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40917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17日
金管會將仿效韓國 年底前籌組「基金銷售平台」2015-09-17 07:17:13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台灣人愛買基金,為照顧投資人,金管會將仿效韓國,建構整合式基金銷售平台。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指出,已請集保中心規劃基金平台,希望達到資訊透明、通路多元、手續費低,三大照顧投資人特色,希望今年底前就能推出,初期將以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為主。

曾銘宗表示,目前民眾大多透過銀行通路購買基金,因應金融科技化趨勢,金管會決定仿效韓國,建構整合式基金銷售平台,提供投資人另一項選擇;他說,韓國已經有類似「基金的集中市場」,透過網路平台整合基金銷售,金管會已請集保中心規畫籌組基金平台。

曾銘宗說,基金平台架構起來,會鼓勵基金來此平台上架,並提供全面透明的基金績效表現,民眾可選擇績效最好、對自己最適合的商品,由於資訊透明,且不透過人力仲介管道,手續費也可望減少,

曾銘宗表示,現在基金要透過「通路」去賣,例如銀行,基金業者要支付銀行上架費用及佣金,等於會被通路綁住,就算是很好的基金,如果基金業者給銀行的佣金不優渥,可能「連架都上不了」;但整合式平台,即無此問題,且會鼓勵好基金來此上架。

曾銘宗說,目前初步規畫,這個整合式基金平台,一開始將以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為主,他說,平台建好之後,有資訊透明、通路多元化、照顧投資人三大特色,應是多贏結果。

---------------下一則--------------- 
德盛安聯升息前後投資建議:歐美日為主、亞股為輔2015-09-17 01:21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第四季投資展望 http://goo.gl/BGP8Z5

全球屏息以待美國FOMC會議結果,德盛安聯投信認為,第4季前後卡著升息議題,預計短線市場難以擺脫震盪走勢,因此,未來一季配置,依然需要股債靈活配置,由於升息後有利於股票和信用債等風險性資產,若遇升息拉回,就大膽進場買股,可視為長線買點。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目前較看好的地區是歐美,另外,新興亞股、印度及大中華也是可以留意,至於日股的部分,若日圓不升或續貶也有助於企業獲利,都是相對看好的標的。

許豑勻說,美國利率動向是左右市場氛圍的關鍵因素,關於升息的時點,目前市場看法分歧,市場預期此次升息機率可能不是那麼高,因為美國8月失業率降至5.1%,已來到聯準會長期目標水準,但美國勞工時薪年增率僅2.2%。

如果此次不升息的話,「升息」不確定因素仍存在,市場依然會處於震盪走勢,惟美國經濟情況確實好轉,利率正常化是必行之路,然因美國勞工薪資成長幅度有限,即使美國聯準會升息,未來升息幅度也不會大。

儘管市場上對美股後市有不同的看法,但許豑勻表示,全球景氣復甦仍以美國領銜主演,未來也相對看好美股,而且只要一升息就代表美國景氣復甦是明確的,反而對美股後市有利。

回顧1990年以來美國3次升息期間美股標普500指數平均表現,經歷前3個月的震盪後平均有6%漲幅、升息後1年平均也有16%以上的漲勢,升息期間的震盪反而提供進場的良機。

考量歐元區和日本維持寬鬆政策方向不變,基本面好轉,具備成長性和政策利多條件,許豑勻建議第4季可採「歐日美為核心、亞股為輔」的策略,爭取投資組合的成長機會。

亞股部分,許豑勻建議以國家挑選為主,較看好印度和陸股。主要是因印度製造業已是連續22個月溫和擴張,多數分項持續高於歷史平均水準且消費信心緩步墊高。

由於原物料價格持續於低檔,通膨受到控制,市場預期印度央行下次的降息時間點可能在9月底或明年初。至於大陸,10月第18屆五中全會習李將首度 提出十三五規劃料政策上將有較大的利多動作,大中華區可望受惠,但須留意升息前後亞股波動不低,建議保持彈性並伺機在投資組合裡增加部位。

---------------下一則--------------- 
加強避險 多重資產更穩健2015-09-17 01:21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環球平衡混合型基金績效 http://goo.gl/kQGHsq

全球目光緊盯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法人業者建議,投資人應即早調整資產配置,建議以多重資產基金為核心配置,強化資產配置穩定度,積極者可適度納入景氣能見度相對較高的歐日股票。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表示,美國整體景氣動能仍相對強勁,第2季GDP增速已回升到3.7%,營建、零售與就業數據良好,失業率已經來到5.1%的新低 水準,甚至核心通膨也已經觸及聯準會所設立的區間下緣,聯準會副主席費雪也認為影響通膨下跌的因子將消弭,因此,整體而言,美國聯準會於今年底前升息的機 率仍高於5成。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表示,面對美國利率政策可能的調整,建議現階段投資人應該審視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夠多元和分散的時機,並核心布局全球股債和 REITs這樣多元資產的產品,替整體投資組合增加穩健度,至於積極型投資人,則建議適度納入配置歐洲和日本的股票型基金,把握市場反彈契機。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組合基金為了追求多重資產收益,左手買股票型基金,具有攻擊的意涵,追求超越大盤的表現;右手買指數型基金 (ETF)則具有守備性,可貼近歐股大盤的走勢,以歐股來說,短期市場信心雖然回穩,然而陸股震盪及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時點未明,歐股盤勢震盪仍可 能隨之加劇,但透過組合基金,可望降低波動風險。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雖然升息前後市場波動加大,但綜觀全球經濟仍維持緩步成長趨勢,加上歐、日、大陸等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然寬鬆,市場的流動性充沛,有利風險性資產表現,尤其是美股、高收益債、可轉債等三大資產可望在此環境下受惠。

法人指出,在市場變化日益快速的環境下,重押單一資產的風險較高,建議可透過三大資產的均衡布局的策略,除了掌握股票上漲與信用利差收斂的成長機 會,也可打造涵蓋票息、債息與權利金收益的多元現金流,增加收益也抵銷股市的波動,發揮攻守兼備的效果,是因應聯準會動向較佳的投資策略。

---------------下一則--------------- 
恐慌過後 美生技股勝率高2015-09-17 07:03:3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qZzkwH

8月底全球市場大震盪以來,美股中今年表現強勢的生技類股,依歷史經驗,在恐慌過後的短、中期都有不錯的投資報酬率,尤其NBI指數後一年的投資勝率更高達100%,也顯示在投資氣氛不佳但基本面無虞下,正是布局的好時點。

美國升息的不確定性持續干擾全球股市,早先VIX恐慌指數更一度飆升到近年來新高水準,顯示投資市場的情緒緊張,不過自金融海嘯以來,在出現過度恐慌後,一旦市場回歸平靜,股市多半有不錯的表現。

群益投信指出,除了VIX指數外,AAII美股投資人多空調查是另一項觀察美國投資人情緒的重要參考。今年7月底,AAII美股投資人情緒來到相對恐慌的階段,也就是看牛比例低於平均超過一個標準差,且看熊比例高於平均一個標準差。

不過從歷史經驗看來,趁市場相對恐慌時布局美股,相對是不錯的投資時點,其中生技指數表現更是優異,後一年不僅上漲機率高,平均漲幅更高達37%,即將進入第4季投資旺季,歷史經驗顯示,第4季生技指數表現亮眼也是投資不可少的。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美國升息仍是眾所矚目焦點,Fed表示未來即使升息,腳步將是緩步走升,所以無須過度擔憂。從美國第2季GDP成長出現大幅上修情況來看,市場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基本面及企業獲利中長期展望,依然抱持樂觀態度。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美國升息時程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不過回歸基本面來看,美國經濟仍持續在復甦的軌道上。預計在經濟成長的趨勢下,加上具創新技術的產業,如科技、生技,將驅動美股有所表現。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分析,今年醫藥生技族群表現相對亮眼,儘管因市場雜音干擾再起,投資人趁機獲利了結,使得生技族群的股價表現承壓。然而,一旦市場雜音消除,醫藥生技類股的長線將再次回歸基本面。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強彈後市俏2015-09-17 01:21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跌深就是最大利多。全球股市在面臨劇烈震盪後,近一周出現一波跌深後反彈,觀察近一周超過272檔海外股票基金平均上漲1.69%,且有235檔正報酬,其中45檔漲幅並超過3%,展現出強勢反彈態勢,且進一步觀察前10名中的前9名清一色是大中華基金,法人預期,大陸股市經過劇烈上沖下洗後,再大跌機率不高,應是逢低分批布局佳機。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指出,6月下旬股市修正至今,評價面已較先前低廉,上證指數未來12個月本益比約12.2倍,較過去10年均值19.8倍折價約38%,深圳指數未來12個月本益比約23.6倍,較過去10年均值35.4倍折價約33%,目前靜待市場投資信心回穩,陸股仍有反彈行情可期。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專家謝企剛認為,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難在短時期內急速轉型,經濟重返持續增長軌道需要時間,期間波動難免,建議應保持審慎,分析股價受壓抑股,選擇業務穩健卻遭不理性拋售的企業,但長遠贏家仍是受惠政府刺激政策措施,特別是環保、工業自動化、房屋及健康護理業。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市場陸股處於探底過程,6月以來A股市場發生兩次較大震盪拉回,A股市場底部已經逐步顯現,在政策措施不斷出臺下,經濟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貨幣政策趨向寬鬆,待市場震盪築底後將震盪上行,9月有機會逐漸震盪回穩,預期官方持續推出刺激政策,接著的十一長假效應,有機會進一步回穩。

大陸救市頻出新招,政策從未間斷,顯示再大跌機率不高;群益投信強調,大陸即將進入第4季股市旺季,經驗顯示,這段期間股市表現普遍佳,先前下跌更讓評價面投資吸引力增加,目前應是留意大中華基金低檔布局時機。

---------------下一則--------------- 
陸股可望重回牛市軌道2015-09-17 01:21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A股基金績效表現 http://goo.gl/SepMit

陸股跌深後出現反彈,法人指出,近期指數處於回檔後築底過程,隨國際股市回穩,政策持續維穩經濟增長,且國企改革及十三五規劃出爐在即,加上目前上證指數估值偏低,本益比僅13.6倍,股價淨值比僅1.6倍,有利於指數重回牛市軌道。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大陸房地產銷售持續好轉,在庫存加快去化後,可望重新帶動投資增速。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上周中金提出加強市場管控,嚴格限制市場過度投機,針對期貨提出多項管制,並提高保證金及手續費;另一方面,證監會對恒生電子等三家非法經營場外配資的公司作出行政處罰共4.5億人民幣,預期對投機氣氛有所導正效果。

統計8月以來,人行通過逆回購操作已累計投放流動性超過7,000億人民幣,周小川在G20會議表示人民幣匯率趨穩,股市調整大致到位,預期市場將震盪築底。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短期大陸市場重點仍在於重建市場信心,因此預計仍將橫盤整理;展望後市,目前大陸政府做多心態仍相對濃厚,持續提出救市政策,預估大陸下半年景氣優於上半年,建議投資以避開題材股,偏向精選成長型個股為主。

---------------下一則--------------- 
陸股投資價值浮現 拚重回上升軌道2015-09-17 07:13:1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陸股近期震盪劇烈,昨(16)日觸底強彈,吸引全球目光。法人表示,3,000點為近期指數支撐,兩市融資餘額從6月修正至今幅度也達六成以上,顯示目前市場籌碼相對乾淨,有利後續指數持續上攻。建議可將台灣與香港等本質較佳公司納入投資組合,掌握投資機會。

兆豐國際中國A股經理人黃昱仁分析原因表示,除在前期清理融資導致的市場恐慌情緒下,官方進一步要求限期清理場外配資之外,官方績效救市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A股生態結構。

但黃昱仁也表示,仍不可忽視中國政府力守3,000點的決心,加上一連串的改革計劃以及資金持續進駐、股市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也來到合理價位,都將指引長期投資及引導投資信心重新入市,估計市場將重拾信心,股市重回上升軌道。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表示,陸股經修正後,本益比已來到長期平均之上,加上兩市融資大幅修正,凸顯投資價值漸浮現。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十月五中全會即將舉行,「十三五計畫」也將在會中進行討論。

回顧過去歷次五年經濟計畫,第一年通常都會有政策歡慶行情,預計「十三五計畫」在2016年正式上路後,2025製造業升級等政策,將提振相關新興產業與內需市場成長。針對港股,台新中國精選中小基金經理人翁智信則表示,中國10月可望正式討論的「十三五」規畫中,預期相關主題、產業、個股均將受到激勵,而人民幣匯率若繼續維持穩定,隨經濟景氣短暫落底,港股有望先於A股反彈。

---------------下一則--------------- 
成熟市場 納入核心資產2015-09-17 07:10:2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2LTrmk

全球目光緊盯美國聯準會本周利率決策會議,儘管聯準會關心的最新核心通膨已降至1.2%,然因外部風險大增,導致市場對聯準會9月升息的預期一路下滑。
只是,不論這次聯準會升息與否,目前市場預期聯準會今年底前升息機率仍高於五成。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表示,7月中國經濟數據疲弱,嚴重拖累其他新興市場,甚至波及其他周邊國家出口和經濟增長,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波動震盪。

現階段的投資信心以及氣氛,都是相對偏弱,根據彭博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走向顯示,預期9月升息機率自年初以來一路下滑,最新預期會升息的數據已經降到28%。
若單獨看待美國,經濟數據堪稱強勁。

施厚德認為,美國整體景氣動能表現,仍然相對強勁,第2季GDP增速已經回升到3.7%,營建、零售以及就業數據維持良好,失業率已經來到5.1%的新低水準,甚至核心通膨也已經觸及聯準會所設立的區間下緣。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表示,面對美國利率政策可能的調整,建議投資人應審視投資組合是否夠多元和分散,並核心布局全球股債和REITs多元資產的產品,為整體投資組合增加穩健度,至於積極型投資人,則建議適度納入配置歐、日股票型基金,把握市場反彈契機。

台新投信投資長莊明書指出,美國升息對全球股市衝擊已經充分反應,根據過往升息經驗,美股雖在升息前波動趨升,仍是無礙其多頭走勢。

預料Fed將緩步升息,也有助穩定市場投資氛圍,建議可搭配VIX指數變化來分批向下布局,核心部位以成熟市場為首選。

衛星部位可把握本波跌深後可望迎來的技術性反彈,同時可納入以REITs為布局首選的防禦類股。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表示,觀察全球金融環境,目前風險與機會並存,透過具有綜合策略的組合債與多重資產基金布局,將使資產具備更佳的防禦力。

---------------下一則--------------- 
台韓股 經理人加碼首選2015-09-17 07:12:4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6MRwFR

美國升息前夕,全球基金經理人對於新興市場的布局來到低點,是近十年來罕見的低持股,話雖如此,基金經理人卻開始逆勢找布局買點,其中,南韓與台灣並列亞洲經理人的加碼首選,印度及中國分居其後。

根據美銀美林證券15日發布最新全球暨亞洲基金經理人調查(調查期間為4~10日),經理人對新興股市的淨減碼程度自上月的32%再擴大至34%,創2005年調查以來歷史新高。
在亞洲國家中,南韓從上月的淨減碼轉為加碼,與台灣並列經理人最想加碼的標的,印度及中國分居其後;馬來西亞、澳洲及新加坡維持減碼看法。

產業別中則以保險、工業與製藥產業最受經理人青睞,而受惠油價8月底以來的反彈,能源類股的淨減碼程度明顯縮減。

最近一周績效表現最好的境外亞洲小型股票基金是安盛羅森堡亞太(日本除外)小型企業Alpha基金,在南韓股市比重即高達33%。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受到聯準會可能升息、中國經濟放緩與新興市場債信等疑慮衝擊,新興股債匯市近期承壓較重,新興股票型基金與新興國家債券型基金都見資金淨流出。

但美銀美林證券指出,以歷史經驗來看,近期資金流出新興股市的規模已顯示出逆勢買進訊號,新興股市在2013年6月遭資金大舉流出後四周上漲3.8%,之後三個月上漲13%。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觀察1999年及2004年兩次升息前一個月,及升息後半年及一年,亞股平均表現正報酬居多,甚至有些地區升息後半年出現逾二成報酬率,看出干擾因素拔除後亞股將回歸基本面,可選擇具有轉機題材或評價偏低族群布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聯準會升息不確定性的消除有助新興亞洲股市上演利空出盡行情,股匯市反彈動能可期,建議投資人採取分批加碼或定期定額方式,首選亞洲中小型股票基金,積極者可搭配中國A股或印度單一國家股票型基金。

---------------下一則--------------- 
印度股市 基本面撐腰2015-09-17 07:05:3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這波全球股市從5月開始下跌,印度表現相對抗跌,加上高速的經濟成長及低油價有利通膨趨穩,根據外資預估,印度未來兩年的經濟成長率都可維持在7.5%以上的高成長區間,且法人表示,在基本面撐腰下,經歷拉回整理的印股更具吸引力。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包括IMF在內及各家外資機構預估數字顯示,印度2016、2017兩年經濟成長率分別有7.8%及8.0%,顯示基本面逐年轉佳,而低油價成趨勢,印度也受惠油價下跌將減輕原油進口成本,有利經常帳赤字的改善,帶動印度經濟穩健復甦。

近日人民幣貶值議題對亞幣產生負面衝擊,野村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葉菀婷則表示,與其他亞洲國家相較,印度受此議題影響應相對較小,一方面是印度經濟並不仰賴出口,不會為提振出口競爭力使盧比參與競貶壓力,從中、印貿易關係看,印度是淨進口國,人民幣走貶,反倒降低印度進口成本,有助物價進一步走低。

展望後市,林光佑表示,印度股匯市受累國際市場走跌下挫,但因其市場體質相對較佳,經濟展望持續向上,在國際市場空頭氣氛結束後也應能較快收復失土。

---------------下一則--------------- 
歐中小股基金 魅力足2015-09-17 07:01:58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MykKCX

今年以來資金仍持續前進歐洲股市。根據過去經驗,無論是近五年或是今年以來,歐洲中型股與小型股表現都明顯優於大型股,在基本面與資金面都有利歐股下,建議布局成長性更高的歐洲中小型股基金。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儘管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歐元區基本面卻逆勢走堅,今年前兩季經濟成長率獲上修,最新失業率降至三年半新低,8 月歐元區及德國綜合PMI終值上修,其中服務業PMI(54.4)再抵四年新高,顯示經濟持續擴張且內需強勁,預計金融、消費及中小企業等內需概念族群將 持續受惠。

莊凱倫指出,量化寬鬆(QE)成效逐步顯現,這與美國即將升息相比,德拉吉已預告QE加碼或延長的可能,對歐系資產將形成有力支撐。由於近期歐股因投資人觀望Fed會議結果,走勢受到壓抑,可能積蓄歐股後續反彈力道。

從歐洲核心國家德國的表現,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德國7月貿易數據也較預期強勁,出口較前月增加2.4%、進口增加2.2%,遠 高於市場預期的1.0%與0.7%,顯示新興市場動盪對德國出口的影響有限,歐元區仍在復甦軌道上,歐洲中小型股也強勢反彈。

不過,林炳魁也指出,希臘債務若出現任何雜音仍會干擾歐股走勢,加上希臘、西班牙都有選舉,將會加劇中小型股的波動程度,建議透過體質穩健的歐高息股,不僅較能因應未來歐股波動,也能受惠歐元區與全球經濟成長。

---------------下一則--------------- 
歐股短線震盪 長線有看頭2015-09-17 07:00:07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希臘將於9月20日舉行國會大選,希臘政局的不確定性,不僅讓市場擔憂希債紓困再起波瀾,也為近期歐洲投資市場埋下一個伏筆。但法人表示,雖選舉結果正式出爐前,本周盤勢可能持續盤整,待局勢更為明朗,投資回歸基本面,可望有助歐股後市。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指出,希臘選情變數籠罩近期歐股投資氣氛,在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前,市場恐因短線選情較震盪,需持續留心選情發展。

但巴洛克也表示,量化寬鬆(QE)提振歐元區景氣復甦效果已逐漸顯現,巴洛克分析,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鬆,力圖擺脫通縮決心鮮明,同時提振市場投資信心,吸引國際資金大舉回籠。根據EPFR統計,歐洲基金今年來累計吸金已突破983億美元,創金融海嘯來的年度新高。

從基本面來看,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歐元區8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近四年多新高,8月消費者信心(CPI)也創近五個月高點,顯示民間信心逐步回溫,可望帶動終端需求成長,支撐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市場也預期,歐股明年獲利增長上看雙位數成長,因此,等到利空因素淡化後,歐股未來表現仍值得期待。

---------------下一則--------------- 
Fed超低利率退場特別報導 新興市場釀風暴 台灣成避風港 瑞信大小摩喊買台股 全球基金9月淨流入5億美元2015年09月17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Fed昨起召開決策會議2天,預計台北時間明(18日)凌晨2時公布結果,可能啟動超低利率政策退場,9年來首度升息,將基準利率由2008年底來趨近於零的空前低點0~0.25%調升,惟升幅估最多半碼(0.125百分點),且不排除僅做出明確升息預告,推遲行動至年底。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升息在即
Fed升息在即,中國經濟減速又引爆亞洲新興市場風暴,彭博指出,體質相對較佳的台灣成為最佳避風港。全球基金本月來減碼南韓、印度、印尼和泰國股票,卻大舉加碼台股,淨流入近5億美元(164億台幣),台股本月來以美元計價上漲1.9%,表現冠居全亞,印尼股市同期跌約6%,陸股則下跌1.5%。

瑞信(CREDIT SUISSE)、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小摩)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均建議加碼台股,稱台積電(2330)、和碩(4938)等台廠受益於美國科技品需求轉強。

大、小摩青睞台股部分因估值較低,中國8月11日意外貶抑人民幣後,台股過去2個月累計下挫12%,本益比降至12.6倍,遠低於5年均值17.7倍。

經常帳順差名列前茅
台灣目前經常帳順差佔國內生產毛額(GDP)近14%,居新興市場前列,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準備升息之際為本幣提供支撐,9月新台幣連同日圓、星元均升值。

今年台幣兌美元累計貶值約3%,據彭博追蹤數據,在24種新興市場貨幣中,台幣僅兌港元走貶。

基本面勝多數新興國
台灣第1季經常帳順差達創紀錄的220億美元,外匯存底4250億美元,為全球第5大,均支撐台幣。海外持有的台灣債券數量相對較低,除日本以外,台灣債券殖利率為亞洲市場最低,提高了台灣金融市場韌性。

紐約BROWN BROTHERS HARRIMAN新興市場策略部主管Win Thin說:「台灣被視為有較好的條件應對中國和Fed因素的影響,儘管經濟成長趨緩,但基本面與大多數新興市場相比仍較強。」

瑞信駐台北策略師許忠維指出,Fed升息前景拉抬美元,今年來兌24種新興市場貨幣中的23種走升,而台灣上市公司有75%營收以美元計價,有利於台股。雖然台灣出口有4成銷往中國,但當中3分之2會再出口至美國或歐洲。

許忠維表示,Fed若升息,所有新興市場都將面臨資本外流壓力,但台灣受到影響會較小,甚至可能從中獲益,因美國收緊政策前提是經濟復甦強勁,因此科技產品需求會相對較好。

民幣貶值促台資回流
雖然人民幣走貶令台灣出口前景蒙上陰影,但對台幣而言不見得全是壞消息,許忠維和大眾銀行經濟學家陳森林指出,人民幣貶值已令部分台灣企業開始了結之前建立的利差交易持倉,這種交易是指在本地以較低利率借入美元,並以較高利率在中國進行儲蓄,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這類交易無利可圖,若中國進一步降息,可能誘發台灣企業將中國利潤帶回台灣。

---------------下一則--------------- 
Fed升息綁手綁腳 今年最多僅半碼空間2015年09月17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路透、彭博2大通訊社市調,及美國利率期貨數據均顯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本周升息機率不大,就算意外在9月展開,今年最多只有半碼(0.125百分點)調升空間,且下次升息可能要等明年下半年,基準利率料將長時間維持在相對低檔。

下次再升要等明年下半
前Fed副主席、現任英國央行(英銀)金融政策委員康恩(Donald Kohn)直言,Fed將跳過這次會議、推遲行動,但明確表達今年一定升息的立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稱這情況「鷹式派司」(hawkish pass),即不升息但釋出鷹派訊號。好處是既不會驚動市場,也表達嚴肅看待核心通膨率仍低於目標的態度,給予Fed更多時間評估全球局勢,但缺點是讓外界繼續陷入升不升息的不確定,並可能壓縮後續升息步伐,導致較陡峭的升息曲線。

另種選擇是「鴿式升息」(dovish),在調升利率同時,強調今年內不再升的立場。《華爾街日報》指出不論今年何時升息,多數投資人預期後續行動將受全球經濟走疲牽制,進一步調升空間不大。

事實上,美國利率期貨數據反映,Fed本月升息機率僅約3成左右,10月也僅4成,12月才達到6成以上,且調升幅度相當有限,明年中基準利率才有可能達到0.5%,明年底不會升抵1%。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Fed為確保升息循環期間市場短率朝基準利率目標移動,已測試新政策工具長達2年,未來將以銀行存放央行的超額準備金利率,以及隔夜附賣回(Reverse repo,或稱逆回購)機制來管理聯邦基金利率,但效果等到真正進入升息循環後才能見真章。

---------------下一則--------------- 
Fed升息前 美債先軟腳 殖利率逾4年新高2015年09月17日蘋果日報【于倩若、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Fed本周例會前夕,對利率最敏感的美國2年期公債已先大跌,殖利率周二攀抵4年半新高0.815%,昨亞洲盤小幅回跌至0.802%,反映市場對可能升息的恐慌。

高盛:應12月再升息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二也收創近2月新高2.293%,昨亞洲盤回落至2.27%。南韓公務員年金管理公團海外投資主管Kim Youngsung指出,周二美債殖利率走高顯示債市投資人對Fed行動做準備,但同日美股走揚卻顯示股市投資人預期Fed不會升息,「沒人知道(走向),是市場如此劇烈波動的原因。」

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美國債市動盪因Fed動向不明,金融市場脆弱、尚未對升息做好準備,Fed應12月再升息。

美銀美林月度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擔心中國和新興市場走疲拖累全球經濟再衰退,風險資產偏好9月急惡化,對全球經濟前景信心降至3年新低,反映「毋庸置疑的悲觀」。自上次(8/15)調查來,投資大戶轉進債券、現金等安全資產,狂賣股票和商品至2008年程度。

3分之1受訪者認為股票在Fed可能的升息行動下最脆弱,投資組合中股票配置降至3年新低,並創4年來最大降幅,現金比率則升至金融海嘯時期水準,做多美元則是最熱門的交易,放空新興市場股、匯及商品族群的交易也相當熱絡。

---------------下一則--------------- 
Fed升息後 美消費能穩定、難出色2015年09月17日蘋果日報【陳瑩欣╱台北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將宣布是否升息,元大寶華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昨表示,美國升息是因為非傳統貨幣政策實施太久,屬金融海嘯後不得不為的正常措施。而外界關注的美國零售銷售業績,可望維持穩定,但難有突出表現。

梁國源表示,聯準會貨幣政策會強調整體考量,決策「有藝術成份也有科學成份,但藝術成份大一點。」
元大寶華也進一步指出,國際經濟的低迷與強勢美元,對美國出口產業帶來拖累。

台灣經濟恐逆轉向下
所幸,出口與製造業僅佔美國經濟不到2成,因此製造業的低迷雖然會拖累經濟成長的速度,但只要下半年美國消費仍然穩定,經濟仍可保持擴張。但畢竟經濟少了一具出口成長引擎,因此很難回到去年下半年般熱絡的成長速度。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表示,美國升息讓新興市場國家資金外逃速度加快,成為投資風險增加的區域,像印尼這類國家最擔心聯準會升息態度搖擺,無法決斷貨幣政策走向,台灣的經濟表現也在中美經濟曖昧下,出現景氣逆轉向下的情況。

---------------下一則--------------- 
美小型股基金 快卡位2015-09-17 07:15:1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2rzgLf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包括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預估今、明兩年GDP年增率將落在2%到3%之間。根據瑞士信貸最新報告,回顧過去35年資料,當美國經 濟溫和增長(2%∼3%),小型股有88%的機率打敗大型股,並取得7%超額報酬;法人分析,美國升息前全球股市震盪,投資人可提前卡位全球中小型股基金。

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高君逸分析,過去升息循環前後,中小型股價表現均優於大型股,而過去十年來,美國併購件數年增率與股價年增率呈高度正相關;去年 美國中小型股被併購數量約122件,今年來中小型股併購數已逾100件,近期全球經濟放緩疑慮升高,才使得小型股尋求併購略降溫。

高君逸進一步指出,盤點中小型企業,第3季海外事業較高的企業恐將落入負成長,當中又以亞洲及新興歐非比重較高的企業表現較弱;不過相對而言,以美國內需為主的小型企業,仍將維持10%以上的增速不變。

高君逸說,過去20年來,小型股(羅素2000指數)本益比大致維持在15到20倍之間,目前預估本益比已回落至17倍,從歷史評價來看,現階段價值已逐 漸浮現;此外,美國聯準會多次強調本次升息循環步調將很緩慢,而低利環境有助於企業融資,預期全球併購的題材持續發酵,有利中小型股後市。

復華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呂丹嵐分析,根據過去經驗顯示,當經濟邁向復甦時,中小型股因營運更靈活、可快速因應市場環境變化,加上籌碼面優勢,業績與股價相對具爆發力。此外,隨景氣回溫,各產業同時也會有資本擴張或併購計畫,也將為具獨特利基之中小型股增添股價動能。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成熟市場經濟復甦腳步較為明確,目前仍持續看好成熟股市。預期美國經濟與企業財報表現可望持續成長,且股市短線亦已歷經修正,股價回到合理水準。

---------------下一則--------------- 
人民幣計價基金 失色2015-09-17 07:08:47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uPsNe0

全球8月的股災恐慌逐漸淡化,但從最新公布的8月境內基金規模及申贖,仍可看出當時投資人大幅撤離投資市場的軌跡。特別是人民幣匯率波動,使得人民幣計價基金的受歡迎程度暫時失色。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8月境內基金規模較上月衰退近新台幣997億元,降至2兆元,再依基金類型來看,跨國貨幣市場型基金、國內ETF減少幅度分別高達27%(73億元)、24%(314億元),贖回及衰退情況最為慘烈。

相較於投資人從跨國貨幣市場撤離,國內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反而大幅成長363億元,來自於投資人淨申購金額就高達360億元。

另觀察各類計價幣別的基金規模,人民幣計價基金單月下滑11%最劇,美元計價基金也有近一成衰退;不過,累計今年來這兩大類幣別基金規模仍分別成長53%、19%最多。

若以近一季跨國貨幣市場基金績效來看,元大寶來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德盛安聯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表現最突出。法人認為,人民幣匯率止穩後,因是利率較高的貨幣,人民幣計價或人民幣貨幣基金仍有吸引力。

瀚亞投資表示,跨國貨幣市場基金多為人民幣貨幣基金,因此當8月人民幣出現連續重貶,且匯率波動幅度前所未見,加上中國連續降息降準,才會大幅從貨幣市場贖回,且因整體股匯債市波動皆大,短期自然改抱新台幣貨幣市場基金避險。

---------------下一則--------------- 
中資美元高收債 防禦力高2015-09-17 01:21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升息與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統計各類高收益債券表現,中資美元高收益債券指數價格走勢相對平穩,累積今年來報酬率仍達5%,居各類高收益債券指數之冠,優於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的0.11%,防禦性高。

統一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涂韶鈺指出,相對美國將進入升息循環,擁有較高利率環境的大陸卻正步入降息循環,對大陸債券投資人來說,正是票息收益及資本利得兼得的好時機。

尤其是美國即將升息的預期推升美元走強,中資美元高收益債以美元計價,比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境內債及點心債更具有優勢。

涂韶鈺表示,中資美元高收益債的到期殖利率9.1%,收益率具高水準,但是存續期間僅3.39年,相對較短,表示對利率的敏感度較低,比其他債種更能抵禦短期利率波動風險,受美國升息影響小。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因結構轉型而放緩,但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撐下,流動性仍充沛,相較其他新興市場更具投資價值。

他指出,考量美國升息趨勢下的市場波動可能加劇,建議藉由複合債的方式,廣納多元券種,短線可提高現金部位,並運用避險工具控管下檔風險,待升息前後出現買點,再伺機加碼具利差的優質信用債,包括大陸債與信用評等較佳的高收益債,較能掌握資金快速輪動的債市投資機會。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包括大陸企業在內的亞洲新興市場債券,承受略高於政府債券的風險,卻可得到接近高收益債的收益率。

回顧2000年以來的債市,持有新興亞債一年,正報酬機率為86%,若持有三年,正報酬機率高達98%,鎖定亞洲具價值公司的美元債,更有降低匯損的機會。但鍾美君也提醒,近期大陸股匯市波動較大,屬於風險性資產,目前不建議重押。

---------------下一則--------------- 
亞洲高收債利差大 進場好時機2015-09-17 01:2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績效 http://goo.gl/9LVw2m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今年來已有14家投信、31檔基金申請加掛多級別計價,主要以美元及人民幣計價為主,顯示法人相對看好人民幣、美元潛力,且類型以亞洲股債為主流,目前亞高收益債利差水準在波段相對高點,利差收斂空間可期,投信建議選擇多級別亞高收基金布局。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8月人民幣貶值、大宗商品疲弱、美國升息前美股波動性引發動盪,亞洲高收益債卻相對硬挺,美林全高收指 數及S&P500指數分別下跌0.2%及4.2%,JP亞高收債指數卻上漲2.94%。聯準會(Fed)升息將在本周揭曉,但亞高收表現淡定,殖 利率升至7.8%的2012年中來高點,在降息循環下,又無通膨隱憂,提供亞高收有利價格支撐,具備防禦力,迎接升息循環。

大陸經濟可望溫和回升,人民幣預估年底前將趨平穩,中長線續看好,至於美國經濟持續好轉,美元走弱不易,且進入升息循環後,波動度可望減緩,建議選擇美元、人民幣多幣別基金布局。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亞洲下半年傳統出口成長旺季,經濟成長可望逐漸解凍,亞洲投資等級金融及公司債利差仍高於歐美狀況下,隨 著美元數季以來穩定走強,亞洲投資等級債券浮現獲利契機。由於資金移出亞洲未結束,亞洲貨幣計價債券,可能受短暫流動性降低干擾而走弱,因此相對看好避險 標的美元計價亞洲投資等級債券。

群益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認為,短期全球不確定因素升溫,全球金融市場表現較震盪,但因經濟基本面並未改變,目前僅須靜待市場投資信心回穩,在全球景氣可望逐季回溫下,相對看好高收益債表現。

他指出,其中又以亞洲高收債表現空間較大,主要因體質較佳且具備利差優勢,預期市場在追求收益及低波動的考量下,亞高收債可望持續吸引資金進駐。

---------------下一則--------------- 
互聯網+大者恆大 陸股投資新亮點2015-09-17 01:21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面對大陸股市今年震盪劇烈,投信法人仍持續看好相關的投資題材,其中最新的投資亮點為大陸官方政策將大力推動的科技相關產業,匯豐中華投信更因應趨勢推出劇焦在中國科技產業的新基金。以下是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經理人韋音如專訪紀要。

問:投資人為何要在資產配置中加入中國科技股票型基金?
答:大陸科技股表現優異,來自大陸科技業有三大優勢,分別是市場優勢、政策優勢與人才優勢。其中在市場優勢部分,依據OECD報告,預期大陸消費支出將從2009年的8,59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近4.5兆美元,成長幅度高達423%,並一舉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展望未來,超過13億的消費人口,將成為未來大陸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政策優勢方面,2015年大陸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並設立400億人民幣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為產業創新整合助力。

另外,大陸還具備人才優勢,隨著基礎、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躍進,帶來受教育人口數量突飛猛進。根據2014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大陸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目前來到4,246萬人,位居世界第一,代表大陸的科技實力已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科技類股指數與主板權值股大不相同,相較於主板以大型的銀行、石化或電信等為主,科技類股通常具有較大新創與成長動力,是以投資人會賦予較高的本益比評價。

問:請舉例說明大陸科技業有哪些長期的投資亮點?
答:互聯網+的科技股是我們看好的趨勢,而互聯網+有大者恆大,贏者通吃的特性,相關企業會是我們看好的投資標的。至於衍生出龐大的商機,例如受惠互聯網+,如汽車電子與互聯網醫療背後所需要的軟體服務、醫藥電商,都有望成為中國科技業的投資新亮點。
另外,近期國務院印發「三網融合推廣方案」,將加快推進電視、電話與互聯網三網融合,所以光通信、寬帶基礎設備、傳媒服務等也是看好的投資標的。除了互聯網相關族群,其他如受惠國家政策扶持的半導體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也是相對較佳的科技亮點。

問:大陸的互聯網消費成長性如何?
答:大陸消費力崛起,加上網路新創優勢,2014年底大陸上網人數達6.42億人,線上購物金額4,260億美元,都遠遠超過美國的2.8億人,及3,060億美元;而對比最近一次的銷售盛事,大陸1111光棍節亦以93.4億美元,完勝美國Cyber Monday網購星期一的26.8億美元。
投資人在思考股市投資時,不妨多加思考過去股市科技類股超越主板的走勢,加上大陸互聯網消費大軍的科技實力,將中國科技基金納入投資組合,實可參與科技股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