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41007基金資訊

2015年10月07日
基金質借 年底可望上路2015-10-07 01:27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彭禎伶�台北報導

為台股找資金活水,金管會加速推動各項措施,其中「基金質借」可望年底前上路。金管會表示,關於民眾用在銀行買的基金向銀行質押借款,目前銀行公會所擬的自律規範已出爐,未來法規核定、銀行資訊系統建置完成後,預計最快年底前可上路。

金管會表示,在基金質借的業務中,比較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投資人「一檔基金多家銀行借款」,因此,在自律規範中將研擬出各銀行間的照會機制,當投資人手中的同一檔基金在A銀行借款後,銀行資訊系統就會註記,就不能再向B銀行借款。

在自律規範核定後,各銀行只要資訊系統建置完成,就可自行承作相關業務,民眾也就可以開始用基金質押借款。

金管會指出,關於基金質借的成數還在研議中,但應不會超過5成,至於擔保維持率等細節則是在自律規範中訂定。

銀行公會在8月底理監事會議就臨時動議討論基金質押一案,日前所擬定的自律規範已送交到金管會審查。據信託公會統計,目前透過銀行信託管道(特定金錢信託)投資的境外基金達新台幣2.2兆元、國內基金達6,300億元、公債與公司債達3,200億元,共3.12兆元。

金管會預估,開放銀行特定金錢信託受益權跨行質借,包括基金、債券與海外股票等,約1/3客戶有質借需求,以貸款成數5成計算,將可增加5,000億元可運用資金,等於市場有新一波資金可活用,將為銀行財管、台股注入一股活水。

---------------下一則--------------- 
富達:全球股市 Q4反彈可期2015-10-07 01:27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在希臘債務危機、大陸經濟成長放緩、聯準會升息暫緩、福斯汽車醜聞等 衝擊下,第3季全球股、匯市震盪加劇。富達全球技術策略分析總監傑夫.賀夫曼(Jeff Hochman)指出,第4季成熟市場股市應有一波反彈行情,而台股科技股已出現超賣,第4季在美股帶動下可望反彈,加上股息殖利率優於其他亞洲國家,吸 引外資不必悲觀。

傑夫.賀夫曼針對2015年第4季全球股、匯、債市與油金等資產走勢進行分析,他首先從全球信用擴張現象來分析,認為現在全球仍處在一個增加信用 的階段,但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並沒有如以往一樣同步成長,全球所創造的信用額度高達8.5兆美元,而名目國內生產毛額僅增加5兆美元,對全球 GDP成長僅貢獻3.5%,信貸成長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正在褪色。

傑夫.賀夫曼認為,就技術面而言,此刻多空之戰的旗鼓相當,但第四季多頭將會戰勝,主要是目前市場超賣與投資情緒過低,反而有反彈的機會。

傑夫.賀夫曼強調,在這個非常不確定的年代下,股息成長變得非常有意義。根據彭博的統計顯示,從過去15年股息平均每年2.5%成長所創造財富效 果十分驚人,觀察MSCI AC世界指數,從1999年初到今年的9月,其中如將股息轉入再投資,指數達149.67,沒有將股息轉入再投資則僅有111.55,前者漲幅高達 87%,後者僅39.44%。而台灣企業的股息殖利率優於其他亞洲國家,也正是吸引外資的原因之一。

過去對能源、金價預測相當準確的傑夫.賀夫曼認為,目前油價明顯處於空頭向下趨勢,主要是美國頁岩油讓石油的供給增加,但全球的需求卻下降,現在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持續在每桶54∼55美元之下,未來預估可能穩定在每桶35∼40美元間。
而金價預估更將走低,由於實質利率仍在0%以上,金價最終會下滑回到每盎司900美元。

債市部分,他指出,美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新戰術區間在1.9∼2.6%遊走。如殖利率在3.25%以下,結構性多頭市場依然活躍。至少在未來 12個月內不可能攀升到3.5%以上,建議減碼政府債券,但高收益債(不含能源)仍能提供誘人的風險報酬,伴隨低違約率,可持有美國與歐洲高收益債,因近 期利差擴大,但如股市再度反彈,利差擴大情形不會持續。

---------------下一則--------------- 
股優於債 重押美中2015-10-07 07:12:16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DzAbUe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第4季金融市場可望「撥開迷霧見落底」,因為美國及中國這兩大變數趨於明朗,有利投資信心及風險資產價格。第4季的投資原則仍是股優於債,股票主要看美股,債券首選歐洲高收益債券,產業仍推生技醫療,新興市場則是看中國。

張繼文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9月不升息,加上9月就業報告數字不如預期,市場已開始有「美國不需要升息」的想法,有利美股短線續彈,大盤完成打底續強的可能性不低。

瑞銀美國總收益基金產品經理葉依婷表示,美股多頭最甜美的時段已近尾聲,美股類似過去全面強勁上漲的機會可能減少,但美國內需動能仍強,企業獲利持續成長,推升美國經濟持續穩健增長,加上美國企業併購活躍,基本面和題材面都較其他市場出色,這些都為美股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瑞銀特別看好美股中的股份回購題材,這類型的企業現金多,財務體質也比較好。葉依婷解釋,依歷史經驗,當美國企業在市場上買回自家公司的股票後,每股純益將因為股數減少而增加,因此有利帶動預期長期股價增值,並推升股價表現。

葉依婷分析,以美國目前的經濟情勢來看,房地產價格回升,企業財務槓桿比例偏低,加上財務體質健全,預期企業實施股份回購的熱潮仍將延續。

以瑞銀美國總收益基金為例,自基金兩年多前成立到今年9月底為止,年化報酬率接近11.9%,平均年化總收益為6.7%,其中有5.5%是來自股份回購,只有1.2%是來自股利。

此外,瑞銀美國總收益基金由於精挑美國優質中大型股,不但較抗跌,也能藉由買回股票而提供投資人較佳的收益。因此,瑞銀投信建議,在市場不確定氣氛仍存在時,這檔基金可配置三成的比重。

瑞銀生化股票基金是瑞銀的強項,也是長期看多的標的,建議穩健型投資人至少可布局一成的比重。張繼文指出,瑞士信貸預估,今年生技產業獲利以29%的年增率居所有產業之冠,醫療產業則以9%的年增率居次。不僅如此,未來兩年,生技產業的盈餘年增率同樣也將拔得頭籌。

在陸股部分,瑞銀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產品經理周慶安表示,中國政府持續推出降息、降準的雙降政策,又推出財政政策補貼、公共建設等一連串的刺激政策,預期可望帶動中國經濟穩健回溫。尤其之前股市已整理一段期間,中國經濟與股市有機會在第4季漸入佳境。

張繼文表示,福斯汽車的問題目前仍是餘波盪漾,市場傳出歐洲中央銀行是否該推出進一步的量化寬鬆(QE),這有利於歐洲高收益債券基金。

---------------下一則--------------- 
本益比回到今年新低 全球中小股漲相佳2015-10-07 07:15:2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經歷修正之後,中小型股的本益比回到今年新低,中小型和大型股的相對本益比也降低,來到1.4倍,小於金融海嘯後經濟復甦以來均值,法人分析,全球中小型股已出現投資價值,投資人可考慮分批布局全球中小型股基金。

以網羅美國中小型股公司的「羅素2000指數」為例,今年來跌幅約5%,但回顧過去10年,除了2007、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11年歐債危機,全年漲幅均達3%以上,過去三年平均漲幅更達18.4%。

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高君逸分析,中小型股的營收以內需為主,因此貨幣走強的國家對中小型股較為有利,在歐、日等國均力行量化寬鬆之下,在聯準會即將升息題材加持下,美元不易走弱,因此相對看好美國中小型股成長動能。

復華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衡量市場風險情緒的VIX指數連五個交易日走跌,近一周跌幅近三成,帶動風險性資產明顯反彈,中小型股則成為資金最青睞的標的之一,包括美股羅素2000、台股櫃買市場等指數漲幅不輸大盤,若第4季景氣落底回升,中小型股的爆發力將有機會超越大盤,建議可關注具併購題材或具創新的中小企業。

---------------下一則--------------- 
多重資產基金 攻守兼備2015-10-07 07:14:2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BbwPQz

美國聯準會9月不升息,但隨美國升息時程表延後,市場震盪加劇,在降低波動前提下,法人建議此刻應核心布局多重資產基金,透過股、債彈性配置追求較均衡收益與資本增值機會,並以另類資產來增加收益來源。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表示,回顧全球市場在美國過去三次升息前夕表現,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輪動迅速,1997年及1999年升息前半年,新興市場相對優 於成熟市場,分別由新興歐洲上漲20%及新興亞洲上漲54%勝出,然而,2004年升息前夕,成熟市場卻異軍突起,以歐股上漲5.5%最搶眼。

歷史經驗顯示,全球金融市場於美國升息前半年波動加劇,各大股市輪動表現,因此,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多元資產布局。

根據過去經驗,Fed決議正式升息前,全球股、債、匯市表現將隨之波動加劇。建議投資人應即早調整資產配置,布局首重波動管理,投資首選核心持有多重資產,積極者可適度納入景氣能見度相對較高的歐日股票。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指出,升息時程遞延的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氣氛漸濃,將加劇波動程度,建議可透過股票搭配選擇權、高收益債與可轉債的三大資產均衡布局,充分發揮攻守兼備的效果。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觀察過去升息半年前資金或有機會流入新興市場或成熟市場,可透過全球型基金布局,靈活彈性調整區域投資比重。

---------------下一則--------------- 
台股迎旺季 店頭基金大黑馬2015-10-07 01:27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一月台股各類基金表現 http://goo.gl/EDO9XI
亞股資金流向 http://goo.gl/WVvhCQ

近期台股出現一波不小的反彈,從指數來看,過去一周大盤及店頭都上漲 超過2%,台股基金也幾乎全數上漲,平均2.57%的漲幅更勝大盤,若將時間拉長到一個月,在店頭指數大漲9.6%下,帶動店頭基金平均漲幅直逼7%,成 為台股基金中的黑馬,法人指出,第4季是台股投資旺季,接下來的行情可期。

群益投信表示,第4季在歐美需求旺季包括感恩節、耶誕節的需求下,加上亞洲市場有農曆年及消費旺季的加持,股市往往都有不錯的表現。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9月持續震盪,所幸在中秋後股市出現大幅度反彈,預期最恐慌的時間已過,且在大盤震盪之際,中小型股表現搶眼,店頭指數大漲後,接下來焦點將放在即將公布的上市櫃公司9月財報。

過去一段時間新台幣大幅度貶值,對台股出口產業多將受惠匯率貶值而毛利率與業外應多高於先前預期;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早先半導體上游龍頭股下修第4季展望,但從北美半導體B/B值來看,第4季落底機會大,在股價率先反應未來下,電子股可望築底向上。

宏利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伯禎指出,台股的表現仍持續看好,就未來3∼6個月而言,看好蘋果概念股、晶圓代工以及封裝測試族群、金融族群、汽車零組件、美國復甦概念股。

台新主流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目前台股投資價值已來到歷史相對低點,第3季財報預估也不錯,過去台股第4季到農曆年前的表現不會太差,十年線至8,000點位置有強力支撐,投資人可擇機入市。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台股個股表現差異甚大,操作上仍以選股為制勝關鍵。建議聚焦基本面與展望正向、具利基故事、實質成長動能的族群,擇優分批布局對抗不景氣。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表示,受國際股市偏多的帶動,台股有持續反彈的機會,指數再跌不深,在美國未確定升息時程前,仍為震盪走勢,建議定時定額。

摩根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龔真樺指出,全球金融市場下半年出現大幅震盪,台股在超乎尋常的恐慌性拋售下,許多基本面佳的電子股已被技術性超賣和不理性修正,但反彈幅度不大,目前估值修正到極具投資價值的水位。

---------------下一則--------------- 
陸中小股迎政策紅利 可望帶動新一輪行情2015-10-07 07:10:16 經濟日報 記者張晟豪、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VLl1O5

中國十一連假後,第18屆五中全會即將登場,預估將公布「十三五計畫」細節,左右未來五年產業走向。投信業者指出,中小型股可望搶得會議政策紅利。

十一連假消費熱度高,市場非常關注明(8)日陸股的開盤表現。群益投信指出,目前中國中小型股表現突出,具有投資價值,特別是國企改革、十三五計畫將帶來創新,淡化市場對第3季財報的擔憂。

群益投信統計,從過去兩屆五中全會結束後的影響來看,深證中小板指數能較快反應政策紅利,到年底前的平均漲幅達6.5%,領先上證指數的2.3%。

保德信投信認為,滬、深兩市兩融規模大幅縮水後,券商的流動性從上半年的「告急」轉為「過剩」,一旦有題材,便可能吸引新一輪行情。

十三五計畫可的聚焦新興產業智慧化、智慧製造、傳產智慧化以及標準、檢驗與驗證四大主題,將帶領股市新局。

群益投信表示,雖然陸股連續下跌四個月,但從年初表現與回檔反彈都可以看出中小型股的投資價值。

五中全會後有望因政策加持,提升後續市場成長動能,同時中小型股也較不受第3季收益影響,表現值得期待。

群益深證中小板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分析,第2季多數中國企業利潤來自於投資收益,但在6月中旬股災過後,預期第3季投資收益將為企業利潤帶來負貢獻,中國專業上市公司營利預測機構預估,這對滬、深兩市的權重類股影響較大,中小型股較不受影響。

張菁惠指出,第4季是傳統消費旺季,且消費近年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馬車」,推估今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可望在第3季落底,在10月中旬數據公布後,或將利空出盡,股市也可望迎接一波新的行情。

---------------下一則--------------- 
新興亞股反彈 台股上周吸0.8億2015-10-07 01:27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隨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寬鬆期待再起,加上大陸PMI止穩小幅回升,市場的投資信心緩步回升,新興亞股上周小幅上漲,韓股淨流入1.17億美元稱冠,台股吸金0.8億美元居次。反觀其他新興亞股仍普遍流出,顯示資金仍偏好匯率相對穩定、產業能見度高的市場。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鄭宇廷表示,受到MERS疫情衝擊影響消費,加上外需疲弱,南韓第2季GDP成長2.2%,創9季以來最低。不過,隨著疫情已獲得控制,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消費已開始溫和復甦,但製造業與外需仍然相對疲弱,因此儘管南韓央行今年以來已降息兩次,但市場仍預期今年底前韓國政府仍有機會再降息1碼,或進一步推出刺激政策。

整體來看,鄭宇廷表示,新興亞股體質各異,尤其是受到原物料下跌的影響,仰賴原物料出口的東協國家受到較大的影響,加上近期亞股仍呈現競貶,因此匯率相對穩定、具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撐的區域與國家,較易較受資金青睞。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展望第4季,以近日美國公布的非農就業表現遜於預期,通膨狀況低於目標水準,全球製造業數據低迷下,Fed升息預期已延緩至明年1月。

大陸在第一任期最後一年以及銜接十三五之際,除寬鬆態度不變,預期基礎建設支出將大幅釋放,有利經濟體活絡;台韓等出口為主國家將迎來消費旺季,庫存調整尾聲下將激勵科技股表現,以上條件下,預期超賣的亞洲市場將展開一波漲勢。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短線聯準會升息壓力下降,且包括大陸在內等亞洲國家貨幣政策仍有持續寬鬆的空間,將有助於穩定經濟與股市,現階段是逢低介入新興股市,尋找具備特殊利基但股價遭錯殺的投資良機,尤其看好亞洲中小型企業。

---------------下一則--------------- 
六成經理人 要加碼歐股2015-10-07 07:16:1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M1Fdw9

根據9月份的美銀美林證券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62%的經理人認為,未來12個月將持續加碼歐股。而法人表示,量化寬鬆(QE)可望加碼或延長,也將長期對歐系資產形成支撐。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中國經濟與美國升息不確定性持續干擾市場,但上周五公布的美國就業數據強化投資人對聯準會升息延後預期,激勵歐股持續反彈。

莊凱倫指出,國際油價持續走跌抵銷其他商品及服務價格漲幅,歐元區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比意外萎縮0.1%,低於原先預期的持平,扣除能源及食品價格之核心CPI年比則攀升0.9%,符合預期。

儘管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一再強調必要時將加碼寬鬆,但市場普遍對9月份疲弱通膨解讀為油價所造成的短暫現象,致歐元兌美元無明顯波動,預計本月例會後總裁德拉基口頭干預機率仍高,實質加碼寬鬆可能性低。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觀察第3季資金動態,最大贏家為歐洲股票基金流入310億美元,歐洲央行行長表示歐洲經濟正在恢復增長,過去三年在 經濟穩定方面確實獲得增長,而9月經濟景氣指數高於預期,整體第3季經濟表現穩健,加上近期全球股市回溫,歐股有機會持續走揚。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也表示,考量美國升息等不確定性因素,將會持續干擾市場信心,加劇歐股波動程度,投資部位上,他建議可透過歐洲大型高息股布局。

---------------下一則--------------- 
報酬率俏 成熟市場首選2015-10-07 07:17:0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過去三年半,美國標普500指數漲幅超過八成,使得很多人擔心美股高點已到,但瑞銀美國總收益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李武士(Urs Raebsamen)昨(6)日指出,過去兩年美股是異常平靜,未來波動會加大,但一年還是可以有7%~8%的預期報酬率,美股依然是成熟市場的首選。

李武士表示,預估美國聯準會(Fed)今年可能不會升息,加上能源價格大跌,美國沒有通膨壓力,沒有立刻升息的必要性,但美國的經濟狀況很不錯,美國企業的獲利能力也很好。目前美股本益比17.9倍,接近長期本益比16.4倍,並不算貴,還是有上漲的空間。

在李武士看來,美股今年來的大幅波動,大多是來自國際因素,像是上半年的希臘債務危機,下半年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等因素,都曾造成包括美股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但因美國經濟有六成以上是靠美國本土市場,外在因素對於美國經濟的影響有限。

若以整體成熟市場的投資機會比較,美國的投資機會比其他成熟市場好一點;若以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的投資機會來比較,新興市場應該投資在不依賴能源或原物料出口、債務比率低、且對美國出口的國家,像是南韓台灣等市場;風險承受度高的人也可以在中國大陸股市找機會。但對於風險承受度中等,又想有穩定報酬的投資人,美股是不錯的選擇,投資人若忽略了美股,將喪失龐大的機會成本。

至於美國升息後,強勢美元可能是企業獲利的潛在風險。不過,李武士認為,美國是淨進口國,強勢美元對於美國經濟成長的威脅程度有限;且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元走勢和美股本益比擴張呈高度正相關,這反映出美元走強,反倒可以提高國際資金投資美元資產的吸引力。

---------------下一則--------------- 
瑞銀:股份回購熱 美股續多頭2015-10-07 01:27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過去3年半,標普500指數漲幅逾8成,令許多人擔心未來上檔空間有限,加上Fed今年仍可能升息,美股未來走勢恐受限。法人認為,美國是以內需為主的國家,美元走強帶動內需動能反而是利多,加上美國企業回購股份熱絡,也將帶動美股走勢。

瑞銀美國總收益股票基金策略分析師李武士(Urs Raebsamen)指出,在三年漲勢下,美股類似過去強勁上漲機會可能減少,但美國內需仍強、企業獲利持續成長,推升經濟續增長,加上美國企業併購活躍,基本面和題材面都為美股提供支撐。投資人若忽略美股將喪失龐大的機會。

就股價來看,李武士分析,據彭博統計,到10月2日止,MSCI美國指數目前本益比為17.9倍,高於過去十年平均的16.4倍,但許多美國公司的企業維持強勁的營收成長,資產負債表也相當健全,加上經濟持續穩健增長,更能為這些企業挹注亮麗的獲利成長動能,若以此角度來看,儘管目前美股本益比高於歷史平均,但在企業營收持續成長下,目前美股評價仍屬合理。

至於外界最關切的美國利率政策走向部分,李武士認為,若再從歷史來看,過去五次的美國升息循環中,美股(以S&P500指數為例)的牛市行情並未在升息時暫歇,在每一次的Fed首度宣布啟動升息後,S&P500指數的平均漲幅有33%,多頭行情平均延續25個月,可見美國啟動升息循環後,並非多頭行情的結束,而是另一波多頭走勢開始。

今年美股當紅題材是「股份回購」,李武士分析美股過去兩年漲勢亮麗,若進一步拆解股票買盤,會發現2010年來至今企業一直是最大買家,企業透過股份回購成為拉動美股上揚最大推手,蘋果電腦、可口可樂、Nike、Yahoo等美國知名品牌近幾年都實施股份回購。李武士解釋,企業在市場上買回自家股票,公司在市場上流通股票減少,假設公司盈餘維持不變下,每股盈餘將會因為股數減少而跟著增加,因此有利帶動預期長期股價增值。

---------------下一則--------------- 
S&P500企業 穩健 美股中長價值不減2015-10-07 01:2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S&P500產業EPS及營收成長預估 http://goo.gl/ZkTPdJ

美股目前有任何營收好消息都備受市場歡迎,由於第3季出現4年來最大 一次股價跌幅,道瓊及S&P500分別下跌8.3%及7.6%,但外資估S&P 500指數的通訊、科技、非必需性消費品、健康照護四族群今年仍會有10%以上成長,加上預期未來一年S&P500指數整體EPS仍有6.51% 成長,
法人建議持續關注基本面,美股中長期投資價值不減。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S&P500指數第3季整體下滑主要還是受到能源商品相關類股的拖累,股價在第3季下旬陸續反應, 觀察整體S&P500指數企業未來12個月營收成長預估為5.63%亮眼表現,資訊科技、消費服務、保健生技及公共事業皆有不同預期營收增長。

9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意外走弱,令市場預期10月升息機率大幅降低,後續須關注本周Fed重要官員談話,及10月9日將公布的9月FOMC會議紀錄,尤其是升息動向。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指出,市場波動增溫,海外需求疲軟、強勢美元及能源相關資本支出下滑,壓抑美國出口及製造業,但美國 服務業仍處穩健擴張水準,消費支出增長有助美國經濟溫和復甦,搭配低利率環境有望支撐企業併購趨勢延續至2016年,預期美股仍有表現機會,短線震盪為長 線投資人創造機會。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美國就算未來升息也是緩步走升,不必過度擔憂,市場對經濟基本面及企業獲利中長期展望依然樂觀,短線股市波動劇烈振盪整理,可望在邁入年底消費旺季後,帶給美股正面激勵。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這波美股拉回視為中期修正,非長期多頭轉向,建議透過聚焦高品質成長股的美國股票型基金布局,配科技產業型基金參與震盪後反彈行情。

---------------下一則--------------- 
美股長線看3類:金融、生技、消費2015-10-07 07:20:36 聯合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http://goo.gl/iCD9Om

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未決,影響已走了六年多頭的美股市場,今年盤勢持續動盪。不過,國泰證券分析,美國聯準會年底升息機率高,屆時美股在短線整理後,適合布局金融、生技醫療和消費類股。

國泰證券國際金融部表示,目前美國就業數據良好,通膨水準低,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在年底至少升息一次。如果利率確實調升,美股將回歸基本面因素,建議投資人留意受惠升息循環的金融類股;科技、工業和汽車類股則可能因美元走強,不利出口,出現海外訂單流失和獲利衰退情形。

在生技醫療方面,國泰證券國際金融部指出,自2014年起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加速審批新藥,且新藥普遍享有較高毛利,有助美國藥廠提升競爭力和獲利能力。

根據統計,去年美國藥品銷售額已較前年成長12.6%,未來高盛證券預估2015年標普500醫療類股獲利成長率將達17%,高於標普500指數的9%,預期後續一年生技產業都有強勢表現。

另外,第四季為美國傳統消費旺季,預估在今年失業率持續走低,實質可支配所得增加的情況,美國民眾的消費意願將提升,帶動內需市場的消費動能。據統計,目 前美國房屋和汽車銷量都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水準,9月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明顯回升,年底消費旺季將帶動總消費金額,建議投資人可關注消費類股 的後市走向。

---------------下一則--------------- 
美股威猛 長線動能強2015-10-07 07:19:2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JZ7dKk

富達指出,企業獲利沒有成長,是全球股市面臨的問題。不過,美國企業獲利動能仍最強,未來兩、三年美股仍會表現突出;台股短期內難以再創高點,但幸好有現金股利支撐,表現將優於其他亞股。

富達全球技術策略分析總監霍克曼(Jeff Hochman)昨(6)日來台指出,今年以來,投資人很難賺到錢,關鍵就在於企業獲利成長遲緩。

此外,霍克曼表示,數年來,量化寬鬆(QE)是推升股市上漲的主要驅動力。但最近全球中央銀行對於流動性的挹注減少,投資人擔心,造成股市修正。

霍克曼表示,最近全球股市的震盪走勢非常類似2011年時,多空勢力僵持不下,股市不致大跌,但會整理一段時間。

第4季成熟股市應有一波反彈行情,美國與歐洲尤其明顯,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則會小幅反彈。

霍克曼強調,在非常不確定的年代,可確定的是股息成長變得非常有意義。彭博資訊統計,15年來,股息平均每年成長2.5%所創造的財富效果十分驚人。他並 以台股為例,說明股息成長投資的重要性:台灣為出口導向經濟,與全球貿易息息相關,因此持續陷入周期性搖擺中;台股之前受到國際股災所衝擊,一度大跌三 成,科技股雖然隨著美國科技股反彈,但降息造成銀行股的利差縮小,台股陷入多空交戰。

---------------下一則--------------- 
新興股具價值優勢 資金湧入2015-10-07 01:27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今年來受到國際消息面利空影響,市場投資信心低迷,連帶資金動能也跟著受累,但觀察近一個月新興市場資金流向,不論投資全球新興市場還是亞太(不含日本)基金,甚至是整體新興市場的賣壓,均逐周縮減,顯示新興股目前上檔機會遠高於下檔風險,深具價值面優勢。

摩根新興雙利平衡基金經理人顏榮宏表示,自2013年美國開始宣布QE寬鬆政策以來,資金大幅流出新興市場,股市從去年底迄今修正近兩成、多數匯價低於十年平均、新興市場債券的利差來到近期高點,都顯示新興市場各項資產價格已反應升息議題。

且新興市場在2013年後,不論是經常帳赤字、通膨數據、外匯存底與經濟基本面都改進頗多,即使美國年底前升息,相信新興市場資產下行風險可控。

從價值面來看,顏榮宏分析,新興市場在歷經大幅度向下修正過後,目前估值極具投資價值,此外,市場於恐慌過後終回歸常軌,統計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20年來資料,若能於現階段的估值區間進場並持有12個月,平均報酬可接近五成,目前布局新興市場股市帶來的上檔空間遠高於下檔風險。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海外顧問—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指出,市場對整體經濟成長愈感憂慮,加上某些市場的波動度上升,使得亞股進入弱勢循環,儘管如此,具吸引力的長期投資價值機會已然存在於市場,值得投資人留意。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新興市場擁有較為強勁的經濟成長動能為主要投資利基之一,新興市場財政體質與經濟實力已不容置疑,與過去外匯存底捉襟見肘而無力面對金融危機相比,現階段新興市場面對來自外部金融環境的衝擊時更能從容以對。

另外,他指出,新興市場的公共債務占GDP比重不斷下滑,相較之下,成熟國家則不斷提高,更顯得新興市場財政體質優異,新興市場公部門總債務占GDP比重普遍較低,使得新興市場施展財政政策的空間相對廣闊。

---------------下一則--------------- 
全球地產股 法人按讚2015-10-07 07:17:49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儘管投資者信心受到中國大陸經濟趨緩、美國及英國即將升息及出現通縮等因素的影響,但亞洲股票及全球地產股票的投資主題仍然受到追捧,法人在地產上看好美國、歐洲,亞洲股票則相對看好北亞,包括大陸、台灣、南韓。

亨德森全球地產股票基金聯席主管白朗佳(Guy Barnard)指出,未來幾年房地產市場將持續表現亮麗。

尤其是歐洲房地產市場中一些具有增長潛力的區域,包括英國、瑞典,以及德國。美國由於經濟復甦,近一個月也開始加碼。

白朗佳認為,房地產市場基本層面依然強勁,預估此趨勢將持續下去。上市地產公司具有表現優異、擁有具吸引力資產、資產負債表強健及估值公允等優點。雖然未來幾個月內市場可能還有波動,但地產股票除了具有流動性、質量及多元化等優點以外,還能為投資者提供收益與資本增長的潛在雙重利益。

白朗佳分析,由於投資人追求收益,經濟好轉有助於租金同步成長。基本面上,由於沒有大型開發案,空屋率持續下降,加上估值處於合理位置,因此今年歐洲房地產市場雖已呈現強勁上漲,但仍具進一步上升的潛力。

亨德森遠見亞洲股息收益基金聯席基金經理人薩.杜赫勒(Sat Duhra)表示,市場雖然持續處於不明朗,但對於尋求股息及股價成增長的投資者而言,亞洲前景亮麗,且仍是全球成增長最快的地區,而區內國家應會繼續刺激內需,因而有助於長期推動經濟持續成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