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哇係雲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一塊錢的威力

2006年12月19日
公開
6

「媽咪,這一塊錢我不要,給你。」有天下午,晶磊董事長關恆君的長子豆豆,拿了一元給知名前財經節目主持人蔣雅淇。   蔣雅淇跟他說,「全球首富巴菲特告訴我們,『一塊錢,是成為下一個十億元的開始。』所以你要將這一塊錢存起來。」「怎麼可能,一塊錢不可能變成十億元。」豆豆不相信蔣雅淇說的話。「好,不然我們來試試!」蔣雅淇要讓這個十二歲、已經上小學六年級的豆豆體驗「小錢的威力」。 一塊錢也是很有用讓豆豆體驗小錢的威力   於是蔣雅淇把平常存放在領帶收納盒的零錢全部倒出來,要豆豆幫忙將一元、五元、十元分開算,然後,豆豆、狗、她,一行人拿著這筆零錢到黃昏市場買菜,一口氣買了水餃、青菜、魚、肉,她起初叫豆豆用零錢去付時,豆豆還覺得丟臉,「老闆會很高興拿到零錢的。」經過蔣雅淇的心理建設後,豆豆很愉快地付了錢,回家時,還用了剩下的零錢到 7-ELEVEN 買了養樂多。   「媽咪,原來一塊錢,可以存下來買這麼多東西喔!」這時,豆豆才發現,原來一塊錢也是很有用的,從此以後他會將一塊錢放進他的小熊撲滿裡頭了。   過去都是教別人如何精打細算的蔣雅淇,前年跟晶磊董事長關恆君結婚後,不僅成為別人的太太,還同時是人家的媽媽----十二歲豆豆的媽媽,這位「精算大師」開始從生活中一點一滴教豆豆如何面對「錢」,還教他要學會記帳。   蔣雅淇送給豆豆一本小熊的記帳本,及一個小熊撲滿,雖然沒有給零用錢的習慣,但每次豆豆去買書,剩下的錢就讓他存進撲滿裡,每天任何的收入與支出他都會記在本子裡,豆豆現在還會告訴媽媽說,「記帳可以控制自己不必要的消費,例如,看到便宜的遊戲王卡片時,就不會馬上買下來,我會想假設把這筆錢存在存錢筒中,下次我可以買更好更有價值的東西。」   關燈,是一般日常生活的瑣事,蔣雅淇也會把它變成「機會教育」,有次,他們所住的大樓管理委員會將整幢大樓的電費支出單送來,她乘機跟豆豆說,「家裡的電費好貴喔!你有沒有隨手關燈啊?」豆豆一看電費報表,也嚇了一跳,怎麼家裡的人口這麼少,還要付比別人家高的電費,因此,他也學會關燈,甚至還會「檢舉」爸爸沒關燈。 給他知識勝過賺很多錢   「不浪費、懂珍惜、知分享、要努力。」是蔣雅淇給豆豆的十二字箴言,雖然豆豆有個上市公司董事長的爸爸,以及很懂理財的媽媽,但蔣雅淇仍然希望豆豆能夠懂得惜福。   「有個倫敦金融商業世家,父母很早就死掉了,留給他十幾歲的小孩幾十億英鎊的家產,後來因為這個小孩太早擁有財富,且不知道努力,最後吸毒橫死紐約街頭。」懷孕已經四個月的蔣雅淇以這個故事來說明,給小孩再多財富也沒有用,如果你沒給他一個足夠的能力與腦袋去思考的話,這個口袋總有一天會空掉,因此,她秉持這個想法,要給豆豆正確的理財觀念。   「其實,不一定要賺很多錢,才能給小孩好生活,只要你給他知識,跟賺很多錢沒有太大的關係,生活上一點一滴地累積才是無價的,身教與言教很重要。」蔣雅淇說,有些父母每天都拚命賺錢,小孩卻給保母或補習班老師帶,其實小朋友只希望父母可以多陪他一下下,基於這樣疼惜小孩的心理,她每天幾乎花很多時間陪著豆豆做功課或是看書。   因為父母背景的關係,豆豆每天早上吃早餐時,都會聽到爸爸與媽媽在討論工商時報或是經濟日報的新聞,只看國語日報的他也會很想加入他們的談話,蔣雅淇與關恆君會很有恆心地解釋給他聽,久而久之他自然就懂得一些財經用語了。   豆豆是個凡事充滿好奇的小孩,不僅會問蔣雅淇「外國法人是什麼」,對家中的帳單或是股票通知書他也充滿興趣。有次,蔣雅淇收到聯電股利股息通知書,「喔!那麼棒!」豆豆看了通知書上的數目發出羨慕的讚嘆,關恆君捉住機會,告訴豆豆股票是什麼,為什麼會有股息與股利,並且還鼓勵他理財就是要懂得長期投資,讓他對股票有了基本概念。   甚至,隔天早上,關恆君馬上帶著豆豆到證券公司開戶,讓他自己填寫開戶單,並且拿壓歲錢買和媽媽一樣的股票----聯電,之後,只要蔣雅淇跟老公聊到某家公司不錯,最近考慮要買進時,他就會搶著說「那我也要!」   這位嚴守生活中取材的精算大師,還會帶著豆豆接觸銀行,即使是不愉快的經驗。因為搬家的關係,關家大小的銀行戶頭必須改地址,連豆豆戶頭也要改,但某家銀行理財中心卻要求「全家總動員」,除了父母時間要配合外,小孩子還要親自到場。 接觸銀行、證券公司也讓豆豆買股票不僅改地址如此,連基金停止扣款、結束戶頭都要如此,如此不盡人情讓蔣雅淇很生氣,馬上停止與這家銀行來往,而這些過程他都帶著豆豆參與,關恆君還教他要怎麼跟銀行往來,銀行可以提供哪些服務等等。   不但如此,蔣雅淇還會以每篇十元的代價,把她自己寫的文章拿給豆豆校稿,讓豆豆有次跟蔣雅淇說,他也要跟媽咪一樣出書,也是出跟理財有關的書,蔣雅淇臉上透露著有子萬事足的驕傲,「這都是耳濡目染的結果」。   蔣雅淇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稱職的「繼母」,對待這個即將邁入青春期的豆豆可是相當用心,結婚後,她每天晚上都會講枕邊故事給豆豆聽,跟別人不同的是,一般人的枕邊故事都是童話,但她卻選擇「孫子兵法」作為豆豆的枕邊故事,除了培養豆豆的寫作能力外,孫子兵法上的策略也是人生及商場常會用到的策略,因此,透過這種方式從小培養豆豆這樣的觀念,蔣雅淇教小孩很用心。   面對另一個即將在八、九月到來的女兒,懷孕四個月的蔣雅淇臉上露出了無比的幸福, 她說了她的教育觀:「我們給他釣竿,不一定要他怎樣,我們教他這些,他也很努力, 當然希望在他的人生中,可以派上用場」。 建立小孩正確價值觀及早修理財學分   「打造他的腦袋,他才會有自己的口袋。」蔣雅淇認為,現在年輕人的理財觀念相當要不得,常常都是一張卡刷爆了,就再去辦另一張卡,若這張卡刷爆沒得還,就再去辦現金卡,就算信用破產,七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加上各銀行充斥鼓勵年輕人辦現金卡的誇大廣告,好像買任何東西都不要錢似的,這種行銷方式很要不得,而且她認為小孩的觀念跟父母親有很大的關係,父母應該要及早幫小孩修「理財學分」。   「台灣家長有個共通的習慣,就是將一輩子辛苦賺來的積蓄,盡可能地留給下一代。」 即使身為富邦集團第二代,也接下父親所給的資產,富邦金控執行長蔡明興在蔣雅淇的新書《打造資優小富翁》的序裡,有感而發地說,「如果父母不從小教育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有足夠的知識與智慧來管理這筆資產的話,孩子最後終將敗光這些積蓄,這對父母來說,不正是一輩子最大的失敗與打擊嗎?」

您是否罹患了中國父母症候群?

2006年12月19日
公開
5

謝謝bella媽咪分享 東方社會最常見的倫理大悲劇就是在一場父母與孩子激辯與爭論之後,激動傷心 的父母總會淌著眼淚,對著滿腹委屈的孩子說:「我會這麼做,一切都是為了你 啊!接下來不論是相擁痛哭,抑或是各自心碎,這個孩子總難逃離被父母的錯愛所扭曲的人生悲劇。 東方父母?愛之適足以害之「一切都是為了你!」是許多中國父母對子女常說的 話,但那其實是父母假呵護之名,行操控之實的病態犧牲,也是「中國父母症候 群」(Chinese Parents ?syndrome)的顯著病癥。 中國父母老是把子女看成自己的財產,一心一意想要主導子女的一生,總認為子 女不爭氣就是父母的失敗;而子女若能成材則是父母最大的榮耀。基於這份患得患失的憂心和企圖,使得中國父母普遍對孩子過份保護、限制太多,並且強加其個人價值觀於子女身上者屢見不鮮,殊不知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但剝奪了子女獨立成長的機會,更將因此扭曲了孩子的一生。 在中國父母過度細心呵護下,「弱不禁風」似乎已成為現在台灣年輕人的最大通 病。在一場管理學院師生會議上,一位女學生神情激動地責難校方的規定,她 說:「星期天父母送我回宿舍,結果警衛不讓我父母進去,害我一個人得把那麼多的行李搬進宿舍? 「這麼重又那麼遠…..」面對著女學生的質問,以「顧客滿意」為經營理念的學校方面,給了相當善意的回應:「如果真的很重,可以特別允許父母的車子進入校園…」。 這件事情讓筆者感觸良深,因為那女學生口中「那麼遠」的距離,事實上是近得 不可再近了,那一點點路也不肯走,真是枉費了青春年少。筆者認為台灣這一代的孩子之所以變得如此嬌弱,父母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 台灣的生活條件是在這四、五十年來才逐漸變得寬裕,因此,父母用車子接送孩 子上下學的情況應該是屬於第一代,不幸的是,只是第一代就已經被寵得不像樣 了,不但體力差,也欠缺機靈的反應能力,其實,就上述那女學生所描述的情況,如果行李真的太重,設法和警衛商量一下,必能解決問題,就算真的難以通融,走一點路又何妨?難道一定要把這種小事拿到師生會議上來說?在學校生活中,其所關注的焦點就只有這些嗎? 學習獨立才是重要課題 筆者的女兒是在美國念私立小學,學校設置在森林之中,校園很大,基於安全考 量,學校也是規定父母只能送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就不能再進去了。這些孩子才7、8歲而已,不但課本重,還經常因為課外活動,需要帶其他的衣服、鞋子等,儘管如此,還是得自己走進去,尤其當冰天雪地的冬季來臨時,更是嚴苛的磨練。但人的體力原本就是靠磨練來的,人若不能吃苦,便不會耐勞,更不必說勤勞、樸實的生活了。 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女學生的個案時,格外覺得痛心,第一代就如此,將來還得 了,身為未來主人翁的年輕族群,如果沒有好體力,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那麼,國家前途還有什麼指望呢? 悉心照料孩子,表面上看來沒錯,但卻會適得其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習 獨立是最重要的課題。 我女兒是在美國長大的,在她九歲那年,由於當時我們很忙,因此就讓她隻身從 香港飛到美國東部。而當我們打電話探詢她是否平安到達時,她還很臭屁地 說:「What are you worrying about?」 可見得她第一次隻身飛越半個地球這件事情本身,已經使她信心大增,很有成就 感,因此,放心讓她去作,孩子就會成長,反之,如果顧得很緊,反而是在限制孩子發展的空間! 犧牲這一代?成全下一代? 此外,中國父母症候群的另一個症狀就是把所有的榮耀都寄託在兒女身上。如果 有個孩子在國外念知名學校,那個父親就會在社交場合中眉飛色舞地談論自己的孩子,彷彿這就是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也就是渴望擁有這份榮耀,東方父母總會說:「一切都是為下一代!」、「我們這樣犧牲,就是為了後代!」;毛澤東也曾說過的:「犧牲這一代,成全下一代!」似乎只要聽到是為了後代,大家都能夠認同,其實這只是東方人獨特的想法。 中國父母試圖用「犧牲」的想法及作法來減少孩子在生存競爭上的挑戰,希望孩 子能低挑戰的環境下,創造高成就,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生存的能力是靠磨練出來的,光從書本上是很難學到的。中國父母常對孩子說:「你只要好好唸書就好了,其他都別管了!」這種作法不但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更是嚴重地剝奪了他們學習生存及養成獨立人格的成長機會。 在美國,哪有父母要幫孩子付大學學費的道理,十八歲以後,若要住在家裡,就 得付租金,要分擔房租、水電等支出,不但對家庭要有責任感,也要懂得如何在社會上生存。這就是典型的美國教育方式,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學會如何生存來得重要。 因此,就現實的考量,美國孩子如果想要上大學,就得自己去打工、賺錢、繳學 費,如此千辛萬苦才能擁有學習的機會,怎麼可能會在上課時打瞌睡?上課根本不需要點名,若有不同的意見,一定會向教師提出挑戰,有不懂的地方,也一定會問到懂,否則不是平白浪費時間以及辛苦工作才繳交的學費嗎? 東方社會的孩子,從表面上看來就幸運多了。因為東方社會的父母總認為,就算 借錢也要讓孩子念大學。因此,台灣的學生大多是應父母的要求去唸書的,而且在聯考制度及父母的期望下,至少有95%的學生所念的不是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於是學生唸書的心態就顯得心不甘、情不願,一則是因為沒興趣,二則反正是父母送來唸書的,不想念就打混。有多少大學生都是徹夜打牌、玩樂、打電動,早上又起不了床,弄得上課遲到或乾脆蹺課,種種惡形惡狀,正凸顯了台灣教育扭曲的事實。 中國父母費盡苦心供孩子念大學,甚至幫孩子選擇了最有「前途」的科系,但卻 忽略了人性的本質,那就是唯有付出,才能真正收穫;唯有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情,才會激出真正的拼勁。 因此,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對最後的結果都是感到失望的,而在罹患中國父母症候 群的父母所養成、教育下的孩子,不論是否做到父母的期望,都無法擁有真正的快樂!顯見這種愛的方式,只是在成就一個兩敗俱傷的悲劇而已! 往往父母的犧牲,只是為子女帶來壓力,並不會造就子女的幸福。 但是東方社會的孩子,從小就習慣聽從父母的意見去做人、做事,久了就習慣 了,即使不快樂也會照做,對於人生的道路既沒有選擇的餘地,也失去了選擇的能力,也因此對生活毫無熱情,對人生充滿著許許多多的無奈與悔恨,所謂「積極開放」的人生,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神話。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 探究問題的癥結,那就是中國父母一直無法接受孩子也是獨立個體的這個事 實,藐視孩子思想、看法或夢想,忘了孩子也有基本人權(human right),對孩子總是處處干預,不論在學業、事業甚至是婚姻上,似乎每一件事都要讓父母覺得順心才可以,孩子不聽話,就得背負「不孝」的罪名。 當中國父母以愛為名,進行軟硬兼施的壓抑策略,如果子女同意了那份壓抑,那 麼也就注定了一個扭曲、不快樂的人生;如果選擇了反叛,那麼子女將終身背負「不孝」的罪名與壓力,即使勉強擁有快樂,也難逃背後的陰影。 總之,一天到晚都在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東方父母,請您就此高抬貴手 吧!放孩子一條生路,讓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由、快 樂、無悔的人生吧!

離婚女人依然很搶手-吳若權

2006年12月18日
公開
11

此篇文章轉載至蘋果日報 在我眼裡的蒂娜,頂多就是個有過婚姻經驗的單身女郎!我很少把「離婚婦女」這四個字,冠在她的名銜上。她卻說:「我的確不是『離婚婦女』;因為我是被拋棄的『失婚婦女』……」在她心目中,「失婚」比「離婚」更慘。 沒必要矮人一截 二度單身的日子過了兩年多,蒂娜身邊出現一位愛慕者。他低估蒂娜的年紀:「妳看起來像剛從研究所畢業。」她被捧在手掌心裡,幸福中竟有愧疚的情緒。她私下跟我說:「對方沒結過婚耶,我會不會配不上他?」 為了鼓勵她,我故意假裝大聲斥責:「這是哪門的歪理!真要挑剔起來,年過35還沒結過婚的男人,才可能會有問題。妳沒嫌棄他就夠好了,沒事幹麻嫌棄自己。」 很多離婚的女性朋友,都因為莫名的自卑心理,而在追求感情的路上讓自己矮了半截,碰到自己適合的對象時不由自主的卑躬屈膝,產生很多逃避、妥協的情緒。其實,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念頭,徒然在自信的項目上扣了分數,形成對幸福的阻礙。明明條件很好,外貌美麗、經濟自主,卻無法抬頭挺胸接受新的感情,非得降格以求,才能與對方匹配。 這項脆弱的心理,也成為許多險惡男人成功地詐騙離婚婦女的癥結。他們就是看上離婚婦女身邊有點錢、渴望有個心靈或性靈的伴侶,遂行下手騙財騙色,犯案得手的比率還真的是高得驚人。 君子小人明分辨 奉勸離婚婦女,不要看輕自己。離開上一段婚姻,只是遇到錯的人而已,不一定是妳的錯、也不能全要妳負責。離婚的婦女,依然可以很搶手,但要留意對方是君子、還是小人。碰到君子,無論他是否離過婚,妳都要跟他平起平坐。憑妳的感情閱歷,必定可以豐富他的人生,無所畏懼。碰到小人,妳更不能委屈自己,任他予取予求。他心術不正、貪財好色,根本就配不上妳,何須對他低聲下氣。 至於,如何判斷對方是君子、還是小人?這分界線倒也簡單。在君子眼中,妳很搶手,是因為妳內外兼修的美麗;在小人面前,妳很搶手,他只不過是想玩身體和金錢的遊戲。

成功父母40個特徵

2006年12月15日
公開
30

1. 能認真並很有耐性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 2. 慎重地從孩子所提的疑問中找尋問題所在. 3. 提供場所給孩子展示他的工作成果. 4. 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創作,例如油畫,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他那種雜亂的工作空間. 5. 提供子女一個房間或室內的一部份供他單獨使用. 6. 讓孩子知道,是因為"他自己"而不是因為"他的成就"而愛他的. 7. 要孩子對其行為負責. 8. 協助孩子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活動計劃. 9. 帶孩子去風景名勝地區旅行. 10. 教孩子如何去改進他所做的工作. 11. 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和環境的兒童和睦相處. 12. 訂立孩子合理的行為規範,並監督仔是否確實遵守. 13. 從不將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 14. 從不以辱罵方式去懲罰孩子. 15. 提供孩子所喜愛的圖書資料. 16. 鼓勵孩子客觀地思考. 17. 按時地讀書給孩子聽. 18. 很早就教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19. 鼓勵孩子去編故事及幻想. 20. 仔細地考慮每個孩子的個別需要. 21. 每天有一定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22. 允許孩子對於家庭事務有發言機會. 23. 從不因孩子犯錯而加以嘲笑. 24. 鼓勵孩子講故事和吟誦詩歌. 25. 鼓勵孩子能與成年人和諧相處. 26. 設計實驗來幫助孩子探索事物的來源. 27. 讓孩子利用各種物品去做遊戲. 28. 鼓勵孩子去探索問題並謀求解決方法. 29. 仔細地從孩子的活動中找出特殊優良表現來讚揚. 30. 避免空洞的稱讚. 31. 很真誠地表現出對孩子的情緒,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32. 每一樣主題都願與孩子討論. 33. 在孩子權力範圍內,給孩子作決定的機會. 34. 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盲從附和. 35. 幫助孩子找出值得看的電視節目. 36. 鼓勵孩子認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亢不卑. 37. 從不在孩子失敗時告訴他:"我也一樣做得不好"讓孩子面對而非逃避挫敗. 38. 鼓勵孩子盡量可能表現得像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39. 對孩子好的意見具有信心. 40. 寧願孩子因自己的錯誤因素而失敗,不願替他做了大部份工作而成功,讓他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的勤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