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3年09月26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天天喝高糖飲料 腎結石機率增23%-自由時報1020917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多喝水可預防腎結石,若喝市售含糖飲料就不盡然」,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馬弘桓指出,根據「美國腎臟醫學會」臨床期刊最新研究,每天一瓶高糖分碳酸飲料,恐怕會提升23%腎結石機率。

日前知名的黃金比例手搖杯飲品被點名甜度太高,引起國人矚目,馬弘桓提醒民眾,坊間含糖飲料大部份都是添加高果糖糖漿製作,以增加甜度,喝這種飲料補充水份,不但無法預防腎結石,還可能會提升腎結石機率。

根據美國腎臟醫學會臨床期刊8月份最新研究報告,每天一瓶高糖分的碳酸飲料,會提升受試者23%腎結石機率。這項研究調查19萬4千人,以問卷詢問參與者健康狀況、飲食、生活習慣等,4年做一次調查。

研究團隊分析前後8年資料發現,含高糖分的碳酸飲料會增加結石的風險;相對地,咖啡、茶能利尿,自己現榨、少糖或不加糖的柳橙汁與檸檬汁則都有檸檬酸鹽,比較可以降低結石的風險。

馬弘桓指出,人工添加製造、透明如水的果糖吃下肚,並不會造成飽食中樞血流改變、造成飽足感,所以很容易吃太多,含糖飲料會提高腎結石機率的原因,可能是其中添加的果糖,促使尿液中鈣、草酸與尿酸的濃度升高,以致增加結石的機率。

水果也含有果糖,但馬弘桓說,水果大部份是水份加上纖維,果糖比例相對低很多,且吃幾個就飽了,比較不會有過量的問題。

馬弘桓強調,腎結石發作時會有劇烈的腰痛、血尿,這種痛被形容與分娩的痛差不多,為預防腎結石的發生,應減少飲用含糖飲料,且含糖飲料還會導致肥胖,提高尿酸、高血壓與糖尿病等疾病風險。

---------------下一則--------------- 
愛喝含糖飲料 增腎結石風險-中華醫藥網1020917《2013/09/16 12:27》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馬弘桓 16日說,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喝 1瓶含糖飲料,腎結石風險就會增加近 1/4。」值得愛喝含糖飲料民眾注意。

馬弘桓根據「美國腎臟醫學會」臨床期刊 8月份最新研究報告,強調坊間含糖飲料大部分都是添加高果糖糖漿製作,以增加甜度,研究發現,每天 1瓶高糖分的 碳酸飲料會提升受試者 23%腎結石機率。他說,多喝水可以預防腎結石,是醫界普遍觀點,但如果多喝市售飲料補充水分,就不盡然。

這項研究調 查 19萬 4千人,以問卷詢問參與者健康狀況、飲食、生活習慣等, 4年做 1次調查,分析前後 8年的資料,結果發現,並不是每一種飲料都能發揮預防 腎結石的功用,含糖的碳酸飲料會增加結石風險;咖啡、茶能利尿,柳橙汁與檸檬汁都有檸檬酸鹽,可以降低結石風險。

馬弘桓指出,相對於葡萄糖會減低大腦食中樞血流,造成飽足感,人工添加製造透明如水的果糖吃下肚,並不會造成飽食中樞血流改變,造成飽足感,所以很容易吃太多。水果雖然也含有果糖,但大部分是水分加上纖維,果糖比例相對低很多,吃幾個就飽了,比較不會有過量問題。

馬弘桓表示,含糖飲料之所以會提高腎結石的原因可能是其中添加的果糖,因為果糖促使尿液中鈣、草酸與尿酸的濃度升高,增加結石機率。

馬弘桓說,含糖飲料除導致肥胖問題外,還會提高尿酸、高血壓與糖尿病等疾病風險。腎結石發作時會劇烈腰痛、血尿,為預防腎結石,應降低飲用含糖飲料。

---------------下一則--------------- 
減肥失敗…都怪周末大吃大喝2013/09/14【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許多想減肥的人平日規律飲食,可是碰到周末就大吃大喝,兩天吃下的熱量超過一周正常值的一半,這就是減肥失敗的原因。

英國佛爾沙健康食品公司所做的調查指出,周末暴飲暴食導致減肥失敗。該調查訪問1000多位想減肥的民眾,其中83%的人承認自己碰到周末就大吃。

調查報告說,周一到周四因為上班作息規律,使民眾有辦法控制食物攝取,可是一碰到周五,什麼減肥計畫都拋到腦後了。特別是男性從周五晚上到周日一路大吃,攝取熱量高達1萬卡路里;女性則吃進8000卡路里。

男性一般每天需攝取熱量2500卡,女性2000卡。民眾周末放縱大吃攝取的卡路里,等於一周正常值的一半以上。

報告指出,83%受訪者說到周末時通常與朋友或家人一起一邊喝酒一邊吃東西,最後常再加上一頓消夜。但只要吃飯配酒,男性一餐攝取的卡路里就會飆到3500卡,女性攝取高達3000卡。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說,周末因為在家時間多,經常翻冰箱找東西吃。報告也指出,70%的受訪者周末都吃一些高熱量的外帶餐點,最常吃的是披薩。而且幾乎全部受訪者都承認,周末喝的酒比周一到周四加起來還多。

報告說,約70%的人喜歡周日中午來頓烤肉大餐,或跟家人與朋友出去吃一頓,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在晚上再來一頓大餐。

英國周六晚上播放的熱門節目如「X音素」(X Factor)與實境舞蹈競賽節目「Strictly Come Dancing」,也助長民眾暴飲暴食,因為通常是全家人一起看,而65%的人說他們一邊看一邊吃點心,如餅乾或洋芋片。

---------------下一則--------------- 
吃多 奇異果助快速消化【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

吃太多,飯後感到胃脹難受嗎?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時可吃一顆奇異果幫助消化。奇異果含有一種獨特酵素actinidin,能快速消化能幫助消化紅肉、魚肉、乳製品所含的蛋白質。

胃脹難受,紐西蘭科學家研究證明,一頓飯中如果吃了很多肉或者乳製品,再來一顆奇異果,就能明顯改善消化,而且年紀較大的人效果更好。

這份研究刊登在《食品與營養研究》期刊,由全球最大奇異果品牌Zespri贊助。結論指出,「actinidin加速胃淨空,幫助緩解攝取過多高蛋白食物引起的胃脹不適」。

研究主持人梅西大學高爾博士說,「我們發現吃奇異果後,胃消化蛋白質的表現變好,可增加小腸對蛋白質吸收率,使人體利用蛋白質的效率更高」。

高爾說,只有奇異果才有的酵素,讓食物中蛋白質消化更快更完整。而且就算沒有其他消化酵素,actinidin酵素本身就能消化食物中大量蛋白質,特別對優格、起士、鮪魚與生蛋表現更明顯。這表示消化功能不佳的人若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奇異果做為解決辦法。

奇異果好處多,除了助消化外,也比相同份量的橘子含有更多維他命C。不過,愈來愈多人發現自己對這毛茸茸的水果過敏,症狀激烈的偶有所聞,小孩對奇異果嚴重過敏的情況較多。【2013/09/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柚子富含鉀 過量易心律不整-中華醫藥網1020919《2013/09/18 19:5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秋節偏逢颱風,全台各地賞不到月,但肉照烤、餅照吃,營養師提醒,月餅要選低熱量、烤肉一定要烤熟,並搭配蔬果和無糖飲料,吃飽不忘散步多走走。

彰基合作醫院員生醫院營養師張淑涵表示,中秋節少不了吃月餅,建議選擇低油、低熱量月餅,盡量選擇小一點的,避免一次吃過量,或將月餅切成 4-5塊分享,只能當點心淺嘗就好。

柚子雖然是高纖維、富含礦物質、維生素 C及果膠的水果,可是熱量也不低,張淑涵表示, 165公克(白柚約 2瓣、白文旦約 3瓣)的柚子就有 60卡,相當於一份的水果量,一不注意吃多了,不只熱量高,其所富含的鉀離子,對於血鉀過高的患者更應小心,因鉀攝取過多易引發心律不整。

烤肉時,張淑涵表示,一定要烤熟,並要避免吃進過量的蛋白質食物,如肉類、海鮮類、黃豆製品等,以免造成腎臟負擔,尤其是痛風的患者應減少攝取蛋白質,少吃香菇、蘆筍、內臟類等高普林食物。

另外,要減少烤肉時調味料的使用,最好利用自製水果烤肉醬汁,並酌量使用,以減少鈉離子的攝取量。並多選用蔬菜類,例:菇類、筊白筍、絲瓜、青椒。酒足飯飽後,不妨散步、活動筋骨,有助於消耗攝取過多的熱量。

---------------下一則--------------- 
吃柚子後用藥 當心有副作用-中華醫藥網1020920《2013/09/19 18:16》記者陳金龍�沙鹿報導

柚子是中秋佳節不可或缺的應景水果,但美食佳餚同歡時,一不小心可能就讓藥物與柚子產生交互作用。醫師提醒,柚子與葡萄柚含有類黃酮,會抑制體內肝臟酵素,降低藥品於體內的正常代謝,建議用藥前掌握停看聽三大原則,才能避免藥物副作用或毒性發生的機率。

光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曾士婷表示,柚子除含有維生素C、鈣、蛋白質、礦物質、酵素、檸檬酸等營養素外,熱量也不高。柚子中的柚皮甙可以降低血 液的黏滯度,防止血栓及中風,且柚子「昇糖指數」相較於其他水果低,因此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但患者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使是適合食用的水果,糖尿 病患者依然要注意食用量。

曾士婷說,柚子去皮去籽 1天最好只吃 195公克,大約是小型的柚子半顆左右,一旦超量所攝取糖分就過多了,應該要適量攝取,小心控制才是上策。

由於柚皮會抑制肝臟某些專責代謝藥物的酵素,當服用藥物、又吃大量的柚皮時,酵素無法協助肝臟代謝藥物,可能會讓藥物在體內的濃度過高,甚至發生藥物中毒,因此,正在服藥的民眾最好不要吃太多。

藥劑科藥師也表示,一般病患在領藥時,藥師會特別叮嚀或於藥袋上註記,此項藥品不能和葡萄柚一起服用,由於葡萄柚和柚子均屬芸香科柑橘類的水果,加上葡萄柚成分中的類黃酮會抑制體內肝臟酵素,因而降低藥品於體內之正常代謝,使得血中藥品濃度增加,導致藥品副作用的產生。

藥師說,若有服用藥品時應特別注意,葡萄柚抑制的酵素需要 3天後才會重新作用,所以就算是間隔數小時,也是無法避開此交互作用。因此,若在服用易被葡萄柚影響的藥品期間,建議避免食用葡萄柚,以降低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產生。

---------------下一則--------------- 
太極飲食 減低壓力修復身體-中華醫藥網1020918《2013/09/17 19:40》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王進崑說,多數人誤以為壓力無法以食物來消除,但這是錯誤的,將「最新飲食科學」結合中醫太太的「古老太極智慧」,只要掌握互補的平衡,就能有效減低壓力,重新修復身體。

王進崑認為,飲食平衡是喚起人體自癒力的首要,像頭髮變白是外在與內在壓力的雙重刺激,多數人誤以為壓力無法以食物來消除,但這是錯誤的。

同時是全球最大保健食品學會──國際保健營養學術組織( ISNFF)總執行長的王進崑說,將「最新飲食科學」結合中醫太太的「古老太極智慧」,光靠「吃東西」,兩個月後就讓他的白髮幾乎全都黑回來,活力再現。

台灣營養學泰斗、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黃伯超認為,王教授提出的營養學見解,是根據現代飲食科學,將營養與中醫結合,對一般民眾來說非常容易上手。

王進崑的太極健康飲食法,首先將「生理酸性」跟「生理鹼性」食物分類,運用「動靜、冷熱、多少、酸鹼」的平衡,以「一天」為原則來調整飲食與運動,以回復身體的活力。

鹼性食物包括蔬果、全穀雜糧、葡萄乾等;酸性食物則有肉蛋類與高澱粉食物等。所謂「太極飲食」就是,今天吃了烤肉大餐,第二天就要補充大量蔬菜與全穀雜糧。對於糖尿病、高血脂症、痛風、高血壓患者,特別要注意鹼性食物要多於酸性食物 2至 3倍,並且至少持續 3個月以上,症狀才會改善。

王進崑認為一天保持兩次的排便,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並獨家分享他的排氣操,一天重複做個二、三次,就能保持腸胃道正常蠕動。

---------------下一則--------------- 
後年起包裝食品 須標示含糖量-自由時報1020916〔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引發話題的黃金比例飲品,經媒體實測發現酸甜滋味裡、含有相當於十五顆方糖的糖量。究竟市面上還有哪些食品可能包藏甜蜜禍心?未來民眾可望直接在產品包裝上看到。

只要是精製糖全得標清楚
經過近一年收集意見,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重新預告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草案,除配合世衛減鹽政策,將每日鈉攝取參考值從原本二四○○毫克下修至二○○○毫克,未來包裝食品也擬強制標示「含糖量」。預計一○四年七月起,包裝飲品或食品中不管是果糖、蔗糖,只要是精製糖,全得標清楚。

傳統只須標碳水化合物含量
過去包裝食品營養成分只需標出「碳水化合物」含量,但專業減重醫師、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蕭敦仁指出,碳水化合物其實是一統稱,包括多糖、寡糖及單糖、雙糖等,而其中,經過加工製造的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精製糖,由於過度純化,幾乎不含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還可能迅速提高血糖、提高肥胖危機,不宜攝取過量。

但因缺乏標示,民眾根本不知道吃了多少糖,也不知糖的種類好壞!甚至飲料業者也搞不清楚,先前有業者拿著糖度計測鮮奶、測出甜度高達十三度,讓外界訝異。

但東海大學食科所教授蘇正德指出,市售糖度計、鹽度計等屈折度計,測的是溶液中的可溶性固形物,亦即水中溶了多少糖或鹽等。但溶在牛奶、養樂多中的並非只有糖,因此拿糖度計測牛奶糖度,完全不準。若實際檢視有的乳品標示會發現,每一百毫升的糖(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到六公克,一瓶三七五西西鮮乳,含糖量可能不到五顆方糖。

手搖杯飲料 不在強制範圍
在包裝標示直接標出含糖量,有助消費者更清楚飲食資訊。不過,這項新規範預計限於包裝食品,諸如黃金比例飲品等手搖杯飲料,還不在強制標示範圍內。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許多市售手搖杯飲品,甚至比媒體點名的黃金比例飲料還不健康,但手搖現製飲品各有獨門配方,民眾更無從得知其中有多少糖!

衛福部次長許銘能指出,對於現場製作的飲品、食物等,衛生機關除透過抽驗,確保衛生安全無虞,有關熱量及營養等資訊,目前鼓勵業者自行標示,也將尋找是否有法律依據可進一步強制規範標示。

---------------下一則--------------- 
烤肉熱量破表 1餐相當14碗飯-中華醫藥網1020917《2013/09/16 18:24》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秋節快到了,光田綜合醫院發現,這幾天醫院門診有關腸胃炎、血壓、血糖方面及痛風病人增加約 2成;營養室計算常見 16樣烤肉食材刷上烤肉醬後的熱量,一頓烤肉大餐熱量竟約等同吃下 14碗飯。

營養室主任林淑雯表示,烤肉時除了注意食材新鮮度外,也應注重營養的均衡性,並把握低脂、去油原則;例如 2片吐司夾肉熱量就可能高達 1.5碗飯, 4顆 一串的烤貢丸熱量等同 1.2碗飯,一串烤玉米也有 1.3碗飯的熱量,其他林林總總美食加起來,可能不知不覺就把 10幾碗白飯的熱量吃進肚。

林淑雯提醒,香腸屬高脂肉類、培根屬油脂類,應盡量少選擇;避免烤多油、多皮的肉類及內臟,因其含高油及高膽固醇;多選擇瘦肉,因肥肉的油滴在炭火上會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烤肉時可加入青椒、四季豆、香菇、筊白筍、絲瓜、金針菇等為,以達營養均衡。

林淑雯指出,烤肉時通常會先用醬油醃製,如果再加上烤肉醬會攝取過多鹽分,導致腎臟或心血管疾病負擔。此外燒焦物質是很強的致癌物,最好將燒焦部位丟棄,不要食用,烤時可用錫箔紙包裹,預防烤肉醬料因火候控制不佳而燒焦。

林淑雯建議,烤肉食材可用醬油及少許鹽巴、蔥等自調醬料醃過,取代烤肉醬,可減少近一半熱量攝取;除了肉類、海鮮外,蔬菜、水果也不可少。

---------------下一則--------------- 
爆表!中秋烤肉 一頓熱量=14碗飯 游泳5小時才能代謝掉-自由時報1020917〔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又到中秋烤肉季,光田醫院營養室主任林淑雯整理出十六種民眾最愛的烤肉食材,經統計一頓豐富烤肉餐吃下來,攝取的熱量約四千一百大卡,形同一口氣吃下十四碗飯,必需游泳五小時才能代謝掉。

少吃香腸、培根 多蔬菜
林 淑雯說,豬肉、貢丸、玉米等都是民眾較喜愛的烤肉食材,但兩片吐司夾肉,熱量就高達約一.五碗飯,四顆一串的烤貢丸,熱量也有一.二碗飯,一串烤玉米也有 一.三碗飯的熱量,不知不覺一餐烤肉吃下來,等於吃下十幾碗白飯。可多選擇青椒、四季豆、茭白筍、絲瓜、金針菇等蔬菜,則可達到均衡營養的效果。

林淑雯提醒民眾,烤肉時應注意食材的新鮮度,並把握「低脂去油」及營養均衡原則,例如香腸屬於高脂肉類,培根屬於油脂類,應盡量少選擇;多油多皮的肉類及內臟則含油脂及膽固醇,也最好避免。

用錫箔紙包裹防燒焦
由於一般烤肉都會事先醃漬,若再加上烤肉醬,將攝取過多鹽分,導致腎臟或心血管的負擔,民眾最好選擇低鹽醬油或以加水稀釋烤肉醬方式,降低鹹度。另食物烤焦容易致癌,烤肉時最好用錫箔紙包裹,避免燒焦,並可保留食物鮮味。

林淑雯指出,將十六種最常用來烤肉的食材全部吃下肚,等於攝取了四千一百大卡的熱量,以體重六十公斤的人來說,扣除一天正常的熱量需求外,還要游泳五個小時或慢跑六小時或騎腳踏車十六小時,才能夠全部代謝掉。

她也提醒,烤肉食材大多為高鹽、高油、高膽固醇,甚至部分醬料含糖量也高,糖尿病、心血管、痛風及慢性腎病等患者,最好少吃為妙。

………………………………………
燒烤易生致癌物 芭樂可去亞硝酸鹽-自由時報1020917〔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秋節烤肉,別忘多吃蔬果降低燒烤產生的致癌物!營養師建議,烤肉除可搭配蔬菜如青椒、洋蔥、茭白筍等一起烤外,也可生菜夾肉;最好先吃蔬果再吃烤肉,因為胃空時,抗氧化物比較容易吸收,較能降低致癌風險。

台 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指出,蛋白質遇高溫燒烤會出現致癌物,而維生素C抗氧化力強,可清除體內致癌的自由基。其實一般蔬果都有維生素C,不過,維生素 C不耐高溫烹煮,直接從水果攝取到的較多。而應景的文旦柚有豐富維生素C及纖維素,高纖蔬果可增進腸蠕動代謝,讓致癌物隨糞便排掉。

高雄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朱堉君更強調,芭樂的維生素C居台灣水果之冠,根據美國農業部營養資料庫顯示,每一百公克的芭樂維生素C高達二二八.三毫克,是奇異果九十二.七毫克的兩倍多。

農試所研究也證實,芭樂具有超強的亞硝酸鹽清除力,國產的珍珠芭樂果汁稀釋一百倍,即可清除九成以上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常添加在香腸、培根及熱狗等肉類加工品中,其與肉類的蛋白質結合後,會產生致癌的亞硝酸胺。賴怡君強調,蔬果攝取應多樣化、多顏色。

毒物專家林杰樑的遺孀譚敦慈也在臉書貼上林杰樑生前所寫「烤肉守則」。臉書提到,以啤酒或洋蔥、大蒜、檸檬汁、橄欖油醃肉,可減少九成的致癌物質異環胺。香腸、火腿、培根先水煮再烤,可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取。準備芭樂、蘋果、奇異果、番茄等水果及大量蔬菜搭配烤肉。

此外,木碳燒紅不冒煙再烤肉,食材離炭火越遠越好,不要烤焦。選擇可重複使用編號304或18/8的不銹鋼烤網或用烤盤取代烤網更好,串肉竹籤則先以水煮滾後再使用。

---------------下一則--------------- 
烤肉健康吃 營養師教妙招-中華醫藥網1020919《2013/09/18 17:5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秋節烤肉近年來幾乎已成為全民運動,營養師提供幾個妙招,避免不健康、油滋滋的烤肉吃下肚。

童綜合醫院營養師楊舒涵說,傳統烤肉都以炭火燒烤肉類或魚類,受熱的油脂滴在炭火上,即產生可能致癌物質,一定要先將食材略蒸煮過,再以錫箔紙包好再烤,或以石板烤肉等方式,避免食物湯汁滴到木炭上及沾染燃燒的煙霧;燒焦的烤肉不可食用,減少致癌的風險。
楊舒涵表示,烤肉要注意食材選擇,例如香腸、熱狗、培根或臘肉都會添加硝酸鹽、亞硝酸鹽等保存劑,過量的亞硝酸鹽在腸胃道會轉變成致癌的物質「硝酸胺」。另外,豆干的非法色素「鹽基性芥黃」、增加魚丸脆度的「硼砂」等。

燒烤是否導致卡油重點就在於肉的挑選,平均約 80至 100公克的香腸、五花肉、梅花肉或雞心有 270大卡,所以就光吃肉的熱量相當可能超過 1000大卡;選擇魚類、海鮮類、去皮雞肉或低脂的紅肉,如牛腱肉或豬後腿肉,比較符合健康,能減少動物性的脂肪及總熱量的攝取量。

楊舒涵也建議,多選擇結球萵苣、蘿美生菜或廣東生菜等,取代吐司包住烤肉,也多採買金針菇、美白菇、絲瓜、筊白筍、香菇、紅、黃椒片等蔬菜,平衡每日所需的蔬菜攝取量;烤玉米、香菇時不要抹奶油,同時適量使用烤肉醬,都可以降低熱量攝取。

---------------下一則--------------- 
月餅熱量高 1天不宜逾1顆半-中華醫藥網1020917《2013/09/17 18:19》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賞月之餘,坊間各式各樣的月餅、蛋黃酥、鳳梨酥等糕餅都令人食指大動,但在要吃下美味月餅時,仍應考量熱量、甜度等成分,以免增加身體負擔,影響健康。

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楊婷羽表示,在選購月餅時需注意製造日期與保存期限,也要仔細閱讀食品標示,注意其產品成分與熱量。目前市售月餅種類繁多,五花 八門,其餡料大多使用豬油、烘培油脂、鹹蛋黃、滷肉及高糖份的內餡,過量攝取容易導致血中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上升。

楊婷羽指出,正常大小月餅熱量約為300至500卡,1顆蛋黃酥熱量約300卡,因此正常人1天建議月餅食入量不宜超過1顆半,而慢性病人則不宜超過半顆。

如何輕鬆吃月餅,減少身體負擔?她說,一塊月餅與多人共同分食,不僅增添過節團圓熱鬧氣氛,也可避免身體負擔。吃下一顆月餅時,記得下一餐全穀根莖類需減少 1�2至2�3碗,並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例如蔬菜、水果等。此外,可從食品標示選擇低脂、低糖、低熱量的月餅,搭配無糖茶類或飲料,除了可解膩外,也可避 免攝取過多含糖飲料。

楊婷羽表示,市面上推出的健康、養生月餅雖然少了膽固醇及糖份,但油脂仍偏高,且都含有一定份量的全穀根莖類,因此能夠減少的熱量程度也有限,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之病友,仍需小心且少量攝取。

中秋飲食原則其實很簡單,只要把握「低糖、低油、高纖」的飲食概念,加上多動;購買有食品檢驗合格,及食品營養標示完整的月餅店家,就可度過一個健康又安心的中秋節。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8成青壯年認微老-中華醫藥網1020920《2013/09/11 22:3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青壯年外表年輕,但卻有 8成坦言「微老」,最想提高免疫力與體力、促進新陳代謝、心血管健康。中醫師建議,秋涼補身首重補氣,可以調養腑臟經絡,改善全身不適。

根據一項針對 30∼ 50歲的 543名青壯年調查指出, 8成 5自認自己看起來符合或較實際年齡年輕,但也有 8成坦承,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開始出現「微老」症狀,如體力差、失眠、夜尿、免疫力降低和過敏問題,較容易疲勞及感冒,鼻塞、流鼻水、咳嗽常好不了,大嘆跟 20來歲、年輕的時候完全不能比,也深怕身體狀況開始出現退化、衰老,可能是慢性病的前兆。

民眾保健意識抬頭,調查也發現,有近 9成青壯年認為要用「調養」來解決「微老」,而非急著吃藥;因此,有超過 8成青壯年希望服用保健食品補身,但也近 6成受訪者覺得健康並無改善。

其實,要提高免疫力與體力、促進新陳代謝、心血管健康,中醫師廖婉絨表示,長期調養的觀念,的確是符合中醫的角度,只是體力差、失眠、夜尿、免疫力降低和過敏等身體不適症狀,與多腑臟的氣血狀況有關,因此,要對抗微老,首重調理五臟經絡。

人參、鹿茸、冬蟲夏草是中醫調理的三寶,其中,《本草從新》記載「冬蟲夏草補肺、腎。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止勞嗽」,因此,古代帝王愛用冬蟲夏草調養腑臟經絡,廖婉絨表示,冬蟲夏草具特有保健作用,主訴調理臟腑經絡,進而改善全身不適,可惜野生冬蟲夏草已瀕臨滅絕,市面成品難辨真假,售價更是昂貴。

廖婉絨表示,目前已有先進科學實驗室培植出冬蟲夏草菌絲體,具相似或更佳的活性成分多醣體、核甘酸、甘露醇等,能幫助改善心臟、調節血脂、鎮靜安眠、肝臟保護、增強呼吸道功能。

秋涼,正是養生補身的好時機,廖婉絨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服用保健食品和中藥前,最好諮詢專業醫師,才能量身進補,調理體質。

---------------下一則--------------- 
每60人就1人曾有鬼剃頭-中華醫藥網1020916《2013/09/15 20:29》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現代人生活力大,使禿頭有年輕化趨勢,醫師表示,常見的落髮以圓禿(鬼剃頭)、雄性禿及休止期落髮為主,壓力、作息不正常都會使頭皮血管收縮失調導致供血量不足,造成毛囊缺乏營養而落髮。

過去禿頭者多為 40至 60歲中年男性,所以多有「十個禿頭九個富」的說法,對現代人來說,卻是有錢買不回一頭秀髮,據最新調查指出,最年輕落髮者只有 19歲, 40歲以下禿頭男性高達 8成。

振興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藍淑馨指出,落髮臨床上分類為「疤痕性禿髮」及「非疤痕性禿髮」。「疤痕性禿髮」是由於發炎造成毛囊破壞導致癒合後形成疤痕,病灶處可見發炎、疤痕及萎縮使毛髮無法再生;「非疤痕性禿髮」常見的以圓禿(鬼剃頭)、雄性禿以及休止期落髮為主,壓力、作息不正常都會使頭皮血管收縮失調導致供血量不足,造成毛囊缺乏營養而落髮。

一般人正常落髮量為每天 100根左右,藍淑馨表示,常聽見的鬼剃頭指的就是圓禿,平均每 60個人就有一人曾經得到圓禿, 4%至 28%患者具有家族病史,好發於年輕人,男女比相當,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與情緒、壓力有關。大多數自行緩解數月後恢復原樣,但若反覆發作、範圍很大,或進展成全頭禿或全身禿時,則較難恢復。

藍淑馨提醒,造成落髮的原因很多,當落髮量明顯增加,又無重大疾病時,要注意飲食及生活壓力,戒菸、少染燙、注意防曬以及慎選洗髮用品,但若懷疑是疾病或雄性禿所引起的落髮,還是要就醫治療,以做出正確的診斷並把握黃金治療期。

---------------下一則--------------- 
長期當低頭族 頸痠痛手不能拿-中華醫藥網1020914《2013/09/13 22:33》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26歲黃姓女子和同事比賽遊戲破關,幾乎空閒時都盯著手機玩遊戲。 2個星期後,覺得頸部越來越痠痛,後來不但沒辦法一直拿著手機玩遊戲,雙手也容易有抽痛感;復健科醫師說,這是長時間使用 3C產品姿勢不正確所致。

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何致耀表示, 3C產品雖然重量輕,但長時間低頭或姿勢不正確,對身體依然會造成慢性的痠痛症狀;尤其對頭頸部的肌肉和軟組織造成影響。初期雖然看不出傷害,或只出現痠痛症狀,但長時間下來,會漸漸引起頸背部的肌肉疲勞和頸椎傷害,包括椎間盤突出等,部位從頭頸部到上肢,甚至延伸到腰背部和下肢都會發生。

何致耀說,使用 3C產品必須注意姿勢,手拿 3C的使用高度不得過低,適當使用支撐架或放在桌上使用。此外,利用幾個簡單的頭頸部和上肩胛運動,可適度牽拉,放鬆過緊的肌肉軟組織。

包括坐著時頭部往前下壓,先將下巴後縮,再利用手掌由後枕部緩慢將下巴往胸口壓,直到後頸部有拉緊的感覺為止。

之後,往後伸展。將頭枕部放置在手掌中,緩慢的向後倒,直到後側頸部和上背部有放鬆的感覺為止。

有空時也可以左右旋轉。先將下巴後縮,再緩慢的向左右旋轉頸部,直到能活動的範圍終點為止。

或是彎腰前後拉伸。雙手交握,配合吐氣,盡量上半身往下、往前拉伸,帶動肩胛和上背部的動作;再配合吸氣,盡量往後伸展來帶動上背部和胸椎骨的動作。之後,旋轉肩胛,利用前後旋轉兩側肩關節的動作,放鬆肩頸部的肌肉。

何致耀建議,在使用 3C產品約半小時,每個動作各進行 5次,每次動作大約進行 5到 10秒鐘即可。

---------------下一則--------------- 

心房顫動 老人罹患率逾5%-中華醫藥網1020914《2013/09/13 19:36》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身形壯碩的姚姓男子有天竟然連短短的 20公尺都走不動,緊急就醫才發現,心臟有個拇指大的血栓,心跳快到每分鐘 160下,醫師還發出病危通知;心房顫動的毛病讓姚先生吃足苦頭。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吳茲睿表示,初步統計全台約有超過 13萬以上人口,籠罩在心房顫動風險中。對正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而言,未來可能為此支出龐大的醫療及照護費用。

吳茲睿表示,心律不整中最常見也是最麻煩的是心房顫動。病患病情嚴重程度包括生活品質下降,心臟衰竭、中風,甚至死亡。由於心房顫動的發生率隨年齡逐漸增高, 65歲以上可達 5%以上。

中國醫藥大學心臟科主任張坤正表示,當心房不正常搏動,很容易在心臟內形成血栓,這些血栓隨著血流進入腦部進而阻塞血液循環,就會引發腦中風。

張坤正說,每 6個腦中風病人就有 1個與心房顫動有關,因此,心房顫動患者比一般人多出 5倍中風的風險及 2倍死亡率,其殘障程度及住院天數也會增加。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張世霖表示,心房顫動提早「預防」變得極重要,根據歐洲心臟科醫學會建議,超過 65歲平時可藉由「把脈」來檢測,養成每日量血壓及把脈習慣,收縮壓�舒張壓保持在 130� 85,脈搏則在 50∼ 100之間。若發現速度不規律,應盡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張世霖說,造成心房顫動的原因不明,不過,如伴隨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疾病或其他疾病,會增加罹患心房顫動的機會。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中藥有副作用 3成5民眾不知-中華醫藥網1020914《2013/09/13 17:50》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衛生局調查發現,超過 3成 5民眾有「吃中藥不會有副作用」的錯誤觀念;近 2成不知道用藥時要注意的事項。顯示民眾用藥安全觀念仍不足。

衛生局表示,許多民眾把中藥當食補,認為溫和不傷身、沒有副作用。但其實中藥也是藥,且可能含有脂肪酸、單寧酸等複雜成分,其含量多寡及作用機制不同,在人體可能有不同的藥理反應。例如當歸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甘草過量會水腫;含肉桂的成分吃了可能會流鼻血等。中藥無法適當、適量使用,也會傷人體。

調查也顯示,在用藥安全方面,雖有 70.1%知道要「按藥師指示服藥」,但仍有 18.2%「不知道」。西藥會與中藥或健康食品互相干擾,也有 24.4%表示不知道。

衛生局說,藥品跟中藥及食物也會有交互作用,如某些抗生素和中藥一起服用,會影響抗生素的吸收和療效;葡萄柚汁與某些鎮定劑一同服用,會影響藥品的吸收與代謝;咖啡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與鎮靜安眠藥品一同服用,會影響鎮靜安眠效果等。

---------------下一則--------------- 
秋冬季節 氣喘易急性發作-中華醫藥網1020918《2013/09/17 19:04》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目前深秋季節,氣喘病患容易急性發作,輕者須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最近發現許多嚴重患者經常往急診室跑,甚至住院治療,因此籲請患者應及時保養,並求醫施打新型過敏針,切莫延宕。

台南醫院內科主任劉建興醫師說,根據臨床經驗,天氣變化是誘發氣喘的主因之一,尤其遇到秋冬時刻空氣通常較為汙染,危害度則會提升。

他指出,重度氣喘佔一般氣喘的 5%至 10%,但未必都是出自於呼吸問題,有一些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所引起,診斷需利用胃鏡診斷胃食道逆流(逆流行食道炎),治療藥物則必需使用( PPI)藥物,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如耐適恩錠劑。

也有過敏性鼻炎在此刻加重症狀,出現鼻涕倒流,於夜間發作,就得商請耳鼻喉科協助診斷及治療。

部分患者只是依賴長期使用吸入式類固醇,或與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合併使用,但過敏源頭沒有解決,仍然無法將氣喘控制良好,甚至就需要長期使用口服類過醇,增加類固醇副作用的風險。

因此劉建興認為,這類嚴重性氣喘病患必需進行痰液分析,抽血檢驗 IgE及過敏原檢驗,並檢驗肺功能檢驗,因為氣道內引發嚴重過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 E,過度升高,若大於 70,造成肥大細胞釋出介質,引發嚴重氣喘。

此時有效的療法是注射能夠中和 IgE的氣喘針,內含抗免疫球蛋白 E,可使嚴重氣喘得到控制。

他指出,南醫胸腔內科門診最近配備完整的支氣管鏡、胃鏡及多種過敏原的檢測,可以積極尋找出過敏源,協助重度氣喘病人,有機會脫離口服類固醇的負擔。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3年111人過勞死 保全最慘 工時長 須輪班 心血管疾病上身2013年09月14日【陳嘉恩╱台北報導】

保全業過勞死最嚴重!勞委會昨公布最新過勞死統計,發現過去3年半國內有111名勞工過勞死,製造業、運輸倉儲業、及含保全在內的支援服務業過勞死人數最多;以比率來看,以保全為主的支援服務業平均每年每百萬人有15人過勞死,過勞風險最高。勞團批,過勞高風險行業工時普遍過長,政府應加強檢查。

勞委會2010年起放寬過勞認定準則,勞工是否因過勞而傷病或死亡的認定,不再受限於工時,而由職業病醫師依工作樣態和工時綜合認定。

比率百萬分之15
勞委會昨公布2010年初至今年6月資料,顯示3年半來國內有111名勞工過勞死,以製造業33人過勞死最多,其次是運輸及倉儲業20人、支援服務業(如保全、派遣)18人。

勞委會分析,國內970萬名勞工中以製造業299萬人最多,因此過勞死人數相對偏多。以比率來看,以保全為主的支援服務業平均每年每百萬人15人過勞死,其次是運輸倉儲業13人過勞死,長期都是過勞風險最高的2個行業,主因是工時長、須夜間輪班,易因工作疲勞引發腦心血管疾病所致。

勞委會指,過勞人數較多的行業,在去年勞動檢查時,業者違反《勞基法》工時規定的比率也偏高,呼籲長時間工作、輪班、夜間工作和工作負荷較重行業,業者應遵守法令,預防勞工過勞。

勞團籲加強檢查
從事保全工作的張先生說,每天工作12小時是家常便飯,經常日夜顛倒,對身體很不好。不具名的保全業主管說,多數職務須24小時輪班,業界普遍削價競爭,造成工時過長,「但會盡力減輕員工負荷,避免過勞死。」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說,保全業和運輸業一向是過勞高危險族群,政府應加強檢查,並想辦法用取消特許營業資格或撤銷路權方式督促業者守法,「中秋節前夕是物流業加班高峰,許多送貨員一大早送貨到半夜,恐還有過勞族群產生。」

---------------下一則--------------- 
5大過勞死族群 製造業居首-中華醫藥網1020914《2013/09/13 20:22》記者姜伯誠�台北報導

勞委會昨天公布近 3年來,因職業病、過勞而死亡的前 5名的高危險群,分別為製造業、運輸倉儲業、支援服務業、批發零售和營造業。今年上半年過勞死 13人,保全業比例最高。

勞檢處長吳世雄指出,近 3年來,因職業病、過勞而死亡的勞工有 111人,前 5大行業分別是製造業 33人占 29%、運輸及倉儲業 20人占 17%、包括保全在內的「支援服務業」 18人占 16%,及批發及零售業 12人和營造業 11人占 10%。

今年至 6月底過勞死 13人,勞檢處科長劉約瑟說,以保全業比例最高,共 5人,另外如醫療保健服務業和不動產業的過勞死亡者,也有很高的比例。

劉約瑟說,若從勞動條件檢查年報觀察,前 5大行業違反工時規定者相對偏高,他說,過勞跟長時間工作非常有關係,呼籲工作時間比較長,如保全業、需夜間輪班,或工作負荷比較重的事業單位,應遵守勞基法有關工時加班跟休息的規定,並依法辦理勞工健康促進跟管理,維護勞工健康。

勞委會表示,自 2010年將腦心血管疾病過勞死亡納入職業「過勞」死給付,為避免勞工「過勞」死,各縣市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和勞檢機構,應加強查察,如發現違反相關規定,將可處 2萬元以上、 30萬元以下罰鍰。

---------------下一則--------------- 
自律神經失調恐引發憂鬱症-中華醫藥網1020919《2013/09/18 18:1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列為全球 3大疾病,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賴東淵表示,時序入秋,情緒容易低落,加上工作壓力大、熬夜等,中醫說法原因出在「肝」,西醫指的就是自律神經系統發生問題。

賴東淵表示,秋天溫差大,呼吸循環疾病與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因此增加。他解釋,自律神經又稱自主神經,掌控身體各器官及血管,呼吸、心跳、消化吸收、體溫、血壓、流汗、排尿、解便等,一般來說,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保持微妙平衡,但當長期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或疾病造成神經受損, 2大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賴東淵指出,目前全球有 2到 4億人口是憂鬱症患者,主要原因現代人工作壓力繁重、超過身心負荷,如果常出現疲倦、悲觀、對週遭事物不感興趣,都有可能是憂鬱症前兆,一旦開始睡不著、食慾不振、莫名哭泣,甚至有自殺傾向時,就要趕緊就醫。

他建議,運動是可以改善憂鬱的症狀,因為運動可產生腦內啡,對身體產生歡欣愉快感,靜坐或散步、慢跑,也可以減輕壓力,運動完畢在泡澡時可加入檀香、薰衣草、迷迭香等天然植物或藥草,都可以緩解神經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