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4年04月09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7時11分吃早餐 幫你控體重2014/04/01【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苗條身材人人羨,英國一家體重控制補充劑業者調查1000名身材纖瘦的民眾,以了解他們吃三餐的時間。調查結果顯示,上午7時11分是最理想的早餐時間,12時38分最適合吃午餐,最好的晚餐時間則是18時14分。

84%接受Forza Supplements調查的纖瘦者表示,定時吃正餐對減重很重要。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每天吃早餐有助減少熱量攝取量。75%的人表示,他們一定吃午餐,只是吃得較少。

由於大部分人晚上較少運動,晚餐早點吃比較好。三分之二的人建議,晚上7時前吃晚餐。另外,72%的人表示,他們晚餐熱量攝取量不超過午餐的熱量;也就是說,三餐的熱量攝取落差不太大。

雖然調查指出吃三餐的最理想時間,早餐為7時11分,午餐為12時38分,晚餐為18時14分。在實務上,上午7時過後不久吃早餐,午餐在12時半到13時之間吃,晚餐在18時到18時半之間吃即可。
正餐之間,難免會覺得小餓,可吃低脂零食墊肚子。

Forza Supplements總經理史密斯表示,成功控制體重的關鍵是三餐正常。如果未吃早餐,你會覺得比較餓,因而午、晚餐吃得較多,導致血糖上升較快。

史密斯表示,每餐熱量控制在400到600大卡,可讓血糖整天較穩定。不論何時吃進熱量,熱量後來都會消耗掉,但如果較晚吃晚餐,熱量無法在睡前消耗完畢,剩餘熱量可能以脂肪型態儲存下來。

晚上6時到10時之間,可能是體重控制成敗關鍵期。許多人會邊看黃金八點檔連續劇邊嗑零食,難免熱量攝取過量。

睡前不久吃東西,會使血糖和胰島素上升,導致較難入睡,因此晚餐和上床時間至少要隔三小時。

---------------下一則--------------- 
老人吞嚥障礙!防嗆咳6招全搞定2014/04/01【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年長者若喝水時容易嗆到、或是不容易咀嚼食物,小心有可能是吞嚥障礙。專業醫師指出,咀嚼吞嚥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退化,尤其老年人若有中風、失智症等疾病,加上缺牙等現象,恐使吞嚥更為困難,一旦發現長輩出現講話不清楚等現象,吞嚥訓練是重要的一環,千萬不可小覷。(影音�安德復 復健專科診所提供)

復健科曾清祥醫師指出,吞嚥困難已是銀髮族常見的現象,主要是因老年人因老化造成軟組織彈性變鬆,增大咽喉的會厭谿空間,容易造成食物殘留在咽喉,使得老人家在吞嚥時,常常會覺得喉嚨有卡卡的、吞不乾淨的感覺。

嗆咳風險高 中風臥床者居多
年長者喝水易嗆咳,主要是因老化造成喉頭位置降低,喉頭往上升需要比較多的時間,當吞嚥流速比較快的液體(例如水),呼吸道會來不及關閉,而造成嗆咳,且嗆到後,老人家也不容易透過咳嗽排出異物,若又為臥床者,恐因反覆嗆到進而演變成吸入性肺炎,易有致命風險。

【醫師小叮嚀】:
年長者在進食的時候,請坐直維持正確的進食姿勢;進食時,小口些、慢一點,液體食物請慢慢喝;每一口食物吞兩次,確定口中食物吞乾淨再給下一口,口中有食物不要說話,良好的用餐環境、精神狀況、進餐方式是促成愉悅、安全用餐的重要條件。

對於單純因老化而造成吞嚥功能退化,容易嗆咳的情形,吞嚥訓練是重要的一環,語言治療師王雪珮建議可調整吞嚥方式、調整進食的速度與量,或調整食物的質地,並搭配居家衛教運動,訓練咽部肌肉的收縮程度。有助於長者更安全地吞嚥進食。

【吞嚥困難 6招緩解】:
1.調整吞嚥方式:透過不同姿勢來改變食物的流向。低頭吞嚥,可保護氣管通道,避免食物或液體太快流入咽喉部,讓進食更安全。臥床長者,則需搖高床頭90度。

2.調整進食的速度與量:小口吞嚥,可減少食物在咽部的殘留量。每一口多吞嚥幾次,吞完清喉嚨,確保吞嚥乾淨,避免食物或藥物殘留。如果使用吸管容易嗆,可改用湯匙或斜口杯,控制進食量。

3.調整食物的質地:增加液體的濃稠度-可將水或湯加入增稠劑或勾芡,變的濃稠一點,降低液體的流速,避免太快流入呼吸道。不要吃太黏稠或太硬的食物,避免卡在咽喉。

4.咽部吞嚥運動:吸吸管 喉部上抬運動可幫助喉部上提,關閉呼吸道。
1.將吸管的一端含在口中,用手指蓋住吸管的另一端。
2.用力吸,感覺喉結用力上抬到最高處,維持5秒。
3.重複8次。

5.假聲練習運動:幫助喉部上提,關閉呼吸道。
a.發/一/的聲音,慢慢提高音調。
b.音調升到越高越好,直到最高音。
c.維持高音5秒,重複8次。

6.撐住舌頭運動:可增加舌根和咽部肌肉的力量,減少食物殘留。
a.舌頭前伸,牙齒輕咬固定舌尖。
b.吞嚥口水,舌尖仍要維持在外面。
c.重複8次。

---------------下一則--------------- 
養肝排毒!紅棗補氣血勿超過15顆2014/04/01【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中醫認為,春天除了養肝,也可藉由體內環保,達到排毒功效。中醫師強調,紅棗不僅營養非常豐富,而且還能保護肝臟。在平時的養生中,善用紅棗,對身體的助益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紅棗雖然有益健康,但並非多多益善。中等大小的紅棗,一次食用最好別超過15顆,過量食用有損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器官,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春季養肝得法,不僅能提升免疫機能,更能帶來整年的健康安壽。

火毒內生 紅棗補氣血排毒
傳統中醫所謂的毒,其實質是人體不能排泄掉的、多餘的且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像是口臭、便秘、長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眼紅、嘴破等;尤以情緒不暢、肝氣鬱結,日久化火或嗜食辛辣厚味,積少成多,火毒內生為最常見的原因。

基本上,紅棗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微量鈣多種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份。中醫處方中,紅棗有緩和藥性,以及安神的功能;紅棗能補氣養血,是很好的保肝補氣的食材;而紅棗泡水養肝排毒,能增加人體血清蛋白,從而有助保肝排毒。

【紅棗泡水養肝 5撇步】:
1.紅棗泡茶:補氣護嗓。紅棗炒黑後泡茶喝,可治療胃寒、胃痛。如果再放入桂圓,就是補血補氣的佳品,適合教師等使用嗓子頻率較高的人。

2.紅棗熬湯:止咳潤肺。將紅棗、銀耳和冰糖一起煮湯,可止咳潤肺。具體做法是:銀耳20克、紅棗20顆、加冰糖一起煮半個小時左右。

3.紅棗煮蛋:補血養顏。用紅棗加桂圓煲紅糖水,打只雞蛋,繼續用小火煮熟雞蛋。紅棗、桂圓和紅糖都有補血的功效,煮出的雞蛋很滋補。

4.紅棗熬粥:安神助眠。如果經常覺得躁鬱不安、心神不寧,可用百合、蓮子、紅棗煮粥進行調理。若與小米同煮,則可更好地發揮紅棗的安神效用。

5.紅棗泡酒:血管通暢。紅棗在浸泡過程中,其所富含的有機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適當飲用,對保持血管通暢有一定效果。

《紅棗木耳養肝湯》:
1,食材:紅棗15顆、白木耳15克。
2.佐料:紅糖。
3.作法:白木耳去蒂洗淨,加水煮沸後燉煮至半軟,加入洗淨去籽的紅棗和6碗水,煮到白木耳軟爛,適量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中醫師小叮嚀】:
紅棗又稱大棗,味道甘甜,可以養血安神、照顧脾肝胃,而白木耳含多醣、膠質,不但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還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但要注意: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打噴嚏、流鼻水、發燒頭痛、咳嗽時胸膈刺痛,痰色白如泡沫狀,都忌食用。

---------------下一則--------------- 
1天7蔬果 死亡率降42%-2014/04/02【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想要延年益壽,最好多吃蔬菜、水果。英國最新研究發現,一天如果吃七份以上蔬菜、水果,死亡風險可減少約四成二。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團隊分析二○○一年到二○一三年所進行的英格蘭健康問卷調查報告,研究調查民眾飲食習慣,含括六萬五千兩百二十六人,進而發現,多吃蔬菜、水果似乎可大幅降低死亡風險,無論哪個年齡層都能受益。

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一天若吃超過七份的蔬菜、水果,癌症死亡風險可下降約百分之二十五,心臟病死亡風險則可下降百分之三十一,其中蔬菜比水果更對健康有好處。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研究人員發現,與食用一份以下蔬菜、水果的人相比,如果食用一到三份蔬果,死亡風險減少約百分之十四,食用三到五份蔬果,死亡風險則可下降百分之三十六,若食用七份以上蔬果,死亡風險甚至減少百分之四十二。

研究作者表示,所有人都知道吃蔬菜、水果對健康很好,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要吃多少份量才夠。研究顯示,吃越多蔬果,越能幫助延年益壽、降低死亡機率。而蔬菜對健康的好處又大於水果,如果平常可以以胡蘿蔔或其他蔬菜當成點心、零嘴,對健康會比較好,但偶爾吃根香蕉或吃點水果也是不錯。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忽胖忽瘦 健康hold不住【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專題報導】

演出電影「藥命俱樂部」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為戲暴瘦20公斤;芮妮齊薇格(Renee Zellweger)演出「BJ單身日記」時,也像吹氣球般大了一個尺寸,明星們體重看似收放自如,卻可能對身體帶來極大負擔。

體重忽胖忽瘦的現象,醫學上稱為溜溜球效應(yoyo effect),指體重上上下下,快速減重時減掉肌肉和水分,卻沒有減到脂肪,看似變瘦,卻常因脂肪囤積容易再發胖,反覆不定,有如手中的溜溜球。

敦仁診所肥胖醫學科醫師蕭敦仁說,正常減重所減去的脂肪和肌肉有一定比率,若減重速度過快,減掉肌肉和水分,存留脂肪,久了造成易胖體質,尤其過了25歲,每年肌肉量下降1%,復胖機會更高。

蕭敦仁解釋,基礎代謝率與肌肉量成正比,減去過多肌肉時,基礎代謝率也會下降,以致吃同樣分量的食物,卻吸收更多、變得更胖。減重時須考量維持身體機能運作的基礎熱量,才不會減過頭又沒效果。

至於基礎代謝率的計算,蕭敦仁提供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的公式(見表)作為參考。但他強調,基礎代謝率必須考量性別、年齡、體重等變項,公式可作為參考,但精準計算,需經過儀器測量及分析二氧化碳呼出量及氧氣吸入量,才能得知。

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林硯農表示,網路上有許多基礎代謝率計算公式,但多以西方人為標準。長庚醫家醫科主治醫師莊海華解釋,基礎代謝率需考量運動量與肌肉量等,建議詢問專業醫師。

林硯農表示,一周體重變化超過2公斤以上,就是變化過大,快速增重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問題,快速減重則會造成代謝力下降,容易疲倦、精神不濟等,長期造成內分泌失調、月經失調、抵抗力降低,甚至營養不良而掉髮。

蕭敦仁建議,無論基礎代謝率多少,成年人一天最少應攝取1000至1200大卡熱量。無論增重或減重,健康體重變化幅度不宜太大,不能操之過急,才能止住溜溜球循環,享「瘦」健康。【2014/03/28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減肥像馬拉松 要慢不要急【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

為了在螢幕上呈現苗條身材,演員、模特兒經常為了工作減重,卻也成為厭食症與暴食症的高危險群;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減重成果要看一到兩年,而不是一兩天。

洪建德表示,減肥門診中經常可以見到神經性厭食症、暴食症或其他部典型飲食障礙的患者,同時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症狀,這類患者以女性居多。

營養過剩、營養缺乏、營養不均衡與營養素不足,都屬於營養不良範疇,也是過度減重最常導致的疾病;洪建德表示,過度減重民眾由於營養不良,除了影響身高體重,也會影響智力,落入厭食症與暴食症的惡性循環。

對於坊間流行的水果減肥法,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水果中的果糖會代謝成三酸甘油脂,導致脂肪在體內堆積,缺乏蛋白質則會讓肌肉流失,「身材變成泡芙,外強中乾。」

至於代餐減肥,雖然代餐含大量水溶性纖維,容易有飽足感,但缺乏其他營養素。張斯蘭建議,代餐包只能取代三餐其中一餐,避免營養不良。

洪建德提醒,如果有倦怠、體溫稍低、體重減輕、骨密度低、肌少症、脂肪肝,都是營養不良的徵候;張斯蘭也說,減重不是短跑衝刺,而是馬拉松,重要的是恆心與毅力。【2014/03/28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減肥像馬拉松 要慢不要急【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

為了在螢幕上呈現苗條身材,演員、模特兒經常為了工作減重,卻也成為厭食症與暴食症的高危險群;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減重成果要看一到兩年,而不是一兩天。

洪建德表示,減肥門診中經常可以見到神經性厭食症、暴食症或其他部典型飲食障礙的患者,同時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症狀,這類患者以女性居多。

營養過剩、營養缺乏、營養不均衡與營養素不足,都屬於營養不良範疇,也是過度減重最常導致的疾病;洪建德表示,過度減重民眾由於營養不良,除了影響身高體重,也會影響智力,落入厭食症與暴食症的惡性循環。

對於坊間流行的水果減肥法,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水果中的果糖會代謝成三酸甘油脂,導致脂肪在體內堆積,缺乏蛋白質則會讓肌肉流失,「身材變成泡芙,外強中乾。」

至於代餐減肥,雖然代餐含大量水溶性纖維,容易有飽足感,但缺乏其他營養素。張斯蘭建議,代餐包只能取代三餐其中一餐,避免營養不良。

洪建德提醒,如果有倦怠、體溫稍低、體重減輕、骨密度低、肌少症、脂肪肝,都是營養不良的徵候;張斯蘭也說,減重不是短跑衝刺,而是馬拉松,重要的是恆心與毅力。【2014/03/28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春暖花開跑步天 千萬小心過敏原【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近年最夯的全民運動就是路跑,從都會跑到鄉村,從海邊跑到山上,只要想跑,大大小小都在跑;但注意到了嗎?最近身旁跑步的人,猛打噴嚏咳嗽的情況也變多了。春天到了,過敏季也到了。

過去穿著笨重外套跑步的情況,隨著冬天離去,終於可以不必頂著寒風刺骨在外奔跑;但過去是寒冷阻擋著跑動的步伐,現在換成過敏。

別小看過敏,不斷的咳嗽、打噴嚏不僅會讓人感到疲倦,鼻塞與眼睛不舒服,甚至會讓人連動都不想動。春天,這個宜人的運動季節,就這麼白白浪費。

過敏患者大部分都是從春天開始發作,甚至一路到秋天才擺脫,然而健身房終究不能取代戶外活動,美國《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對於在這個季節想跑就跑的民眾,提出六項戶外運動建議。

1.搞清楚 過敏原在哪
打仗要先搞清楚敵人在哪裡,對於季節性過敏的患者而言,首要任務也是必須找出讓自己不斷打噴嚏、咳嗽的凶手,到底是花粉、氣溫、塵還是根本就是感冒了。

如果是對花粉過敏,可以省點白天的力氣,盡量選擇在傍晚或夜間運動,因為空氣中的花粉量通常在白天是最高的。至於晨間的空氣汙染,也會導致呼吸道過敏,尤其是在溫暖、乾燥的天氣最為嚴重。

2.戴頂帽子 勤洗頭髮
對於那些不是經常洗頭的民眾而言,可以在跑步或從事戶外運動時,考慮戴上一頂帽子,如以一來可以避免花粉附著在毛髮上。事實上,定期洗頭對於在春天預防過敏其實是必要的。

3.花粉四散 保護眼睛
多數人都誤以為過敏的症狀就是打噴嚏、流鼻水,但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也意味著戶外有許多棉絮及花粉都可能飄進眼睛周圍,導致過敏性眼病。

過敏性眼病常見的症狀包含眼睛刺痛、紅腫,甚至奇癢無比,也容易造成過敏性結膜炎。如果必要的話,可以考慮戴副護目鏡。

4.運動之後 立刻洗澡
運動後立刻洗澡可能是這個季節必要的動作,尤其對於容易過敏的患者更為重要,因為外在的過敏原可能在運動中不知不覺黏到身體上。

最忌諱的就是運動過後,因為疲憊而直接倒在床上,如果被褥沒有清洗乾淨,身上的花粉與床上的塵可能會讓過敏症狀加劇。

5.諮詢醫師 瞭解藥物
一些抗組織胺的藥物其實會讓人容易感到疲倦,不幸的是這類藥物正是治療過敏的主力藥物。組織胺是人體過敏時身體釋放出來的一種化學物質,經常會導致鼻塞、打噴嚏、流鼻水、身體發癢等各種症狀,而抗組織胺藥物卻能緩和這種病情,減輕病患猛打噴嚏的痛苦。建議與醫師討論該如何使用這類藥物,特別是已經打算參加馬拉松的跑者。

6.水與蔬果 缺一不可
儘管是老生常談,多喝水、多吃蔬果仍然是維繫健康的不二法門,尤其一些實驗發現維生素C可以幫助減少過敏症狀,尤其芭樂、草莓、木瓜都富含維生素C。就算維生素C不能幫助減少過敏,但至少也是天然的營養素,也有助維持健康。【2014/03/30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足夠睡眠 提升工作效率2014/03/31【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電燈是人類最偉大發明之一,徹底改變人類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型態徹底改變,逐漸發展出各種夜間活動,許多白天無法完成的工作,都必須再夜間完成,不但延後睡眠時間,甚至完全犧牲睡眠,其實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能夠幫助大腦反應力更好,工作時更能有效率,也能避免多種病變發生。

熬夜增加糖尿病罹患率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發現,分析民眾睡眠時間與生理狀況,發現經常熬夜的民眾不論BMI或體重都會比較高,尤其長期加班或夜間工作者更為嚴重,連帶糖尿病罹患率也大幅提升,嚴重成為健康威脅,研究學者建議,保持規律作息,擁有足夠睡眠,才能幫助工作更順利,降低慢性病罹患風險。

睡眠幫助大腦清理廢物
日前媒體報導,睡眠最主要的作用除休息外,還能夠去除大腦廢物,當人類進入熟睡期後,腦細胞會縮小體積,方便體液清洗大腦,將白天活動產生的廢物一掃而空,不但讓白天記憶力更好,還能避免腦部病變,當缺乏睡眠,大腦自淨能力就會降低,大腦廢物容易堆積,不但思考能力變差,疾病罹患機率也增加。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達表示,動物研究得知,大腦在睡眠時能夠清除神經廢棄物質,讓白天腦力能夠上升,維持工作或唸書效率,睡眠缺乏讓廢物無法有效清除,大腦資訊傳遞會受到影響,所以維持穩定睡眠時間,不但對身體有幫助,還能夠減少白天工作時間,但是出現睡眠障礙,就得就醫找出原因。

失眠原因很多種,常有人因為憂鬱和焦慮情緒無法睡眠,或因為睡不著造成憂鬱與焦慮,若一個禮拜超過三次,連續一個月沒有改善,就要接受精神科醫師治療對症下藥找到核心原因徹底解決,病患自行購買偏方或來路不明藥品,除無法徹底解決失眠,還可能因忽略導致傷害過大,讓夜晚成眠越來越困難。

---------------下一則--------------- 
玩3C忘眨眼 小心乾眼症報到【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台北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表示,現代人用眼過度、使用3C產品過於頻繁,又長期待在冷氣房,本來每五、六秒會眨一次眼,現在卻超過十幾秒才眨一次眼,使得乾眼症人口迅速增加。
醫師提醒,民眾長時間緊盯手機、電腦,若再加上熬夜、作息不正常,乾眼症發生機會更高。

鄭惠川引用健保署資料庫的統計資料,國內乾眼症人口每年以增加一成的速度成長,從二○○七到二○一二年,短短五年間乾眼症困擾者已由三十八萬人倍增到六十八萬人,乾眼症已成為眼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眼睛問題。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啟欽表示,門診曾收治一名年輕上班族,白天工作需經常打電腦,下了班則是手機不離身,不是上臉書就是玩時下最夯的電玩遊戲,長時間盯著螢幕,老覺得雙眼乾澀、有刺痛感,還不斷掉睫毛。

孫啟欽指出,約六成乾眼症病人會合併麥氏腺(又稱瞼板腺)阻塞或分泌異常,以致包覆在淚液外層的脂質層缺乏,就會感覺乾澀、灼熱、如有異物、眼皮還有黏黏的感覺,睫毛上有很多皮屑,這就是典型的麥氏腺功能障疑。

孫啟欽和鄭惠川都提醒,有化眼妝習慣的女性,或經常配戴隱形眼鏡者,都要注意乾眼症是否悄悄報到。【2014/04/01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淚水缺油 也會得乾眼症-自由時報1030401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眼睛老覺得像有沙子在裡面、或是感到灼熱不適嗎?小心,可能是乾眼症上身。一名40歲的醫師,近來眼睛常有灼熱、異物感,到眼科就醫檢查發現,原來他的淚液分泌量雖然正常,但淚水裡的油脂不足,導致淚水比別人特別容易蒸散,確定罹患「乾眼症」。

台北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指出,眼淚由外而內分為3層,分別是脂質層、水液層及黏液層。過去多半認為乾眼症就是淚液分泌太少所致,不過,近年來多篇研究顯示,超過50%以上的乾眼症患者,乾眼症的原因其實是「缺油」,也就是負責分泌油脂層的瞼板腺分泌不足,造成患者眼淚無法密封、特別容易蒸發。

臨床上要確診乾眼症,除了進行淚液分泌試驗、角膜結膜染色試驗,也會測試淚膜崩解時間,確定是否有油脂不足等問題。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啟欽先前收治的一名醫師患者,一個多月前因為眼睛常有灼熱感、異物感,使用一般市售人工淚液、仍無法改善,因此就醫。經淚液測試顯示,患者淚液分泌量正常,但淚膜崩解的時間卻是比正常人快了一倍。顯示患者的乾眼症狀其實是缺油,而非缺水。經開立可補水、補脂的人工淚液,患者使用一個月後、測試結果明顯好轉。

鄭惠川指出,瞼板腺脂質分泌不足除了與老化、荷爾蒙、用藥,以及少數自體免疫疾病有關,與生活習慣也相關,像是隱形眼鏡族、電腦電視手機等3C重度使用族、眼妝濃厚族等,相對風險也高。

像是近日參加反服貿的抗議學生或群眾,不少人多日熬夜、作息不正常,抗議期間又長時間使用手機或3C產品與外界聯絡,就要小心容易引發乾眼症狀。

建議除了適時讓眼睛休息,平日做好眼部清潔,配合熱敷及眼瞼按摩外,若自覺有眼睛乾澀、灼熱感、異物感、睫毛上有很多皮屑甚至脫落,或是眼皮黏黏的,眼睛紅紅的,不妨就醫、確定是否有乾眼問題。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最新調查︰銀髮族每4人1人失眠-自由時報1030329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最新調查發現,全台65歲以上國人,有失眠經驗的比例高達50.8%,平均每2人中,即有一人每週至少一次有入睡困難、淺眠或是過早醒來無法入睡的失眠經驗,而老年人符合慢性失眠症盛行率也有27%,顯示每4位65歲以上民眾,就有大於一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林嘉謨表示,慢性失眠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及早醒等失眠症狀。這次調查發現,65歲以上民眾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27%,明顯高於19-59歲國人的19.3%失眠盛行率,顯示隨著年齡越高,失眠比例也越高,可能和年長者有較多的身體不適及病痛等有關。

此次調查也發現,65歲以上的慢性失眠者在「對睡眠的想法及態度」上明顯高於非失眠者,包括過度擔憂睡眠、誇大失眠的影響及錯誤的睡眠習慣。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失眠者這些不合適的睡眠想法及態度,很可能導致更多的焦慮及不當睡眠習慣,更相對增加失眠的可能性,造成失眠延續的惡性循環,建議失眠患者睡前0.5-1小時可以安排固定的放鬆時間,挑選自己喜歡且放鬆的靜態活動作為調適情緒和平靜身心的方法,如果對睡眠仍有過度的擔心及害怕,建議到合格的睡眠醫學中心找專業且合格的臨床醫師及臨床心理師,接受合適的失眠治療。

---------------下一則--------------- 
六大飲食調整對策 穩定荷爾蒙2014/04/01【台灣新生報�記者 李叔霖�台北報導】

婦女步入更年期之後,有的人不會出現不適的症狀,有的人卻會受一連串症狀所苦,,很多婦女也因為擔心年華老去而感到焦慮、惆悵。通常四十多歲婦女發現自己進入更年期會既驚訝又惶恐,事實上,當婦女過了三十七歲之後,卵巢功能就愈來愈衰退。

專家看法
婦產科醫師陳怡伶表示,更年期婦女常常有一些身心方面的症狀,這時候應該從飲食方面找出調整對策比較好,透過從食物當中補充所需的營養成份,可望改善不適。

六大飲食調整對策
1.如果出現臉潮紅、上半身發熱等情形,適合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等營養成份。

2.如果產生心情沮喪、精神倦怠、情緒不安等狀態,適合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這些食物包括紅蘿蔔、葵瓜子、酵母、豆類、菠菜、核桃等。

3.如果經常精神焦慮、脾氣暴躁、神經質、睡不著,適合適量補充富含鈣、鎂的食物,這些食物包括五穀類、深綠色蔬菜、豆類、海藻類等。

4.如果要預防體重持續增加的話,可以適量選擇瓜類食物,包括冬瓜、苦瓜、大黃瓜、小黃瓜等皆是。

5.如果要預防血脂肪增加的話,可以多吃糙米飯、五穀飯等非精緻穀物,同時儘量避免食用動物性脂肪類、高膽固醇類食物。

6.如果要穩定女性荷爾蒙,這時候適合多加攝取含有植物雌激素成份的食物,包括黃豆、苜蓿芽、櫻桃、蘋果、茄子、大蒜等。

貼心小叮嚀
更年期不適症發生年紀,其實因人而異,不過,更年期年齡跟家族遺傳有一定的關係,祖母、母親的更年期年齡通常可作為孫女或女兒的預測指標,但是這項指標容易受到後天生活條件、個別體質、其他疾病等因素所影響,進而導致更年期提前或推遲。也因此,月經改變才是婦女進入更年期的重要指標。

---------------下一則--------------- 
心理有問題 食量會增減2014/04/01【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食慾大幅增加或降低,有時可能是精神疾病或器官實質的疾病。美國心理治療師莎麗力克林指出,有些人出現心理問題後,可能大吃特吃或突然降低食慾。一旦演變成飲食障礙或暴食症,容易造成食慾大幅改變;但要斷定是精神問題前,須排除器質性疾病。

暴食症主要症狀是在短時間內反覆無法自控的大量進食,以及禁食、催吐或濫用瀉劑等所謂的代償行為,以避免體重的上升。患者可以在兩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快速的吃下平常人可能要分好幾餐才能吃完的食物。

排除任何器質或身體疾病引發體重減輕的患者如果胃口不振、虛弱疲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能是厭食症。一些宣傳減肥的訊息帶有些許的刺激,或許能促使部分肥胖民眾產生減肥動機,但太過激烈或羞辱的的語調只會產生反效果。拿捏不當,可能讓人覺得徹底遭羞辱,完全喪失減肥動力,甚至因為感到不快而吃得更多。

醫師指出,大約一半的厭食症患者會合併有暴食的行為,許多暴食症患者所描述的病史也曾有個階段完全符合厭食症的診斷。除了可能共有暴食的症狀外,厭食症與暴食症患者有個共同的心理特徵,就是對於體重與體型的高度敏感,甚至整個人的自我價值都取決於自己的體重或外觀。

………………………………………
食慾短時間內大幅改變 有問題嗎?2014/04/01【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短時間內食慾改變,原因有很多種。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臨床醫學講師林奕良表示,造成食慾改變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又以憂鬱症最受重視,屬於傳統中醫鬱證、臟躁、癲證、百合病等範疇,病位以肝、脾兩臟關係最密切,而且兩臟相互影響,治宜疏肝理氣、調脾歸經、安神解鬱。

林醫師指出,包括經前症候群、懷孕初期、某些治慢性病藥物、味蕾老化萎縮、憂鬱症等皆可能影響食慾,以憂鬱症為例,患者的食慾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改變,可能食慾降低、體重下降,也可能極端怕餓,甚至出現暴食的現象,同時還可能伴隨其他身心症狀,例如情緒低落、睡不著、煩燥、無力感等。

林奕良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宣泄氣機的生理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肝處於柔和舒適的狀態,保持著氣機調暢;脾主運化,脾既有對營養物質進行消化、吸收、運輸的功能,也有促進體內水液吸收與運轉的作用,兩者對氣機運行而言都很重要。

在病理狀態下,肝脾兩臟相互影響,如果肝氣鬱結、疏泄失常的話,就導致脾胃功能產生紊亂,進而出現肝木剋脾土的情況;如果脾氣不足的話,則血液生化缺乏來源,亦可造成肝血不足、疏泄失常、氣機鬱結。肝木剋脾土是指肝的五行屬木、脾的五行屬土,在五行的相剋規律當中,因為木剋土,所以肝木剋脾土。

中醫師林奕良強調,一旦肝脾功能出現障礙,長期下來就可能會影響到人的精神活動,導致精神活動發生異常,最後就可能誘發憂鬱症,建議早期發現就應積極治療,適合使用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減方。此外,使用具有升散疏達作用的柴胡,有助於調肝解鬱;使用能清熱瀉火的梔子以便治火鬱,具有解鬱安神之效;使用鬱金可以行氣解鬱、泄血破瘀、涼心熱兼散肝鬱;使用香附夠疏肝理氣;使用川芎可望活血、行氣、解鬱。諸藥一起使用,可以共奏疏肝理氣、調脾歸經、安神解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