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07月04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紅棗�富含維生素C 是蘋果的90倍2013/06/21【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一直以來被當作藥膳食材的紅棗,國內消費者皆習慣以果乾方式食用,很少人見過鮮果的樣貌,更不知道新鮮紅棗又脆又甜的絕妙口感。

成分與功效
根據農委會資料,紅棗富含蛋白質、醣類、有機酸、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微量鈣等多種氨基酸成分,其中維生素C、維生素P、蛋白質等含量皆高於其他水果。吃紅棗可養顏美容,民間更有「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要使皮膚好,粥裡加紅棗」之說,營養價值豐富,歷來被視為極佳的滋養補品。

紅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90倍,也有助於鐵質吸收,讓鮮紅棗有台灣紅寶石的美譽,更有天然的維他命之稱,中國民間也有「想要身體好,勸君多時棗」的俗諺流傳。

中醫理論認為紅色的食材可以補血,鮮果曬成的紅棗乾,不僅是中醫常用的藥膳食材,也是一般家庭常用的滋補食品。也因為紅棗性質溫和,所以常和其他中藥一起使用,可幫助緩和藥性,減少對腸胃的刺激。現代醫學也證實,紅棗的營養成分,有助健康維持與病後補養,可以滋補強身、延年益壽。

專家意見
不論是新鮮的紅棗或是已曬成果乾的紅棗,都算是水果的一種。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約10顆左右的紅棗等同於一份水果的量。對於有糖尿病的人,食用時宜注意,應算在每日水果的攝取量裡。

選購方式
在購買新鮮的紅棗時,需注意蒂頭要為紅色、外皮光亮、呈青綠色帶紅暈,不要挑選帶有青色果皮或大塊褐斑為佳。紅棗乾則挑選顏色較豔紅、外皮光亮,粒小皮薄,皺紋淺、肉質香甜為宜。棗乾若聞到刺鼻的酸味,可能有二氧化硫殘留問題,也應避免購買。

紅棗果乾是用完熟鮮果做成的紅棗乾,帶有自然的紅褐色與香氣,密封後置於冰箱冷藏可保存一年,冷凍可保存兩年。目前市面上的紅棗乾有九成是由中國大陸進口,品質良莠不齊,除了缺乏重金屬及農藥的檢驗,不肖業者還會以染色、薰硫磺的方式提高賣相與防腐,建議選擇有信譽的進口商,避免買到會影響人體健康的劣質品。

紅棗果實進入白熟期後就可以採摘食用,但是果實開始轉紅後的脆熟期,口感、甜度、脆度才會達到最佳的風味。紅棗鮮果不適合室溫下儲放,容易變軟失去清脆口感,冷藏可保存2週左右,越新鮮越好吃。

---------------下一則--------------- 
牛蒡�粗纖抗氧化 促進大腸蠕動2013/06/27【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牛蒡為菊科植物,原產於中國,傳入日本後,近代相當受歡迎,被視為能促進體內環保,具保健作用的珍蔬。牛蒡豐富的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使排便更順暢,對於不少年輕女性常見的便秘,可輔助改善。

成分功效:
每百公克的牛蒡根含水分約87克,含水量高,維生素C約有25毫克,具有抗氧化作用,粗纖維比例不低,另有胡蘿蔔素、磷、鐵、鎂、錳,鋅等成分。也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天門冬氨酸佔總氨基酸的四分之一以上,精氨酸佔近2成。牛蒡根含物鹼以及維生素B1、B2、及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等,對健康有輔助調節作用。每百克牛蒡中含鈣量逾90毫克,在蔬菜中排名當高;含鐵量則是菠菜的10多倍。

專家意見:
牛蒡以纖維量多而聞名,現代人纖維攝取容易不足,營養師劉家余建議,平時多吃牛蒡絲,可以補充不足的纖維量。

怎麼吃?
牛蒡味增湯:
材料:雞胸肉片適量、少鹽白味噌35克、少鹽赤味噌30克、蒟蒻片1/2片(切丁)、紅蘿蔔1/5條(切丁)白蘿蔔1/5條(切丁)、牛蒡1/6條(切丁)、香菇片適量,水800cc,醬油少許。

作法:先把紅白蘿蔔、牛蒡放到高湯裡用中火煮,等煮滾後轉小火再煮10~12分鐘左右;這時再加入香菇片,接著加入雞肉薄片,待雞肉變色之後先加入醬油,再加入味噌,拌勻後熄火。

排骨牛蒡湯:
原料:牛蒡約1/6條,排骨200克,香菜少許,鹽少許,胡椒粉少許(或可不加)。
做法:牛蒡切丁,排骨(或瘦肉)切小塊。鍋內放水煮沸,放入排骨與牛蒡,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煮15分鐘左右,加鹽,胡椒調味。盛入大碗中,撒入香菜即可。

注意事項:
腸阻塞或剛動過腸胃手術者,粗纖維不宜攝取太多。一旦吃大量牛蒡或粗纖維多的蔬果,粗纖維質容易卡住腸道。

傳統觀點:
從傳統觀點來看,牛蒡根略為寒涼,與苦瓜、萵苣等清涼性的食材特性類似。

---------------下一則--------------- 
人工醣、天然醣 有何差別?2013/06/25【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從人工精緻糖分攝取的熱量,每日最好少於100大卡,也就是大約6茶匙,24克以下。

一個小甜甜圈跟一顆較甜的蘋果含醣量或許差異不大,但營養價值卻天差地遠。甜甜圈大都含較多人工精緻糖,水果的甜味則來自天然醣類。

對於天然食物如水果,紐約婦女運動醫學中心營養師海蒂•史科林克表示,不必太過斤斤計較當中的醣,畢竟水果含有其他有益的營養素如維生素,抗氧化劑等。

然而每天控制吃進的精緻糖在6茶匙以下,一點都不容易,專家指出,吃幾塊餅乾,一罐調味加糖優格,可能就超量,大部分民眾很難有所警覺。
耶魯大學預防醫學中心主任大衛•卡爾滋表示,醣是人體的燃料,大家都需要,只是常吃太多。

北市聯醫營養師陳淑美指出,民眾需控制每餐總醣量,每餐都搭配足夠的蔬菜,自然增加飽足感,減緩血糖上升。糖粉、果糖等,都增加熱量來源,且影響血糖、血脂,可以使用果寡糖來替代。

美國統計顯示,平均而言,年輕人比年長者攝取更多非天然的含糖食品,社經地位較低者,糖所佔每日熱量百分比,平均較高。

額外加工糖是指在食物及飲料中添加的砂糖、黑糖,果糖,代糖等不同於原始天然蔬果、牛奶等天然食物的醣類。

過量純糖、果糖也容易惡化異常的血脂升高,加糖飲料飲用過量而未能消耗時,血脂也容易異常升高。

專家建議民眾控制正餐以外的額外糖類攝入,含有果糖的點心較易造成肝臟中脂質之蓄積,不妨以雜糧類食物為熱量的主要來源,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類,偏甜的水果適量食用即可。

---------------下一則--------------- 
吃對食物 有助緩解發炎、改善疼痛2013/06/26【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優良的脂肪能緩解發炎反應,改善疼痛。每周吃2至5份的鮭魚、鯡魚等含優良脂肪的冷水魚有助控制疼痛;植物性食物如豆類,蔬果也含有一定量的優良脂肪酸。另如大蒜、洋蔥含有豐富硫化物,抗發炎,緩疼痛並調節免疫力。

地瓜、花椰菜、蘋果、莓果、胡蘿蔔、木瓜、葡萄也含豐富抗氧化物質,抗發炎,受疼痛困擾者,不妨適量補充。

發炎反應牽涉多種化學物質作用,前列腺素是較重要的一項。前列腺素需由人體攝取亞麻油酸後經酵素作用,才能在體內合成,由於原料是脂肪,其合成自然受到食物及脂肪品質的影響。前列素種類眾多,也分好壞,優良的脂肪如Omega-3脂肪酸有助製造「好」前列素。

除了常見的頭痛,困擾眾多女性的原發性經痛通常從少女初經便開始,主因前列腺素過高,刺激子宮收縮所致。

低脂肪的素食、維生素D與鎂也能協助緩解疼痛,但咖啡因、酒精、味精、阿斯巴甜都可能誘發疼痛。

不過,疼痛也是人體自然警示作用,單純壓制疼痛常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例如肌膜疼痛是在肌肉的表層肌膜上,許多微小感覺神經,把肌肉疼痛之刺激傳至腦部。

發生關節炎、韌帶受傷、神經受到壓迫及姿勢持續不良時,受傷組織釋放出化學物質如前列腺素,啟動肌膜上特別感覺神經傳導,將疼痛訊息向上傳導至大腦,讓身體意識到肌膜受傷。
疼痛與發炎有一定的關聯,研究人員認為,控制熱量可以減少發炎,降低血中發炎物質。

營養師石宛沛指出,很多人每天攝取熱量均超過身體所需,蔬果攝取不足。足夠的豐富植物化學物質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體重,其豐富抗氧化成分,還能降低發炎與疾病發生率。

---------------下一則--------------- 
有機生菜現摘現吃 小心寄生蟲也下肚2013/06/26【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新鮮的生菜是許多愛好養生與想要瘦身民眾的第一首選,不需經過高油高溫的烹調,能夠保有蔬菜中多樣的營養素,讓身體能夠直接吸收,而零脂肪、低熱量、高纖維更讓瘦身者,能保有健康苗條的身材,並且有機農業越來越受到民眾歡迎,無毒栽種農產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商品,很多電視媒體強調,摘下來就可以直接吃,卻沒有想到生菜若未清洗乾淨,就算無毒也暗藏玄機。

問題出在哪
有機栽培就是強調以最少量的農藥,或者根本不用農藥栽種,雖然可能增加害蟲侵襲農產品的可能,但是卻大大減少了農藥殘留影響人體的機會,同時也能增加土地的活性,減少土壤中的含毒量,讓許多生物得以進駐,形成生態循環,讓以往鄉村中常見的蝸牛,重新回到農田中,但是蝸牛因為到處爬,黏液中可能包含多種寄生蟲,若是爬到農作物上,雖然黏液乾了,但是寄生蟲或卵可能因為蔬菜未清洗乾淨入侵人體。

案例
日前一名男子曾自己捕捉蝸牛,煮成湯與朋友共享,沒想到過幾日之後出現嚴重的頭痛,就醫診療後發現,該名男子體內以被廣東住線蟲入侵,歸咎原因就是因為蝸牛未完全煮熟,內部寄生蟲藉此入侵體內,尤其該蟲會侵犯腦部,所以除了會感到頭痛外,也會感到脖子的不適。

專家意見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曾對此案例作解釋,廣東住線蟲常常發現在蝸牛中,尤其藉著蝸牛的爬行,將蟲卵或者幼蟲留在爬行處,若是未經過高溫與清洗把寄生蟲殺死或清洗乾淨,寄生蟲一旦入侵人體,很可能侵犯大腦,造成腦炎或者腦膜炎,會有一定威脅生命的可能性。

怎麼辦
平時吃蔬菜時,一定要清洗乾淨並且完全煮熟,可以將蟲卵徹底殺死,若是喜愛吃生菜的民眾,因為缺少高溫烹調,所以一定要確實將蔬菜洗淨,尤其不可以認為很安全的蔬菜買回就可以直接食用,因為是否被蝸牛爬過不得而知,最好先把蔬菜在水中浸至一段時間,再用大水沖洗,需要時可用軟刷輕刷,將寄生蟲與蟲卵去除,才可放心食用生菜。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吃對食物 身體散發自然涼2013/06/24【元氣周報�記者董俞佳�報導】

炎炎夏日,怎麼找清涼?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劉純君以及中醫師鍾貴馨教你吃對食物,讓身體散發自然涼。

瓜果類降體溫 香辛料排汗
如何利用食物,讓體內散發自然涼?劉純君表示,性質比較寒涼的生鮮瓜果類如西瓜、香瓜、冬瓜、苦瓜、黃瓜、絲瓜、番茄、蓮霧等,吃了可以降低體溫,讓身體覺得涼爽。但劉純君提醒,若是降溫過度,體質較虛寒的民眾,要注意抽筋的問題。

另外,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降溫,像濃縮水分的榴槤、荔枝、龍眼或是水果乾,會讓人燥熱。

劉純君說,香辛調味也可以幫助降溫,例如:吃下新鮮辣椒,會把汗逼出來,在水分揮發的過程中,可以帶走部分體溫。另外,把清涼植物如薄荷泡茶來喝,也可以降低體溫。

西瓜好清涼 每天最多300克
劉純君提醒,瓜果類香甜好吃,從冰箱拿出來後,常常一口接一口,一不小心就會吃下太多,她建議,每天攝取2到4份水果最好,如果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就必須更注意攝取量,以免身體不適。尤其許多民眾夏日最愛大啖西瓜,劉純君提醒,西瓜甜分高,一天食用份量,連皮的重量最多吃300公克。

至於適合夏天的飲品,劉純君說,檸檬水、薄荷水都是不錯的選擇。她說,只要將檸檬洗淨連皮切三片薄片,挑除檸檬籽後,直接浸泡1000cc冷開水,一杯清涼的檸檬水馬上完成。薄荷水則挑選新鮮薄荷葉6至7片,略經揉搓後,用500cc水煮,水滾5分鐘後即可。

中醫茶飲 真正解身體的渴
氣溫一上升,人手一杯手搖杯,醫師說,這樣不但消不了暑,還喝進許多糖分與添加物。屏東基督教醫院中醫師鍾貴馨表示,酸梅湯、綠豆湯、荷葉粥、冬瓜湯、蓮藕都是不錯的夏日消暑飲品,他也特別推薦兩樣消暑飲品,「黨參蓮子湯」、「烏梅清暑飲」。

鍾貴馨提醒,夏天出汗多,宜多喝水補充流失的水分,在飲食方面,宜吃清淡、少油,少吃燥熱性及肥膩食物,寒涼瓜果、冷飲應該適當攝取,以免傷腸胃。

●黨參蓮子湯
適用脾虛、體倦無力、健忘、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病症。鍾貴馨說,這茶飲好喝可口,可補元氣、健脾止瀉、安神,但她也提醒,服食參類期間,不可同時食用蘿蔔和茶葉。
材料:黨參3錢、去心蓮子3錢、冰糖4錢。
作法:
1.將黨參、蓮子去心,放入碗內,加水泡兩小時。
2.熱水滾熱,小火把蓮子煮爛後,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烏梅清暑飲
適用於心熱煩躁不安、食欲不振、渴飲不止者。可以解熱、去渴,中醫上有清心火、助消化的作用。
材料:烏梅5錢、石斛3錢、山楂3錢、西瓜皮1兩、冰糖適量。
作法:
1.用清水將各原料洗淨。
2.將石斛置入鍋內煎煮約30分後,其他材料陸續下鍋煎煮取汁,去渣。
3.調入冰糖溶化即可。
4.每日分多次當茶飲用,解渴效果佳。

冰品降溫的迷思�乳製冰品 愈吃愈口渴
劉純君說,冰品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人體溫快速降低,但有添加油脂及乳製品的冰品飲料,如冰淇淋、霜淇淋、奶茶等,食用過程雖然很清涼,但因為人體代謝脂肪及蛋白質時,需要內臟器官跟很多酵素幫助吸收轉化,也要水分來幫忙運送營養素,所以吃這類的冰品,會越吃越渴越燥熱。

………………………………………
運動排汗 幫助散熱最有效2013/06/24【元氣周報�記者林思宇�報導】

氣溫飆高,要如何抗暑?醫師建議,多運動增加身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外,每天別忘補充2000到3000cc的水分。至於民眾愛吃的冰品,醫師說10度C最適合,如果溫度太低,容易讓身體產熱,吃完冰反而不覺得涼快。

不要怕流汗 游泳最適合
一看到大太陽,多數人選擇躲在家裡吹冷氣。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建議,冷氣調節的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差最好以5度為限,如果溫差太大,反而不利毛孔收縮。如果想省電費不開冷氣,則要保持空氣流通,流通的空氣就能帶走體溫,使用電扇的道理也在此。

很多人怕流汗不想運動,但在中西醫師眼中,運動是調節體溫的好方法。何一成說,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訓練身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加排汗功能,其中又以游泳效果最好。

他解釋,因為水溫和氣溫相同,如身體對氣溫對感受為28度時,水溫則減少5度為23度,若是在水中游泳,身體對流動水感受的溫度會更低。

冷毛巾摩擦 能幫助降溫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說,運動會加速排汗、增多汗量,流出鹽分較少的乾淨汗水,當這種汗蒸發時,會帶走皮膚表面的汽化熱並抑制體溫上升,達到輕鬆調節體溫的效果。想要聰明排汗,建議從事讓身體稍微流汗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慢跑。

對於無法有效調節體溫的人,陳潮宗說,可多做冷水摩擦,把浸水擰乾的毛巾扭成繩索狀,從距離心臟最遠的腳開始,按照腳、手、腹部、背後的順序摩擦20次左右。

冰袋敷脈膊 涼爽透全身
身體若因為天氣炎熱而發燙,陳潮宗說,可用毛巾把冰袋捲起來,敷在脖子後面或是後腦勺降溫,接著冷卻手肘內側肌肉較軟的部分,以及腋下、大腿根部。訣竅是冷卻可測量到脈膊的地方,能讓血液降溫,冷卻後的血液流通全身,就能降低體溫。若無冰袋,可使用冰涼罐裝飲料替代。

除了外在,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何一成解釋,這是有道理的,由於自律神經和體溫有關,所以自律神經緊張的人,也容易覺得熱,當身體放鬆時,就不會覺得那麼熱。

常補充水分 別等渴才喝
夏天會比平常更容易口渴。中醫認為,早上起床空腹先喝一杯500cc的水,以喚醒各器官、加速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可以幫助美容與促進健康。千萬不要感覺渴了才喝,因為身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

陳潮宗說,上下午兩餐之間盡可能多喝水外,吃飯也是補充水分好時機。若能在吃飯前先喝下一大杯水或一大碗清湯,能增加肚子的飽足感,減少食量,便可以輕輕鬆鬆達到控制食量與補充水分的效果。

若不喜歡開水的淡而無味,陳潮宗建議,可以加一些檸檬汁,或多吃富含水分的蔬果等,或多喝一些清湯來補充水分,但不建議喝含糖飲料或添加人工香料的加味水,因為熱量太高,多喝對身體有害無益。

實在想吃冰 別低於10度
陳潮宗提醒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可一次大量飲水,應少量多次,否則血液突然水分增多,血管所受壓力加大,導致血壓升高,造成心臟壓力。

何一成說,每天一定要喝2000到3000cc的水,應以白開水為主,真想喝各式飲料,不能超過600cc。同時建議民眾要分批喝,一次50到100cc,以免一下喝太多反而刺激排尿,減少體內含水量。

至於冰品,何一成說,太冷的飲料會讓身體驟冷,反而會打寒顫刺激發熱,最好的冰品是10度C,一般冰箱是4度C,所以從冰箱拿出來後要退冰一下再喝。

洗澡散熱�水溫過低 冷水澡愈洗愈熱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認為,洗冷水澡雖能帶走身體的熱,但效果是短暫的。身體受熱後立即洗冷水澡,會使皮膚血管急劇收縮,全身毛孔快速閉合,人體積聚熱量會滯留體內,增加心臟負擔,恐引起高熱、頭部供血不足等情況,使人頭暈目眩,洗完後反而更熱。若要沖澡消暑,只需洗比體溫略低的水,就能幫助散熱。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則提醒,洗冷水澡的人,出浴室前一定要擦乾,否則容易感冒。

………………………………………
七妙招 不靠冷氣房子也能涼啊涼2013/06/24【元氣周報�記者黃福其�報導】

炎夏來臨,氣溫屢創新高,居家冷氣機越開越多、溫度設定越調越低,排放的熱氣卻使室外溫度更高,陷入「涼到你、熱到我」的惡性循環,不但使都市的夏天更高溫難耐、熱島效應更明顯,電費更如溫度般節節上升。

居家隔熱 室外施做效果佳
「其實除了開冷氣,還有許多有助居家降溫的聰明小撇步。」新北市環保局長劉和然說,善用小方法,不但夏天可過得透心涼、省電費,還可以友善地球。

夏日陽光強烈,屋內環境會酷熱難耐,可從隔絕熱源做起,在房子樓頂及外牆採取隔熱措施,例如裝設隔熱板或塗隔熱防水漆、購買一些特別材質的布料搭配特殊編織技術的隔熱窗簾,或在窗戶玻璃貼隔熱貼紙,都能阻絕陽光直接將熱源傳導到室內,藉此達到降溫效果。一般而言,隔熱措施以位於室外的效果較好。

屋頂種樹 降低建築物溫度
綠色植物不但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還能幫助建築物隔熱降溫。若在居家屋頂覆蓋植栽,或陽台窗戶栽種綠色植物,透過植栽蒸散作用及遮蔭效果,可有效降低周圍環境溫度,還能阻擋陽光直接照射,降低建築物受熱面積與溫度。

劉和然說,一般住家不便翻修屋頂、建造空中庭園,可從種植盆栽做起;社區可透過管委會逐步改善居住環境。新北市環保局就提供社區管委會申請低碳社區改造補助,項目包括屋頂農園、建物綠化等。

拔掉插頭 減少電器散熱
家電除了耗電,也多少會散發熱氣。不用的電器拔離插座或使用有獨立開關的插座,都可減少不必要的耗電與熱氣。冷氣機使用一段時間,出風口與濾網會有灰塵與汙垢,不但降低冷卻效果且更耗能,因此要定期清潔保養,搭配設定合適的溫度設定、善用舒眠模式,就可以有效減少耗能。

電燈泡也是熱源之一,隨手關燈、燈具換成節能的LED燈,可省荷包還可減少耗電。若想進一步節電,選購家電記得選有節能標章或變頻式電器,尤其能源效率標示1級最省電。

製造對流 通風就能散熱
「居家電器運作同時也產生熱源,若室內空氣不流通,溫度當然居高不下。」劉和然提醒,空氣流通不但有益健康,也是降溫的必要條件。若室內沒有自然風,可利用循環扇或排風扇搭配通風孔或窗戶,自然達到通風散熱的效果,如此一來,不僅可提高室內降溫效果,即使需要開冷氣,溫度不必調太低就很涼爽,再搭配循環風扇,還能節省冷氣耗電。

其他不需要用電,就可達到涼爽效果的方法還有:
1.屋頂灑水:水有很好的散熱效果,若居家有集水設備,中午可把回收水灑在樓頂,為房子降溫。
2.拖地養魚:家中灑水拖地也可降低室內溫度,或在家裡擺水盆種水草養魚、用噴霧式風扇,都是利用水的吸熱效果達到降溫目的。
3.涼感衣物:穿著透氣排汗兼具瞬間沁涼感受的涼感衣。
4.冷凝坐墊:使用高分子冷凝膠坐墊與床墊,靠著冷凝膠吸熱的原理,達到降低體溫的效果。
5.竹製涼蓆:天然的竹蓆、藤編、藺草製品也有相同的降溫作用。
6.吃點瓜果:多吃清涼消暑的時令水果,如西瓜、水梨等水分多的水果,可幫助人體補充水分、維生素C,也能提振暑熱下疲憊的身軀。
7.夜間散步:多利用夜晚到公園、戶外走走,夜晚溫度較低,不必在家裡一直開冷氣耗電,既可以聯絡家人感情,散步還能促進新陳代謝。

劉和然說,這些居家聰明降溫方法,除可降低室內溫度,也可大大的節省用電,最直接影響電費多寡。夏季電費計算已在6月1日開始實施,若採用這些小撇步,今年夏季可以涼爽又省荷包。

………………………………………
開車騎車三道防曬 防「熱」吻2013/06/24【元氣周報�記者趙惠群�報導】

夏季開車可以吹冷氣,涼快又舒服,但你可能沒注意到,即使在車內,也會讓身體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和高溫傷害的風險中。尤其密閉的車內,經過長時間日曬,溫室效應使然,車內溫度往往高達6、70度,防曬和抗熱工作要做得更勤快。

▇ 車內散熱法
穿裙子小心 別燙傷皮膚
1.車窗全開、風扇大開:雖是老生常談,但卻是最能有效快速降溫的方法,便是將車窗全部打開,將空調風扇開到最大,利用強風將管路內和車內的熱空氣吹散。20、30秒後再將冷氣開關打開,讓冷氣壓縮機運轉,接著再關上車窗。

2.使用散熱器:一般汽車百貨賣場多半有販售一種太陽能的散熱器,透過一個小風扇就能讓車內的溫度維持和車外一樣,而不會過燙,是夏日開車避暑的好用小配件。

3.車窗留縫隙:一般駕駛人在停車時會讓車窗玻璃稍稍降下,留一道縫隙透氣,也是替代辦法。

要提醒的是,如果車內配備的是皮椅,女性穿裙裝得小心皮椅表層聚熱,燙傷大腿,上車前放一件衣服或一塊布,就能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皮椅。

▇ 防曬第一道�選對隔熱紙 車房變冷房
開車族防曬第一道防線,當然是隔熱紙,根據3M表示,市售隔熱紙都具有99%抗紫外線的能力,不過開車族得注車子的隔熱紙是否仍有效果,一些劣質隔熱紙或最初施工不良的隔熱紙,一旦起水泡,都會影響隔熱效果。近期各車廠開始實施夏季車輛免費健檢,回廠健診時可順便諮詢車廠維修技師。

隔熱紙除了抗UV,最主要功能是隔熱,高隔熱率的隔紙能提升車內冷房效果,並且減輕冷氣負荷,進而降低油耗。在選購隔熱紙時,可特別察看隔熱紙商品的總隔熱率,一般商品總隔熱率多在40%到60%,其實已能滿足一般車主需求,60%以上算是相當高標準。

▇ 防曬第二道�擋風玻璃透光 防曬乳一定要擦
長時間乘車,處在冷氣房內,皮膚的脫水情況必然嚴重,因此要頻繁補充水分,並針對臉部等部位皮膚加強保濕。

雖然絕大多數車子有貼隔熱紙,但車子前擋風玻璃因為開車視野需求,仍維持一定的透光度,因此還是有一定量的陽光照進車內,乘車一定要擦防曬。而且因為乘坐位置的不同,如果乘車一側是迎向日曬方向,應該在針對日曬那一側的皮膚,使用係數較高的防曬乳液,以免單邊曬黑。

▇ 防曬第三道�車窗上裝遮陽簾
除了車子貼隔熱紙,在車窗上可以加掛一種小型捲軸式遮陽簾、圓盤式的遮網或遮陽貼紙,這些方式都能降低陽光射入車內的量,減少曬傷的程度,這些配件可在汽車百貨或量販賣場購得。

………………………………………
兩輪族抗陽 選車衣謹記「三要」2013/06/24【元氣周報�記者趙惠群�報導】

三要:抗UV、排汗、通風
夏日騎乘自行車或機車,可說是完全曝露在紫外線的威脅下,沒有任何掩蔽和防護,因此防曬工作要比開車族做得更徹底嚴密。

對單車族來說,夏日騎乘除了臉部和曝露在空氣中的皮膚要隨時擦上高係數的防曬乳液,更因為會大量流汗而要及時補擦。在穿戴部分,可選擇具有抗UV的服飾配件,如車衣和車褲可選擇具抗UV功能的複合材料,如Sivrac材質,有些材質更具有涼感特色。而此類產品再搭配抗UV且吸汗性佳的頭套和太陽眼鏡,是必備的行頭。

有人會因為怕熱,而會選擇短袖的車衣,此時最好能加上袖套,保護手臂不被曬傷。此外,夏日騎單車會大量流汗,因此車衣車褲應選擇排汗衣,此外,也因為需要散熱,手套也以無指手套較佳。

機車族防曬和單車族差不多,車衣和車褲以選擇通風和吸汗性較強的為主,而坊間也有許多專門抗UV的防曬型外套和車褲。至於安全帽則有專門對抗烈日的抗UV安全帽,它有較長且抗紫外線的鏡片,長度超過鼻梁下緣,可替代太陽眼鏡,若再搭配防曬乳液,比較能預防長時間騎乘時皮膚受傷。

---------------下一則--------------- 
炎炎夏日 運動別忘防曬-中華醫藥網1020624《2013/06/23 19:39》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加上暑假將至,不少年輕朋友相約打場沙灘排球,陽光海灘比基尼的畫面更是一般人對於沙灘排球的印象,醫師提醒,大自然中暢快揮汗雖可讓身心放鬆,但陽光中的紫外線非常毒辣,一定要做好長時間的防曬避免因日曬過多引起的皮膚病變。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醫師黃季怡表示,近來休閒樂活風興起,人們健康意識抬頭,多曬太陽多運動遂成了全民風氣,但是長時間暴露在強烈的日光下很容易發生反覆的毛囊發炎,皮膚乾裂脫屑,臉部明顯的細紋,曬斑,老人斑等的皮膚病變。

她說,長時間的日曬下運動,防曬工作也成為皮膚保養的首要工作。建議選擇防水高防曬係數又不會阻塞毛細孔的防曬用品,適量塗抹適時補充,才能真正達到防曬的效果。

運動完畢後,由於皮膚的毛孔積滿了汗水混著防曬乳及其他堆積物。若是不仔細清潔就會導致毛孔阻塞,影響皮膚的新陳代謝。因此深度清潔是必要的工作,另外,日曬及清潔,都會使皮膚流失大量的水分,對於女性來說,完成身體清潔工作就要開始做保濕的步驟。

黃季怡指出,長時間日曬皮膚所產生的自由基,也是造成皮膚的老化的元凶。因此,運動完畢一定要適時保持皮膚的保養與清潔,另外提醒,喜好打沙灘排球的民眾要注意沙堆裡是否有玻璃等尖銳物品,避免因健康運動而受傷就得不償失。

---------------下一則--------------- 
皮膚曬傷 勿用綠茶、牛奶洗傷口2013/06/26【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鍾佩芳�台北報導】

近日艷陽高照,曬傷風險也跟著增加。署立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葉斯維提醒,一旦皮膚曬傷,千萬不要用綠茶、牛奶洗傷口,因為皮膚呈現弱酸性,而綠茶、牛奶都是鹼性,用這些東西清洗傷口不但無濟於事,還會讓傷口更疼痛、更嚴重。

開業診所皮膚科主任曾忠仁叮嚀,發現皮膚曬傷後有水泡,最好不要將水泡弄破,以免出現感染,嚴重甚至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當皮膚曬傷可以冰敷、冷敷幫助減緩不適。曬傷後,可以用濕毛巾包覆冰塊,冰敷兩、三分鐘,休息間隔五到十分鐘再做簡短冰敷,冰敷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很容易傷害皮膚組織。

有些人曬傷後會想要塗些萬金油、清涼油。事實上這樣做不利於傷口復原。業斯維醫師解釋,在傷口上抹油時,傷口熱氣無法散逸,很可能讓傷口進一步惡化。蘆薈產品可以保濕,但也是無法減輕曬傷傷勢。

皮膚受到曬傷,就會變得更加脆弱,不但身體水份流失更快,細菌也更容易入侵。因此曬傷後一定要多補充水份,且千萬不可再繼續玩水、碰觸沙灘,以減少感染風險。要預防曬傷,就要記得擦防曬乳,一方面可以防曬,一方面也可以保濕,每兩、三小時要補充防曬乳,保護肌膚免於紫外線傷害。

曾忠仁主任提醒,很多上班族一星期有五天待在辦公室,很少接觸陽光,膚色很白皙,黑色素細胞並不多,黑色素細胞是身體天然防曬工具,這些人如果貿然去郊外遊玩、曝曬陽光,更容易曬傷。

曬傷時可以先降溫,讓皮膚能鎮靜退紅,再擦一些修護及保濕乳,儘快修復被紫外線傷害的皮膚,以免造成嚴重的黑色素沉澱,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有紅癢脫皮及水泡,則需就醫吃藥或擦藥膏。若只是曬紅,則給予類固醇的藥膏;若脫皮、長水泡時,則給予抗生素藥膏。

出門前30分鐘,便要擦防曬乳;每2~3小時補充一次防曬乳。楊醫師表示,防曬乳的使用需依膚質來選擇廣效、係數夠的,油性肌膚、青春痘膚質或從事一般的日常生活工作,則需選購清爽且不產生粉刺的防曬品(親水性的防曬乳),若為乾性皮膚,又要去海邊外島度個假,就必須選擇親脂性,不易脫落又保濕的防曬霜出門。從事戶外及水上活動需選防水性防曬乳。

台大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表示,預防曬傷的不二法門就是「防曬ABC」原則:A(Avoid),遠離強烈陽光在上午10時到下午2時為陽光最強烈時刻,建議少出門。B(Block),用防曬品遮蔽,若要暴露在陽光下,特別是攀登高山,或到海邊、室外游泳池戲水,就要利用防曬產品阻隔紫外線。C(Cover),減少肌膚曝露在紫外線的面積,外出時盡可能撐傘、戴寬邊帽子、穿長袖衣服及戴上太陽眼鏡。

偏油性膚質的人較適合選擇防曬噴霧、防曬凝膠、防曬液(露)或防曬乳液;膚質偏乾性的人就可以選擇防曬乳液或防曬霜。而像是小朋友及皮膚容易敏感的人,就可以選擇不加色素及香料的產品。像有需要修飾膚色的人,就可以選擇有潤色效果的產品。如果有光敏感性皮膚病或是在執行醫美淡斑處理者,就需要選擇具有寬頻防曬效果的產品。

---------------下一則--------------- 
保養肌膚 首重維護角質健康-中華醫藥網1020625《2013/06/24 19:36》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許多油性膚質的男性夏天常為了臉部猛出油而困擾,有業者推出男性專屬面膜,減緩油脂分泌過剩問題;營養師提醒,角質正常代謝很重要,建議選用控油保水較佳的產品,使用面膜後也可以使用有收斂毛孔的化妝水來保養。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毛孔粗大有 8成以上會發生痘痘、粉刺、常出油或角質粗糙等問題,加上「花美男」當道,許多男性開始注重臉部保養。

皮膚科醫師表示,夏天容易出汗出油,保養肌膚最重要的就是維護角質健康,不然保養品用得再多也沒用;因為基礎不好導致皮膚吸收效果不好,容易越保養越大洞,不但臉沒保養好,錢也白花。

此外,預防毛孔變大,洗臉時可用冷熱水交替,幫助毛孔收縮並且保持皮膚彈性;選用不含香料、酒精、弱酸性的面膜,時間不要過長,約 15分鐘即可,敷完後稍微用化妝水輕拍皮膚保養。

---------------下一則--------------- 
想長壽?先改掉久坐的習慣!2013/06/24【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人體就像機器一樣,適度使用與保養,就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延長使用期限,但如果過量使用,或者使用方法不對,就可能減少壽命,生活中有養成許多小習慣,就能夠幫助提高生活品質,延長我們的壽命,避免疾病帶來的困擾,相反只要長期睡眠不足、飲食不均衡、心理壓力過大,都可能對我們健康造成影響。

養成增加壽命好方法:
許多研究中發現,小小的改變就可以增進自己的健康,長期久坐可能引發多種疾病,不論看書、看電視,每一個小時起來走動一下,就能夠增加約二十分鐘的壽命,與朋友共同創立一個讀書會,每天花一點時間閱讀,讓自己與他人有互動的機會,生活中缺乏與人互動,死亡的風險與抽菸、肥胖差不多。

加拿大科學家使用電腦斷層掃瞄,分析使用單語或雙語民眾的大腦,發現使用雙語的民眾,大腦認知反應比較快速,如果從童年開始學習外文,老年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低,其實不論任何年紀,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外文學習,就能夠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罹患機率,避免老年生活品質變差,帶給家人照顧困擾。

日本的科學家研究,四萬五百個有效樣本中,每天喝五杯綠茶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最低,紅茶也有類似的結果,不過一旦茶裡加入牛奶,就可能抵銷對心血管的益處,美國科學家則發現,只要拉高食品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就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以及阿茲海默症等病。

不論男性或女性,只要每天午休二十至三十分鐘,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以減少三分之一心臟病發死亡的機會,偶爾午休的民眾,也可以降低百分之十二的機率,如果加上每天走路十五至三十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減緩大腦老化的速度,提告記憶力,降低罹患癌症與心臟疾病的風險。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胡念之表示,生活中有許多不良習慣,都會減少我們的壽命,如抽菸、喝酒、睡眠時間少、暴飲暴食、工作壓力大等,都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罹患風險,只要規律運動、將血壓控制在優良範圍、健康的飲食、定期做健康檢查,就能幫助我們延長壽命。

---------------下一則--------------- 
調好體內荷爾蒙 想瘦不難-中華醫藥網1020624《2013/06/23 20:2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 30歲的階段是女性年輕與衰老的轉折點,女性荷爾蒙一旦失衡就會出現各種身體病變,醫師表示,許多女性一直苦於瘦不下來,但是往往忽略這跟個人的女性賀爾蒙非常有關係,除了正常飲食、運動只要調好體內賀爾蒙想要變美變瘦都不是難事。

中山醫院副院長李世明表示, 21到 22歲是分泌女性荷爾蒙最高的時期; 30歲後由於卵巢開始萎縮,這時體內荷爾蒙分泌量只有顛峰期的 8成 5;而且之後是以每 10年 15%的速度下降, 45到 55歲,卵巢分泌的激素量下降隨之而來就是所謂更年期,一般來說 50歲時,卵巢的功能只剩 60%,到了 60歲,女性荷爾蒙分泌量只有年輕時的 25%左右。

李世明指出,不過近年來發現荷爾蒙失調、不足等問題已經出現在年輕的女孩身上,曾有女性一次成功減肥 10多公斤,高興的同時代價卻是「好朋友」消失了,若不就醫調理日後還會引發皮膚暗沉,嚴重一點會產生憂鬱或躁鬱的現象,探究原因通常與現代人壓力過大、飲食不正常、減肥過度有關。

他說,要了解荷爾蒙情形的方法有就是記錄「基礎體溫」,一旦基礎體溫與生理週期紊亂,女性荷爾蒙的數值就會異常;徵狀多是多毛、長痘痘或常出油,而體型上的徵狀,例如肥胖傾向、失去女性凹凸有致的身體曲線等,所以一味的節食、不吃東西、運動卻忽略根本的體內問題也是導致減肥失敗的主要原因。

---------------下一則--------------- 
2成小胖、4成瘦子 卻自認身材OK-自由時報1020625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你認為自己過胖嗎?女性的標準恐怕比男性嚴格多了。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女性體型正常者有4成自認過胖,反觀男性體型正常者卻有2成還自認偏瘦,而且有超過8成的受訪民眾,連BMI(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方式都不知道或講錯。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楊聰財指出,現在社會「瘦就是美」的風氣深深影響著女性的自我形象,男性卻反而容易因為「君子不重則不威」的傳統而忽視體態。

國健局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電訪全國22920位18到64歲民眾,結果顯示,體型正常者有31.6%仍自覺偏胖,體位過輕者有39.4%自覺體型適中、3.9%則覺得自己胖;至於過重及肥胖的人當中,有21.3%自認體型適中。

國健局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延芳表示,這顯示「憑感覺」容易誤判真實體位,無奈調查也發現,只有17.6%受訪者知道如何正確計算BMI。

此外,在正常體位的男性中,有22.9%卻覺得自己太瘦,反觀女性就算體位正常,卻高達44%自認太胖。開業醫師蕭敦仁表示,在診間有時會碰到20多歲女性明明BMI在21、22,完全不胖,卻還想再瘦到19左右。

楊聰財醫師曾作過調查,發現女瘦子都常自覺胖,男胖子則很容易沒自覺。這是因為社會風氣對女性有「瘦就是美」的影響,卻認為男性太瘦是「沒份量」。

蕭敦仁醫師說, BMI公式對一般民眾有點難,他建議以男女腰圍應分別小於90、80公分較合宜,記憶也較簡單。而正確量腰圍的方式,是在吐氣末期時,由腋中線往下,找到肋骨下緣和腸骨上緣(髖關節上方最凸點),取其中點,將布尺平貼皮膚繞一圈即可。

---------------下一則--------------- 
僅17.6%民眾知道如何計算BMI-中華醫藥網1020625《2013/06/24 21:39》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身體質量指數( BMI)是評估體位的簡易測量指標,並藉以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但衛生署調查發現,僅 17.6%民眾知道如何正確計算 BMI;顯示有不少民眾只憑感覺而誤判自己的體位。

衛生署國健局表示,根據 101年 12月至 102年 2月透過電話訪問全國 22,920名民眾的「健康體重管理計畫調查」顯示,體位正常的民眾中,有 44.1%自覺偏胖或偏瘦,其中自覺偏胖的有 31.6%,自覺偏瘦的有 12.5%;體位過輕的民眾中,有 39.4%自覺體型適中, 3.9%自覺偏胖;體位過重及肥胖的民眾中,有 21.3%自覺體型適中, 0.4%自覺偏瘦。顯示有不少民眾只憑感覺而誤判自己的體位。
調查也顯示,僅 17.6%民眾知道如何正確計算 BMI。

國健局表示,以身高與體重計算出的 BMI,是簡易又省錢的體位判定標準,世界衛生組織( WHO)也建議以 BMI來界定體重過輕、健康體重、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研究顯示, BMI數值過高的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的人,罹患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比健康體重的人要高。舉例來說,一名 25歲的成年人,體重 68公斤,身高 170公分( 1.7公尺),計算出 BMI=23.53,屬於健康體重。

國健局表示,正確計算 BMI,就可以簡易地評估自己的體位,一旦發現 BMI值屬過重或肥胖者,就應執行健康體重管理計畫,落實「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透過均衡飲食及生活化運動來維持健康體重,將可遠離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下一則--------------- 
輕忽牙周病 7旬翁全口剩13顆牙-中華醫藥網1020625《2013/06/24 20:00》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牙周病的盛行率高達 90%,初期症狀難以用肉眼察覺。牙醫師提醒,定期檢查可以有效降低牙周病的發生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能提高治癒率。

70歲游姓退休校長買了農地享受田園之樂,沒想到因長期忽視牙周病,導致全口僅剩 13顆牙,裝了活動假牙,也因牙齦萎縮而鬆鬆晃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接受全口重建,才重拾咀嚼花生米的滋味。

牙醫師吳權倫表示,牙周病的盛行率高達 90%,雖然並非口腔絕症,但慢性累積造成的傷害不容小覷,長期下來不只口腔健康受影響,因口腔病菌隨著血流全身,也會衍生出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胃潰瘍、肺炎等疾病。

民眾常因一時疏忽,錯失牙周病治療良機,吳權倫表示,像游姓病患求診時全口剩 13顆牙,所幸他平時生活習慣及身體狀況不錯,即使患有牙周病,又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但全口重建只花 8個月即大功告成。

吳權倫表示,牙周狀況不好就如同蓋房子時地基不穩,病患在做任何治療前都需先處理好牙周病,若未治好而貿然進行其他治療,不僅影響原本健康的真牙,連花錢製作的植牙或假牙都可能陷入失敗危機,出現不斷治療又掉牙的惡性循環。

牙周病初期症狀難以用肉眼察覺,吳權倫建議,平時除了使用牙刷清潔外,也可搭配牙間刷及漱口水等,每半年應至牙醫診所例行口腔檢查。

---------------下一則--------------- 
變色片日拋當週拋 險失明-中華醫藥網1020625《2013/06/24 19:52》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大眼美女陳小姐為了媚眼更加動人,配戴彩色隱形眼鏡,為節省開銷,擅自將日拋型當成週拋型,隨意清潔後重複使用,導致綠膿桿菌入侵眼角膜,險些失明。經及時使用抗生素治療,才保住視力。

20歲的陳小姐一再延長「日拋」隱形眼鏡效期,從兩日拋變成週拋使用,才撐了 1個星期多,某日沒將隱形眼鏡取下便倒頭就睡,隔天起床雙眼通紅,才趕緊將鏡片取出,休息 1天不戴,但右眼不僅紅眼未消,還出現劇痛感與分泌物,右眼視力變得模糊。

她到台南市醫眼科就診時,右眼矯正視力僅 0.3,醫師檢查發現周邊眼角膜有 1個小白點,角膜呈現水腫,眼前房明顯發炎細胞散布、浸潤,角膜上皮破皮,診斷為角膜潰瘍。

醫師立即刮除適量病兆處細胞與分泌物檢驗,給予抗生素眼藥水治療,並停戴隱形眼鏡。角膜潰瘍細菌培養證實為綠膿桿菌感染。

市醫眼科主治醫師鍾慧娟表示,綠膿桿菌是最凶猛的角膜潰瘍致病菌,若不積極治療,可能數天內就造成角膜穿孔而失明,幸好及早就醫,且感染位置在旁邊,才有機會給予抗生素眼藥水治療,視力得以慢慢恢復。

感染科醫師吳靜淑則說,有些隱形眼鏡族為了延長鏡片的使用期限,或未使用合格的食鹽水洗滌液,使用自來水或自泡食鹽水清洗鏡片,這些都是錯誤的;因為自來水和容器仍可能含有細菌,加上洗手不徹底,就會傷害眼睛。

---------------下一則--------------- 
電腦用過頭… 年輕宅男五十肩2013/06/25【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低頭打電腦、玩手機,小心五十肩提早上身!台北中山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潘健理指出,最近一兩年,20、30歲的五十肩患者明顯增加兩成,幾乎都是過度使用電腦、手機,手臂筋膜長時間緊縮,導致肩膀疼痛、肩關節活動角度受限。

一名2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工作時得長時間使用電腦,下班回到家也常把玩手機,玩遊戲、瀏覽社群網站,只有周日才會約朋友打羽毛球、游泳。一天清晨醒來, 他突然發現手臂無法正常抬起,肩膀異常疼痛,連刷牙都成問題,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肩膀出現俗稱「五十肩」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潘健理說,該名年輕男子在得知自己罹患五十肩,必須長期復健時,完全無法置信,質疑「這不是中老年人的病嗎?我怎麼可能會這樣!」

潘健理表示,除了因車禍、撞擊、跌倒傷及肩膀,五十肩最常發生在長期肩膀過度使用者,例如長時間打電腦上網的上班族、電視攝影記者、搬運工人,以及需要經常抬手在黑板寫字的老師。

許多人以為打電腦只用到手腕及手臂,其實不然。潘健理解釋,使用滑鼠及鍵盤時,手臂筋膜處於緊縮狀態,如果姿勢固定太久,就會拉扯到肩膀關節,連成一道「疼痛鏈」。

目前治療五十肩除了復健,潘健理指出,玻尿酸成分可抑制肩關節囊細胞增生,降低與沾黏相關的膠原蛋白產生。由於肩關節結構較複雜,必須透過超音波輔助,才能將玻尿酸注射到正確位置,效果約可維持半年至一年。

---------------下一則--------------- 
肩膀痛 9成誤認50肩作祟-中華醫藥網1020626《2013/06/25 19:5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肩膀疼痛別以為都是五十肩在作祟,復健門診統計,在逾千名求診患者中,僅 1成是罹患五十肩,另高達 9成則都是肩關節其他部位受傷,卻容易延誤治療。

肩膀難舉和疼痛,可能是不同病因,台北中山醫院復健科潘健理醫師表示,統計門診超過千名肩膀疼痛患者,發現真正罹患俗稱五十肩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患者比例只有 1成,其它 9成都是肩關節其他部位受傷所引起,包括肩峰夾擊、關節囊退化及旋轉肌撕裂等。

單純的五十肩並不會疼痛,無論靠自力或外力幫助,手臂都很難舉起來;若是旋轉肌撕裂,肩膀會疼痛無力,但可以藉由外力幫忙將手臂舉起。

潘健理表示,五十肩好發族群除了肩膀曾因撞擊、車禍及跌倒的受傷者,最主要還是長期肩膀過度使用者,如長時間打電腦上網的上班族、電視攝影記者及搬運工人等,甚至是需要經常寫黑板的老師。肩膀疼痛的原因主要來自肩峰因手臂高舉,往下壓縮了肌腱或滑膜組織,造成疼痛。有些人則是肩峰直接與與旋轉肌腱摩擦,造成撕裂甚至斷裂引起劇烈疼痛。

臨床發現,許多患者經常誤以為肩膀疼痛無法高舉就是五十肩,因此拼命敷藥膏或吃止痛藥,很容易因此延誤治療。潘健理表示,肩膀疼痛患者,如果沒有接受手術開刀治療,單採用傳統復健方式,效果往往不佳或耗神費時,目前使用玻尿酸注射進肩關節,則是改善肩膀疼痛的新選擇。

潘健理指出,玻尿酸成分可以抑制肩關節囊的細胞增生,並降低與沾黏相關的膠原蛋白產生。不過,肩關節結構比較複雜,如果沒有將玻尿酸打到正確位置,效果就會打折,因此需要依賴超音波輔助,將玻尿酸注射到正確位置。

要維持肩膀關節健康,潘健理提醒,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手臂高舉動作,可以避免肩峰下壓對軟組織造成壓迫與摩擦。經常使用電腦者,建議應每 15分鐘要變換姿勢,且每小時要休息 10分鐘,讓關節得到適當休息,另要常做拉筋運動如瑜伽、太極等,且避免長時間向著冷氣口。

---------------下一則--------------- 
保持私密處乾燥 預防皮膚病-中華醫藥網1020624《2013/06/23 19:0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台灣地處亞熱帶,加上細雨不斷的梅雨季來臨,濕熱天氣易孳生病菌,體內流汗也不易蒸發,這時候私密處很容易發生皮膚病,皮膚科醫師提醒,要保持局部乾燥,多穿寬鬆通氣的衣物,若有糖尿症或肥胖,就要控制糖尿症及減輕體重,嚴重的可以輔以含類固醇的藥膏。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黃榮堯表示,陰部徽菌的感染與環境溫濕有關。多會發生紅斑、搔癢等症狀,建議儘量讓局部能通風、乾燥,並使用抗徽菌藥膏。但是濕疹與徽菌的病症在外觀上非常類似,所以導致有患者自行購買藥物塗抹,選錯藥膏反而使病情惡化,這時候原有的症狀消失也造成治療上的不便。

黃榮堯指出,天氣濕熱的季節,家中也要放置除濕機保持居家環境的乾淨,勤於更換床單被套,避免疥瘡和陰蝨等寄生蟲會經由床具、被單來感染人體,否則染上疥瘡一但蓋上被單時會更加發癢;若是陰蝨則會在陰部找到成蟲,除了癢外,也會在內褲上發現細小血跡,所以除了勤換被單外也要輔以抗疥瘡或抗陰蝨藥膏,而衣物、床單等可利用日曬以及沸水清洗去除寄生蟲和蟲卵。

他建議,避免在濕熱的季節,因個人衛生習慣不良而導致陰部騷癢的問題,平常應保持身體清潔,維持局部的乾燥及通風,慎選公用的床具衣物,若有陰部搔癢的問題,不要自行買藥塗抹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下一則--------------- 
女性痔瘡年輕化 9成羞就醫-中華醫藥網1020625《2013/06/24 18:5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女性痔瘡年輕化, 9成羞就醫。醫師表示,諱疾忌醫後患多,呼籲多喝水與多吃粗纖維,養成規律運動與排便習慣,避免隱疾上身。

24歲的 Amy高三因排便出血就醫,確診是內痔,卻只擦藥了事。她平常多宅在家看漫畫、滑手機,即使偶有排便出血與異物感,礙於尷尬的看診經驗,不願就醫,直到有次參與系上聯誼活動時,當場痔瘡爆裂出血送醫,讓她尷尬不已。

外科醫師鍾雲霓表示,根據統計,女性痔瘡有年輕化趨勢,其中 15∼ 24歲女性 4成有痔瘡問題,較過去成長 2成,近期有不少年輕患者求診,門診諮詢至少增加 3成,多半是低頭久坐族,更不乏才 18歲的女學生,因為補習拚考試,終因排便出血而就診。

依據門診調查指出,女性痔瘡私密困擾, 9成不會立即就醫, 7成羞於看診及怕痛,其次是醫院就診耗時與症狀時好時壞等因素拖延就醫;。

鍾雲霓解釋,精緻化飲食、水分攝取不足、習慣久坐不運動量、排便習慣不良、懷孕期間腹壓增加,是容易引發痔瘡的五大殺手。正常的肛門口應有漂亮皺褶,如果感覺肛門口有異物感、刺痛感或排便出血等,可能是痔瘡脫垂,應盡速就醫。

鍾雲霓表示,傳統痔瘡手術出血量多、疼痛度高,術後須住院 3∼ 5天,恢復期長達 1個月;雷射或橡皮環結紮療法治標不治本,且復發率高達 50%。新式微創痔瘡手術運用微創整形手術技巧,採小切口微創切除,出血量少、疼痛感低,手術當日即可出院,恢復期短,復發率低於 5%。

要避免痔瘡上身,鍾雲霓提醒,最好要多喝水與多吃粗纖維,養成規律運動、規律排便習慣,在痔瘡或任何肛門問題剛形成時馬上就醫,越輕度的問題可以用越簡單的方法解決,恢復速度也越快。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景氣差離婚也減少 「7年之癢」變9年2013年06月23日【唐鎮宇╱台北報導】

內政部統計發現,去年國人離婚時的婚齡中位數已由16年前的7.69年增加到9.02年,即當年離婚者,有一半的夫婦結婚年數少於9.02年,創下16年來新高,「7年之癢」成了「9年之癢」!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說,離婚的基本條件在經濟能力,因大環境經濟情況不佳,夫妻離婚後雙方生活花費又增加,致國人離婚時婚齡延後,「就維繫家庭價值來看算是好事。」
女經濟力強不怕離

統計顯示,去年離婚對數為5萬5835對,雖較前年減少2.18%,但和16年前相比已大增43.5%。結婚剛滿10年的郭太太表示,2人在一起久了難免會膩,「但畢竟孩子還小,看在孩子份上多會選擇隱忍」,尤其是社會對失婚婦女難免歧視,離婚後工作恐怕不好找。新婚的楊玉玲說,女人只要有經濟能力,「無論結婚幾年離婚都不怕!」
內政部統計也發現,若夫妻其中一方為外國籍者,2002年結婚未滿5年就離婚的比率高達85.3%,但去年已降到27.4%,大減近58個百分點。
異國比本土高3倍

雖然異國婚姻維持得比以前久,但離婚率依然偏高,夫妻雙方同為本國籍者去年每千對有8.7對離婚,但若其中一方為外國籍者,則每千對有28.6對離婚,是雙方同為本國籍的3.3倍。
姚淑文說,早期台灣剛開放婚姻移民,有些涉及買賣婚姻,很難維繫夫婦感情,部分外配取得身分證後會選擇離婚,因此結婚未滿5年離婚比率偏高,近年因政府嚴格把關,情況才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