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馥安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完美近視論?

2013年03月21日
公開
68

身為一位專心從事視力保健工作的眼科醫師,深深覺得在現代社會教大家不要近視實在太難了,乾脆教大家「如何近視才健康」還比較有可行性。 這不是突發奇想。在從事視力保健工作十多年後,我真的覺得,「如何近視才健康」可能才是一個現代人面對視力不良這件事的適宜態度;想要完全不近視,反而對小朋友、家長、整個社會都是莫大的壓力! 試想,我們的視力保健工作已經進行了這麼多年,由學校的全面視力檢查到眼科醫師的治療,由教育當局的重視到醫療單位的呼籲推廣,到了現在,我們的視力不良情形到底是比較好了,還是愈來愈差? 有近視是正常的 如果努力之後並沒有改善,除了努力不夠之外,有沒有可能是我們正在對抗一個不可能改善的情況?有沒有另一種思考是,也許近視是正常的、是自然的,也是應該的。既然一定會發生,那麼努力的方向若改為「如何發生比較好」,或許我們更可以看到成效,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 傳統觀念的視力保健,目標是大家都認同的「不要近視」。守則告訴我們:看電視、電腦每三十分鐘要休息十分鐘,看書、寫字與看電視、電腦需注意正常距離,光線要充足,每天早睡早起,多做戶外活動,望遠凝視等等,這些大家都知道,但真的很難做到。 傳統的視力保健觀點並沒有錯,但目標設定不恰當,無法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新的視力保健觀點顛覆了一般人的想法:近視並沒有錯,完美的近視甚至對現代人有好處。 對現代人來說,想要不近視真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要擁有現代人的完美近視,確實有一些竅門!你或許會想,近視就是近視,小朋友戴上眼鏡真是糟透了,一點都不方便,變成俗稱的「四眼田雞」,哪有什麼完美近視呢? 近視有好壞之分 當然,由這個角度看,確實是如此。不過在台灣,到了高三,八五%的學生都有近視。連我也不期待我的小孩不會近視。但是在眼科醫師的看法中,近視當然還是有好與不好的區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真的嗎?輕度的近視對現代人而言,真的還不錯,尤其是近視三百度左右,真是完美的度數!近視三百度就是最不費力(不需眼睛費力做調節)的視覺狀態,明視距離輕鬆落在眼前三十三公分處,這是人類最常用的閱讀距離,即使使用現代的電子化設備時,眼睛也輕鬆不需調節,自然可以閱讀或是使用較長時間不易疲累。也就是說,眼睛度數的變化其實是適應了外在環境。 低度近視的好處 另一項大家都沒想到的優點則是:終身不需戴老花眼鏡。你會想怎麼那麼好?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老花眼就是指眼睛的調節力衰退了,人類近距離用眼約三十三公分,所需要的調節力就是三百度左右。補償調節力使用的是凸透鏡,而調整近視眼使用的是凹透鏡,這三百度的凹凸透鏡可以中和,因此只要近視在三百度左右,這輩子需要的近距離用調節力就有了,只要閱讀或是使用電腦時將近視眼鏡摘掉就好。 而完全沒有近視的人,由於到了四十歲左右眼睛的調節力不足,近距離視物的困難度大增,常常連吃飯的飯粒都看不清楚,看化妝品的小字時眼睛瞇得厲害,有些人索性連報紙都不看了,常需要看螢幕的人往往將字體放到最大還是常覺得眼睛痠脹疲勞,必須戴上老花眼鏡方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在每個人都需要配眼鏡這方面還是滿公平的。 原來真的有適合現代人生活的近視度數啊!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出完美的近視呢?想要有完美的近視,也不是非常簡單的事,就像要擁有完美身材需要努力一般。因為現代社會近距離的事物太多,稍一不慎,近視提早發生了,就容易超過低度近視的範圍。 掌握孩子的視力發展 因此第一步,應該先了解小朋友眼睛發育的情形,這可以藉由眼科醫師幫忙,以清楚掌握小朋友度數的變化來得知。雖然學校有視力檢查,但其用意僅在提醒家長及早注意學童視力不良的情形,仍應轉介眼科醫師詳細檢查,因為眼睛度數的變化代表著眼睛發展的趨勢。 例如:小朋友的視力一.○就是正常沒有問題嗎?這也不盡然。舉例來說,兒童正視化發展過程中,其度數的變化,通常由遠視逐漸往○度趨近,一段時間後開始往近視二十五度、近視五十度趨近。在○度附近,視力值通常都是一.○。因此可以說,若前年是遠視五十度,去年變成○度,今年測出近視五十度,這三年當中學校的視力檢查均合格,但真實的情形是,小朋友的眼睛可能已經悄悄形成近視了。 若能每三個月至半年,定時至眼科診所或是醫院,進行散瞳後的度數檢查,並將此數值記錄在「眼睛度數發展評估表」做比較,就能一目瞭然的了解目前眼睛發育的情形。 http://tw.myblog.yahoo.com/eyecare-doctor/archive?l=f&id=36 第二章 數位時代的用眼守則!(摘自梁智凱醫師新書'救救孩子的惡視力';時報出版社授權) 第一節 完美近視論? 對於一位專心從事視力保健工作的眼科醫師來說,在現代社會教大家不要近視太難了,乾脆來教大家「如何近視才健康」,比較簡單。 不是突發奇想。在從事視力保健工作領域十多年後,我真的覺得,「如何近視才健康」,可能才是一個現代人面對視力不良這件事的適宜態度。想要不近視,反而對小朋友、家長、整個社會,都是莫大的壓力! 怎麼說呢?你來想想,我們的視力保健工作已經從事了這麼多年,由學校的全面視力檢查到眼科醫師的治療,由教育當局的重視到醫療單位的呼籲推廣,到現在,我們的視力不良情形,到底是有比較好了,還是越來越差? 如果努力之後並沒有改善,除了努力不夠之外,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們在對抗一個不可能改善的情況?除了努力不夠之外,有沒有一種思考是,也許,這是正常的、是自然的、也是應該的。既然會發生,那麼努力的方向改為如何發生比較好,或許我們可以看到成效,我們的壓力就不會那麼大。 這種情形,真的很像我們的教育。究竟,小朋友某方面學習不好,我們是應該拼命加強他弱的地方,把時間都花在這上面。還是想辦法找出他好的地方,將寶貴的時間投資在他擅長的地方?我小的時候,老爸常告訴我,「人一能之己百之」,意思就是勤能補拙,努力就會有收穫。不過,在我當了醫師,看過太多人的多樣性之後,我認為,雖然努力會有收穫,但努力錯了方向,即便有收穫,也失去了很多很多。或許,爸媽的工作,是在幫小孩找到對的努力方向,而不是只告訴小孩,沒有成功,是因為你努力不夠,這樣簡單。 傳統觀念的視力保健,目標是大家都認同的不要近視。守則告訴我們看電視電腦每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看書寫字與離電視電腦距離要多少多少,光線要充足,每天早睡早起,多做戶外活動,望遠凝視等等等,大家都知道,但真的很難做到。 傳統的視力保健觀點並沒有錯誤,但目標設定不恰當,無法符合現代人的需要。新的視力保健的觀點要顛覆您的想法,近視並沒有錯,完美的近視甚至對現代人有好處。 可能嗎?我看得出你滿臉的問號! 我神秘的笑了一下,對眼科醫師來說,想要不近視真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要擁有現代人的完美近視,眼科醫師確實是知道一些竅門喔! 你一定想,近視就是近視,小朋友要戴上眼鏡真是糟透了,一點都不方便,變成俗稱的四眼田雞,哪有甚麼完美的近視呢? 當然,由這個角度看,確實是如此。不過,在臺灣,到了高三,85%的學生都會近視。連我也不期待我的小朋友不會近視。但是在眼科醫師的看法中,近視當然還是有好的、完美的,與不好的區分喔!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真的嗎? 沒錯,本書要顛覆您的觀念,輕度的近視對對現代人而言真的還不錯,尤其是近視300度左右,真是完美的度數!套用前一章第五節所介紹的明視距離與遠點變化理論,近視300度就是將我們毫不費力(不需眼睛費力做調節)的視覺功能可以輕鬆用在眼前33公分處,這是人類最常用的閱讀距離,對於使用現代的電子化設備而言,眼睛輕鬆不需調節,自然可以閱讀或是使用較長的時間不易疲累。也就是眼睛度數的變化其實是適應外在環境的概念。 另一項大家都沒想到的優點,則是終身不需戴老花鏡。怎麼那麼好?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之前在第一部分提到過,當老花眼發生時也就是眼睛的調節力衰退了,人類近距離用眼約33公分,所以需要的調節力就是300度左右。補償調節力使用的是凸透鏡,而調整近視眼使用的是凹透鏡,您可以想像這300度的凹凸透鏡可以中和,因此只要近視在300度左右,這輩子需要的近距離用調節力都有了,只要閱讀或是使用電腦時將近視眼鏡摘掉就好。相對於完全沒有近視度數的人,由於40歲左右調節力即呈不足的狀態,通常近距離視物的困難度大增,常常連吃飯的飯粒都看不清楚,看化妝品的小字瞇得厲害,有些人索性連報紙都不看了。常需看螢幕的人往往將字體放到最大還是常覺得痠脹疲勞,必須戴上老花鏡方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說上天在每個人都需要配眼鏡這方面還是蠻公平的。 哦!原來真的有適合現代人生活的近視度數啊!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要培養出完美的近視呢? 嗯,想要有完美的近視,也不是非常簡單的事。就像要擁有完美身材需要努力一般。因為現代社會近距離的事物太多,稍一不慎,近視提早發生了,就容易超過低度近視的範圍。 因此第一步,應該先了解小朋友眼睛發育的情形,這可以藉由眼科醫師幫忙,讓我們清楚掌握小朋友度數的變化來得知。雖然學校有視力檢查,但其用意僅在提醒家長及早注意學童視力不良的情形,仍應轉介眼科醫師詳細檢查。因為眼睛度數的變化才能代表眼睛發展的趨勢。 例如,小朋友的視力1.0就是正常沒有問題嗎?不盡然,舉例來說,還記得之前提及兒童正視化發展過程,其度數的變化,通常時由遠視逐漸往零度趨近,一段時間後或許開始往近視25度、近視50度移動。然而在0度附近,視力值通常都是1.0。因此可以說,若前年是遠視50度,去年變成0度,今年測出近視50度,這三年當中學校的視力檢查均合格,但真實的情形是,小朋友的眼睛可能已經悄悄的往形成近視移動了。 若能每三個月至半年定時至眼科診所或是醫院進行散瞳後度數上的檢查,並將此數值紀錄在本書為您建立的一張眼睛發展評估圖做比較,就能一目瞭然的了解目前眼睛發育的情形。 首先,依照基隆長庚醫院過去曾做過的研究,以及國內臺大醫院專研近視的施永豐醫師的建議,眼球理想長度的終點很可能並非我們一般認為的0度,而是輕度遠視50度,若度數開始小於這個數值,就應當密切注意小朋友眼睛是否往近視變化了。 其次,根據臺大醫院的統計,小一與國一是臺灣的兩個近視高峰,可能的推測通常是因為小一開始學寫字,而國一則課業壓力相對大增。因此圖上在7歲與13歲時特別標明近視高峰期記號提醒家長注意。而避免變成高度近視的關鍵在於9歲,此時有一個每年增加近視100度的發展曲線做警戒線,在線的左邊紅色區塊都屬於極容易發展為高度近視的警戒區,在線的右邊為藍色區塊則是屬於不易發展為高度近視的安全通道。 由於臺灣高三以上的近視率已高達85%,沒有近視的人已非常少,因此近視雖然很難避免,但盡量使近視不要太深。 讓近視不要太深的關鍵在於不要過早近視。因此,本圖上占最多的區域為紅色的警戒區都位在年齡較小的時候,此時必須非常注意小朋友的眼睛變化的情況。我認為小三(9歲)是關鍵期,若能將近視延緩至9歲以後,發展成高度近視(超過6百度以上)的可能性較低。若配合現代眼科醫學的治療,更可能將近視的增加控制在每年50度內。所以學童近視最容易快速增加的6年之中(小學4年級至國中3年級),或許能將近視適當控制在300度附近,形成我說的完美近視。 因此最右邊的綠色區塊,則是眼球適當的發育終點。幼童眼睛的發展在15歲後通常逐漸趨向穩定,因此適合現代人的度數發育的終點可以是沒有度數或是輕度近視300度左右。 我大約國一開始近視約100度,當時並沒有接受治療,因此按照近視正常發展的速度,到大學後穩定時近視為400多度。我的太太則是小學二年級開始近視,到了國三為600多度,大學後穩定時已成為900度的大近視眼。 有了這張度數趨勢圖,您可以清楚掌握小朋友目前眼睛的情形,您可以把小朋友因年齡小所具有的輕度遠視當做他們目前的財產,遠視能保持時間較長當然比較理想,不會太快近視。一旦年齡小卻遠視降低太快就需要特別警戒,例如,並檢討小朋友用眼情形,改善用眼環境。因此本章就將介紹以培養完美近視的觀念,應用在螢幕叢林中現代家庭的生活上。 梁醫師曰: 希望知道如何培養完美近視嗎?我的書中有詳細的介紹哦!!

下午team building烤肉.........

2012年10月05日
公開
63

親愛的同事們, 萬眾期待的2012 OFFICE TEAM BUILDING要開跑囉! 本週五 (9/7) 及下週五 (9/14) 兩梯次的同仁, 將率先參與我們精心策畫、精彩刺激的活動!! 準備好要奪牌了嗎? 記得在出發前閱讀以下的活動詳情與注意事項喔! (梯次名單略有更動, 請依附件1-參加活動) 活動地點 淡水農場 http://tamsuifarm.com/ 活動內容 11:30 ~ 12:30 前往會場 由小隊長帶隊向服務台報到, 在12:30以前報到完畢的隊伍, 可獲得比賽積分! 12:30 ~ 14:30 BBQ午餐暨UL廚神競賽 --大快朵頤、填飽肚子要緊, 但別忘了預留食材、展現廚藝喔! 每隊以現有食材推出一道創意料理, 以美味程度拼搶比賽積分! 14:30 ~ 16:40 闖關遊戲 --團結就是力量, 關關考驗團隊的默契與LEAN的實踐?! 各隊各顯神通, 挑戰稱霸各個關卡! 16:40 ~ 17:00 頒獎 --來個慶功宴犒賞一下怎麼這麼優秀的團隊吧! 第一名: NT$6,000; 第二名: NT$3,500; 第三名: NT$2,000 17:00 活動結束, 賦歸 注意事項 1) 建議服裝: 為活動進行需要, 請穿著輕便服裝: 長褲、運動鞋 (涼/拖鞋不宜), 及方便肢體伸展又不致曝光的上衣 2) 建議自備物品: 防蚊液、蚊蟲叮咬藥膏、防曬乳、毛巾、環保水杯/壺、雨具等 3) 為掌握同仁的安全, 請同仁全程參與當日活動, 切勿中途擅自離開, 如有特殊情況需提前離開會場, 請向小隊長及服務台報備。 4) 活動進行中請隨時注意自身安全, 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 5) 本活動不論晴雨均如期舉行。如遇颱風等天災, 除公司於活動日前主動以e-mail通知取消/改期之外, 若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告活動當日為停止上班上課, 則活動自動中止。 6) 會場設置有集乳室, 有需求的女性同仁, 當日請先通知小隊長後到服務台洽詢。 交通方式 **因會場停車不便, 且為響應環保, 鼓勵同仁搭乘捷運 (公司補助奇岩至竹圍站之單程捷運車資) 捷運+步行: 竹圍捷運站2號出口迴轉, 沿與捷運軌道平行道路 (或經風景秀麗自行車道) , 步行約8~15分鐘 實景導航請見附件2-; 捷運奇岩—竹圍站間行駛時間約11分鐘 開車或騎車: 過竹圍捷運站民生路口處左轉, 通過涵洞後右轉, 直行可達, 至農場入口處依工作人員指示停車 實景導航請見附件3-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還瑄班導陳老師的書:)....

2012年10月03日
公開
67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教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 •作者:趙麗榮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 2012年03月28日 內容簡介 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 德國媽媽這樣教孩子學會「自律」   教養不能複製,但不會只有一條道路,因為「教養」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透過各國媽媽教養觀,看見自己的盲點,也看見我們還能給孩子什麼!   秉持「放養教育」的德國父母認為:孩子是小花也是大樹,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在風雨中歷練。   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如此強大的民族性,從何而來?答案是:教育。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這是德式教養的鐵律,不可改變!●   此書以一個華人家庭在德國的生活與育子經驗做為主軸,以簡明的生活故事說明一個遠嫁德國的媽媽,因為受到了德國教養觀的衝擊,進而省思中國人的教養觀念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而我們又可以從德國的教養觀念中獲得什麼啟發。 ★你最頭大的教養問題,德國媽媽這樣教: .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辦?   →德國媽媽教養三「不」曲: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 .孩子花錢如流水?   →給孩子的耶誕禮物──對帳本!多花的錢,就扣回來!教會孩子,多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德國媽媽的飢餓教育:不好好吃飯,就得挨餓! .小孩搶玩具,怎麼辦?   →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別玩!教會孩子,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   →說定時間,絕不妥協!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我的孩子戀愛了?   →德國媽媽尊重孩子的愛情,因為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德國媽媽這樣教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   .送孩子去磨難營三天?→社會的磨難更多,這樣教孩子堅強!   .要放養,不要圈養→讓孩子自由發展、任意玩耍,這樣教孩子獨立!   .沒有天生優秀的父母!父母犯錯,也要向孩子道歉→身體力行,這樣教孩子寬容!   .兩歲孩子就有銀行帳戶?→從生活做起,培養儲蓄意識,這樣教孩子節約! ★62條德式教養鐵規則,教出自律好孩子!   鐵規則1: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鐵規則2:孩子有十個缺點,父母要為其中五個負責   鐵規則3:教養孩子,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鐵規則4:告訴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來   鐵規則5: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鐵規則6:學習如何爭辯,是成長的第一步   鐵規則7: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鐵規則8: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而不是在呵護中長大   鐵規則9: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鐵規則10:教育孩子:社會沒有絕對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作者簡介 趙麗榮   從事兒童教育研究,對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獨到的見解,在海內外多家專業媒體發表多篇論文。 愛立方專家顧問團/策畫  黃繹霖   教育心理學專家、兒童文學作家、嬰幼兒早期教育研究頂尖專家 呂莉萍   朝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婦幼保健中心首席專家 王 濤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教育學博士、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 葉 舟   心理學博士、心理解說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名人推薦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沈佳慧(知名親職作家)、洪雯倩(《在維也納,慢慢教孩子》作者)、秦夢群(政大教育學院特聘教授)、顏徽玲(知名譯者、德國媳婦) 自律推薦   從這本書中,我們終於了解德國人的一絲不苟不是在他們的基因上,而是在父母教養孩子的觀念和態度上。曼德拉(Nelson Mandela)說:「教育是用來改變世界最威猛的武器。」這句話很好,只要我們肯花時間和心力去教孩子,我們一定也可以把孩子教好,有為者亦若是,且看今朝!         --洪蘭   表達情感的方式,每個文化不同。我相信,以「愛」為定點時,一定能找到一個進退有則、兼容並蓄的立足點。--洪雯倩   華人父母認為學習,是為了考試的成績;德國父母卻認為學習,是為了生存。德國父母強調孩子獨立自主的教養觀念,值得國內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加以省思。--秦夢群   透過作者在德國的生活經驗與見解,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德式教育的獨特堅持--生活、紀律、尊重、快樂學習;而這也是值得為人父母學習的地方。--沈佳慧   觀摩別的文化如何教養孩子時,聰明的父母會找到自己的方法,但是有一條德式教養鐵規則絕對全世界通用,那就是肯定孩子的優點,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神在發光!--顏徽玲 http://tw.myblog.yahoo.com/jw!_Fsbw1KCAhJdOVswjH9D/article?mid=6380&prev=6383&next=6263&l=f&fid=30 http://www.wretch.cc/blog/ryanhuang99/11683611 學著探索、闖蕩的孩子才會堅強! 隨著「獨生子女」現象越來越普遍,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愛有增無減。然而,愛孩子就是讓他吃最好的、玩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校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把孩子當成了花朵。而德國父母不僅把孩子當成花朵,更當作大樹──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經過風雨的歷練。 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由於受到華人家庭教育觀念與方式的影響,總覺得讓孩子吃好的、玩好的就是「愛孩子」、「看重孩子」、「珍視孩子」的表現。但另一方面,因為曾經擔任外國孩子的老師,覺得華人父母這種教育方式與理念又有些缺點。 到底有什麼缺點呢?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到了德國之後,我才漸漸瞭解:華人家長並不懂得珍視孩子。也許我這樣說,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引發強烈的反感與抨擊:我們既然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怎能說是不珍視孩子呢?面對這類反駁,我不願說太多,只想告訴他們:溺愛並不等於愛。但是即便我反覆提醒,他們也不見得明白,我乾脆閉上嘴,不再說話,以免傷了和氣。 那麼,到底怎麼做才算是珍視自己的孩子呢?陪著留學的丈夫在德國待了一年之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女兒欣欣,我才真正找到了其中的答案。 ●溺愛不是愛,而是要讓孩子健康成長● 按照德國當地的習俗,生了孩子之後要第一時間通知自己的親朋好友,並且邀請他們來家裡做客。於是,在欣欣出生的當天晚上,丈夫就拿著手機一個接著一個打電話。 欣欣出生之後的第三天,老公的同學、朋友,甚至他的導師也帶著太太來家中做客。看著他們帶來的禮物,我突然發現:每個禮物的包裝盒上面,都有兩種圖案──參天的大樹和美麗的小花。就像中國人結婚時貼的「囍」字一樣,雖然形狀各異,卻非常喜慶。 「這是不是有什麼寓意呢?」我隨即向丈夫的導師魯爾克恩先生提出了我心裡的疑問。 聽到這個問題,魯爾克恩夫婦相視一笑,非常和藹地對我說:「在德國,我們都把孩子看成是大樹和小花的結合體。孩子既是大樹,也是花朵。」 看我一臉疑惑,魯爾克恩先生繼續說明: 「大樹代表著堅強的性格,也有不斷發展、超越自己的意思;而花朵則代表著個性的美麗、純潔,某些時候也代表著甜蜜和溫馨。」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的想法很矛盾啊?」魯爾克恩的太太笑容滿面地問我。很顯然,她也從我臉上看到了疑惑。 「沒有,沒有。謝謝你,魯爾克恩先生,你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連忙否認。 「珍視孩子並不是要溺愛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 「溺愛孩子?不,不,不,那千萬不行,那樣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我可不想可愛的小欣欣毀在你們手上,哈哈哈!」德國人的爽朗和直接在這段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說實話,剛來德國時,我很不習慣這種「爽朗和直接」,因為東方人講究的是「含蓄」、「點到為止」。現在我才明白,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是真的為了孩子好,而不是一句空話。 聽了我們的對話之後,丈夫的朋友和同學們紛紛各抒己見。他們多數也都為人父母,都有一定的教養經驗,甚至自告奮勇,要充當我們的「教養顧問」。能有一群這樣的免費顧問,我們當然是樂得坐收漁利。 就在小欣欣出生之後的第三天,我有了自己的「德國教育顧問團」,看來小欣欣不會「毀」在我們手裡了。 •德式教養鐵規則1:孩子像花也像大樹,需要呵護更要歷練! 把孩子看成是參天大樹和小花朵的結合體,這種觀念在德國家長當中非常普遍,而對於我們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如果不是魯爾克恩教授的解釋,我真的很難明白其中的內涵。 吃了午飯之後,朋友們準備回去了。丈夫出去送他們,我一個人躺在床上,看著身旁熟睡的小欣欣,腦海裡迴蕩著魯爾克恩教授的話,不禁開始反思華人親子教育存在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嬌滴滴,脆弱得不堪一擊?是不是因為我們只把孩子看成花朵,而沒有把他看成大樹呢? 太溺愛孩子,會讓他成為溫室中的小花朵,沒有經歷風吹雨打,更沒有獨自探索、闖蕩的機會。 很多父母甚至從一開始就幫孩子都規劃好了未來的人生之路:長大之後應該做什麼、應該讀什麼樣的學校、考哪所大學、住在哪裡、找什麼樣的伴侶……孩子在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同時,也失去了鍛鍊獨立性的機會。 「老公,幸好小欣欣是在德國出生,不然她肯定也是溫室中的小花朵,真的會被我們『毀了』。」丈夫回來之後,我很慶幸地說。 「是啊,以前總覺得自己的教育水準相當高,教育好一個孩子絕對沒問題。可是來到這裡才發現,我這個大學教授的水準還不如德國一個普通的家長。如果按照我們原有的觀念來教育孩子,結果是有可能大不相同!」丈夫幫小欣欣拉了拉棉被,連連搖頭地說。 那天,我們將禮物盒上的參天大樹和小花朵剪下來,貼在小欣欣的房門上。一來是為了裝飾,二來是為了提醒自己。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看到德國人的教育理念之後,我們確實需要反思:長期這樣下去,我們的社會將如何發展呢?德國能夠在二戰之後迅速崛起,是否和它優秀的教育方式有關呢? 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某些教育理念,就極有可能錯過培養參天大樹、親近小花朵的黃金期! 這樣一來,將是孩子的損失,也是你的人生的一種損失。 相信孩子的感受與判斷力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是自以為是,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殊不知這種做法會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也會磨滅孩子的自我意識。這也是很多孩子在成人之後缺乏自信、缺少獨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欣欣五歲那年,在北京語言大學留學的希勒尼瑪回家探親,此時她已經取得了中文碩士學位。十三年前她還是大學生,前往中國旅遊,立刻喜歡上了中國,那個時候她就暗暗下定決心,畢業之後要到中國學習中文。一年之後,她如願以償,還嫁給了一個優秀的中國小夥子。兩年之後,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中文名叫毛毛,現在已經滿八歲了。 我們和希勒尼瑪是在中國認識的,並且成為好朋友。她一回到德國,便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她家做客,我們當然非常樂意,於是找了個週末,帶著欣欣前往五十多公里之外的希勒尼瑪的家。 那天天氣很冷,為了不讓欣欣感冒,我特地從衣櫃裡取出一件非常厚實的衣服給她禦寒,但她卻一直說不冷,不要穿那麼厚的衣服。最終,迫於我的「淫威」下,小欣欣被裹成了一個「粽子」,我們才上路。 ●為什麼要替孩子作主?孩子說不冷就不冷!● 一路上,不時地看到衣著單薄的孩子在路邊玩耍,有的孩子甚至僅僅穿了一件單薄的內衣。 「天哪,這些孩子穿這麼少,不感冒才怪!」我不由得拉了拉衣角,對老公和欣欣說。 「不知道,搞不好他們玩起來也不冷。」老公給了我一個不算回答的回答,而欣欣則撇了一下嘴,顯然還在對我剛才逼她穿衣服的行為表示氣憤。 來到希勒尼瑪家的時候,她帶著八歲的毛毛出來迎接我們。當地的溫度是零下幾度,毛毛卻和我們在路上看到的那些孩子一樣,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內衣和外套。相比之下,我們穿著厚厚的羽絨衣,像是剛從北極回來的怪物。 「你冷嗎?」我關心地問毛毛。毛毛看看我,然後微笑著搖了搖頭,伸手從我手中接過禮物。當我碰到他的手時,發現他的手很冰。我連忙握住他的手,再次問他:「你真的不冷?」 毛毛還是笑一笑,點了點頭。此時希勒尼瑪也來到我們身邊,和欣欣親切地握手。於是我問她:「為什麼不給毛毛多加件衣服,他穿這麼少,手這麼冰,不怕感冒啊?」 「哦,我已經提醒過他了,他說他不冷。」希勒尼瑪非常輕鬆地對我說。 「他說不冷,你就不幫他加衣服?你看欣欣,她也說不冷,但我還是給她加了一件厚衣服。」我指著欣欣對她說。 「孩子說不冷就不冷,他又不是傻子,我們大人為什麼要替孩子作主呢?」 「再說,如果他真的冷,並且因此感冒的話,下次就不敢再這麼穿了。」希勒尼瑪不失時機地「批評」了我。 在希勒尼瑪家待了半天,我還發現: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希勒尼瑪都會徵求毛毛的意見,但是她只會提醒毛毛,從來不替他做主。看到這一切,我突然覺得害怕: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已經自以為是地替欣欣做太多決定了,如果再這麼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在回家的路上,我鄭重地對欣欣道歉,並且承諾,以後做任何事情一定會徵求她的意見。只要她不同意,我就不強求。聽到我的承諾,小欣欣興奮地在我臉上親了一下,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脫掉了那件衣服。此時我才發現,她全身都是汗。 德式教養鐵規則9: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習慣於用自己的體驗代替孩子思考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並且覺得這樣是為了孩子好。 讓孩子多穿一點,是為了不讓他感冒;讓孩子多吃一點,是不想讓他挨餓……卻不曾想過,家長的這種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在老公的幫助下,我漸漸理清了頭緒。 首先,孩子會對父母感到厭煩。孩子從小就有一種反抗意識,你越是要他去做某件事情,他對這件事情就會越抗拒。 就像很多孩子,一放學父母就要求他們寫作業,寫完之後才能去玩,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討厭寫作業。 其次,孩子會喪失自我意識。就像希勒尼瑪說的,孩子到底冷不冷,他自己比我們還清楚。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呢?家長這樣做,不僅讓孩子厭煩,而且會讓孩子漸漸失去自我意識,凡事都要聽父母的。 最常見的是很多孩子早上起床都會問:「媽媽,我今天穿哪件衣服?」「媽媽,我該穿哪雙鞋子?」「媽媽,我今天什麼時候寫作業?」 最後,孩子會失去判斷能力,無法累積經驗。 當我們看見孩子衣服穿得不多的時候,「他會冷,可能會感冒」是我們的判斷,而「不冷」、「不會感冒」則是孩子自己的判斷。 別忘了,我們的判斷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而孩子的判斷則是切身的感受。 如果父母非要以自己的判斷來代替孩子的判斷,無異於把經驗淩駕在事實之上。久而久之,孩子的判斷力就會消失,而且會對父母形成依賴,從而缺少獨立性。 父母不是權威!尊重才是親子相處之道 德國父母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十分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隱私。沒有經過子女同意,他們不會進子女的房間,因為那是孩子的獨立天地。這種尊重和保護孩子個人權利的教育方式,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獨立個性。 皮特孟是老公的同學,幾年前,他與單親媽媽夢莉娜結婚。夢莉娜有一個女兒,叫做克莉絲提娜,當時三歲。 和一個有三歲女兒的女人結婚?當我們得知皮特孟要與夢莉娜結婚時,感到憂心忡忡:皮特孟能處理好與妻子和克莉絲提娜之間的關係嗎?最重要的是,他要如何獲得克莉絲提娜的認可和接納? 不久,皮特孟邀請我們去他的新家做客,我完全嚇呆了:克莉絲提娜已經和皮特孟相處得很融洽了,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和諧。 「皮特孟是如何做到的呢?」和夢莉娜閒聊時,我情不自禁地問了這個問題。在我們的印象中,無論是繼父還是後母,都很難與另一半的孩子融洽相處。 「哦,當時我也很擔心這個問題,並且努力幫助皮特孟找到一個好方法,事實證明「不要過於在意這件事情」就是最好的方法,例如以更放鬆的心情、更友善的交談、更尊重的方式來與克莉絲提娜相處。」 我發現夢莉娜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眼中一直閃耀著幸福的神色。「在這方面,皮特孟做得真的很棒,他總是以克莉絲提娜的眼光來觀察周遭的世界,用理解和贊同的語氣來和克莉絲提娜溝通。這種做法很快就得到了克莉絲提娜的回應,所以,克莉絲提娜基本上對他沒有抗拒的情緒,很快就接受他了。她接受了這個事實:爸爸去世了,媽媽和皮特孟叔叔相愛,就應該天天守在一起。」 「皮特孟真是太厲害了,當然,你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母親。」我讚美道。 「謝謝你的誇獎,其實換作任何人都會這麼做,沒有人天生就是優秀的母親,必須經過學習才能不斷成長,而學習的方向就是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不要帶給孩子『父母是權威』的感覺,否則孩子就會產生反抗情緒。」 ●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只會讓孩子充滿壓力● 夢莉娜繼續說道:「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是皮特孟的行為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我們在閒聊時,克莉絲提娜不小心在客廳地板上摔了一跤,皮特孟見狀,立刻跑過去並蹲下來,眼睛直視克莉絲提娜:「親愛的,妳還好吧?克莉絲提娜能夠自己站起來的,對嗎?」克莉絲提娜也平靜地回應皮特孟:「我可以自己站起來。」說完,一翻身就自己爬起來去別處玩了。 「皮特孟,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老公問皮特孟。 「哦,這得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教我的。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是這麼跟我說話的,以至於我也養成了這種習慣。孩子也是人,是獨立的人,只是比我們小一點、矮一點,我們不能因為這樣而不尊重他們,蹲下來說話對於大人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對於像克莉絲提娜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卻不會因此而感受到壓力,能夠輕鬆地接受我們的建議。」皮特孟非常開心地告訴老公。 「是啊,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等等都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更不是正確對待孩子的方法。這樣只會讓孩子厭惡你,而不是親近你。」夢莉娜最後補充道。 德式教養鐵規則20:將孩子視為個體,平等對待、相互尊重 夢莉娜很幸運,她不僅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也找到了一個善於瞭解孩子,懂得和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老公。 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從她和皮特孟的身上學到了與孩子相處的秘訣: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是受到尊重的。 在德國,有很多像皮特孟和夢莉娜這樣的父母。他們都十分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隱私,沒有經過子女同意,他們不會進子女的房間,因為那是孩子的獨立天地。 這種尊重和保護孩子個人權利的教育方式,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尊的人格,讓他們能夠心平氣和地審視、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樂於與父母積極地溝通,不會對父母的建議聽而不聞或產生叛逆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自認對待小欣欣已經夠開明、夠平等尊重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絕對無法相信自己和皮特孟夫婦之間還存在這麼大的差距。 向皮特孟、夢莉娜和克莉絲提娜道別之後,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該如何改進自己? 「老公,你說我們該如何改進呢?」我找不到答案,乾脆向老公請教。 「最重要的就是改改妳那臭脾氣,別動不動就發火,不然欣欣會害怕。妳知道嗎?有好幾次欣欣都告訴我媽媽好凶!」老公一臉無奈地對我說。 「爸爸,這是我們之間的祕密,你不能告訴媽媽!」聽到老公的「投訴」之後,欣欣尖叫起來,用力鑽進老公懷裡,捂住他的嘴。 「哦,對不起,爸爸錯了,以後不說了。」老公連忙跟孩子道歉,趁機幫我「上了一課」,為我做了示範。 「好吧,欣欣,以前是媽媽不對,以後會改進,妳幫爸爸監督媽媽好不好?」我從老公的懷裡抱過欣欣說道。 「好,媽媽,那妳以後要委屈點囉!」欣欣一臉調皮地說完,在我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 「啊?嚇死我了!」我佯裝害怕,但心裡十分高興,因為從欣欣那麼高興的樣子可以看出,她是多麼希望我改變啊。 「皮特孟,夢莉娜,謝謝你們,今後我一定要學會把孩子看做一個小大人,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孩子的建議、想法,凡是與她有關的事,都要徵詢她的意見,與她心平氣和地討論……」在欣欣歡快的笑聲中,我在心裡默默地說。 自主學習,讓創造力、思考力、想像力一次到位! 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才,早日完成父母的心願,許多父母在給予孩子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為孩子制訂了一套嚴格的學習計畫。但是在德國,如果父母為孩子制訂學習計畫是犯法的,嚴重的話還會面臨坐牢的結果。 趙先生是來德國定居的中國人,他的女兒叫苗苗。最近,苗苗成了我的學生。當我問他是否要為苗苗制訂一套學習計畫時,趙先生連連搖頭說:「不用了!李老師,我可不想坐牢!」 「我說的是為苗苗制訂學習計畫,這和坐牢有什麼關係啊?」我不解地問道。 「李老師,在德國,為孩子制訂學習計畫是一種犯法的行為,妳來德國這麼久了,難道不知道嗎?」趙先生對於我的「無知」感到不可思議。 ●替孩子制訂學習計畫,也犯法?● 「替孩子制訂學習計畫是犯法的,還會坐牢?」我覺得非常驚訝,於是繼續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是這樣的,剛來德國的時候,苗苗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加上語言有些不通,於是我替她制訂了一個學習計畫,希望讓她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那年,她才七歲,在附近的普魯斯幼稚園上學,我按照亞洲的教育方法為她訂了學習計畫:週一早上六點到六點半練習德語,七點上學一直到下午五點,五點半到六點半做家庭作業,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練習鋼琴,八點半到九點半練習繪畫;週二早上六點到六點半依然練習德語,七點上學一直到下午五點,五點半到六點半做家庭作業,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練習數學,八點半到九點半練習書法……總之,從週一到週五,苗苗每天的時間都被我安排得非常滿,即便是週末休息的兩天,我也要求她練習德語兩個小時。為了嚴格執行計畫,我的妻子還把計畫製成表格列印出來,貼在她的臥室牆上和門上,提醒她按照計畫行事。」 「後來呢?」我非常好奇地問,因為這樣的學習計畫在亞洲是非常正常的,為什麼到了德國就行不通,甚至父母還會因此面臨坐牢的危險呢? 「雖然當時苗苗不同意這個學習計畫,但是在我『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終於同意執行。就這樣,差不多持續了兩個月。」 「那苗苗的成績應該進步得很快吧?」 「沒有,正好相反,苗苗的學習成績不僅沒有提高,還出現了厭學的情緒。甚至每天放學之後,都不願意回家,因為她知道一回到家就有一大堆的學習任務等著她。即便在學校裡,上課也不怎麼注意聽講了,也不願意和同學、老師說話了。原本活潑的苗苗似乎在一夜之間變得沉默了。這時,細心的老師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和苗苗溝通,於是知道了我為她制訂學習計畫的事情。」 「可是制訂學習計畫,不也是為了孩子好嗎,他們怎麼會不理解?」 「是啊。老師和苗苗談過之後,隔天苗苗就在老師的要求下把我制訂的學習計畫拿給老師看。老師一看,嚇了一跳,立刻打電話給我。在電話裡,她幾乎是聲嘶力竭地告訴我,我這麼做已經侵犯了苗苗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也就意味著我已經違法了。如果我再這樣做,她將會透過法律的程序來控告我,讓我坐牢。」 在說這些話的時候,趙先生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剛開始的時候,我也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幾乎所有的華人家長都這麼做,再說我們這麼做不也是為了孩子好嗎?可是等我諮詢了我的律師後才知道,我的做法確實觸犯了德國的法律。如果像這位老師說的,證據確鑿,也就是把那份學習計畫交到法庭的話,我絕對會去坐牢。」 「第二天,我親自趕到苗苗的學校,向老師解釋事情的緣由,並且當著大家的面向苗苗道歉。她的老師見我『犯後態度良好』,便答應不控告我,不再追究此事。不過前提是,這樣的事情不能再發生。」 「哦,原來如此,看來如果你今天不提醒我,我也可能會坐牢啊。」聽了趙先生的解釋之後,我突然若有所思: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德式教養鐵規則21:不干涉,多鼓勵,讓孩子自主學習 制訂學習計畫是為了孩子好,為什麼在德國會是不合法的行為呢?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吃完晚飯,我對老公說出了自己的不解。 「我覺得呢,先把合不合法放在一邊,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訂了這個學習計畫之後,換作是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當然是會失去很多玩耍的時間,而且在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是父母的『傀儡』,只要是父母決定的事情,自己就無權改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喪失獨立自主的意識,從而真正變成一個依附父母生存的孩子。」 「那你肯定不願意這樣吧!」 「嗯,絕對的……為孩子制訂學習計畫,不是孩子的原意,這道理我明白,可是總覺得德國人還是太小題大作,讓孩子多學習一點又有什麼壞處!再說,教育孩子是父母分內的事,不應該用法律來約束父母。」 「不理解歸不理解,但我們還是要嚴格遵守!」 「嗯!那以後我們怎麼做呢?」 「順其自然吧!」 「順其自然?」 「你想想看,強逼著孩子學習,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讓他多讀一點書,實際上卻恰恰相反,這種做法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不利於孩子創新思考和創造力的培養。」 「嗯!」 「再說,強逼著孩子學習,會讓孩子一想到要回家就害怕,對父母也就沒有多少好感了,以後他還會接受父母的建議嗎?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想到考試考不好就會挨打一樣,在考試的時候誰不是心驚膽跳的?結果,我們還是考不好。」 「好吧,那就順其自然,孩子想怎麼學就怎麼學!這樣一來,小欣欣就能在和諧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 「對!聰明!」 遊戲中,也能學習節約 玩遊戲的時候也要學習節約?你是否覺得德國父母有點小題大作了?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麼你就錯了。正如德國父母所說的,如果在遊戲的時候不懂得節省,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會懂得節省。大家不妨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一天,我想要使用一下縫紉機,蓓兒太太家和對門的安妮瑪家都沒有,於是我就到樓下的瑪麗家向她借用。 當我到她家的時候,她正在擦地板,約翰尼將軍則在電腦前玩一款名叫「突破者」的遊戲,「戰況」顯然很激烈,因為平常見到我來,約翰尼將軍總是會主動為我端茶倒水,而今天只是抬起頭,對我說了一聲「李老師,你好」,又立刻投入了遊戲裡。 說明來意之後,瑪麗女士就把縫紉機從房間裡拿出來,放在客廳裡讓我使用,她則坐在旁邊看著約翰尼將軍玩遊戲。 「你看,媽媽,我剛換了一套新的裝備,戰鬥力能提高百分之十呢!這是我從敵人手中繳獲的!」約翰尼將軍看到媽媽坐在自己旁邊,便向她炫耀自己的戰績。 「嗯,不錯,約翰尼將軍,好樣的!」瑪麗誇獎他。 「前面有一個堡壘要攻破,看來我得多帶些武器,順便把弟兄們召集起來,以絕對優勢壓倒敵人。」約翰尼將軍又說道。 「好樣的,你說得很對,就這麼做!」瑪麗又附和道,眼睛則緊盯著約翰尼將軍的遊戲。 ●「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嗎?」玩遊戲也要機會教育!● 不久,瑪麗女士突然站起來,非常嚴肅地對約翰尼將軍說:「約翰尼將軍,請你立刻停止戰鬥,馬上!」 「為什麼?媽媽,現在戰況很激烈呢!」 「必須立刻停止戰鬥,馬上!我問你,剛才那架直升機你明明可以只用一枚導彈擊落的,你用了幾枚?」瑪麗厲聲問道。 「我用了三枚!以我的技術,確實可以用一枚就把它擊落的。」約翰尼將軍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自信。 「既然如此,你為什麼要用三枚?說啊!」瑪麗顯然發火了。 「媽媽,我……」約翰尼將軍有點摸不著頭緒。 「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嗎?三百萬馬克,結果不到一秒鐘,你就浪費六百萬馬克了。你知道這是多大的浪費和損失嗎?」 「我……」約翰尼將軍還想狡辯。 「約翰尼將軍,現在你必須為自己的浪費道歉,馬上!」瑪麗女士又厲聲說道,約翰尼將軍則嚇傻了。 「瑪麗女士,這只不過是一個遊戲而已,你沒有必要當真啊。」見此情景,我趕緊跳出來打圓場。 「不行,他必須道歉。你要知道,如果遊戲的時候不知道節省,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他也不知道節省。約翰尼將軍,現在請你立刻為你的浪費道歉。」 「媽媽……我錯了……我保證再也不浪費了。」約翰尼將軍眼裡含著淚水說道。 「好,很好,現在可以回到你的戰鬥中了!那裡的弟兄需要你!」在約翰尼將軍道歉之後,瑪麗女士又恢復了平時的溫和。 而此時我也發現,約翰尼將軍在遊戲時越來越節省了,不僅自己的武器用得比較少,還開始在地上撿起敵人丟下的武器,儘管這樣會浪費他很多時間。 德式教養鐵規則58:在遊戲時浪費,現實生活中也會浪費 或許許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會和我一樣,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遊戲而已,沒有必要當真。但是瑪麗女士之所以如此認真,有她自己的理由: 如果孩子在遊戲時都無法節約,甚至養成浪費的習慣,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這麼做。 瑪麗女士如此認真,可以看出她對節約教育的高度重視。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重視節約,德國的孩子才能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但我還是有些不理解,便去找蓓兒太太,當我把這件事情講給蓓兒太太聽之後,她卻連連讚嘆:「瑪麗女士做得太好了,真是一個好母親。」顯然蓓兒太太也支持瑪麗女士的做法。 「王太太,我覺得我也應該借鑒瑪麗女士的做法,從今天開始,只要看到弗蘭妮玩遊戲時出現浪費行為,就立刻糾正。哦,對了,你也可以這麼做,我記得有一次看到欣欣玩遊戲的時候也有點浪費!」蓓兒太太對我說。 「嗯,我會這麼做的。」這次,我回答得很堅決,因為我意識到自己必須向德國的父母學習:高度重視孩子的節約教育,並從生活中的小細節著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show_series.php?item=0010538681&page=5 .

治流鼻血的寶貴驗方……來自媽祖的指點

2011年08月23日
公開
46

http://chang-chung-gwo.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7109.html 自從《食療與養生》出版後(元氣齋出版社),很多人都對書中提到的三帖「治流鼻血方」深感興趣,也想知道我身為一個中西醫師,為何也會推薦療驗方給讀者?其實,其中有一段因緣。 數年前,本人不知何故,出現嚴重的流鼻血症狀,往往低頭工作沒多久,鼻子中聞到鐵銹味,鮮血即從鼻孔滴下;我因為每天需要看診、寫作,流鼻血實在非常不方便。過去很多患者都知道我專治流鼻血,通常只要在印堂上方的穴位下針,再配合服用中藥,大都可以很快好轉;可是不知何故,自己總是治不好,只好採取治標手段:以衛生紙塞住左側的鼻孔。想不到塞住流血的一邊,鼻血就從另一邊流出,兩鼻孔都塞住,血竟然就從嘴巴流出;有時血流不止,還要拿臉盆來接。患者都知道我專治流鼻血,卻治不好自己的毛病,真是覺得非常難過。 為了這個惱人的疾病,我曾去看過榮總耳鼻喉科主任張斌主任,經過他的診治,他也找不出出血的原因;內人憂心忡忡,耳鼻喉科名醫告訴她:「可能是嚴重的鼻咽癌,要有心理準備。」有廟方人員甚至說:「嚴重卡到陰,不可能治好,要有心理準備。」這些說法,讓她整天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她正在家裡發愁,忽然聽到媽祖繞境的鑼鼓聲有鑾轎從診所前經過,就拿著香,跟著眾多信徒一起拜,並祈求媽祖賜福保佑,能夠治好我的流鼻血怪病;説到激動處,不禁淚流滿面。這個場景被一個鑾轎的隨行好友看到,深感訝異,就問她到底發生什麼事?內人據實以告,一聽之下,大為驚訝,就說:「這麼巧,我身邊正好帶著媽祖的驗方小冊內有記載有關治療流鼻血的偏方,內容非常簡單,共有三種。第一種,用蒜泥貼兩腳腳底湧泉穴:就是將大蒜搗碎,貼在腳底大約腳掌前三分之一凹陷處,再以紗布固定約一小時即可;第二種,香菇空心菜湯:取適量新鮮香菇與空心菜煮湯,三餐飲用,可適量加點鹽調味;第三種,香蕉煎豬油:一次一根香蕉已足夠。」 當內人將這三個偏方告訴我時,我心想:「自己跟各大名醫都治不好,這三種尋常東西怎麼可能有效?」但內人苦苦哀求,說是她求來的媽祖驗方,要我無論如何試試看,我才勉強一試。說也奇怪,當我將蒜泥貼在兩側湧泉穴上,並飲用香菇空心菜湯之後,鼻血竟然真的不再流了!後來又連續飲用幾次,終於根治此一惱人宿疾。之後我就常將此方提供給有流鼻血症狀的朋友或患者使用,無不效驗;因為是偶然間從繞境的媽祖陣頭上取得,所以稱之為「媽祖的驗方」。 附註:請注意,此方只適用於無特殊原因引起之鼻出血,如果確定有鼻腔症狀,一定要先會診耳鼻喉科專家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張貼者: 張成國醫師 at 4/3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