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41009-1012基金資訊

2015年10月12日
中小型股基金 Q4衝高可期 2015-10-09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中小型股本益比相對大型股本益比倍數 http://goo.gl/L27iyo
全球中小基金近一年績效5強 http://goo.gl/sjvdGF

全球股市經歷修正後,中小型股的本益比下降到今年新低,中小型和大型股的相對本益比也降低到1.4倍,小於金融海嘯後經濟復甦以來均值,法人分析,從評價面來看,全球中小型股已出現投資價值。

以網羅美國中小型股公司的「羅素2000指數」為例,今年來跌幅約5%,但回顧過去10年,除了2007、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11年歐債危機,全年漲幅均達3%以上,過去三年平均漲幅更達18.39%。

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高君逸分析,中小型股的營收多半以內需為主,因此貨幣走強的國家對中小型股較有利,在歐、日等國均力行量化寬鬆下,且在聯準會即將升息題材加持,美元不易走弱,因此相對看好美國中小型股成長動能。

高君逸指出,金融海嘯後,中小型股以第4季和第1季表現最佳,表現均勝出大型股;中小型股企業在獲利能力加持下,顯得相對抗震,過去Fed升息循環前後,中小型股價表現均優於大型股,目前中小企業手邊現金比重仍高,利於併購活動持續,也推升中小型股後勢。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指出,中小型股由於營收來源多仰賴當地內需,使得小型股的企業獲利相對大型企業來得穩定,且中小型股常伴隨著大環境景氣回溫和就業機會改善而有所表現,尤其第4季向來是全球傳統零售消費旺季,中小型股的營收成長和企業獲利動能爆發力可望出現。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綜觀全球經濟環境,目前走在緩步復甦、通膨逐步回溫的軌道,在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維持寬鬆的趨勢下,市場的資金流動性也仍然充沛,有利具有創新技術與併購題材的中小型股表現。


然而,在美國正式啟動升息循環前,市場仍會保持較為觀望態度,將加劇資金輪動的速度,中小型股波動也將加大,建議透過全球布局的組合基金,可藉由靈活配置的優勢,彈性調整大型股與中小型股的配置,是抗波動較佳的投資策略。

---------------下一則--------------- 
多元資產基金 法人愛2015-10-09 15:54:4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議題持續干擾市場,中國大陸與新興市場又有下行風險,法人建議,布局且控制波動的多元資產基金,才能讓投資步伐走得長遠。

NN(L)旗艦多元資產基金基金經理人徐翊華表示,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復甦力道持續分化,也造成市場波動變大,資產配置暫時保守謹慎,但留意低檔進場機會,持有現金部位為逢低布局的有利籌碼。

在股市投資策略上,徐翊華指出,建議往成熟市場靠攏,受惠於景氣揚升的日本及受惠於弱勢歐元的歐元區為布局首選;債券則因原物料價格下跌,恐影響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復甦力道,故建議避開新興債市,短期加碼可抵抗波動的投資級債,留意殖利率走揚之後的高收益債投資機會。

展望整體市場,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從8月下旬以來,包括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台灣、印度四國先後降息,刺激經濟的意味濃厚。

以印度來說,鍾美君指出,由於實質利率是亞太主要國家中最高,現階段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實質利率仍逾3%,是過去十年來的相對高檔,未來貨幣政策仍有持續寬鬆的空間,對印度股市或總體經濟而言,預期仍將有正面效益,建議不妨採原多元配置,以股搭債,達到降低波動的效果。

在投資建議上,鍾美君認為,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不易急漲急跌,可幫助投資人長期投資,遠離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在聯準會即將升息之際,全球多數股債市波動都將加大,投資人不妨加碼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或是將其他波動度高的基金。

---------------下一則--------------- 
人民幣 空頭縮手 賣壓降溫2015-10-11 15:40:37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由於十一長假大陸匯市僅有兩個交易日,9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報6.3493,再創8月12日近兩個月以來新高。

分析師認為,市場環境不利於人民幣空頭,經濟基本面也不支持人民幣續貶,研判短期賣空人民幣壓力會持續降溫。

可以留意的是,觀察人民幣未來走勢的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方面,上周大部分時間出現升值趨勢。

至9日為止,人民幣中間價已連續第六個交易日走揚,累計升幅達0.46%,9日中間價6.3493已是8月12日(按:匯改第二天)以來的最強水準。
不過,自8月中旬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以來,目前的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仍下跌2.2%。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來大陸官方減少護盤人民幣匯率的支出,同時在擴大人民幣跨境流動的便利性,也取得長足進展。
這些措施,緩解中國人民銀行與投資人在人民幣真實價值上的長期分歧。

法國興業銀行駐香港和新加坡的亞洲新興市場交易主管Cynthia Wong稱,投資人現在開始相信人民幣確實會回穩。
她表示,市場與人行之間的緊張氣氛有所緩解。

讓投資人人氣產生變化的背景,是大陸官方縮小干預措施的規模,並繼續強調讓市場在決定人民幣匯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人行副行長易綱上周三在秘魯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上說,中國會讓供需來決定匯率。
交易員稱,人行仍在離岸市場和在岸遠期市場進行干預,但力道沒有8月那麼大。

瑞穗銀行駐香港的亞洲外匯策略師Ken Cheung認為,短期市場環境對人民幣空頭不利,經濟基本面也不支持人民幣續貶,加上臨近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對人民幣加入SDR做出決定,近期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的可能性較大。

滙豐環球研究高級外匯策略師王菊則更加樂觀。她表示,未來幾周內離岸人民幣有望突破6.3元,數據也顯示近期做空人民幣成本較高,預料短期賣空人民幣壓力會持續降溫。

---------------下一則--------------- 
新興幣 利率政策助攻 強勢演出2015-10-11 15:40:38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影響當前國際匯市最大的因素—美國聯準會(Fed)最新公布的9月會議紀錄出爐,指稱中國大陸導致全球經濟減緩,以及美元走強對美國經濟產生的衝擊,是聯準會9月決議不升息的兩大關鍵因素。

外匯市場人士觀察,會議紀錄內容比原先的預期更為鴿派,在此影響下,國際匯市將呈現美元走勢疲軟,以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貨幣,繼續維持強勢格局。

匯銀主管說,聯準會會議紀錄裡,四度提及中國,足見其對於中國因素的重視程度。其中一次說:「由於美元價位升高,以及中國和一些新興市場,和生產商品的經濟體經濟成長走緩,最近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可能抑制經濟活動。」

美國公布會議紀錄顯示,美國貨幣政策走向溫和,美元指數跌至94.98,為近三周最低,歐元對美元勁升至1.13美元,為逾半個月新高。除美國延後升息議題外,匯銀主管說,影響聯準會升息的變數,除了美國自己的經濟表現外,現在也進一步把關切眼光投向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8月時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導致全球股匯市動盪,對於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向,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出席IMF年會時表示,人民幣匯率基本接近均衡水平。此話一出,人民幣匯率隨即喊升,中間價創近兩個月新高。
另外,數位與會聯準會官員相當擔心,能源價格下滑和美元升值,將造成通貨膨脹壓力下滑。

美國不急著升息,加上全球央行貫徹寬鬆貨幣政策,激勵商品貨幣身價大漲;而日本維持利率不變,是助長亞幣升勢的另一主因。在此影響下,兼具商品貨幣與亞洲 色彩的貨幣,走勢趨升將為短期內的主趨勢。例如澳幣與紐元,就是典型的例子。此兩貨幣上周表現相當強勢,尤其澳洲央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讓預期澳洲央行可 能降息的空方相當失望,增添澳幣的升值動能。

---------------下一則--------------- 
智庫示警 印鈔救市 像經濟毒藥 未見有效復甦 恐成「半永久性」措施風險2015年10月12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副作用多
非營利智庫GROUP OF THIRTY(G30)警告,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大行零利率及印鈔救市等非傳統政策,導致股票等資產價格高漲,卻未見有效刺激復甦,如今更面臨難以收場、被迫變成「半永久性」措施的風險,反成全球經濟一大威脅。

由歐洲央行(歐銀)前總裁特里榭(Jean-Claude Trichet)擔任主席的G30周末發布報告指出,確保長期物價穩定應為央行首要任務,但大多數經濟學家均認為,近年央行寬鬆政策未如料想刺激需求、拉抬通膨,反而引發國際資本流動劇烈波動、資產價格脫離基本面、企業槓桿節節攀升等副作用,使部分國家深陷債務陷阱,威脅全球經濟穩定。

部分國家陷債務陷阱
據路透統計,近年來光是美國、歐洲、英國及日本央行,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債券收購規模合計已達約7兆美元(230兆台幣)。但要脫離寬鬆政策實非易事。美國聯準會(Fed)上月才決議暫緩升息,重返常態政策的路途看似更遙遠,英國央行也示意將按兵不動更久,歐洲、日本央行面臨加碼寬鬆壓力,顯示市場太過習慣極度寬鬆環境,讓央行陷入動輒得咎的境地。

貨幣政策是最後防線
G30表示:「央行採取行動時,形容這是為了換取時間讓政府最終設法解決危機…但隨著時間過去,顯現的卻是債券收購計劃的代價。」G30並警告,自去年中以來原物料價格已跌近4成,恐預示全球經濟成長將進一步走疲,且包括美國在內,甚至可能有國家將陷於「債務型通縮」(debt deflation)。

貨幣理論先驅美國經濟學家費雪(Irving Fisher)1930年代提出「債務型通縮」概念,意指在信用寬鬆時期資產價格因過度投資而大漲,一旦驟遇震盪可能引起恐慌拋售,形成實質債務上升、消費緊縮、物價下跌且實質利率攀升的惡性循環。

此外,加拿大央行總裁波洛茲(Stephen Poloz)上周六表示,關乎金融穩定性的問題交由政府其他部門或金融產業來解決將更恰當,貨幣政策應是最後一道防線,凸顯央行在近期市場動盪中面臨的挑戰。

負利率負面影響輕微
在長年寬鬆政策後,許多央行已無有效工具因應當前情勢。紐約Fed總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上周受訪時透露,Fed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在金融海嘯後曾考慮採取負利率,最終因擔心弊大於利而放棄。但從歐洲國家的經驗來看,負利率的負面影響似乎不若料想嚴重。這或許暗示當下一次危機發生時,Fed可能跟隨歐銀及瑞士、丹麥、瑞典等國腳步,採行負利率。

長期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的負面效應
★先進經濟體:非金融類債務佔GDP比明顯攀升殭屍銀行、殭屍企業苟延殘喘房市熱度難抑
★開發中經濟體:短期資本流動波動大幅加劇信用急速膨脹、影子銀行趁勢擴張民間部門債台高築
資料來源:GROUP OF THIRTY

---------------下一則--------------- 
台股基金 嚴選主流股2015-10-09 15:55:00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觀察歷史資料,台股年年均有大波段主流類股,台新主流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主流類股的投資報酬率相當可觀,是影響投資結果的關鍵,而台新主流基金的投資重點,在於掌握主流類股大波段趨勢、嚴選台股領漲及市場關注投資題材的主流族群。

台新主流基金規模約6億元,屬於中小型基金,主流選股模組為主要投資依據,除了將市值過小、成交量過低而有高流動性風險剔除外,在投資模式上以大盤統計數據協助經理人篩選類股,再輔以產業面強弱判別作為投資的方針,以提高投資組合的勝率。

沈建宏表示,台新主流基金在投資定位上為股票型基金,主要是為了維持良好的操作績效,採取緊密追蹤價值低估及具成長性的產業或標的,挖掘具有新市場、新產 品、新技術或新團隊的潛力個股,並且以堅實研究團隊作為後盾,透過專業分析、實地訪查、審慎估算未來營運狀態,進行優勢選股,投資報酬才得以有一定的成績。

沈建宏強調,台新主流基金較適合積極型投資人,可承受短線波動以爭取較高的投資報酬率,但保守型投資人也可用資產配置的概念,將資產中20%至40%的比率投資於台新主流基金,其他則投資於穩健型商品,一來可降低整體資產的波動程度,二來亦可參與台股的多頭行情。

由於10月底及12月中,美國聯準會(Fed)均將舉行利率決策會議,市場不確定因素仍高,加上福斯汽車(Volkswagen)及嘉能可(Glencore)的事件衝擊,也使歐股出現系統性風險,台股未來一個月區間整理的機會仍大,操作上偏向次族群的個股表現。

目前台股投資價值已來到歷史相對低點,第3季財報預估也不錯,歷史經驗亦顯示,台股第4季到農曆年前的表現不會太差,10年線至8,000點位置有強力支撐,投資人可擇機入市布局。

沈建宏建議,投資人挑選個股操作,可優選具穩定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及高配息股、美元資產的外銷概念股、新台幣貶值受惠股及與中國大陸汽車供應鏈相關等族群,主要因為第3季新台幣對美元趨貶,業外匯兌收益可期。

此外,大陸將成為繼美國、歐盟、南韓和台灣之後,第五個要求新車必須安裝胎壓偵測系統(TPMS)的國家和地區,這對台灣電子零件產業為利多。

至於景氣循環類股,目前已來到相當2008年金融風暴後的循環相同低點,塑化、橡膠等原物料類股,在農曆年前應該還會有一段反彈行情,投資人也可納入考慮。

操作心法
掌握產業趨勢 布局成長股
長期而言,空頭時間占市場約20%至30%,且第一年多半以系統性風險帶動的急跌啟動,建議空頭市場時以價值投資為保護,適度搭配期貨避險操作;多頭時間占市場70%至80%,應掌握產業趨勢,布局成長性類股。除追求成長,嚴守投資紀律降低風險也是重點。

投資小叮嚀
定期定額投資
台股漲勢從去年延續至今年上半年,不過在國際多空交雜、經濟成長率下修下,導致第3季台股震盪加劇,投資人最好以定期定額方式參與台股基金的投資。

留意國際金融情勢變化
美國聯準會在10月底及12月中各有一次利率決策會議,市場不確定因素仍高,加上全球經濟有轉弱的趨勢,以及陸股偏弱,台股與國際市場連動高,要隨時留意國際局勢變化。(溫子玉)

---------------下一則--------------- 
台股 守穩季線 逢低找買點2015-10-11 15:00:30 經濟日報 記者葉子菁�台北報導
http://goo.gl/9D6r8K

上周台股多伴隨著歐美股市走揚的帶動下,漲多跌少,除了成功站上季線,連續三天守穩外,上周四並創下8月24日波段低點以來的新高。

投資專家表示,本周美國重量級科技業財報將公布,及台積電(2330)、大立光於15日召開法說會,將影響台灣科技股走勢,投資人可待不確定因素解除後,逢低買進台灣50ETF。

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分析,本周台股漲多跌少,主要為陸續公布9月營收表現不錯的低檔個股有表現,且外資轉買超台股,及中國大陸結束十一長假後,上周四首開盤出現補漲行情,黃文清預料不管是台灣50還是連結陸股的上證ETF,都還有機會繼續攻堅。

---------------下一則--------------- 
台股基金強彈 績效勝大盤2015-10-12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9月月線收紅,中止月K線四連黑,在資金持續回流下,出現持續強彈,過去一周大盤明顯翻漲,台股基金受惠全數跟漲,且平均漲幅4.01%更勝大盤,再拉長至1個月觀察,中小型基金平均漲幅更直逼8%,顯示美國暫不升息,資金可望續進場,加上第4季台股旺季到,後續行情值得期待。

日盛小而美基金經理人趙憲成表示,全球經濟成長不均,市場認為美國12月升息機率較高,使得資金未來2個月仍有機會停留在新興市場,台股仍有機會走大箱型整理。

如果從產業基本面觀察,景氣尚未有大幅回溫跡象,但持續數個月的庫存調整,訂單位於溫和成長軌道上,但成長力道不強,資金面跟著具有轉機或業績題材族群走。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認為,台股中秋假期後大幅度反彈,帶動月線收紅,儘管指數僅小漲,但符合反覆打底的預期,且沒有再度出現大幅度下跌,最恐慌的時間已過。

他指出,第4季在歐美需求旺季需求下,亞洲則是年底及農曆年消費旺季加持,股市往往都有不錯表現,將以電子股及中小型股表現相對突出,是年底主要布局方向。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周奇賢指出,台股第4季下跌風險相對小於上漲,建議較積極投資策略主軸為利基型產業的生物製藥、智慧家庭、蘋果供應鏈,成長趨勢明確,及製造業升級的飛機輕量化、汽車電子化、生產自動化等產業,美國消費復甦,受惠強勢美元及美國景氣復甦的內需消費股也可多留意。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陳奕豪強調,美國只要緩步升息,在歐日寬鬆資金能量不亞於美國下,總體資金充裕不變,升息僅會造成股市短線震盪,且估計不如過去大,因為市場已習慣,不需過度擔憂,指數在超跌反彈一段後,預期大盤將進入整理,利基型個股有表現機會。

---------------下一則--------------- 
最壞的時機已過 布局陸股伺機而動2015-10-12 01:32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來大中華區基金績效前5名 http://goo.gl/JY8fXv

大陸股市第3季出現中級修正大跌,法人表示,以目前相對指數位置來看,最險惡的階段已過,未來即使指數呈現震盪機會仍在,但目前對陸股已不需悲觀,因為有些公司已經落底並轉為上漲,投資人可逢低尋找未來具備投資機會標的。

上證綜合指數第3季修正幅度達28.64%,若從6月12日高點5,178點至9月30日收盤價3,052點計算,修正幅度達41.06%,就目前上證指數跟第2季相比,已處於相對低點。

元大投信表示,大陸股市的中級回檔已反映對實體經濟表現的擔憂,目前影響股市有利因素有二:貨幣政策持續寬鬆、房地產有回溫現象,而對大陸經濟要 觀察的變數在於國債潛在風險,以及目前PMI仍位於代表景氣榮枯線50以下;至於大陸出口增速下滑不代表出口競爭力走弱,而是全球貿易結構改變。

元大寶來新中國基金經理人葉書弘表示,A股從6月中旬高點至今的大跌主要是先前過快上漲的拉回修正,修正最激烈的階段已過,因此9月開始逢低回補 持股,目前持股公司與所處的行業仍然在獲利成長的趨勢上,在本波中級修正走勢中相對較為抗跌,反彈時也分別有所表現,投資關鍵仍在於選股。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沈松指出,投資大陸要看政策走向,目前官方維持做多心態不變,政策仍維持溫和且預期更多的刺激政策出台以維持經濟增長,大中華市場仍有向上機會。

就估值角度來看,目前H股相較美國S&P 500指數大幅折讓43%,已處於歷史低點,而相較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也折讓24%,股價超跌訊號浮現,搭配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於10月召開,政策紅利預期可望帶動跌深股價反彈。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隨著黃金周告一段落,五中全會也即將展開,預計將為習李政權首次的長期經濟大型計畫「十三五計畫」定調,且回顧過去大陸歷任新領導人首個五年計畫上路後第一年,陸港股市都在政策利多下出現歡慶行情。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大陸股市向來在年底都有不錯行情,除了十一長假後陸股多能出現漲勢,近十年扣除金融海嘯當年下跌,幾乎全數出現上漲,且扣除該年度後一周的平均漲幅達2.7%,假期帶來的效益可期。

---------------下一則--------------- 
政策祭利多 陸房產股可受惠2015-10-12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大陸再祭出房市寬鬆政策,除了在不實施限購令的城市,首套房首付款比率由原先的不低於30%,下調至不低於25%,購房者還可跨地貸款,如此將有助房價持續回升。法人指出,大陸居民財富以房地產為主,房價回升有助減緩股市下跌衝擊的財富效應,可望進一步帶動房產類股上漲。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從大陸人民第2季的資產配置的比例來看,房地產近40%,為配置比重最高的資產,其次才是21%的股票,顯示有土斯有財的思維仍是影響大陸財富管理與配置的重要因素。

回顧今年3月以來,大陸陸續出台房市寬鬆政策,希望提振市場信心與房市買氣,除了房市寬鬆政策出台,許廷全表示,隨著五中全會即將舉行,也可觀察接下來其他的政策利多,預計相關政策將有利新興產業成長與發展。

法人指出,隨著市場與產業日益相通,港股與台股的網路科技、環保工程、消費相關等族群可望受惠,成長潛力值得期待。

尤其是隨著市場波動日益加劇,重押陸股的風險較高,建議可將投組納入港股與台股,擴大區域的方式布局,並以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搭配避險工具,可降低重押陸股的下檔風險,同時掌握大中華中長線成長趨勢的投資機會,是目前投資陸股較佳的方式。

景順中國基金經理阮偉國表示,大陸房地產投資仍然疲軟,但在官方政策鬆手下,房價逐步回穩,現階段中國正位在經濟轉型路口,結構性改革迎來短中長期投資契機,儘管全面經濟改革取得成果需要時間,但有關改革是促進大陸經濟發展的長遠有利因素。

---------------下一則--------------- 
富達:加碼美歐日股2015-10-09 15:54:43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富達投資時鐘進入過熱位置,全球成長動能與通貨膨脹指標小幅上揚,持續看好風險資產,股市加碼歐洲與美國、日本,大幅減碼新興市場,持續減碼債券,但仍看好信用債。

富達投資時鐘利用經濟成長及通膨兩項指標,將全球景氣循環區分為四個階段,即復甦、過熱、停滯性通膨、通貨再膨脹,這四個階段最適合投資的資產分別為股票、原物料、現金、債券。

富達分析,通膨低、中國大陸經濟放緩、新興市場經濟體脆弱,造成9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維持利率不變,也拖累風險資產表現不理想。

富達全球經濟學家史塔妮絲卡(Anna Stupnytska)指出,Fed到12月仍會維持利率不變,主要是因為通膨、外部風險與金融市場發展仍是決定不升息的因素。

由於股市投資人情緒指標出現超賣訊號,富達趁回檔加碼股市,9月小幅調高美股投資部位,美國經濟穩定擴張,但企業獲利面臨強勢美元壓力。至於其他成熟市場,日股是富達最大加碼部位。

---------------下一則--------------- 
新興亞洲股 外資10月來轉買超2015-10-09 01:2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亞股主要指數近期表現 http://goo.gl/cISUhj

大陸經濟放緩、聯準會(Fed)升息預期、經濟成長下修及企業營收表 現不佳等利空,攪亂全球第3季表現,在近期干擾因子暫除後,歐美股市回溫帶動亞股轉強,亞洲各區近一周出現0.42∼6%不等漲幅,根據 Bloomberg統計外資資金流向,10月以來對新興亞洲全轉買超,干擾因素去除後,亞股將回歸基本面,投信建議選擇具轉機題材或評價偏低族群布局。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根據EPFR統計,第3季新興股票流出360億美元,創近年來大拋售潮,且非理性下殺;觀察10月以來外資對亞股已由賣轉買。

根據bloomberg預估未來1年日本及南韓產業整體營收成長均值預估,有7.23%及4.53%成績,目前日本及南韓本益比約為18.88及 16.41,具投資價值,大陸9月底連續兩天定案兩大投資,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今年也持續推出振興經濟計畫,各國各擁題材,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亨德森遠見亞洲股息收益基金聯席基金經理人薩.杜赫勒(Sat Duhra)指出,亞洲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區內國家應會繼續刺激內需,有助在一段頗長期間內推動經濟持續增長,預期從已改善的公司治理企業管治及對股東有利的友好措施中受惠。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認為,短期全球貨幣政策保持寬鬆,有利資金回流新興市場股市,亞股的大陸整體經濟結構因應經濟放緩,未來將有更多寬鬆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出台,刺激股市上漲。
至於日本匯率趨勢有利出口及旅遊消費產業,可望帶動投資氣氛。

---------------下一則--------------- 
日股體質佳 高盛按讚2015-10-09 15:54:4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2016年日本與周邊國家企業獲利 http://goo.gl/HEIYKd

當中國經濟下滑,成熟市場的衝擊反而比新興市場更小,這樣的情況已在東北亞展現。
根據高盛統計,明年東北亞各國股市中,只有日本股市企業的EPS成長超過10%,至於較仰賴中國需求的台灣、韓國、甚至澳洲,企業獲利成長甚至不如中國。

瀚亞投資表示,根據高盛最新統計,在東北亞四地當中,日本股市明年的EPS成長率達10.5%,不但領先亞太不含日本的7.3%,更遙遙領先中國的6.1%、韓國的5.8%與台灣的4.1%。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指出,不少日本股票受益中國高度成長題材,推升股價愈來愈貴,像是受惠中國遊客觀光消費的族群。但是,即使中國成長題材開始受到質疑,也 還不至於要放棄日本,因為許多日本企業公司具有強勁的財務體質,並且加速組織重組,獲利強度提升也持續吸引海外市場青睞。

瀚亞投資分析,雖然就投資價值來看,中國、台灣、韓國是亞股中最便宜的市場,但投資除了看價值面外,更要看企業獲利成長;日本明年企業獲利明顯優於中、韓、台,可見就投資信心跟基本面來看,日股的投資雜音在東北亞市場中最小。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溫德寧(Nicholas Weindling)認為,日本9月通膨數據雖是負值,但若扣除油價影響,通膨年增率為0.8%,加上日本9月製造業PMI指數維持在50.9的榮枯水位 上,近期經濟數據都彰顯日本基本面持續轉好。後續觀察日央態度與企業獲利,日本基本面並未惡化,近期整理反而提供逢低買進機會。即將在10月底登場的第3 季企業財報,若有正面訊息,將帶動股價反彈。

迪恩.凱許曼補充,日本勞動市場持續緊俏,7月勞動人口就業率來到23年來新高,失業率也降至18年的低點3.3%,這些都將持續支持薪資增長週期上揚,長期支持通膨上揚和消費力道。

---------------下一則--------------- 
日企獲利強勁 小型股潛利足2015-10-09 01:2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日股基金10月以來績效表現前5強 http://goo.gl/db5c8r

日本薪資溫和上升且能源價格下滑,民間消費支出正在擺脫去年調升消費稅的負面影響,且企業獲利持續顯著改善,有望帶動商業固定投資溫和增加,日本央行第3季短觀報告顯示,大型企業計畫在本財政年度增加資本支出10.9%,高於市場預估水準。

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表示,日本經濟目前仍溫和復甦,不過新興經濟體成長放緩是否透過進出口貿易對於日本帶來的負面影響,是 後續較需要觀察之處;就政策而言,日銀後續仍有進一步擴大寬鬆政策的壓力,預期基本面改善,搭配央行續行寬鬆政策,看好日股投資前景。

野村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與寬鬆預期多空拉鋸,日股幾近平盤,日銀第3季短觀大型製造業信心3季來首度出現下滑,然仍 連續10季呈現樂觀,非製造業信心則連4季改善,截至明年3月為止的資本支出計畫年增率為10.9%,較上次調查上修1.5%,顯示企業對景氣仍具信心。

民生消費部分,零售銷售與家計支出數據紛雜,仍未有明顯趨勢,短期景氣的不確定性恐仍干擾盤面,然日企獲利強勁不墜,短期整理無礙中長期上揚格局。

亨德森遠見日本股票基金經理人Michael Wood-Martin指出,看好日本經濟及股市,尤以小型股具潛力。原因為日本小型企業的盈利在中期將保持強勁,由國內經濟轉強和日圓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帶動。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全球經濟緩步復甦、通膨溫和成長,加上各國仍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環境下,有利股市發展,尤其看好有意願、有能力與正在做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國家與區域,日本即是一例,受到政策利多支撐的日股,後市仍有表現機會。

---------------下一則--------------- 
TPP拍板 為日股多頭鋪路2015-10-12 01:32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4年日本貿易總額各區域占比 http://goo.gl/IVfdLv

引頸期待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貿易協定達成,法人分析,由於 TPP協議規模龐大,總計有將近2萬種關稅被取消,加上日本又是這次12個TPP參與國中,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TPP協定將有助於安倍政府新政中 經濟政策的達成,刺激企業獲利動能成長,也為日股下一波多頭行情鋪路。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指出,由於TPP涵蓋範圍從民生物資如肉類和起司、進口汽車、再到癌症醫藥,甚至是勞工權益等,全球約四成貿易活動受到影響,加上目前 TPP成員國佔日本貿易餘額28%,替安倍第三支箭經濟成長策略加足馬力。

TPP協定達成可望為日本帶來多項正面效益,水澤祥一說明,日本官方預估TPP未來十年可替日本帶來3.2兆日圓的收益,相當於日本GDP的0.6%,伴隨著加入TPP,日本進口商品的價格可望隨之降低,但日本國內物價水準降低,卻也增加低通膨率的壓力。

他指出,因此儘管日央仍決議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但為緩解國內通縮壓力,市場認為本月底日央有望進一步執行寬鬆政策,建議看好安倍經濟的投資人,可趁日股震盪逢低布局。

瀚亞投資表示,根據高盛最新統計,在東北亞四地當中,日本股市明年的EPS成長率達10.5%,不但領先亞太不含日本的7.3%,更遙遙領先大陸的6.1%、韓國的5.8%與台灣的4.1%。

就投資價值來看,大陸、台灣、韓國是亞股中最便宜的市場,但日本明年的企業獲利明顯優於中、韓、台,可見就投資信心跟基本面來看,日股的投資雜音在東北亞市場中反而最小。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表示,日本勞動市場持續緊俏,7月勞動人口就業比例來到23年來新高,失業率也降至18年的低點3.3%,這些都將持續支持薪資增長週期上揚,長期支持通膨上揚和消費力道。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日本首相安倍為了鞏固民心,日前將政策重心轉向經濟,推出強化經濟、提高生育率與提供長照社會福利三 面向的「新三箭」政策,顯示為了明年的參議院選舉,安倍展現長期執政的野心,預計未來將會有政策利多持續出爐,有利提振市場信心。

---------------下一則--------------- 
印度基金 投資魅力大2015-10-09 15:54:4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2016亞洲主要市場企業EPS成長預期 http://goo.gl/GBgpG9

中國經濟放緩對亞洲出口的衝擊明顯擴大,連帶也影響到亞洲各市場明年的獲利預期,但印度企業的獲利預估居亞洲第一。

根據統計,印度是2016年亞洲企業EPS成長最快的市場,不但EPS成長率高達19.9%,也是唯一EPS成長超過15%的國家;甚至比亞太不含日本整體平均的7.3%要領先超過一倍。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說,雖然市場已經感受到莫迪新政府在推行改革上的阻礙,但對一個股價淨值比已站上2.9倍的市場來說,改革題材早已不是重點,因 此,印度股市早已過了估值修復階段,轉向企業獲利帶動的時期,因此企業獲利能否繼續增長,才是印度是否持續吸引投資人青睞的關鍵。

林元平分析,經過前一波資金匯出亞股的衝擊,印度盧比兌美元已來到65比1,加上國際油價維持低檔與央行降息二碼的刺激,使得市場對印度企業的獲利預期轉 向樂觀。目前印度股市2016年的預期本益比已站上16倍,在亞洲各國中屬最高,但憑藉著強勁的獲利預期,投資人仍願意以較高的本益比介入印度市場。

瀚亞投資補充,投資人已不再用經濟指標當作投資印度股市的依據,而是以人口紅利、改革題材與轉趨寬鬆的貨幣政策影響投資決策。在這條件下,就算印度整體經濟數據平平,但經常帳赤字與通膨大幅改善的情況下,外資繼續流入的結果,反而會拉抬印度股市的本益比。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股市具備基本面改善、政策加持及匯率止穩等優勢,印度仍是深具投資價值的好標的,中小型股又更具備獲利動能及股價潛力。

台新印度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目前印度已進入財報公布期,且IMF預計印度2015至2016年將分別增長7.3%和7.5%,顯見印度經濟增長相對其 他新興市場佳。經濟平穩、商品跌價反有助於經濟體質轉好,另配合央行降息,企業債務下滑拉抬獲利成長率等利多,投資人可趁回檔時切入印度相關基金,參與印 度經濟上行的機會。

---------------下一則--------------- 
印度 躍升外國直接投資榜首2015-10-09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外國資金投資印度市場熱度大幅度攀升,統計今年上半年外國對印度市場的直接投資金額高達310億美元,讓印度從去年排行榜中的第5名直接躍升至榜首,不僅擠下大陸及美國,且領先金額分別達30及40億美元,也顯示印度在政府持續改革下,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提升,可望推升印度股市。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在新總理穆迪2014年5月上台後,當年度印度外國直接投資就增加47%,今年看來會更好,而印度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也從去年在144個國家中排名第71,提升到今年的第55,顯示新總理上台後對整個印度投資氣氛的改善及國家競爭力的帶動。

野村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印度央行上周二決議調降指標利率2碼,目前市場對於美國升息時點仍看法分歧,野村投信預期印度央行後續利率政策仍趨寬鬆,然12月1日例會再度降息機率不高,應維持利率水準不變,明年初才有再降息可能。

葉菀婷指出,儘管今年雨季後半段表現不盡理想,仍吸引買盤進駐,後續即便因基期因素使物價水準有所回升,但幅度應屬有限,印度央行持續寬鬆立場,成為帶動印股與亞股的重要支撐。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股票專家Rana Gupta認為,儘管近日波動,但基於政府持續推進改革及企業獲利改善,印股在中至長期的前景仍然看好。短期而言,印度經濟應將循序漸進地復甦,只是股市市況波動的可能性增加。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說,印度盧比兌美元來到65:1之後,反而拉高了企業的獲利預期,使得印股這陣子的震盪,造就了中長期投資人最佳布局時點。

---------------下一則--------------- 
印度賣地方債 外資開搶2015年10月12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印度政府周一起將首度開放外資購買地方層級債券,今年來外資累計已大買近80億美元(2628億台幣)印度中央政府公債,在經濟基本面強健且殖利率誘人等因素下,料將吸引大批外國投資人投標,並促使地方政府致力提升財政紀律。

印度央行上月宣布開放外資購買地方政府債,至2018年3月可投資上限為5000億盧布(76億美元)。目前印度1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8.16%,在亞洲新興市場僅次於印尼,將近為菲律賓、泰國等地同期債券的2~3倍。

經濟傲視新興市場
儘管印度29邦從地理環境到財政情況差異甚大,但至今從未發生過債務違約事件,且名列投資級的古吉拉特(Gujarat)、西孟加拉(west bengal)等邦長年期債券殖利率,都與中央政府債水準相當。不過,分析師仍告誡在投資時應將各邦視為不同投資標的來評估。

此外,即使全球經濟遭遇逆風,印度經濟成長依舊傲視新興市場同儕。IMF(國際貨幣基金)日前預測,今年印度將成長7.3%,明年成長可望加速至7.5%。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為支持經濟成長,已敦促地方政府更積極爭取外國投資。而印度央行上月底才意外降息2碼,為今年來第4度降息,央行總裁拉揚(Raghuram Rajan)表示,此舉旨在進一步刺激成長、拉動內需。

外媒讚央行政策調控得當,好處之一是近幾個月當新興市場遭遇沉重賣壓,印度股市格外抗跌。印股上周上漲3.27%,今年來累計跌幅僅1.5%。

---------------下一則--------------- 
高成長低估值 歐洲景氣循環股馬力夯2015-10-09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歐洲基金10月來績效前10名 http://goo.gl/6l8p8W

歐洲經濟持續復甦,連帶企業獲利也跟著興旺,法人表示,景氣循環股因與歐洲景氣復甦高度正向連動,受惠於大環境景氣持續擴張,獲利和股價漲幅往往更勝一籌,加上現階段坐擁低估值和高獲利前景等兩大優勢,在基本面行情推升下,可望引領歐股後續漲勢。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歐央自今年3月啟動QE(貨幣寬鬆)以來,歐洲基本面明顯好轉,觀察今年上半年歐洲企業財報表現,金融、工業、資訊科技、消費品這 類受惠經濟擴張的景氣循環股,企業獲利動能最強勁,預估明年盈餘年增率高達15%。

從價值面來看,歐洲景氣循環股估值也極具吸引力,巴洛克表示,面對第三季全球金融大震盪,歐洲投資氣氛難以置身事外,歐股本益比已下滑至今年以來新低,景氣循環類股儘管獲利能見度高,估值卻仍相對低於整體歐元區的和防禦類股,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僅12.61倍。

法人指出,待市場恐慌情緒消弭,歐股回歸基本面後,歐洲景氣循環股可望成為資金率先回補的前哨站。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儘管近期歐洲的經濟數據呈現成長趨緩的現象,但歐洲央行已表示未來若通膨低於預期,不排斥進一步擴大寬鬆,以刺激經濟持續成長,因此市場普遍對歐洲央行的寬鬆政策充滿期待,促使歐股連續三天收高。

若觀察歐元區貨幣供給,金融環境緊縮的狀況已有改善,銀行放貸金額也逐步回升,資金環境對企業轉趨利多,加上歐元呈現相對弱勢的趨勢不變,有利提升企業出口競爭力,匯兌收益也將挹注獲利成長動能。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短線上受到大陸擬對低排放的小行車減稅、原物料巨擘嘉能可發布償債無虞聲明、企業上修獲利展望等利多消息激勵,有利於歐股反彈動能,雖然是進場撿便宜的時機,但還是建議分批或定期定額布局歐股,掌握中長線成熟市場的復甦機會。

---------------下一則--------------- 
資金轉避險 歐股基金吸金2015-10-09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EPFR基金資金流向統計,第3季420億美元資金轉向現金尋求避險,其中股票型基金以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流出360億美元的規模最大,其次為美國股票型基金流出220億美元,但歐洲股票型基金相對受到資金青睞,共有310億美元流入,顯示歐洲持續走向復甦之路,歐股前景看好。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歐元區9月CPI初值年成長由0.1%下滑至負0.1%,代表歐元區還沒有完全擺脫仍通縮疑慮,凸顯歐洲央行(ECB)擴大寬鬆政策的可能,將有助支撐景氣復甦及信貸需求回溫。

根據EPFR統計,資金9月淨流入歐洲達99億美元,今年以來累計更已吸金1,032億美元,歐元區第3季經濟表現穩健,第3季PMI綜合指數54.03,經濟續回溫加上資金續入將有助股市續航力。

亨德森遠見泛歐小型公司基金經理人Ollie Beckett指出,近期多項歐元區領先指標的PMI、德國的IFO(商業景氣指數)或ZEW(經濟景氣指數)數據,持續呈現經濟溫和復甦,同時帶動企業獲利上修。

但根據市場預估,今年歐洲中小型股的企業獲利,每股盈餘成長可望上看15∼20%,明顯超越大型股,因此,顯示與景氣高連動的小型股,後續潛力可觀,相對看好的類股,包括旅遊休閒、汽車與相關零組件、銀行、媒體、科技產業、營造與相關原物料等。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認為,受低油價影響,歐元區與德國通膨水準仍顯低迷,使得歐洲央行未來不排除有擴大寬鬆政策的可能,有助於支撐景氣復甦與信貸需求回升,看好金融與循環類股可望優先受惠於歐洲景氣復甦與資金行情。他指出,建議透過聚焦核心國家的歐洲大型股票型基金,或側重歐美大型績優股的全球股票型基金長期投資。

---------------下一則--------------- 
美內需類股 獲利撐腰2015-10-09 15:54:4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延後升息可能性增加,美股三大指數近一周上演慶祝行情,但先前預告不佳的美國超級財報周即將登場,美股可能震盪,但若有優於預期的佳音傳出,可望支撐美股後續漲升動能。

在財報周登場前,由於部分企業已事先發布獲利預警,市場或已部分反映不好的氣氛。近期油價顯著反彈,以及美國9月非農就業數據欠佳,增添市場預期升息可能延後的可能,吸引資金重回前一波被超賣的產業。

摩根美國基金經理人強納森.賽門(Jonathan Simon)表示,根據Thomson Reuters最新資料,目前S&P 500指數成分企業已有94家公司發布盈餘預警,第3季每股盈餘年增率由第3季初的年減0.3%大舉下修至年減4.2%,顯示目前市場對美國第3季財報看法普遍保守。

從產業來看,賽門指出,第3季企業獲利以與景氣循環高度連動、聚焦內需的循環性消費、金融和電訊等產業表現最佳,預估EPS成長率均超過10%,醫療保健和科技產業,預估每股盈餘也分別有4.3%和2.5%。

賽門說明,美國經濟主要倚賴內需消費,GDP占比逾七成,以內需市場為主的循環消費、電訊、金融、醫療保健、科技等產業獲利動能備受提振,第3季獲利維持成長趨勢。其次,美國房市持續復甦及就業市場改善帶來的財富效果,將支持消費市場活絡,同步帶動內需型產業獲利走升,有助於美國經濟持續成長。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本月初美國就業數據、歐美PMI多項數據不如預期,市場預估年底前升息機率降,使得美股股市續彈,指數震盪等待進入密集財報,雖然已陸續反應財報下修預期,然數字公布後美股不排除仍將跟隨公布結果起舞。

---------------下一則--------------- 
油價漲 能源股債本波受惠大2015-10-12 01:32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境外美元平衡型基金績效 http://goo.gl/uVyljo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不佳,緩解全球對聯準會年內升息的壓力,風險性資產偏好回籠,油價大漲,能源股債遂成為本波反彈的最大受惠者,10月以來史坦普能源股指數勁揚逾10%,花旗能源高收益債指數也反彈6%,挹注側重能源資產的相關基金表現。

有別於去年底的強硬立場,OPEC近期態度已出現鬆動,10月6日OPEC秘書長巴德里表示,解決原油供給過剩的問題,需要所有產油國通力合作,暗示長達一年的油價之戰已趨近尾聲。

瑞士信貸更直接指出,油價最差的情況已經過去,伴隨全球原油需求正以五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非OPEC產油國的產能觸頂下滑,沙國遏阻新對手進場 的目的已達成,法國興業預估2016年全球產能將大幅下降,整體供需轉為緊俏,將引發空方大量回補壓力,目前是買進能源股的絕佳時機。

除了天然資源基金可參與油價商機,部分平衡型基金也有能源股債的相關概念與配置,追蹤本波能源股9月28日低點以來,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漲幅高達5.27%,領先其他美元平衡型基金表現,過去1個月績效更居同類型基金之冠。

銀行財富管理中心指出,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受惠能源股債的配置,截至8月底,投資比重約佔20%,側重於綜合大型能源商與上游探勘生產公司的股債布局,將有機會在本波油價的反彈走勢中獲利。

法人表示,目前美國能源股相對大盤折價已達4成水準,股價淨值比更來到25年來最低水準,能源高收益債的折價水準亦高達40%、為史上首見,顯示目前股債價格正是便宜、低點進場的時機。

此外,能源高收益債的殖利率高達12%以上,即便未來面對聯準會啟動升息,也有足夠的收益空間緩和升息可能帶來的影響,且在過去景氣回升的階段,能源相關股債與景氣的高連動性,有望成為投資市場中的潛力黑馬。

---------------下一則--------------- 
需求加溫 農金基金迎豐收2015-10-12 01:32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糧食需求直線攀升 http://goo.gl/3LYJrH

DAX農金指數今年以來表現震盪,短期技術面偏弱,但法人分析,全球穀物的需求在人口持續成長、經濟發展帶動肉品需求攀升,加上美國生質能源立法要求2015年須達到150億加侖,凸顯穀物的需求有增無減,長線供不應求的趨勢不變,指數拉回修正反而提供逢低布局的機會。

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從目前供需的情況來看,雖然2014與2015農作年度是豐收的一年,但糧食需求已隨著經濟回溫同步增加,因此即便經歷兩年豐收,全球糧食庫仍然偏低,改善幅度有限,穀物下檔空間有限,可望支撐糧價回升。

林孟洼表示,雖然農金產業上游受到農產品價格的影響,獲利未出現明顯改善的跡象,例如大型農機的銷售隨著農場收入銳減而下滑,未來若庫存消化的速度加快,農機可望止穩。

反觀農金下游的食品加工業則表現不俗,尤其是玉米與黃豆加工業者,不僅受惠價格下滑與需求成長的趨勢,生質能源需求受到法定要求的保障,有助提升銷售與獲利成長。

元大寶來全球農業商機基金經理人魏伯宇表示,第4季影響農糧的觀察指標為各主要產地氣候因素以及期貨等多空指標變化,以上下游產業來說,相對看好下游肉品商及東南亞棕梠油的表現機會。

聖嬰現象造成太平洋兩岸出現「東濕西乾」的情況,北美洲濕潤的氣候有助穀物生長,庫存高漲下使得穀物價格持續不振,造成南美洲的農業大國巴西,今 年以來農業機具商狀況明顯較往年疲弱,再加上當地貨幣貶值,造成營收大幅衰退,顯見新興市場經濟不振,已拖累部分國家農業機具的發展。

反觀東南亞國家,今年度聖嬰現象預期為中級強度,觀察過去30年間發生聖嬰現象時,對於東南亞棕櫚油的產量皆有劇烈的產量下滑情形,短線股價震盪後,個股反而具價值面吸引力。

另外,法人指出,農產品面臨氣候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且農產品價格下滑,可望持續有利下游業者,且部分農糧公司股價下跌後,投資價值浮現,因此相對看好下游肉品及東南亞棕梠油的廠商獲利空間。

---------------下一則--------------- 
基本面撐腰 REITs第3季獨秀2015-10-09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今年第3季以來,REITs基金市場受惠本業持續成長,加上美國升息干擾因素降低,帶動資金明顯回流,績效躍居投信投顧各分類前茅,也是第3季以來唯一收紅的非債基金類型。

法人認為,REITs本業持續成長有基本面撐腰,是此波逆勢抗跌的最大主因,預估在美國升息影響有限下,隨長短期利差縮小,同時又有利差優勢,後市仍看漲。

據理柏投信投顧分類統計,截至2015年10月5日,各類基金績效第3季以來都受股災衝擊,固定收益型相對抗跌,但非債類幾乎全軍覆沒,僅REITs基金平均逆勢上漲1.71%表現最佳,部分單一基金報酬更有5%以上。

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詹硯彰表示,REITs指標市場美國今年上半年受升息因素干擾明顯回檔,不過隨升息明朗化後降低其衝擊。由於美國房市復甦穩健,吸引資金回流,讓美國REITs第3季止跌回升,加以歐洲、日本等市場維穩,為基本面注入強心針。據統計,美國REITs近一季財報顯示70%以上符合或優於市場預期,相較於製造業有轉疲跡象,近期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數據透露正向發展趨勢。

詹硯彰認為,美國聯準會今年即使升息,但預估升息速度溫和,對REITs市場影響應有限,目前較看好歐美日等成熟市場標的,此外,可持續關注大陸官方房市政策轉向帶來的正面效益。

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表示,面對美債殖利率緩步走升環境下之不動產投資策略,建議可加碼貨幣政策較為穩定之國家,例如日本,同時可聚焦在與景氣連動度高之產業,例如飯店、工業與消費產業。

---------------下一則--------------- 
REITs逆風高飛 Q4歐美看漲2015-10-09 01:2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REITs基金績效 http://goo.gl/ghQ2WO

全球REITs指數第3季小幅上漲0.81%,9月上漲近4%,對照 第3季全球主要股市慘淡表現,REITs可說是逆勢收紅,主要是金融市場相對動盪,REITs發揮防禦性效果收漲,經驗顯示,REITs在升息前夕表現回 落,但升息確立後回彈機率高,首次升息前REITs防禦類股最具避險價值,全球REITs將是最佳選擇。

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經理人謝夢蘭表示,美國如重啟升息將代表景氣佳,無論商辦、零售業、住宅需求都會增加,租金收入跟著提高,受惠需求增加租金上漲,連帶讓不動產本身資產價值上揚,目前全球中最以美、歐REITs表現最被看好。

其中,EITs高息特性吸引中長線投資人青睞,展望未來全球景氣溫和復甦,商用不動產空置率下滑與租金上揚,在美國升息前市場波動加劇,REITs將是保守資金最佳避風港。

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指出,成熟國家REITs獲利持續成長,新興市場仍面臨壓力,整體美國房地產仍走多,主要20大城市房價年增率持續攀高,現在美國REITs評價面已低,只要啟動升息,對REITs為正面訊息。

歐洲部分,英國辦公室需求增加,令空屋率維持低檔,投資人對英國不動產投資意願升高,將帶動歐洲REITs向上。

亨德森遠見泛歐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Guy Barnard認為,債券殖利率低,加上歐洲央行提供支持,歐洲地產收入報酬率更具吸引力,個別市場以英國、瑞典及德國最為顯著,目前有多個房地產市場出現租金回升的訊號。

他指出,看好市場之外地區,也因缺乏新發展項目及空置率溫和,顯示租金應會跟隨經濟活動的持續復甦而有所增長,加上歐洲地產股估值合理,股息收益率具投資吸引力,後市可望續有表現空間。

---------------下一則--------------- 
亞洲基本面佳 亞債後市看俏2015-10-09 01:2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亞債基金績效表現 http://goo.gl/2k4RK8

第3季受到美國將升息擔憂,以及大陸等國景氣走緩的不安情緒影響,導致資金明顯流出新興國家,然而隨著新興國家債、匯市跌價已深,之後若美國貨幣政策能有較明確方向,且能採取溫和漸進升息,加上大陸經濟回升,法人認為,將可望帶動基本面佳的亞洲新興債、匯市的反彈。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建議側重於具基本面的標的,例如產業發展較多元且經常帳盈餘國家如南韓及馬來西亞,可受惠美國較佳的景氣表現。隨著新興國家貨幣指數於紀錄低檔區,已過度反應各項利空,投資人可留意新興國家原幣債市的機會。

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近期歐美部分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加上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一度傳出倒債危機,拖累風險性資產走低,惟大陸官方製造業PMI止穩、印度降息、印尼通膨低於預期且政府公布第二波振興方案等激勵,帶動亞洲債券指數反彈回升。

劉蓓珊表示,亞洲不僅基本面穩定,經濟成長表現突出,且近年來亞洲主權及公司債券信用評等均大幅改善,加上政策及改革面題材持續發酵,使亞債及亞高收債年初迄今表現優於其他各類債券,短線震盪不失為長線布局良機,建議增持部位,以增加資本利得機會。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亞洲各國雖面臨上半年內需下降及出口不振逆風,但下半年進入傳統出口成長旺季後,經濟成長可望逐漸解凍, 基本面目前並無影響,在亞洲投資等級的金融及公司債利差仍高於歐美下,隨美元數季以來穩定走強,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市場浮現獲利契機。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IMF今年第二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主要調降已開發國家及部份新興市場,新興亞洲調整之後,今、明 兩年經濟成長率仍能保有在6.4%之上,大陸2015年及2016年則有6.8%及6.3%的成長動能,亞洲經濟體仍保有一定的成長力道,支撐亞債表現。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不易急漲急跌,可幫助投資人長期投資,遠離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投資人不妨加碼亞洲新興債基金,或是將其他波動度高的基金適度轉換至亞洲新興債基金。

---------------下一則--------------- 
資金湧入 新興亞債基金看俏2015-10-11 15:27:27 聯合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近期新興國家資金外流嚴重,隨各國紛紛降息,採行新一波經濟提振政策,新興市場又見資金湧入,投資價值浮現。法人分析,降息有利降低企業融資風險,此時適合布局新興亞債基金。

據EPFR統計,第三季新興市場股票流出360億美元,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大拋售潮。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降息,歐美股市回溫帶動亞股轉強,及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採取經濟提振政策,近日資金開始回流新興市場。當中價格不易急漲急跌的新興亞債和亞債基金,普遍受法人看好。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國聯準會放慢升息腳步,影響新興國家貨幣和商品市場出現明顯反彈,例如,委內瑞拉和祕魯債市在近期漲幅逾3%,巴西、墨西哥和南非債市也反彈逾2%,印尼貨幣債市則受惠經濟提振政策和資金回流,漲幅達5%,為亞洲債市之最。

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經理人林培珣指出,近一周10年期印尼債券殖利率下滑超過100個基點,顯示投資人對印尼要求的風險溢酬下降,推升債券價格逾4%,印尼盾匯價更強升6%。判斷在全球低利的情況,市場不確定性暫時消除,相對高殖利率的印尼債券將受青睞,預期12月會出現不錯的進場機會。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則表示,印度和中國未來仍有採行寬鬆貨幣政策空間,對債券市場和企業降低融資風險為一大利多。布局債市聚焦亞洲具價值公司的美元債,並秉持高投資評等和短天期存續期間兩大原則,將有機會降低匯損,提升投資報酬率。

---------------下一則--------------- 
降息風起 新興亞債送利多2015-10-09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印度上月底閃電降息2碼(0.5%),刺激經濟成長率向上,法人分析,亞洲新興市場掀起降息風,有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及財務風險,對企業債有一定程度的助益。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從8月下旬以來,大陸、巴基斯坦、台灣、印度先後降息,幅度在半碼到2碼間,刺激經濟的意味濃厚;由於印度實質利率是亞太主要國家中最高的,現階段經通膨調整後的實質利率仍逾3%,是過去十年來的相對高檔,因此未來印度央行的貨幣政策仍有持續寬鬆的籌碼,對印度股市或總體經濟而言,預期仍有正面效益。

鍾美君指出,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不易急漲急跌,可幫助投資人長期投資,遠離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在聯準會即將升息之際,全球多數股債市波動都將加大,投資人不妨加碼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或是將其他波動度高的基金適度轉換至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儘管新興國家CDS已逐漸反映經濟疲弱的現象,但降評的國家減少,升評的國家增加,凸顯新興市場財務體質差異甚大,仍可從中挑選到基本面相對較佳,且具投資吸引力的券種。

若從基本面來看,亞洲相較其他新興市場穩健,政策利多也持續出爐,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仍然寬鬆,有利挹注豐沛的流動性,同時提振市場信心。

但法人建議,要留意由於美國升息的議題仍持續影響市場,加劇了整體債市的波動程度,重押單一券種的風險較高,建議透過廣納多元券種的複合債布局,可因應環境靈活調整。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放眼各主要債券,亞洲高收益債以7.4%的到期收益率稱霸,而今年來亞洲國家央行多採取降息措施,利率環境持續走低,有利於資金進駐收益率較高的亞洲高收益債,加上亞洲企業獲利下修趨勢漸有改善,違約風險隨之降溫,進一步支持亞洲高收益債。

美國聯準會9月暫不升息,但接下來會期升息機率仍高,郭世宗說明,目前亞洲高收益企業債券存續期間僅3.8年,相較成熟市場公債動輒7年的存續期間,在各債券中最短,在美債利率回歸正常化過程中受衝擊程度較低,較具利率彈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