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20521基金資訊

2014年05月21日
美歐股市 本季首選2014/05/21【經濟日報╱記者郭幸宜�台北報導】

展望第2季投資趨勢,投信業者表示,主要仍以美歐等成熟國家股市為首選,以美股為例,包括財報數據、企業盈餘與就業數據都是觀察重點指標,而下周將公布聯準會關注的房屋數據,更是未來操作美股重要的觀察重點。

德盛安聯投信指出,聯準會(Fed)決議再次縮減購債規模至每月450億元,近月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在年初天候因素影響後已見反彈。

因此,雖然美國企業財報表現佳,標普500大企業盈餘平均較去年同期成長8.7%,市場也普遍上修整體第1季企業盈餘成長至4.88%,不過財報數據表現佳已逐漸反應在股價上,市場上需要更多經濟數據支持。

至於歐洲市場部分,投信分析,歐元區企業盈餘下修可望接近尾聲,預估今年歐股整體企業盈餘成長將可達約10%,若下半年歐洲央行採取更積極的寬鬆政策,對歐股來說將是一大利多。

法人指出,在成熟股高檔修正之際,現階段除布局收益相對穩定的債券部位外,建議可逢低布局修正後具成長題材的趨勢產業,提高投資組合獲利機會。
另外,新興股市方面,法人則認為,新興國家景氣可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漸落底。

---------------下一則--------------- 
泰國戒嚴 股匯債3崩 壓垮信心最後的稻草 外資恐不回頭2014年05月21日蘋果日報【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

政經緊繃
泰國軍方昨突宣布全國戒嚴,市場預期可能成為壓垮投資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衝擊泰國股、匯、債市3殺,泰股開盤不久即大跌1.6%,泰銖一度貶逾0.6%,來到1周新低32.66泰銖兌1美元,泰國公債也遭拋售,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3個基點來到3.75%。

不過,在泰國央行進場干預匯市利多傳言加持下,泰銖一度回到平盤,泰股跌幅也逐漸收斂,但拋售賣盤消化不及,終場仍跌1.18%,收在1393.92點。泰國央行發言系統昨拒絕對外證實,有實際干預市場行為。

市場多空看法分歧
市場對於泰國軍方宣布戒嚴對金融市場影響看法多空分歧。根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泰國政局紛亂已不是新鮮事,外國投資人很少真正抽離資金,但軍方宣布戒嚴非同小可,或許將讓外國投資人改變心意、真的撤資,有可能成為壓垮投資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Maybank-Kim Eng分析師恰維卡倫指出,外國投資人會減少泰國投資部位,部分外國基金已經開始動作。

可望打破政治僵局
Krungsri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東平布拉斯克指出:「部分外國投資人認定,軍方戒嚴是國家到了無法管控的時刻,目前看來,泰國政府與反對派人士必須被迫協商。」

不過,也有部分市場分析師認為,軍方進駐曼谷,或許有利於結束政治危機,一旦朝此方向發展,對於泰國股市、匯市是有利的。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亞太主權部門主管高翰德(Andrew Colquhoun)指則表示,泰國軍方戒嚴不會對該國信用評級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其後續的發展則值得持續密切關注,或許有利於打破過去6個月的政治僵局。

印尼總統大選緊張
泰國股市每每遭逢政局重大利空,遭到投資人大賣後,也都能夠重新吸引投資人買盤進駐。過去半年泰國政府歷經總理下台、示威抗議等重大事件,泰國股市過去1年下跌14%,今年來累計上漲8.6%。

泰國軍方戒嚴,印尼外交部長馬提(Marty Natalegawa)表示,印尼高度關切泰國軍方的這項新措施,呼籲泰國各界尊重憲法過程和民主程序,以達成全國和解及團結結果。

印尼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泰國主要夥伴。印尼關切泰國戒嚴,事實上印尼政局也不算穩定,7月將舉行的總統大選選情緊張。

印尼第2大黨從業集團黨宣布,將支援佐科威勁敵帕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成為最新政局變數,影響印尼股市昨一度大跌近3%,終場下挫2.37%,收在4895.96點。

---------------下一則--------------- 
泰動盪 東協基金不怕 避獨押單一國家風險 參與區域經濟錢景2014年05月21日蘋果日報【高佳菁╱台北報導】

理性以對
泰國軍方昨突然宣布實施戒嚴法,防止政治抗爭演變成失控性暴動。資產管理業者表示,若此次軍方控制得宜,未釀成像2010年紅衫軍大規模暴動,泰股下檔空間有限,投資人不必過度驚慌,泰股短空長多,若投資人要避開單一國家風險,也可透過東協基金進場布局。

近期東協國家紛擾頻傳,包括泰國宣布戒嚴、越南發生排華暴動、印尼大選變數等,引發市場關注,但著眼2015年東協10國進一步整合,「錢」景可期,吸引外資連14周買超東協股市,帶動東協基金逐步擺脫去年美國量化寬鬆退場干擾影響。

泰股盤勢短空長多
累計東協基金今年來平均報酬達11%,近2年更有23%,資產管理業者表示,近期東協國家紛擾不斷,單押單一國家風險大,建議保守投資人不妨透過東協基金,參與東協「錢」景。

安泰ING泰國基金經理人黃靜怡指出,泰國前總理盈拉於月初遭憲法法庭以濫權違憲判決立即下台,導致曼谷市區同時存在多組分屬親政府與反政府兩派之抗議示威群眾,唯恐演變成失控性暴動,泰國軍方昨宣布戒嚴,但強調並非政變,請民眾無須驚慌。

受到政治僵局影響,泰國短期經濟體表現疲弱,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局昨公布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年減0.6%,為自2011年第4季以來首度下滑,其中出口及民間消費分別較去年同期衰退0.4%、3%。

就短期盤勢而言,若兩派民眾願意結束抗爭,可望促使政黨進入理性政治協商與妥協階段,有利於加速泰國經濟基本面落底回升,並有助於泰股短多行情延續。

採取分批進場策略
黃靜怡指出,除了2008年黃衫軍抗爭遇上金融海嘯,據歷史經驗,若未釀成像2010年紅衫軍大規模暴動的嚴重衝突,則政治事件或政府實施特別法,對短期投資信心必然造成壓抑,但盤勢下檔空間有限,建議投資人理性以對,在政局走向仍存在風險下,採取分批進場策略為宜。

而今年表現亮眼的東協市場,復華東協世紀基金經理人許家瑝表示,短線因評價回升及政局紛擾因素,造成股匯波動,致使資金流入可能暫時趨緩,但基本面、獲利面皆落底回升,且經濟體成長基期仍低,又有東協整合題材,仍將持續吸引外資回流。

將續吸引外資回流
此外,東協市場超過2億人口的年輕勞動力,將陸續在未來10年進入工作人口提升經濟成長,並吸引外國企業進入東協設廠長期投資,將帶動東協國家就業、薪資、消費長期增長。

---------------下一則--------------- 
泰股跌深…外資開始惜售2014/05/21【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泰國政治僵局惡化,繼總理盈拉被憲法法庭宣判必須下台後,紅衫軍連續幾天的示威造成傷亡,導致泰國軍方昨(20)日宣布戒嚴。但對照泰國在政治上的動盪,外資對泰國股市的惜售氣氛已經出現,目前當地股市是亞太地區除中國外最被低估的國家,資產管理業者建議,投資人目前可以先觀望,若有回檔可布局。

泰國股市昨日在戒嚴消息影響下跌幅為1.13%,比今年來外資大買的印尼股市跌幅還輕,印尼昨天重挫2.3%,投信業者認為,這應是市場早對泰國政爭問題有心理準備。

目前國內投信發行的泰國基金僅有一檔,為ING泰國基金,截至4月底為止,基金規模為17.11億元,受益人數為4,168人,昨日並未見大量贖回狀況,反而有不少逢低加碼的小額資金進駐。

瀚亞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過去半年的政爭,使得泰國第1季實質經濟成長率年減0.6%,是2011年底洪災以來首度出現的年減,包括高盛、巴克萊證券也分別調降泰國今年經濟成長的預估。

以基本面來看,泰國目前本益比不到13倍,是亞太地區除中國大陸以外最低的國家,今、明二年的企業獲利成長率仍可保持在13%與12%,股價明顯被低估;一旦下半年政府運作恢復正常、投資案件審批加速、出口動能恢復成長、在總經數據低基期、券商調高投資評等等利多匯集下,泰國股市有機會出現波段漲升行情。

安泰ING泰國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政治衝突對於盤勢影響通常是逐月轉淡,投資人不需過度驚慌,泰股走勢仍短空長多。而且根據歷史經驗,若未釀成像2010年紅衫軍大規模暴動的嚴重衝突,則政治事件或政府實施特別法,對短期投資信心必然造成壓抑,但盤勢下檔空間有限。只是政局走向仍存有風險,建議投資採取分批進場策略。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陳培文表示,金融海嘯後,泰股與印尼、菲律賓股市走勢相近,但自從去年底的反對派示威後,泰國股市與這二個股市脫鉤,未來若選舉能不被民主黨抵制,在新政府順利產生並重新開展一系列基礎與財政刺激政策,泰國與菲律賓、印尼股市近15%的差距可望縮小,泰國股市後勢看漲。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8285_1.jpg

---------------下一則--------------- 
泰國戒嚴 低接基金 宜分批進場2014-05-21 00:56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陳欣文、孫彬訓�台北報導

泰國軍方昨(20)日宣布泰國實施全國戒嚴,法人表示,持續動盪的政治局勢已拖累泰國經濟負成長,也影響外資買進意願,5月外資已經轉買為賣,在政治情勢未明朗前,泰國股市氣氛與資金短線較不穩定,震盪風險仍存,即使看好泰國中長期後市,建議投資人短線仍應謹慎,待情勢穩定再逢低承接。

目前國內銷售的泰國基金共八檔,法人指出,昨天消息傳出後有投資人關心,但基金贖回金額不多,主要是泰國政局近幾年常常反覆,投資人也已經有心理準備。

法人建議,積極者投資者若要逢低買進泰股基金,建議應該分批進場,或是透過東協基金,以區域型基金適度參與泰股趕底反彈機會,同時避免承擔過大單一市場政治風險。

先鋒投顧總經理周智釧指出,政局動盪衝擊泰國內需和觀光產業,2014年第1季泰國GDP較去年同期萎縮0.6%,劣於市場預期的年增0.4%,同時官員更下修今年的GDP預估區間至1.5∼2.5%,顯示政爭對泰國的影響超出預期。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泰國政治動盪不安,影響市場投資氣氛,企業營運更是受到衝擊,現在泰國軍方突然宣布戒嚴,料將使投資信心更不安、資金舉足不前,短線宜暫採觀望態度。

---------------下一則--------------- 
印度東協 績效紅通通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統計今年來全球主要股市表現前3名由亞股包辦,分別為菲律賓15.65%、印尼14.95%、印度11.24%,報酬都有雙位數,帶動亞股基金績效水漲船高,統計投信發行的40檔亞洲基金績效,前5名也都是印度、東協相關基金,在外資持續加碼買超下,加上未來經濟成長前景展望佳後市續看漲。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近期公布經濟數據低於預期,包括PMI、貿易數字及通膨率等,但在選舉題材的支撐下,股市仍緩步走高,匯市短暫貶值後又回到升值趨勢。

整體來看,他指出,印度經濟結構持續改善、本益比合理、外資續買超三大利多將持續推升印度股市,MSCI印度指數最新本益比為17.53,低於10年平均的18.2倍,加上外資持續買超印度,多頭格局不變。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觀察東協市場,建議減碼馬來西亞,產業方面看好印尼的銀行、基礎建設及棕櫚油相關族群。此外,菲律賓的消費類股、公用事業,及泰國的媒體與電信產業,後市也相當值得期待。

他表示,東協市場持續整體上揚,去年離開的資金逐步回籠,未來在選舉利多、通膨舒緩、人口紅利三大投資優勢下,後市持續看好。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認為,印尼4月出口轉為正成長,消費品進口增加19.5%,顯示內需市場的成長,今年第1季GDP雖然表現不如預期,但其內需所帶動的經濟成長,以及央行以縮小經常帳赤字為主軸的穩健政策,仍有利中長期經濟的穩定發展。

受惠成熟市場國家經濟復甦,馬來西亞4月工業生產值年成長6.7%,創下7個月新高,東協國家經濟數據持續好轉,有助亞洲投資氣氛提升。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強調,目前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股價淨值比僅1.55倍,為5年來最低水準,且與世界指數股價淨值比差距為-0.48倍,為5年來最大差距,伴隨全球總體經濟展望改善,國際資金回流,將有助推升基本面較佳、評價面具吸引力的亞洲股市潛力,他相對看好大陸、泰國與印度的投資機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21/clipping/A38A00_T_03_03.JPG

---------------下一則--------------- 
亞股政盪 印度添魅力2014/05/21【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亞股近期因政治議題,走勢呈現兩樣情,印度股市因選舉變天,外資湧進、SENSEX指數大漲;泰國、越南股市卻因內部動亂下滑,印尼昨(20)日傳出第二大黨和第三大黨結盟,抗衡第一大黨候選人,總統選舉生變,印尼雅加達指數大跌2.37%。

投信投顧業者指出,亞股政治危機造成股市下挫,反而是逢低介入的時機,以泰國為例,泰國政治危機往往在軍方介入下結束,就投資策略而言,建議既有投資人續抱,空手投資人可伺機低接,若擔心政治干擾,可布局亞洲區域股票型基金。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總經轉佳,貿易赤字已見改善,今年以來通膨及匯率持穩,總體經濟趨穩。印度大選後,人民黨如預期贏得國會大選,莫迪可望出任新任總理,新政權推行新政,將有助於印度經濟。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泰國政治動盪不安,拖累泰國經濟出現負增長,第1季GDP年減0.6%,較上季衰退2.1%,首次出現四個季度以來的經濟萎縮,顯見政治僵局已衝擊當地內需及觀光產業,不僅如此,泰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13個月下滑,目前跌至2001年11月以來最低水準。

黃寶麗表示,泰國政治不確定氣氛蔓延,歹戲拖棚的結果已影響到外資買進意願,5月外資已經轉買為賣,連續二周賣超,全年資金動能也轉為流出2.19億美元。在政治情勢尚未明朗之前,泰國股市氣氛與資金短線較不穩定,震盪風險仍存。

台新投顧則指出,印尼在野的民主奮鬥黨、國家民主黨和民族復興黨宣布結盟,共同推舉佐科威角逐7月的總統,但佐科威卻無法取得國會選舉第二大黨從業黨的支持。

根據花旗的報告顯示,由於從業黨在國會大選得票率約16.3%,在與第三大黨印尼行動黨的普拉伯沃結盟後,普拉伯沃陣營可獲得的政黨支持票高達52.2%,比佐科威陣營的37.1%還高。

台新投顧表示,即便佐科威的民調支持率最高,但其政黨聯盟得票率若不及競爭對手,將增添選情變數,印尼股市近期震盪機率將大幅增加。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8286_1.jpg

---------------下一則--------------- 
近一月績效…18檔印度相關基金 漲10% 2014/05/21【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受惠選舉改革行情,印度股市自2月以來大幅攀升,在印度國會大選後,漲勢更為猛烈,根據統計,18檔印度基金近一個月平均報酬約一成,而排名第一的?豐印度基金近一個月報酬率逾17%,年初至今已逾三成,漲幅驚人。

投信業者指出,印度股匯市雙漲,已局部反映了正面的選舉結果,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新增長周期,由於印度股市已站上歷史高點,後續漲升力道,須視實際改革的效果而定。

?豐印度基金聖傑夫•道格(Sanjiv Duggal)指出,印度選舉結果顯示人民黨的成績較預期佳,雖然印度經濟增長應該不會立即反彈,但人民黨獲得決定性的授權,對未來推動印度經濟及社會發展政策創造空間,也有利最終打破多年來印度股市市場評價不斷被下調的情況。

新政府獲決定性授權,有助提升投資人情緒及印度盧比表現,由資金流向也可以發現,外資上周加碼10億美元,為近七周以來最大金額,一舉將全年累計買超推上67.7億美元,拿下亞股全年買超王。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8284_1.jpg

---------------下一則--------------- 
印股選後短期恐震盪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孫彬訓�台北報導

印度政權宣告變天,原反對黨印度人民黨自身順利獲得過半席次,莫迪成為新總理。印度股市亦於大選後一路創新高,站上24,000點大關,統計過去表現,印股選後1、3、6個月到1年的股市表現愈墊愈高,這波在經濟成長力道支撐下,仍有行情可期。

不過法人表示,印股短期恐會「利多出盡」,但即使印度短期可能會出現利多出盡,因印度中長期仍被看好,法人建投資人還是可以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印度基金。

ING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受選後的慶祝行情激勵,印股在新興市場中表現相對強勢。統計過去7次印度大選,選後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印股平均報酬分別達7%、9%、11%和36%,因此印股中、長期不看淡。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宜正表示,在印度公布大選結果後,股市利多出盡的機率頗高,因為5月以來印度股市短線已上漲7.78%,從5月15日之後,單日漲幅已逐步收斂,盤中震盪幅度加劇,顯示市場資金的確出現微幅鬆動,不排除股市進入技術線型約3%回檔整理。

但他依舊看好印度股市中長期的後市表現,至於未來印度股市漲幅會有多大,端視印度新政府的改革結果而定,市場這次會以較謹慎的態度來觀察印度人民黨改革行動。

在印度大選結果出爐,印度人民對新政府的期待會再升溫,聯博認為,通膨問題能否獲得有效控制,並於2015年降至6%,應該是目前印度央行關注的重點所在。

ING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選戰激情過後,印度股市表現將回歸基本面,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莫迪過去13年在古吉拉特邦的優異政績,使投資人對於新政府後續經濟改革步伐具有高度期待,使得莫迪被提名為總理候選人至今,SENSEX指數累計漲幅超過兩成。

葉菀婷說,莫迪上任之後所端出的政策是否符合民眾的期待,仍待時間觀察,有未來可使國際信評機構調升該國債信,對印度股市中長期表現是有極大助益。

---------------下一則--------------- 
金條需求銳減 中、印銷量腰斬2014年05月21日蘋果日報【陳冠穎╱綜合外電報導】

黃金前景不明,投資人大幅減少對金條及金幣投資,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WGC)資料,第1季全球金條、金幣需求銳減39%至283噸,創下4年新低,其中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中國對金條、金幣需求更是大幅減少55%。

上季,各國央行雖仍持續買超黃金,但購買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漸少6%至122噸,惟今年第1季全球珠寶金飾需求年增3%至570.7噸,抵銷金條、金幣需求銳減及央行調節衝擊,使得上季全球黃金總需求1074.5噸,與去年同期的1077.2噸約略持平。

日本逆向大增5倍
中國上季對珠寶金飾需求增加10%,但仍難抵銷金條、金幣投資大幅下滑逾5成影響,使得第1季中國黃金整體需求大減18%;第2大消費國印度上季不僅金條及金幣需求銳減54%,珠寶金飾需求也下滑9%,整體需求年減26%。惟日本在4月調高消費稅前夕買盤湧現下,今年1~3月黃金需求大增5倍至8.2噸。

WGC市場訊息主管休伊特(Alistair Hewitt)表示,目前金價比2年前低,所以對許多人來說,珠寶金飾變得比較可以負擔。金價去年創下30年來最大跌幅之後,第1季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下略有回升,第1季上漲7%,現貨價昨在每盎司1290美元附近震盪。

WGC指出,投資人先前預期第1季金價還會下跌,對於金條及金幣投資抱持審慎態度,美元走強也讓投資人觀望,展望下半年,印度新政府可能放寬進口限制,印度黃金需求可望復甦。

---------------下一則--------------- 
歐美衝買氣 精品基金漲相佳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前二年走紅的精品基金,今年績效顯「黯淡」,尤其外傳ARDEN想尋求被併購以及大陸打貪,讓投資人今年對精品基金多了些疑慮,法人表示,短期的確有些雜音,但下半年因基期低,股價也相對便宜,可望交出較佳的成績單。

基本上,第2季是品牌產業淡季,下半年進入旺季,經理人仍認為現階段定時定額較佳,消費產業隨景氣復甦而走高,精品以及全球品牌基金中長期績效應會不錯。

百達投顧總經理陳詩舜說,短線而言,本季資金有輪動往防禦型產業,如水資源、公用事業的趨勢,因此一些成長型產業,如非民生必需品、科技、生技股等的表現略受影響。

長線而言,百達研究團隊認為,精品產業成長仍將持續,今年預估銷售成長仍有機會達6∼8%,尤其是夏季的旅遊旺季即將來臨,藉出國旅遊購買精品的消費支出也將對精品產業帶來正面效益,投資人不妨利用本季對精品產業定期定額投資,做為下季績效反彈的墊腳石。

ING全球品牌基金經理人莊凱倫也表示,雖然大陸肅貪政策持續,但來自美國中產階級的消費力道復甦與6成大陸人前往境外消費等兩大因素,適度彌補肅貪政策對精品銷售之衝擊,歐美消費動能反而成為主導品牌產業的最重要因素。

莊凱倫認為,未來在歐美領軍加速復甦之下,對下半年全球經濟發展保持樂觀,第2季全球消費類股訊息清淡,建議投資人採取定時定額分批策略,只要全球景氣溫和復甦基調未變,在產業基本面堅實前提下,受信心因素衝擊的短期修正可視為創造年度高報酬的較佳進場點。

華南永昌全球精品基金經理人蔡佩怡說,第2季即將結束,精品類股仍受限於大陸零售市場需求不穩,短線表現無法優於大盤,然而大陸赴外旅遊趨勢不變,加上第2季開始歐美逐漸擺脫冬天氣候因素干擾,對精品需求逐漸回溫。

她指出,精品類股今年下半年處於低基期環境,本益比也來到近5年低點,預估精品類股在下半年可望交出較佳的獲利。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21/clipping/A39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亞太高股息基金 景氣復甦階段穩穩賺2014年05月21日蘋果日報【高佳菁╱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步入成長趨勢,與全球景氣高度連動的亞洲,在出口回溫帶動下,股市向上動能蓄勢待發。

然而,投資亞洲股市還有門道,根據過去經驗,當景氣處於復甦階段,MSCI亞太(不含日本)高股息指數年化報酬率達55.4%,遠優於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37.8%,且過去18年來,超越大盤機率達75%。

亞股補漲空間可期
摩根泛亞太股票入息基金經理人顏榮宏指出,根據里昂證券統計1995年來的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表現,不論景氣處於復甦、放緩或者是減速階段,高息股通常具有強漲抗跌的優勢,最不利的狀況是景氣處於大幅擴張階段,但以目前全球經濟來看,快速達到擴張階段的機率極低,現在景氣狀況對高息股相當有利。

相較於成熟市場漲多回檔,亞股去年升幅有限,本益比仍處於11.6倍的歷史低檔,較成熟市場的14.8倍還低,兼具價值面優勢及成長動能的亞股,補漲空間最值得期待。

從股價淨值比角度分析,摩根統計1996年來,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及主要亞太國家的股價淨值比,目前亞太(不含日本)股價淨值比為1.6倍,低於歷史長期平均的1.8倍,相對便宜。若能在股價淨值比1.4~1.8倍時進場,過去在該區間進場,並持有1年的平均報酬率為13%。

凱基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亞洲企業獲利成長性高,企業擁有較高的現金,相對於其他區域傾向配發較高現金股息,統計2000年1月至2014年4月,MSCI亞太高股息指數上漲170.45%,若包含股息再投資報酬率高達346.74%,優於MSCI亞太指數的8.58%,顯示亞太高股息指數具有強漲抗跌特性,投資亞太市場應首選具有股息的價值投資。

---------------下一則--------------- 
亞太高息股 波動年代新寵2014/05/21【經濟日報╱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邁向復甦,全球股市處在盤整時,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近三個月上漲6%,超越其他區域高息股表現,也打敗MSCI世界指數的1.5% 。

這主要是面對股市起伏震盪,投資信心不足,但有股息撐腰又能掌握資本利得的高息股因此出線,成為今年的投資主流。

摩根泛亞太股票入息基金經理人顏榮宏說明,全球景氣回升的過程中,市場波動加大在所難免,高息股具有穩定配發股息的優勢,波動度相對較低,又能參與經濟復甦帶來的投資契機,而且,通常能配發較高股息的公司,財務體質較佳且獲利動能穩定,因而能在波動年代成為投資寵兒。

就全球主要區域來看,亞太(不含日本)及歐洲企業配發4%以上股息率的占比最高,分別達23.7%及27.3%,顏榮宏說,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長期績效更勝一籌,里昂證券統計,2010年以來,亞太(不含日本)股息率3%以上股票相對大盤表現達11.4%,反觀歐洲卻是下跌7.2%。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8287_2.jpg

---------------下一則--------------- 
微利時代 多元入息投資成王道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量化寬鬆(QE)政策將在今年底逐步退場,全球脫離低利預期甚囂塵上,歐洲受制通縮風險,更考慮擴大貨幣寬鬆,聯準會主席葉倫日前也強調:「超寬鬆」貨幣政策仍有必要,顯見微利環境根本還沒看不到盡頭,錢依舊往高「利」流。

即日起開募的中國信託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朱戌文指出,據彭博數據,自2013年12月19日Fed宣布QE退場至5月19日止,高息資產,無論是高息股、全球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漲幅皆勝出一般型資產,證明資金追逐高利的趨勢不變。從2009年3月美國首次實施QE政策至4月底,龐大資金潮四處尋找收益機會,高息資產成為利之所趨,相關指數總回報跟著水漲船高。

以息收相對較高的MSCI全球高股息對比MSCI全球指數、新興市場公債對比全球公債指數、全球高收益債對比全球投資等級債指數,分別有3.05%、7.77%、9.9%的年化差額報酬,凸顯在低利環境,有超額報酬的高息資產就是市場王道。

朱戌文指出,其實高息資產不只在低利率環境有表現機會,從歷史經驗來看,當利率開始從低檔向上走高,高息資產一樣有看頭。

總結來看,他指出,無論美國或歐洲,尚都欠缺升息的足夠條件,高息資產挾著穩定息收,又有優於一般資產的漲升動能,仍將是市場持續矚目的焦點。中國信託多元入息平衡基金強調「從息入手」,多元布局各高息資產,搭配「動態配置」策略,依市況快速調整不同資產投資比例,兼具收益與成長。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21/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21/clipping/A38A00_T_02_03.JPG

---------------下一則--------------- 
海內外股、債基金 跟風配息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配息趨勢大風吹,以配息為訴求的債券基金近年來瘋狂吸金,從高收益債券基金「狂飆」的規模可見,因應國人「落袋為安」的龐大需求,資產管理業者不斷推出各類配息機制的商品,如今已不再是債券基金的專利,配息趨勢已經從境外債券基金延伸到投信基金,也從債券型商品發展至股票型基金。

過去只有境外基金有配息機制,現在投信基金具有配息機制也相當常見,而且,過去幾乎只有債券基金能夠配息,後來這股趨勢也擴散到多重資產型基金,甚至是股票型基金,這股配息基金趨勢的快速蔓延,完全呼應國人的喜好。

配息基金到底有多熱?觀察在台銷售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可知,國內高收益債券基金除了累積機制,多數已有配息機制,從月配到年配都有,且規模愈長愈大。從2012年以來,投信發行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從660億元擴張到1,989億元;境外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從5,078億元擴張到1.13兆元。

基金業者指出,配息趨勢所以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為金融海嘯後,投資人傾向落袋為安而不要紙上富貴;二則是因為低利率環境當道,在極端風險之後,投資人開始希望追求以收益為主的投資,只求有一定穩定的收益率。

另外,過去半年有10家資產管理業者做出投資人理財調查,在調查中,退休族群的理財需求逐漸被資產管理業者重視;再搭配全球資金轉向股票的趨勢,也讓基金業者推出股票入息的商品。

根據統計,今年來進入平面與網路主推的相關海外股票入息基金已達6檔;而境內申請股票入息基金的新基金也達3檔,若再加上之前就成立的境內高股息基金,今年來具備股票孳息概念的商品就已達16檔,而以這些基金當做主打基金的業者也高達10家。

不過,據了解,主管機關對於業者在銷售上強打「配息」頗為關切,不希望業者因強調配息訴求而忽略其他風險告知,也因此這波股票配息基金業者多強調高股息優勢勝過配息,而投資人埋單與否,則有待觀察。

---------------下一則--------------- 
債市反攻 今年來全紅2014/05/21【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波動不安,資金再度擁抱債市,債券年初至今不僅都是正報酬,且漲幅更勝過MSCI世界指數及美股S&P 500指數。

德盛安聯PIMCO產品首席陳柏基指出,去年債券猶如空頭末日,股債資金流向「大反轉」的說法甚囂塵上,但實際上卻非如此,歐美日成熟國家股歷經去年大漲後,今年股市高檔震盪;債市卻全面繳出正報酬,且連美公債都有3.29%的漲幅。

根據統計,美銀美林美國政府債指數今年漲幅3.3%、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5.2%、新興債券指數7.4%、美國高收益債指數4.4%;反觀MSCI世界指數僅上漲1.5%,S&P 500今年來漲幅接近2%,債市今年至今表現勝過股市。

陳柏基分析,值得注意的是,高收益債不再一枝獨秀,自去年5中旬資本市場出現大洗牌後,新興市場債、歐洲邊陲國家公債、美公債及投資等級公司債浮現投資機會。以巴西公債為例,巴西實質利率高於5%,通膨被控制,政府債務占GDP三成,財務條件好,使巴西政府債具投資吸引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比較美銀美林主要債券類別的殖利率水準,全球高收益債殖利率來到歷史新低的5.87%,新興國家原幣債市的到期殖利率達近6%、距離歷史低點5.2%仍有下滑的空間,評價面具吸引力。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8279_1.jpg

---------------下一則--------------- 
亞債基金 後市看俏2014/05/21【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亞債表現不俗,根據摩根士丹利最新預估, 2017年亞債市值將達到1兆美元,受惠新興亞洲基本面穩健,有助吸引資金流入,帶動亞洲債市持續成長,亞債基金後市看俏。ING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近期菲律賓獲標普調升主權債信評等,呼應新興亞洲國家經濟基本面近年來持續獲肯定,也為新興亞洲貨幣走勢帶來支撐。

隨著多數國家物價走勢轉趨和緩,短期內各國貨幣政策不致有劇烈變化,新興亞洲當地債券將延續持穩表現。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亞債不管在基本面和資金面都表現正向,亞洲國家財務體質健全、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儘管中國經濟可能有成長放緩的疑慮,不過在政府陸續推出微刺激方案以及其他激勵政策後,仍有助於帶動亞洲企業獲利成長。

圖表詳見
http://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8278_1.jpg

---------------下一則--------------- 
資金抬轎 新興債多頭續攻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震盪之際,新興債趁勢崛起,一舉擺脫去年頹勢,JPMorgan新興美元債指數第2季以來上漲逾2.2%,不但稱霸全球主要債市,更超越MSCI世界指數的0.5%,伴隨國際資金強勢回補,今年新興債有好光景可期。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歷經去年的大幅修正,新興國家積極結構調整,經濟基本面已落底回升,新興貨幣更明顯止跌回穩。皮耶分析,國際資金回籠,瞄準新興債二大投資亮點,較高債券收益率及價值面頗具吸引力。

ING新興高收益債組合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受惠資金外溢效果及國際資金轉為淨流入,提高買盤需求,使新興公司債認購倍數明顯上升至4.92,達一年來高點。

新興市場債經過前波修正之後,啟動逢低買盤進場,流入金額逐漸增加,顯示市場的氣氛轉趨正面,已見價值型投資,然新興國家基本面疑慮尚未消除,維持逢低配置建議。

瑞士寶盛絕對報酬債券基金經理人Tim Haywood表示,儘管處於低利率環境,債券市場仍有發揮空間,其中最看好新興市場債及可轉債。由於新興市場債擁有基本面佳及信評調升的特點,在歷經去年修正後,目前具低基期優勢,但波動仍大,須特別留意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問題,避免匯差影響收益。

柏瑞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許家禎認為,相較歐美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殖利率超過7%,相對具投資價值。隨著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殖利率持續攀升,近期已來到約7.4%的水準,較美國高收債殖利率更高,並提供較佳的信用評等,具投資吸引力。

聯博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總監葆羅.狄儂(Paul DeNoon)表示,投資人可留意如受惠成熟市場復甦的新興市場企業債、經濟數據開始改善、政經前景穩定的國家如印尼。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5-21/clipping/A39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低利時代 高收益債持續受惠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即使美國量化寬鬆(QE)已從今年起開始退場,富達國際投資固定收益投資總監Gregor Carle 表示,從固定收益的角度觀之,信用循環正進入成熟階段,追求收益仍是今年投資上很重要的課題,未來12個月,「事件風險」將主導市場,並在固定收益市場中創造出贏家與輸家。

因為低利已是事實,短期並不易改變,富達信用分析師認為,「事件風險」是最大風險,富達國際投資固定收益投資總監Gregor Carle 指出,大多數富達固定收益分析師表示,他們相信所研究的企業資產負債表比3年前還穩健,從這次富達調查中發現,企業正將焦點從債券投資人轉移到股東身上,也就是將重點從過去較保守的態度如維繫信評、減少融資,轉變成目前會想槓桿收購、企業購併等就是想幫股東多賺一點錢,再加上企業利差緊縮,更讓信用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富達分析師調查報告中,在各地區中,亞洲信用基本面仍不如歐美,但亞洲投資評價足以彌補風險。市場擔憂的中國銀行壞帳問題,Gregor Carle表示,僅限於中國內地情況,大多數企業的資產負債依然穩健、貸款審慎。

調查報告顯示,有近31%富達分析師認為,其研究企業之負債情況屬「非常安全及審慎」,有14%屬「略為審慎」,財務狀況屬「過度/略為過度」者則占26%,反映全球貸款整體情況無擴張過度之虞;他進一步強調,富達不認為中國會發生信用危機,因為中國政府有強大且充裕的流動性支援可做後盾。

Gregor Carle說,QE退場後,升息應不會那麼快,殖利率低並不代表利差小,低利年代,高收益債仍是市場追逐的標的,只是不可預測的事件頻傳,投資要勝出,還是在於紮實研究和風險控管。

---------------下一則--------------- 
高收債布局 瞄準BB、B級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預計今年底量化寬鬆(QE)購債減至零,但將維持低利率,代表Fed年底資產負債表將開始縮小,市場波動度將同步放大,市場震盪頻率增加,投信認為,多年來資金氾濫下,高收債基金的資金流向評級較低的CCC級,預料將轉向收益相對穩定的風險性資產,建議布局BB或B級的高收益債基金。

合庫投信投資長蔡啟民表示,目前美國通膨偏低、就業市場緩慢復甦,Fed主席葉倫上任久後,政策並未大幅改變,市場普遍預估QE將在今年秋冬結束,2015年下半啟動升息。

蔡啟民指出,年底Fed資產負債將開始縮小,預料市場波動度將同步放大,未來金融市場出現震盪的頻率也增加。

合庫巴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敬翱指出,由於過去資金氾濫,投資風險偏好下降,大多數資金流向評級較低的CCC級高收益債券,未來隨債券商品信用利差的敏感度變低、相對的,收益性穩定的風險性資產反而是較佳選擇,建議布局信用債可多加留意,慎選BB或B級高收益債基金。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認為,近期經濟面維持復甦態勢,已開發與新興市場需求皆見回溫,亞洲經濟復甦態勢未變,自2010年1月以來,亞洲企業高收益債市場規模已成長3倍,目前已超過1,000億美元,共有145家企業發行共計223檔債券,亞洲高收益債市場規模成長強勁。

群益多利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張俊逸分析,據EPFR資料顯示,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淨流入5.7億美元,已是連續第5周淨流入,從目前高收益債券利差水準來看,已來到歷史低點,預期後續利差收斂的空間不大,但仍將受惠於殖利率的優勢而吸引資金進駐,投資人仍可多留意。

---------------下一則--------------- 
低利時代 高收益債持續受惠2014-05-21 00:5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即使美國量化寬鬆(QE)已從今年起開始退場,富達國際投資固定收益投資總監Gregor Carle 表示,從固定收益的角度觀之,信用循環正進入成熟階段,追求收益仍是今年投資上很重要的課題,未來12個月,「事件風險」將主導市場,並在固定收益市場中創造出贏家與輸家。

因為低利已是事實,短期並不易改變,富達信用分析師認為,「事件風險」是最大風險,富達國際投資固定收益投資總監Gregor Carle 指出,大多數富達固定收益分析師表示,他們相信所研究的企業資產負債表比3年前還穩健,從這次富達調查中發現,企業正將焦點從債券投資人轉移到股東身上,也就是將重點從過去較保守的態度如維繫信評、減少融資,轉變成目前會想槓桿收購、企業購併等就是想幫股東多賺一點錢,再加上企業利差緊縮,更讓信用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富達分析師調查報告中,在各地區中,亞洲信用基本面仍不如歐美,但亞洲投資評價足以彌補風險。市場擔憂的中國銀行壞帳問題,Gregor Carle表示,僅限於中國內地情況,大多數企業的資產負債依然穩健、貸款審慎。

調查報告顯示,有近31%富達分析師認為,其研究企業之負債情況屬「非常安全及審慎」,有14%屬「略為審慎」,財務狀況屬「過度/略為過度」者則占26%,反映全球貸款整體情況無擴張過度之虞;他進一步強調,富達不認為中國會發生信用危機,因為中國政府有強大且充裕的流動性支援可做後盾。

Gregor Carle說,QE退場後,升息應不會那麼快,殖利率低並不代表利差小,低利年代,高收益債仍是市場追逐的標的,只是不可預測的事件頻傳,投資要勝出,還是在於紮實研究和風險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