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40922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22日
股債配置6比4 分批加碼2015-09-22 07:02:56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Rg4byQ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9月決定不升息,延息議題預料將是第4季金融市場金融的主因。本報特別邀請主要資產管理業者提出第4季投資建議,每一單篇以五檔基金進行資產配置,協助穩健型投資人安度第4季金融市場可能的動盪。

富蘭克林投顧第4季股債配置建議比重分別是6比4,股市看好美股、美國科技股及中國A股,建議各配置25%、15%及20%。另外,建議兩成配置美國平衡型基金,剩下兩成可留意新興國家債匯市的高息與轉機行情,可逢震盪分批加碼或以定期定額方式介入。

富蘭克林投顧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9月維持利率不變,但會後聲明提及全球經濟成長不確定性增加,多數決策官員預期年底前仍有升息1碼(即0.25個百分點)的可能,增添市場短線隨消息面波動的可能。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所幸,相較8月市場震盪,Fed此次釋出鴿派寬鬆的態度,加上許多資產歷經8月修正後評價面吸引力浮現,資金行情充沛,有助支撐風險資產走勢。

雖然短線股市震盪難免,但富蘭克林投顧認為,展望全球景氣溫和復甦,資金寬鬆趨勢引領,有利股市維繫多頭趨勢,股票建議首選側重創新產業配置的美國機會基金及科技基金,積極者可搭配中國A股基金操作。

以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來說,就精選美國中大型成長股,側重科技(占基金的29%)、生技醫療(25%)等創新產業,搭配消費耐久財(18%)類股。基金經理人包爾(Grant Bowers)認為,這些類股表現仍可望維持強勢。

至於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美國科技股比重逾八成,網羅「行雲網」商機,經理人看好行動裝置及物聯網等創新發展對其他科技次產業產生漣漪效果,包含半導體、網通、雲端服務、巨量資料等。

中國大陸股市經過之前的大幅修正,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認為,上海及深圳證交所融資餘額及已降至1兆人民幣以下,自高檔以來修正近六成,隨著籌碼面浮額洗清,加上官方心態仍積極作多,有助中國股市加速築底,收斂下檔空間。

因此,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的A股比重已達80.7%,經理人精選工業、科技、通訊媒體與消費類股,成長型股票合計近七成,以掌握「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及「互聯網+」等商機。

由於市場難免因為風吹草動而動盪,除了股票以外,債券資產也不可或缺,富蘭克林投顧建議布局美國平衡型基金。這類型基金全都持有美元資產,預期美元長線仍將相對歐元及日圓升值。
以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來說,就是加碼美國高股利股票及美國高收益債。這檔基金最近的股債比為6比4,9月的年化配息率則接近5.4%。

美元強勢,但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已遭到低估,預期終將反應各國經濟基本面。富蘭克林投顧看好基本面較佳的南韓、馬來西亞、印度、墨西哥等,減碼雙赤字嚴重的土耳其與南非。

---------------下一則--------------- 
CBB:中國經濟距崩盤很遙遠 強調各界對中國過度悲觀 已背離基本面2015年09月22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力排眾議
紐約研究機構CBB INTERNATIONAL採Fed調查方式編製的中國褐皮書顯示,市場對中國經濟過度悲觀,背離基本面,中國經濟實際沒有那麼疲軟,大幅走疲說法是個迷思,中國資本支出小幅回升,服務業展現力道,金融市場距崩盤尚遠。

研究機構CBB發布的第3季中國褐皮書駁斥中國即將崩盤說法,雖有股市暴跌和人民幣貶值之災,但中國經濟並無崩盤之虞。

製造業非經濟縮影
CBB總裁米勒(Leland Miller)在報告中寫道:「在我們開始編製中國經濟褐皮書以來的近5年時間裡,眼下人們對中國經濟的看法可能最不切實際,全球對中國看法急遽轉空,已悲觀過頭了,雖然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告誡客戶不要過於相信中國官方對經濟的樂觀論調,但當前情況有點矯枉過正了。」

米勒與研究調查主管賈尼(Craig Charney)指出,陸製造業面臨6年來最嚴重通縮威脅意味風險升高的說法是個迷思,製造業既非經濟縮影也非風向球,其他行業表現提振中國整體結果,「對多數經濟體而言,最佳情況是穩定且低通膨,中國顯然就是這種,儘管通縮疑慮擴散。」

中國零售與地產雖疲軟,但保持穩定且較1年前好轉。佔經濟逾半的服務業,在銷售、訂價、資本支出等方面均見攀升,成長趨緩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門,該部門營收成長溫和減緩,私人企業成長速度略為減慢,企業獲利改善,就業增溫,惟薪資成長微幅減弱。

企業獲利就業增溫
報告所描繪的中國經濟現狀是個喜憂參半而非災難性的景象。出口減弱,工業品出廠價格跌勢加劇,製造業放緩,均顯示今年經濟成長恐難達到總理李克強提出的約7%目標。

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出,體制問題及人力資本缺失,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成長的主要障礙,勞動力下滑與投資成長減弱均拖累成長,估計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6.9%,今年及「十三五」是中國經濟新常態新轉型的關鍵期。

彭博月度國內生產毛額(GDP)追蹤指標8月為6.64%,仍低於中國政府目標水準,暗示第3季成長率恐達不到7%。彭博經濟學家調查中位數則顯示,第3、4季成長率可能維持6.9%。

陸股震盪衝擊信心
人們對中國前景與當局駕馭經濟的能力愈來愈感到懷疑,與CBB報告結論形成鮮明對比。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葉倫(Janet Yellen)上周對中國能否嫻熟應對經濟下行風險表示擔憂,高盛(Goldman)執行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則表示中國處理股市暴跌顯得笨手笨腳。

陸股暴起暴跌削弱人們對中國前景的信心,惟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周一收漲1.9%至3156.54點,自6月高點跌幅縮至39%。

【中國褐皮書要點】
★ 雖有股市暴跌和人民幣貶值,但經濟無崩盤之虞
★ 零售與地產仍疲,但較1年前好轉
★ 服務業銷售、訂價、資本支出均攀升
★ 公部門營收成長溫和趨緩,民間企業成長略為減速,就業增溫,但薪資成長小幅轉弱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動能大進補 歐美日同步吸金2015-09-22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goo.gl/X5JeoR

美國聯準會決議暫緩升息,資金搶先回流三大成熟市場,三大成熟市場上 周同步吸金,其中歐股連3周吸金逾20億美元,今年來累計資金淨流入突破千億美元大關;美股資金動能翻正,單周吸金166.38億美元,創下自2014年 10月來之最;日股單周狂掃逾51億美元,亦創下自2013年5月以來單周最大淨流入。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指出,美國升息疑慮暫獲緩解,驅使國際資金啟動回補潮,先前遭調節的美股成為資金回補前哨站,上周流入166.38億美元,創下自2014年10月16日以來的近一年來單周最大量。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鬆,力圖擺脫通縮決心鮮明,提振歐元區景氣復甦效果已逐漸顯現,同時提振市場投資信心,吸引國際資金大舉回籠, 資金已連續第3周淨流入歐洲基金,累計今年來吸金動能已突破1,003億美元。

根據美銀美林最新經理人調查,擔憂全球經濟增長減緩,經理人保守操作因應,現金水位再度回復至海嘯後高點水準、看空商品和新興市場回到海嘯時水 準,如今美國聯準會暫緩升息,提供新興市場資產喘息機會,但新興市場後續能否持續回升,關鍵在大陸經濟穩定度與個別國家基本面差異。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這次暫緩升息主要是考量全球經濟風險與金融市場波動攀升,美國經濟目前仍表現很好,對於美國經濟的前景仍然樂觀,未來將以溫和速度擴張。在基本面穩步成長,加上產業創新技術的趨動下,美股後市仍然可期。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聯準會維持低利政策不變,使得新興經濟體資金外流的狀況可望暫時緩解,但受到可能會轉向懷疑全球經濟動能,而且聯準會升息的可能尚未消除,預期新興股市短線波動度仍偏高。

但他指出,著眼於新興股市平均本益比已降到僅12倍,與已開發國家股市本益比差距已逼近歷史最高紀錄,就價值面而言,具有長線投資價值的吸引力,現階段較看好基本面與政策面較為明朗的新興亞洲股市。

---------------下一則--------------- 
歐美內需產業 潛利大2015-09-22 07:00:07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暫緩升息,使得短期利率風險大為降低,最重要的是,由於沒有通貨膨脹壓力,法人預期,即使未來升息,幅度與速度也會很和緩,對於風險性資產是一大利多。

統一投信國際金融債券部協理余文鈞表示,外部環境對Fed決策的影響力提升,官員態度也已轉趨鴿派,利率期貨預測美國今年底前升息的機率也驟降,短期利率波動風險大為降低,紓解了資金緊縮的擔憂,美元轉趨緩升態勢也令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壓力緩和,有利風險資產彈升。

投資方向上,余文鈞認為,Fed延後升息,未來對升息時點的臆測仍會不時干擾市場,股市將以區間震盪、個股表現為主,以貨政策寬鬆的歐洲及日本較看好,新興市場則以有政策題材的中國及基本面強勁的印度最有機會;債市方面,長期來說利率仍會走向緩升,公債仍會波動,看好財務體質健康、基本面展望佳的新興市場企業債,以及中資美元高收益債。

在這樣的環境下,張繼文建議,選股應選擇具有高度流動性,以及擁有獲利成長等基本面支撐的族群為主,以歐美成熟國家的內需產業為首選。

---------------下一則--------------- 
亞太題材多 Q4正報酬機率高2015-09-22 01:28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亞太指數近15年來各季平均表現 http://goo.gl/SfA0gj

全球市場今年6月下旬開始出現較大幅調整,即便如此,擁有強勁成長動 能及發展潛力的亞太市場未來展望仍相對看好,據彭博統計,過去15年亞太股票指數在第4季平均上漲5.5%,正報酬機率79%,若統計金融海嘯之後,即自 2009年以來,亞太股票指數表現平均上漲3.9%,正報酬機率達八成以上。

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蔡佩怡表示,亞太國家通膨穩定,利率並不若歐美呈現低檔,若遇市場事件亂流,仍有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可運用。

蔡佩怡指出,若從亞太區的企業體質來看,根據高盛證券預估2016年的企業盈餘平均成長率達8.7%,其中馬來西亞、大陸、菲律賓、印度等國家的企業盈餘平均成長率均超過10%,其中又以印度的19.6%成長率最為驚人。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隨著原物料價格下跌,印度雙赤字的問題已逐步改善,通膨也漸趨緩,8月CPI年增率放緩至 3.66%,WPI年增率下降4.95%從前一季的7.5%降至7%,市場預期印度央行再降息可能性提高,有支撐經濟,亦增添股市上漲動能。

另外,他指出,韓元貶值有利帶動出口,加上補充預算有助推升經濟動能,預計南韓股市第4季將有機會表現。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上周亞洲市場中,外資買超台股6.55億美元、印度4.58億美元、南韓3.13億美元、泰國0.61億美 元,賣超最多的是日本117.76億美元,其次是印尼1.16美元。受外資轉賣為買激勵,MSCI新興亞洲指數單週上漲3.11%、指數收505.23 點,國際投資人風險態度明顯偏向於積極;在政策刺激發酵與資金面挪移緩解的空檔中,基本面體質較佳的國家仍會是因應短期波動風險的較佳標的,例如印度。

---------------下一則--------------- 
亞股旺季到 法人喊買2015-09-22 06:56:4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mhhkEc

全球股市自今年6月下旬開始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不過擁有強勁成長動能及發展潛力的亞太市場未來展望仍相對看好,法人建議,可趁市場修正時汰弱留強,伺機參與下波亞太投資獲利機會。

根據Bloomberg統計,過去15年亞太股票指數在第4季平均上漲5.5%,正報酬機率79%,若統計金融海嘯之後,亞股指數平均上漲3.9%,正報酬機率達八成以上。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上半年亞洲企業財務獲利大致符合市場預期,市場焦點將逐漸轉到明年展望,美國升息效益可望逐漸淡化,而亞洲股市歷經過去一段時間修正後,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看好亞洲市場以及多元入息較能對抗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因應投資人在低利環境對收益及穩健配息的需求,中國信託投信推出第三檔入息產品「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已獲核准,擬於11月10日起展開募集,募集上限為100億元。

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蔡佩怡表示,亞太國家通膨穩定,利率並不若歐美呈現低檔,若遇市場事件亂流,仍有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可運用。加上亞太 區企業體質佳,根據高盛證券預估2016年企業盈餘平均成長率達8.7%,其中馬來西亞、中國、菲律賓、印度等國的企業盈餘平均成長率均超過10%。債券 方面,亞債投資愈來愈多元化,今年來表現仍相對其他主要債券穩健。

復華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賴學緯也指出,新興股市持續受美國升息議題牽動,不過,亞太市場因經濟體質相對較穩健,今年來整體跌幅僅個位數;由於第4季將邁入 節慶旺季,內需消費動能有望提升,將帶動亞太國家出口表現,增添股市反彈動能,持續看好大中華、印度、南韓等股市後續表現。

---------------下一則--------------- 
外資買超台股 超越印度2015-09-22 06:52:0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上周決定不升息,外資大量回補亞股,為5月中旬以來首度積極作多,台股第一次超越印度,成為今年以來外資最愛的亞股。

資金寬鬆行情支撐,外資上周同步買超台股、南韓、印度、泰國和越南五地,加上內資同步買進,除越南外,其餘亞股上周全都正報酬,尤以南韓和印度上漲逾2%最強勢,台股也有1.9%的漲幅。今年以來,台股累計買超逾42億美元,超越印度的40億美元。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亞洲持續受惠油價下跌,通貨膨脹持續改善,有降息降準的本錢,目前共有多達七個亞洲國家啟動寬鬆政策。

Fed決定9月不升息,等於宣布全球資金寬鬆環境會再持續一段期間,有利亞股。羅傑瑞認為,資金面寬鬆,有助推動基礎建設等長期投資,尤其是由大陸帶動的亞投行、一帶一路等,可望帶動另一波的亞洲大建設浪潮,從大陸、印度到東協,基礎建設題材遍地開花,很容易吸引資金回流。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台股目前位於景氣循環下緣,在需求回升前,即便指數出現短線的跌深反彈,市場信心不足仍不易帶量上攻。

---------------下一則--------------- 
亞股不悲觀 買點降臨2015-09-22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大陸與新興市場成長放緩讓上周聯準會作出暫緩升息的決定,而且近期新興市場股市表現明顯不佳,正因亞股跌幅不輕加上各擁題材,因此,法人對於新興亞股後市並不悲觀。

富達亞洲產品管理團隊主管Matthew Sutherland指出,通縮效應在全球發酵的情況下,美國聯準會決定不升息,聯準會的決定並不令人意外。市場共識的基本假設看法是今年將會升息,但升息不會太快,也不會太大,對亞洲市場應不會產生破壞性影響。

一般而言,除了一個或兩個國家,亞洲國家擁有良好財政紀律、降息空間、外債低、外匯存底高且經常帳順差。加上亞洲國家大部分是大宗商品消費國,而非生產國,因此,亞洲股市即使股價下跌也可望獲得良好支撐。

從外資流向來看,新興亞股失血幅度已趨緩,根據台新投信的統計,台灣、南韓及印度近一周更是亞股三大吸金國,其中台股為吸金王,共流入6.55億美元居冠,印度及南韓則分別流入4.58億美元及3.13億美元。

目前新興亞股估值約12倍、股價淨值比1.3倍來看,亞股股價已來到相對便宜,先機亞太股票主管關睿博(Josh Crabb)表示,想要在亞股中獲利,要掌握股票配息、股價成長及槓桿差距。他指出,目前亞股低點非常接近前波金融風暴水準,甚至也接近2003及1998年金融風暴低點,因上述三個時點都是投資股市最佳進場點,因此,目前已接近亞股可進場點。

---------------下一則--------------- 
歐版QE發酵 德國領頭續強2015-09-22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本周歐洲重要經濟數據公布時程 http://goo.gl/24cNP1

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政策按兵不動,讓上周歐股由紅翻黑,法人表示,這也意味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可能必須擴大量化寬鬆(QE),尤其歐元區本周將發布一連串重要經濟數據,這也將指引歐洲經濟是否完全走出低迷及歐股後市。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歐洲經濟穩步復甦,銀行借貸意願攀升,QE效果逐漸發酵,只是儘管德國持續扮演歐洲經濟的引擎,製造業表現出色,法國經濟卻大幅萎縮,至今也沒有明顯緩和跡象,23日即將公布的歐元區製造業PMI預計表現平平。

李宏正指出,歐洲央行已暗示可能擴大QE規模,預期低廉資金成本可持續提振民間借貸需求成長,尤其是銀行業,受惠於評價面低廉及信貸回升,預期短期利空因素消除後,金融類股可望表現領先整體歐股;另外,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短期內難以扭轉,恐持續拖累能源類股未來表現。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第3季受累於全球恐慌情緒,歐股維持區間震盪走勢,歐洲最新經濟數據依舊穩健,隨著希臘國會大選結果出爐,前總理齊普拉斯領導的激 進左派聯盟擊敗主要對手新民主黨,政治雜音消弭有助於降低投資市場不確定性,有助歐股回歸基本面並續有表現。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根據歐洲央行經濟公報指出,歐洲復甦步伐較先前預期小,但核心通膨仍逐步上升,未來若有必要,歐洲央行有能力也有意願調整QE規模與期間,有利激勵歐元區經濟成長。

林炳魁表示,由於QE續行加上歐洲經濟仍有轉機題材,歐股仍有表現機會,但要留意歐元區並非萬里無雲,希臘國會改選再度由前總理齊普拉斯所屬的激 進左派獲勝,須觀察政局變化對於後續希臘償債的影響。接下來西班牙亦將舉行地方選舉與國會大選,若有雜音傳出將加劇歐股波動程度,建議透過大型的歐高息股 布局因應市場震盪。

---------------下一則--------------- 
歐洲小型股 績效亮眼2015-09-22 06:54:5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TY7ScC

今年以來,持續進行量化寬鬆政策的歐洲與日本,因資金寬鬆,貨幣弱勢有利出口,相關股票基金持續吸金,其中,歐洲小型股的基金績效甚至有超過20%者,相當亮眼。

德意志歐洲小型基金產品經理劉方穎表示,目前弱勢歐元為歐洲出口成長添動力,歐元下跌有利於歐洲出口產業,且低油價對歐洲今、明兩年經濟成長貢獻良多。

觀察歐洲股票市場,今年以來是成熟市場中吸金冠軍,不過大型股受能源類股拖累,表現不如小型股優異,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今年以來上漲7%,STOXX 歐洲小型股200指數則上漲11%。相關歐洲小型基金績效亦突出,德意志歐洲小型、柏瑞歐洲小型以及施羅德環球歐洲小型都有兩成左右的漲幅。

劉方穎認為,歐洲市場三道順風:低油價、弱勢歐元及持續量化寬鬆可支撐歐股。高盛證券研究報告中顯示,油價下跌對歐洲經濟體的正面影響,已經由今年開始展 現,油價下跌10%,將帶給歐洲未來兩年經濟成長帶來0.3%的正貢獻;油價下跌35%,則將有1.0~1.5%的正貢獻。另外,她強調,歐元相對於美國 等主要交易對手,匯率自去年至今貶值15%,有利於歐洲出口產業。
除了歐洲,日本小型股也受到青睞。

---------------下一則--------------- 
美國負利率? 學者:納選項 「若遇上大蕭條 零利率不足以刺激經濟」2015年09月22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上周公布最新利率預測點狀圖,首度有理事預測今年會出現負利率,儘管Fed主席葉倫表示,Fed未考慮把利率降到零以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金伯爾(Miles Kimball)卻認為這麼做不無可能,也無法避免,這對終結經濟衰退和對抗通縮至關重要。

未來10年將再陷困境
金伯爾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他正試圖確保在下一波經濟衰退前為負利率打下理論基礎。他說:「讓大家了解負利率是1種政策選項很重要,但這是很糟的選擇。」

金伯爾不認為美國現在適合實施負利率,因為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已經結束,但未來10年美國可能再次陷入相同困境,屆時Fed可能已準備好以負利率迎接這個挑戰。

他說:「美國下次陷入經濟衰退時,Fed將已準備好實施負利率。」葉倫在Fed上周決策會議後排除短期內近期實施負利率的可能性,但表示如果經濟需要更多刺激措施,Fed將動用所有可用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Fed將評估是否實施負利率。

Fed最新點狀圖顯示,1名官員預測今、明年底聯邦資金利率水準將落在零以下,是歷來首次有官員預期Fed將把利率降到負值,外界普遍認為這名官員是明尼阿波里斯Fed總裁科傑拉科塔(Narayana Kocherlakota)。Fed理事對2015~2017年底基準利率最新預測中位數為0.375% 、1.375%、2.625%,均較6月預測降低。

目前包括歐洲央行(歐銀)、瑞士、瑞典及丹麥央行均已實施負利率政策,Fed若實施只是跟進,並非創舉。金伯爾指出,在類似大蕭條時代的低潮期,連零利率都不足以刺激經濟。

歐洲多國實施負利率
事實上,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經濟學家指出,歐銀即便執行負利率、並強力QE,但貨幣政策效果已逼近極限。歐銀QE雖然成功促貶歐元、壓低公債殖利率及帶動銀行貸款復甦,但對壓低失業率卻沒什麼幫助。

歐銀目前每月收購約600億歐元(678億美元)的債券,大多是公債。歐銀總裁德拉吉本月稍早暗示,如果歐元區可能無法達成2%的中長期通膨目標,歐銀準備擴大QE規模。歐元區8月通膨率僅0.1%,低於7月的0.2%。

---------------下一則--------------- 
美未升息 成熟市場吸金猛2015-09-22 07:00:3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決議暫緩升息,上周資金同步回流美、日、歐三大成熟市場。
其中,美股單周吸金166億美元,創下自2014年10月來單周最高金額;日股不僅買氣連八旺,單周狂掃逾51億美元,也創下2013年5月以來單周最大淨流入;歐股買氣也不遑多讓,連三周吸金逾20億美元,今年來累計淨流入資金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美國FOMC利率會議決定暫緩升息,且論調偏鴿派,美國升息疑慮暫獲緩解,促使國際資金啟動回補潮,先前遭調節的美股成為資金回補前哨站。

謝瑞妍分析,薪資成長緩慢、通膨偏低與近年全球資本市場震盪,是美國聯準會本次未升息主因。

根據美銀美林最新經理人調查,擔憂全球經濟增長減緩,經理人保守操作因應,現金水位回復至海嘯後高點水準、看空商品和新興市場也回到海嘯時水準。如今,美國聯準會暫緩升息,提供新興市場資產喘息機會,不過,新興市場後勢能否持續回升,關鍵在於中國經濟穩定度與個別國家基本面。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狄恩.凱許曼表示,日股今年以來維持良好表現,持續吸引全球資金流入,前一陣子受到外部因素干擾,使得日股過度修正,這僅是短期現象。

日本各項經濟數據持續好轉,如7月勞動人口就業比例來到23年來新高,失業率降至18年低點3.3%,都將持續支持薪資增長周期上揚,並長期支撐通膨上揚和消費力道。

歐股方面,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根據歐洲央行經濟公報指出,歐洲復甦步伐較先前預期小,但核心通膨仍逐步上升,未來若有必要,歐洲央行有能力也有意願調整QE規模與期間,可激勵歐元區經濟成長。

謝瑞妍補充,考量全球經濟動能不確定性,短線投資氣氛預期維持觀望,多重資產基金將較有表現機會。

---------------下一則--------------- 
股市震盪 生醫基金防禦力強2015-09-22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來全球股下跌逾2%,反觀醫療保健類股逆勢上漲約7%,回顧過去20年來,凡是全球股票下跌的年度,醫療保健類股100%相對抗跌,甚至還有50%機率可以出現逆勢上漲的強勢表現,法人建議,投資人不妨逢回檔提高生醫基金的配置。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今年以來全球股市震盪,吃掉不少投資績效,醫療產業則是MSCI十大類產業中最為抗跌的,預估盈餘成長率維持在3成以上,是全球股市的2倍,財報數字也讓生醫基金擁有防禦力。

針對近期產業情勢,他認為,新興市場成長放緩的疑慮,持續壓抑醫療器材類股的表現;醫療服務則因低本益比,吸引投資人進場布局,表現僅次於生技次產業。

由於整體醫療產業長期(20年)平均本益比約18倍,股價大幅回檔後,整體醫療產業的本益比已降到17.3倍,但醫療保健類股波動仍大,法人建議可採定期定額或分批布局策略,降低進場的選時風險。

---------------下一則--------------- 
生技旺季將至 後市有看頭2015-09-22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截至9月18日止,那斯達克生技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仍高達17.47%,勝過其他產業表現,更大幅超越MSCI世界指數的-4.62%。隨著生技產業即將進入旺季,醫學研討會也將陸續舉行,法人指出,生技後市值得期待。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從技術面來看,在指數跌破年線觸底走高,反彈突破月、年線,挑戰季線反壓,MACD走強,短期技術面持續偏向正面,基本面也仍然有撐,且併購熱潮將持續延燒,有利帶動相關族群成長。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就基本面而言,今年第4季新藥研發及產業併購等消息面利多仍將偏向活絡,且生技公司2015下半年獲利展望普遍偏向保守,盈餘上修動能有助維持其投資價值,待美國升息等總體因素明朗化後,全球生技醫療類股走勢可望很快回歸基本面。

駿利環球生命科技基金基金經理人Andy Acker指出,目前市場風險溢酬上升,這對於一些依賴低廉信用,但透過併購創造價值的健康 護理公司創造了機會及風險。對長期投資者而言,近期的回檔反而提供一個好的進場機會。

---------------下一則--------------- 
生技基金抗震 短中期績效亮2015-09-22 01:2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下半年來正報酬海外股票基金前5名 http://goo.gl/Ts2SUw

美國聯準會(Fed)延後升息,代表經濟疑慮升高,尤其全球股市下半 年一反上半年的多頭走勢,投資難度也攀升,但觀察海外基金表現,生技基金最突出,下半年逆勢上漲,今年來及近一年更有雙位數以上亮眼報酬,且統計下半年來 美股S&P500指數跌3%,生技類股逆勢上漲超過3%,中長線趨勢看俏,表現值得留意。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美股財報利多反應完畢後,大陸經濟趨緩,全球市場波動增,8月醫療生技指數也隨之震盪,但從技術面來看, 統計金融海嘯以來,主要醫療生技指數跌落200日均線後的報酬率表現,雖然一、兩個月內的短線震盪仍難以避免,但從中長線角度來看卻不失為逢低布局的好時點。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健康醫療產業受惠於人口結構及新產品創新周期的趨勢,看好已有上市藥物且有獲利的大型生技股,而非投機性個股,近來許多投資人擔心生技股評價過高,但大型生技股在獲利支撐下,評價面並無過高的情況,後續仍有表現。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Fed做出延後升息決議,市場解讀為暗示目前全球經濟或拖累美國復甦腳步,雖然暫不升息使美元走勢短暫回 落,但歐、日持續實施QE,美元中長期走強概率仍高,強勢美元將使美跨國企業海外獲利受影響,但暫緩升息使市場資金仍充沛,持續看好併購性題材為主的生技 股、高股息健護類股。

生技產業第4季研討會行情即將重新啟動,加上JP Morgan摩根大通健康照護論壇也緊接著在明年1月登場,新藥發表及實驗數據等題材利多,往往在會議前即開始發酵,可望帶動醫療生技類股後市表現活躍; 沈宏達強調,進一步來看,醫療生技類股每年第1季本益比的重新評價也可望推升類股表現,如遇回檔正好造就極佳進場時點。

---------------下一則--------------- 
REITs看俏 逢低進場好時機2015-09-22 01:2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環球房地產股票基金表現 http://goo.gl/gCweWz

美國9月暫不升息後,美股震盪走低,不過REITs族群仍相對強 勢,S&P已開發不動產指數全周上漲2.16%。信評機構惠譽(Fitch)預估,目前相當多REITs市值相對淨資產折價14%,遠低於歷史平 均溢價1%水準,預期REITs買回趨勢將加大並持續至2016年,REITs後市仍有表現機會。

野村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美國升息對於REITs基本面影響極為有限,因利率仍在歷史低位;此外,全球資金進入美國不動產的趨勢將持續,仍可逢低布局。

經濟數據方面,上周美國8月新屋開工數減幅超過預期,但營建許可數回升,代表房市依然好轉;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降到兩個月低點,顯示儘管金融 市場情勢動盪,但就業市場成長動能持續增強,加以新家庭的形成將繼續加快,美林證券預估每年新增150萬新家庭,這兩大因素有利推動租賃需求,持續看好商 業不動產,公寓型REITs以及Self Storage。

白芳苹指出,預期美國與歐洲內需仍有擴張空間,地產相關經濟數據趨向正面,對於不動產物業景氣仍具支撐,亞洲除了日本以外,香港與新加坡短期內景氣仍將連動大陸景氣放緩,未來須持續觀察。

亨德森遠見全球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Gibson指出,日本央行已將日本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J-REIT)資產購買計畫的規模擴大兩倍至每年900億日圓,J-REIT也應該會繼續獲得良好支持。
在歐洲各國,Tim Gibson預期,將有進一步增長前景,其中,以英國最顯著。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表示,全球景氣穩健成長,辦公大樓和商場將也更有彈性調高租金,諸如巴黎、雪梨、奧克蘭、墨爾本、東京等城市,目前A級商辦殖利率 較其十年期基準債券殖利率利差都高於3個百分點,收益優勢不言可喻。

元大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吳宗穎表示,日本因低基期、成長性佳,且較不受美國升息影響,是全球主要REITs最為看好後市的地區,建議投資人可選擇布局全球,但日本比重相對較高的全球REITs基金。

---------------下一則--------------- 
美股續震盪 防禦型REITs避險佳2015-09-22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決策會議延後升息,主要考量全球經濟情勢後的決定,但今年底前仍有1碼(0.25個百分點)升息空間,在升息趨緩之後,美股預料將延續高檔震盪格局,法人建議,防禦股首選成熟市場及防禦型類股REITs為配置主軸。

台新投信投資長莊明書表示,Fed未升息影響,研判防禦型股REITs短期表現可望相對較佳,畢竟對美國經濟前景仍抱持正向看法,基本上年內升息仍是共識;觀察這次升息路程很類似2004∼2006年升息循環期,當時美國REITs在升息前夕表現回落,但升息確立後漲幅卻超過80%,顯示升息確立後REITs可望回彈,首次升息前則以REITs防禦類股最具避險價值,全球REITs將是不錯的布局選擇。

目前美國房地產持續復甦,歐洲不動產受惠歐版QE效應,且指數震盪之際,REITs高息特性表現將相對佳,進可攻退可守,特別受中長線投資人的喜愛。

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指出,REITs疑慮在美國升息,因一般認知如果美國升息,美國長債將會走空,進而導致REITs表現不佳,在升息腳步暫緩的情況下,加上原物料價格疲弱、油價維持低檔,及美元強勢衝擊美國出口與製造業,且大陸與新興市場成長明顯趨緩,建議可加碼貨幣政策較為穩定國家,如日本,同時可聚焦在與景氣連動度高之產業,例如飯店、工業與消費產業。
此外,由於美國房市、就業相關數據表現穩定,美國地產與金融仍是具備基本面的好投資。

亨德森遠見泛歐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Guy Barnard認為,歐股地產股表現遜於整體股市,逆轉先前優異表現,但英國地產類股分較歐洲大陸的同類型股分表現為佳,近期歐洲零售類地產類股股價下跌,為一些體質好的公司帶來投資機會;歐洲地產股估值合理、股息收益率仍有投資吸引力,後市仍可望有表現空間。

---------------下一則--------------- 
創兩月新高 高收債上周吸金破2億美元2015-09-22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goo.gl/FdjZpp

資金連續第三周從美國貨幣型基金淨流出,上周再淨流出67億美元,轉入殖利率較高的高收益債券基金,推升高收益債券資金動能更上一層樓,不僅上周繼續逆勢吸金,更創下自7月初來逾兩個月的單周淨流入金額新高。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表示,高收益債隨美國經濟增溫無庸置疑,就經驗來看,前兩次美國經濟擴張期間,高收益債利差可進一步收斂至400點以下的低檔水準,目前高收益 債相對美國國庫券之利差擴張約14點,且違約率維持在歷史平均水準以下的2%,投資價值不言可喻。

庫克指出,美國高收益債到期收益率約6.9%,存續期間為4.3年,在美國利率回歸正常化的過程中,足以抵消利率回升帶來的衝擊;儘管高收益債基本面無虞,資本增值空間相對有限,未來報酬來源將以票息收入為主。

台新亞澳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尹晟龢表示,美國升息勢不可免,但Fed方針仍是力主維持龐大資產負債表,而非讓其收縮,歐洲及日本在低油價、低通膨的環境下,不排除再發動新一輪QE政策,全球貨幣持續寬鬆的環境下,高收益債族群將持續受惠。

隨著中國人行再次降息降準,舒緩8月中亞洲緊張的信用市場,預期今年大陸仍有降息、降準空間,有利於亞洲債市低檔支撐。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歐洲高收益債公司受惠於歐洲央行寬鬆政策,整體槓桿比率正降低,已由第1季的2.9倍降至2.7倍,體質正在改善。

他指出,亞洲高收益債近期表現好轉,主要反應美國聯準會可能不會升息的利多,其中大陸房產等高收益債表現轉佳,印尼高收益債也見到買盤,顯示大陸引發的負面情緒正在降溫。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表示,隨原油的淘汰賽逐步逼近最後關頭,且美國能源進口量依然維持穩定的水準,大陸更擴大原油儲備, 可望加速原油市場走向供需均衡,有助於支撐油價走勢趨於穩定,但目前美國高收益債,尤其能源高收益債利差所隱含的違約率已達5∼10%,遠高於信評機構穆 迪對全球高收益債違約率年底前升至2.7%的預估,顯示當前價格已有超跌跡象,看好能源債具投資價值,可望帶動高收益債反彈行情。

---------------下一則--------------- 
全球動盪 亞高收穩健2015-09-22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近期市場震盪,亞高收的違約率下滑,先前市場擔憂大陸經濟放緩與人民幣走貶的情緒,已隨著聯準會暫緩升息,加上大陸房地產等高收益債表現逐漸轉好,風險意識已逐漸回落。

法人認為,從基本面來看,亞洲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較為穩健,政策面也仍然有利後市表現,尤其是在亞洲國家紛紛吹起降息號角,預計在寬鬆政策支撐下,有利提振市場信心,可望持續獲得資金關注。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儘管美國聯準會9月暫緩升息,但接下來在美國正式啟動升息循環前,市場波動將會持續,資金與信心將影響價格穩定度,不同券種的表現差距也將拉大,且強勢美元造成亞幣弱勢的趨勢下,重押單一券種的風險較高。

瑞銀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繼文表示,亞洲高收益債券的高殖利率水準,相較於全球高收益債券,更顯投資價值。據彭博社的統計資料顯示,到8月底為止,美林亞洲高收益企業債券指數殖利率為8.96%,美林亞洲高收益債券指數的殖利率也有8.61%的水準,殖利率都維持在相對高檔的水準,高於美林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的7.44%;相對偏高的殖利率對投資人來說,仍是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從信用利差的角度觀察,到8月底為止,亞洲高收益企業債券的信用利差仍高達760點,亞洲高收益債券指數的信用利差也有720點,相較於全球高收益債券約590點的利差,亞洲高收益債券信用利差未來仍擁有極大的收斂空間,未來資本利得的潛力深值得期待,這也為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投資價值增色。

---------------下一則--------------- 
人民幣貨幣基金報酬 回溫2015-09-22 06:59:22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zhL7l1

持有人民幣資產的穩健型投資人,通常選擇定存理財,截至上月底,包含外幣定存單在內,國人的人民幣存款餘額達人民3,297.9億元,隨著人民幣匯率漸漸調整到位,人民幣貨幣市場型基金報酬也跟著回神。

法人分析,人民幣貨幣市場型基金隨時申贖,利息不打折,更無須考量綜合所得稅與二代健保費問題,是相對靈活的理財選擇。

近期大陸出口跌幅收窄,加上官方加大財政力道,離岸匯價走勢轉強,顯示人民幣匯價短期貶值壓力已經放緩。

保德信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李秀賢分析,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議題自去年中發酵,美元對多數貨幣走強,不過因官方干預,人民幣在亞幣中明顯抗跌。

但是,中國扭曲匯率的同時也須付出「流失外匯存底」代價,大陸外匯存底規模長期居全球首位,但自去年6月達到近4兆美元的最高點以來,累計降低近11%, 和7月底的3.65兆美元相比,大陸8月外匯存底單月減少2.6%,創有史以來單月最大減幅,人行一直賣出美元,就是為了防止人民幣再走低。

復華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在人民銀行大動作消弭市場貶值預期心理後,加上透過外匯存底及賣出美債方式捍衛人民幣匯率,看空勢力逐漸消退,推估人民幣已回歸到過去狹幅震盪區間走勢。

摩根投信副總經謝瑞妍認為,中國經濟下行風險趨緩,人民幣開放腳步持續,將帶動人民幣匯價溫和升值。

在美元強勢格局下,人民幣將成為與美元抗衡的主要貨幣之一,建議在投資組合中納入人民幣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