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40916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16日
免分銷後收基金 投資新顯學2015-09-16 01:32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過去近10年每日進場投資持有部位各期間報酬比較 http://goo.gl/Y6JXcC

根據巴克萊統計,過去近10年每日進場投資持有部位,以3年期間的報 酬來看,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MSCI亞太高股息指數、中國平衡指數的正報酬機率高達9成以上,凸顯長期投資,不因市場波動進出而錯過時機,且配合N級別 境內基金後收級別免分銷費,有助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收益。

柏瑞投信新推出免分銷費的後收型級別,為業界首創;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表示,投資人著眼於長期投資績效佳,建議配合後收型的基金,將能有效降低 投資成本,且此後收型更是免分銷費的「N級別」,目前有3檔基金可供選擇,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基金、中國平衡基金,以及亞洲高股息基金。

巴克萊統計指出,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MSCI亞太高股息指數、中國平衡指數,平均1年報酬率各為9.34%、13.65%、9.14%,2年各為19.63%、24.74%、16.39%,3年各為31.19%、34.50%、22.38%,長期績效亮眼。

楊智雅指出,後收型主要用意就是鼓勵長期投資,但一般後收型卻有分銷費,主要是基金公司因應此級別所產生的成本。柏瑞在積極推廣長期投資概念下, 經金管會在8月12日正式核准「N級別」基金,取「NEW」的意義,代表創新、首次的概念,這個級別為境內多幣別、手續費後收型產品,更與一般後收型基金 不同,導入首創境內後收手續費級別、免計收分銷費,成為業界一大創舉。

「N級別」基金只要持續投資持有3年,就免手續費且不收取分銷費;楊智雅說明,如果僅投資未達1、2、3年,申購手續費率分別為3%、2%、1%,在買回時計收,滿3年後即零申購手續費,同時提供新台幣及人民幣計價,同幣別基金可互相轉換。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黃大展強調,3檔N級別基金均有月配息設計,再搭配免分銷費,適合長期投資配置的核心商品,建議如果投資人首次介入N級別,可先考慮全球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下一則--------------- 
投信基金慘失血 8月大減996億2015-09-16 01:32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8月份投信基金規模 http://goo.gl/d0YJJs

8月投信基金總規模達較上月縮水4.66%至2.03兆元,單月減少 金額達996億元,雙雙創下今年最大單月減幅和絕對金額下降的紀錄;其中股債基金規模齊步縮水,分別較7月下滑7.4%及10.8%,並失守5,000億 元及2,200億元關卡,指數型基金甚至月減近兩成,唯有貨幣型基金規模持續成長,顯示8月股市震盪劇烈已嚴重衝擊投資信心。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分析,不論是新興市場,還是歐美歐等地股市,單日震盪幅度動輒約3%,導致風險趨避意識高漲,投資無所適從,因而退場觀望,促 使貨幣型基金規模自第3季迄今增長近1成,不過,拉長至今年來看,平衡型基金仍保有22%的增幅,高居各類型之冠,顯示在今年黑、白天鵝紛飛下,同時布局 股票、債券等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依舊最受投資人青睞。

復華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9月以來市場風險情緒回穩,帶動全球股市跌深反彈,本周美國聯準會(Fed)FOMC結果將牽動後市走向以 及全球股債基金資金流向。不過,歷經市場明顯變動後,預估9月升息機率已降至不到3成。若此次會議延後升息時點,將可能使美元回檔,並能讓新興市場與原物 料價格獲得喘息空間。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楊謹嘉指出,一旦美國升息,對全球股債匯市場將造成波動,但也代表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寬鬆有別的局面正式形成,市場 波動後反而可隨不確定因素消除,各類資產可望回歸基本面表現,預期經濟增速向上且盈餘動能良好之市場將受青睞,因此,目前布局建議以多重資產為核心,在降 低波動風險的前提下,透過平衡型基金掌握景氣復甦契機。

---------------下一則--------------- 
投信基金規模大縮水 8月流出996億元2015-09-16 07:10:47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今年下半年以來,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基金規模持續縮減,8月投信基金總規模單月減少金額達996億元,縮水4.6%以上至2兆元,創下今年最大單月絕對金額下降與減幅的兩項紀錄。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8月投信各類型基金規模普遍下滑,以指數型基金縮水近兩成最多,反映台股及陸股的大幅修正。另外,高收益債券基金及一般債券基金型也流失一成以上,顯示投資人面臨升息時贖回波動大的債券基金。

在投信各類型基金中,只有貨幣型基金逆勢大幅成長3.3%,成為8,987億元,已占投信總規模的四成以上。由於投資人避險心態增強,今年以來,貨幣型基金已成長18%。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分析,8月以來,不論是新興市場或歐美日等股市,單日震盪幅度動輒約3%,導致風險趨避意識高漲,投資無所適從,因而退場觀望。

今年以來,只有一類型基金的成長速度高於貨幣型基金,也就是成長22%的平衡型基金。謝瑞妍指出,今年黑、白天鵝紛飛,平衡型基金同時布局股票、債券等多重資產,最受投資人青睞。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楊謹嘉指出,全球景氣回春有目共睹,但往往消息面一有風吹草動,市場便暴漲暴跌。重壓股票基金的報酬固然可期,但波動過高可能令人不堪負荷,而債券基金收益又已無法滿足投資人需求。

楊謹嘉表示,平衡型基金因有固定債券利息做後盾,能有效強化資產穩定度,又不會錯失股市成長機會,相當適合想參與全球股市長線多頭又擔心波動的穩健型投資人。

復華投信也表示,全球股市歷經8月大幅修正後,籌碼面安定度與信心需時間重建。考量到各經濟體狀況及貨幣政策不一,建議投資人可以平衡型或多資產組合配置逢低增持風險資產,減緩市場巨幅波動對資產價值的衝擊,並掌握各資產中長期獲利機會。

復華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呂丹嵐指出,9月以來市場風險情緒回穩,帶動全球股市跌深反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將在今(16)日開會,結果將牽動金融市場後市及全球股債基金資金流向。

---------------下一則--------------- 
台股反彈 台股基金看旺2015-09-16 01:32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基金9月績效 http://goo.gl/gRJXPy

本周FOMC會議是否升息,持續干擾全球金融市場,但不論升息與否,目前已見到資金由美國流出轉入新興市場,9月以來離岸人民幣明顯升值,如進一步消除亞幣競貶,新興亞洲可望吸引資金續入推升亞股,台股也將持續反彈波,激勵台股基金後勢可期。

日盛上選基金經理人施生元表示,目前看來產業基本面無起色,接下來的台指期結算、Fed會議、立院開議審查證所稅、習近平訪美等重大議題登場,後 續有機會向上朝季線附近挑戰;電子方面,iPhone 6S規格符合預期,沒有大意外,第4季銷售量預計與往年旺季銷售量差異不大,供應鏈有機會轉強,及光纖、工業電腦具長線題材,可持續追蹤。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指出,台股近期盤勢不佳,市場關注大陸股市3,000點是否有撐,及人民幣匯率趨穩,官方持續的刺激經濟政策 出台;雖然台股政策護盤下重新站回10年線,國際股市也回穩,但系統性風險解除後,仍需時間消化籌碼面套牢壓力,等待產業基本面轉佳。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周奇賢認為,預期台股未來3個月下跌風險相對小於上漲機會,電子產品旺季效應雖大不如前,但電子股連續兩季獲利下修將結 束,甚至有上調機會,加上明年大選前,證所稅及證交稅修正案可望過關,及陸股資金排擠效應大幅減輕,可望回流台股,評價下修壓力減緩。

中國信託台灣優勢基金經理人呂雅菁認為,台股上周表現在全球相對強勢,投資氣氛略見回穩,電子指數周漲幅4.3%,優於金融指數的2.4%,但國 際股市表現仍左右投資信心。本周FOMC會議如啟動升息循環,有利台股行情跟進,但如果升息延後,預期國際股債市持續受干擾至12月,台股低檔震盪機會較 大。

---------------下一則--------------- 
陸股跌深反成利多 大中華基金強彈2015-09-16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劇烈震盪過後,近來出現一波跌深後反彈,觀察272檔海外股票基金平均上漲1.84%,有逾219檔正報酬,表現最好達兩位數,其中27檔漲幅超過5%,展現強勢反彈態勢,進一步觀察表現最佳就是大中華基金,前18名清一色都是大中華基金,顯示陸股跌深提供買點,反成大利多,為逢低分批布局佳機。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指出,6月下旬股市修正至今,評價面已較先前低廉,上證指數未來12個月本益比約12.2倍,較過去10年均值19.8倍折價約38%,深圳指數未來12個月本益比約23.6倍,較過去10年均值35.4倍折價約33%,目前靜待市場投資信心回穩,大陸股市仍有反彈行情可期,激勵大中華基金續看好。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指出,大陸種種措施均顯示官方正在積極救市,以落實穩增長目標,目前股市兩融餘額已降至1兆人民幣下方,籌碼面亦趨向穩定,加上9月總書記習近平將進行訪美行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輔以消費旺季十一長假即將展開,現階段大陸政府維穩市場的重要性提升。官方積極釋放利多提振信心,人行更祭出降準、降息,推測上證3,000點為官方防線,上攻4,000點可期。

宏利精選中華基海外顧問謝企剛認為,大陸經濟仍面對困境,但基本因素強勁,觀察負債和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且散戶投資文化仍處於發展初期;但銀行體系並無立即危機,政府資金仍然充裕,並具備多項可隨時動用的政策工具,陸股波動大,但不致構成危機。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在政策措施不斷出台下,大陸經濟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貨幣政策趨向寬鬆,待市場震盪築底後將,十一長假的期待效應下,9月陸股將漸震盪回穩。

---------------下一則--------------- 
陸工業股 進場好時機2015-09-16 07:14:4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5NGYuH

由於中國政府上半年積極打貪,衝擊基礎建設的發包進度,盤點今年前七月,完成比例僅35%,法人表示,預估在考核機制影響下,年底以前基建腳步將加速,A股中的工業股可望受惠,現在不失為分批進場的好時機。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分析,電網、鐵路、水利、電信四大基礎建設投資目前完成率偏低,尤其是電網,全年計劃投資人民幣5,513億元,但前7月 僅完成35%;此外,中國財政支出仍大幅落後於目標值,僅完成約一半,加上財政收入優於預期,因此下半年的財政支出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楊國昌指出,上周四(10日)境外人民幣(CNH)出乎預期猛升1%,意味著中國人行不僅為股市護盤,也積極穩定人民幣匯價,在官方護持股、匯市動作接二連三的情況下,可望緩解資本外流的情況,這也對加速A股築底回穩有利。

楊國昌看好包含「製造升級」領域的中國製造2025、新能源汽車,「資訊經濟」領域的大數據、互聯網+;「現代服務業」中的醫療、養老、現代農業;「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清潔能源、環保等。

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增長當作今年首要任務,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雖然傳統投資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看好一帶一路等外向投資戰略可望化解產能過剩問題。

投資部位上,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目前的市場風險偏好,以及股市流動性依然處於低點,市場完全走穩回升仍需時間,綜合考慮盈利確定性、分紅穩定性和價值面三個因素,配合貨幣政策持續保持寬鬆,看好環保、傳媒、醫藥生物等產業。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並建議投資人,可在確認投資風向之後,遇到回檔,不妨分批布局,甚至也可以美元投資,兼享美元走強的優勢。

---------------下一則--------------- 
美歐日股 體質強健2015-09-16 07:07:08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16)日開會。市場人士指出,美國經濟復甦,但其他市場的成長速度不一,在投資時,最好採取成長與防禦兼備的策略。

投資人擔心美國升息,不利新興市場的股、債及匯市。今年以來,許多新興市場表現不佳,不但體質脆弱的市場修正幅度大,連體質較佳的市場也受波及。

復華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目前市場對本次是否升息出現分歧,不過,歷經上個月市場明顯變動後,預估9月升息機率已降至不到三成。如果Fed延後升息時點,美元將可能回檔,並讓新興市場與原物料價格獲得喘息空間。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副總裁莊志祥指出,就各項資產類別來看,對股票的評級為最高,看好的市場則有美國、歐洲與日本,主要是因為總體經濟復甦,企業獲利好轉,甚至還有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撐。

莊志祥表示,短時間內,中國景氣復甦的春燕可能不會來到。受到中國的衝擊,短期內仍難以全面樂觀看待新興市場。不過,如果是體質較佳的國家,則有機會在由下而上的投資流程中雀屏中選。

除了股票以外,債券部位也不可少。莊志祥說,在波動性上升時,高品質資產可望表現領先。由於美元強勢,較看好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券。

---------------下一則--------------- 
本益比超低 台灣大陸好吸睛2015-09-16 01:32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亞股未來12個月與過去十年平均本益比折價幅度 http://goo.gl/DtGgfP

人民幣近期走勢已趨穩,若未來陸股盤勢走穩時,一些修正跌深、本益比遭大幅低估的亞股就有機會止跌回升,目前法人看好陸股、台灣、港股及韓股等彈升契機。

據統計,亞股遭遇大幅修正後,本益比紛紛下修至歷史低位,不少亞股未來12個月本益比相較過去10年平均出現大幅度折價,其中陸股和台股折價幅度都逾3成。

瀚亞新興豐收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中國人行表示人民幣匯率已趨於穩定,並表示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未來亦將實施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以保持經濟成長。預估市場風險趨避心態可望逐漸降低,有利於亞股第4季出現反彈行情。

周曉蘭指出,目前新興股市綜合觀察以亞股最具吸引力,特別是台、韓的貿易加權匯率指數(TWI)與出口量變化的關連性並不高,且台、韓企業營收對成熟市場曝險較高、原物料相關出口低,評價也非常便宜,故看好估值便宜的中、台、韓股反彈機會。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亞股近期雖表現震盪,然而,亞洲國家各擁機會與題材,市場超跌修正後,投資價值漸浮現,其中又以政策支 撐的東北亞為優。以中國大陸為例,雖然大陸經濟正面臨結構性轉變,官方穩增長與護市意圖明確,可望進一步推動財政與貨幣政策刺激,加上習李政權首次的長期 經濟規畫「十三五規劃」,將帶動內需與新興產業成長,隨著大中華市場相通的趨勢將日益明顯,香港與台灣的相關產業將可受惠,後市值得期待。

儘管外資還持續賣超亞股,安本亞洲區總裁暨集團股票部門主管楊修認為,亞股評價誘人,可以適逢低布局。他說,在過去20年間,該地區股市已經上漲 與下跌多次,沒人能夠確切的知道,股市接下來將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所以投資在財務狀況強健的優質公司之上,已被證明是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時,最好的防禦投 資策略。只要投投資在具有保守商業模式、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專業的管理和良好公司治理的高品質企業之上,就可以承受股市下挫,並創造長期的成長。

---------------下一則--------------- 
黑田沒提擴大QQE 日圓變臉升破120 2015年09月16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日銀昨一如預期維持貨幣基數年增目標在創紀錄80兆日圓(6660億美元)不變,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在會後記者會,未如市場預期暗示預備擴大QQE(質化與量化寬鬆),日圓瞬間「變臉」,由早先兌美元貶值0.4%轉為升值0.7%,升破120來到119.4。

第3季經濟將擴張
黑田表示,受新興國成長放緩影響,日本出口及生產持平,但新興國經濟趨緩情況總會過去,日本仍處良性經濟周期,預料第3季經濟將擴張,擺脫第2季萎縮局面。資本支出領先指標處於上升趨勢,預料日本企業獲利將繼續成長。

黑田說,若干通膨指標上升,不認為日圓長期來說只會升或只會跌,縱使日圓停留目前水準,通膨也不會停止,整體而言通膨預期持平,從較長期觀點看,通膨預期升高,仍預期能如期於2016上半年度達成2%通膨目標,達成時間主要取決於油價,將繼續QQE直到2%通膨率穩定,同時將評估風險並適當調整政策。

至於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動向,黑田不願評論其本周採取行動可能性,但稱升息代表對美國經濟具信心,擔心Fed升息後造成資本外逃的疑慮正在消退。
談到中國,黑田表示中國仍有許多採取政策行動的空間,中國經濟將持續溫和成長。

信金資產基金經理人加藤純說,黑田談話簡直像明年也不太可能擴大寬鬆,本周日圓可能奔向9/4高點118.61兌1美元。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經濟學家宮崎浩表示,通膨距目標極遠,日銀最快10月初擴大寬鬆。

---------------下一則--------------- 
美通膨預期探低 Fed頭大 升息騎虎難下 推遲恐損信譽2015年09月16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增添變數
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本周例會前夕,紐約Fed分行公布調查顯示,8月美國消費者通膨預期降至近2年多有紀錄以來低點,儘管降幅不大,卻為可能的升息行動平添變數。

然而路透分析指出,如今Fed騎虎難下,在過去數月不斷向市場預告年底前將啟動升息後,卻驟然遭逢市場震盪及全球成長趨緩等疑慮,包括IMF(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美國前財長薩默思(Lawrence Summers)等人都公開呼籲應暫緩升息,若推遲升息、讓投資人持續猜疑,無疑將使信譽受損。

PCE物價指數微增
Fed台北時間周五凌晨2時將公布最新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決議,有可能展開9年來首度升息,紐約Fed分行卻在此敏感時刻捎來通膨預期降低的消息,似乎給予Fed推遲升息良好藉口。

周一報告指出,美國消費者3年期通膨預期由先前調查的3%降至2.9%,創2013年6月有紀錄以來新低,1年期通膨預期也由3%降至2.8%,為史上次低。

過去數周來,決策官員均未透露升息與否的明確訊息,除了出於對市場脆弱狀態的考量外,也反映出在後危機時代環繞經濟與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紐約Fed通膨預期調查報告結果,正是此時不會受Fed歡迎的消息。

對於Fed本周會否升息,市場仍無共識。洛杉磯資產管理公司GUGGEHEIM投資長米納德(Scott Minerd)說:「Fed對啟動升息一事感到焦急。我認為Fed若決定升息,將竭盡所能表達…不急於採取其他任何行動;若Fed決定不升息,將以市場波動為由,並且表示…升息終不可避免。」

據Fed前次例會記錄,決策官員認為在升息前,就業市場需「有些進一步改善」,並對通膨展望「具合理信心」。Fed偏好的通膨指標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7月僅增0.3%,且過去3年來始終低於2%通膨目標。

建議考慮寬鬆政策
霸菱(Baring)資產管理公司指出,目前通膨低緩程度足以阻止Fed在本周升息。比較美國同期固定利率公債及通膨連動債券收益率差距所得出的平衡通膨率(break-even rate)顯示,債市交易員預期未來24個月通膨率幾無變動,不同於Fed預期通膨將逐漸趨向2%目標。

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哈濟爾斯(Jan Hatzius)和潘朵(Zach Pandl)說,Fed除實現就業最大化與維持物價穩定,公認而未言明的第3項任務應是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認為Fed應考慮的是寬鬆政策,而非升息。

---------------下一則--------------- 
綠能產業基金 前景暢旺2015-09-16 01:32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替代能源基金績效 http://goo.gl/mBCLrU

大陸上半年各產業業績表現,環保板塊整體業績增速10.25%,營業 業績保持穩步增長態勢,觀察技術、工業產業及公共事業能有不同預期營收增長,其中抗暖化題材涵蓋再生能源、水資源及環境汙染控制等領域,分布在技術、工業 及公共事業等產業,後續將持續受惠於美國經濟回溫,綠能產業有望雨露均霑,相關基金績效可期。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根據大陸環保部9月發布的新常態下環保對經濟影響分析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以15∼20%速 度增長,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已達677億美元,居全球之首,環保產業上市公司業績確定性高,觀察上半年業績表現,細分行業皆保持了較高速增長,預計下半 年在政府加大推動PPP項目實施,水資源等產業可望受益。

瀚亞全球綠色金脈基金經理人張正鼎指出,隨原油維持低檔,及相關能源商品價格重挫,對於傳統替代性能源價格同時也帶來壓力,可留意潔淨能源、水資 源及廢棄物、資源管理等具備長線發展題材,較不易受到能源價格波動所影響。成長增速高的新興市場,為影響全球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尤其大陸積極投入氣 候變遷相關立法規範,例如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產業。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認為,綠能環保產業為大陸近年重點扶植的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能源3大戰略產業契合,其中節能、再 生技術、環境保護、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相關產業長多趨勢不變,選擇直接參與政府加強投資環保,節能、汙水處理等環保產業基 金,更能提供投資效益。

---------------下一則--------------- 
創新點火 生技科技看俏2015-09-16 07:09:2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雖然全球股市波動擴大,但在動盪的市場中,生技與科技業領先大盤,市場人士分析,創新是重要推手。展望中長期,這兩類股仍可望有突出的表現。

生技類股已領漲數年,市場人士認為,趨勢仍會持續,主要是支撐產業的利多因素仍持續,包括人口老化、新興市場需求增大、政府政策支持等。但最重要的是,生技的創新不斷,從中產生許多商機。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則提醒投資人,生技股易受到消息面影響而漲跌劇烈。如果看好生技醫療產業長線走升趨勢,從多元布局生技股及醫療保健股的醫療保健基金下手,同樣可以受惠。

至於科技股,也有類似的現象。駿利投顧指出,資訊科技產業具有變化快速與動態進化的特質,這樣的特性正醞釀新的贏家,但也衝擊部分資訊科技領域的前景。投資人應該留意資訊科技業的發展趨勢,有助於從中掌握機會,避開風險。

駿利投顧表示,雲端及物聯網都是可以注意的大商機。企業快速調整資訊科技架構,將硬體、伺服器、企業端資料庫移轉至雲端等,但企業硬體供應商反應仍慢,即使獲利率不斷縮小,但經營者仍不願進行整併或削減成本。

駿利投顧指出,上網與互動裝置激增,將是延續數年的趨勢,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相關投資機會包括微控制器與連接器製造商,以及提供各項裝置相互溝通的基礎設施平台公司,這些公司可望受惠物聯網的發展。

此外,駿利投顧指出,隨產業成熟與成長率減緩,半導體公司正尋求擴大規模與裁減研發部門。投資機會主要在於正在進行產業整併的公司,或處於需求正在成長領域營運的公司,這類公司未來可能成為被併購標的。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普及化,同樣也是商機。駿利投顧看好以「行動第一」為業務發展策略的公司,以及從行動應用市場受益並成為主要獲利來源的公司。 不過,駿利投顧認為,市場忽略了傳統科技公司潛藏的風險,須要留意。

---------------下一則--------------- 
陸高收債擁3利多 進場時機到2015-09-16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經濟、金融面數據持續走疲,尤其8月11日人行無預警調降中間價,使得人民幣一度大貶,也拖累中國相關債市表現。投信業者表示,人民幣匯率趨穩、資金寬鬆環境以及高殖利率等優勢下,建議逢低可分批進場中國高收債市場。

因8月中人民幣走貶使得中國大陸相關高收益債殖利率走高,人民幣債的高收益與無評等分項殖利率殖利率來到8.28%的新高,同時投資等級點心債殖利率亦來到4.6%。連帶地,大陸企業所發行的美元債券亦受到全球風險性資產大幅下挫影響而走跌,其中高收益分項殖利率來到10%以上。

永豐中國高收債基金經理人李明翰指出,點心債大幅回檔後,殖利率明顯提高,相對具投資吸引力,未來可視整體外匯市場走勢布局。

觀察人民幣在8月重貶之後走勢已趨緩,向合理匯率區間靠近,且央行已經公開表明校正大致完成,未來再出現大貶機率不高。而近期市場傳言的加入SDR、放寬人民幣波動幅度對人民幣匯率來說都是長期利多。

此外中國美元債表現仍強勁,李明翰認為,中國高收債市場跟受油價影響的美國高收債相比,中國高收債相對有吸引力,且觀察高收益新券持續發行,顯示市場信心充足,對收益率的需求仍高。

統一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預定經理人涂韶鈺表示,近一年債券市場受到美國升息預期的影響,各類債券價格普遍下跌,惟中資美元債走勢穩定向上,主要受惠於中國大陸進入降息循環,有利中國債券市場,且海外發行的中資美元債流動性及透明度都優於境內中國債券,又是以美元計價,因此吸引買盤湧入前景持續看好。

過去投信發行的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主要投資標的為香港離岸人民幣點心債,後來開始出現以點心債搭配部分中國境內人民幣債券、或境外的中資美元債。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為了刺激經濟成長,大陸人民銀行自2014年11月起啟動降息,預期人行仍將續行寬鬆貨幣政策,此舉有利人民幣債券價格上漲,此外,離岸人民幣債券殖利率高於其他主要貨幣債券殖利率,也將是布局亞洲高收益債不可或缺的標的。

---------------下一則--------------- 
大陸高收債 囊括前10強2015-09-16 01:32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海外高收益債基金近半年表現 http://goo.gl/QjqNem

陸股止跌回升帶動離岸債市同步回穩,原明顯弱勢的高收益債也出現投資契機,統計近期投信發行162檔海外高收益債基金表現,以大陸、新興亞洲為主的高收益債基金,都維持正報酬,且近半年有17檔正報酬,其中前10名清一色都是大陸高收益債基金。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大陸高收益債券具有低波動、穩健走升,防禦力強、吸金力強的特性,人民幣債券波動度相近於具有平穩特質 的全球投資等級債,表現穩健、值得投資。境內債近期表現堅挺,境內及香港人民幣債券規模持續大幅成長,顯示市場需求殷切、吸金力強,人民幣債券波動度與全 球投資級債相近,然收益率卻媲美全球高收益債,深具投資優勢,整體大陸高收益債後市表現可期。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8月全球債巿再度振盪,大陸引導人民幣貶值約2.9%,挽救放緩的經濟,但也讓投資人擔憂未來原物料的需求,也造成原油等原物料的下跌,投資人因此拋售新興巿場債及新興巿場貨幣。

李育昇說,經過這一波修正,新興巿場債及高收益債殖利均來到近期的相對高點,是不錯的買進時間點。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認為,這一波市場動盪,亞洲高收益債卻是少數倖存者之一,目前亞洲多數國家仍處降息循環,且無通膨隱憂,大環 境對亞洲高收益債價格形成支撐,展望下半年違約率預估,亞高收下滑幅度明顯;大陸房市持續回暖,房市金九銀十佳績可望再現,投資價值漸浮現,對持有美元及 人民幣部位投資人,建議選擇多級別亞高收基金布局。

目前利率水準大致上反映Fed今年升息幅度,且與巿場充分溝通,李育昇指出,升息不致為巿場帶來大幅波動,短期內新興巿債及貨幣可能受壓,但長期美國經濟成長仍有利新興債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