拾。儘管爸爸媽媽不知批評過她多少次,玲玲還是我行我素,小房間仍舊一塌糊塗。暑假裡,媽媽把玲玲的表姐方方接來。方方是一個愛整潔的小姑娘,玲玲的小房間總被方方表姐收拾得整整齊齊。暑假過去了,爸爸媽媽驚奇地發現,原來那個邋遢小姑娘不見了,玲玲變得和方方一樣愛整潔了。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時候家長針對小孩子難以改正的壞習慣,不妨在平時生活中為他樹立一個榜樣,天長日久,壞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改正了。 方法:利用故事改缺點   批評、教訓並不是糾正孩子壞毛病的唯一方法,因為孩子自我認識能力還不完善,有時候家長一味地批評,而不給孩子舉例講明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不願聽從家長的教導,反而會強化自身的壞習慣。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不妨通過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等寓意形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 方法:循序漸進效果好   家長需要明白的是孩子的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因此糾正孩子現有壞習慣,家長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切合實際,也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孩子在短期內把壞習慣完全糾正過來。   家長要多一些寬容心,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就可以了。在一些情況下,以前的壞習慣可能又會在孩子身上反覆出現,其實這也是正常的,家長不必操之過急。 方法:轉移注意力   當你發現孩子的壞習慣始終「屢教不改」時,千萬不要認為是孩子在故意違抗你,也許孩子自己還沒意識到又犯錯了。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喜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當你發現孩子又在咬自己的指甲了,你可以讓她幫你打掃打掃房間,這樣孩子會忘掉自己剛才的行動。   如果你是一位細心的父母,還可以在家裡顯眼的地方,貼上一些簡單明瞭的提示圖畫,時時提醒孩子。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忘掉自己曾經有過什麼壞習慣。   糾正孩子不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長持之以恆及家庭各成員的配合,同時家長也不妨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如果發現自己正是孩子的「壞榜樣」,那就需要你和孩子一起改正了。

樂觀與悲觀

2007年01月23日
公開
3

謝謝小希媽咪分享-超讚的文章 人格特質有的是與生俱來,有的受家庭影響,也可由音樂薰陶。 有一項統計,O型和A型血型的人進行五千公尺賽跑,在中途, O型的心想:「好棒喔!我已經跑三千公尺了。」 A型的心想:「唉!還有兩千公尺。」 其實,正面思考模式,可以慢慢培養。 我時常在孩子用晚餐時,說笑話給他們聽,不但用餐氣氛良好, 又可胃口大增、幫助發育,當然菜色也要常變化,才能事半功倍。 當孩子不小心弄翻湯汁,我不會責備他們, 小時教他們如何處理善後,以後就會自己整理了。 有一次,孩子正在吃飯,我端了一大碗的湯,卻在餐桌上翻倒了 (平時我做事都很細心),此時,我對孩子說: 「今天很難得,媽媽把湯弄倒,如果買彩券一定中大獎。」 他們聽了都很高興,紛紛起來幫忙整理。 我在「心靈雞湯」這本書,看到一則故事: 有個媽媽,有天在公司,很不如意; 剛好那天,兒子在學校也很不愉快, 這位單親媽媽就對孩子說: 「為了慶祝今天的壞心情,我們去麥當勞。」 我想,這樣的母親教導出來的孩子,必定相當樂觀。 我在幾次重大手術之後,都能平安回家,我就跟朋友開玩笑說: 「因為我在人間的功課還沒做完,上帝不讓我去天上報到。」 在去年手術後,我行動不便,喪失許多機能,許多親友都為我難過, 我告訴他們:我的生病經驗豐富, 這樣會更有愛心,以後才能去幫助別人。 有一次,孩子在抱怨,為什麼要下雨。 我說:「下雨了,外面的樹可以免費洗澡,我們也不會熱,省下很多電費。」 後來就不再聽到孩子埋怨下雨了。 若能養成幽默的性格,不但能改變命運,也能讓身邊的人快樂, 亦能增進人際關係,何樂不為呢? 送給你!因為你是我的好友! 雖然鬧鐘響時我會懊惱,會拉棉被蓋住頭。 我要感謝上蒼,因為我能聽得到。 有好多人耳聾。 雖然我還是閉著眼睛,厭惡清晨的陽光, 我要感謝上蒼,因為我能看到。 有好多人眼瞎。 雖然我賴床不想起身, 感謝上蒼我有能力站起來。 好多人需終生睡在床上。 雖然這一 天剛 開始就一塌糊塗,襪子找不到, 稀飯溢得到處都是,小孩又吵又鬧,每個人火氣都很大。 感謝上蒼,我有一個家。 孤寂的人到處都是。 雖然我們的餐桌從來沒有像雜誌的圖片那樣,早餐也是拼拼湊湊。 感謝上蒼賜給我們食物。 飢餓的人是那麼多。 雖然我的工作枯燥乏味,常常千篇一律。 我還是要感謝上蒼,我有工作機會。 失業的人好多好多。 雖然我常抱怨、感嘆命運不好。 感謝上蒼賜給了我生命。 不知道這篇短文對你有什麼影響。 我看完之後,曾閉上眼睛好好的思索了一會兒。 我想到在同一個辦公室裡,薪水一樣的同事, 為什麼有的人比較快樂,充滿活力? 為什麼經濟狀況近似的家庭夫妻恩愛,親子關係良好, 小孩的笑容完全不同,幸福指數的差異會這麼大? 卡內基有卅條方法幫助人克服憂慮、壓力, 其中一條就是--盤算一下你的福氣。 不幸的是我們常盤算自己不如意之處。 我也突然想到這些年來接觸到的公司, 無論是中小企業或大集團,包括新興的高科技公司, 印象裡,凡是企業文化中帶有感恩與分享的公司, 氣氛常較好,遇到挫折、低潮常能站起來。 在困難來臨的時候,反而能從中找到機會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