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06月28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巧克力 有助減輕發炎反應2013/06/14【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肥胖的人喝點熱巧克力、吃點巧克力,或可幫助對抗身體發炎反應。美最新研究認為,肥胖的人食用巧克力,或許有助控制糖尿病、脂肪肝等發炎相關疾病。

研究作者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食品系副教授約書亞•藍伯特表示,透過動物實驗發現,兩組老鼠同樣食用高脂肪飲食,其中搭配食用巧克力的老鼠雖然也會肥胖,但身體較不會因肥胖出現發炎反應。研究持續十星期,這段時間老鼠吃巧克力的份量相當於人類食用十湯匙巧克力粉,如果沖泡成熱巧克力,大約是四、五杯熱巧克力。

藍伯特指出,研究顯示,巧克力對體重增減影響不大,比較讓人驚訝的地方在於,巧克力竟然可以大幅減少體內發炎反應,並幫助減輕脂肪肝病情。研究人員表示,食用高脂食物的老鼠吃巧克力後,身體一些發炎指數、糖尿病指數都比沒有吃巧克力的老鼠來得低。

為什麼巧克力可以抑制發炎反應?藍伯特對此表示,有兩個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第一,身體多餘脂肪會釋出求救訊號,導致免疫系統活化,進而引起發炎反應,巧克力也許可以抑制這些求助訊號,減輕體內發炎反應。

第二,過多脂肪會干擾腸道屏障功能,使細菌毒素更容易進入血流,誘發免疫反應,巧克力或許也會促進腸道屏障功能,使細菌毒素不致四處流竄。

---------------下一則--------------- 
緩和濕疹 多吃冬瓜、薏仁【聯合報╱記者凌筠婷�二林報導】

夏天到了,許多人皮膚出現濕疹,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中醫師董懿容說,可煮冬瓜粥或綠豆薏仁粥,幫助身體排出濕氣,減緩濕疹症狀。

天氣越來越熱,許多皮膚比較敏感的人,就會開始出現濕疹,紅紅疹子,表面有的濕濕的或是會癢,使人不堪其擾。

董懿容說,濕疹通常有三種,一種是熱邪,疹子呈現紅色;另一種是濕邪,疹子的表面會有濕潤感;第三種是風邪,也就是會乾癢,讓病患難以忍受。

「油、鹹、重口味加上冰品,都會造成身體濕氣。」董懿容說,若不想讓濕疹復發,就是要讓身體保持乾燥,若因外出流汗,也要隨時以乾淨的毛巾擦乾,平常可以多喝黃耆紅棗茶、桑葚汁、綠豆湯,可幫助身體「除濕」,若擔心綠豆性冷,吃紅豆也很有幫助。

黃懿容另建議說,「冬瓜粥」對於身體排濕也很有用,做法相當簡單,先把冬瓜肉和冬瓜皮、冬瓜子分開,以冬瓜皮和冬瓜子來煮水,煮20分鐘之後將皮和子撈出,加入冬瓜肉、米、山藥、蓮子煮成冬瓜粥,就成為美味又健康的夏日養生餐。【2013/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5種食物 讓皮膚水噹噹2013/06/18【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許多女性為了愛美而購買許多保養品、保健食品,日常飲食中,有很多天然食物也能讓人看起來更容光煥發,皮膚更加細緻、有光澤。營養學專家大衛•沃爾夫表示,像小黃瓜、椰子油、木瓜等食物都對皮膚很有好處,適量攝取,搭配健康飲食,臉上就會散發自然光彩。

小黃瓜
小黃瓜屬於瓜類家族,因為具有利尿功能,所以可幫助預防水腫。黃瓜皮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矽,如果一個人外表要美麗,就得攝取充足的矽。建議購買新鮮、有機小黃瓜,小黃瓜外皮就不會上蠟,這樣就能連皮一起吃。將小黃瓜加入生菜沙拉或莎莎醬當中,或者在飲用水放幾片小黃瓜,就能隨時隨地享受小黃瓜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椰子油
大衛•沃爾夫表示,像橄欖油、芥花油、奶油遇到高溫就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而自由基會使臉部脂肪大量流失,皮膚也較容易出現肝斑、老化斑點。相較之下,椰子油含有獨特中鏈脂肪酸,遇高溫會比其他油脂更穩定,較適合用來烹調。

椰子油也含有一些抗菌成分與「妊烯醇酮」,妊烯醇酮是黃體素等許多荷爾蒙原料之一,可促進身體循環、修復受損肌膚。烘焙食物時,以椰子油取代奶油,或在奶昔中加點椰子油,能讓身體更有飽足感,較不會一下就感到飢餓。

薑黃
許多咖哩含有不少薑黃,大衛•沃爾夫指出,薑黃是一種強效抗氧化、抗發炎物質,也可幫助清血路,減少血液雜質,血液暢通、乾淨,皮膚自然就會柔軟、光滑,薑黃也可減緩青春痘等發炎反應。薑黃不但可做成咖哩,也可做成沙拉沾醬,吃下薑黃,皮膚很可能馬上從蒼白轉變成紅潤,散發出玫瑰色光澤。

木瓜
木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這些營養素都對皮膚很好,另外,木瓜含有獨特木瓜酵素,可以軟化、溶解老化皮膚組織,促使皮膚再生,還可以修補膠原蛋白纖維,改善、減緩皺紋生成。

芭樂
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營養師表示,芭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抑制黑色素生成,膠原蛋白生長也需要靠維生素C輔助,攝取芭樂等含維生素C食物,對皮膚也是好處多多。

國內營養師看法
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營養師指出,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礦物質鋅、膠原蛋白等營養素都對皮膚很重要。芒果、地瓜、胡蘿蔔等紅黃素食物多半含有維生素A、β胡蘿蔔素。麥片、酵母粉含有維生素B2,核桃、肉類食物則含有維生素B6。

---------------下一則--------------- 
甜椒�富維生素、類胡蘿蔔素宜生食2013/06/18【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甜椒屬於茄科番椒屬,與辣椒為同一作物,又名番椒、海椒、柿子椒、燈籠椒,具辛辣味者稱為辣椒,不辣的辣椒便叫甜椒,統稱為番椒,以顏色分別有綠色、黃色、紅色、紫色及象牙色。

由於消費及栽培習慣的差異,在食用上又分兩大類,一為食用嫩果青果期,果實尚未成熟均呈綠色的青椒;另一為成熟期時採收,已由綠色轉成紅、黃等顏色的甜椒。

成分與功效
根據農委會資料,甜椒含有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K、鉀、磷、鐵等營養素。甜椒比綠色的青椒肉質更厚,水分多,質地脆且口感更甜,更適合生吃,一天只要吃兩個甜椒,就可以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因富含維生素A和C和類胡蘿蔔素,在烹飪上不宜太熱,以免維他命C被破壞,所以生食最好。採用生食、川燙、低油烹調或運用甜椒豐富多彩的顏色來做涼拌菜等烹飪方式,最能保留住甜椒特色。不過,甜椒含有一種植物鹼,會抑制關節的修復作用,如有對茄科食物過敏的人或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食用上需特別注意,不宜多食甜椒。

100公克就含有94毫克的維生素C,尤其適合生吃,像生鮮甜椒沙拉,含量最完整,而且清脆的口感不輸水果。一天只要吃兩個甜椒,就可以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除此之外,它跟番茄一樣,熟食有助人體對茄紅素的吸收,而且它的熱量很低,每100克只有28大卡。甜椒還含有β胡蘿蔔素,搭配油脂一起炒,最能提高人體對類胡蘿蔔素的攝取吸收。

專家意見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甜椒的味道與青椒不一樣,吃起來甜甜的;一但過炸後食用,會增加熱量攝取。

怎麼選?怎麼吃?
挑選甜椒要看它的果形是不是很端正,形狀完整且飽滿的品質較好,然後要皮薄肉厚、果面平滑。既然是彩椒,當然要色澤鮮明,沒有雜色,亮度也要夠。愈大的彩椒愈硬,口感較佳。蒂頭的部位若是枯萎,就表示不夠新鮮。

挑選時要挑選形狀完整且飽滿,不要奇形怪狀,愈大的彩椒愈硬,口感較佳,且要色澤鮮明、沒有雜色,亮度要夠。外皮不能有蟲蛀或是腐爛的情形。甜椒可用報紙或有孔的塑膠袋包裝好,放在冰箱冷藏庫,可保存一週。蒂部下凹區,易沉積塵土及農藥,擦淨即可,或在去籽時,將蒂部切除。

---------------下一則--------------- 
釋迦�熱量、甜度高 勿過量2013/06/19【台灣新生報�記者 鍾佩芳�台北報導】

釋迦因果型奇特,幼果的外表很像荔枝又自「番夷」引入,所以稱為「番荔枝」;同時果實很像釋迦牟尼佛頭飾物,因此國人習慣稱呼為「釋迦」或「佛頭果」。

釋迦為國內重要經濟果樹之一,目前台東所栽種的各品種番荔枝(釋迦),有山刺番荔枝、牛心梨、刺番荔枝、圓滑番荔枝、冷子番荔枝、大目種、蘋果釋迦、軟枝種、紫色種、鳳梨釋迦等十個品種,其中最受歡迎的為太麻里大目釋迦及卑南鄉的鳳梨釋迦,產期從每年七月起至隔年二月。

太麻里大目釋迦果實碩大帶有微微的香味,果肉甜而不膩;卑南鄉的鳳梨釋迦果肉Q,甜中帶一點點酸,鳳梨釋迦果肉相連在一起,不像一般釋迦的果肉一瓣一瓣很容易分開,表皮各瓣間的裂紋也比較淺而平滑,所以通常都是切開來食用,而不像一般釋迦用手撥開就能夠吃到。

成分與功效
根據農委會資料,釋迦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豐富的維生素C、鉀、鈣、鎂、磷等,為一熱量極高的水果、平均一顆釋迦大約等於半碗白飯的熱量,所以釋迦當點心也會有飽足感喔。

專家意見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釋迦的甜度高,血糖需控制者,在份量的攝取上需控制,過量易使血糖飆高。

由於釋迦屬於熱量高的食物,約一個女生拳頭大小的釋迦等同兩個蘋果,等同兩份蔬果的量。簡妙凌營養師表示,釋迦含籽,真正吃到的果肉較少,為高熱量的食物。

選購方式
選購釋迦時應以果實圓潤外形飽滿為佳、鱗溝呈奶黃色,鱗目大且一致者,果形圓整端正完好,無畸形、無裂果,沒有病蟲害及藥斑者為佳。鳳梨釋迦比較沒有鱗目,選購時要挑果實肥大、突起、尖粒狀且外觀平整的好。
釋迦採收後放置陰涼處約3~5天,釋迦果皮壓下微軟時,即可食用。

---------------下一則--------------- 
吃素10多年 「三高」照樣上身【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吃素也會有三高問題。一名四十幾歲、吃素十幾年的「師姐」,中等身材,一次健檢時卻發現有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血糖問題,醫師問診後才發現,雖然她吃素,但常食用素泡麵、糕餅等高熱量、高油脂食品,導致三高。

收治該名患者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肇文說,該名患者晚睡、早起,加上吃素易肚子餓,常以餅乾、糕餅或是泡麵果腹,有些素食加工食品為加強口感與味道,常會添加過量的調味料,如棕櫚油、椰子油、糖或香油等,熱量更高。

陳肇文表示,臨床上也看到不少吃素患者,自以為吃素就等於健康,卻還是以煎、炸等高油方式烹調,長期下來,很容易出現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健康清淡的飲食原則,就是未加工的天然食品,避免油炸,應改用蒸、煮等烹調方式。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表示,高血脂、血脂異常指的是血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任何一項指數過高,或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陳肇文說,三酸甘油酯過高主要與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食物有關,容易併發糖尿病以及胰臟發炎等;膽固醇過高多與個人體質有關,一到兩成是因飲食中攝取過多膽固醇所致,臨床上近六成的高血脂患者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都超標。

陳肇文建議,膽固醇過高通常用藥物控制都有不錯效果,不過三酸甘油酯過高多與飲食習慣較有關,用藥控制效果不如控制膽固醇來得好,患者還是要改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為優先。

殷偉賢也說,民眾發現膽固醇上升時,應趕快改變生活習慣,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戒菸、減重;仍無法改善者,再尋求醫師協助。若已有心血管疾病者,則要及早就醫,配合藥物治療。【2013/06/15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糖、澱粉 吃太多易傷「心」2013/06/17【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吃太多糖、澱粉類食物,很容易傷害心臟,造成心臟衰竭。
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研究團隊進行動物實驗、人體組織實驗發現,葡萄糖代謝產物「6-磷酸葡萄糖」會對心臟造成壓力,使心臟肌肉蛋白質出現變化,心臟收縮、心臟打血功能就會大受影響,進而出現心臟衰竭。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當食用過多糖份、澱粉類食物,就會造成6-磷酸葡萄糖堆積,增加心臟負擔。

台灣每年大約有兩百萬人罹患心臟病,當中約四十萬人有心臟衰竭問題。在美國,每天有五百萬人死於心臟衰竭。患者確診罹患心臟衰竭後,一年存活率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十,意思是說,每一百名確診患者當中,約有五十人在確診一年內死亡。美國每年出現五十五萬名心臟衰竭新增病例。

研究作者心臟科教授漢里奇•泰格梅爾表示,治療心臟衰竭非常棘手,醫師多半使用利尿劑,以控制體液,醫師也會使用β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nhibitors)等幫助減輕心臟負荷,讓心臟收縮、打血更有效率。不過過去二十年來都是這樣做,一直沒有新方法、新藥可治療心臟衰竭,因此到了今天,治療心臟衰竭成果還是不甚理想。

泰格梅爾教授指出,患者罹患高血壓或其他疾病,很容易對心臟造成負擔,如果又食用過多葡萄糖,對心臟來說,無異雪上加霜,心臟功能可能變得更差。

另外,小型動物實驗顯示,免疫抑制劑「雷帕埋辛」(Rapamycin)、糖尿病用藥雙胍類降血糖藥物可針對6-磷酸葡萄糖作用,未來或可用來治療心臟衰竭。

---------------下一則--------------- 
多喝白開水不吃油炸品 外食也能呷健康-中華醫藥網1020615《2013/06/14 18:14》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外食族多,如何吃才能吃得健康?專家建議,選擇健康飲食的店家,以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儘量不去吃到飽的餐廳。

依 98年「台北市社區健康營造評價指標暨現況調查」顯示,人們平均 1週外食 9.26餐;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去年問卷調查發現, 5成 7民眾至少有 1項健康問題,包括便秘、痔瘡、體重過重、腰圍過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

統計顯示,只有 1成 1受訪者吃 3到 5碟蔬菜、 7成 1自覺蔬菜攝取量不足、 2成 8每天吃水果 2到 5份、 5成 8自覺攝取水果不夠, 6成 4受訪者每 2到 4天有吃到油炸食物、 7成 4每週有喝含糖飲料、 6成 72到 4天會食用加工食品。

營養專家指出,外食大多是高油、高鹽、高糖等烹調方式,容易在不自覺中攝取過多添加物;肥胖也是外食衍生的問題,建議儘量選擇五穀雜糧為主食,多喝白開水或無糖飲料,不吃油炸,儘量不去吃到飽餐廳,外食也可以吃得健康。

---------------下一則--------------- 
不吃早餐 易得糖尿病2013/06/18【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早餐很重要,平常一定要記得吃早餐。美國一項小型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女性如果每天都有吃早餐,可幫助降低糖尿病風險。反之,不吃早餐的話,胰島素就會越來越遲鈍,較容易罹患糖尿病。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系講師伊莉莎白•松瑪思解釋,研究中女性一旦沒有吃早餐,胰島素就會出現抗阻性,胰島素作用變遲鈍,因此身體需要更多胰島素才能讓血糖恢復正常。雖然一次不吃早餐,只會讓胰島素暫時出現抗阻性,不過長時間不吃早餐,胰島素一直都有抗阻性,產生糖尿病的機率就會直線攀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內分泌醫學會年會。
松瑪思表示,早餐吃得很健康,對身體很有好處,不但可以幫助減重,還能遠離糖尿病威脅。

在台灣,根據二OO七年統計,每十萬人當中就有四十四點六人死於糖尿病,在十大死因當中,排名第四位。國家衛生研究院張新儀副研究員也曾做過研究發現,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為百分之九點二,幾乎每十名台灣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在美國,根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資料,美國糖尿病確診人數超過一千八百萬人,多數患者得的是第二型糖尿病。

體重過重的人較容易得糖尿病。這項研究只包含九名女性,平均年齡二十九歲,全部的人都體重過重或有肥胖問題。研究人員讓她們一天吃早餐,另一天沒吃早餐,然後在午餐後為她們測量胰島素、血糖濃度。

吃飯後,血糖濃度多會上升,胰島素較會出現,幫助細胞吸收血糖,讓血糖轉化為能量。研究發現,這些女性只要沒吃早餐,午餐飯後血糖值就會大幅上揚。松瑪思指出,這代表身體必須使用更多胰島素才能應付同樣餐點。研究顯示,不吃早餐時,胰島素濃度增百分之二十八,血糖濃度上升百分之十二。

---------------下一則--------------- 
天天5蔬果 增強抗毒免疫力-中華醫藥網1020618《2013/06/17 19:34》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黑心食品有毒恐致癌,發現時卻可能早已吞下肚。專家表示,一般正常人體的免疫力,足夠自行代謝少量的毒物,因此,要增強抗毒免疫力,建議從飲食做起。

台北市衛生局資料顯示, 2011年中年死亡人口中每 2名就有 1名死於癌症。台灣免疫細胞應用協會理事長潘俊佑表示,現代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常熬夜,或攝取過量有害身體的飲食,導致免疫系統較為虛弱,容易引起各種疾病。

免疫力與疾病環環相扣,擁有良好的免疫力,可以有效的遠離疾病。潘俊佑表示,正常的免疫系統會對人體做嚴格的把關,以這次的毒澱粉事件,一般而言,正常人體能夠自行代謝少量的毒物,如果經年累月吃入毒性物質,超過人體可以代謝的忍受度,便會造成生理上的病變。

由於免疫力是抗毒抗癌的防線,對人體的健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潘俊佑表示,隨著年齡漸長,不可避免的老化也使得免疫力逐漸下降,免疫力在 40歲時僅剩最高峰時的 1/2, 70歲時甚至只有 1/10。

為維護自己的免疫力,潘俊佑建議,要從平日的飲食習慣做起,包括服用至少每天 1顆綜合維它命、 1天中吃 5種以上的蔬果、喝茶攝取天然植物抗氧化物、限制紅肉與飽合動物脂肪的攝取、多吃大豆類及膳食纖維高食物,戒菸、少喝酒,並透過多運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下一則--------------- 
致癌?焦糖色素改列添加物管理-中華醫藥網1020621《2013/06/20 20:4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日前爆出醬油驗出焦糖色素製程中所產生的衍生物「甲基咪唑 (4-MEI)」,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已著手研擬將焦糖色素改列食品添加物管理,並訂定其使用範圍及限量,屆時若未依規定查驗登記或登錄者,處 3萬至 3百萬元罰鍰。

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 4-甲基咪唑 (4-MEI)是焦糖色素製程中所產生的衍生物,也是食品加熱過程中,因「梅納反應」自然產生的物質。

儘管有研究顯示, 4-MEI可能引起實驗大鼠癌症,但其致癌劑量極高,且也沒有證據顯示造成人體癌症,消費者食用食品與引起致癌的劑量差異甚大,無須過度擔心。

不過,民眾仍恐有疑慮,因此,食管局決定對焦糖色素加強管理,研擬從天然色素改成食品添加物,採正面表列管理,並且依據使用範圍,針對不同品項訂出不同限量標準,影響遍及醬油、可樂、罐頭、布丁、美乃滋、水產品等。

一旦新制規定通過後,單方食品添加物必須辦理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以焦糖色素為關鍵原料調配食品原料,或其他食品添加物的複方食品添加物,都應辦理食品添加物登錄,未依規定辦理查驗登記或登錄者,處 3萬元到 3百萬元罰鍰。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肩頸僵硬 非中風前兆-中華醫藥網1020617《2013/06/16 20:05》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常感肩頸僵硬,讓許多人都以為是中風前兆,醫師表示,中風沒有「前兆」,經常是長期不良因素持續累積下所造成,建議避開不良習慣及定期檢查,以保健康。

陳先生最近總是感覺脖子緊緊的,有時候手腳還會發麻,之前員工健檢時,發現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醫師說若不多加注意,可能會造成血管硬化的現象,讓他相當緊張,很擔心是中風的前兆。

康聯診所院長陳皇光醫師表示,許多民眾認為,肌肉緊繃是因為血路不順,或是因為血脂肪過高,久了就會演變成中風。但醫學上所謂「中風」是因為腦血管阻塞、破裂,所造成的身體癱瘓、語言障礙及其他神經功能的損傷。

事實上,脖子的緊繃感與血脂過高或腦中風沒有關係,嚴格說來,中風沒有「前兆」,都是突發性的。陳皇光醫師表示,除了體質上有潛在病灶外,中風經常是長期不良因素持續累積下所造成,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長期吸菸、酗酒、肥胖、老化。
雖然頸動脈狹窄會減少大腦血流供應,但不會以脖子緊繃或疼痛來表現,況且頸動脈位在脖子前方,並不是在脖子經常緊繃的肩頸之處。

但若出現短暫視力模糊、手腳麻木、吞嚥困難、四肢無力,卻在 24小時之內完全恢復,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這種情況是一種輕微的中風,同時也是日後發生嚴重中風的警訊。

陳皇光醫師表示,如果長期或反覆性的感到後頸部緊繃,甚至延伸到手臂,或者常有麻痺無力的狀況,就要懷疑是頸部神經遭到壓迫,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頸椎退化、頸椎滑脫,或椎間盤突出。這種狀況雖然與中風無關,但仍應積極尋求專業醫師診斷或治療。

---------------下一則--------------- 
久坐全身痠痛 簡易運動紓壓-中華醫藥網1020620《2013/06/19 18:59》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考生久坐,一天下來難免全身痠痛;運動教練提醒,可以適時做簡易運動,舒展筋骨不但可以提升念書效率,也有利於健康。

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副處長歐佳齡表示,除了考生長時間念書外,上班族整天盯著電腦螢幕,導致身材日漸走樣,加上每天有 1/3的時間都在辦公室,很難撥出時間運動,但其實利用空閒時間與透過簡單的動作,坐在辦公室也能隨時動起來。

為幫助舒展筋骨、壓力,運動教練謝宗樺設計一些簡單的運動。首先雙手往前伸直再慢慢抬起來,接著摸頭後慢慢吐氣放下,可重複 3次為 1個周期。

另外,看書或盯電腦太久可以加強頸部活動。首先雙手叉腰挺直坐姿或站姿皆可,身體慢慢往前傾將背部跟頸椎有活動到,接著慢慢抬起頭來頭部抬起來拉直, 3次為一組,再來頭部左右轉動也是重複 3次。

他說,簡單的運動可以適度舒展,若感覺痠痛可緩緩停幾秒,等慢慢適應後再接著下一個動作。

---------------下一則--------------- 
激烈節食 小心罹患膽結石2013/06/17【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減重永遠是民眾最注目的話題,適當的熱量攝取,與規律的運動,就是最好的良方,也很多人藉此甩掉過多的體重,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超低熱量攝取,容易造成膽結石,醫學專家依舊強調,減重欲速則不達,越是心急極端飲食,非常容易造成身體傷害,反而得不償失,溫和長期的減重,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激烈節食與一般節食
瑞典一間減重公司研究,統計了6640位節食減重的民眾,發現有一半的人採取激烈節食法,每天僅攝取500大卡的流質食物,不吃任何固體食物,為期六至十周,隨後再配合九個月的運動維持體重不,另外一半的人每天攝取1200至1500大卡的食物,兩餐的流質食物,為期三個月,再配合九個月的運動。

減重計畫實施三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採取激烈節食法的民眾,平均瘦了30磅(約13.5公斤),一般節食的民眾大約瘦下17磅(約7.65公斤),一年後再次追蹤,激烈節食的民眾平均減少體重24.5磅(約11公斤),一般節食的民眾減少體重約19磅(約8.5公斤),雖然前者體重減少較多,但膽結石風險上升。

激烈節食容易導致膽結石
研究人員統計,在激烈節食的民眾中,有四十八人確診膽結石,需要住院治療,一般節食的民眾則有十六人確診膽結石,研究人員無法確定,激烈節食法為何容易導致膽結石,推測可能跟長期低脂肪攝取有關,專家也因此建議,在減重時一定要有醫生監測健康條件,不建議用激烈節食達到減重目的。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極端飲食,就很容易造成膽結石,膽汁的成份包括脂肪、膽固醇、水等,各成份在一個平衡點,膽汁就會保持液態,只要有一個成份過高或過低,膽汁就會形成結晶,長期就會形成膽結石,目前可以使用微創手術,將結石過多或引起發炎的膽囊取出。

朱光恩補充,飲食均衡就能於預防膽結石,減重的民眾,一定要照標準攝取營養,千萬不可以完全不攝取油脂或脂肪,身體很多機能維持,都需要這些營養素,尤其家族有膽結石、地中海貧血病史的民眾,都是膽結石高風險族群,一定要更小心均衡飲食。

---------------下一則--------------- 
保養痘痘肌 皮膚清潔是關鍵-中華醫藥網1020617《2013/06/16 19:12》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溫度漸漸升高,又到了開始出油冒青春痘的季節,針對痘痘肌保養的關鍵,醫師表示,洗好臉是治療青春痘的第一步,也是守護肌膚重要的第一道關卡。

振興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藍淑馨,在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下,出油多、形成粉刺、毛孔粗大是三部曲。果酸換膚、飛梭雷射、長波雷射皆可達到縮小毛孔的療效,但各有優缺點,必須由專業醫師就個人體質設計療程。

由於醫美療程有治療間隔期,要保有好肌膚,振興醫院醫學美容中心護理師呂佳玲表示,痘痘肌保養的關鍵,第一步就是皮膚清潔。

呂佳玲表示,肌膚的表面會因髒污、臉部多餘的油脂、皮膚老廢的角質細胞,及殘留的化妝品在肌膚累積,若沒有確實地洗臉,對皮膚會形成日積月累的傷害,甚至造成毛孔阻塞、痤瘡。

因此,呂佳玲表示,洗臉觀念正確才能徹底乾淨痘痘肌的洗臉訣竅,要使用溫和、不刺激的洗面乳,並以指腹按摩的方式洗臉,太過用力搓揉皮膚,也會造成痘痘惡化。

同時,洗臉宜用溫水。溫度越高的水,雖然較易去除污垢,但是肌膚表面的保護膜也被破壞,過熱或過冷的水都會刺激皮膚。每天洗臉 2-3次即可,切勿過於頻繁,以免過度清潔,刺激角質增生,破壞天然油脂膜,形成肌膚過乾或造成油脂分泌旺盛的反效果。

---------------下一則--------------- 
耳癢別亂掏 醫師:小心感染【聯合報╱記者曾增勳 �桃園報導】

「耳朵癢就掏耳朵」,觀念不對哦!桃園市聖保祿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曾怡凡說,「不要亂挖耳朵就是最重要的保養」,因為掏耳工具可能沒有消毒、反覆使用,成為細菌傳播媒介,別貪圖一時方便,才能免於耳朵感染。

65歲的張先生,長年游泳健身,最近深受耳朵癢困擾,隨身棉花棒、耳耙子不離手,他求助曾怡凡,檢查才發現是掏耳朵掏得太厲害引發感染。曾怡凡發現,天氣熱、游泳戲水的人變多,類似張先生耳朵發癢就醫的人數也增加。

耳朵癢的原因,包括慢性外耳道發炎,還有神經性耳癢症,可能自律神經失調,形成病人不自覺挖耳朵習慣,也因頻繁挖耳朵,造成耳道慢性發炎。

年紀較大、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季節交換時,也會容易耳朵癢,一般人習慣用棉花棒、耳耙子掏耳朵,往往短暫緩解耳朵癢感覺,卻無法完全改善,主因是耳道只要輕微刺激,充血就會有發癢感覺,重者會痛。

「耳朵健康最主要靠平時保養」,曾怡凡表示,不要亂挖耳朵是最重要的保養,耳道代謝物正常不會造成阻塞,所以掏耳朵沒有絕對必要,反而使用髮夾、筆蓋等不當工具,因附著的細菌會造成耳道感染。

「保持耳朵乾燥」,洗澡或游泳後,最好將耳道弄乾,一般棉花棒並非無菌,不推薦使用,反而容易將耳垢推入深處,無法自然排出,最好方法是用吹風機,從遠處吹入耳朵,吹乾頭髮時順便將耳朵吹乾。

曾怡凡提醒,許多男性理髮時喜歡接受掏耳朵額外服務,但「最好避免」,非專業人員幫忙掏耳朵,往往工具沒有消毒、多次使用,形成細菌感染,不要貪圖一時方便才能避免耳朵感染。一旦發現耳朵不正常分泌物或感覺阻塞,最好找耳鼻喉科診治。【2013/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不防曬+熬夜 老臉提前報到-中華醫藥網1020621《2013/06/20 18:15》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一名 35歲女子白天不做防曬,晚上熬夜力拚 candy crush, 5年間一張臉又皺又憔悴,活像 50歲的大嬸。皮膚科醫師提醒,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是抗老化的最大敵人,加上熬夜長久下來對肌膚影響很大,即使年輕人也會有張老人臉。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表示,這名患者 5年來不只白天上班當日光族,晚上也當蝙蝠俠熬夜寫文案,近來很夯的電玩 candy crush也沒放過,為了闖關熬夜拚,導致眼周凹陷,下眼皮細紋鬆弛,法令紋及嘴角紋路變深。

鄭惠文指出,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是抗老化最大敵人,熬夜更影響荷爾蒙運作,長久下來對肌膚的影響很大,容易出現老態。

研究表示,老化不再只是「皮鬆肉垮」,骨骼及軟組織也會隨著年紀而變化,眼眶和臉部骨老化是外觀改變的開始,尤其眼眶骨上內側、下外側,隨著年紀增長而耗損更容易顯老。

鄭惠文提醒,老化是漸進式的,預防勝於治療,不想提早變大嬸,最好的方式就是防曬,並保持正常作息,不碰菸酒,晚上早點睡覺。

---------------下一則--------------- 
漱口水 無法完全去除牙菌斑2013/06/14【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鍾佩芳�台北報導】

漱口水不能完全去除牙菌斑,一定要利用牙刷、牙線才能徹底去除牙菌斑。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前理事長黃明裕表示,牙菌斑是由細菌、唾液、食物殘渣、口腔上皮細胞等組成,在牙齒表面呈現一層薄膜,一再累積,容易鈣化、長出牙結石,並增加齲齒風險。而光靠漱口水無法去除牙菌斑,靠牙刷、牙線才能徹底清潔乾淨。如果長出牙結石,需要靠醫師專業設備洗牙,才能除掉牙結石。

署立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也提醒,一天至少要刷牙兩次,最好在飯後三到五分鐘刷牙,較能減少牙菌斑。黃明裕醫師指出,除了刷牙、使用牙線,民眾要記得定期接受牙齒檢查,一般成人每半年檢查一次,年長者、身心障礙民眾、小朋友則最好每三個月檢查一下牙齒狀況。若有牙結石,要定期洗牙,以免牙結石細菌侵蝕骨頭、造成發炎、感染。

黃明裕醫師說,植牙的地方也可能產生牙菌斑,由於植牙處沒有牙周韌帶,一旦發炎蔓延往往更迅速、更嚴重;患者初期不一定會感覺疼痛,不過牙齦常會紅腫,且會變得很紅,嚴重甚至會化膿,細菌還可能侵蝕骨頭。

臺灣牙周病醫學會專科醫師黃仁勇醫師表示,正確選擇牙刷,三餐飯後及睡前確實刷牙,再輔以漱口水的使用,徹底清潔口腔細菌,即可輕鬆遠離牙菌斑的侵擾。

含氟的漱口水可能有幫助防蛀的效果,但是過度使用氟反而對牙齒和骨骼有害,甚至可能造成腦及內分泌系統的損傷。尤其6歲以下的兒童,由於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容易誤將漱口水吞服,長期使用可能引起慢性氟中毒,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且大部分的漱口水顏色鮮艷,氣味香甜,又沒有防止兒童誤用的樽蓋設計,家長應將其妥善存放,特別留意避免兒童接觸把玩而誤食。

由於漱口水僅供漱洗不能吞服,接觸口腔時間短,風險性相對較低,然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仍特別提醒消費者留意,此類產品不適合作為一般經常使用,尤其口腔黏膜有傷口時更應停用,並應特別注意須妥善保管以防兒童誤食。

---------------下一則--------------- 
腸道整好 許多疾病可不藥而癒-中華醫藥網1020620《2013/06/19 20:25》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免疫紊亂導致過敏及自體免疫兩大類疾病,過去數十年間發生率節節上升,國外新興「糞便移植法」救命;醫師表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把腸整好,許多疾病就可不藥而癒。

免疫疾病從常見的過敏、氣喘、甲狀腺炎到類風濕性關節炎。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醫師指出,根據 8萬多份健康問卷發現,國人健康困擾前十名均可能與免疫問題相關。

林美秀表示,在 97年到 102年共 88,125名健康狀況問卷表中發現,前 10大健康困擾包括:倦怠、頭暈、頭痛、心悸、腹脹、便秘、過敏、失眠、腹瀉、容易焦慮緊張,皆可能與免疫相關。

交叉分析近 1年內,共 736名曾接受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受檢者發現,也有疲倦、眼睛發癢、鼻竇發炎鼻塞、過敏性鼻炎、腸胃脹氣、皮膚起疹子(濕疹或蕁麻疹)、黑眼圈、皮膚乾燥、失眠、青春痘、焦慮不安等主訴症狀中,其中有 6項與過敏反應相關。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林美秀表示,醫學權威期刊 Science( 2005)已將「腸道微菌體」列為「人體器官」,其負責的代謝能力甚至與肝臟相等,若能提供好菌占住腸道,就能減輕腸道細胞的慢性發炎反應,從源頭調節免疫系統引起的疾病。

林美秀指出,國外新興的「糞便移植法」,就是將健康人體糞便中的微菌體移植到病患體內,以治療對一般療法已無法控制病情的患者,結果證實對大腸炎、多發性硬化症、慢性疲勞症候群、代謝症候群與自閉症等,有顯著改善。可見腸道微菌體對免疫系統的強化及調節有幫助。

林美秀提出黃金 5R「個人化整腸免疫改善策略」,包括避開過敏原( Remove)、再定期補充消化酵素( Replace)、補充益生菌( Reinoculate)、修復受損的腸胃道黏膜( Repair),從消化功能、菌叢平衡及腸道屏障能力等面向,維護腸道健康。

---------------下一則--------------- 
防經痛…別吃冰 平日多運動【聯合報╱記者游仁汶�基隆報導】

一名少女昨天下午因生理期劇烈經痛,險些昏厥,趕緊撥119由救護車送醫。婦產科醫師指出,常劇烈經痛的女性,應保持運動習慣,睡眠要充足,才能避免劇痛纏身。

消防局昨下午2時左右,接獲17歲少女電話報案,指她劇烈經痛,痛到快昏到了。消防隊員趕到,見她直冒冷汗、臉色蒼白且意識漸趨模糊,趕緊將她送往署立基隆醫院治療。
署基指出,醫師給予止痛藥物並讓她休息,少女經痛緩解後出院返家。

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江其鑫表示,女性經痛基本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女性多在初經之後開始經痛,尤其少女時期的經痛,多為原發性;續發性則是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病變引起。

女性生理期時,因子宮內膜脫落,內膜組織和血液混合成經血,經血裡含有前列腺素,刺激子宮,加上子宮劇烈收縮,才導致經痛。

許多女性在經痛時,會用暖暖包、熱水袋敷在下腹部,或吃巧克力等甜食,這都有助於紓緩經痛。平時應保持愉悅心情、睡眠充足,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並養成運動習慣,可讓經期規律、避免經痛。
還有,生理期千萬不要吃冰,以免體溫下降讓子宮收縮更強烈,導致經痛加劇。【2013/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老人衰弱症 及早復健防失能-中華醫藥網1020620《2013/06/19 20:03》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老年科配合老年醫學熱門研究議題的「老人衰弱症」進行研發,除協助已發病的老年患者復健,並研發出在地專屬的初期辨識標準,提醒民眾留意長者食慾欠佳、活動力弱、疲累感都是發病的徵兆,若是莫名跌倒更需馬上就醫。

成醫老年科主治醫師黃基彰說,世界各國醫界都正積極研究「老人衰弱症」,已完成數萬人的大型世代心血管健康研究,由臨床表徵重新界定,包含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疲憊感、肌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低身體活動量。

他指出,臨床常可觀察到衰落症患者有活動力降低、體重減輕、疲倦、食慾下降、肌肉減少、骨質流失、步態與平衡功能異常,甚至出現認知功能退步。這種現象不一定是疾病引起,所以容易被忽略,只有衰弱症前期較有機會回復健康,否則將引發失能。

治療上,適當營養補充及運動是最有效的介入。適度的運動 (有氧運動、伸展運動和抗阻力運動 )可以幫助年長者維持步態平穩,保持肌力並維持骨質密度,減少跌倒帶來的失能。

黃基彰表示,成醫已設計出許多衰弱症專屬的復健儀器和設施,例如站立輪椅、病床運動架,鼓勵患者即使無力、虛弱,無法走路,也不可放棄每天至少活動 15分鐘,以維持肌肉能量。

因此,提醒應留意衰弱症的初期指標,與自身過去 3個月的體能、生活習性比較,例如有名老人家近來不想吃飯,黃基彰細查之後竟是手部無力,無法握住飯碗,呈現「肌少症」,需有效的密集復健,防範惡化。

---------------下一則--------------- 
逾50歲停經婦女 7成骨質流失-中華醫藥網1020620《2013/06/19 21:21》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廖顯宗表示,許多人照了 X光發現首次骨折,都已經很嚴重了,代表本身已屬重度骨質疏鬆而不自知,建議女性 55歲,男性 60到 65歲以後要保持適量運動、營養均衡、多曬太陽等預防骨質疏鬆。

廖顯宗說,一般來說,女性骨質疏鬆比男性早,約 55歲就要開始注意;有研究指出,國內超過 50歲的停經婦女,約 7成有骨質流失的現象,且有 15%屬於疏鬆程度。骨質疏鬆引發髖骨骨折首年死亡率高達 18%,原因是骨頭是造骨細胞與蝕骨細胞互相平衡所維持,當蝕骨細胞破壞超過造骨細胞的製造速度時,骨質密度就開始流失。大量流失就是骨質疏鬆症。

他指出,骨質疏鬆無法經由症狀或 X光早期診斷。舉例來說,骨質疏鬆就像一根被蟲蛀掉的木材,此時骨頭的韌性變差,強度減弱,只要跌倒或一點外力,就會骨折,特別是在腕部、髖骨、脊椎、肩部等地方。

通常開刀治療,經過 1到 2個月復健大致就可以恢復行走,但有一些慢性重症的患者或心血管病變的長者比較不適合開刀,可能需長時間依賴輪椅。

廖顯宗提醒,運動能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首先要適量且規律運動;另可多補充鈣質,建議每天 1200毫克及維生素 D3,多到戶外曬太陽;儘量不要服用類固醇等會造成骨質流失的藥物。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類風濕性關節炎迷思 不痛不治療-中華醫藥網1020621《2013/06/20 21:29》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漸進式、不可逆的關節傷害破壞性,不但嚴重者恐關節變形而致殘,發作時的疼痛更是難忍,病友往往身心飽受折磨,自喻罹患「不會死的癌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與風濕病醫學會昨天發佈一份針對全球 42國、 1萬 171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的調查發現,部分病友對疾病存有錯誤認知,例如,不曉得「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破壞是不可逆的」,也不曉得「疾病引起的關節破壞會導致殘障」,或誤以為「只要不痛就代表疾病獲得控制」。

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秘書長張玲瑗表示,在台灣對 457名病友進行的調查顯示, 91%病友認為罹病對於生活產生極大負面影響,包括 80%同意罹病帶來經濟負擔, 67%認為影響日常體力活動,如穿衣、煮飯等,更有 12%表示影響到性生活。

張玲瑗形容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會死的癌症」,嚴重發作時,關節腫得像氣球,劇痛如同刀割、榔頭搥打,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喪失功能,吃不好、睡不好。

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陳怡行也說,發作時連刷牙都是一大挑戰,甚至如廁時不能擦屁股,女性無法扣內衣,騎機車時無法轉動龍頭手把、催油門、煞車。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屬重大傷病之一。發病多落在 25至 50歲間,以女性居多。大部分病情為漸進式發展,隨著嚴重程度增加,常發生對稱性的關節侵犯或慢性發炎,導致關節逐漸變形。若未妥善治療,嚴重可能會殘廢,甚至死亡。

蔡嘉哲強調,部分病患錯誤以為不痛就是病情控制,擅自停藥、減藥,或未回診追蹤。但這是錯誤觀念,因為即使關節沒有腫痛,若持續發炎,關節正無聲地被破壞。

---------------下一則--------------- 
等免費乳房攝影 拖成乳癌2期-中華醫藥網1020620《2013/06/19 18:01》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43歲蘇姓女子 2年前摸到右乳外側有硬塊,拖了 2年才到醫院看診,經診斷為乳癌第 2期,被迫切除右乳。經詢問才知道因政府提供 45歲以上免費乳房攝影篩檢,患者想等到符合資格時再做檢查,因此拖 2年。

另一名 44歲陳姓女子 1年前到醫院想做免費乳房攝影,因不符資格作罷,最近摸到左乳上方有硬塊,因放心不下直接掛門診就醫,檢查幸無大礙,為良性腫瘤,僅須定期追蹤。

台北醫院院長林水龍指出,近半年門診已有多起類似案例,其中一例還是護理人員。他表示,提供 45歲以上免費乳癌篩檢是政府的美意,但若看診並經醫師確認應作篩檢,同樣可由健保給付作檢查;何況自費乳房攝影為 1245元,千萬勿因小失大。

林水龍表示, 45至 55歲為女性乳癌好發年齡,國健局補助 45至 69歲婦女 2年 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年輕婦女乳房組織密度高,乳房攝影檢查容易產生死角,建議 30歲即進行第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之後至 44歲前最少每 2年追蹤 1次, 45歲之後再改為乳房攝影定期篩檢。
林水龍提醒,若胸部疼痛、有分泌物、硬塊時,應立即至醫院檢查。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心情溫度計 DIY測憂鬱指數-中華醫藥網1020615《2013/06/03 19:50》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不易及時診治身心症狀,奇美醫學中心台南分院釋出員工自用的「心情溫度計」測量表,鼓勵民眾 DIY自行檢測,若發現得分偏高,就需要求診了。

蔡小姐, 30歲,未婚,個性較壓抑,易鑽牛角尖,在乎別人看法,擔心找不到工作而焦慮不安,天黑時就感到莫名的害怕,擔心晚上睡不著,後來工作不如預期,心情開始低落,甚至出現負面的輕生念頭。

奇美台南分院精神科主任林進嘉說,類似前述的個案在門診很常見,許多同事也常反映有類似感受,因此引進由台大醫院精神部李明濱教授研發的「心情溫度計」,供應給院內員工使用,由於成效明顯,林進嘉決定不藏私,提供給社會大眾使用,每週自我檢測。

「心情溫度計」要求受測者回想近一週中,造成困擾的程度,然後圈選出最能代表感覺等級的分數,包括︰感覺緊張不安、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感覺憂鬱和心情低落、覺得比不上別人、睡眠困難(難以入睡或易醒早醒),每 1項各 5分。

若得分 6至 9分:輕度情緒困擾,須找家人或朋友談談,抒發情緒; 10至 14分:中度情緒困擾,應尋求心理諮商或接受專業諮詢。 15分以上:重度情緒困擾,則要尋求專業輔導或精神科治療。附加題若有自殺想法,單項自評 2分以上(中等程度)時,則應該趕快就醫。

林進嘉指出,心情溫度生變初期的基本舒壓技巧是「正念減壓」,對於重大感覺、想法、情緒等,不做任何的評價、批判,他建議再搭配實施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營養均衡、規律運動、身心放鬆、適當休閒,身心即能有不同的回應方式。

---------------下一則--------------- 
睡不著 9成自行買安眠藥-中華醫藥網1020618《2013/06/17 20:20》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半夜輾轉難眠,苦不堪言,台北榮總醫院表示,睡眠障礙大多是心理因素造成,不能僅靠服用安眠藥物,最好經過完整檢查及確診治療,才能減少安眠藥的錯用與濫用。

台北榮總睡眠醫學中心昨天成立,由院長林芳郁率催生最力的前副院長蘇東平及副院長趙灌中等醫療團隊舉行揭牌儀式。目前設置睡眠檢查室 12張床位,除將成立睡眠障礙門診及提供呼吸器衛教服務,更將創立睡眠醫學次專科教學訓練。

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生理科主任蕭光明表示,台灣失眠人口超過 200萬,每千人每天平均服用 9.1顆安眠藥,為美國 3倍, 9成民眾不求診,自行購買安眠藥服用,常不慎吃進偽藥而不自知。

蕭光明表示,睡眠醫學為一跨領域、跨專科的學門,如亞洲人由於顱顏結構有異於西方人,睡眠呼吸障礙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大宗,有白天嗜睡、大量鼾聲為主要症狀,更是誘發許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重度個案甚至要以手術治療。

除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外,精神部主治醫師楊智傑指出,失眠也是相當常見且複雜的睡眠疾患。以北榮身心科門診統計,每個月約 4000到 5000人次因失眠或睡眠問題求診,其中因壓力與焦慮等心理因素造成失眠者約占 2/3,且以年輕族群居多,其次才是身體疾病造成。

楊智傑表示,失眠造成的身心困擾,更間接的造成生產力下降及社會成本的上升。但睡眠障礙不能僅是靠服用安眠藥物,最好經過完整的評估和檢查,才能得到精確的診斷和治療,也才能減少安眠藥物的錯用與濫用。

楊智傑表示,睡眠醫學中心也引入包括居家型的腕動睡眠記錄儀、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等,完整的失眠評估及治療,協助睡眠障礙患者找出真正原因,重拾良好的睡眠品質,減少藥物依賴。

---------------下一則--------------- 

居家生活


市售電蚊拍 逾4成標示違規【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

新北市府抽檢市售的炎夏熱門商品電蚊拍及電扇的商品標示,147件有41件不合格,比例高達27.89%;其中電蚊拍不合格率逾4成。

市府經發局說,這次到各大賣場、連鎖店及一般商店查核電蚊拍、電扇。71件電蚊拍有29件不合格,不合格率40.85%;不合格原因以未完整標示製造年分及製造號碼占24%最高,其次是未完整標示總額定消耗電功率(耗電程度)或額定輸入電流(安全電流量)占19%。

電扇抽查76件有12件不合格,不合格率15.79%;不合格原因多為未完整標示製造(委製)商名稱占41%,其他缺失包含未標示進口(代理)商名稱、地址、電話及製造年分及製造號碼等。

41件不合格商品,外國進口占29件、都是中國生產,遠高於本國商品的9件,另有3件未標示來源。

就售價高低比較,電蚊拍以100元至200 元的商品不合格較多,約占38%;電扇則以500元到1000元的商品較多,約占33%。

經發局長葉惠青說,選購電器商品若有來路不明、品質不佳或標示不清等問題,恐有危害使用安全及健康等疑慮;標示不合格商品,將依商品標示法要求廠商限期改善,否則依法處2萬至20萬元罰鍰。【2013/06/1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室內灰塵 竟含毒化物 5成未列管 吸入體內損健康2013年06月19日【王玉樹╱台北 報導】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昨公布「室內灰塵檢測報告」,15件從家庭與辦公室採集的灰塵樣本化驗後都檢出塑化劑與用作牆面塗料的短鏈氯化石蠟等成分,其 中DINP這種塑化劑的平均濃度高達1174 ppm,比該組織在英國抽驗結果高出24倍;民眾恐經呼吸或飲食帶進體內損害健康。綠色和平要求環保署儘速納管所有毒化物。

塑化劑濃度最大
綠 色和平今年1月在5縣市的13個家庭和2間辦公室吸附室內灰塵樣本15件,送往英國檢驗,結果全都檢出塑化劑與短鏈氯化石蠟,部分樣本也檢出溴化阻燃劑等 毒化物;整體共檢出塑化劑、短鏈氯化石蠟、溴化阻燃劑及全氟化合物等4大類共36小項毒化物,當中有一半的毒化物政府未列管。

其中毒性濃度最大的是DINP塑化劑,其平均濃度為1174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濃度),比英國的46ppm多出24倍。DEHP塑化劑被檢出平均濃度736ppm,比英國的 192ppm多出近3倍。

「住家定期打掃」
綠 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賴倩如說,這些毒化物主要來自家中的電器、沙發牆面等,因使用摩擦或老化而使毒物成份飄散沉積在室內環境中,有損健康;如塑化劑具 生殖毒性,恐影響睪丸發育。環保署指,《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正案已送立院審議,通後過即可加強管理,「建議住家環境定期打掃。」北市民眾林立蘋說,沒 想到家裡毒物這麼多,「希望政府加強管理!」

---------------下一則--------------- 
電腦、裝潢散發化學物 家變「毒窟」【聯合報╱記者劉盈慧�台北報導】

居家灰塵藏有害化學物,綠色和平組織昨天公布「室內灰塵檢測報告」,發現台灣居家灰塵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溴化阻燃劑、短鏈氯化石蠟、全氟化合物等四大類、卅六項有害化學物,且其中半數都不是環保署列管的化學物。綠色和平呼籲環署儘速納管危險化學物質。

綠色和平汙染防治專案主任賴倩如表示,以上有害化學物,普遍存在於電腦外殼、電線、牆面、玩具、指甲油等居家用品上,產品用久老化了,這些有害化學物就容易釋放出來,沉積在灰塵中。國人若長期在這情況下呼吸、飲食,可能將潛藏在灰塵裡的有害化學物帶進體內。

賴倩如表示,去年底綠色和平以吸塵器,吸取全台十三個家庭與兩間國會辦公室的灰塵,密封後送去英國的第三方獨立實驗室檢驗。

分析結果顯示,檢測出毒性最濃的是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平均濃度高達一千一百七十三ppm;而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檢出的平均濃度是七百卅六ppm,是英國相同檢驗的四倍。短鏈氯化石蠟測出的濃度是廿九點八ppm,比利時的相同檢驗值只有二點一ppm,台灣室內空氣的短鏈氯化石蠟,是比利時的十五倍之多。

環保署毒管處長袁紹英回應指出,環保署已將部分的烷基酚、鄰苯二甲酸酯、溴化阻燃劑與全氟化合物等卅七項有害化學物質列入管制,短鏈氯化石蠟則在觀察名單中。不過,袁紹英指出,毒管法管制的是工業上產製的毒性化學物質,居家日常用品的相關管制,是由商品檢驗法管理。

袁紹英指出,環保署提出的毒管法修正草案,就是要推動「化學物質登錄制度」。草案目前已經通過委員會初審,若能順利在這次的臨時會議中通過,登錄制最快明年上路。【2013/06/19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