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01

2011年03月07日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01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01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在基智網=
看眉批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

投資面面觀


概念+叮嚀+操作篇

基金費率全都露 周四上路2011/03/01【聯合報╱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金管會對基金銷售訂出全新遊戲規則,要求銀行、券商等銷售通路,必須對投資人揭露所有基金的經理費、手續費或其他不同名目費用費率,預定本周四(3日)起試行上路,投資人必須事先閱讀過相關費率並簽名後,才能完成投資交易。
銀行、券商擔心,揭露後恐引發客戶議價糾紛,甚至造成業界殺價歪風再起。

基金業者舉例,好比消費者到便利商店花10塊錢買一包泡麵,便利商店必須告訴消費者這10塊錢中,有幾塊錢是超商收取的上架費,有多少錢是物流公司收取的運輸費,消費者必須先簽字認可,才可以完成「花10塊錢買泡麵」的動作。

大型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指出,自從雷曼兄弟連動債事件爆發後,金管會對於金融商品銷售的管理就相當重視,過去銀行理財專員有時為了方便客戶,會接受客戶先以傳真指令投資或贖回基金,然後再補簽名的申購或贖回文件正本。

但現在已全面禁止,客戶一定要先提出書面正本才能交易;如今又要求揭露基金銷售手續費、經理費等,要求客戶簽字表示知悉,才能交易。

網路交易的客戶相對簡單,因為通路一律要在網站公告,因此投資人網路下單投資基金,只要多一道閱讀費率與點選同意的手續,即可繼續進行交易。

銀行主管表示,目前政府似乎只要求金融商品公布相關費率,其他商品的通路都不必對消費者公布行銷程序中的各項成本,金管會既已要求也只能照辦,但是,恐怕只要投資人投資受損,就會回頭找通路殺手續費,只能期待客戶儘量不賠錢。

一家獨立券商高層主管指出,其實現在大多數的銷售通路,本來就會對手續費打折,只是折數不等,公布牌告手續費的意義不大;至於經理費,則是基金公司收取,而非通路所收。
但是手續費全都露以後,一定會有客戶廣泛蒐集比較不同通路的手續費率,然後來回殺價。

---------------下一則--------------- 
基金費用揭露 後天試行2011/03/01【經濟日報╱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金管會對基金銷售訂出全新遊戲規則,要求銀行、券商等必須對投資人揭露所有基金的經理費、手續費或其他不同名目費用費率,預定本周四(3日)起試行上路。

投資人必須事先閱讀過相關費率並簽名後,才能完成投資交易,銀行、券商擔心揭露後恐引發客戶議價糾紛。

在試行階段,通路端可就不同基金公司的不同類別基金,比方A公司的股票型、債券型基金揭露費率即可,但是金管會規劃,8月起實施費率透明化之後,通路就必須針對每一檔個別基金揭露費率,不能只分類別。也就是例如A公司若有股票、債券型基金各八檔銷售,這16檔基金必須一一揭露,不是只分兩類敘明,大型銀行銷售上千檔不同基金,全部都要公布各項費用的費率。

業者指出,這好比消費者到便利商店花10塊錢買一包泡麵,便利商店必須告訴消費者這10塊錢中,有幾塊錢是超商收取的上架費,有多少錢是物流公司收取的運輸費,消費者必須先簽字認可,才可以完成「花10塊錢買泡麵」的動作。

大型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指出,自從雷曼兄弟連動債事件爆發後,金管會對於金融商品銷售的管理就相當重視。過去銀行理財專員有時為了方便客戶,會接受客戶先以傳真指令投資或贖回基金,然後再補簽名的申購或贖回文件正本,現在也全面禁止。客戶一定要先提出書面正本才能交易。如今要求揭露基金銷售手續費、經理費等,要求客戶簽字表示知悉,才能交易。

銀行主管表示,目前政府似乎只要求金融商品公布相關費率,其他商品通路都不必對消費者公布行銷程序中的各項成本,雖然不明白費率公布與投資風險間有何關聯,但金管會既已要求,業者也只好照辦,恐怕只要投資人投資受損,就會回頭找通路殺手續費,只能期待客戶盡量不賠錢。

券商高層主管指出,現在大多數的銷售通路,本來就會對手續費打折,公布牌告手續費的意義不大;至於經理費,則是基金公司收取,而非通路所收。但是手續費「全都露」以後,一定會有客戶廣泛蒐集比較不同通路的手續費率,然後來回殺價。台灣金融業基金手續費本就低於香港等其他市場,若是客戶議價迫使金融業者惡性殺價,將衝擊業者營運。

---------------下一則--------------- 

基金操作篇=現況解析+跨類型

海外基金 搶扮程咬金2011/02/26【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利比亞局勢動盪推升國際油價高漲,並進而使能源產業受惠,黃金績效也跟著衝高,近一周海外基金以能源基金和黃金基金表現亮眼。此外,印尼上季經濟成長速度創 6年來最快,惠譽上調印尼信評展望,印尼基金也有不錯的報酬率。台股基金則因外資持續抽腿,造成指數一路下殺,台股基金近一周績效並不理想,僅11檔出現正報酬,其中,又以金融指數型股票基金相對有撐,而科技型和中小型受傷較為慘重。

國際金價今年走勢盤整,直到1月底發生突尼西亞和埃及事件,讓北非中東陷入緊張情勢,國際資金紛紛流入金市避險,使得黃金貴金屬基金2月份平均績效衝到產業型基金榜首。受到黃金價格回升激勵,黃金基金近一周持續有不錯的績效表現,包括瑞銀黃金股票基金、貝萊德世界黃金基金周報酬率都在2%以上。另外,受到油價高漲影響,能源基金也透出好氣色,本周海外基金績效由施羅德環球能源基金拔得頭籌,周報酬率達4%以上。

除了貴金屬與能源,印尼股市也有不錯表現。印尼公布上季經濟增長率創下6年來之最,印尼出口成長強勁,主要受到石油、煤炭等商品價格大漲支撐,印尼基金績效也跟著水漲船高。包括法巴L1印尼股票基金、德盛印尼基金、富達印尼基金周報酬皆在2%上下,表現出色。

台股受到外資賣超影響,本周表現弱勢,周五盤中一度跌破8500點關卡,測試半年線附近支撐。受到台股回檔影響,台股基金績效也紛紛回落,仍維持正報酬的以金融指數型基金為主,主要是金融股因董監改選題材與金管會放寬金控、銀行登陸投資融資租賃等相關利多,使得金融股本波相對抗跌,包括富邦台灣ETF傘型之金融指數股票型以及寶來台灣ETF 傘型之金融等兩檔指數型基金,周報酬率都有0.5%以上。另外,一般股票型基金匯達大利及保德信高成長基金,也相對抗跌。

---------------下一則--------------- 
天災人禍 衝擊國際經濟與物價-自由時報1000227〔編譯劉千郁�綜合外電報導〕

近來全球天災人禍頻傳,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澳洲水患造成巨額經濟損失,預估通膨跟著攀升超過三%,可能造成澳洲短暫經濟衰退,中國乾旱與北非政治動盪推升農作物、原油行情,紐西蘭地震損失預估九十億美元,該國央行可能調降基準利率作為因應措施。

紐擬調降利率 澳經濟下滑
礦產出口大國澳洲今年遭遇半個世紀來罕見水患,作為澳洲主要出口經濟支柱的礦業與畜牧業無一倖免,原物料佔澳洲一兆美元經濟產出的大部分,其中以煤礦為出口大宗,澳洲財政部長史旺(Wayne Swan)本月初預估,水患與颶風導致煤礦與農場出口減少七十億美元,甚至造成金融危機以來首季經濟下滑,澳洲政府不得不宣佈課徵一次性的水災稅,在一年內籌措十八億美元以因應鐵路、橋樑等基礎建設的重建費用。

氣候異常與投機性的炒作使得農作物與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造成人民不滿,間接引發反政府的示威抗議,北非中東國家爆發革命產生油價上漲等連鎖效應。中國北方乾旱造成農作歉收,被迫增加小麥進口與其他國家搶糧,印度民眾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洋蔥價格翻漲、通膨超過十%險些引發災難,日前印度政府在洋蔥價格下跌後終於承諾取消出口限制。專家預估中國乾旱還要延續好幾個月,恐怕影響冬麥的生長,國際小麥、玉米價格持續走強,埃及、日本的需求帶動美國穀物出口高於預期,上週五玉米盤中價格一度漲停,最後以每英斗七.二二美元作收,上漲三.七%,小麥價格上漲三.七%為八.一一二五美元。

小麥、玉米價格持續走強
無獨有偶,有世外桃源、花園城市之稱的紐西蘭基督城也在二十二日遭受強震襲擊,市場預估紐西蘭準備銀行(央行)總裁將在三月十日的政策會議宣佈調降基準利率一碼(○.二五個百分點),澳紐國民銀行(ANZ National Bank)表示強震將造成經濟成長下滑至少○.五個百分點,分析師表示,紐國經濟去年第三季萎縮○.四%,加上地震延緩復甦腳步,不排除連續兩季經濟下滑、重回衰退的可能。

………………………………………
油價飆漲 歐美股驚跌-自由時報1000227〔編譯劉千郁�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油價飆漲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復甦,上週歐美股市跟著下挫,史坦普五百指數創下三個月來最大週跌幅,歐股創去年六月以來最大跌幅,二月以來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股市表現落差擴大,加拿大、那斯達克、日本股市排名全球表現最好股市前十名,亞洲新興國家一片慘綠,包括越南、台灣、南韓、新加坡股市本月來下跌九%到四%之間。

亞洲新興國家股市摔最重
週五美股受到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三年來高點激勵而走強,道瓊上漲六十一點或○.五一%為一二一三○點,史坦普五百與那斯達克上漲一%、一.五%,史坦普五百在連漲三個星期後走跌,上週共跌掉一.七%,收在一三一九點,道瓊下挫二.一%。分析師指出,利比亞的動亂還是影響股市的主要因素,投資人擔心原油供應吃緊造成油價異常飆高,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經濟成長預估。

歐股表現同樣不甚理想,上週Stoxx Europe 600指數下跌二.四%,西歐十八個主要指數除了挪威與丹麥全盤皆墨,德國股市大跌超過三%,法國、英國下跌二.一%、一.三%,野村控股預估,如果北非政治情勢影響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原油輸出,油價可能來到二二○美元的天價,摩根士丹利擔心油價一年內八十五%到九十%的漲幅會造成如同二○○八年的經濟衰退。

黃金價格週五出現二週來首次下挫,紐約四月黃金期貨收盤價下跌六.五美元或○.五%為每英兩一四○九.三○美元,金價上週共漲一.五%,上週四曾創下一四一八.八○美元高點,為今年一月初來最高價位。

---------------下一則--------------- 
美聯準會、IMF喊話︰高油價對經濟衝擊有限-自由時報1000227〔編譯劉千郁�綜合外電報導〕

北非、中東主要產油國爭取民主浪潮擴大造成國際油價攀升,上週紐約近月期油與布蘭特原油價格上漲十%,雙雙突破一百美元關卡,美國聯準會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官員出面安撫市場信心,指高油價所造成的經濟衝擊有限。

紐約原油四月期貨價格週五上漲○.六美元,漲幅○.六%,每桶報九十七.八八美元,週四盤中價格一度觸及一○三.四一美元,創二○○八年九月底以來盤中最高價,上週該期貨合約上漲十三.五%,倫敦布蘭特原油週五價格上漲○.七八美元或○.七%,收在一一二.一四美元,再創二○○八年八月底來最高收盤價,上週漲幅為九.四%。

儘管油價漲幅驚人,官員表示隨之而來的風險還在可控制範圍之內,美國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總裁雷克(Jeffrey Lacker)說:「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與數據判斷,我認為目前的油價上漲還不至於對復甦造成風險。」聯準會副主席葉倫(Janet Yellen)表示,一旦油價上漲趨勢擴大到其他領域,聯準會就會採取行動。歐洲官員同樣也表明避免過早進行干預行動的立場。

IMF發言人上週五表示,如果油價繼續維持在目前水準對經濟的衝擊有限,中東與北非的動亂造成自一月中以來油價上漲約十美元,這應該是暫時的情況,不過IMF也承認原油供給吃緊對全球經濟成長的影響還很難說。國際能源組織(IEA)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已經增產原油,以舒緩利比亞出口受阻的情況,IEA分析師孟羅表示說 ︰「沙烏地阿拉伯已經增產,但詳細數字不清楚。」

---------------下一則--------------- 
俄羅斯、土耳其 將受惠* 2011-02-27 01:05*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利比亞暴動引起全球股市震盪,法人認為,危機入市的投資人可以留意俄羅斯、土耳其相關投資機會。

霸菱投顧近期針對利比亞暴動出具最新的研究報告,強調這一波股市走弱,是投資人找理由獲利了結,但是區域政治一向是詭譎多變,不能保證未來利比亞事件最後會怎樣落幕,所以投資人仍然需要持續觀察,以較中長線的觀點投資佈局。

其中,油價維持高檔,對俄羅斯經濟以及股市有益,加上相較於中東北非國家,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總理普丁的支持率都在7成左右,政治風險相對低,可能成為資金匯聚地。

投資人擔心土耳其投資風險主要是因為地緣關係,土耳其約有1/4出口目的地為中東北非,包括了輸往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和伊朗的比重都超過2%,但是霸菱投顧認為,這次的回檔反而是逢低買進的機會,畢竟土耳其結構性轉變帶來的股市中長線偏多格局並未改變,而且等中東北非局勢逐漸穩定,伴隨重建概念,對土耳其股市也會有激勵作用。

摩根富林明俄羅斯基金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表示,俄羅斯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產國,能源相關收入佔政府財政近8成,油價持續維持高檔可讓俄股直接受惠,更進一步來看,支撐俄股近2年強勁漲勢的因素,其實是旺盛的內需動能。

白祐夫指出,俄羅斯內需力道有逐漸增強的趨勢,汽車銷售年成長率達到80%,直逼2007年銷售高峰,零售銷售也由負轉正,年增率達到3.4%。年底俄羅斯將國會改選,選前福利政策將持續放送,有機會帶動本益比低的俄羅斯市場進一步與全球新興市場平均值靠攏,提供市場更多投資題材。

ING投信認為,危機入市的投資人可增持與油價連動性高的俄羅斯基金,在中東政治紛擾未平息前,國際油價仍有衝高空間,且俄羅斯股市價值面仍低於歷史平均水準,未來可望隨油價走高上揚。

---------------下一則--------------- 
海外投資熱 兩年吸金651億美元* 2011-02-27 01:05*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走出金融海嘯陰霾,近2年景氣回春,國內投資人也再度點燃海外投資熱度,據央行國際收支資料,2009-2010年,國人海外投資金額累計達651億美元。

法人分析,過去國內投資人投資海外基金偏愛股票型,近兩年海外債券基金人氣熱度逐漸攀升,無論股債基金標的,新興市場都是最受青睞的投資市場首選。

海外基金熱潮主要來自基金績效優異,德盛安聯投信分析,若從基金類型看,不難發現這些累積績效超過100%甚至200%的優異基金,多數聚焦投資新興市場,更多以投資中小型標的為主。

理柏統計,2009-2010年累積績效翻1倍以上的基金共135檔,其中柏瑞拉丁美洲中小型公司基金、摩根富林明新興市場小型企業基金、安本環球新興市場小型公司基金等基金,富邦精銳中小基金、英傑華新興市場小型股票型基金,都聚焦中小型及小型股。

分析後市展望,柏瑞投顧認為,全球焦點放在通膨,但從拉丁美洲經濟結構來看,內需成長動能並未因此利空而減弱。據2010年IMF統計的人均 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巴西為10,154美元、墨西哥14,018美元,智利14,461美元,均遠超過中國大陸的6,378美元與印度的 2,873美元。

柏瑞投顧指出,中產階級崛起,對工業、金融及消費性產業具有長線利多,而這類股票多數也是中小型股。

安本新興市場股票團隊主管帝文卡祿(Devan Kaloo)表示,對未來幾個月的新興市場前景仍維持審慎態度,因此布局首選資產負債表穩健、利潤率回升,且現金流量強勁的企業;長線預期新興國家仍會繼續結構性調整,在龐大人口及日益富裕的環境支持下,經濟支柱將由出口逐步轉為國內消費。

英傑華環球投資對亞洲市場抱持相對樂觀的看法,認為儘管受美國產出減弱與亞洲國家緊縮性貨幣政策影響,使得過去幾個月亞洲的經濟成長減緩,但這樣的比較基準是2010上半年極高的成長率,預期亞洲地區2011與2012年經濟成長可達到近6%的水準。

---------------下一則--------------- 
外資回家…歐美基金迎財神2011/02/28【聯合晚報╱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利比亞政局動盪推升原油價格飆漲,衝擊國際股市近日重挫,而亞洲在外資資金大舉撤出下,整體股市跌幅較重,台股更一度滑落到8500點之下。不過,專家表示,外資資金頗有回流歐、美股市趨勢,投資人選擇區域必須要小心謹慎,暫時避開外資撤資的國家。

投資人對於歐美景氣復甦樂觀,加上中東、北非地緣政治風險以及通膨疑慮,促使資金由新興市場轉進歐美成熟國家。

根據研究機構Lipper FMI(AMG)統計基金資金流向報告指出,過去一周美國股票型基金淨流入94.55億美元,連續7周淨流入,且單周淨流入金額連兩周居各類股票型基金之冠。另外,歐洲企業獲利報喜,歐元區財長表示歐元區經濟復甦日趨強勁且葡萄牙不需紓困,已開發歐洲區股票型基金亦有23.35億美元資金淨流入,創去年5 月歐債風波以來最高淨流入金額。

就亞洲國家外資動向而言,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總計最近一周,外資於亞洲國家股市買賣超動作並不一致,國際資金又有往資源相對較為豐沛的東南亞與南亞股市前進的趨勢,泰國、印尼與印度股市呈現淨買超,其中受惠於能源類股吸引買盤進駐。泰國股市獲外資淨買超1.39億美元,仍穩佔亞股吸引王地位,而南韓、台灣與菲律賓股市則遭外資淨賣超。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新世界基金經理人黃壬信分析,近期全球資金流向以中東政經局勢為動見觀瞻之對象,非洲最大原油蘊藏國利比亞政局動盪推升西德州原油價格飆漲逼近每桶100美元價位、倫敦北海布蘭特原油更竄高至每桶110美元以上。全球資金轉往可望受惠油價上揚的能源生產業者,以及具備保值功能的黃金等貴金屬,無論成熟市場或新興市場之能源類股與貴金屬生產商均可見到明顯資金流入。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第一富基金協管經理人楊金峰表示,近期外資對於台股仍有持續調節賣出的動作,融資出現減碼,隨著部分上市上櫃公司去年第四季財報自結將陸續出爐,預期電子類股的匯損疑慮仍有賴時間消化。不過若從中長期市場需求來看,歐美景氣復甦將有助需求成長,尤其第一季PC、智慧型手機、蘋果產品預估將淡季不淡。

---------------下一則--------------- 
泰股基金 2月績效稱王* 2011-03-01 00:52*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茉莉花革命在北非中東持續蔓延,連累新興市場回檔壓力大增,唯獨泰國歷經近2個月盤整後,在外資大力喊進下,率先展開反彈行情,登上2月股票基金王,漲幅達5.62%。

不過2月股票基金前10名中,有8名是美日等成熟國家,可見亮眼經濟數據已帶動投資信心回溫。以內需市場為主的美日中小型基金,在國際紛擾中,交出5%以上的優異成績。

摩根富林明東協投資團隊投資總監鄭直升分析,泰國政府實施景氣刺激方案,帶動農村收入強勁,加上財務槓桿低偏低,企業開始積極擴張,泰國內需動能與流動性活潑。

他指出,相對印尼頗受市場認同,國際投資人尚未體認到泰國此波結構成長的潛力,隨著經濟與企業獲利等數據持續亮眼,且歷經近2個月的股價整理,SET指數預估本益比回落至11倍,價值面更具吸引力。

雖然中東緊張情勢尚未停歇,但自埃及動亂以來,成熟市場表現相對突出,尤其是聚焦在內需市場的中小型基金領先態勢鮮明。

景順日本小型企業基金經理得能修表示,除了日本的通膨與升息壓力相對較小,過去日股經過大幅修正,投資價值也吸引外資注意。

此外,受惠海外需求強勁,帶動日本企業獲利好轉,其中大部份具高獲利成長的公司,皆為小型企業,他認為,獲利強勁且股價具吸引力,是日本小型股一大利多。

摩根富林明美國微型企業基金經理人克里斯•瓊斯(Chris Jones)分析,中小型企業多以內需消費市場為主,不易受國際情勢影響,加上資金迅速回流成熟市場,在資金行情推升下,股性活潑的中小型股易出現強漲走勢,而且在景氣復甦初期也最具爆發力。

展望後市,多數法人對美股仍抱持樂觀看法。萬寶建議,美股因埃及動亂影響而出現3-5%左右的拉回修正,尚屬合理範圍,也可以消化市場累積已久的獲利回吐賣壓。

在沙烏地阿拉伯出面表示將增產以確保原油供給下,萬寶預期,利比亞引發的原油價格暴漲不會持續太久,美股有機會在修正後重回多頭軌道,持續看好美股第1季仍有機會再上攻12300-12500點。

---------------下一則--------------- 
過去10年,3月強勢基金 俄、台股中小 最猛* 2011-03-01 00:52*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表現歧異且輪動迅速,股票基金也一樣,例如1月上漲強勁的台股基金,自農曆年紅盤以後遭外資賣壓襲擊而大幅回檔,根據過去10年統計,3月以俄羅斯與台股中小基金漲相最佳,平均漲幅皆有5%以上,且上漲機率逾8成。

摩根富林明投信統計,2000年以來3月強勢基金,以俄羅斯與台股中小基金漲相最佳,平均漲幅皆有5%以上,台股基金平均也有4.03%的漲幅,近期台股回檔,在籌碼面沉澱過後有機會再啟攻勢,值得投資人留意。

俄羅斯基金連續2年3月漲幅均逾10%,表現最突出,摩根富林明新興市場產品經理劉念華分析,俄羅斯今年企業獲利成長佳,加上價值面突出,儘管最近3個月漲幅相對新興市場強勢,相對新興市場本益比折價幅度略為縮小至新興市場的6成左右,由於整體評價面仍偏低的情況下,仍有利吸引資金流入。

匯豐俄羅斯基金經理人道格拉斯•海弗爾(Douglas Helfer)表示,俄羅斯宣布升息1碼,除了有通膨考量,升息也顯示俄羅斯經濟已逐步邁向擴張階段,且俄羅斯經濟結構無論從過去至今,乃至可預見的未來幾年,仍與商品市場高度連結,隨商品價格走高,對俄羅斯財政收入與大多數企業獲利將有正面助益。

至於2月回挫的股,摩根富林明JF台灣金磚基金基理人葉鴻儒表示,台股近期波動較劇烈,但隨新台幣升值壓力減緩,加上外資長線仍將維持一定的台股部位,目前指數也尚維持半年線以上,未來如量縮止穩或補量上攻,都是台股很好分批佈局點。

保德信第一基金經理人譚志忠認為,第1季貨幣供給M1B年增率落底反彈,國內資金相當充裕,加上產業面看電子景氣循環將在第1季谷底反轉,基本面為大盤帶來低檔支撐,半年線與年線間將有買盤進場,下跌空間有限,台股基金投資人不必過度擔憂。

---------------下一則--------------- 
歐債基金2月績效 奪冠亞軍* 2011-03-01 00:52*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回顧2月債券基金績效,歐債再度成為亮點,前10名中就佔了6席,除了歐元回穩,邊陲歐洲國家成功發債也舒緩市場對歐債的疑慮,帶動歐債鹹魚翻生,一舉搶下冠亞軍寶座。

隨著歐美景氣復甦趨勢確立,與景氣相關的高收益債,2月平均上漲逾2.5%,且前10名中有4檔為高收益債基金。

摩根富林明債券產品策略長劉玲君表示,歐債強勢反彈表現,除了歐元持續走穩、邊陲歐洲國家發債成功,歐元區各財長一致同意5000億歐元永久性救助機制,有助提振市場信心。再者,始作俑者的希臘情況日漸明朗,希臘財政部表示2010年預算赤字削減37%、超越目標,並預期2011年預算赤字將低於預期,使歐債市場的負面因素逐漸消弭。

劉玲君說,近期歐洲經濟數據表現不俗,加上企業獲利回升,道瓊泛歐600指數成份股有約60%企業獲利優於預期,都是帶動歐債價格走揚原因。

未來若歐洲各國財政赤字與負債問題持續改善,預期債信問題應可逐步獲得控制,今年歐洲債市將不若去年疲弱。

匯豐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游陳達表示,就債券種類而言,波動度最低的是成熟市場公債,但在全球通膨預期逐漸成型、升息循環已漸漸啟動、二次衰退疑慮降低,導致避險需求下滑等環境影響下,成熟市場的低票息利率恐怕無法應付資本利損衝擊。

游陳達說,亞洲高收益債擁有較高票息,使得每單位的長期風險報酬比遠優於各類風險性債券,年化報酬率更高於投資等級債券1倍以上,預期亞洲高收益債券將成為全球法人青睞的投資標的。

復華高益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周上順表示,美國等全球主要國家,大多仍呈現負實質利率的情況,使得資金還是會去追逐收益較高的金融商品,根據 Bloomberg截至2月8日的資料,歐洲高收益公司債及美國高收益公司債的殖利率分別有7.78%及7.42%,未來1年違約率則可望降至1.5%,高收益債市仍極具投資價值。

---------------下一則--------------- 
2月五大資產齊揚 油金漲幅居冠* 2011-03-02 01:17* 中國時報* 張舒婷�台北報導

2月全球投資市場震盪,歐、美股市續強,帶領MSCI成熟國家指數單月漲幅達3%,歐非中東也逆勢走強,MSCI新興歐非指數以逼近5%的月漲幅,高居股市之首,但表現最優異的莫過於商品市場,群益投信指出,由於國際市場充滿不確定因素,油價、金價漲幅雙雙突破5%,高居五大資產之冠。

近期中東非洲政權動盪,衝擊投資人信心,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陳培文說,具有避險功用的黃金,價格轉強,而以歐非中東為主產區的原油,也突破每桶百美元。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資金就輪流在農產品、貴金屬出入,在通膨聲浪下,原物料的投資不可或缺。

摩根富林明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伊恩•亨德森(Ian Henderson)認為,短線金價難測,且波動度偏高,以近2年為例,全球黃金ETF持有黃金總量從1000噸上升至2000噸,反應投資人除了匯率因素外,避險亦是商品價格走揚的主因。

貝萊德世界黃金基金經理人韓艾飛(Evy Hambro)指出,由於通膨趨勢升溫,近期全球吹起升息風,目前全球多數國家的實質利率為負數,故「負實質利率」仍是支撐金價因素之一。

油價方面,富蘭克林坦伯頓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費德里•弗朗表示,由於全球用油需求穩健成長,近來北非動盪不安,今年以來油價上漲逾20%。

---------------下一則--------------- 
新興歐非中東基金 連兩週吸金-自由時報1000302〔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

北非中東政治局勢緊張加劇,資金同步撤出美股與新興市場,轉入成熟公債市場避險,美股上週出現今年來首度淨流出,新興歐非中東連兩週逆勢吸金,此外,因避險需求增加吸引防禦型買盤進駐,美債自去年以來已經連續10週淨流入,光是2月份流入金額即高達155億美元。

儘管位於衝突事件的震央位置,新興歐非中東連兩週逆勢吸金,今年以來流入金額達18億美元,為新興市場中唯一呈現淨流入的區域,主要是因區域內權重最高的國家俄羅斯受惠油價上揚與能源股大漲,因而吸引資金持續進駐。

摩根富林明總收益組合經理人陳政一表示,北非中東情勢緊張使公債避險需求提升,資金流入使成熟公債殖利率全面下滑,具指標的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大幅降至3.41%,包括全球、美國與歐元區公債價格上週普遍走揚,帶動資金轉入美債趨勢明確。

陳政一認為,隨美國景氣復甦,企業獲利回升,未來美國公債利率走揚機會較大,但大幅走升空間相對有限,整體利率水準可望穩定維持於低檔,建議以囊括各類債券的組合債基金作佈局,可增強資產穩定度,較能因應波動加劇的金融市場。

復華新興債股動力組合基金經理人黃大展表示,新興市場美元債持續上漲,雖然中東局勢仍有負面消息,但較高的收益率仍吸引新興債市買盤逐漸回籠,且與新興股市之相關性逐漸降低,代表新興債市已有止穩跡象。

摩根富林明新興歐洲、中東及非洲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分析,歐非中東在新興市場中評價面最具投資價值,今年預估本益比9.3、股價淨值比1.5均是三大新興區域中最低,盈餘增長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均更勝新興拉美,僅小幅落後新興亞洲,預期國際資金仍將加速回流新興歐洲。

---------------下一則--------------- 
新興歐非股市 上月成大贏家2011/03/02【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歐非中東政治衝突不斷,出乎意料地,MSCI新興歐非指數2月份漲幅逼近5%,居各市場之冠,商品市場同樣受矚目,西德州原油期貨、黃金期貨2月價漲幅均突破5%,成為最吸睛的投資。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陳培文表示,相對於歐美市場的強勢,2月份整個亞洲在通膨陰影籠罩下表現相對疲弱,不過觀察前一周外資對東協賣超已經趨緩,對印尼、泰國更由賣轉買,中國最新出爐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降至七個月新低的51.7,意味近一步升息壓力降低,有利股市走揚。

債市方面,2月債券市場全面上揚,群益多利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表示,美國經濟前景續好轉,通膨疑慮隨之上升,但美國聯準會仍無立即升息壓力,現階段建議以短天期債券、複合型投資等級債券為主。

滙豐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游陳達則表示,亞幣2月受外資調節新興市場資金水位影響回跌,不過,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指出,因輸入性通膨壓力提高,人民幣今年升值幅度將高於去年,就過去經驗來看,也將同步帶動亞幣走升,並挹注亞債收益,3月將是不錯的波段進場點。

去年6月中國再次啟動匯改,人民幣揚升3% ,亞幣同步走升,雖然人民幣目前升值速度緩慢,游陳達認為,今年市場普遍看多亞幣升值空間,根據Bloomberg預估,亞洲各國貨幣升值的空間約在3.5%-12.5%的水準。

ING投信投資策略部主管穆正雍表示,今年熱錢由新興市場流往已開發市場已成趨勢,現又傳出美國聯準會有意削減二次量化寬鬆政策規模,反映歐美景氣復甦、股市續強,投資人可挪部分資產到成熟國家,平衡新興市場的波動風險。

---------------下一則--------------- 
投資時鐘過熱?建議減碼政府公債2011/03/03【聯合晚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富達今早公布最新投資時鐘已進入「過熱」階段。富達指出,就富達的投資時鐘模型來看,全球成長與通膨的轉折點歷經6個月至1年漸趨明顯,全球成長正持續穩健攀升,但通膨壓力卻未等量分配到全世界。過熱階段也正意味同時間可能造成股市修正,也提供投資人逢低布局機會。富達資產配置總監Trevor Greetham此時建議投資人,加碼股市、不動產,最好加碼部位是原物料,持續減碼全球政府公債,類股則偏好科技、工業及能源類股。

依據富達研究團隊依歸納過去歷史實證資料而時,將投資時鐘畫分為復甦、過熱、停滯性通膨、通貨再膨脹四個階段,並搭以適合投資的資產為股票、原物料、現金及債券。富達投資時鐘顯示,今年以來進入「過熱」階段,並在2月已進入過熱,預估該階段在未來維持3至6個月。

就現階段投資人可進行的資產配置,Trevor Greetham建議,可加碼股市、不動產,最大加碼部位是原物料,持續減碼全球政府公債。在類股方面,偏好科技、工業與能源類股。而在國家配置上,加碼美國與逢低擇優布局新興市場優質股票。

………………………………………
《基金》富達投資時鐘:現階段過熱,喊進股市、不動產、原物料* 2011-03-03 12:07*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詹靜宜台北報導】

富達今天公布二月份投資時鐘指出,根據投資時鐘模型,現在已進入「過熱」(overheat)階段,建議加碼股市、不動產,最大加碼部位是原物料,並持續減碼全球政府公債,類股方面偏好科技、工業與能源類股,至於國家配置上,加碼美國與逢低擇優佈局新興市場優質股票。

富達分析,全球成長與通膨的轉折點通常需時六個月至一年才漸趨明顯,2010 年5 月達經濟大蕭條以來初次復甦的高峰,市場才意識到成長轉折點,接著便出現次歐元區債券市場問題;2010 年9 月出現低點,聯準會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和緊接而來的布希減稅政策期限延長,重新使得景氣加速成長,股價亦現反彈榮景。

富達表示,全球成長正持續穩健攀升,但通膨壓力卻未等量分配到全世界。許多新興經濟體如中國,自金融海嘯以來成長快速,亦無閒置產能;相反的,大型已開發經濟體仍有大量閒置產能,近日新興市場落後的表現恐會持續。

富達認為,美國為領頭羊,帶領全球成長重新加速,中國緊縮政策則為一大隱憂,四大工業國的閒置產能,反使得寬鬆貨幣政策得以延續下去,但公債很可能受通膨壓力而備感壓力,風險性資產因全球成長再加速而受惠,並暫時緩解歐元區主權債務問題,但近期邊緣市場的政治風險,對持有風險性資產的信心多少受到影響。

富達投資時鐘方法利用經濟成長及通貨膨脹兩項指標將全球景氣循環區分為四個階段:復甦、過熱、停滯性通膨、通貨再膨脹,四個階段大致依順時針方向週而復始循環,因此稱為投資時鐘。這兩項指標每月更新,以預測未來三至六個月全球景氣循環所處階段,並據此擬定資產配置策略。

---------------下一則--------------- 
不受限市場及產業…主題投資 正夯2011/03/04【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聯博全球前瞻主題基金投資研究分析師西格爾(Matthew Sigel)指出,新興市場長期展望佳,商機多元,但受惠於新興市場的企業不一定在新興市場掛牌。

美國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去年全年上漲12%,優於金磚四國中的巴西、上海A股。今年以來,美國、歐洲與日本股市的漲幅更是全面優於新興市場。

西格爾指出,在已開發國家股市中,有許多優異且具創新的公司,這些公司的主要收入都是來自海外,尤其是新興市場,但股價卻大幅低估,非常具投資價值。

西格爾舉例說,新興市場對能源的消耗量提高,鈾價可望受惠,但全球只有澳洲與加拿大有上市的鈾公司,如果只放眼新興市場,就找不到適合的標的。

同樣的,在能源產業,全球只有兩家上市公司能製造出安全的反應器壓力槽,一家是日本企業(市占率八成),另一家則是南韓企業。

聯博認為,今年全球經濟穩健復甦,股市潛力可望由龐大的庫存回補、新興市場消費、工業投資和全球通貨再膨脹所推動。近年來,新興市場經濟成長亮麗,吸引全球資金,但股市表現不一定等同經濟成長。

數周來,資金持續從新興市場回流成熟市場。西格爾表示,新興市場的長期發展故事仍在,以最近的資金流量來看,資金流出的速度可望減緩,新興市場也到應該反彈的時機了。

西格爾認為,投資人可利用主題式投資法,將全球正在進行中的重要趨勢,比如雲端運算、新興市場中產階級快速成長、全球抗通膨、能源變革、基因檢測與定序等火熱議題化為獲利機會,不受市場與產業的限制。
西格爾說,如果基金操作以指數為基準,可能會錯失一些大趨勢帶來的獲利良機。

例如,1957年時,資訊科技產業僅占標準普爾指數的3%,如果當時投資人僅以指標權重投資科技業,或當時的大型權值股,結果將錯失半導體革命、網路世代所帶來的獲利機會。今日,科技類股占指數比重已成長到18%。

聯博全球前瞻主題基金首先界定影響全球的五到八項關鍵主題,之後再發掘受惠於這些重要趨勢的公司。這些公司具創新、高成長與優異獲利潛力的特性,並且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可望改變市場的樣貌。

---------------下一則--------------- 
加碼股票、不動產 減碼公債* 2011-03-04 01:21*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富達投資最新公布的「投資時鐘」進入「過熱」(overheat)階段,法人建議繼續加碼股市、不動產,並持續減碼全球政府公債。

富達集團的「投資時鐘」是利用經濟成長及通貨膨脹2項指標,將全球的景氣循環區分為復甦、過熱、停滯性通膨、通貨再膨脹等4個階段,然後再依據這4個階段擬定資產配置策略。

各指標顯示目前處於「過熱」,上個月該指標則是處於「停滯性通膨期」,富達投資原本預期未來3-6個月才會進入「過熱」,結果才1個月該指標便已經進入「過熱」,按照該模型顯示,此階段最應該加碼的是原物料股。

富達資產配置總監崔佛•葛利森(Trevor Greeth am)分析,隨著主要經濟體失業率逐漸降低,全球經濟正處於未來幾年復甦的開端,建議加碼股市、不動產,原物料可佔較大的比重,並持續減碼全球政府公債;類股方面,最看好科技、工業與能源類股。

富達表示,企業獲利持續提升以外,本益比則是仍然低於歷史的平均,所以可以持續加碼美股,並且可以逢低擇優布局新興市場優質股票。

目前MSCI礦業指數距離史上高點僅剩2成上漲空間,摩根富林明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伊恩•亨德森(Ian Henderson)認為,中長線而言,隨歐美經濟數據翻揚,全球景氣復甦確定,未來原物料需求將提高,天然資源價格在震盪後依然走多。

---------------下一則--------------- 
資源題材護體…通膨 將養胖巴俄基金2011/03/02【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國際原物料及能源飆漲,通貨膨脹壓力升高。在通膨期間,新興拉美等區域較有表現機會;單一國家中,巴西、俄羅斯基金平均漲幅則逾三成。

國際金融協會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海嘯後的史上最寬鬆貨幣環境,造成熱錢湧入新興市場,至2012年將突破1兆美元,貨幣升值與物價上揚,讓新興國家倍感壓力,而隨著熱錢擴增而來的通膨風險,也將成為未來投資市場的最大變數。

根據摩根富林明投信整理,對照前一次通膨時期,2007年國際油價開始飆升,到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美元的歷史天價,漲幅高達188%,這段期間MSCI世界指數的報酬表現為負2.07%。

但新興市場表現相形突出,尤其是具備豐富原物料題材的新興拉美以及經濟增長強勁的金磚四國,相關指數的漲幅均逾18%。

而新興市場的相關基金表現更為出色,包括資源大國的巴西、俄羅斯,以及新興拉美地區的基金,平均漲幅更超過三成。

摩根富林明新興35基金經理人吳淑婷表示,2008年底,全球政府同步降息,去年美國重啟量化寬鬆政策,美元持續疲弱,全球工業生產持續上升,市場資金湧入石油、黃金、礦產等抗通膨標的,擁有豐富原物料的巴西、俄羅斯等國,自然受惠。

雖然新興股市短線隨資金撤出,而有較大的回檔,但吳淑婷指出,新興市場近期回檔屬良性調節,並非是經濟基本面變差,隨著企業獲利持續增長,在內需消費及出口成長等題材支撐下,新興市場長多格局依然不變。

滙豐中華投信指出,油價的高漲,對全球而言,短期可能產生輸入性通膨,如果時間拖長,則可能對經濟成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以經濟成長來說,根據瑞士信貸研究報告,若油價每上漲10%,約會影響歐美經濟成長負0.1%至負0.15%,但對新興市場GDP成長僅有負0.05%的影響。

因此,滙豐中華投信認為,即使未來油價漲勢持續,只要不發生惡性或停滯性通膨,對新興市場長多的走勢,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下一則--------------- 
雙C護身抗跌 外資回補2011/03/02【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法人指出,今年大家最關注的焦點莫過於通膨問題,哪個市場能避免通膨衝擊,就有投資空間,具備雙C(消費Consumption、商品Commodity)題材的新興歐洲及拉丁美洲近期表現即相對新興亞洲抗跌,已開始吸引國際資金回流。

受惠於地緣之便,新興亞洲成為台灣投資人最熟悉的新興市場,投資在新興亞洲基金比重因而遠高於其他新興市場。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國內投資人目前投資在新興亞洲基金的比重達83%,而經常被談及的新興歐洲及拉丁美洲市場基金比重合計僅4%,也低於全球型基金的 13%比重;再從國內加計境外投資人分析,投資新歐及拉美基金資金合計比重占22 ,低於投資新興亞洲基金的45%比重,亦低於全球型基金的33%比重。

全球通膨疑慮升溫下,新興市場成為外資提款機,但並非所有新興市場都被砍殺,外資賣超地區集中在新興亞洲國家,在拉丁美洲只是小賣,新興歐洲更已由賣轉買。

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報酬率的變化上,新興歐洲及拉丁美洲不僅不亞於新興亞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Bloomberg統計,自金融風暴結束後、MSCI世界指數落底以來(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底),MSCI新歐指數大漲162%、MSCI 拉美指數大漲135%,明顯優於MSCI新亞指數上漲的127%及MSCI 世界指數上漲的77%。

拉長時間來看,自1995年迄今,MSCI新歐指數累計報酬率達562%,遠高於MSCI新亞指數上漲的26.71%。
自2000年迄今,MSCI拉美指數累計報酬率高達296%,亦大幅超越MSCI新亞指數上漲的79%。

---------------下一則--------------- 

其他訊息=經濟政策篇

花旗:美恐淪為第3大經濟體* 2011-02-26 02:01* 工商時報* 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新興國家自全球經濟衰退中率先反彈,現在花旗首席經濟學家比特(Willem Buiter)更提出報告預測,未來數十年世界經濟仍將由發展中經濟體領銜成長,而美國在2050年前就會被中國及印度超越,淪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

儘管近日中東情勢動盪令油價急劇拉高,但比特在報告內看好世界經濟長期走勢。他預期:「2050年前世界經濟將強勁增長,2030年前平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每年4.6%,2030年至2050年則為平均3.8%。」

另外,從實質購買力調整的角度而言,全球GDP將由2010年的72兆美元,成長至2050年的380兆美元。

比特更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前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接著印度也會在2050年將美國擠落到世界第3大經濟體的位置。
除了中、印之外,諸多窮國亦將因人口結構年輕,經濟成長率可超前大型先進國家。

報告表示,受到人口及平均所得增長的驅動,亞洲與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將會是成長最快的區域,接著依序為中東、拉丁美洲、中歐與東歐、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等獨立國協(CIS)成員,最後才是現在的各先進國家。

比特並提出一項「3G指數」,用以衡量各國經濟成長。「3G」代表「全球成長發動機」(Global Growth Generators),內容包含花旗經濟學家認為具有重大意義的6大成長動力。

6大動力分別為國內儲蓄/投資標準;人口前景標準;健康標準;教育標準;制度政策品質標準;及貿易開放標準。

依據這6大標準,中國、印度、印尼、埃及、越南、蒙古、孟加拉、菲律賓、斯里蘭卡以及奈及利亞等國,將是未來幾年值得關注的「3G國家」。

---------------下一則--------------- 
新興國家匯率阻升戰結束* 2011-03-01 00:52* 工商時報*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包括南非、巴西等新興國家1個月前才警告為避免經濟成長受創,有必要阻升本國匯率。但如今在通貨膨脹已超出經濟成長,躍升成為頭號公敵下,這場匯率戰也宣告結束。摩根士丹利指出,這也意味新興國家貨幣在外匯市場將繼續走強。

彭博社周一報導,南非財長與印尼央行副總裁上周都不約而同指出,貨幣走強有助於穩定飆升的物價。俄羅斯財長在2月21日也表示,央行將偏向「非常有彈性」的匯率。

此外,曾在去年9月提出「匯率戰」言論的巴西財長曼特加,如今也改口宣稱這場戰爭已經「休戰」。祕魯、中國、哥倫比亞、印尼與俄羅斯都相繼在2月調升利率,以遏止通膨上升。

野村控股公司匯率研究部門主任諾維吉認為,「如今總體經濟問題已從成長太弱轉向至通膨太高,這將導致這些國家開始朝向緊縮貨幣政策的方向前進」。

埃及、巴林、利比亞與突尼西亞相繼發生暴亂,推升紐約油價飆高至每桶一百美元以上,為2008年10月以來首次。這也讓外界憂心能源價格將引發通膨升高。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月3日曾表示,涵蓋55種糧食的食品指數在1月急升3.5%,達到231點的紀錄高點。
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曾預估,新興市場的通膨將加速至6%,大幅超出已開發國家的不到2%。

摩根士丹利外匯策略部門負責人科克認為,「新興市場,尤其在亞洲,正面臨強大的國內通膨壓力,特別是薪資與物價」。他還指出,在國際商品物價狂飆之際,糧食與能源成本正經歷「重大的上壓」。

在投資者揣測商品生產大國,像是俄羅斯、墨西哥與馬來西亞等國家央行將調升利率下,摩根士丹利預測這3國貨幣後市走強。根據該機構預測,馬來西亞幣今年可望升值9%至2.8馬幣兌1美元。

---------------下一則--------------- 
IMF首席經濟學家示警:經常帳問題 危及貿易平衡* 2011-03-02 01:15* 工商時報*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上月落幕的巴黎G20財長會議,就衡量全球經濟失衡的指標達成共識,指標之一的經常帳也引起國際貨幣基金(IMF)關切,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日前發表專文,列舉3大可能危及世界貿易平衡的經常帳問題。

趁著G20財長集會討論各國經常帳盈餘與赤字過鉅帶來的風險,任教麻省理工學院的布蘭查德撰寫長達7頁、題為「經常帳餘額(為何)該削減?」的論文。

IMF定於周二出版該文,另外一個共同撰稿人為IMF外匯專家米萊斯費瑞提(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

2位IMF經濟學家在文中雖未指名道姓,但舉出3大恐威脅全球貿易平衡的經常帳問題。首先,一國經濟體如有大量海外資本流入,會導致經常帳赤字加劇,但許多國家也常因外資突然不來而陷入財政動盪。因此該文主張除須對經常帳赤字規模加強監控,也應將監控範圍擴大到其他影響貿易平衡的指標。

其次,一國因低匯率加上低內需而擴大經常帳盈餘,反映出「不公平競爭」問題。作者認為一國出現經常帳盈餘,透露出當局為提升對外貿易的競爭優勢,而採取低估本國貨幣的蓄意策略。

最後2位IMF學者憂心的是,當全球若干經濟體仍處於近乎於零的低利率環境(矛頭指向美日等已開發經濟體),經常帳盈餘國(明顯指向中國)可能會影響這些國家的需求與生產,而為其經濟帶來負面衝擊。

---------------下一則--------------- 
失衡世界 抓緊貨幣升值財* 2011-03-03 01:14*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在全球經濟復甦呈現差異化的表現下,不可否認的,我們身處在一個失衡的世界。許多新興國家及部份已開發國家因為在金融風暴前沒有過度舉債,所以復甦的狀況就較為強勁,但3大工業國(G-3,美國、歐元區及日本)復甦就顯得溫和。

自1977年起即開始操作免稅債券基金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集團可說是債券專家,截至2010年12月底,富蘭克林坦伯頓在全球債券產品管理規模已成長到2,620億美元,受到全球投資人的肯定。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固定收益團隊表示,也因為各國經濟復甦的腳步不同,反應在政策面上也出現了顯著差異,有如G-3極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有如中國、澳洲、瑞典及巴西等採取漸進的財政及貨幣緊縮政策。但這才造就出各國債市出現了不同的商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固定收益團隊認為,未來這種雙速復甦勢將延續,在各類資產及貨幣不太可能有一致的表現方向下,投資人必須很謹慎的選擇。

對傳統固定收益投資者來說,升息及財政不確定性的環境是項挑戰;而龐大資金流入,也將對許多決策者形成挑戰。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固定收益團隊強調,目前宜側重新興國家債及部份財政體質優的工業國家債。因為已開發國家面臨的是經濟成長低於長期水準的風險,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的金融產業仍有疑慮,他們仍在重建或修復資產負債表。

據國際貨幣基金的預期,2011年先進工業國政府負債占GDP的比重將由5年前的74%升至逾100%,然而新興國家政府負債比重預期可降至 37%。成熟國家的房市雖然不太可能會再顯著惡化,但仍待更多數字來驗證是否已脫離最嚴峻的時期。而部份政府高負債狀況,以及許多國家面臨無法延續的財政政策,將使得這些政府在進行財政整頓或面臨利率走升環境時,公共部門成為拖累景氣疲弱的因素。
就匯市方面來看,中長期而言,新興國家貨幣普遍將比日圓、比歐元及比美元來得強勢。

由於金融風暴時,工業國家政府釋出大量流動性,再加上美國及歐洲最新的振興措施又再釋出資金出來。充沛流動性加上新興市場相對較高的投資回報率,自當吸引資金大量流入。

對於投資人所擔心的利率上升風險,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固定收益團隊分析,目前已經朝短期債券進行配置,例如澳洲、瑞典及南韓等。因持有這些原幣債券,而有匯兌上的部位,未來匯兌收益機會可期。

整體來說,由於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固定收益團隊認為,這有助於市場氣氛呈現一個風險偏好但程度仍屬健康的投資環境。因此,在外匯及固定收益市場中仍可看到許多具吸引人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QE3嚇壞美元指數 Fed考慮擴大資產收購 歐元升至4個月新高-2011年 03月04日【邱柏達╱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最新經濟褐皮書報告指出,美國經濟持續溫和復甦,疲弱的就業市場出現改善。不過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於周三國會演說中表示,當前不排除擴大資產收購計劃可能性,強調不想讓美經濟重陷衰退泥沼。

柏南克保守談話導致美元走貶,美元指數摜破77關卡,一度跌至76.52,跌幅達0.7%;昨歐元兌美元順勢走強,一度升至1.3868、創近4個月新高價。

聚焦就業市場健全
柏南克同時向國會議員示警,「一旦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堅持通過聯邦預算刪減610億美元(1.8兆元台幣)支出法案,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減少0.2個百分點、明年將進一步減少0.1個百分點,這些減少的經濟成長動能恐造成2年內20萬個工作機會流失。」

柏南克指出,儘管美國的確需要削減財政赤字,但就美國長期發展而言,就業市場健全是當前更重要議題。

美國國會削減支出法案各方意見不同,力推的共和黨強調將可增加美國就業機會,但執政的民主黨則警告恐衝擊70萬個就業機會。

削減財政箭在弦上
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哈特祖斯說:「美國削減支出法案,將衝擊今年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減少1.5個百分點,第3季成長率估將減少2個百分點。」

零售與製造業復甦
柏南克還強調,聯準會會按照先前計劃持續進行規模達6000億美元(17.73兆元台幣)的第2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2,QE2),該政策也將如表定在6月底前結束,而儘管美國經濟回溫,但為避免美國經濟再度身陷衰退泥沼,仍不排除實施QE3可能性。

但市場意見似乎大不同,「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日前表態反對繼續執行QE2政策立場,強調美國經濟已毋須進一步振興措施。Fed費城分行總裁普洛瑟(Charles Plosser)上周也強調不排除改變對QE2政策立場,認為若美國就業回溫、生產加速或通膨升溫,應提前終止QE2。

Fed最新經濟褐皮書報告,美國多數地區零售銷售與製造業成長動能強,帶動美國經濟持續溫和復甦,也讓疲弱就業市場出現改善。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大中華篇


市場趨勢+台股篇

1月景氣 續亮黃紅燈【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適逢假期,1月景氣燈號延至3月1日發布,估計仍亮出黃紅燈。
1月綜合判斷分數估計與去年12月相差不大,但組成燈號的九項指標燈號多有變動。其中,代表民間消費的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一項,燈號變動最大,將由綠燈轉為紅燈,與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新高相呼應。

經建會的景氣燈號向來在每月的27日公布,適逢周末加上二二八紀念日連假,延至3月1日公布。恰巧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延至同一天公布,該指數調查時間通常在月中之後,國人已經歷春節後的通膨疑慮和股市重挫,消費信心是否依舊能續維持強勁,令人關切。

景氣燈號由各項指標的年增率判別,春節長假不是落在1月、就是落在2月,因此每年1、2月的年增率常出現跳動,不是偏高、就是偏低。今年春節在2月初,1 月是完整的工作天,是趕著出貨、送禮的日子,經濟活動算是屬於比較活絡的月分。雖然經建會會對各項年增率進行季節調整,以消除季節性因素的干擾,但只能減少季節性因素,無法完全消除。

春節前周轉增加,直接及間接金融活動比較活絡,可望由12 月的黃藍燈跳升為綠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連續六個月亮出綠燈,年增率在5%以下,1月將躍過黃紅燈,直升到紅燈,因其年增率估計跳升到 10.7%。據經濟部公布,1月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高達1兆2,130億元,創歷史新高。

民間消費成長是政府的期待,經建會一直希望能出現民間消費和出口成長雙引擎,堅實的拉動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計處日前發布今年最新經濟預測時,也調升民間消費成長的預期到3.85%。【2011/02/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央行升息1碼 機率高【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宣布將在3月31日召開第一季理監事會,市場人士表示,在中東及北非危機推升油價後,理監事會焦點將放在控制物價,央行升息幅度由原本預期的半碼擴大到1碼(0.25個百分點)的機率愈來愈高。

考慮到物價壓力,儘管昨天新台幣匯率盤中最高升值1.82角,衝到29.572元,匯市交易員表示,外資匯入量比前幾天大,出口商也有一些拋匯力道,帶動新台幣走升,央行卻沒有明顯阻升,顯示央行仍希望透過升值來抑制通膨,因此不願在盤中多作調節。

終場新台幣收在29.66元,升值9.4分,兩大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量為12.55億美元。
市場人士指出,「央行可能還是以半碼為基調,但升息1碼的可能性已上升到五成」。

根據主計處2月份預估,今年物價年增率(CPI)為2%,如果油價持續上揚,加上糧食價格居高不下,據悉,央行內部的估計值,恐比主計處更高,已經到達「警戒值」。

此外,隨著熱錢回流,新台幣近來轉趨貶值,對於降低進口物價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匯率手段抗通膨的威力減弱後,市場人士分析,升息步調必須加快,否則下半年的物價「會很恐怖」。針對物價,央行官員表示,月底理監事會將會充分討論,現在不宜多作評論。

原本外界預估,以近年來央行「火速降息、龜速升息」的特色,此次幅度應該是在半碼,然而,中東地區情勢出乎意料延燒至今,帶動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物價上漲壓力愈來愈重,央行正密切注意,銀行主管認為,除升息幅度可能加大外,甚至不排除有調升存款準備率的可能。【2011/03/0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一月仍黃紅燈 景氣持續擴張-自由時報1000302〔記者陳梅英、王孟倫�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公布一月景氣燈號仍為三十四分、黃紅燈,此為去年九月以來第五顆黃紅燈,但是在領先指標部分,在連續十三個月下滑之後,一月轉為上升,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說,這表示景氣仍有擴張空間。

另外,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也分別公布一月「台灣整體製造業景氣燈號」及二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製造業景氣燈號從去年十二月代表景氣趨於低迷的「黃藍燈」,重新轉成顯示穩定成長的「綠燈」,但因剛好越過燈號門檻,雖然製造業成長動能上揚,但仍處偏弱階段;二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下跌,中止連續八個月上揚。

導致二月CCI下跌的主因是未來半年物價水準、國內經濟景氣及投資股票時機均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標為「投資股票時機」,本次調查結果為九十二.八○點,較上月下降九.六○點,且為近八個月以來新低,主要是反映二月份台股大跌回檔。

跌幅排名第二為「國內物價水準」,主要受到國際油價、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揚,使得國內物價紛紛喊漲影響,二月份調查結果為五十.三五點,較上月大幅下降七.七○點。

洪瑞彬說,經建會公布的景氣燈號中的領先指標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持續下滑,一度擔心國內景氣已走到高點,無法再往上了,結果一月份的數字上升,「有點振奮效果」,代表景氣擴張沒有趨緩,還有擴張空間,但畢竟只是一個月的數字,還需後續觀察。

………………………………………
元月景氣 連5月亮黃紅燈* 2011-03-02 01:17* 中國時報* 洪正吉�台北報導

經建會公布,一月景氣燈號為代表穩定成長的「黃紅燈」,綜合判斷分數維持34分。這是連續5個月景氣燈號呈現黃紅燈,不過,領先指標在連續13個月下降後,首度回升,同時指標也呈現上揚,經建會表示,國內經濟仍將在樂觀中保持穩定成長。

經建會表示,一月景氣對策信號9項構成項目中,直接和間接金融由黃藍燈轉為綠燈,分數增加1分;批發零售和餐飲業營業額指數由綠燈轉為紅燈,分數增加2分。

不過,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和電機設備進口值等3項,由黃紅燈轉為綠燈,分數分別減少1分,因此,綜合判斷分數維持34分。

其中,比較值得觀察的是代表民間消費的「批發、零售和餐飲業營業額指數」,出現大幅成長,由去年12月上修值3.2%,增加到10.7%,燈號由綠燈直接跳升到過熱的紅燈,顯示消費信心持續回溫。
經建會經研處景氣組長林麗貞解釋,由於商業營業額創歷史新高,所以消費面指標轉趨熱絡。

另外,因為失業率持續下降,就業人數也持續上升,勞動市場因而持續改善,所以領先指標轉呈上升,同時指標也持續增加。

經建會經研處長洪瑞彬強調,之前外界擔心景氣已經走到高點,不能再上升,現在出現領先指標回升,有振奮作用,所以經建會評估經濟仍樂觀中穩定成長,表示還有空間。

展望未來,經建會表示,由於新興經濟體成長強勁,先進國家經濟放緩的幅度又小於預期,有助於維持台灣的外貿動能,加上政府推動全球招商,進一步帶動民間投資、促進就業,經濟前景樂觀可期。

---------------下一則--------------- 
1月不旺 電子業景氣衰退【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天公布,1月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為代表景氣持平的綠燈;不過,與台灣高科技業息息相關的「電腦、電子產品與光學製品」產業,卻首度出現代表「衰退」的藍燈。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孫明德解釋,國內高科技主力是「電子零組件」業,包含半導體、光電元件及電子零組件等中、上游產業;今年1月景氣發生衰退的是「電腦、電子產品與光學製品」產業,屬於下游零售端。

他分析,主因可能是買氣不旺,消費者在觀望產品價格會不會繼續下降,或是期待新一代產品出爐,例如iphone5、ipad2等最新科技。

不過,孫明德強調,最下游的產品銷售不佳,早晚會影響到中、上游產業景氣。電子零組件業也自去年12月起,連續亮出兩個月象徵景氣趨於低迷的黃藍燈;未來會如何發展,仍有待後續密切觀察。

電子業景氣低迷,為何整體製造業仍能維持綠燈格局?孫明德說,這幾個月「傳產旺,電子弱」的現象十分明顯。維繫製造業這幾個月成長動能幾乎都是傳統產業,如紡織業、化學製品業、機械設備等。

不過,隨著今年科技廠商將陸續推出各種新式3C產品,孫明德認為,年中以後應能改變現在「傳產旺,電子弱」的情況。

台經院1月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從去年12月顯示景氣趨於低迷的黃藍燈,重新回升為顯示景氣平穩的綠燈,但僅比綠燈下限高出0.52分,顯示成長動能呈現上揚,但還是處於偏弱階段。【2011/03/02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陳忠瑞:台股後市 景氣撐腰* 2011-03-02 01:15* 工商時報* 記者潘臆涵�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日公佈台灣景氣對策訊號,仍維持34分的黃紅燈,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表示,台灣景氣連續15個月呈現紅燈及黃紅燈之上,代表台灣景氣依然非常熱絡,景氣熱絡是股市最好的後盾,本波台股自9,220點回檔,幅度應該不致過深。

昨日公布的景氣對策訊號,期中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及機械電機設備進口紛紛轉為綠燈,陳忠瑞表示,由於去年高基期的關係,實質面指標成長率無法維持高檔,因此增幅有微幅下滑現象,這並不代表台灣本波景氣已經結束,可能僅是一個大循環的修正,對股市而言也是一個長多的修正而已。

陳忠瑞強調,領先指標已經連續一年上升,6個月平滑指數也止跌反彈,代表台灣未來景氣並沒有大幅下滑趨勢,預期經過第2季的淡季景氣,第3季還是可以維持熱絡,因此不排除第2季、第3季後,台灣股市可以再現榮景。

目前全球景氣最大的問題在於通貨膨脹,陳忠瑞表示,通貨膨脹對於景氣的殺傷力不可不提防,國際油價續漲10美元,對於全球GDP殺傷力達0.5%,但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則可能會提升0.5%。

依據國外媒體報導,油價達120美元以上是一個重要的景氣轉捩點,陳忠瑞認為其敘述有其根據。台股今年上檔幅度能夠有多大,最重要的關鍵即在油價及通貨膨脹兩項變數,尤其新興國家中的金磚四國,通貨膨脹率均已超過5%,印度甚至接近10%。

此外,金磚四國的利率也都調整到6%以上,所以低利率的環境已經不在,因此金磚四國所帶動的全球經濟動力是否能夠持續成長,也是未來全球景氣最大的考驗點。

---------------下一則--------------- 
1月領先指標回升 景氣擴張【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1)日公布1月景氣概況,進出口轉弱,消費增強,1月景氣燈號續亮出黃紅燈。令人振奮的是,領先指標終結連續13個月下跌,首度回升,經建會經濟研究處長洪瑞彬說:「景氣續有擴張的空間。」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也發布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較上月下降0.89點,為85.89點,未能續創歷史新高,但仍居單月次高。其中購買耐久財信心大升,台經中心主任徐之強說:「調查是在財政部奢侈稅方案出爐前做的,相信消費者買房信心3月可能大跌。」

從去年下半年,經建會預期不久後會看到綠燈,但一直未出現,呈現看回不回,連續亮出五個黃紅燈。綜合判斷分數還回升,去年11月為32分,12月修正後為34分,1月繼續維持34分,約在黃紅燈區的中間。

出口和投資兩大指標如預期轉弱,海關出口值季調後年增率由去年12月12.0%降為6.7%,燈號由黃紅燈降為綠燈。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年增率由 18.1%降為15.8%,燈號也由黃紅燈轉為綠燈。洪瑞彬指出,兩大指標轉弱皆因新台幣升值。新台幣近日大致走貶,有助兩大指標搶回原燈號。

民間消費指標出奇地強,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年增率大升,由去年12月的3.2%上升到1月10.7%,燈號由綠燈跳到紅燈。與消費者信心居歷史高點相呼應。

1月領先、同時和落後指標同步上升,洪瑞彬說,尤其領先指標連跌13個月後首度回升,「令人振奮」,「連跌13個月說明景氣擴張速度不斷趨緩,見到止跌回升,顯示景氣仍將擴張,還有成長空間。」

洪瑞彬指出,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領先指標已呈現連續五個月上揚,預期景氣朝擴張之路,歐洲和美國的經濟情況都較預期好;大陸的領先指標則持續下降。

若從景氣循環角度看,歐美向上、中國大陸往下,恰和去年相反。官員指出,這可能預告今年對歐、美的出口成長會比預期好。【2011/03/0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領先指標止跌 經濟還有成長空間【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天公布1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第5顆象徵景氣有過熱之虞的黃紅燈。值得注意的是,代表未來半年經濟走勢的領先指標,在連續13個月下降後首度止跌回升,顯示國內景氣還有成長空間。

經建會官員指出,這一波國內景氣復甦自前年第4季起開始,直到去年3、4月到達高點;隨後逐步走緩,自9月起亮出黃紅燈,至今已是連續第5顆。

經建會每個月發布景氣綜合對策信號,內含9項指標:股價、出口、批發零售、直間接金融等。

此外,代表未來半年經濟走勢的領先指標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連續13個月下降後,1月終於止跌回升,小幅增加0.2%。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解讀,這顯示國內景氣「尚未到頂,還有成長空間」。

洪瑞彬強調,領先指標連續13個月下滑,並不表示國內經濟走跌,只「是成長的幅度趨緩」,而且趨緩的幅度逐月縮小,到今年1月,更出現小幅成長,表示「目前國內經濟在樂觀中,保持穩定成長」。

1月整體燈號與分數皆與去年12月相同,但增減項目各有不同,上升指標計有兩項:「直接及間接金融」與「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主要是因為春節前廠商周轉資金需求熱絡,與農曆春節帶動的消費榮景。

減分的項目也不少,如「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值」,及「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各降1分,使得整體分數維持在34分。【2011/03/02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領先指標 13個月來首度上升* 2011-03-02 01:19* 旺報* 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

經建會昨日發布今年1月景氣概況,景氣對策信號連續第5個月呈現黃紅燈,顯示金融、生產、貿易指標都穩定成長,消費指標也轉趨熱絡,勞動市場持續改善,領先指標更終結13個月下滑,轉為上升。

經建會經濟研究處長洪瑞彬表示,整體而言,當前國內經濟在樂觀中保持穩定成長,由於新興經濟體成長強勁,先進國家經濟放緩幅度又小於預期下,有助台灣維繫外貿動能,再加上政府積極推動全球招商,更進一步帶動民間投資、促進就業,經濟前景仍樂觀可期。

在構成景氣對策信號的9大指標中,代表民間消費的「批發、零售和餐飲業營業額指數」大幅成長,由上個月的3.2%增加至10.7%,燈號更由綠燈直接升級為最熱的紅燈,顯示消費信心持續回溫。

景氣領先指標則終結連續13個月下滑,比上一個月微幅增加0.2個百分點,洪瑞彬表示,這也間接打破過去民眾對景氣已經攀至高點的疑慮。相對下降的數據包括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等3項分數。

………………………………………
景氣旺 領先指標終結13黑* 2011-03-02 01:15* 工商時報*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日發布元月景氣,連跌13個月的景氣領先指標,於元月止跌、並回升0.2個百分點,景氣燈號亮出連5個月黃紅燈,顯示景氣走勢優於預期,仍有進一步擴張的空間。

經建會每個月都會依股價、出口、就業等9項指標的變化,算出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依分數高低對映不同的燈號。元月份這9項指標變化頗大,雖然批發零售及餐飲的營收表現超乎預期加了2分、直接及間接金融也加了1分,但是出口、股價、機械設備進口也各減1分,因此分數仍維持在34分,所對映的燈號仍為代表穩定擴張的黃紅燈。

經研處長洪瑞彬表示,從這9項指標的變化可以發現金融、生產及貿易續呈穩定,而消費面更轉趨熱絡,且勞動市場持續改善,景氣亮出連續5個月的黃紅燈,顯示景氣仍呈穩定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景氣領先指標(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自去98年12月下滑之後,歷經13個月的連續下滑之後,於今(100)年元月終於止跌回升,升幅0.2個百分點。

洪瑞彬表示,去年領先指標持續下滑,讓大家擔心景氣擴張趨緩,但如今終結13個月的下滑,表示經濟成長期可以延長,景氣還有擴張空間,顯示台灣如今的經濟算是健康的。

經建會同時也指出,OECD國家去年12月領先指標回升,已重拾成長動能,其中美國新屋開工、消費信心都呈回升,歐元區領先指標也呈回升,另外日本工業生產也呈擴張,失業也已獲改善。

洪瑞彬表示,美、歐及亞洲的經濟重拾成長動能,有助於我國的外貿成長,預估今年台灣的經濟仍可樂觀期待。

---------------下一則--------------- 
2月消費者就業信心 創新高【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公布,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85.89點,雖然較1月微降0.89點,但仍創下歷史次高紀錄。

其中,台經中心主任徐之強表示,由於國內景氣持續回溫,廠商釋出職缺明顯增多,使得國人對「未來半年就業機會」信心,刷新歷年調查新高。

CCI由六項指標購成,2月數據分別有3項指標上升、3項指標下降。上升的是國人對未來半年「就業機會」、「家庭經濟狀況」及「耐久性財貨時機」的信心。下降的是「物價水準」、「國內經濟景氣」及「投資股票時機」。

徐之強分析,在3項上升指標中,升幅最大的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財貨時機」,2月調查指數為103.90點,較1月快速上升10.80點。主要是因為物價上漲,民眾為抗通膨,購買房屋、汽車等耐久財的意願大增。他指出,調查時,政府尚未宣布課徵奢侈稅細節,3月的民眾購買耐久財信心恐會顯著下降。

此外,在3項下降指標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較1月大幅下降9.60點。徐之強指出,這是受到外資撤出,影響春節後台股狂跌,所以使得民眾投資股票信心銳減。
總體來說,他強調,民眾對未來半年景氣還是抱持樂觀看法。

這項調查由中大台經中心主辦、輔大統計系調查、台綜院協辦,調查期間為2月19日至22日,以電腦隨機抽樣,電訪2,396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0個百分點。【2011/03/02 聯合報】@ http://udn.com/

………………………………………
CCI:民眾看好就業機會 憂心股票* 2011-03-02 01:17* 中國時報* 張舒婷�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中心昨公布,2月份CCI(消費者信心指數)結果指出,總指數較1月下滑,中止連8個月上揚的漲勢,但民眾對「就業機會」依舊最看好,不過由於台股慘跌、物價上揚,故消費者最憂心的選項,下跌幅度分別為9.6點、7.7點。

另外,台經院昨同時公布1月台灣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燈號從上個月(去年12月)的黃藍燈,回升為代表景氣持平的綠燈,但成長動能還是處於偏弱階段;個別產業方面,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產業,更是首次出現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光電元件及材料業」也受到外銷訂單成長力道轉弱的影響,已連續6個月亮出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

最新CCI調查指出,2月CCI為85.89點,比1月下降0.89點,;雖然沒有持續上揚,但仍是近10年次高表現。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主任徐之強分析,2月CCI指數下滑,6項指標中,有3項下滑,分別為未來半年「物價水準」、「國內經濟景氣」及「投資股票時機」。其中降幅度最大的指標為「投資股票時機」,本次調查結果為92.8點,較上月下降9.60點,為近8個月以來新低,主要反應2月台股大跌回檔的表現。

包括「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以及「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等3項都上升;「未來半年就業機會」更是已連續4個月上升,並創歷史新高。

---------------下一則--------------- 
3月有漲相…現在定期定額 勝算高2011/03/02【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台股2月拉回修正近6%,但據2000年以來經驗顯示,台股3月上漲機率是第一季中最高,且在台股多頭格局中,跌破季線開始定時定額的勝率高。

台股3月第一個交易日大漲127點,外資雖然僅小買11億元,但已終止連續賣超台股,開始轉賣為買,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5.5億,短線若大盤成交量能繼續放大,將有利大盤繼續震盪反彈表現。

元大投信建議,台股近期拉回修正並非基本面出現重大變化,純粹是因為外資賣超並匯出的影響,若中東局勢情況可以漸漸平息,且國際股市能開始止穩,將有利台股跟著止穩反彈,因此應以定時定額方式投資台股基金來避開短線震盪,以免錯失今年的多頭行情。

保德信金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勝發表示,近期法人資金出現減碼傳產、轉進電子的現象,尤其投信法人特別明顯。目前電子股資金動能有回升現象,除太陽能及觸控面板相對強勢外,跌深的NB、TFT面板及半導體部分個股出現反彈。

---------------下一則--------------- 
陳忠瑞:台股後市 景氣撐腰* 2011-03-02 01:15* 工商時報* 記者潘臆涵�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日公佈台灣景氣對策訊號,仍維持34分的黃紅燈,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表示,台灣景氣連續15個月呈現紅燈及黃紅燈之上,代表台灣景氣依然非常熱絡,景氣熱絡是股市最好的後盾,本波台股自9,220點回檔,幅度應該不致過深。

昨日公布的景氣對策訊號,期中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及機械電機設備進口紛紛轉為綠燈,陳忠瑞表示,由於去年高基期的關係,實質面指標成長率無法維持高檔,因此增幅有微幅下滑現象,這並不代表台灣本波景氣已經結束,可能僅是一個大循環的修正,對股市而言也是一個長多的修正而已。

陳忠瑞強調,領先指標已經連續一年上升,6個月平滑指數也止跌反彈,代表台灣未來景氣並沒有大幅下滑趨勢,預期經過第2季的淡季景氣,第3季還是可以維持熱絡,因此不排除第2季、第3季後,台灣股市可以再現榮景。

目前全球景氣最大的問題在於通貨膨脹,陳忠瑞表示,通貨膨脹對於景氣的殺傷力不可不提防,國際油價續漲10美元,對於全球GDP殺傷力達0.5%,但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則可能會提升0.5%。

依據國外媒體報導,油價達120美元以上是一個重要的景氣轉捩點,陳忠瑞認為其敘述有其根據。台股今年上檔幅度能夠有多大,最重要的關鍵即在油價及通貨膨脹兩項變數,尤其新興國家中的金磚四國,通貨膨脹率均已超過5%,印度甚至接近10%。

此外,金磚四國的利率也都調整到6%以上,所以低利率的環境已經不在,因此金磚四國所帶動的全球經濟動力是否能夠持續成長,也是未來全球景氣最大的考驗點。

---------------下一則--------------- 
台股歇歇腳 布局基金正對時* 2011-03-03 01:14*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國際股市表現紛歧,歐美股市仍呈多頭走勢,漲多的亞股則因通膨疑慮升高及茉莉花革命等因素而修正,台股短線波動也跟著加劇,法人預估,今年第1季整理修正後,第2季台股將重回9,000點以上,現在是佈局時點。

統一經建經理人范淑芬表示,全球總經面持續好轉、台灣產業面樂觀、股市資金動能無虞,預期台股首季見低點,技術性修正後,將逐季走升,全年攻堅萬點目標不變。

第一金旗下的第一金證券投顧認為,大盤至上週低點8,470點的跌幅,已初步滿足去年9月至今年1月長線漲幅的1/2,且主流股已表態止穩,近期若伴隨成交量縮至1,000億元,將有利日後反彈。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協管經理人楊金峰指出,台股短線仍處於盤整格局,除非國際利空情勢再擴大,或是油價大幅飆漲,否則台股的下檔風險應有限,中長期因景氣仍處於擴張期,企業獲利成長、兩岸經貿開放可望持續,電子新產品持續問世,看好台股走勢。

范淑芬表示,預期兔年台股走勢先蹲後跳,第2季指數將站回9,000點以上,年中則需留意Fed升息預期效應,年底有景氣及選舉行情發酵,台股有機會上攻萬點。

投資方向,范淑芬說,看好電子的智慧型手機、觸控面板、太陽能及LED相關,傳產以中國大陸內需消費有關的食品、通路、汽車及ECFA實質受惠產業為主。

IMF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4.2%,且第1季為此波循環低點,之後逐季向上。范淑芬說,美國、歐元區及中國大陸3大經濟體景氣持續好轉,將帶動台灣出口回溫,進而使企業獲利成長成長,預估2011年台灣50成分股獲利成長率可達19%,景氣行情後續可望接棒。

---------------下一則--------------- 
高價股、電子股相對強勢 台股基金不看淡2011/03/03【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李娟萍�台北報導】

台股基金近一周平均績效0.61%,表現跟大盤相近同步,但台股2日再度失守8,700點,預料又將使台股基金績效受挫,不過,台股基金經理人仍認為股王宏達電股價續創新高,在高價股、電子股仍強勢下,台股向上機會仍不小。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鍾景星表示,近期台幣匯率走穩,對電子業衝擊降低,也逐漸走出匯損陰霾,由於電子業接單力道不弱,預期部分公司2月營收就是近期低點,第一季修正是逢低布局電子業好時機,建議可鎖定高階手機、半導體、節能及再生能源、3C產品、軟體應用。

---------------下一則--------------- 
台股科技、店頭基金 相對抗跌* 2011-03-01 00:52*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兔年股市開春後出師不利,2月台股開紅盤以來,外資賣超逾800億元,沉重調節賣壓引發台股跌勢,連帶衝擊台股基金績效,188檔台股基金2月全都跌。比較特別的是,除了指數型基金,其餘類型台股基金都相較大盤抗跌,其中又以科技、店頭、中小型基金跌幅相對輕微。

摩根富林明JF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表示,新台幣走勢趨軟,電子股率先受惠,不但匯損壓力大減,加上政府重打房市,資金重回電子股,進而帶動科技基金展開反彈走勢。

群益投信國內投資長吳文同表示,台股難逃近期國際事件利空衝擊,但台股從去年5月上漲超過2000點,此波修正可視為漲多回檔,下跌空間有限,中線將呈現區間震盪的箱型整理格局,愈往8000點靠近,反而愈是買點。

摩根富林明JF台灣微型基金經理人陳慧宜表示,台股開紅盤後,持續呈現量縮整理格局,但近期不少業績型的中小型股,因具有題材及市場、法人資金進駐,出現個別表現空間。

根據統計,中小型台股基金,無論在首季或歷年2月表現,都相對強勢,加上外資賣超幅度已有縮小趨勢,且歷經數日大幅修正後,部份績優股投資價值浮現,可望吸引外資逐漸回籠,料將帶動台股止跌回升。

台股基金操作上,陳慧宜建議,台股自2009年來累積的漲幅已經不小,但選擇「強勢市場」中的「強勢股票」,仍是投資理財最有效率的方式。
因此若是尚未進場布局台股的投資人,不妨趁著台股短線拉回修正,進場佈局。

陳慧宜說,積極型投資人可選擇店頭市場型、中小型或是科技型;穩健型投資人則可考慮一般股票型;保守型宜以平衡型基金為主。

---------------下一則--------------- 
台幣緩升…科技基金第一勇2011/02/28【聯合晚報╱記者吳瑞菁╱台北報導】

對於一直承受匯損壓力的電子業來說,台幣止升回貶,有如一道曙光,讓近期表現疲軟的電子類股鬆口氣。美銀美林證券經理人調查報告中指出,最看好的類股仍集中在科技產業上,穩居第一名。經理人對科技類股的愛好反映在近期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上,統計今年以來,費半漲幅逾一成,堪稱成熟市場中表現最佳的指數。

群益投信表示,整體而言,台灣科技廠商在科技產業商機掌握上總能領先一步,獲利能力也優於國際相關同業科技類股受惠各業者新產品不斷推出,加上後續還有蘋果的iPad2及iPhone5將陸續問世,且任天堂新款遊戲機也將推出,都將為類股再推一把。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鍾景星表示,科技業是台灣產業的主要競爭力,也是台股重要的主流,台幣匯率反升為貶,對電子產業營收的確是大有助益,今年來說,第一季的修正正是逢低布局電子主流產業的好時機。建議電子五大主流鎖定高階手機、半導體、節能及再生能源、3C產品、軟體應用。

鍾景星指出,高階PDA手機帶動手機品牌新的生命力,也帶動相關零組件商機,像是全球高階手機新品牌、照相鏡頭、一體成型金屬機殼、觸控面板、高階驅動 IC與EMMC記憶體,而台灣半導體產業穩定成長,台灣廠商40/28奈米高階技術領先,客戶群最廣,長期競爭率持續上升,在晶圓代工、封測、基板都值得留意。

此外,節能及再生能源商機將從中國十二五計畫中再度高成長,LED、太陽能、風力發電後市看好,3C產品持續整合,重點發展由書房走進客廳,客廳是下波電子發展重點,另在軟體應用上,遊戲、導航、影音、工具軟體可多觀察。

---------------下一則--------------- 
台股科技基金 後市可期2011/03/02【經濟日報╱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電子股領軍帶動,台股昨日開高走高,上漲1.49%,為3月行情漂亮揭開序幕,檢視2000年以來台股基金歷年3月表現,中小型、店頭型、科技型基金上漲機率皆在七成以上,法人因此看好台股科技型基金今年3月表現空間。

往年3月表現最佳的台股中小型基金,過去11年的平均報酬率達4.99%。摩根富林明JF台灣微型基金經理人陳慧宜表示,績優中小型股投資價值逐漸浮現,接下來若能吸引外資回籠,除有更多表現機會,還可望替大盤注入上攻動能。

就科技產業來看,電子股先前遭逢匯兌損失,又遇上農曆新年、工作天數較少,1、2月表現確實差強人意。匯豐龍騰電子基金經理人鄒政杰表示,電子業業績可望在2月落底,隨新台幣回貶與新電子產品陸續登場,3月起有機會逐步回溫,成為帶動大盤的主將。

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指出,蘋果馬上就要推出iPad 2 ,其他廠商也持續推出類iPad的平板電腦產品與之較勁,這些可望造成銷售熱潮的新電子產品,已帶動整體供應鏈相關廠商的股價於3月首個交易日走強,目前看來,電子族群熱度的確相當高,股價走勢也相對其他類股強勁。

投信業者因此看好台股科技型基金今年3月確有表現空間,有望追隨2000年以來歷年3月平均逾4%的報酬。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