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產前產後走一回

2013年08月23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產前產後走一回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產前產後走一回

營養要充足


逾9成學童缺鈣 增骨鬆風險-中華醫藥網1020811《2013/08/10 23:12》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所有父母的心聲,但調查顯示,逾 9成學童都缺鈣,不僅可能影響生長發育,並且增加日後骨質疏鬆的機率。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不只成績要高人一等,身高更是不能從小就矮人一截。但是「缺鈣」已不是中老年的健康危機,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主要鈣質的攝取來源「奶類」,高達 77.1%的高中生未達每日一份攝取量標準,且 81.5%女性較 73.2%男性不足比例為高。

同時,根據「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 10-12歲的學童,有 98%的男童、 99.98%的女童,鈣攝取量未達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生策會 SNQ推廣中心李麗美營養師表示,所有營養素中,通常鈣質被認為對骨骼結構與代謝最為重要,也是一般人最易缺乏而影響骨骼健康的營養素;然而現代忙碌生活型態大多外食,導致許多家長及孩童很難從一般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量。

李麗美建議,學齡期孩童每日應攝取 2-3杯牛奶,補充每日所需鈣質(一杯牛奶 240C.C.含 270毫克鈣質),適當曬太陽讓身體產生維生素 D,此外運動及充足睡眠也是骨骼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若孩童有乳糖不耐症或不喜歡飲用牛奶,家長也可以讓孩童多食用小魚乾、黑芝麻、海帶及芥藍菜等,含鈣質豐富的食物獲得。

如果擔心從一般食物中會攝取不足,選擇補充含鈣的保健食品也成為家長維持家人骨本的方法之一,生策會副執行長謝定宏指出:鈣補充應著重於吸收率,購買含鈣補充品時,不一定要看其含鈣量的多寡,而是要考慮到它的吸收率;例如檸檬酸鈣的吸收率較市面上普遍的碳酸鈣好。另外乳酸鈣多存在奶製品中,也比較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下一則--------------- 
如何和孩子打「餐桌上的戰爭」【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家有幼兒,親子、祖孫間常上演「餐桌上的戰爭」,家長氣孩子邊吃邊玩、吃太慢,經常一頓飯吃一、兩個小時還吃不完。董氏基金會建議,用餐40分鐘是合理時間。家長也不妨花心思捏小飯糰、手握壽司,或是鼓勵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先吃一半」等,幫助孩子慢慢矯正飲食習慣。

董氏最近開辦親子飲食矯正營,發現父母最頭痛的是孩子吃飯拖拖拉拉、吃太慢。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慢食是近來的風潮,建議一餐飯吃40分鐘是合理的時間,才能細嚼慢嚥。

董氏歷來的調查也發現,孩子不愛吃的食物以苦瓜居首,其次是青椒、茄子,以及會塞牙縫、梗子太長的葉菜類。許惠玉說,孩子如果只吃特定青菜,例如只吃高麗菜,就要擔心營養不均衡。

她建議父母,可先鼓勵「只要吃一半」,從一、兩口開始,逐漸誘導孩子把本來不敢吃的蔬菜吃光光。或是改變料理方式,例如親子一起製作菜捲、南瓜馬鈴薯泥、糙米飯團等,可提高孩子品嘗的意願。【2013/08/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8成兒童挑食 討厭茄子青椒苦瓜-中華醫藥網1020815《2013/08/14 18:29》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全台高達 8成兒童挑食,最討厭茄子、青椒、苦瓜,反倒高麗菜卻是不分男女老少都愛,且數十年來不變。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家長在兒童飲食教育所面臨的三大挑戰,分別是「孩子用餐不專心」、「好吃零食」、「偏挑食」。其中,有 8成孩子都有偏挑食問題。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兒童最討厭苦瓜、茄子及青椒 3種蔬菜;喜歡的蔬菜中, 20多年來的調查,都以高麗菜居冠,近來隨著抗癌養生風氣,花椰菜受歡迎度也逐漸上升。

苦瓜、茄子及青椒不受兒童青睞的原因,許惠玉表示,主要是味道苦怪,口感軟軟的,吃起來不舒服;容易塞牙縫的葉菜類,也因為讓孩子不舒服,所以也不愛吃。

許惠玉表示,針對全台 10所小學、近 5000名國小 1至 3年級學生進行「健康吃快樂動」等主題營養教育發現,只要家長花些心思,把食物變好看、變好玩,不需是烹飪高手,也可以讓孩子把健康食物吃下肚。

許惠玉表示,高麗菜就是因為不塞牙、不變色,且有包子、水餃、鍋貼等等多樣變化,所以接受度也隨之增加。

不過,許惠玉表示,過去 3年執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的過程,成果豐碩,但同時也發現,孩童的飲食觀念可以被塑造,但家長卻常常沒有跟上腳步。

---------------下一則--------------- 

成長不馬虎


3到5歲幼兒塗氟率僅39%-中華醫藥網1020810《2013/08/09 18:42》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6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公費塗氟至今許多家長不知道,根據全國 100年調查顯示, 3到 5歲幼兒每年塗氟利用率僅 39%,若能配合正確刷牙及使用牙線,可望降低 4成蛀牙率。

台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陳少卿表示,北市 101年學齡前兒童齲齒率是 62.7%(全國兒童蛀牙比率 79.3%),塗氟不但可增加對酸的抵抗力,也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蛀牙,若再配合正確刷牙及使用牙線更可降低 4成齲齒率。

本身也是牙科醫師的陳少卿建議,塗氟前要先刷牙,塗氟後 30分鐘內不要吃東西或喝水,塗完當天不要刷牙或吃粗糙食物;他解釋,氟漆可以持續釋放氟離子,操作也非常方便、加上無刺激的味道,同時對平滑面及咬合面都有良好的防蛀牙效果。

他建議,家長也要幫助小朋友做好口腔保健「護牙三部曲」,飯後、睡前要潔牙、少吃含糖飲料及糖果、餅乾等零食、使用含氟牙膏及定期塗氟。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劉俊言指出,兒童牙齒塗氟接受率偏低,這與家長對牙齒塗氟的認知不足,或太擔心塗氟會有副作用,呼籲政府加強宣導,家長也能好好利用公費塗氟。

---------------下一則--------------- 
幼兒口腔檢查 宜1歲開始-中華醫藥網1020816《2013/08/15 19:56》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林慧青表示,幼兒口腔健康維護,家長養成正確的觀念很重要,尤其 6歲以前,孩童口腔清潔要靠父母的幫助;另外,勿等到牙痛才帶小朋友看醫生,建議 1歲時就開始做好口腔檢查。

林慧青指出,可以在孩子 1歲時,安排牙醫師做口腔檢查,尤其 0到 3歲的幼兒,從日常生活的動作、認知、行為等都還不成熟,家長必須從旁協助。

她說,乳牙是基礎,乳牙健康恆牙才容易照顧得好,有好的乳牙,幼兒的咀嚼、發音,美觀等都會好。萬一乳牙蛀掉,細菌也會傳染到恆牙,影響恆牙發育,所以在兒童時期就要養成重視牙齒保健。

0歲到 6歲,孩子口腔清潔主要靠照顧者的幫助,這時除了教導幼兒正確口腔清潔習慣外,家長的照顧孩不可少,建議白天可以讓幼兒模仿大人潔牙,但每日 1次徹底的口腔清潔還是要家長幫孩童。

林慧青說,幼兒可以斜躺在主要照顧者的腿上讓主要照顧者幫小孩刷牙,使用水平前後的橫刷法,咬合面要加強,輕柔刷的同時不要把牙刷太靠喉嚨,這時不一定要使用牙膏,但建議可以使用含氟牙膏。

千萬不要等到牙痛才帶孩子看牙醫,她舉例,保養牙齒跟保養車子的道理一樣,只要幫小孩進行刷牙及塗氟等保健措施,幼兒口腔可以維持健康。

---------------下一則--------------- 
5歲妹黏手機… 近視月增150度2013/08/12【聯合報╱記者郭宣彣�彰化縣報導】

小朋友沉迷智慧型手機遊戲,常玩到忘神。 記者郭宣彣�攝影
五歲黃姓女童暑假每天玩手機App遊戲超過兩小時,一個月後,突然喊著看不清楚,上周到秀傳醫院檢查。眼科醫師發現女童近視暴增一百五十度,但就診時卻不聽母親勸阻,還在滑手機。
黃母表示,女兒三歲開始接觸智慧型手機,只要「給她玩」就不哭,感覺帶女兒「很輕鬆」;幼兒園放暑假後,女兒待在家沒事做,因此放任她玩手機,沒想到女兒變成「近視眼」,母親感到很後悔。

黃姓女童上月初檢查視力,近視約五十度,本月初突然告訴母親「我看不清楚東西」,結果近視加深到兩百度。醫師賴麗卿看到女童在診間不斷滑手機,馬上明白這又是一起幼童因「手機不離手」導致近視惡化的個案。賴麗卿說,她也在門診遇過三歲幼兒被母親帶來檢查視力惡化,只要手機被拿走,就大哭大鬧,母親無可奈何,只好把手機「還給」小孩玩;還有家長、小孩一起沉迷滑手機,結果一起就醫。

賴麗卿表示,兩年前,她每周門診約有一名學齡前兒童來治療近視,現在至少增加三成;她看診時也發現幼童越來越依賴手機遊戲,每名個案視力惡化的原因,也都離不開玩手機,家長若非讓幼兒玩手機不可,最好限制時間。

彰濱秀傳醫院指出,目前眼科門診每周約有兩百多名病患,其中約七十名是幼兒近視,比率的確比以往高。

賴麗卿說,幼童罹患假性近視若沒有提早治療,恐怕導致睫狀肌過度收縮;罹患近視後,平均每年約增加一百度,以這速度估算,若小學就近視,成年後會演變成六百度以上的重度近視。

---------------下一則--------------- 
書包重量應低於體重1/8-中華醫藥網1020812《2013/08/11 11:15》記者姜伯誠�台北報導

教育部委託國立大學進行書包重量調查研究,建議書包重量(含手提所有物品)低於體重的百分之十二點五(即八分之一),期望孩童「書包輕一點、壓力少一點、健康多一點」。

教育部自八十八年起試辦書包減重計畫,並請各地方政府研擬實施計畫,九十七年訂頒「教育部加強推動國民小學書包減重實施計畫」、「國民中小學購置低年級教室置物櫃實施計畫」,逐年補助國小購置低年級教室置物櫃,總計補助經費約二億元,計有一萬七千五百九十六班、五十萬三千八百四十五人受惠。

依受託大學研究指出,學齡期的學童骨骼可塑性大,加上肌肉發育不全,不正常外力介入,會造成脊柱側彎或肌肉、韌帶拉傷,如雙肩式書包易造成脊椎側彎、側背式書包則會導致肩膀骨骼變形,造成斜肩,甚至抑制身高。

為達成書包減重,研究建議老師、家長叮嚀學生確實整理書包,不攜帶不必要的物品至校;才藝學習所需物品,放學後回家再拿。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整理書包、書桌與學校置物櫃的習慣;讓書包的重量(含手提所有物品)低於體重的八分之一;使用學校飲水設備等。

教育部表示,為使學童避免書包超重不利脊柱發展,甚或造成脊柱側彎和肌肉、韌帶拉傷等,期望親師合作,減少學童壓力源,協助孩子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多利用教室置物櫃、學校飲水機,期望為孩童打造「書包輕一點、壓力少一點、健康多一點」的快樂童年。

生產篇


研究:都會女性 更易罹產後憂鬱症【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台北報導】

缺乏人際支持,都會女性產後更容易得憂鬱症。根據內政部統計,2012年高達38%的婦女產後會有情緒低落的清形,而10%至15%的婦女則會出現產後憂鬱症,可見產後憂鬱已造成嚴重社會成本。加拿大的研究則指出,都會女性普遍由於工作壓力大,缺乏人際支持,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情形較居住在其他地域的女性更高。

該研究刊載在《加拿大醫學期刊》,旨在探討都會女性與鄉村女性產後憂鬱症發生的比例。研究邀請6,400個以上的加拿大女性參與,她們來自都會、鄉村、郊區、半農村等地方,並以「愛丁堡妊娠後抑鬱量表」做為基準,以判定她們的憂鬱程度。

結果發現,女性得到產後憂鬱症的平均值為7.5%,而都會女性發生的機率,遠高於鄉村女性的6%、半農村的7%與郊區的5%,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都會女性,其中有許多是外來移民,缺乏穩固的社會支持網絡。

哈佛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婦女議題專家的寶拉.卡普蘭表示,在都會求生存的女性,通常需要身兼數職,壓力本來就比較大,加上要撫育孩童,更加深她們的壓力。家庭型態改變也是原因之一,過去婦女就算工作也還是跟家人住在一起,但現代許多婦女因為職業的關係,而必須離開家庭,僅管她們在繁忙的都會可能認識許多的人,但這些還是不能取代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或關心你的朋友。

「社會對婦女的期待並不合理,我們住在一個對女性過度苛責的社會。」卡普蘭說,產後憂鬱症的發生與缺乏人際支持有關,若沒有溫暖的人際支持,當壓力來臨時,婦女會面臨更多的失望、崩潰、寂寞等負面情緒。
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魯思翁表示,造成憂鬱的原因很多,很難單從一、兩個面向,

就證明都會女性較容易得產後憂鬱症,都會地區醫療資源與資訊通常較佳,看診的人數自然比較多。但無論如何,懷孕婦女或家屬都需注意,因為7至8成的婦女產後會有輕度憂鬱的狀況,而1成的婦女會發展成嚴重憂鬱症,民眾可以作憂鬱量表或心情量表的測驗,如發現有異常時,請盡速就醫。

圖說:溫暖的人際網絡,是支持一個人克服壓力的重要力量。(Photo by snre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2013/08/12 台灣醒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產後憂鬱 皮膚身心症上身-中華醫藥網1020814《2013/08/13 21:24》記者陳榮昌/大甲報導

當了新手媽媽的陳姓小姐,因照顧孩子手而顯得手忙腳亂,在作息不定,無法充分的睡眠下,身心焦慮罹患產後憂鬱症,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及睡眠障礙,臉上開始出現紅斑,紅腫搔癢難耐,大甲李綜合醫院經過一週的治療,改善臉部紅斑。 13日陳小姐開心的說,「終於『有臉見人』了!」。

住大甲區今年 34歲的陳小姐,生育後,突然出現紅斑,紅腫搔癢難耐,本以為是睡眠不足所引起,沒想到睡眠逐漸正常後,紅腫搔癢愈發難耐,一年來看了多位皮膚科醫師,診斷為濕疹,症狀靠藥物,祗獲得暫時改善,卻無法痊癒。

李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陳明仁表示,陳小姐照顧孩子,在作息不定,無法充分的睡眠下,身心焦慮罹患產後憂鬱症,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及睡眠障礙,臉上開始出現紅斑,且工作性質須跑外務,太陽光紫外線曝曬的刺激,臉上紅班反覆發作,逐漸擴散。

陳小姐從單邊顴骨處 1元硬幣大小,逐漸擴散至雙頰和眉上,經抽血檢驗,找不到臨床相關病症。「面子」的問題讓她甚為困擾。大甲李綜合醫院皮膚科從八月起開始為她診治,終於挽回原有滑嫩的臉龐。

陳明仁醫師解釋「皮膚身心症」的可能性:是長期累積的過度壓力而引發或惡化病情。祗用一週的配合與治療,陳小姐臉上的紅斑明顯消退。

---------------下一則--------------- 
新手媽壓力大 皮膚身心症斑上臉-自由時報1020814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

新手媽媽陳小姐,照顧孩子手忙腳亂,作息不定,加上工作心力交瘁,一年多來臉上開始出現紅斑久久未癒。醫師診斷是因為長期累積壓力,引發「皮膚身心症」,經過一週的藥物治療與心情調適後,陳小姐臉上的紅斑明顯消退,她開心地說:「找到病因後,打開心結,終於有臉見人了!」

34歲陳小姐擔任行銷企劃,須常跑外務,當媽媽後,要照顧孩子,生活作息不定,加上太陽光紫外線曝曬的刺激,臉上紅斑反覆發作,逐漸擴散,從單邊顴骨處一元硬幣大小,逐漸擴散至雙頰和眉上。

陳小姐說,本來以為是睡眠不足所引起,但睡眠逐漸正常後,紅腫搔癢愈發難耐,一年來看了多位皮膚科醫師,診斷為濕疹,擦藥、吃藥有暫時消退,但又復發,即使抽血檢驗,也找不到病因。

「面子」的問題讓她甚為困擾,日前到大甲李綜合醫院皮膚科就診,經醫師陳明仁分析病情,研判可能是「皮膚身心症」導致。

陳明仁表示,部分難以根治的皮膚病,可能是因為長期累積的過度壓力而引發。除了建立患者的信心,醫師要多加了解患者個性,醫病之間相互信任,才能找出病因,藥物與身心調適雙管齊下,慢慢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