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金光頭ㄟ丫娘

日期

#Tag

好文分享-二個原則

2007年10月25日
公開
10

很好的教育方式,值得再看一遍!! 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 比較亞洲父母與歐美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常發現歐美家長就比亞洲家長來得民主開放些, 她們視每一個小孩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會重視「尊重」與「溝通」。 但例外的是, 西方家長對於小孩的社交禮儀及餐桌態度,就有著遠比亞洲家長更嚴格的標準。 猶記得一年前,我受邀到德國友人家作客,友人有一子,年約四歲, 用餐前,友人特別以小碟子盛一小份食物和藹的告訴小孩: 「如果沒有乖乖吃完,那他就沒有任何餐後甜點了。」 當日晚餐,美酒佳餚,大人痛快閒聊,年幼稚子不知何時已不聲不響離開餐桌, 留下一碟只扒了幾口的殘食。 宴末,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淇淋, 小孩一見是自己最愛的甜點,露出機靈的目光,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解饞, 德國媽媽卻絲毫不為所動,只顧招呼客人。 我心中暗想,不過是個四歲的幼童,做媽媽的何必如此一板一眼,嚴厲以對呢? 過了一年,再度受邀到同一家庭作客,小孩的改變著實令我吃驚, 用餐前,媽媽依然約法三章,只見小孩認真用畢餐盤食物, 並徵詢媽媽同意,才離開餐桌到角落玩玩具。 所以,當天,小孩吃到了喜愛的餐後甜點。 德國友人對我說: 「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與德國鄰居出外野餐。 百花綻放的春天,與鄰居一家人郊遊踏青, 鄰居太太準備了新鮮的麵包、乳酪、香腸當作午餐。 隨行孩子們因禁不住原野的呼喚,不顧飲食而嬉戲遊玩。 媽媽告誡小孩,用餐時間如果離去不吃,到下午回家前,不會再有任何食物。 小孩依然玩她們的。 果然,開車回家途中,小孩們哭鬧著肚子餓, 德國媽媽視而不見,同行的爺爺奶奶也立場一致,並未遊說鄰人。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竟果真不給小孩任何食物,任由其哭鬧。 事後,我與鄰居太太聊及此事:「小孩子哭著肚子餓,你心裡不難過嗎?」 鄰居太太說:「當然也會不捨得!可是,只要想到, 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那麼教育小孩就會一次比一次難。」 我又再半開玩笑問:「可是,你不怕小孩生氣,或長大後留下心理陰影?」 「不會,因為我們自己孩提時代也是如此教育, 當時也會偷偷抱怨父母,可是,日漸成長便會理解父母要求……」 鄰居太太說:「其實,教養小孩並不難, 難的是,父母親本身,是否可以前後立場堅定, 這對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考驗呢?」 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心軟,因為疼惜自己的孩子,所以無法堅守自己說出的話, 結果小孩就順竿而上,越大越難教育…… 這種情形在我們出外到餐廳吃飯時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小孩…… 在我們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時, 是否也可以和她(他)們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堅持與原則。 或許一時之間您會覺得不忍,您會覺得孩子吵鬧感到不耐, 但請您堅持,因為這是訓練孩子們

滷味攤的滷包

2007年10月24日
公開
26

感謝BBH 建太郎媽咪熱情分享 滷味攤的滷包 *廣式滷鴨翅滷包* <藥材> 八角五粒  小茴香3錢  陳皮一錢  花椒兩錢 甘草兩片  丁香一錢   桂皮一錢  三奈一錢 草果1顆  桂枝2錢 附註:所有藥材用布帶包妥綁好。 <調味料> 水1000西西 醬油、醬油膏各120西西 冰糖、酒、雞粉各一大匙 蔥、薑、蒜頭、辣椒、香油適量 <做法> 1.將所有材料一同加熱煮滾即可 2.鴨翅先以滾水、蔥、薑、酒川燙後沖冷水洗淨,再放入滷汁內小火滷30分,熄火再悶30分,再用烤箱烤2分即可 *萬用滷包* <藥材> 八角五粒  小茴香五錢  陳皮一錢 花椒兩錢  甘草兩片   丁香一錢 桂皮一錢  三奈一錢 附註:所有藥材用布帶包妥綁好。 <調味料> 水1000西西 醬油、醬油膏各100西西 冰糖、酒各一大匙 蔥、薑、蒜頭、辣椒、香油適量 <做法> 1.將所有材料一同加熱煮滾即可 2.此魯包可滷以下食物 五香豆干20分食前切小片 海帶小火滷20分 豆腐皮15分 豆皮15分 黑豆干20分 百頁豆腐20分 魯蛋20分候熄火燜10分 科學麵大火3分 魚丸10分食前淋少許滷汁 粉腸60分 青菜類大火約2~5分 茶葉蛋則多加茶葉,滷到蛋入味,如不要做茶葉蛋,也可將茶葉改為四物成為四物茶葉蛋,或是單放當歸成當歸茶葉蛋,口味可以自己變化 *雞腳凍滷包* <藥材> 八角2粒  小茴香3錢 桂皮一錢  花椒1錢  甘草1片 附註:所有藥材用布帶包妥綁好。 <調味料> 水600西西 醬油、醬油膏各100西西 冰糖、酒各2大匙 鹽一小匙 蔥、薑、蒜頭、辣椒、香油適量 <做法> 1.將所有材料一同加熱煮滾即可 2.雞腳處理方式 :雞腳洗淨同老薑、水、米酒川燙,取出沖冷水洗淨 ,瀝乾水份。即放入煮滾的滷汁內,小火滷30分後熄火再悶30分,然後取出放到器皿內備用。 3.水晶凍做法 將豬皮洗淨刮除細毛,放入適量的水、蔥、老薑、米酒川燙,取出沖冷水洗淨瀝乾水份,將豬皮放入適量滾水內與蔥、鹽、味霖、老薑、米酒、滷包小火慢滷,等膠質出現即倒入雞腳內,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萬巒豬腳滷包* <藥材> 八角五粒  草果2錢  桂皮1錢  陳皮2錢 花椒3錢   甘草兩片 丁香2錢  桂枝2錢 三奈2錢 附註:所有藥材用布帶包妥綁好。 <調味料> 水2000西西 醬油、醬油膏各200西西 冰糖2大匙 油、酒各一大匙 鹽一小匙 蔥、薑、蒜頭、辣椒、香油適量 <做法> 1.將所有材料一同加熱煮滾即可 2.豬腳洗淨入鍋與薑水川燙30分,取出泡冷水30分去除細毛,即入冷凍庫冷凍備用。 3.熱鍋爆香蔥、薑、蒜頭、辣椒 ,加入鹽、米酒、滷汁、豬腳,小火滷1~1.5小時即可。 *大溪豆干滷包* <藥材> 八角3粒  花椒2錢 丁香一錢  桂枝2錢  三奈一錢 附註:所有藥材用布帶包妥綁好。 <調味料> 水100西西 醬油、醬油膏各200西西 冰糖3大匙 酒2大匙 蔥、薑、蒜頭、辣椒、香油適量 <做法> 1.將所有材料一同加熱煮滾即可 2.然後放入洗淨豆干 3.改小火慢滷3小時到收汁,滷的過程須不停翻動,避免燒焦

轉載~男孩要這樣養育

2007年10月16日
公開
30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其實,有些行為恰恰因為他是男孩。讓我們讀懂我們的男孩子,然後你要做到: **多擁抱你的男孩** 誤區: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事實: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誤區:男孩調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事實:中國人傳統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幹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並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讓男孩走進集體** 誤區: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裏來玩,也不願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實: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生活、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並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會處理團體中的關系,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系。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松、能給他任務、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中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執** 誤區: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事實: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睾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接受事實後,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産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誤區: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事實: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誤區: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牆。于是你訓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事實:由于體內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爲。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該告訴他什麽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給男孩優秀的男性偶像** 誤區:男孩的世界裏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麼? 事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爲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幫助男孩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誤區: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實: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麽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誤區:4歲的兒子做什麽事情都喜歡首當其沖。這孩子太莽撞了。 事實: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鬥中和諧友誼,可以爲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准,並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告訴他這些小任務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現自我價值並實現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教男孩學會自律** 誤區: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該狠狠教訓他。 事實: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爲。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他的自律。電視節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麽行為是好的。

如何從容應付幼兒的反抗期

2007年10月16日
公開
24

首先先感謝Daniel的娘--Jessie熱情分享 寶寶到了2歲左右,一般就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這是幼兒發展的必經階段,是寶寶認識到自我,獨立性開始萌芽、生理心理發展正常的重要表現。雖然很多家長知道這是正常的,但遇到寶寶不聽話時,還是不知所措。   有幾位媽媽,在寶寶的反抗期經過摸索,找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   商量著來   陽陽是個小女孩,2歲以前,陽陽非常乖,父母一直覺得,女孩就是省事,不淘氣,又好帶。可自從陽陽過了2歲以後,就開始越來越不聽話。她學會了說“不”。到了吃飯時間,媽媽說:“陽陽,來吃飯了。”“不吃!”陽陽回答。到了洗澡時間,媽媽說:“趕緊洗澡,洗完澡上床睡覺。”陽陽又是:“我不。”最可氣的是有一次媽媽要帶她去外婆家,臨出門了,就是不穿鞋子,媽媽說:“你要是不去,那就一個人在家了,行嗎?”“不行!”陽陽媽媽氣得不知如何是好,來強硬的,孩子哭一場,大人也生氣,可如果不來硬的,又如何制服這個小傢夥呢?   應對措施:   2歲的陽陽,不再總聽大人的話,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遇事要和她商量,把她當作一個小大人看待。說話時,要注意不能強制要求她做什麽,而要給她選擇的機會——   1.寶寶經常是吃飯時間到了,卻怎麽叫也不吃,這時,媽媽可以端著飯碗故意讓她看看,寶寶一看到媽媽碗中的飯菜,會勾起吃飯的欲望,於是放下手中的玩具就跟媽媽一起去吃了。   2.有時到了洗澡的時間,寶寶就是不去洗。這時媽媽可以找出幾件戲水的玩具,放在澡盆裏,讓寶寶看看。寶寶一看到玩具,就來了興致,在洗澡間裏玩起來,媽媽借機在澡盆中放上水,讓她一邊玩,一邊在水中洗澡。   3.要出門的時候,媽媽不要跟寶寶說“再不出去你就一個人在家”之類的話,而是問寶寶:“你穿哪雙鞋子,是這雙白色的皮鞋還是粉色的旅遊鞋。”這時寶寶的注意力在選擇穿哪雙鞋上了。   注意力轉移法   天宇有20個月了,以前一直是個情緒快樂的可愛寶寶。可是最近1個月來,他總愛發脾氣,任何事都要滿足他的願望,不然就哭鬧得沒完沒了。有一次,媽媽給他洗澡,洗完後,水有些涼了,媽媽要天宇起來穿衣服,可天宇只顧玩水,就是不起來。說了幾次也沒用,媽媽急了,硬是把他從水中抱出來。天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得氣都接不上來,足足哭了20分鐘。吵得鄰居都來敲門,問天宇出了什麽事。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天宇媽開始研究起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面對這些難題,天宇媽媽發現只要掌握方法,就不是難事了。   應對措施:   寶寶一般喜歡玩水,所以抱他出來時,他不高興。這時,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往往比強硬態度更有效——   1.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當他玩水不肯出來時,媽媽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讓他看,但不要是水中能玩的。寶寶看到另外的玩具,也想要,這時媽媽就借機讓他先出來,到床上再玩。   2.告訴寶寶,快點洗完,媽媽獎勵一朵小紅花,得小紅花的寶寶,都是做得好的乖寶寶。   3.對寶寶說:“如果聽媽媽的話,洗完就出來,媽媽給講故事,如果洗得時間長了,就沒時間講了。”   做個旁觀者   樂樂2歲生日的時候,小姨送給他一套積木。這套積木顔色鮮豔,有各種形狀,寶寶的手也得抓得握。自從有了這套玩具以後,樂樂就喜歡上了。每天一睜眼,就拿著積木盒子對媽媽說:“打開,玩!”於是媽媽幫他打開,讓他自己玩。樂樂總是瞎玩一氣,往上壘積木,卻把小塊放底下,剛壘到第3層,積木就倒了。媽媽看他實在著急,就告訴他:“把大塊放在底下,小塊放上面。”樂樂反而生氣了,把積木一推,不玩了。有時,自己壘不上,就又生氣又發脾氣,把積木使勁往地上、牆上扔。家裏人都覺得,樂樂的脾氣怎麽這麽壞,不虛心還沒有耐性,總這樣下去長大能幹成什麽事?   應對措施:   這麽小的孩子,不用擔心他的虛心和耐性,這只是反抗期的典型表現,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轉。積木對成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玩具,對小孩子可就不一樣了。他需要不斷嘗試、學習,才能掌握正確的玩法——   1.做寶寶的玩伴。寶寶玩積木的時候,和寶寶一起玩,不要硬去糾正他的錯誤方法,只是讓寶寶看到你怎麽玩,寶寶的模仿力很強,看幾次就會了。在玩的過程中,有時寶寶玩不好,你也可以借機幫助他。   2.指導方法要得當。這個時期的寶寶,不能硬叫他聽你的,而要耐心地對他說:“你看看,要是把大塊的放底下是不是更好一點,樓就不會塌了?”引導寶寶嘗試。如果寶寶不聽,也不要緊,沒必要非要寶寶按照你的要求做,自己玩最終他也一樣會找到正確的方法。   3.及時鼓勵。有時寶寶拿出個幾個長條形的積木當火車,或者用半圓形拼成一個太陽,這時家長要及時鼓勵,讓他有自信心。   4.先從簡單的玩起。比如壘不好高樓,可以先搭一座橋,蓋個小房子等等,只需三四塊積木就能完成,讓寶寶從中感到成就感。慢慢就會有興趣,有困難也不會起急了。   給個實踐機會   一個休息日,蕊蕊的媽媽正在用手洗襪子。蕊蕊上衛生間,看見了,蹲在媽媽身邊不走了,把小手也放在盆裏,洗起來。媽媽擔心她衣服沒洗了,水倒灑一身。於是,勸她和爸爸出去玩。蕊蕊怎麽叫也不動,就是要和媽媽一起洗衣服。   應對措施:   在大人看來,洗衣服是家務勞動,在小孩子看來,這是有趣的遊戲,看著許多泡泡在水中越洗越多,他們覺得非常好玩——   1.父母應當尊重寶寶,給寶寶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比如,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盆,一塊手絹,讓他自己洗洗看。在洗的過程中,媽媽要教他先沾濕手絹,塗上肥皂,兩隻手握住、揉搓等等, 使寶寶在玩中鍛煉動手能力。   2.寶寶的皮膚嬌嫩,當洗完後,讓寶寶用清水洗淨雙手,然後把手絹晾起來。   3.在洗的過程中,寶寶的衣服容易弄濕。這時可以在洗之前,把寶寶的袖子往上捋一捋,提醒寶寶不要把水灑到身上,這樣就不容易弄濕衣服了。   有事可做   都都2歲多了,媽媽發現他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麽是什麽,現在可好,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說不讓他動的東西,他非要碰一碰;你說讓他把水果吃完,他偏一口不動。一個下雨天,都都和媽媽都在家裏。在屋裏呆的時間長了,都都不幹了,非要出去玩。媽媽說:“你看,外面下著雨,怎麽出去?”“不行,就要出去,就要出去!”“出去容易淋感冒,還是不出去。爸爸新給你買的車呢?”“不玩,就出去。走!走!”說著就拽起媽媽的手,拉著往外走。   應對措施:   在家中呆得久了,小孩子會感到沒興趣,所以鬧著要出去——   1.如果雨實在太大,就抱著寶寶到窗前,讓他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看看窗外的景象。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再鬧著要出去了。   2.孩子感到無趣,才想出去玩,這時媽媽要想一些好玩的遊戲,讓寶寶玩。比如,可以讓小動物們坐成一圈,和寶寶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寶寶會認爲所有的小動物都和他一起玩,因此會感到很快樂。   3.如果雨很小,不妨就帶寶寶出去,撐把傘,讓他呼吸雨中的新鮮空氣,體驗一下下雨的感覺。   總之,對付這一時期的小淘氣,成人要用智慧戰勝他們,而非強制與武力。 聰明媽媽4應對策略 方法1、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你在寶寶那裏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不要太惱,也不要和孩子鬧對立,聰明的就采取回避的措施,當孩子想做好可又完不成的時候,他自然會回過頭來向他聰明的媽媽求教,這時候你就可以幫助他了,引導他向困難挑戰。成功之後,你可以誇誇孩子能幹,這時候孩子自主能力不僅會高漲,他同時也明白適當的時候請媽媽幫助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方法2、尊重小傢夥自己的意願 反抗期,是孩子向你表示“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無論是穿衣服,還是穿鞋子,還是玩游戲都想獨自完成,對此家長要有思想準備,如果孩子對你的幫助說“不”,那就尊重小傢夥自己意願,放手讓他獨自去做就是了。 方法3、堅持你的原則 面對反抗期的小寶寶,你一方面要尊重小傢夥的意願,另一方面大人的原則性也不能喪失。例如,上街前,你同小傢夥講好,不買東西,可是一路過玩具店,他就走不動了,非要你給他買一個自動小汽車。這時候你可不能心軟,給他講明道理,幷將他及時帶走。幾次之後,小傢夥就會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哭鬧可以得逞的,在生活裏還有很多“不可以”、“不行”。 方法4、轉移注意力 處在反抗期的孩子,幷不瞭解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會做一些他們幹不了的事情讓你哭笑不得,你不妨表揚他能幹,另外分派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面對寶寶的反抗期的錯誤態度 錯誤1、以粗暴對待粗暴 這種態度最可怕,你如果認爲孩子翅膀還沒有硬就這麽不聽話,不明就理以粗暴對待粗暴,這樣很容易傷害小小孩的自尊,逐漸失去學習成長的熱情。另外你的這種粗暴的態度還會影響與孩子的親子溝通,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依賴和安全感。 錯誤2、放任和溺愛 雖然不能用粗暴對待孩子的反抗,但是放任和溺愛也是不可取的。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向你提出的“媽媽我要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要吃那個”這樣的物質要求時,你就必須認真思考幷加以限制了。若是你總是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那他很快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讓你覺得更加頭痛。 錯誤3、限制孩子的發展 孩子因爲能力有限,自己處理日常生活時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你不能因此包辦代替,這樣只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變得順從和依賴,缺乏自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