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inno & Jerry の媽咪

從爭吵引導是非觀

2009年06月03日
公開
38

從爭吵引導是非觀 文�艾廷軒 塊頭大的小寶,向來很少被欺負,今天回家卻掛彩了!在幼兒園溜滑梯時,有個小朋友插隊,小寶罵了他,兩個人當場扭打起來。哭著回家的小寶,生氣地問媽媽:「明明就是他不對,為什麼我卻被打?」 小朋友相處,吵架甚至相互推打在所難免,但掛了彩總是惹爸媽心疼,就算打贏,萬一把別的小朋友打傷,也會影響人際關係。可是如果錯不在他怎麼辦?當寶貝是對的,但嚐到苦果的卻是他,要怎麼開導他?甚至,當這情況發生在親友相聚場合,可能連大人都會遲疑:如何插手才不會傷了彼此和氣? 孩子價值觀始於父母的反應 發展學家Piaget認為,10歲以前的孩子處於「道德他律」期,無法主動判斷對錯,他們的是非價值觀,來自大人的灌輸;道德發展權威Kohlberg也強調,學齡前孩子,對於好壞、是非的判斷,完全依賴大人的反應或事情後果來決定。 當寶貝跟人家打架,爸媽劈頭便問:「有沒有打贏?」孩子可能誤以為打贏才是對的。所以爸媽除了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也要隨著年紀增長,慢慢用些兩難的開放性問題讓寶貝學著思考,譬如「有個窮人,全家都沒有東西吃,他的小孩肚子很餓很餓,最後他只好去便利商店偷東西。你覺得他這樣做對嗎?如果你是警察,你會怎麼做?」 簡單邏輯 引爆衝突 3∼6歲的孩子只有一對一的邏輯簡單概念。他們只知道「插隊就是不對」,但不會去想:那個小朋友也許只是想從隊伍之間穿過,或者隊伍有點鬆散,他並不知道後面也有人等著溜滑梯,才直接插入隊伍;但是孩子很容易理直氣壯地質問對方,甚至動手動腳,而對方也未必能在第一時間就把自己的動機行為解釋清楚,就容易以爭吵甚至打架收場。 其實大人也常這樣,生氣吵架時往往各執己見,一味希望對方聽自己解釋,卻聽不進對方的理由。路見不平固然好,但請爸媽教導孩子用說的,平靜的說一句「你插隊了喔」或者「老師說不可以插隊」,可能會引起所有排隊者的共鳴,插隊的人在同儕壓力下,就只能乖乖排隊,或者改玩別的了。 一起玩 建立遊戲規則 將兩個不到3歲的幼兒放在一起,他們通常會各玩各的,即使模仿對方咬玩具或者傳遞小球,都還屬於「平行遊戲」,他們並沒有「一起玩」的默契。 比起爸媽比任何人都瞭解自己的行動和語言,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就要學習和友伴輪流、分享、共同建立遊戲規則,如何與同伴相處便成為上學後的重要課題。每個孩子習慣的互動模式不同,這廂在打招呼,那廂卻覺得挨揍,加上說話技巧樸拙,偶爾擦槍走火,就讓孩子去解決,但爭執不下便需要大人居中協調。 ◎多讓孩子和同伴相處 社交技巧需要學習,尤其學齡前的孩子無法抽象思考,經驗是他們最好的導師。好處是,孩子不但可以從中學習,爸媽也可以觀察到寶貝的社交問題,比較容易針對問題教導。 ---------------------------------------------------------------- ◎先觀察,不得已再介入 當孩子和同伴發生衝突時,請爸媽不要急著介入。因為面對未來的世界,最終還是要孩子自己去面對,如果沒有立即危險,爸媽可以先觀察孩子如何應對:他的方法好嗎?他的技巧進步了嗎?面對困境,他是否發展出更多招數了呢?事後再告訴寶貝的進步、他有多棒,他會對自己產生更多信心。 ---------------------------------------------------------------- ◎要說也要練 有時爸媽很困擾:自己明明已經很兇了,怎麼孩子卻依然故我?那是因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做爸媽實在沒法偷懶,教導孩子任何事,一定要身體力行才會見效;制止孩子打架也是,一定要走過去小心將孩子拉開。好處是,爸媽不僅能維持輕聲細語,又能達到制止的目的,而更棒的是,孩子不會學到對別人大聲斥喝。 ---------------------------------------------------------------- ◎對事不對人 走進孩子之間扮演中間人,請記得對事不對人,更別因為對方孩子動作粗魯,就連帶否定其他優點。抱持這種態度,即使寶貝和親友的孩子產生衝突時,也不會傷到大人感情。 ---------------------------------------------------------------- ◎教孩子自我覺察 孩子身在其中,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當其他孩子發生衝突時,爸媽可以讓寶貝當觀察者:「雖然那個小朋友打贏了,可是你看,其他人不敢跟他玩了。」或者「那個小朋友雖然被欺負,可是他知道要跑、手會舉起來擋,還懂得找大人保護自己。」 ---------------------------------------------------------------- ◎建立正確是非觀 當孩子心情平復後,一定要讓他知道是非對錯,譬如:「勸誡別人不要插隊,這樣做很棒、很有正義感,但是你打他也有不對。」或者「你站出來指正他很勇敢,他打你是因為惱羞成怒,不代表你理虧。」最好不要教寶貝打回來,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屆時可能傷得更重。教他用語言先發制人,而這年紀的孩子,聽到「老師說…」通常滿管用的。 本文摘自《學前教育》雜誌

新生嬰兒的腸絞痛

2009年05月29日
公開
44

新生嬰兒的腸絞痛~轉貼 Q:我女兒剛滿月近日常到晚上十點左右開始哭鬧且睡不安穩醫生說她吃奶太多 (120cc)可能是腸絞痛。請問: 1.如何判斷是否為腸絞痛? 2.是否要吃藥?如何減輕其痛苦? 3.如何預防得腸絞痛?是否跟吃奶有關? A:新生嬰兒的腹氣痛或腸絞痛(Colic)是一個非常惱人的問題。父母親在經過了九個多月的期待與等待之後,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個漂亮的寶貝,成為家中 的一員。剛開始總是會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應付這一個軟趴趴的東西;十 個月盼來的滿足與喜悅早已被睡眠不足所沖淡。也許經過約兩、三週的平靜 期,好不容易抓到了小孩的節奏,以為從此天下太平,然而他卻忽然間老喜 歡在半夜哭得呼天搶地,好像受了許多的委屈。有時候你可以在路上看到一 張張貼的紙條,上面寫著:「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來往君子 唸三遍,保佑平安到天亮」一類的文字,這是對這種新生兒半夜啼哭手足無 措的寫像。在對這種現象作處理前,讓我們試著解釋大自然為什麼會讓這種 情形發生。 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會有這一段特別煩亂的時期,時間不太一定,多半發生在 出生三個星期後,四到六星期會達到高峰。他們在白天似乎都吃得不錯,一 到了晚上固定的時間就會發作,不斷的踢腿、尖聲哭叫,腹部會有鼓脹現象 。這些小孩在醫院時通常很乖,回家後突然開始每天連續哭鬧三、四個鐘頭 ,不論父母做什麼,都不肯安靜下來。如果試著餵他奶,吃了幾口後又開始 鬧,一直到下一頓奶吃飽後才會停止。這些嬰兒通常整天的奶量不會太少, 而且也多半健壯。這種情形常會持續一到兩週,有些小孩也許久一些,但是 在三個月大後,幾乎都不太會發生了。 脹氣痛似乎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新生嬰兒最佳的武器,目的在提醒父母要特別 花功夫注意到有一個新的人已經加入了你們。藉著哭喊,可以多爭取一些與 父母相處的時間,可以讓父母多抱抱他,可以讓父母學習親子之間的互動關 係。藉由這個事件,嬰兒可以確立他在這個家中的地位,告訴父母,你們不 是只有生下我就算完了!從此父母親不再能想逛街就逛街,想出國就出國, 想上館子就上館子,一切的活動都要將他考慮在內,這就是這個事件背後真 正的目的,我想。當然還有許多的講法(因為醫界實在找不出引起脹氣痛的 原因),其中包括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及腸胃系統還在適應新的世界等,總之 ,等到大約三個月後,這種半夜哭鬧的情形就會很少了。 有許多方法可以減輕其痛苦,不過需要不斷的實驗。每個小孩可適用的辦法 都不一樣,經過嘗試才有可能找到比較有效的方法。不過,最重要的是父母 要了解脹氣痛是暫時的,並不會妨礙他們的生長,通常在嬰兒三個月時會消 失。只要沉著應付,便可以從容的試試各種辦法。 多抱抱他通常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白天抱他的時間越長(即使他沒有哭鬧 ),晚上哭鬧的時間似乎就會減少。不要擔心這會寵壞他,小孩在三、四個 月前是需要人多抱一抱的,如果到四、五個月大有被寵壞的跡象,仍然可以 輕易的矯正過來。將嬰兒抱在肩上,唱唱兒歌,揉著他的背,輕輕的搖一搖 ,多半會奏效。白天最好不要讓他在太吵雜的環境,有些緊張型的小孩也需 要父母親對他特別的溫柔,包括言語及動作。 有脹氣痛的小孩通常趴睡會比較舒服。有些父母會使用溫水袋(注意不要太 燙,外面要包一層毛巾)放在腹部,或用薄荷油塗在肚子上,輕輕按摩,也 可發揮一些功用。另外有些小孩不喜歡待在室內,只要抱他出去,馬上會停 止哭鬧。有些小孩對肛門刺激排氣也有反應。如果以上的辦法都未奏效,您 也不妨帶給醫生檢查一下,服用一些消氣的葯。 嬰兒有脹氣現象,父母親的第一個反應是吃的奶有問題,但是為什麼其他頓 沒有問題呢?改換一個品牌,有時會使情況改善,但多半沒有用。乳糖耐受 不良的症狀通常是一開始吃奶便會發生,會有腹瀉的情形,嬰兒體重也會因 此無法增加,除非改換不含乳糖的牛奶,否則情況不會改善,因此乳糖的問 題似乎是被多數人所高估了。 總之,脹氣痛只是短暫的。父母們可以藉這個機會摸清楚小孩的個性。如果 他是緊張型的小孩,您必須在嬰兒期對他特別的溫柔,也許可以改善他的個 性,這也是脹氣痛可以帶給嬰兒的一個正面價值。

令父母手足無措的嬰兒腸絞痛

2009年05月29日
公開
45

令父母手足無措的嬰兒腸絞痛 ~分享~ 令父母手足無措的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常見於一般兒科門診,常常令父母手足無措及神經緊張。到底什麼是嬰兒腸絞痛呢?在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據統計有八%到四十五%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痛。其常見的症狀為腸道痙攣,腹部鼓脹,也就是「膨風」,而寶寶哭聲淒厲,非常躁動幾乎無法安撫。等到腸蠕動波消失,而有排氣才會緩解,寶寶才會舒緩。發作時間有二個高峰,約是傍晚四時至八時,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是不是嬰幼兒在半夜哭泣時就一定是腸絞痛呢?當然不是。父母必須先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需求而哭泣,如肚子餓了、尿布濕了、鼻塞、環境溫度太冷或太熱,或是作夢,也有的寶寶是睡醒後想要有人抱或找人玩。如果都不是,才考慮是否為腸絞痛所引起的肚子痛了。 一旦是腸絞痛的發作,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父母可以先用薄荷油塗抹腹部作按摩,使其排氣。也可使用溫毛巾熱敷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 在嬰兒飲食上,建議喝母奶。據研究統計,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當然哺餵母奶的母親也應注意不要攝取刺激性或易過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之飲料、牛奶及堅果類食物。若已經無法哺餵母乳,可能需要使用特殊嬰兒配方奶粉,此時可找兒科醫師幫忙診斷是否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不耐症,來決定換適當的配方奶粉。 一般兒科醫師也會開立舒緩腸痙攣及幫助排氣的藥物給寶寶服用,大部分也可得一夜安眠。不過在診斷是否為腸絞痛以前,必須先排除腸套疊的可能性。所謂腸套疊是指腸子的前段套入後段的腸腔內,而產生腸黏膜腫脹及腸道阻塞。好發於二歲以下的小孩,症狀會有劇烈腹痛、兩腿蜷縮,哭過一陣就睡著,但沒隔多久,又再大哭,無法安撫。有些小孩會因腸黏膜壞死而解出像草莓醬的血便。這個腸套疊治療必須早期診斷及早治療,與腸絞痛的治療完全不同,要非常小心。 腸絞痛依程度輕重不同,有的孩子幾個禮拜後就自然解除,但有的必須奮鬥到六個月大以後,對父母而言真是痛苦難熬的經驗,由於嬰幼兒表達能力不足,父母親在帶孩子就醫前,一定要細心觀察腹痛持續的時間、疼痛的程度、餵食的狀況、排便的型態及有無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燒),以提供給醫師作為診斷的重要參考,來改善孩子半夜啼哭的情形。

母乳寶寶的腸絞痛

2009年05月29日
公開
38

腸絞痛是自然界的謎團之一,沒有人確實知道那是什麼,但是大家又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常見的情況是寶寶在出生約兩三週後開始在某些時段會哭泣,主要是發生在晚上,在寶寶約三個月大時會結束(偶爾會更久一些)。當寶寶哭泣時,即使抱著走動、搖動,甚或帶出去兜風都沒辦法安撫他,僅可能安靜一會兒。不過一個被稱為有腸絞痛的寶寶必須是體重增加正常,其他方面也是健康的。   腸絞痛的觀念已經衍伸至幾乎包含寶寶所有的焦躁或哭鬧,這可能是正確的,因為我們並不確實瞭解什麼是腸絞痛。腸絞痛沒有治療方法,雖然很多的藥物及處理方法被嘗試過,但是並沒有經科學證明的效果。無可否認地,每個人都會聽到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治癒了某某人寶寶的腸絞痛;同樣不可否認地,至少幾乎所有的治療方法似乎短時間都有效。 有腸絞痛的母乳寶寶 除了任何寶寶都可能有的腸絞痛情況,還有三種情況可能會讓母乳寶寶焦躁或腸絞痛。再一次聲明,我們假設寶寶體重增加正常而且健康。 每一次哺餵時餵食兩邊乳房 母乳的成分會隨著哺餵的時間改變,其中之一是當寶寶吸的久一些,脂肪量就會增加。在哺餵時,如果媽媽在寶寶「吸完」第一邊之前就自動幫寶寶換邊,寶寶可能在哺餵過程中得到較少的脂肪量,這使得寶寶獲得較少的卡路里,因此就需要比較頻繁的哺餵。如果寶寶吸了很多的奶水(以補償較低濃度的卡路里),他可能會吐奶。同時因為奶水中的脂肪含量較低,很快地由胃排至小腸,腸內就負載有大量的乳糖。當消化乳糖的酵素無法一次處理這麼多的乳糖時,寶寶就會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 - 哭鬧、脹氣以及帶有很多氣、水狀、帶點綠色的排便,這可能在哺餵的當時發生。不過這些寶寶並不是乳糖不耐,他們只是因於媽媽得到的母乳哺餵資訊不完整,而產生與乳糖相關的問題,這絕不需要因此而轉換成不含乳糖的配方奶。 不要計算妳的哺餵時間,各地的媽媽在還不會看鐘錶前就已經可以成功地哺餵寶寶。在每個人都有手錶的社會中會有最大的母乳哺餵問題,在沒有人有手錶的社會中問題就小得多了。 在哺餵過程中,媽媽應該一次以一邊的乳房哺餵寶寶,直到寶寶自行放開或是含著乳房睡著。如果寶寶只吸了很短的時間,媽媽可以擠壓乳房(主題#15乳房擠壓)以刺激寶寶吸吮。請注意,寶寶可能會黏在乳房上長達兩小時,但是可能實際只吸了幾分鐘,在這種情況下,寶寶所獲得的奶水中脂肪量仍然偏低,這就是要擠壓乳房的原因。如果在「吸完」了第一邊,寶寶還想要吸奶,再給他另一邊。 下一次哺餵時,媽媽應讓寶寶以同樣的方式從另一邊開始。 媽媽的身體會很快的適應這種新方法,不會漲奶或兩邊乳房不一樣大。 如同沒有「規定」每一次哺乳都要餵兩邊乳房,當然也沒有「規定」每一次哺乳只能餵一邊乳房。讓寶寶吸完一邊的乳房(如果需要讓寶寶吞嚥久一些,將奶水擠入他的嘴巴),如果他還要,那麼就給他吸另一邊。 在某些情況中,可能比較好的方式是以一邊乳房哺餵寶寶兩次或更多次之後,再換邊哺乳兩次或更多次。 如果寶寶不能適當地含住乳房,問題就會變得更嚴重,適當的含住乳房是輕鬆哺乳的關鍵。 噴乳反射過份發達 寶寶很快喝到大量奶水時,可能會在乳房上表現出不悅和焦躁,因而被認為是「腸絞痛」。通常這些寶寶體重增加得很好,寶寶常常會在開始吸奶數秒或數分鐘之後開始咳嗽、嗆到、掙扎,他可能會放開乳房,通常這時母乳會開始噴出,之後寶寶會回去吸住乳房,但是可能會不高興,並一再重複先前的情景。他可能會對快速的奶水流量不高興,又對慢速的流量沒耐性,這對任何人而言都是很惱人的。還有比較罕見的情況,就是寶寶甚至會開始拒絕吸奶達數星期,這通常是發生在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 該怎麼做? 1. 如果妳還沒有試過一次只以一邊乳房哺餵寶寶,試試看。有時候比較有用的方式甚至是以同一邊乳房哺餵寶寶兩三次,然後再換另一邊乳房。如果妳覺得另一邊乳房會漲奶,只要擠出一些乳汁,讓自己覺得舒適些即可。 2. 在寶寶很餓前哺餵,不要為了拖延哺餵時間而給寶寶喝水(母乳寶寶即使在很熱的天氣也不需要水)或奶嘴。一個餓極了的寶寶會「狼吞虎嚥」地吸吮乳房,因而激發噴乳反射。只要寶寶表現出飢餓的徵兆,馬上哺乳。如果他仍然呈半睡眠狀態,那是最好的了。 3. 如果可以的話,在平靜放鬆的氣氛下哺餵寶寶。大聲的音樂、明亮的光線和大量的動作對成功的哺乳沒有幫助。 4. 有時候躺著餵會比較好。如果以側躺的方式哺餵沒有用,試著平躺,讓寶寶橫臥在妳的上方吸奶,重力會協助減緩奶水的流速。 5. 如果妳有時間,在哺餵寶寶前先擠出一些奶水(約30cc)。 6. 寶寶可能不喜歡很快的流速,但是當流速減慢太多也會挑剔。如果妳認為寶寶會不高興是因為流速太慢,那麼擠壓乳房以保持奶水流速可能會有用(主題#15乳房擠壓)。 7. 如果寶寶不能適當地含住乳房,問題就會變得更嚴重。適當的含住乳房是輕鬆哺乳的關鍵。 8. 有時候在哺乳前給寶寶2到4滴的市售乳糖酵素(代謝乳糖的酵素)可以減輕症狀,這個不用處方簽就可以買到,但是很貴,而且只是偶爾有效。 9. 使用乳頭罩可能有用,但是只能在其他辦法都無效的情況下使用,或是在妳所得到的協助均無法減輕寶寶的症狀時使用。 10. 最後的方法就是只好以擠出的奶水瓶餵寶寶,這也比轉換成配方奶好。 母乳中有外來的蛋白質 已發現媽媽飲食中的某些蛋白質可能會進入奶水中,也可能會影響寶寶,最常見的似乎是牛乳蛋白質,另外也有其他的蛋白質會進入某些媽媽的奶水中。其實在母乳中會出現這些蛋白質和其他物質未必是不好的,實際上,這是件好事,如果妳有任何這方面的疑問可以提出來。 所以為了治療母乳寶寶的腸絞痛,媽媽可能要停止攝取乳類食品,包括牛奶、起士、優格、冰淇淋、及其他可能包含乳類的食品。當牛乳蛋白質的性質被改變(變性)就應該不會有問題,像是經過烹調。如果妳有任何這方面的疑問可以和專業的保健人員討論。 請注意:牛乳蛋白質不耐與乳糖不耐無關,媽媽本身有乳糖不耐還是可以繼續哺餵她的寶寶。 建議方法: 1. 媽媽避免食用乳類製品7到10天。 2. 如果情況沒有改變,媽媽可以恢復食用乳類製品。 3. 如果情況有改善,而且如果媽媽的飲食中通常含有乳製品,則可以在飲食中慢慢恢復食用乳製品(不需要為了製造奶水而特別飲用牛奶)。有些寶寶無法忍受在媽媽的飲食中出現任何的乳製品,但是大部分的寶寶是可以忍受少量的。媽媽應試著找出自己可以攝取的乳製品用量,同時又不會引起寶寶的抗拒。 4. 如果考慮到妳的鈣質攝取量,其實不食用乳製品仍然可以獲得鈣質,如果妳有任何這方面的疑問可以和專業的保健人員討論。一週停止食用乳製品不會造成任何問題。事實的證據顯示,即使媽媽沒有補充額外的鈣質,哺乳也可以保護媽媽避免骨質疏鬆,寶寶也會完全得到所需。 5. 媽媽要小心避免從飲食中刪掉太多的東西,我們知道當有些媽媽停止食用甘藍、牛肉、香蕉、麵包等等之後,寶寶的情況會有改善,這個媽媽可能會發現她現在只有吃白飯而已,我們的飲食太複雜,無法確切知道什麼東西會影響寶寶。 忍耐一下,不管怎樣,這個問題通常會有所改善的。配方奶絕不是解決的辦法,雖然因為奶瓶的流速規律,讓有些寶寶的狀況也確有改善,但是配方奶終究不是母乳。事實上,因為奶瓶流速的規律性,瓶餵母乳也可以改善寶寶的情況。即使所有方法都無效,隨著時間過去,會有改善的。當妳只看白天或黑夜會覺得時間很長,但是以一週來看,時間一下就過去了。

吳茱萸-治療腸絞痛

2009年05月29日
公開
32

轉貼:中醫方法溫和有效治療腸絞痛(新生兒每天定時傍晚後大哭)和嚴重脹氣 最近用中醫的方法,粉簡單又有效! 將吳茱萸藥粉攪拌白醋,貼在寶寶腳底板中央,每日1-2次。 吳茱萸主治:嘔吐吞酸,胃脘痛,腹內絞痛,泄瀉,寒疝痛,寒濕腳氣。 藥效是走足厥陰肝經的,能溫散肝胃之寒。 因為胃寒的這段期間也傷到肝膽,所以用這帖藥,還滿有效的! 第二天開始寶寶就不會半夜亂哭,在半夜兩點喝一次奶後, 就會睡到早上八點再喝奶,紓解了腸絞痛的痛苦...也讓爸媽好睡覺了。 因自身有成功經驗,此法供參考。 之前我也在奇摩知識找尋[嬰兒腸絞痛]的治療方法,但大多都是西醫的說法,說新生兒都這樣,幾個月以後就會自然痊癒......之類沒用的屁話! 愈看愈生氣,於是提供中醫簡單的藥方,真的很有效! 希望能造福更多的小寶寶,也讓辛苦的爸爸媽媽們安心。 吳茱萸在中藥店可買到藥粉,醋是家裡食用的白醋,當作藥引的。比例自己拿捏...因為兩者攪拌在一起會產生黏性,像是麻糬那樣的感覺就對了。 貼的方式,可將藥沾在小塊紗布上,再用藥局賣的透氣膠布貼住固定在腳底中央。仿照我們去看中醫傷科,貼膏藥的那種方式。幾個小時後,藥就會從黏稠狀變乾結塊,繼續貼著沒關係。 小孩用醋貼腳底,偶爾會發生腳皮被醋酸腐蝕掉一小塊,那是自然現象不必擔心...因為並不會痛,就像香港腳脫皮一樣,很自然。如果擔心藥敷太久的話,在小孩子腸絞痛症狀減輕後,就可以先停止外敷法。我家baby敷膏藥一天只休息4小時而已,經常都貼著也只脫皮過一次。 用不完的藥裝在碗裡用保鮮膜封住保存,因為是吳茱萸粉拌白醋基本上放著都不會變質...如果媽媽擔心會過期的話就每3天倒掉換新的藥吧。 如果是大人有腸絞痛的問題可改用米酒拌吳茱萸粉,因為米酒和醋都是米發酵的,米酒的功效較強,嬰兒則用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