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41001基金資訊

2015年10月01日
全球股市Q3蒸發11兆美元 「短期所有回升都是短暫的」 新興市場前景黯淡2015年10月01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陰影籠罩
全球股市第3季寫下4年來最差表現,市值蒸發近11兆美元(364兆台幣),MSCI AC世界指數累計下跌11%、MSCI亞太指數挫逾16%,美股跌幅則上看9%,均為2011年至今最慘,且在中國經濟走疲、原物料行情陷長空及美國升息動向不明等陰影籠罩下,新興市場前景格外黯淡。

從亞股、歐股到美股期指昨普遍出現反彈,但仍難敵夏季以來所遭遇的沉重賣壓。中國A股、H股名列最大輸家,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第3季累計挫跌29%,創7年來單季最大跌幅,在全球股市中表現敬陪末座;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同期下跌28%,位居倒數第2,比港股大盤恒生指數季跌21%更差勁。

許多分析師預期,全球股市短期內恐難撥雲見日,所有回升可能都將是短暫的。瑞穗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瓦拉丹(Vishnu Varathan)說:「原物料面臨下行壓力,加上美國升息將衝擊負債累累新興市場的疑慮,未來一段時間恐怕都只是『死貓反彈』!」

企業恐爆違約倒閉潮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周二發布《全球金融穩定性》報告,警告新興國家在成長趨緩態勢下,一旦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央行開始升息,借貸成本升高、債市流動性驟降,可能將爆發企業違約倒閉潮,特別是在美元走強推升美元計價債務的情況下。

報告顯示,因金融海嘯各國央行推行寬鬆政策,壓低借貸成本,從2004年到2014年,新興國企業舉債規模自4兆美元膨脹逾4倍至18兆美元(596兆台幣),佔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比飆升26百分點,中國企業負債增長尤其可觀。

中國經濟惡化增壓力
近月中國經濟惡化、陸股泡沫破滅,已成新興市場一大壓力。MSCI新興市場指數第3季跌逾16%,而亞太地區15個主要股市中,僅斯里蘭卡在外資加持下季線微幅收漲0.4%。

歐、美股市也未倖免於中國掀起的震盪,美股3大指數第3季跌幅均上看9%,且今年稍早支撐美股走揚的生技醫療股走勢急轉直下,加深美股因企業獲利看淡而走空的氣氛。

高盛已將S&P 500指數年底目標水準由原估的2100下修至2000點,意謂今年全年將下跌近3%,將是4年來年線首度收挫,並表示「持平即新增長」將成2016年市場主旋律。

美股Q4有望重拾漲勢
不過,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全球投資解決方案主管史里蒙認為,美股牛市並未告終,只是稍事歇息而已,美國經濟基本面並未改變,且企業財報仍呈利多,第4季美股有望重拾漲勢。

---------------下一則--------------- 
景氣好憂鬱 連3月藍燈 民眾促政府積極作為 否則沒信心2015年10月01日蘋果日報【林海╱台北報導】

國發會昨公布8月景氣燈號,連3月亮出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也是今年以來的第4顆藍燈。雖各項指標中,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增加1分,但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減少1分,綜合判斷分數與7月同為14分,顯示目前國內經濟力道疲弱,景氣仍低迷。

8月分數與7月相同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先進國家經濟相對穩定,加上歐美年底採購旺季將至,出口情勢可望逐步改善;但是中國等新興國家景氣持續放緩,以及美國聯準會升息動向等風險,仍須留意。

吳明蕙指出,目前看來,中國下半年的經濟成長不如上半年,這是台灣必須留意的風險,但中國為了讓經濟成長回穩,近期開始進行擴張財政政策,基礎建設也在增加,這些對於經濟有幫助,而中國一旦回穩,對台灣外需也有助益。

至於美國升息與否雖是不確定因素,但吳明蕙也說,市場對此已經有所預期,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出的狀況一直存在,「往好處想,若未來不確定性因素消除了,這對市場反而是好事。」

國發會:本季將好轉
內需方面,吳明蕙認為,資本設備、半導體設備進口明顯擴增,顯示民間投資有所提升,但企業對未來景氣看法仍偏保守,難免影響投資力道;民間消費在就業情勢穩定與百貨公司周年慶激勵下,動能可望維持。

然而近月消費者信心下滑,須密切關注民眾的購買意願,但整體而言,國內景氣第4季起可望逐漸好轉,明年將優於今年。

對景氣燈號連3藍,從事服務業的楊小姐表示,股市在國安基金進場後似有回穩,但還是難見明顯回升,雖然景氣看起來不太好,但是颱風天不管電影院、KTV,百貨公司還是很多人,顯示大家仍願花錢,也看好接下來的周年慶及國慶長假,有機會帶動買氣回溫。

從事製造業的陳先生則說,政府一直說第3季是谷底,第4季會反彈,希望政府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讓第4季的反彈幅度大一點,否則若還是跟目前一樣,生活上會很沒信心。

---------------下一則--------------- 
上周外資溜走 台股大失血11億美元2015-10-01 07:16:55 聯合晚報 記者林韋伶�台北報導
http://goo.gl/vLX5ul

上周由於財新中國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至47,中國經濟前景隱憂再度衝擊市場投資信心,且福斯汽車排放數據操控案拖累歐美股市, 連帶使得MSCI新興亞洲不含日本指數上周重挫4.5%,其中以台股走跌近4%表現最差;上周外資於新興亞股態度再度由買轉賣,淨流出金額為27.97億 美元,失血最多的台灣遭淨賣超約11億美元,其次則為南韓的失血9.23億美元。

中國信託投信指出,台股相對國際股市較疲弱,投資信心略顯不足,央行上周降息半碼,具有支持經濟的宣示性意味,由於市場預期台灣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負值,且對電子旺季拉貨看法分歧,下月初公布的9月營收將受到嚴格檢視。

台新主流基金經理人沈建宏則分析,今年接下來還有10月底及12月中的兩次利率決策會議,台股短線上雖然資金面偏多,但愈接近下次會議市場氛圍又會轉為不確定性。整體來說,接下來市場區間整理的機會仍大,操作上偏向次族群的個股表現。

沈建宏建議投資人挑選個股操作,可優選美元資產的外銷概念股、新台幣貶值受惠股及汽車零組件等相關個股,主要因為第3季新台幣對美元趨貶,業外匯兌收益可期;至於塑化、橡膠等原物料類股,在農曆年前應該還會有一段反彈行情,投資人也可納入考慮。

---------------下一則--------------- 
中秋後漲跌互見 定期定額台股基金降風險2015-10-01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一向有中秋節變盤議題,30日則是隨亞股收紅,統計過去10年來,中秋節過後台股表現為漲跌互見,且為小漲小跌,法人認為,台股目前重點還是選股不選市,選對類股比大盤走勢還重要,因此採定期定額布局台股基金,有助降低波動風險並掌握獲利契機。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表示,中秋、十一為傳統消費旺季,台股大陸十一長假受惠股大致上可從消費性電子、食品民生中概通路、航空觀光三大類觀察,這些都是可多留意的投資題材。特別是航空觀光類股由於受惠低油價,使得營運成本降低,預期將有直接的題材效應反映在營收業績上。

日盛首選基金經理人林建良指出,各國陷入貨幣政策兩難局面,美國未升息並點出通膨及國際經濟下行的風險,但仍強調美聯儲會在2015年升息,這波油價下跌未刺激消費力,中國近期積極釋放做多政策,陸股持續震盪未走穩,全球基本面尚未與資金面接軌,台股上市融資餘額已自高點2,100億元下降至1,229億元,顯示浮額偏輕,目前國安基金及公司庫藏股仍在實施中,有利籌碼面,盤面族群表現集中化,建議擇優選股布局。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周奇賢認為,雖然電子產品旺季效應大不如前,但包括PC及智慧型手機的庫存調整近尾聲,歐美市場旺季前的拉貨需求將浮現,加上新台幣第3季呈現明顯貶勢,電子股連續兩季的獲利下修將結束,甚至有上調機會。

另外,明年1月大選前,加上陸股的資金排擠效應大減,資金可望回流,台股評價下修壓力減緩。

整體來看,陳建宗強調,台股基本面上市櫃營收創高的公司多集中蘋果供應鏈、紡織、光通訊與汽車零組組件等類個股,可留意表現機會。接下來伴隨蘋果新品正式發表,後續陸續上市,加上十一長假前拉貨效應,應有助整體上市櫃公司營收恢復增長,後續留意的重點則是在Fed利率決策與證所稅改革進度。

---------------下一則--------------- 
前進大中華 指數商品優選2015-10-01 07:14:3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cAfkT4

美國聯準會(Fed)9月利率會議宣布維持關鍵利率不變,但年底前加息可能性高;日本通膨停滯、歐元區通膨也不見上升,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壓力使得降息、降 準機會不小,油價持續低檔盤旋更助長通縮壓力,預期全球市場資金仍處寬鬆,有利風險性資產表現,估計第4季市場仍會因升息、不升息而波動。

在這樣的基調下,永豐投信第4季投資建議上有兩個重點,一是尋找跌深低基期市場;二是分批布局,逢低進場。

在股票部位上,永豐投信仍看好大中華相關市場。大陸股市經過第3季大幅下修,指數已來到年初位置,接下來預期政策面的支持是股市表現的最大推手,10月將召開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會中將就「十三五」規劃方向定調,預期大陸在改革創新中將釋放新紅利。

籌碼面來看,陸股自6月以來經歷大幅度的去槓桿過程已接近尾聲,目前兩融餘額跌破人民幣萬億元,來到去年12月起漲的水準,許多個股本益比明顯偏低值得買進。

此外,A股與香港H股價差創六年新高後,雖然收斂,但價差仍相當大,港股與國企指本比已低於八至九倍,投資價值浮現。

針對大陸市場,永豐投信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可以選擇指數型產品,如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因為是台灣市場中唯一大陸A股高股息基金,為中長期投資大陸相對穩健的選擇。

而想要追求α的投資人,則可以考慮主動型的大中華區基金,以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來說,擁有QFII額度,同時亦開立滬港通帳戶,基金經理人藉由QFII額度投資滬港通尚未開放的創業版、中小型股等標的,再藉由滬港通帳戶投資大型藍籌,掌握所有類股行情。

另外,年底前國內有證所稅廢除利多,大陸則有第4季政策紅利出爐,產業庫存調節接近尾聲等三大利多下,國內外環境支持下台股第4季將有支撐,個股表現可 期;永豐領航科技基金以持有技術領先的關鍵電子零組件個股及受惠iPhone性能提升的蘋果概念股為主,其他看好題材及產業包括長期趨勢看好的雲端概念、 物聯網、汽車電子,油價下跌受惠股等。

在固定收益部位,永豐投信看好中國與人民幣相關資產。人民幣8月走勢震盪,然經過官方強調偏差校正完成,並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等喊話,消除疑慮,匯率已逐漸趨穩,加上市場預期未來再降息降準可能性極大,對追求收益的人來說,可考慮布局中國高收債及人民幣債券市場。

永豐投信指出,永豐中國高收債券與人民幣債券基金均有人民幣與台幣雙幣別可選,看好點心債目前具備相對高的殖利率及企業基本面堅實的優勢,預期匯率逐漸正常化的環境之下,買盤仍將會持續進駐,也還有資本利得的空間可以期待。

---------------下一則--------------- 
十一長假後 A股漲聲響2015-10-01 01:3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十年大陸國慶節後滬指漲跌幅 http://goo.gl/D0d45Y

大陸「十一長假」啟動,讓本周A股陷入狹幅整理,但回顧過去10年A 股走勢,十一長假後A股開紅機率高,就10月來說,收紅機率更達6成,法人分析,大陸官方正重建金融秩序,股民信心整軍,預料第4季將不再急漲急跌,尤其 是股價較為穩健的大型企業,現在不失為進場的好時機。

從歷年10月股指走勢與國慶日後漲跌對比可發現,A股在10月有6次上漲,4次下跌,上漲概率為60%,其中近10年漲幅最大的是2010年10月,當月滬指漲幅12.17%,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10月,當時正處於全球金融海嘯之中。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說,A股自10月1日起將休市5個交易日,官方與財新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將出爐,預期股市延續震盪整理的機會濃厚,可留意在長假期間十三五規劃是否有更進一步的細節釋出。

楊國昌指出,其次,滬深兩市兩融規模大幅縮水後,券商的流動性從上半年的「告急」轉變為「過剩」,一旦有題材,便可能吸引新一輪行情;最後,隨著9月結束,場外配資清理將進入尾聲,本輪股災元兇終被趕出,有利於A股恢復元氣。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大陸官方近期持續發表正面看待股市言論,指數持續位於3,050∼3,100點間震盪,力保3,000點態勢明顯,但因指數尚未走穩,投資仍宜採分批布局。

鄭慧文表示,9月底行情出現較弱反彈主因清理場外配資9月底結束,加上十一長假將近,投資人轉防禦心態偏重,然因此波大陸股市走勢雖震盪,守 3,000點心態卻十分明顯,加上10月之後場外配資清理結束,相關帳戶的倉位輕,殺跌動力已衰減,利空出盡之後,可望迎來技術性反彈。

---------------下一則--------------- 
十一後 A股開紅機率高2015-10-01 07:16:1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ig9oZf

中國國慶「十一長假」即將啟動,讓本周A股陷入狹幅整理,不過,回顧過去10年A股走勢,國慶長假後A股開紅機率高,就10月來說,收紅機率更達六成。

法人分析,中國官方正重建金融秩序,股民信心整軍,預料第4季不再急漲急跌,尤其是股價較為穩健的大型企業,現在不失為進場好時機。

從歷年10月股指走勢與國慶日後漲跌對比可發現,A股在10月有六次上漲,四次下跌,上漲概率為60%。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指出,A股自10月1日起五個交易日休市,官方與財新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將出爐,預期股市延續震盪整理機會高,可留意長假期間十三五規劃是否有更進一步細節釋出。

楊國昌分析,當前盤勢量縮窄幅震盪,但仍暗藏積極現象,例如9月QFII和RQFII額度發放速度加快。

---------------下一則--------------- 
歐日股 吸金力道續強2015-10-01 07:18:3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QMKBWV

美國聯準會暫緩升息,歐日股市持續受到資金青睞,歐洲連四周吸金,今年來累計資金淨流入逾1,033億美元,日股連續吸金進入第九周。美股上周單周淨流出逾72億美元,今年累計資金流出近1,289億美元。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美國聯準會升息暫告緩解,資金重回美國以外股市懷抱,歐日股市政策面及基本面雙重利多助攻,上周持續吸金,特別是歐洲,今年來38周中僅四周遭到資金調節,顯示歐股深受國際資金青睞,今年來吸金超過1,033億美元,是去年全年度的六倍多。

美國暫緩升息,市場焦點轉向基本面,謝瑞妍表示,即將公布的全球製造業PMI指標,和8日揭開序幕的美股企業盈餘,將提供投資人一窺全球景氣外貌,若最終 數據結果正面,將印證儘管全球經濟成長稍有修正,歐美復甦力道仍維持正增長。此外,美國因全球經濟疲弱與新興市場疑慮而暫緩升息,歐洲與日本央行是否會因 相同原因進一步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也是觀察指標。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日本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至41.7,其中四項分項指標全數上揚,顯示因就業環境改善與薪資提升,帶動民眾購買耐久財 意願增加,有零售銷售增長,加上安倍經濟學「三支新箭」即將部署,Fed2015年內將啟動升息循環,美日利差有機會持續擴大,有利日圓貶值,將延續股市 成長動力。

歐股部分,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指出,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表示需要時間考量是否擴大刺激政策,未來將觀察新興市場的成長動能是否持續放 緩,以及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但量化寬鬆(QE)仍會持續到2016年9月,因此在貨幣持續寬鬆的環境下,可望持續為歐股增添上漲動能。

---------------下一則--------------- 
新興亞股9月雖失血 東北亞今年相對看好2015-10-01 01:33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外資對新興亞洲股市買賣超金額 http://goo.gl/VAoFs9

9月以來外資流出新興亞股,其中以韓國大幅流出17.94億美元失血 最多,其餘印度、泰國、印尼及菲律賓分別流出7.26億美元、5.5億美元、5.18億美元及7.16億美元,台股則僅流出1.17億美元,但統計今年以 來,新興亞股的印度及台股最吸金,分別流入37.42億美元及30.36億美元,東北亞相對被看好。

台新投信投資長莊明書表示,新興亞洲股市中持續看好東北亞大陸、台灣以及印度表現,東南亞各國近期多呈現資金淨流出,雖然相關各國多加大財政力道挽救經濟,但整體市場動能依舊相對疲弱,礙於全球股市仍動盪,外資撤出東南亞情勢尚未逆轉,重申對東南亞股市保守以對的看法。

宏利資產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指出,市場對整體經濟成長愈感憂慮,加上某些市場的波動度上升,使得亞洲地區股市已進入弱勢循環,但具吸引力的長期投資價值機會已顯現,預期第4季獲利企業可望出現一波漲勢。

他指出,相對看好台灣汽車零組件,印度非必需消費品,韓國獲利能力良好的醫療產業,大陸及香港市場,以未受整體經濟成長走緩影響的特定工業與金融相關公司,泰國看好正在參與重要基礎工程案興建的建築業。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市場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但如非商品國的邊境市場、主攻利基市場與創新能量強的小型企 業,或者是可以受惠到政策利多的南韓和印度中小型股不僅與國際情勢連動度較低,受國際資金流的影響較小,且具備良好的投資題材與前景,為現階段較看好的族群。

---------------下一則--------------- 
亞幣Q3重摔 17年來最慘 本季難有起色 貶值恐成常態2015年10月01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無預警讓人民幣貶值及美國利率看升導致資金流出新興市場,第3季從撤出金額創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紀錄,拖累亞洲貨幣第3季寫下17年來最大貶幅,本季預料仍難有起色。

馬元Q3貶幅冠亞幣
亞幣兌美元昨普遍反彈,以韓元升幅最大,共升值1.4%,但仍無法扭轉全季頹勢。表徵日圓以外亞洲10種交易最熱絡貨幣的彭博摩根大通亞元指數第3季下跌逾4%,創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差表現。馬元第3季兌美元貶幅居亞幣之冠,貶約14%,韓元貶約6%,新台幣貶6.2%。

西太平洋銀行資深外匯策略師可羅(Sean Callow)說:「第4季很難看到任何亞幣出現持久且顯著的漲勢,這些貨幣兌美元貶值可能成為常態。亞洲決策官員難以對付經濟成長減速,美國聯準會(Fed)政策展望也仍是市場辯論的議題,我們預期亞幣將持續劇烈波動。」

市場動盪推升避險需求,帶動日圓兌美元第3季升值2.2%,是3年來最佳表現。三井住友銀行外匯和貨幣交易主管柳股政人說:「如果股市持續下跌,日圓可能測試119日圓兌1美元的價位。股市似乎正在經歷過渡期,目前非常脆弱。」

新興市場資金外流
與1990年代末期的危機相比,目前亞洲國家的外部債務較少、匯率更有彈性,外匯存底也更充足,大多數經濟體的經常帳收支呈現順差而非逆差。

巴克萊駐新加坡亞太外匯策略主管科特查說:「亞洲的基本面比以前強健,許多國家已大幅減少干預貨幣匯率,我們不會看到亞洲承受和當年一樣大的壓力,但市場對中國經濟成長、匯率和政策的憂慮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持續衝擊亞幣。」

不僅亞洲,整體新興市場均面臨資金外流導致貨幣貶值的困境。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投資人第3季從新興市場撤出400億美元,是6年來首度撤資,且撤出金額創2008年第4季以來最高紀錄。

---------------下一則--------------- 
工業生產連2月下滑 日本經濟再臨衰退2015年10月01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8月工業生產意外連續第2個月下滑,加深日本經濟可能陷入首相安倍晉三上任以來第2次衰退的憂慮,分析師預期日本銀行(日銀)10月將擴大QQE(質化與量化寬鬆),日本政府也將加碼振興經濟。

料10月擴大QQE
日本經濟產業省昨公布,8月工業生產月減0.5%,不如經濟學家預測的成長1%及政府預期的成長2.8%,延續7月下滑0.8%的頹勢。另外,日本8月零售銷售與7月持平。

物價下跌、國內消費者支出疲弱加上中國經濟成長減速,已使日本企業受到傷害。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席耶連(Marcel Thieliant)說:「日本經濟復甦已停滯,最新工業生產數據顯示日本經濟第3季將再度萎縮,日銀幾乎可以確定會在10月擴大QQE規模。」

目前擔任安倍晉三顧問的日本前經濟大臣竹中平藏周二受訪時表示,政府應先在今年秋季通過5兆日圓的預算案,然後日銀才擴大貨幣寬鬆規模。他指出,將日銀的行動與財政措施結合,是振興經濟最有效的作法。

安倍晉三另一名顧問本田悅朗也認為,日本需要更多經濟刺激措施來擊退中國經濟成長減速的威脅,表示通過追加預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他說:「我認為我們還不應該說日本陷入技術性衰退,但整體而言日本經濟處於停滯狀態,日本經濟並未穩健成長。」

---------------下一則--------------- 
安倍新三箭 加持日股2015-10-01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安倍連任日本首相,是自2001年小泉純一郎連任以來,自民黨時隔14年再次出現不經投票連任,顯示安倍在日本政局中仍具強勢地位。由於安倍連任符合市場預期,對日股影響不大,投資者相對更關注未來日本量化寬鬆政策是否有加大空間。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指出,安倍射出新三箭,分別為經濟、育兒支援與社會保障,希望產生希望的強大經濟、實現夢想的育兒支援、通向安心的社會保障。

其中經濟方面,更喊出要將日本名目GDP衝上600兆日圓的大關;育兒支援方面,則是強調希望將出生率目標從現在1.4倍恢復到1.8倍;另外還有針對老年化社會推出的社會保障。

野村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安倍推動經濟決心,加上日本最新核心CPI年增率轉為-0.1%,都增加日銀擴大寬鬆預期,但若扣除油價影響,CPI年增率為0.8%,加上美國動態不明,預期日銀在美國之前行動機率較低,本周宜關注日銀短觀數據。

亨德森遠見日本股票基金經理人Michael Wood-Martin指出,看好日本經濟及股市,尤以小型股具潛力。原因為日本小型企業的盈利在中期將保持強勁,由國內經濟轉強和日圓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帶動。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安倍經濟學「3支新箭」即將部署,美國今年內將啟動升息循環,美日利差將有機會持續擴大,有利日圓貶值,加上新三箭將延續股市成長動力,2020奧運題材、工業建設類股、消費類股等是後市可持續留意族群。

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認為,日本7月排除生鮮食品後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零,結束連續25個月走揚趨勢,距離日銀2%的通膨目標仍有顯著差距,顯示日銀後續仍有進一步擴大寬鬆政策的壓力,預期在基本面改善的利基下搭配央行續行寬鬆政策,看好日股投資前景。

---------------下一則--------------- 
印度股市 熱炒四題材2015-10-01 07:12:2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OKLpaA

印度中央銀行大舉降息2碼,幅度超乎市場預期,法人表示,資金面寬鬆有助於降低融資成本,可望刺激龐大內需消費有助提振印度企業獲利。

隨著印度股市近期盤整來到較佳的進場價位,不妨留意金融、科技、內需與資本支出四大題材,以長線投資掌握印度股市多頭行情。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分析,印度對中國大陸出口僅占總出口比重4%,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低,甚至間接受惠大陸經濟成長減速,使今年經濟增長與金融市場表現,優於其他新興國。

施樂富進一步指出,印度是原物料消耗大國,原油等大宗商品跌價直接改善印度貿易赤字與通膨壓力之餘,也讓印度央行降息政策有更多空間,如今,寬鬆貨幣政策有助降低融資成本與提振國內需求與經濟成長率。

野村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今年印度雨季後半段表現不盡理想,然截至8月底,糧食產出狀況與去年同期相去不遠,並未出現缺糧問題,後續即便因為基期因素使該國物價水準回升,但幅度應有限,預料印度央行將延續寬鬆政策。

葉菀婷指出,在今年底及2016年中旬,印度數個重要省分地方選舉即將登場,若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連續獲得勝利,可望扭轉在上議院的弱勢地位,使後續政策推行更順利,在企圖獲得勝選考量下,未來莫迪政府可望續釋出政策牛肉拉攏民心,對股市亦有正面的助益。

在投資部位上,富蘭克林坦伯頓印度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則建議,隨通膨壓力緩解,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效果浮現,可望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現階段建議可透過金融、科技、內需與資本支出四大題材布局策略,多元掌握印度經濟擴張期間的投資契機。

---------------下一則--------------- 
央行降息+消費旺季 印股逢低進2015-10-01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印度央行決議調降指標利率2碼,降息幅度超乎市場預期,消息一出即激勵印度股市由黑翻紅。雖然印度股市近期難以擺脫全球股市影響,但中長期展望仍具表現機會,值得逢低布局。

野村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印度近期物價明顯下滑,央行原本即有降息之計畫,然使降息幅度超乎預期的主因,主要來自於近期疲弱不振的股市及上週亞洲開發銀行將印度今、明財政年度的GDP年增率預估值,自先前的7.8%和8.2%,分別下修至7.4%和7.8%,為提振經濟復甦力道,印度央行因而決議擴大降息幅度,企圖帶動企業投資意願與民間消費買氣。

展望後市,雖然今年印度雨季後半段表現不盡理想,然截至8月底,其糧食產出狀況與去年同期相去不遠,在並未出現缺糧問題的情況下,後續即便因為基期因素使該國物價水準有所回升,但幅度應屬有限,預料印度央行仍將延續其寬鬆政策不變。

葉菀婷指出,以中長期角度來看,並不看淡印股表現,而美銀美林證券統計,在油價大跌後,隨後3個月SENSEX指數的平均漲幅達15.8%,若與MSCI新興市場指數相較,則漲幅平均高出12.5%,由此可見,印股的確是低油價環境下的受惠者。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股票專家Rana Gupta認為,儘管近日市況波動,但基於政府持續推進改革及企業獲利改善,印股在中至長期的前景仍然看好。短期而言,印度經濟應將循序漸進地復甦,只是股市市況波動的可能性增加。

日盛亞洲高收券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印度央行降息合乎預期,對印度債市及股市仍以正面解讀,此次降息希望藉此激勵投資部門活動,達到刺激國內需求效果,維持印度經濟成長動能,而印度政府移除外國機構投資人購買印度公債的限制,將可能續推升公債價格,股債後市可持續觀察。

---------------下一則--------------- 
歐股吸力全開 金量是去年6倍2015-10-01 01:3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goo.gl/qQ2orh

美國暫緩升息後,QE寬鬆護體的歐日股市持續受到資金青睞,歐洲連4周吸金近30億美元,登上全球股票基金淨流入寶座,今年來累計資金淨流入逾1,033億美元,創造吸金量為去年全年度量的6倍多;日股亦單周淨流入近9億美元,推升連續吸金周數來到第6周。

上周資金開始回補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扣除境內基金)上周淨申購達3.05億美元,也是自6月4日來15周首次出現資金淨流入; 反觀今年最終決議暫緩升息的美股,上周資金動能由正翻轉為負,單周淨流出逾72億美元,今年累計資金流出超過1,289億美元,全數回吐了去年全年淨流 入。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指出,美國聯準會升息暫告緩解,資金重回美國以外股市懷抱,歐日股市在政策面及基本面雙重利多助攻,上周持續穩吸金,特別是歐 洲,今年來38周中僅4周遭到資金調節,顯示歐股今年來深受國際資金青睞,而這股資金熱潮從歐股基金今年來吸金超過1,033億美元可見。

儘管歐股今年來憑藉堅強基本面持續吸引資金關愛的目光,不過近期歐股投資氣氛謹慎,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市場已逐步反應歐洲汽車業獲利下修預期,但歐股仍受外圍投資氣氛影響,大陸、新興市場經濟是否止穩仍為關鍵。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建彰表示,歐洲央行貨幣寬鬆政策已見發酵,且歐元區6成以上公司財報優於預期,由於新興國家經濟步調不一,在貨幣競貶的前提下,資本流出壓力較大,因此主要工業國包括歐、美、日等成熟國家相形之下展望較佳,未來偏多看待。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指出,近期傳出福斯汽車弊案影響投資信心,但汽車產業占歐洲國內生產毛額約3%,影響有限,且歐洲消費與企業投資信心持續改善,內需增長可望支撐歐元區經濟與企業獲利維持復甦趨勢。

日本股市從8月以來修正幅度頗大,美國利率政策、大陸經濟疲弱,與日本8月通膨率又來到-0.1%,在在影響日本股市後市。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表示,由於安倍連任符合市場預期,對日股影響不大,市場轉而關注日本央行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建議投資人趁目前日股持續低檔震盪,逢低布局。

---------------下一則--------------- 
生醫基金 擁三大動能2015-10-01 07:19:07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美國即將進入升息循環,全球股市震動加劇,醫療產業也面臨獲利了結賣壓,但今年來全球股市約下跌近7%,醫療產業相對抗跌;法人分析,醫療產業的預估盈餘成長率30%以上,是全球股市的2倍,而且四大次產業的獲利展望均佳,生醫基金後市可望續強。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第2季核准進度放慢,第3季後則開始加快腳步,回顧2012年以來,約三分之一的新藥是在第4季獲得核准,新藥利多仍可期待。

而新藥部位,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則指出,新藥開發技術趨成熟,新藥核准的平均研發支出逐年降低,顯示新藥開發效率明顯改善,新藥推出速度加快有助於帶動醫療保健公司營收,支撐生技製藥業多頭動能。

除此之外,江宜虔分析醫療產業中長期有三大驅動力:一、人口高齡化;二、新興市場國家的醫療需求隨所得提高而增加;三、生技、製藥、醫療器材等技術不斷創新,基本面佳,目前整體醫療產業長期(20年)平均本益比約18倍,股價回檔後,投資價值浮現。

---------------下一則--------------- 
搭配選擇權 亞股策略再進化2015-10-01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NN (L) 亞洲收益基金 http://goo.gl/KybweH

近期新興亞洲股市震盪回檔,正好營造逢低布局機會,但不少投資人又擔心波動風險,現在起有升級版亞洲股票基金可以選擇。

10月1日起,NN(L)亞洲高股息基金投資策略將從高股息族群為主的價值型投資,轉為亞洲股票搭配保護性選擇權策略,且基金名稱將改為NN(L)亞洲收益基金,藉由創造多重收益來源,降低波動風險,提高投資勝率。

NN(L)亞洲收益基金運用COMET(Core, Macro, Earnings, Turnaround)策略,聚焦於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亞洲股票,再運用賣出股票指數的買入選擇權(call option)收取權利金,可選擇的股票指數包括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韓國KOSPI 200以及台灣加權指數等。既能掌握個股上揚潛力,又能藉權利金收入增加基金的配息來源。

擔任NN(L)亞洲收益基金總代理的野村投信表示,此檔基金轉型後,將可藉由更多元化的收益來源方式,提供投資人參與亞洲成長的另一項選擇。過 去,亞洲高股息為主的基金雖然可以享有股息收入,但是當市場出現類似全球股災的系統性風險時,投資標的仍難以避免受到股價下跌的衝擊,且股息收入無法如債 息收入穩定。

現在則是亞洲股票型基金再升級版:選股策略跳脫高股息概念,可以強化資本利得空間,擴大投資標的範疇;選擇權方面,則是運用流動性較高的指數選擇權,不僅能擴大投資範圍,也能避免若個股股價上漲至被執行選擇權時,基金經理人可能必須被迫出售持股的情況。

新興市場持續震盪,現在適不適合進場投資新興亞洲股市,NN(L)亞洲收益基金經理人高仕佑(Ashish Goyal)表示,基本面相對突出的新興亞洲仍舊是新興市場中的亮點。此外,新興亞洲股市於近期下跌後,價值面更具吸引力。

高仕佑指出,近期亞股較為震盪,但展望未來,新興亞洲市場仍具成長空間,除了股市本身受惠於良好基本面,NN(L)亞洲收益基金所運用的選擇權保 護比率僅占資產組合約20∼30%,既可以讓基金每月均有權利金入袋,做為基金配息來源,股市上揚時也仍有60∼70%資產具有跟漲機會;當市場下跌時, 權利金收入可降低基金資產跌幅,因此運用選擇權將有助於降低波動度。

---------------下一則--------------- 
美債、投資等級債 連兩周大失血2015-10-01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儘管美國聯準會釋出鴿派言論暫緩升息,但年底前進入升息循環預期不變,債券資金動能因而受到壓抑,投資級企業債基金連二周大失血,上周資金淨流出逾35億美元,創下近三年來最大單周淨流出金額;美債買氣也跟著連兩周受累,上周再流出0.33億美元。

國際利空消息頻攪局,美國貨幣市場基金上周資金動能翻正,一反連三周失血,大舉流入逾103億美元,高收益債儘管上周連續第三周逆勢吸金,但風險意識抬頭影響,吸金幅度縮水。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表示,高收益債券上周資金動能連續第三周維持為正,但市場原先不確定感較高,又受到大陸經濟數據不佳、德國汽車大廠爆出廢氣檢驗造假醜聞等多項利空攪局,打擊市場投資信心,也連累高收益債券買氣。有高達103億美元觀望資金選擇轉往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停泊,預期近期全球風險性資產波動持續。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美國即將進入升息,反觀美國以外全球主要央行多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提供市場流動性,同時壓低利率水準,促使資金在經濟復甦環境下持續追求收益。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表示,全球經濟成長前景的疑慮,使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利差短線大幅攀揚,但以美國經濟狀況評估市場已有過度擔憂之虞,導致美國高收益債目前隱含的違約率已高於信評機構穆迪對全球高收益債違約率年底前升至2.7%的預估,看好B級公司債相對於BB級公司債利差比率接近金融海嘯時期高點,後市將有顯著收斂機會。

---------------下一則--------------- 
中資美元債 可穩定資產組合2015-10-01 01:3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一年中資美元債波動度相對低 http://goo.gl/gBsNXV

自去年美國聯準會QE退場後,美國將升息的預期不斷干擾市場,根據彭 博資訊統計,近一年債市的波動率明顯上升,衡量債市波動及恐慌程度的MOVE指數(Merrill Lynch Option Volatility Estimate Move Index)去年9月之前多在50∼60區間移動,隨著美國購債計畫結束,該指數往上跳升,今年來保持在70∼90間波動。

觀察主要債券指數近一年波動度,中資美元債相對其他券種表現更抗震,雖然發行主體是大陸企業,但與A股高波動的表現完全不同,中資美元債近一年波動度僅2.69%,遠低於新興市場高收益債的4.06%、亞洲高收益債的3.54%,甚至比美國公債的3.54%還低。

統一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涂韶鈺表示,中資美元債目前處於需求大於供給的階段,能在國際美元債市場發債的大陸企業,通常是擁有高知名度、具有雄厚背景的國企、類國企,或獲利前景具高成長的民營企業。

涂韶鈺指出,中資美元債的初級市場發行條件對債市投資人具高吸引力,因票面利率相對高,能提供良好報酬;存續期間相對較短,能降低持有風險;進入次級市場後,價格又能維持穩定上揚趨勢,持有者可同時賺取票息與資本利得。

此外,涂韶鈺透露,當基金持有以美元計價的中資美元債為核心資產時,還能透過遠匯操作,利用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利差,獲取額外的加值收益,同時,在匯率波動較劇烈時,還能發揮避險功用,減低國際匯市無預警波動的影響,可達到穩定資產組合的目的。

統一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是國內唯一主要投資於中資美元債的基金,投資顧問為泰康資產(香港),其總資產管理規模近8,000億人民幣,逾6成為固定收益,母公司泰康人壽連續11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大陸債市投資經驗豐富,對債券風險評估嚴謹。

---------------下一則--------------- 
人民幣匯價連升 加入SDR近了2015-10-01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海外貨幣型基金近一月績效前10強 http://goo.gl/2ghI12

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的強勢表現,以及在岸離岸匯價的顯著收窄,在 很大程度上修正貶值預期,法人指出,美國將支持大陸讓人民幣獲得官方儲備貨幣地位的消息,推升9月29日香港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盤創7周新高,價差縮 小趨向一致性將有助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未來一段時間內,預期人民幣匯率將會維持穩定。

日盛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黃惠雯表示,歐習會談後,獲得美國正面承諾,只要人民幣達IMF標準,美國將支持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在國際貨幣 體系中地位上升的趨勢是確定的,國際貨幣地位增強,有助延續人民幣緩升格局,大陸經濟成長存在下行壓力,8月工業生產指數表現不佳,預期下半年政府仍推出 強勁的政策性寬鬆制度,以支援實體經濟面,在人行政策支持下,人民幣仍可維持相對強勢。

黃惠雯指出,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市場避險風險意識提升,資金明顯往波動度低商品移動,人民幣貨幣市場型基金具有更佳流動性、多幣別優勢、理財靈活度高等特性,建議可將人民幣貨幣市場型基金納入投資組合。

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海外顧問—宏利資產管理中國債市專家陳珮珊指出,人民幣在短期略為受壓,並預料於短至中期內兌美元進一步貶值;人民幣 可能會在未來12個月內降至6.7元人民幣兌1美元。雖然大陸官方致力透過降息和降準刺激經濟,而非借助人民幣進一步走弱帶動經濟,短期而言,在岸與離岸 人民幣可能再度面臨阻力。

陳珮珊認為,主動管理投資組合的風險至關重要,有助減低潛在虧損及把握大陸、香港固定收益市場的投資機會。

兆豐國際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黃詩紋表示,近期因美國升息預期造成美元匯率攀升,引發國際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導致新興市場貨幣面臨貶值壓力, 在此之下,人民幣的短期修正屬正常現象,匯率波動高,待今年底至明年初美國升息底定,匯率將重回市場機制。以大陸快速增長的國際貿易需求來看,人民幣中長 線仍處於上升軌道,低點投資價值已現。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分析,人民幣在8月重貶後走勢已趨穩,且大陸官方反覆重申人民幣不具貶值基礎,短期內即使人民幣有貶 值壓力,貶值幅度應不會太大,大陸對國際長期資金的吸引力仍然存在,加上大陸希望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這對人民幣匯率來說是長期利多。

---------------下一則--------------- 
避險…貨幣型產品吸金2015-10-01 07:19:4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根據研究機構晨星統計8月基金資金流向,資金流入前十名基金類別以貨幣型與美歐債券型基金為主。

德盛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指出,美國聯準會暫緩升息與原物料價格震盪與新興市場成長放緩的疑慮,仍影響市場投資信心,導致全球股債市的波動加劇。隨著市場風險趨避意識升溫,資金紛紛停泊在貨幣型基金觀望。

由於全球經濟仍走在復甦之路的軌道上,主要國家的貨幣環境也仍然寬鬆,為市場挹注豐沛流動性,有利股債市表現,面對短線市場波動,謹慎但不宜過度悲觀。

---------------下一則--------------- 
九境外基金愛台 有獎2015-10-01 07:22:4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QAuYsT

金管會針對境外基金業者推出的「愛台灣」深耕計畫,昨(30)日公布年度評選,摩根資產管理三連莊,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則二連莊,兩大業者可因此放寬基金引進規範做為獎勵,且兩家業者的基金國人投資比重上限放寬至70%。

金管會並放寬景順、瀚亞、施羅德、聯博、柏瑞、NN Investment Partners Luxembourg S.A.(總代理人為野村投信)及富蘭克林資產管理集團等七家,旗下基金投資比重上限也調高至70%。金管會的深耕計畫是年度評選,獲選業者的優惠期間為 10月起至明年9月。

金管會指出,摩根資產管理因在台灣設立據點、在台設立之投信排名前三分之一、營業收入高於投信事業營業收入中位數、集團最近一年協助在台投信據點培育投資 研究等核心資產管理技術人才,且海外資金委由摩根投信全權委託操作或提供顧問服務,有具體成效,符合五項評估指標,可適用二項優惠措施:包括總代理人申請 代理境外基金之每次送件基金檔數上限為三檔,及得於符合境外基金管理辦法之範圍內,引進新類型的境外基金,或與同類型投信基金投資規範不符之境外基金。

---------------下一則--------------- 
深耕計劃 業者:應考量整體規模2015-10-01 07:21:07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基金業者若獲金管會認可深耕計劃,可以放寬引進新基金的功效。
然而業界觀察,金管會這回放寬了有「努力與貢獻」業者的基金國人持有比上限至70%,七家投信中,以聯博受惠最大。金管會針對單一基金設立的上限,卻未考慮整體基金規模,大與小難成正比。

舉例來說,柏瑞環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看似國人持有超過九成,但其規模只有3,374萬美元;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基金國人持有六成,其基金規模卻有177億美元,若只從國人投資比重觀察基金概況,難窺全貌。

業者反應,這將造成大者恆大的產業現象,難以導正五家業者握有六成境外基金規模的產業現象,若是基金選擇變少,不一定有利於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