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4年04月24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喝茶尚健康!5大好處報你知2014/04/10【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提到茶,腦中浮現的是什麼呢?大多數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想到紅茶或綠茶吧!有的人喜歡發酵過後散發蜜糖香氣的紅茶,有的人偏愛未發酵、口感較為清香鮮甜的綠茶,不論是哪一種茶類,他們對於健康各有益處,卻是不爭的事實。

茶種類的分別主要以發酵程度來區別,國際上較為通用之分類法是按照未發酵茶(綠茶)、半發酵茶(烏龍茶、青茶)、全發酵茶(紅茶)來作簡單分類。因此,分辨綠茶與紅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發酵程度來判斷。

紅茶VS.綠茶 抗氧化、減脂功能佳
綠茶的好處有很多,日前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指出,運動前喝綠茶有助消脂,綠茶中的兒茶素能抑制人體某種酵素作用,而有助於多消耗17%的脂肪,而茶葉中的抗氧化物質「EGCG」,可中和體內自由基、幫助延緩老化。對於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而言,綠茶除了維生素C含量豐富外,兒茶素也能抵抗由UV-B所引發的輻射傷害;而豐富的維生素A也能幫助抵抗電腦輻射對眼睛的傷害,保護視力。

至於紅茶的好處也不遑多讓,「英國營養基金會」(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s Nutrition Bulletin)有一份報告,建議每日紅茶飲用量約為3~4杯(一般茶杯大小),就能達到預防蛀牙的效果。此外,紅茶中的茶黃素(一種類黃酮)成份,能夠阻止膽固醇從胃進入血液的粒子形成,也是促使動脈擴張、降低中風、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物質。

攝取紅茶加綠茶 營養照顧更全面
現代人飲食經常過度攝取肉類、甜品、油炸類等食品,無形中吸收了過多的熱量而不自知,因此多攝取綠茶與紅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如兒茶素、茶黃質、茶紅質等,有助促進新陳代謝、調節身體機能,並減少疲勞感,適合忙碌、經常外食的現代人。

雖然紅茶與綠茶好處這麼多,但是要現代人每天固定都喝足量的綠茶與紅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隨著食品科技進步,也有將優質綠茶萃取物以及高品質低溫抽取的濃縮紅茶萃取物,以先進的錠劑形式合成,不但攝取營養更方便,也能讓營養品質更穩定,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不用泡茶也能輕鬆攝取到茶葉中的抗氧化成分。

---------------下一則--------------- 
12種快樂食物 遠離低潮【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台北報導】

血清素向來有「快樂情緒因子」之稱,因為身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特定營養素,才能在體內合成血清素。因此,只要能夠製造或提升體內血清素的食物,就叫快樂食物。

色胺酸、Omega-3 :都能提升血清素
高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宋侑璇說,快樂食物大多含有色胺酸、生物鹼、菸鹼酸、Omega-3脂肪酸及硒等營養素。色胺酸、生物鹼或維生素C、B6等,可促成血清素生成;Omega-3可抑制身體發炎反應,也進一步提升血清素含量。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室主任謝藍琪指出,維生素B1、B2、B12等B群也是快樂食物的關鍵營養素,可以讓食物在體內轉換成能量,幫助身體減壓、精神變好。

至於碳水化合物進入身體後,不像含糖食物會導致血糖急升急降,而是會緩慢釋放,食用後較能穩定情緒;鈣則屬於神經傳導物,也能協助釋放壓力。

營養師推薦12種快樂食物
1.牛奶:色胺酸和鈣,可提升血清素濃度、穩定情緒,睡前喝一杯約240cc,較不會緊張或焦慮。
2.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含維生素B6、色胺酸、菸鹼酸。
3.深綠色蔬菜:富含葉酸,屬於維生素B群之一。
4.香蕉:被公認為快樂食物之首,含鉀、維生素B6、色胺酸、生物鹼;不過鉀攝取過多會引發心悸,有心臟疾病者應小心食用。
5.深海魚:含Omega-3,可抑制身體發炎反應,進一步提升血清素分泌量。
6.雞肉:含硒,可提升血清素濃度。英、美相關研究顯示,攝取硒後可提振情緒、精神更好。其他如海鮮、全穀類等,也都含有硒。
7.南瓜:含鐵、維生素B6、維生素A(類胡蘿蔔素),可穩定血糖、抗氧化、預防心臟疾病。
8.櫻桃:富含花青素和維生素C,有極佳抗氧化功效、促進血清素合成;鐵也有助於穩定血糖。其他如深色李子,也有同樣效果。
9.堅果:含維生素B6和菸鹼酸,除了增加血清素濃度外,微量礦物質鎂、鉀可促進代謝正常。
10.燕麥:含碳水化合物,除了促進合成血清素,也能穩定血糖,其他如蘇打餅、全麥麵包等,都有類似功效。
11.大蒜:經常食用不易疲倦,也比較不會焦慮、發怒。
12.葡萄柚:含豐富維生素C,可抗氧化、提升免疫力、促進血清素合成並抗壓。其他如番石榴和奇異果也富含維生素C,但極容易氧化,謝藍琪建議直接食用,不要打成汁飲用。

運動加日曬 心靈才無礙
宋侑璇表示,要保持愉悅心情,除了快樂食物加持,也要保持適度運動習慣,每天定時曬15至20分鐘太陽,都有助於提升血清素濃度,讓自己常保快樂心情。謝藍琪說,反服貿學生退場,民眾激昂的情緒也要跟著退場,多吃快樂食物配合運動,才能遠離鬱卒、逐漸放鬆身心。

陷阱食物
甜食解憂? 換來憂鬱更多
「多糖、多油是大忌;巧克力、咖啡、酒精都有陷阱。」

宋侑璇說,吃下過多甜食,短時間內會讓血糖急速上升,令人暫時產生興奮或愉悅感,但身體分泌胰島素後,血糖又會急速下降,血糖急速波動,反而造成沮喪、焦慮感。其中,巧克力含鈣、可促進血清素合成,雖然被認為是吃了有愉悅感的快樂食物,卻也是高油、高糖,除非選擇75%以上的黑巧克力,才不會吃下過多糖分。

高油的速食如炸薯條、炸雞、漢堡、甜甜圈等,因低密度膽固醇偏多,會阻塞動脈、產生自由基,導致神經元受損,影響神經傳導,也會讓情緒低落、焦躁。其他如培根、五花肉、松阪豬肉、和牛等油脂含量高的肉類,都不建議過量食用。

此外,咖啡過量會引發心悸、憂鬱,過量飲酒會消耗大量B群,讓身體產生壓力,飲酒後6至12小時內,會出現焦慮、恐慌感,都會讓情緒很憂鬱。【2014/04/1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清淡飲食 減少汗臭味-中華醫藥網1030413《2014/04/13 19:3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近日氣溫不時飆高溫,加上台灣濕熱氣候,不吹冷氣就會大汗淋漓,若個人衛生沒做好,滿身臭味的也會引來路人異樣的眼光,要避免尷尬場面,醫師建議,除了穿著棉質透氣吸汗的內衣外,飲食上宜採清淡的食物,避免過度辛辣。

書田診所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蔡長祐表示,近來連日高溫,許多人只要走出冷氣房就大汗淋漓,這時若不重視個人衛生,就會產生讓人卻步的「異味」。不但自己不舒服,也會讓旁人難過。

蔡長祐說,基本上汗是不會有味道的,而汗的成分 99%是水分,剩下 1%是鹽分、尿素、氨基酸、乳酸等,但當流汗量大又沒有通風乾燥,汗水停留在皮膚表面過久,就會與細菌結合產生汗臭。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注意清潔,對於流汗體質人或是運動後一定要馬上把汗水擦乾,穿著棉質透氣吸汗的內衣,並著寬鬆通風的衣物,採用清淡的飲食,避免過度辛辣的食物。

另外,夏季腳臭也是一個惱人的困擾,蔡長祐指出,腳臭形成大致可分 2大因素,原發性的多汗症、香港腳、灰指甲的黴菌或細菌感染都會造成腳臭,若再加上長時間穿著密不透風的鞋襪,脫掉後就會飄散難聞的異味。所以首先要把足癬、甲癬的問題治療好,再穿著通風的鞋襪,保持腳部乾燥;而腳部多汗,則可以使用止汗劑或電離子透入法等來治療。
他提醒,為避免各種臭味引來旁人異樣的眼光,不但會影響人際關係,更會造成他人的困擾。所以夏季即將來臨時,要找對方除臭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下一則--------------- 
豆腐食譜 助減重一臂之力2014/04/15【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想要減重沒有別的做法,只有飲食控制才是減重關鍵所在,然而,很多打算減重的民眾常常都為了三餐煞費苦心,因為不知道要準備什麼菜餚比較好。

專家看法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講師廖寶彩醫師表示,兩種豆腐食譜適合減重者食用,一種是豆腐拌筍菜,熱量約二百卡,所含黑木耳其性味甘、平,不但利五臟而且含有膠質,具有防治肥胖的好處,另所含菜心、筍片算是減重良蔬。另一種是豆腐拌雙菇,熱量約一百五十卡,除含有黑木耳之外,所含蘑菇能開胃化痰、降脂降壓,另所含金針菇可利濕清熱、促進新陳代謝,這道菜餚對減重的人有益處。

兩種豆腐食譜
豆腐拌筍菜
1.材料:需準備凍豆腐3塊、黑木耳50克、筍片120克、菜心150克,及植物油、去油高湯適量,以及鹽巴、蔥花、薑末等調味料酌量。

2.做法:先把凍豆腐切成小塊狀,然後用熱水川燙一下,燙好後撈出備用;把菜心洗淨、切段、川燙後備用;把木耳洗淨、泡軟、切成小片狀備用;在鍋子裡倒入適量植物油,加熱後放入蔥花、薑末快炒一番,再倒入高湯、豆腐、木耳、筍片、菜心、鹽巴後燒開,等滾後轉成小火燉15分鐘後即可。

豆腐拌雙菇
1.材料:需準備嫩豆腐1塊、蘑菇50克、金針菇30克、黑木耳20克、青蒜1根、植物油酌量,以及鹽巴、醬油、太白粉等調味料適量。

2.做法:先把青蒜洗淨、切段後備用;把黑木耳洗淨、泡軟、切成小片狀備用;把蘑菇洗淨、切成片狀備用;把金針菇洗淨、切段後備用;把蘑菇、黑木耳、金針菇川燙後備用;豆腐切成小塊狀,然後放入熱水中川燙後備用;在鍋子裡加入適量的植物油,加熱後放入青蒜炒香,再下蘑菇、黑木耳、金針菇之後快炒一番,接著下豆腐、醬油、鹽巴、少量清水,用小火燒滾入味後勾芡,最後放青蒜尾段,炒勻即成。

貼心小叮嚀
不管民眾採取哪一種減重方法,減重成功之後仍有復胖的機會,尤其快速減重較一般減重更容易復胖,因此,減重成功的人除了要繼續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之外,三餐飲食還是要適當進行控制。

---------------下一則--------------- 
無肉只吃菜? 均衡最重要【聯合報╱記者張嘉芳、鄭涵文�專題報導】

不少癌友認為,吃太多肉或油脂導致罹癌,於是治療後大量吃蔬菜,一滴油或一點肉都不敢碰。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黃淑惠表示,癌友需均衡飲食,熱量一定要充足。她解釋,不吃肉或只吃蔬果的極端飲食模式,擠壓其他營養素攝取空間,也會造成熱量不足。

「癌症手術或化療時,基礎能量需求是一般人1.2倍;癌友返家後是1.1倍;罹癌5年追蹤穩定者,可回歸正常飲食。」黃淑惠說,癌友因化療及手術,所需熱量較多,可視情況調整攝取,如消化系統癌友可少量多餐,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癌友還需選擇優質蛋白質,黃淑惠建議,可採取黃豆、蛋、魚的選擇順序,豆類食品應選食物原形較佳。多吃「豆子三兄弟」,即黑豆、毛豆、黃豆。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資深營養師黃翠華建議,這些優質蛋白質食物需多吃。

黃淑惠說,癌症患者易營養不良,恐致「惡病質」,造成抵抗力缺乏。她觀察發現,不少癌友營養不良,她建議平時可吃富含n-3脂肪酸食物,如杏仁、核桃等堅果類食品。

蔬果攝取應均衡,過與不及都不好。黃淑惠說,蔬果攝取應遵循579原則,學童每日5份蔬菜(3蔬2果)、女性7份(4蔬3果)、男性9份(5蔬4果),水果可在兩餐間當點心吃;且避免食用過量,以免血糖飆升。

此外,每日需喝水至少2千西西,若癌友胃口不佳,不妨吃些易誘發食欲的天然食物或香料,如九層塔、檸檬、胡椒、咖哩、迷迭香等,有了胃口後,再遵循營養飲食原則。【2014/04/15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熬夜念書 吃巧克力是「大忌」-自由時報2014-04-18記者陳韋宗�新北報導

最近正值各級學校期中考週,許多學生熬夜K書,各種「食補」法寶紛紛出爐;不過新北市聯合醫院營養師吳媖君指出,許多人認為「吃巧克力能減少疲倦感,在熬夜時提振精神」,其實是錯誤觀念。事實上巧克力油脂含量高,會增加腸胃消化負擔,進而引起疲倦感,甚至影響專注力,對熬夜念書的同學而言,吃巧克力反而是「大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指出,每100公克黑巧克力約相當於27顆方糖的熱量,等於33.3公克脂肪。吳媖君說,一般人認為黑巧克力油脂含量比較低,但其實對身體的負擔仍大,且大量攝取巧克力,會延長腸胃消化時間,易引發脹氣,當腸胃消化時間增加,就會降低念書的專注力。

吳媖君指出,熬夜的人在飲食上要避免「3禁忌」,分別是1.避免油膩、2.避免辛辣、3.避免過量飲食。吳媖君說,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可以讓人短時間提神,但疲累的身體長期接受這些刺激,健康機能會更難恢復。

學生熬夜K書要怎麼吃?吳媖君建議把握「3原則」,包括1.補充蛋白質、2.多吃蔬果、3.多吃酸性食物。吳媖君說,學生熬夜K書可以多喝牛奶、豆漿,攝取蛋白質補充體力,或是喝檸檬汁等酸性飲品,補充維生素之餘也能提振精神。

吳媖君也提供私房小撇步,包括水煮雞肉、涼拌泡菜等清淡料理,適合熬夜學生補充體力;當期中考週結束,學生則可以多吃糙米飯,調整身體機能。

此外,現在的學生熬夜K書,多半會長時間盯著電腦看,長久下來對眼睛傷害極大。營養師指出,長期使用電腦的學生,可以多吃玉米、南瓜等蔬果,攝取玉米黃素和胡蘿蔔素,對抗眼睛老化,恢復眼睛健康。

---------------下一則--------------- 
調月經 食療可選三杯麻油雞、蒜香魚肚2014/04/11【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有些女性會有月經失調的問題。中醫師陳俊明表示,傳統藥膳食補方可以改善女性的困擾,例如三杯麻油雞可以活血調經,適合月經不順、經來腹痛的女性;蒜香炒魚肚具有補血通經的好處,適合月經週期不規則的女性食用。用法、用量應就近向中醫師諮詢。

陳醫師指出,三杯麻油雞需準備當歸2錢、川芎2錢、紅棗5粒、雞半隻、麻油3大匙、醬油2大匙、大蒜10粒、生薑10片、九層塔少許,然後把當歸、川芎、紅棗等中藥材泡水洗淨再放到鍋子中,接著倒入1碗清水煮沸,等水滾了以後轉小火熬15分鐘即可取藥汁2大匙備用。

雞肉用水洗淨、切成塊狀備用;鍋子加熱後倒入麻油、大蒜片、生薑片、九層塔稍微爆香,然後再放入雞塊、醬油、藥汁,稍微炒過之後撈起放入鍋子裡,用燜煮法煮至雞塊熟透即可食用。

蒜香炒魚肚需準備當歸2錢、川芎1錢、香附1錢、益母草3錢、魚肚1斤、大蒜適量、生薑絲少許、米酒1大匙、鹽巴半小匙、橄欖油3大匙等材料,然後把將當歸、川芎、香附、益母草等中藥材泡水洗淨後放到鍋內,再加入3碗清水煮沸,等滾了以後轉小火熬至剩約1碗取藥汁備用。

魚肚洗淨泡水3個鐘頭,接著放到電鍋內蒸1個鐘頭,等熟後悶至溫熱備用;熱鍋入油3大匙,先把生薑爆炒一番後再放入魚肚炒熱,接著加入大蒜、藥汁、米酒燜煮約1分鐘,最後灑點鹽巴調味即可。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不健康飲食少運動 新興致癌因子-中華醫藥網1030416《2014/04/15 21:26》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國人罹癌多集中於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及口腔癌等 5種癌症,除了菸、酒與檳榔之外,肥胖、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新興致癌因子,更是罹癌主因。

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昨天公布 99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隨著多肉、多油、多熱量的狩獵型飲食,以及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國人癌症發生人數仍有增加的趨勢。要防止癌症悄悄上身,就要堅守第一道防線,小心新興致癌因子!

邱淑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主要危險因子,占癌症死因的 30%。國人罹癌逾 6成集中於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及口腔癌等 5種癌症。其中,肺癌的發生受到吸菸與二手菸的影響甚大,口腔癌與食道癌與抽菸、喝酒、嚼檳榔息息相關;近年來,國人大腸癌及女性乳癌居高不下,肥胖、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新興致癌因子,都是主要原因。

在飲食方面,邱淑媞指出,根據資料分析顯示,國人在肉類及油脂性食物的可獲性都高過其他亞洲國家,代表多肉、多油、多熱量的狩獵型飲食習慣,多少都會對國人的肥胖及罹癌率造成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較健康體重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相對危險性達 3倍以上,而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等癌症的相對危險性也介於 1至 2倍之間。邱淑媞表示,國人過重及肥胖情況,近 10年來日益嚴重,肥胖所造成相關非傳染性疾病及死亡,並不亞於吸菸對健康的危害。

除了不健康飲食外,缺乏運動亦是導致大腸癌及乳癌發生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於 2009年指出,約 21-25%乳癌及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依據 2013年運動城市調查資料顯示,國人男女缺乏運動的比率分別高達 64.4%及 73.1%;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國人男性缺乏運動的比率排名第 2高,女性則居冠。

---------------下一則--------------- 
暈到天旋地轉 讓人好想「吶喊」【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挪威畫家孟克(Edvard Munch)所繪世界名畫「吶喊」,一張扭曲人臉,上方是一片迴旋扭曲的紅色天空,雖然被視為表現主義的經典之作,但後世有人猜測,可能孟克也有內耳平衡的問題,才會畫出扭曲的意象。

不論如何,突然出現暈眩,而且環境事物看起來變得扭曲,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病症之一,年輕人也免不了。

暈眩一分鐘 有如一世紀
30歲的玟玟(化名),上班坐著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襲來,讓她想吐,她眼前的辦公室,也變得陰暗、扭曲。雖然這陣暈眩一分鐘就過去,「我卻覺得有如一世紀那麼長!」玟玟說。

玟玟那時因為沒吃早餐,以為是血糖太低的關係,於是就吃了早餐,症狀也未再出現。

豈料,第二天晚上,她躺在床上,相同的症狀又來了。而且這一次,天翻地覆的感覺,整整持續十分鐘,「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第三天,玟玟這種症狀又出現一分鐘。

玟玟去看醫師,醫師為她做內耳檢查,同時請她做走直線、交叉的平衡測試後,研判她可能是內耳半規管的問題。替她開藥,又要她放慢腳步、不要太緊張、少喝咖啡和茶,並請她藥吃完再回診。
但是玟玟很苦惱,很怕上班或走在路上時,這個毛病又犯,到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景物旋轉 與內耳平衡有關
暈眩的原因很多種。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蕭安穗說,人會「暈」,有可能是血壓太高或太低、姿態性低血壓、血糖值過高或過低,合併後腦勺緊緊的;至於「眩」,看到眼前環境會旋轉,多半與內耳平衡有關。

蕭安穗指出,身體能夠平衡,是由內耳、眼睛、大腦、小腦和整體感覺系統等五處,有如交響樂般運作而得。其中的內耳,又由半規管和前庭神經負責平衡。

前庭神經炎 春秋兩季好發
可是,當前庭神經遭病毒感染,出現「前庭神經炎」,就會出現暈眩的症狀。蕭安穗說,此病好發在春、秋兩季病毒活躍季節,有八、九成的病人在早上起床時發作,推測可能和起床前都是躺著,身體循環比較差,因此容易發作。

前庭神經炎一開始可能小暈眩,後來大暈眩,甚至可能持續二到三周,如果不趕快治療,也許會造成平衡功能受損。

耳石脫位 暈眩的首要原因
另外,暈眩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耳石脫位」。蕭安穗說,內耳半規管的管壁有「耳石」,就像牆壁貼著瓷磚一樣,讓血流經過順暢。

不過,如果半規管管壁老化,或頭撞到門檻、運動撞擊,也可能讓耳石掉落,像雪花飄落般,也會產生暈眩和平衡失調。

「耳石脫位是造成暈眩的首要原因。」蕭安穗指出,有一成五的耳石脫位病人,會合併前庭神經炎。

耳石復位 轉一轉不必吃藥
還好,耳石脫位不必吃藥,耳鼻喉科會使用一種「耳石復位」法,讓病人像烤BBQ一樣,翻滾身體位置,讓耳石掉入內耳的「壺腹」歸位。通常病人在48小時內,暈眩會不藥而癒。有的病人還會對著醫師喊:「好神奇!」

台北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說,耳石脫位,大多是在低頭、仰頭或躺下來等特定姿勢時發病,必須根據檢查結果,來了解是水平半規管或後半規管的耳石脫位,而有不同的耳石復位方法。
如果是前庭神經炎,薛智仁表示,暈眩症狀通常會持續較久,數小時或一天以上。

另外,暈眩也可能由腦部的基底動脈偏頭痛所造成,是一種發炎反應,它除了以藥物治療,也會建議病人少吃巧克力、起司、培根,飲食清淡來改善病況。【2014/04/1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出國旅遊 皮膚保養大不同2014/04/16【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出國旅遊面對不同國度的環境,皮膚適應較差者,容易受到影響,可適當藉由保濕產品,改善乾燥肌等問題。有痘痘肌問題者,也可先就醫將相關藥物先準備好,以控制、鎮靜肌膚。

出國旅遊常見皮膚影響
出國旅遊時皮膚容易受到考驗,包括像是在飛機艙內極度乾燥的環境,如果不適當補充保濕產品,像是乳液、面霜、精華液,還有保濕面膜等保養,往往飛行超過四個小時後,乾燥性膚質者就可能出現輕度發炎現象。

通常旅遊當地的氣候若是跟居住地相差很大,皮膚容易從一開始就無法適應,尤其是問題乾燥性肌膚,以及退化性老年肌膚,對溫度、溼度的適應度會更差。另外,除了臉部,也可塗上滋潤型的護唇膏及護手霜,對於預防及舒緩皮膚乾裂的不舒服感,也有幫助。

若到潮濕悶熱高溫的地區旅遊,由於皮脂腺分泌會相對旺盛,再加上汗腺大量分泌,會形成青春痘、毛囊炎的好發環境,如果選用較為油膩的保養品、防曬品或化妝品,青春痘會快速爆發。

專家看法
皮膚科醫師郭玉玲表示,建議由熱帶居住地到乾冷旅遊地者,要多準備保濕產品,親水性產品吸水、親脂性產品鎖水,再加上適時使用強力保濕面膜,提供角質層大量保濕度,皮膚乾燥發炎的情況就會降到最低。

郭醫師表示,而前往熱帶地區旅遊者,預防痘痘肌惡化,可選用較清爽或抑制油脂的保養品、彩妝和防曬用品,降低油脂分泌。若是痘痘好發族群者,可先到皮膚科拿醫師處方的痘痘凝膠或藥水後,先把藥擦在臉上,再敷上清涼鎮定控油成份的面膜,可幫助痘痘肌膚的控制。

注意事項

出國使用的面膜一定要選用溫和安全、保濕性較高的面膜,因為人到國外時,膚況不易掌控,如果出現輕微發炎狀態時,敷用成份太刺激的面膜,反而會讓皮膚發炎更厲害,造成反效果。

---------------下一則--------------- 
1周運動逾3小時 長者膚齡重回20歲【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美國麥馬士達大學今年四月發表的研究指出,運動不只讓皮膚保持年輕,甚至能讓年紀較大才開始運動者的皮膚也能「逆齡」。

人類的皮膚會隨時間鬆弛、產生皺紋。尤其四十歲後,就算極力避免太陽傷害,皮膚表面的角質層也會漸漸變厚,內層真皮層則會漸漸變薄,細胞會失去彈性,皮膚將呈現半透明或下垂。

研究招募廿九名廿至八十四歲的男女,分成一周至少需做運動三小時以上的「運動組」,及一周運動不超過一小時的「久坐組」,再比較兩組臀部皮膚的前後差異。偵測臀部皮膚是為避免太陽照射的因素干擾。
結果發現,運動組裡年過四十的受試者,皮膚狀態改變,且趨向年輕人的膚質。

為避免其他生活因素的偏誤,研究人員又安排久坐不動組內,年過六十五的受試者,為期三個月的耐力訓練,一周運動兩次,可選擇慢跑或騎腳踏車。

前後膚況比較發現,不論表皮層或真皮層,這群年長者膚況顯著逆轉,其膚齡接近廿至四十歲的人。

研究人員推測,此結果可能與受試者在運動過程中,體內一種稱作myokines的物質增加有關,但此物質如何實質影響皮膚,至今尚不明瞭。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說,運動能整體改善人的心肺功能,讓人更健康,間接改善膚況也是有可能的。

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說,國外曾有研究指出睡眠充足、睡眠時間正常的人,明顯擁有較好的膚況。不過皮膚快速老化的因素還很多,包括汙染、日曬、抽菸、晚睡等。

且只檢測臀部皮膚狀況,尚未能將結果概括推至整體,或許還須進一步研究,但若能鼓勵更多人運動,也是好事一件。【2014/04/18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日光性角化症 皮膚癌前兆-中華醫藥網1030412《2014/04/11 19:01》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老人皮膚容易出現「日光性角化症」,常被誤認為是老人斑或自然老化;由於可能是皮膚癌的前期病灶,成大醫院提醒患者儘早治療,減少日曬,以杜絕後患。

成醫皮膚部指出,紫外線是皮膚健康頭號隱形殺手,會造成皮膚老化、甚至癌化。日光性角化症又稱光化性角化症,好發中老年人,男多於女,與長時間累積的陽光曝曬傷害有關,多出現在顏面、頭頸部、前臂及手背。

病灶表徵為紅到淡褐色,或暗色的斑塊或丘疹;外觀粗糙或角化異常;表面上的鱗屑不易剝離,勉強剝除可能會造成出血。患部大小不等,從數釐米至數公分,通常無症狀或合併輕微搔癢感;少部分可能轉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

一般採液態氮冷凍治療,在攝氏零下 196度,透過局部冷凍使表層組織壞死脫落,治療時局部會有不等程度的疼痛感,術後有時會形成水泡,須照顧傷口;一般視病灶深淺,需多次治療。更嚴重者需實施刮除、削除、電燒治療或切除手術,傷口須照顧 1、 2星期,有可能會留下疤痕。

成醫強調,如果發現皮膚上有不尋常的斑塊或腫塊,顏色、形狀及大小改變,容易流血或長期傷口無法癒合等,應尋求皮膚科診治。

---------------下一則--------------- 
肩頸痠痛久治不癒 恐頸椎長骨刺-中華醫藥網1030417《2014/04/16 17:45》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許多人有肩頸痠痛的問題,尤其 3C產品使用頻繁,長時間低頭容易導致頸椎長骨刺。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思維表示, 85%的肩頸痠痛都是肌肉或韌帶受傷引起,大部分是因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所致。

林思維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有 5到 6成的成人曾因肩頸痠痛所苦就醫,多數的肩頸痠痛範圍從後腦根部、後頸部延伸到肩胛骨,主要是長時間姿勢不正確。一般治療方式除了正確姿勢、休息、熱敷,服用短期消炎止痛劑就能得到好的控制,但經過治療後沒有改善,甚至合併手麻痛,就要小心可能是頸椎疾病。

常見的脊椎疾病有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退化關節炎,其中椎間盤突出除有肩頸痠痛還會伴隨上臂、手指無力。另頸椎退化關節炎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就是俗稱的骨刺,因為造成神經孔的狹窄而引發症狀,疼痛的位置則在肩膀及肩胛骨。

林思維說,輕度症狀藉由物理治療可獲改善,但重症恐怕要接受脊椎手術。一般人聽到要開脊椎都卻步,深怕沒開好從此癱瘓,反而花冤枉錢接受偏方療法。其實頸椎手術已非常成熟,加上精密顯微鏡輔助,手術成功率達 95%以上,併發症僅 2%。

林思維提醒,平時要保持正確姿勢,長時間低頭工作要有適當休息、避免搬重物或跌倒,睡覺時枕頭高度不能太低或太高,才能減少肩頸痠痛。

---------------下一則--------------- 
揮別濕漉人生!預防多汗臭味4撇步2014/04/16【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你經常腋下會出現濕濡一片的尷尬情況嗎?遇到潮濕燜熱的天氣,一般人會感覺不舒服,對於「多汗症」患者,更是苦不堪言。近來門診發現,原本只是輕微到中等程度的多汗症者,誘發成為嚴重的出汗,腋窩的大汗腺分泌汗水,並受到細菌的代謝產生陣陣刺激性味道,因而求診的人數有增多的情況。

多汗腋下如雨 尷尬又影響生活
多汗症者皮膚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狀況,容易因為孳生細菌、黴菌,產生異味及皮膚疾病,引起身體的不舒服外,還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心理層面的挫折感與人際關係的障礙。例如,腋下如雨濕漉,讓人尷尬不敢抬手,手汗過多容易弄濕文件、不易滑動智慧型手機、不敢與人握手或牽手,甚至因為身體的異味,在人際交友上受到排擠等。

多汗症治療 新式微波除汗術
皮膚科專科醫師朱芃年表示,「多汗症」是一種汗腺過度分泌的疾病,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反射的亢進,而引起異常排汗,有些人的汗腺可生成所需正常排汗量的4-5倍,一般好發於腋下、手掌及腳掌,易受情緒、環境、溫度影響。

過去,針對「多汗症」的治療,大多透過施打肉毒桿菌素、交感神經燒灼術、多汗口服藥,或是多汗外擦藥等方式來進行治療。但是,這一些治療方式,卻也存在著部份問題,例如肉毒桿菌注射如果不慎,可能造成出現手掌短暫性無力;交感神經灼燒術雖可達永久性效果,但有麻醉風險與術後疼痛,以及有手部乾燥發冷的副作用。

目前改善「多汗症」新的治療方式,是採取微波除汗術,強調不動刀、無疤痕、輕鬆快速告別汗如雨下的「濕漉人生」!朱芃年醫師表示,運用原理是透過電的磁性的性能反射,將能量匯集在真皮層及脂肪的交接處,針對汗腺進行破壞,使汗腺不再新生,改善腋下出汗情形。

【預防汗臭味4撇步】
1.徹底清潔:如果容易流汗,可以視情況勤洗澡,徹底清潔皮膚。
2.穿著透氣衣物:選擇棉質,且吸汗力強、透氣性佳的衣物,並記得若汗濕了就應該更換。
3.使用止汗劑:塗抹止汗劑在平日容易出汗的部位,包括腋下,使用時機建議於晚上洗完澡擦乾身體之後,若白天容易流汗,也可以在中午或下午時間,補擦一次。
4.保持飲食清淡:平時少吃大蒜、咖哩等重口味且會在體內停留較久時間的食物。

---------------下一則--------------- 
民眾如廁後 僅0.5%正確洗手-中華醫藥網1030417《2014/04/16 21:19》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每年 4月底是腸病毒好發期,至 6月為最高峰。腸病毒最佳防制方法就是勤洗手,根據新北市衛生局實地調查民眾如廁後洗手習慣發現,平均洗手時間僅 3.5秒,幾乎手沾濕就閃人,僅有 0.5%落實「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 5步驟

衛生局指出, 3日及 8日在公園公廁中實地觀察,針對 190人如廁後洗手習慣記錄,結果發現 17%未洗手、洗手時間僅 3.5秒且多數未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只有 0.5%落實正確洗手方式,顯見洗手觀念待加強。

衛生局表示,正確洗手五步驟依序為「濕、搓、沖、捧、擦」,時間約 40秒至 60秒,若時間過短或未用肥皂,容易導致病菌殘留手上,成為腸病毒等疾病散播傳染溫床。一旦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未落實正確洗手時機與步驟,更容易讓雙手成為傳染的媒介,提高孩童感染腸病毒風險。

衛生局提醒,腸病毒疫情逐漸上升,家長務必提高警覺,加強防範。此外,酒精對腸病毒並無具體效果,民眾可在家泡製簡易有效的漂白水,將 2000毫升的寶特空瓶裝滿清水,再加入約 20毫升市售漂白水,擦拭玩具、地板、桌椅等,防止腸病毒傳染。

---------------下一則--------------- 
手腳無力走路變慢 恐失能前兆-中華醫藥網1030417《2014/04/16 20:40》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家中長輩若走路速度變慢,或提、拿物品的力量變弱,恐是失能的前兆。醫師提醒,若長者無法在 17秒內連續 5次起立坐下、走路速度小於每秒 0.8公尺,要儘早就醫檢查是否為老年衰弱問題。

書田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組長蔡佩玲表示,曾收治一名 70歲老人,平時身體硬朗,卻突然手腳無力,走路變得非常慢;她說,年紀越大肌肉力量會變小,走路速度逐漸變慢。肌力下降會造成動作困難導致走路變慢;平常走路快慢可預測健康狀態及功能喪失程度、甚至死亡率。

蔡佩玲說,當家中長者出現無預期體重減輕、常感到疲憊及衰弱、身體活動量減低,且合併肌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就要小心。她進一步提醒,從幾個小動作可做簡單測試,若無法在 17秒內連續 5次起立坐下、走路速度小於每秒 0.8公尺,應就醫檢查。

她說,每週可進行至少 2天的「循環式肌肉適能訓練」,首先起立坐下,雙手抱胸,背打直,坐椅子的前 1/2。維持雙手抱胸,緩慢起立至腳站直,再坐下,重複 10次;抬左、右腳:保持站姿,若怕不穩手可扶牆,輪流將左右腳抬起至腰際,各做 10次;接著是墊腳尖走路,前、後走路 10公尺,重複 3次;最後抬手握力訓練,雙手握緊海綿或彈力球,手臂向前伸直,再往頭頂伸展,重複 10次。手臂向兩側伸展,再往頭頂伸展,重複 10次。這些都是藉由次數、阻力、上下肢肌肉群交替,訓練肌力。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肥胖不動愛吃肉 新興致癌因子【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胖又不動、不健康飲食與生活型態,已成為新興的致癌因子。前五大癌症中,乳癌及大腸癌皆與此有關。

專家表示,肥胖會促進癌症發展,如果又缺乏運動,易致免疫力下降,無法消除癌前病變,恐促成癌症生成。除了菸酒及檳榔等傳統致癌物外,台灣人嗜肉及不愛動,更是造成大腸癌及乳癌居高不下的主因。

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分析,國人肉類及油脂的獲供量,相對較大陸、日本、韓國、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國高出許多。另外,國人不愛運動比率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卅個國家中居冠,女性缺乏運動率排名第一,男性不愛動則名列第二。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者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及大腸癌比率,較一般人高出一、兩倍。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研究所研究員潘文涵表示,肥胖與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胰臟癌息息相關,肥胖會促進癌症發展。

肥胖會造成身體DNA損傷,啟動癌病變,雖然人體能修復細胞損傷,一旦修復不完全,加上缺乏運動、免疫細胞不良,即無法殲滅癌前病變。

「乳癌是文明病。」台中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說,吃太好或太油、肥胖、熬夜、作息不定,皆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增加乳癌罹患率。

衛福部立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表示,肥胖不只造成皮下脂肪細胞堆積,也讓細胞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恐致荷爾蒙變化,影響生殖及腸胃道系統,增加罹患乳癌、卵巢及大腸直腸癌風險。

專家建議,預防癌症除了應遠離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外,還要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及健康飲食,少喝含糖飲料,減少攝取紅肉及高糖、高鹽、高油加工食品,以降低新興致癌因子危害。

---------------下一則--------------- 
新高 台每5分40秒1人罹癌 大腸癌連6年居首 乳癌破萬人2014年04月16日蘋果日報【蔡明樺╱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昨公布最新癌症統計,二○一一年全台新增九萬二千多人罹患癌症,較前一年增百分之二點二,創歷史新高,平均每五分四十秒就有一人罹癌,亦較前一年快八秒,是癌症時鐘走最快一次。癌症中以罹患大腸癌人數最多,連六年高居首位,至於肺癌和乳癌則增加人數最多,其中乳癌患者更首度破萬。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二○一一年全台新增九萬二千六百八十二人罹癌,平均每兩百五十一人就有一人癌症上身,依患者人數排名、十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排名與前一年相同,但平均每五分四十秒就有一人罹癌。

男罹癌率為女1.3倍
統計也發現,國人罹癌年齡平均為六十二歲,男性罹癌率為女性的一點三倍。男性前三大癌症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女性前三大為乳癌、大腸癌、肺癌。

國健署表示,二○一一年大腸癌患者新增一萬四千多人,連續第六年蟬聯十大癌症首位,但與前一年比只多出四十七人。反而是肺癌較前一年增四百四十四人最多,新增一萬一千零五十九名患者,其次是乳癌,新增患者比前一年多四百零一人,達一萬零五十六人。

國健署組長吳建遠說,十大癌症須蒐集全台兩百多家醫院申報的新增癌症個案,並經統計分析,國內外都是約三年落差,因此二○一一年已是最新資料。

愛吃紅肉缺少蔬果
國健署長邱淑媞說,大腸癌患者多與國人愛吃紅肉、少吃蔬果的飲食習慣有關,據聯合國統計,台灣每人每日的肉類、油脂攝取量,均高於日本、南韓等國。

對於肺癌增加人數居冠,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醫師陳育民分析,罹患肺癌八成與抽菸、吸二手菸有關,廚房油煙和空污也是肺癌殺手,近年因民眾對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接受度提高,連帶讓確診的患者人數增加,臨床觀察約百分之四的中早期肺癌患者是篩檢揪出。

飲食西化肥胖致癌
台灣乳房醫學會祕書長曾令民說,受到飲食西化影響,女性肥胖人數愈來愈多,而肥胖會改變女性荷爾蒙,加上長期暴露在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中,都是導致乳癌患者居高不下的主因,預估未來幾年乳癌人數仍會攀高。

免費篩檢及早治療
儘管癌症人數不斷增加,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這幾年國健署大力推動大腸癌、乳癌等免費篩檢,篩檢出早期的大腸癌、乳癌經手術切除癌細胞後,五年存活率都逾八成,加上標靶療法、化療等療效進步,都已降低癌症的復發率。

---------------下一則--------------- 
癌症時鐘又撥快 每5分40秒1人罹癌【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昨公布民國一百年國內最新癌症調查,罹癌人數再攀新高,癌症時鐘也再度撥快,平均每五分四十秒就有一人罹癌,與前一年度相比快了八秒,較民國九十一年每八分十五秒有一人罹癌,更是加快二分卅五秒。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完成,兩百零三家醫院所申報一百年癌症登記報告,共新增九萬兩千六百八十二人罹癌,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了兩千卅三人,大腸癌連續六年蟬聯榜首,其次依序為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及子宮頸癌,與上一年度的排序相同平均每兩百五十一人就有一人罹癌,男性癌症發生率為女性的一點三倍。

國人罹癌大多集中於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以及口腔癌,占了罹癌人數的六成以上,乳癌人數也首次突破萬人。男性癌患死亡率前三名為肝癌、肺癌、大腸癌;女性則為肺癌、肝癌及大腸癌。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除了肺癌、乳癌、口腔癌及攝護腺癌人數增加外,其他癌症新發生人數皆下降;其中又以肺癌及乳癌增加人數最多,臨床觀察,應與癌症篩檢人數增加有關。發生人數下降最多的大腸癌,推測可能與前一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人數大幅減少廿三萬人有關;國防醫學院教授饒樹文則說,瘜肉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切除就能避免癌症發生,這也可能是大腸癌發生人數下降的原因。

邱淑媞說,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與人口老化有很大的關聯,而台灣在國際經貿組織(OECD)國家中,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廿三高,死亡率排名卻是第十高,顯示國內癌症篩檢還是不夠普及,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也會較高。

---------------下一則--------------- 
婦長腦膜瘤 不覺言行慢半拍-中華醫藥網1030418《2014/04/17 18:2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2歲廖姓婦人 2年前開始突然像被按了「慢動作播放」鍵一般,說話、動作都變得緩慢,卻不自知,以為一切正常,家人認為是失智症;後來婦人跌倒送醫,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竟發現腦部 1/4都被腫瘤占據,經手術摘除,說話、動作即恢復正常。

光田綜合醫院表示,廖姓婦人 2年前從教職退休後,周遭親友發現她動作及說話都變慢,但廖婦卻毫無知覺,對親友的質疑感到莫名其妙。

廖婦近來走路左偏,家人擔心她老化罹患失智症,但就診找不出原因。日前她因跌倒送醫,光田醫院透過核磁共振檢查,赫然發現她顱內近 1/4都被巨大腫瘤占據,且右腦已被向左擠壓變形。

光田神經外科醫師徐雷鐸表示,所幸婦人腫瘤屬於良性的「顱底腦膜瘤」。腫瘤位於腦部蝶骨附近,一般說來蝶骨遭壓迫可能造成頭痛、視力喪失、荷爾蒙異常、運動或感覺異常等。

徐雷鐸表示,患者雖僅出現「慢動作播放」的奇怪行徑,但若腫瘤繼續長大,恐會喪失視覺或嗅覺。經手術清除腦瘤後,相關症狀馬上消失。

徐雷鐸指出,腦膜瘤大多從腦部組織細胞分化出來, 9成為良性,因生長速度較緩慢,有時症狀不明顯,有的個案等到出現症狀,就醫透過核磁共振或腦部斷層掃描才發現病灶。

他說,腦膜瘤若置之不理,可能壓迫腦幹危及生命。如果出現慢性頭痛、精神狀況改變、突然癲癇,視力減退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儘早就醫。

---------------下一則--------------- 
胸痛1週 竟是急性肺栓塞-中華醫藥網1030418《2014/04/17 18:19》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一名 68歲婦女持續右側胸痛長達 1星期,以為是神經痛,服藥未緩解,就醫診斷才發現急性肺栓塞合併右側肋膜炎。醫師表示,急性肺栓塞屬急重症,以胸痛表現較特殊,若未及早診斷、治療,可能致命。

台中市澄清醫院平等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旭崇表示,急性肺栓塞多為下肢靜脈血栓經血液回流至肺動脈造成阻塞所引起,臨床症狀與血管阻塞的部位及嚴重度有關,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低血氧,甚至休克。罹患急性肺栓塞的危險因子包括:久坐不動,如長期操作電腦和長時間坐飛機者、開刀術後臥床、服用荷爾蒙藥物、易形成血栓遺傳體質等。

劉旭崇說,這名患者有高血壓病史,但未常規服藥控制。由於患者沒有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及低血氧症狀,且無下肢靜脈血栓病史,懷疑是肋膜炎引起的胸痛,經胸部電腦斷層才確診為急性肺栓塞合併右側肋膜炎。接受抗凝血劑治療後症狀改善並已出院。

檢查發現患者為容易形成血栓的遺傳體質,故需長期口服抗凝血劑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急性肺栓塞症狀表現變異很大,臨床不易診斷,有些發生呼吸困難或休克緊急救治才被診斷。

劉旭崇提醒,造成胸痛的原因很多,有些輕症如神經肌肉痛,但也可能是嚴重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栓塞、張力性氣胸、主動脈剝離等急症,胸痛不宜輕忽,應儘速就醫。

---------------下一則--------------- 
骨折黑白喬 恐移位惡化-中華醫藥網1030418《2014/04/17 12:50》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45歲吳姓女子自樓梯摔下,造成右手臂瘀青、腫痛,無法舉起,前往國術館「喬骨」症狀未改善;至大林慈濟醫院求診,發現橈骨頭骨折,手術後右手才恢復行動能力。醫師提醒,骨折若隨意「喬」動傷處,可能造成骨頭移位,傷勢惡化。

醫師劉耿彰表示,患者就醫時,經 X光檢查發現其右手肘橈骨頭骨折。橈骨是小骨頭,若一開始骨頭未移位,也許不太痛,可能是「喬」過後骨頭移位,關節不穩,才會引起劇烈疼痛。除了骨頭移位,患者還部分缺骨,只能開刀將骨頭復位,並取骨銀行的骨頭補上,再打鋼板固定。

劉耿彰提醒,骨頭、肌腱、韌帶等受傷,最好先固定傷處冰敷。若只是單純挫傷,手臂的疼痛並不明顯,功能近乎正常,傷勢會慢慢恢復正常, 1、 2天就會消腫,但若骨折或肌腱斷裂,會造成劇烈疼痛,最好儘速就醫。

劉耿彰說,年輕人因骨骼、肌腱、韌帶都還強健,因跌倒而骨折的機率並不高,但老人骨質疏鬆,輕微跌倒就可能骨折,影響行動,最好還是就醫檢查較保險。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訓練超強記憶力!7個有效秘技2014/04/13【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誰不想要有過人的記憶力?不但工作起來更有效率,也沒有忘東忘西帶來的困擾;不過由於現代人工作時數長、生活壓力大,自然而然影響到大腦工作表現,睡眠不足也損害了記憶力;隨著年紀增加,記憶力只會逐年下降。為了不要老年連早餐吃了沒都忘光,快來學學美國《時代》雜誌提供的7項經研究證實有效的訓練記憶力小秘訣!

記憶力退化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過程,每經過10年,大腦中負責記憶區塊的海馬迴就會損失5%的神經細胞;再加上人體的老化會使得學習記憶中一種關鍵的神經傳遞物質「乙?膽鹼」(acetylcholine)減少,損害記憶力。雖然如此,科學家近年來仍發現大腦其實潛力無窮,有辦法在經過刺激後助長記憶力成長。

1.玩益智遊戲
類似像數獨、縱橫字練習的動腦益智遊戲,可以幫助訓練大腦的突觸神經,包括存儲區域,目前網路上也有一個訓練記憶力的網站叫做「Lumosity」,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柏克萊大學等都利用此網站來做相關研究,有97%的使用者都有記憶力改善的效果。

2.吃對食物
日前刊於「神經學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期刊指出,如果Omega-3攝取不足,經MRI核磁共振檢測大腦會發現,它比實際年齡還要老了兩歲。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記憶門診醫師蓋瑞(Gary Small)表示,抗氧化物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多采多姿的蔬果、低升糖碳水化合物(low-glycemic carbs)像是燕麥片,或是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基本上都有幫助記憶力的效果。

3.訓練一次做一件事情
「人會忘記要匙放在哪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當下同時還在做別的事。」比如同時在講電話、開門、穿外套等。要訓練自己不會將這些瑣碎的東西遺忘,有個聽起來很蠢但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大聲把它念出來,例如:「我將我的鑰匙放在化妝台上。」研究顯示,要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片段記憶需要8秒的時間`,因此專心做一件事非常重要。

運用在工作上就是不要同時開10個網頁以上做事、手機不要桌面擺著一堆也不一定會用到的小工具,打電話、看書、閉眼休息,一件事一個動作,避免一心二用,才能更加深記憶力。

4.學項新技能
近來一項瑞典研究指出,學習一個新語言是改善記憶力最好的方法!任何需要每天持之以恆練習的技術或運動,例如滑雪、針織縫圍巾等,不但可以讓人集中精神,還能加強記憶力。

5.多睡覺沒事
賓州大學的科學家指出,如果每天只睡3~4小時,或甚至只要有一個晚上睡眠不足,對於記憶力都會產生永久性的傷害。睡眠不足對人體帶來的危害可不只如此,還會讓人快速老化、內分泌系統紊亂等。睡前不要看電視、電腦、玩手機,改成聽輕音樂、看本書,就可以擁有好的睡眠品質,改善整個人的精神。

6.使用記憶小撇步
生活中有很多「記憶工具」是幫助記事情的小撇步,例如以每個字的開頭當作縮寫語(BOG:Buy oranges and grapes),要記得有預約醫生,就想像一個很大的聽診器;要記住一個人的名字,可以用押韻的方式例如:小花最喜歡吃西瓜。如果要記住一組數字帳號例如2214457819,試著將它分開變成電話號碼:221-44-57819。

7.到健身房報到
加州大學的研究指出,適量的運動不僅對於生理有良好的影響,對於看不見的地方例如記憶,也有改善的效果。此外,科學家也相信運動跟「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有關,這種內分泌與「注意力、專注性、判斷和立即記憶」等腦部功能有關聯性。

---------------下一則--------------- 
全台279萬火山、暴龍女…更年期 別硬撐【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台灣推估有二七九萬名四十至五十四歲婦女正處在更年期,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更年期婦女都會出現熱潮紅、生殖道與性困擾、情緒失衡及失眠等問題。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自去年三月起,調查二百卅八名更年期婦女,發現前四大症狀依序為:火山族(熱潮紅)、乾太太(陰道與性困擾)、暴龍族(情緒失衡)與圓仔族(失眠)出現率分別為百分之百、九成、九成及八成。
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許朝欽說,碰到更年期困擾,很多女性不好意思說出來,都是硬撐過去。

更年期醫學會常務理事陳芳萍則呼籲,千萬不要硬撐,應積極尋求改善症狀,因為更年期熱潮紅嚴重的婦女,高血壓等三高的風險也會提高。
造成更年期不適的原因很多,陳芳萍提醒女性應注意飲食均衡並勤加運動。

許朝欽說,維持健康生活型態最關鍵,除了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抗氧化的維生素C外,也可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若症狀還不能緩解,再尋求藥物或保健食品。

資深營養師黃翠華說,比起保健食品,多元攝取自然食材才是王道。每種營養素都可從不同食物獲得,比保健食品僅萃取一到二種營養素健康許多,也較不擔心衛生或食品安全問題。

陳芳萍說,不少更年期婦女對荷爾蒙治療有疑慮,紛紛尋找替代療法,保健食品就是其一;但她們常挑到標示不明、來源不明的產品,讓醫師很頭痛。

---------------下一則--------------- 
迎戰更年期 勿過早補充營養【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

自從美國婦女健康組織出多種傳統雌激素治療更年期症狀的副作用後,各國使用雌激素療法都更趨保守,包括營養補充品等替代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多,植物性雌激素也是其中之一;長庚婦產科教授陳芳萍提醒,坊間充斥太多來源、成份不明的相關產品,效果無從證實,實有必要從臨床角度,進行台灣本土的實證研究。

「更年期女性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務必謹記大廠牌、有醫學實證及原料來源清楚等原則。」敏盛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陳保仁,15日出席更年期醫學會舉辦的「植物性雌激素臨床試驗報告」時也表示,民眾無須過度或過早補充更年期所需的營養。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許朝欽則強調,年輕時就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可減少中年時對藥物或營養品的需求。

【更年期症狀普遍】
許朝欽指出,國內560餘萬45歲以上婦女中,有逾3百萬人曾面臨更年期帶來的熱潮紅、盜汗、下體不適、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等問題,而有高達6成婦女會選擇保健食品來改善不適症狀。陳保仁認為,挑選保健食品最好遵循「大、實、原」的原則,畢竟大廠牌產品包括含菌量、重金屬、塑化劑及基因改造成份都受管制,且經過科學實證、原料來源也較清楚,相對較有保障。

陳芳萍選擇的是一種臨床上不建議與傳統雌激素療法同時使用、由以色列研發,在歐洲以健康食品上市,在美國則採藥物列管的複方植物性雌激素,包含豆類、胡蘿蔔、苜蓿類含有的「大豆異黃酮」與「香豆雌酚」,以及亞麻籽、全穀類、棗子、蘋果、木瓜及洋蔥含有的「木酚素」等成份。

【生活習慣更重要】
陳芳萍指出,更年期婦女失眠成因複雜,包括熱潮紅、喝咖啡、運動習慣、血壓、血脂、血糖等因素都會與失眠互相影響,她分析,並非該植物性雌激素對國人效果較佳,而是國內進行研究同時,都搭配完整的生活習慣衛教宣導,「重點在於改善患者整體健康狀況。」

許朝欽也贊同此一論點,他表示,包括腦、皮膚、生殖器官、心臟、眼睛、骨骼都受雌激素影響,當更年期雌激素分泌減少時,各器官功能退化,就會出現更年期的各種症狀,而雌激素療法、食補、保健食品的概念都只是「補回去」而已,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現代人飲食、作息不正常,「如果從小有累積『骨本』,還會怕更年期骨質疏鬆嗎?」
【2014/04/15 台灣醒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