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1041022基金資訊

2015年10月22日
Q4投資 花旗有四錦囊2015-10-22 07:35:47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http://goo.gl/VIbN8X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第4季怎麼投資才能趨吉避凶?花旗(台灣)銀行昨日提供四大理財要點,包括看好美、歐、日等已開發國家、布局人民幣計價的收益商品或H股、新興市場長期買點浮現及對能源題材保持謹慎態度。

花旗(台灣)銀行財富管理暨研究部資深副總裁王進彰昨(21)日表示,展望2015第4季,美國、歐洲、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依舊是投資核心,價位處於低檔的H股及新興市場股票,也是投資人可適度布局的重點。

花旗銀行預估,美國會延至明年第1季升息,且升息幅度緩和,僅0.25個百分點,一旦美國升息,代表金融市場趨於穩定,屬於正面訊息。

王進彰表示,美國聯準會升息時程一延再延,顯示市場對美國經濟缺乏信心,但在悲觀氛圍下,美國股市並未被高估。至於歐洲,低通膨及寬鬆貨幣政策,讓金融市 場預估歐洲股東權益未來將提升;在日本方面,安倍政府近期開放類似退休基金的郵政基金對日股的持股比例,為日股增添加碼力道。因此,第4季花旗依舊看好以 美國、歐洲、日本為首的已開發市場。

除已開發市場外,王進彰強調,人民幣計價資產也是第4季的投資重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可望在11月決定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的儲備貨幣中,使人民幣再度躍上國際舞台、加速國際化。

儘管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從逾10%的高速成長減速,不過高速成長市場管理不易,相較於高速成長,中速成長能讓政府在刺激經濟時擁有更多籌碼,易於管理也讓市場穩定性提高,股市自然有表現不俗的機會。

此外,新興市場歷經波動修正後,調整本益比已來到25年的低點,歷史經驗顯示,未來十年可望擁抱兩位數的報酬率。

---------------下一則--------------- 
陸股大媽財 花旗:仍可考慮投資2015-10-22 07:16:19 聯合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延後升息、大陸市場欲振乏力等因素影響,投資人對投資前景感到疑惑,近期外銀陸續出具投資報告,提醒年末投資人須調整投資布局。花旗銀昨舉行第四季投資展望會,表示仍看好美、日以及中國H股,也認為人民幣仍將在國際舞台上搖曳生姿,投資人不要錯過。

「中國市場並沒有那麼悲觀」,花旗銀財富管理暨研究部資深副總裁王進彰表示,中國近期雖然受到經濟市場傳出悲觀消息,股匯市雙震盪影響,但投資人要有信心,中長期人民幣將朝國際舞台邁進。

在人民幣存款方面,王進彰表示,建議投資人鎖定會「生出利息、股息」的「資產」;人民幣雖然近期貶值,但1990年以來的實質有效匯率,與其他貨幣相比是升值,仍可考慮持有。

中國致力從出口大國轉型至消費大國的改革之路,依然需要面對「必經之痛」。不過,對於投資人擔心中國是否會和日本一樣邁入失落的10年,花旗表示,經濟成長趨緩並非宣告投資死期,例如日本股市當時每年報酬仍有17%。

其次,關於投資美國部分,王進彰則表示,美國股票市場沒有被高估,但美國聯準會下一步何時升息,可以觀察金融業貸放水準。

而歐洲部分,雖然政經環境沒有改善,但希臘短期脫歐機率低,義大利以及西班牙自今年第一季擺脫經濟衰退;日本也因安倍政府開放類似退休基金的郵政基金對日股持股比例,位日本股市添加買盤力道。

唯一必須謹慎看待仍是原物料。王進彰表示,石油價格不至於來到每桶20美元價位,但基於市場需求沒有大幅增加跡象,原物料題材仍須謹慎看待。至於黃金則是避險投資標的,也不建議投資人搶進。

---------------下一則--------------- 
股債輪動 宜多元布局2015-10-22 07:17:2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10月市場氣氛回穩,全球主要股市、債市均出現一波反彈,且為全球股債市輪動,投信建議,若用一套資金進場,建議布局多重收益資金以掌握各市場輪動趨勢。

10月來看,上證指數以12%漲幅居冠,下半年來看看,則是悶了許久的新興美元債以0.9%漲幅勝出;若以上半年而言,陸股32%一枝獨秀;全年來看,陸股和歐股均繳出約6%成績。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分析,近期金融市場回穩,市場投資氣氛也跟著樂觀,不論是新興債、高收債、還是美歐日中等主要經濟體也都有一波反彈行情,10月陸股反彈,但下半年來陸股跌幅也將近兩成,波動幅度相當驚人。反觀債市雖受升息臆測所苦,下半年卻表現相對穩定。

施厚德表示,今年上半年股市表現普遍優於債市,下半年來債市卻又顯得相對抗跌,整體來看今年的陸股和歐股表現又顯得相對強勢。面對10月來市場多頭再起,主要風險性資產報酬齊步翻正,為避免投資人不斷忙碌追逐,建議投資人可以透過布局多元資產來因應市場波動,並且精確掌握市場翻轉的資本增值機會。

復華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呂丹嵐指出,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低於預期,使年底前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機率續降低,在貨幣政策變動不確定性消除帶動下,10月市場各市場皆有反彈,主流轉轉向中國大陸等新興股市,預估第4季在主要國家央行貨幣寬鬆政策續行、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帶動下,有利全球金融市場風險情緒穩定,帶動各市場輪動行情。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鄭宇廷表示,全球正進入低通膨、慢成長的時代,過去動輒雙位數的漲幅恐不易見,且市場波動仍大,全球資金在美國升息之前四處流竄,加快股債市輪動速度,投資策略應靈活多元、加重避險部位,同時資產配置宜把握「收益和成長」的股債並行策略。

---------------下一則--------------- 
資金回流、國安護盤 台股基金讚2015-10-22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延後,外資漸回流亞洲新興股市,且美股將繼續波段反彈,有利外資維持偏多方向,台股持續中期反彈,加上國安基金將一路護盤到明年總統大選,指數樂觀有機會續往半年線挺進,法人指出,近月台股基金表現佳,後勢看旺。

日盛上選基金經理人施生元表示,進入台股第3季財報周及法說會旺季,將會是影響盤面主軸,因第3季新台幣明顯貶值,預期以出口導向的企業將有匯兌收益來提高企業獲利,故預期台股財報有利。

由於盤面類股輪度快速,族群首要觀察大陸十三五新商機,26日五中全會登場,相關環保、太陽能、替代能源等概念股可將為盤面焦點,汽車概念股中長期營運也看好。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周奇賢指出,台股第4季下跌風險相對小,主要因PC及智慧型手機的庫存調整已近尾聲,歐美市場旺季前的拉貨需求將浮現,新台幣第3季明顯貶勢,電子股有上調機會,建議較積極投資策略鎖定利基型產業的生物製藥、智慧家庭、蘋果供應鏈,及製造業升級的飛機輕量化、汽車電子化、生產自動化等,還有美國消費復甦受惠的內需消費股。

台新主流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認為,台股攻上8,500點後壓力雖大,但短線上受惠於財報表現優於預期、第3季匯兌收益利多及電子跌深反彈效益,第4季仍有機會上攻9,000點大關。

他指出,10月台股因全球與台灣總體經濟數據仍不佳,技術面量能仍不足以突破季線以上層層套牢賣壓,基本面半導體仍持續調整庫存,旺季效應也仍不明朗,但新台幣貶值有利第3季財報,超過280家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及評價上台股相對不貴等利多加持下,第4季台股表現可望相對穩健。

---------------下一則--------------- 
中小型股漲勢凌厲 助攻台股2015-10-22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中小型基金近一月前5強 http://goo.gl/AGC0Bo

台股近期從8月24日起漲,其中櫃買指數表現特別出色。法人表示,這波台股領先全球多數股市領先站上季線與政府護盤有關,但中小型股漲勢凌厲也有推波助瀾之效。

兆豐國際中小基金經理人洪銘遠表示,後續要觀察成交量能否放大,方能有效化解上檔的套牢賣壓,在沒有主流族群的帶動下,個股的挑選就更顯重要,蘋 概股受到蘋果在美國侵權一案,加上受到美元升值影響,手機在新興市場的銷售價格上漲,近期恐較難有表現機會,建議可以挑選一些有評價不貴並有獲利支撐的個股。

洪銘遠說,美元近期相對走貶,今年以來一直處於貶勢的新興貨幣近期止貶回升,在資金轉向新興市場的同時,台股的表現不會太差,加上外資對於台股看法仍偏多、中小型股持續維持盤面人氣,台股第4季仍有上漲的機會,建議投資人可伺機進場布局。

野村中小基金經理人林界政表示,智慧型手機成長動能趨緩,加上PC觀望Win10效應使半導體產業出現雜音,半導體龍頭廠已提前宣告第4季仍處於客戶存貨調整期。

此外,蘋果新手機雖在大陸大幅成長下略優於市場預期,不過目前供應鏈尚未見到加單需求,顯示整體市場需求並未超出蘋果預期,台股仍缺乏帶動整體指 數上攻的領頭羊,資金僅能在先前錯殺的中小型股中尋找投資機會,目前操作策略為選股不選市,看好趨勢包括物聯網、4G LTE、工業4.0及汽車電子等。

---------------下一則--------------- 
陸股樂觀 投資信心轉強2015-10-22 07:22:10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lEB8tG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公司最新「9月中國證券市場投資信心調查」顯示,9月中國證券市場投資信心指數由8月的41.3勁揚至51.3,站上投資信心樂觀的臨界值50之上。市場法人表示,在中國持續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內資投資信心增強下,陸股後市表現可期。

群益投信表示,這項調查所有分項指標全數勁揚的走勢,其中大盤樂觀指數由8月的38.2大增36%至51.9,相較8月增幅最大且重新收復50大關,反映官方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且寬鬆貨幣及擴張財政持續下,市場對股票投資意願大增,故對未來中國股市看法樂觀。

群益深証中小板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中國景氣仍處在下行的階段,貨幣政策亦維持穩中偏鬆基調,故即使年底Fed啟動升息循環,但對股市的影響將有限,隨著時序進入第4季,受惠旺季題材加持、政策利多釋放、資金政策寬鬆下,中國股市行情不淡。

對於昨(21)日陸股午盤過後突然跳水,永豐中國經濟建設經理人盧正穎指出,近期並未有特別利空傳出,下跌主要原因仍是漲多回檔。他表示,儘管過去三周陸 股出現較顯著的漲勢,但融資餘額僅呈現溫和增加,累計10月以來至昨日為止僅增加890億元,增幅約9.85%,相較指數漲幅為小,顯示陸股人氣雖漸回 流,但不至於過熱,有利盤勢長期穩定。

展望後市,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指出,6.9%經濟成長率放眼全球仍屬前段班表現,且在官方強力作多的激勵之下,短線有穩增長的政策刺激、長線有十三五計劃,再加上貨幣寬鬆的加乘效果,陸股第4季不看淡,短線壓力先看3,500至3,600點附近。

張菁惠強調,隨著場外配資清理工作接近尾聲、停牌公司家數相較6月高峰期大降、人民幣匯率可望逐漸回穩之下,陸股已進入自我修復及調整的階段,大盤的抗跌性及市場投資信心較強,目前股票估值已回復至合理價值,有利第4季上揚。

---------------下一則--------------- 
大陸買點到 股4債6黃金比例2015-10-22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上季國際股市承壓,債市也面臨度調整,不過時序進入第4季,法人分析是「整理過後重新出發」的好時刻,尤其是大陸市場進入傳統旺季與五中全會前的政策利多,加上股債市經歷前波修正後,投資價值浮現,建議以「股4債6」的「黃金比例」投資。

保德信中國好時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建華指出,以香港發行、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為例,目前具「三低」特性:波段修正後價格低、信心回溫疑慮低、匯價續貶機會低,適合現在進場布局。

大陸境外債除了點心債投資價值浮現,徐建華認為,大陸美元債與美國公債相關性低,即使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對大陸美元債的應衝擊有限也是可布局的方向之一。

徐建華指出,A股在十一長假後已重新恢復動能,兩融餘額也回溫到1兆人民幣的水準,不過大陸股市仍是新興市場,波動較大,仍建議精選新經濟下受惠的強勢族群,搭配點心債、大陸美元債,以「股債平衡配置」參與大陸的中長期成長並降低波動。

回測大陸股債市過去3年年化資料,只買債券波動風險為2.1%,但扣除成本與市場因素後的報酬率僅剩2%餘;若把股票提至80%,雖然年化報酬率升至近11%,但波動度也暴增至21.8%,意味「股8債2」的比例必須承擔更多風險。徐建華強調,在股市多頭期間,拉高股票投資比重變成「股6債4」,在市場動盪時刻,提高債券配置變成「股2債8」。

---------------下一則--------------- 
亞股基金穿上大紅袍 本月以來80檔標的漲逾7% 2015-10-22 07:28:32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EZ9a1I

10月以來全球股市明顯翻轉,尤其亞股反彈力道強。觀察MSCI亞洲區域或國家相關指數表現,印尼指數大漲二成居冠,中國、新加坡、韓國彈幅皆超過一成,新興亞股指數漲幅接近一成,同時也反映在境內外共同基金報酬績效。

根據Morningstar統計,10月以來80檔境內外亞洲及亞太(不含日本)股票型基金平均漲幅7.2%,其中七檔短期反彈超過一成。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陳姿瑾表示,在內外政策及新興貨幣匯率趨穩下,減輕亞洲資金外流壓力,亞股表現10月以來明顯好轉,僅11.6倍的本益比出現自低檔回升的跡象,吸引追求高息的長線投資者進場低接。

陳姿瑾指出,觀察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過去20年表現,只有兩次下跌超過五個月,今年7月以來亞股過度修正並且太過悲觀,相較於歐美企業盈利成長減緩,亞股基期較低且多已反應,進入第4季後已逐漸反映出季節性偏多,也提供投資人進場低接機會。

瀚亞投資海外股票部經理張正鼎認為,市場投資信心逐漸恢復,經濟數據呈現落底後小幅升溫,加上低本益比、資金逐步回流,均是刺激資金轉進新興股市關鍵,投資人不妨採取定期定額方式,逐步逢低建立新興股市部位。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10月以來亞股多頭再起,MSCI新興亞洲指數漲幅近一成,特別是推動亞太經濟成長的雙引擎中國和印度,坐擁龐大內需消費人口,節 慶題材帶動強勁消費需求,可望進一步挹注企業獲利動能,亞股蓄勢待發的多頭行情令人期待。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Fed升息預期遞延,加上歐洲及日本央行仍在寬鬆印鈔,有助吸引資金重新回流新興股市,新興亞洲股市挾評價面優勢可望扮演吸金要角,看好中國及印度改革紅利及年底消費旺季。

---------------下一則--------------- 
資金回流新興亞洲 台股最吸金2015-10-22 01:33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亞股資金流向 http://goo.gl/UOj6lO

中國五中全會召開時間確定,市場對於十三五規劃有正面期待,上周新興亞股表現為三大新興市場中最佳,資金流向部分,台股淨流入8.05億美元,不僅為連續第五周吸金,也創下今年5月以來最高單周淨流入。

印度、泰國則分別淨流入1.8億及0.4億美元,延續上周小幅吸金力道。成熟市場的日本則在連續七周失血之後,上周轉為大幅吸金43億美元。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從近期公布的財報來看,多數科技公司因美元指數走弱,挹注匯兌收益,財報數據表現普遍優於市場預期,且 經第3季亂流後,台股評價面已經過修正,吸引資金回流。觀察外資在台指期多空動向,目前淨多單連續兩周維持在2萬多口,支撐台股相對強勢。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鄭宇廷表示,市場風險偏好回升,印度和泰國各擁題材,連兩周吸引資金流入。至於東協區域仍面臨貨幣競貶、企業獲利下修等逆風,整體東協國家的資金流向並不是很穩定,不過美國升息預期遞延,令資金返回部分新興市場。

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蔡佩怡表示,近月以來亞股回穩,由於亞洲企業獲利今年的基期較低,在亞洲各國一連串降息後,預期實質經濟可望好轉,企業獲利增長趨勢向上。

據彭博統計,亞洲企業營運狀況佳,預估2016年新興亞洲企業盈餘將雙位數成長,加上股票股利率誘人,MSCI亞太(不含日本)高股息股價指數股 利率達5.64%,優於歐洲的5.59%和美國的3.75%,基本面利多、資金動能強,亞股可望脫穎而出,成為下一波領漲指標。

---------------下一則--------------- 
9月以來維持正報酬 日股穩健、續航力十足2015-10-22 07:14:06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ehgXhA

今年全球主要股市跌多漲少,亞股部分也僅中國、韓國、日本指數維持正報酬,但10月以來,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全球主要股市指數排名前十強股指有一半在亞洲,法人認為,亞洲股市仍有續航力,值得布局。

日股從9月以來開始震盪,但還是正報酬。群益投信指出,日股在亞股中表現仍相對亮眼,加上企業獲利、政府基金入市等利多下後市看好,如果選擇同時擁有新興亞股成長契機,與成熟日股穩重表現的日本持股高的亞股基金,更能享受雙重獲利契機。

統計投信發行的276檔海外股票基金中,日本持股比率超過20%的基金有十檔,其中僅三檔持股操過90%的純日本基金,亞洲股票基金則占了六席,一檔全球 資源型股票基金,以近一個月績效表現來看,群益東方盛世基金以5.5%表現居冠,其次依序是元大亞太成長4.8%、群益亞太中小3.9%、華頓全球黑鑽油 源3.7%、摩根東方科技3.4%。

群益投信表示,近期日本政府正研礙調降企業稅,預估年底前日股有機會止跌回升。同時,亞股基金可彈性調整國家及產業配置,看好日本股市,可加重投資比重,不看好國家也可全數減持,更能靈活操作為投資人爭取更好報酬機會。

統一投信也表示,資金回流有利亞洲股匯市第4季表現比第3季穩定,通膨率下降趨勢持續,也提供各國央行降息的操作空間,第4季在主要國家透過財政刺激與節慶消費需求帶動下,企業獲利可望轉佳,為這波彈升行情挹注續航動能。

今年來,美國升息議題持續牽動亞股表現,根據聯邦基金隱含利率期貨預測,聯準會10月28日會議升息的機率已降至6%,預測12月升息機率也僅有30.4%,直到明年3月會期,預測升息的機率才會過半。此外,歐、日央行近期可能再擴大寬鬆,顯示資金動能相對有利。

---------------下一則--------------- 
印度前景亮 股市Q4看好2015-10-22 07:26:0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8whd8t

受惠聯準會遞延升息時程,加以對於中國經濟擔憂減緩,10月以來亞股跟隨全球股市強勁反彈,但總計下半年以來亞洲各國股市皆仍是負報酬,其中僅印度Sensex指數跌幅收斂至1%之內,表現相對較佳。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由於新興市場已成為亞洲重要出口目的地,而其需求疲弱也衝擊今年以來亞洲出口情勢,各國工業生產成長動能皆因而呈現放緩甚至陷入衰退,惟獨印度8月工業生產年增率進一步攀升至6.4%、達三年來最高水準,彰顯印度較佳的經濟前景。

此外根據資料顯示,外國直接投資印度已連三年成長,景順印度股票基金經理Shekhar Sambhshivan指出,落實改革仍需時日,但外國直接投資的正面發展與製造業基礎的擴大,為令人鼓舞的跡象。

就基本面來說,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印度經濟前景仍在金磚四國中表現不錯,儘管IMF近日將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下調0.2%至7.3%,但預期明年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7.5%不變,表示印度經濟增長前景仍良好,有助於結構改革速度加快。

展望後市,印度開始進入第4季投資旺季,Shekhar Sambhshivan認為大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及政府的政策行動均確認該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展望未來,貨幣政策仍將持續寬鬆,公共支出將明顯增加,受惠於印度經濟的轉型與復甦,仍對非必需消費品、必需消費品和金融股等族群所持有的個股具備信心。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印度經濟表現以內需為主,對中國與全球的貿易依存度偏低,較不易受到整體新興市場需求放緩的衝 擊,輔以國際油價下跌、通膨壓力放緩、央行降息等利多挹注,均有利印度維繫較高水準的成長動能,且印度新年排燈節假期即將來臨,第4季股市表現更有傳統旺 季行情可期,看好印度股市未來表現。

而投資上,許豑勻則表示,看好印度相關內需族群,隨著都市化提高,現代化生活使得疾病從過去以傳染病為主,漸變為生活型態相關的疾病,印度對高品質醫療的需求快速增加,投資上可透過組合基金靈活布局觀光醫療、薪資成長及中產崛起相關內需族群。

---------------下一則--------------- 
美內需股 迎旺季題材2015-10-22 07:18:3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Vs4W7d

美股進入密集公布財報周,科技、生技財報好壞各參,大盤震盪,但法人認為,因市場預期升息時點遞延,且進入第4季消費旺季,支撐美股仍維持在季線之上的走勢,不妨留意內需相關的消費和科技族群,與長線展望仍佳的生技股。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回顧S&P500指數自1945年來每月平均表現,可發現受惠於耶誕節和新年前後消費旺季效應,美股進 入第4季後逐月走升,美國將迎來感恩節、耶誕節,內需相關的消費和科技族群,將在買氣支撐之下有表現空間;生技股則因長線展望仍優,現在的修正反而是甜蜜買點。

目前S&P500指數有78家公布財報,其中71%以上財報結果優於預期,以產業來看,已公布科技類股優於預期達90%、生技類股優於預期則達 100%。雖然受到強勢美元影響,整體財報獲利成長較去年同期遜色,包括沃爾瑪和IBM財報表現失色,皆對美股造成壓力;不過個別公司仍有不錯的表現,此 時反而可藉由財報篩選優質公司。

特別是本周生技族群進入密集財報公布期,腫瘤設備製造商Varian Mediacl System調降第4季獲利預期,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本次跌幅並非因生技基本面不佳,而是反映美國總統大選前針對 限制藥價問題的發展方向,市場信心不足;但從財報來看,券商預估主要生技大廠包括吉利德等,獲利成長性仍有高雙位數的增長幅度。

許志偉表示,生技產業也持續傳出正向訊息,必治妥與生技廠商Five Prime免疫學療法臨床數據表現佳;而製藥大廠Eli Lilly降膽固醇新藥臨床三期數據不如預期,宣布暫停該藥品研究,反而激勵生產同類藥品的Amgen與Regeneron股價表現。

---------------下一則--------------- 
綠能族群 迎發展黃金期2015-10-22 07:10:04 經濟日報 記者張晟豪�台北報導
http://goo.gl/kHE3zw

在各國政策引導下,法人預測綠能產業未來將有大躍進的成長。
11月30日起,世界各國領袖將至巴黎參加為期半個月的「全球氣候變遷協定」會議,針對環境議題討論共識;同時,近期中國十三五規劃則將進一步強化環保政策,一時之間,綠能產業的發展和商機受到注目。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積極於企業減碳活動,在他的邀請下,目前已有81家,合計總市值超過5兆美元的企業簽署「美國企業氣 候行動宣言」,希望促成巴黎氣候變遷會議的協議達成;中國五中全會26日登場,十三五規劃預計將會再進一步強化生態環保議題。

鄭慧文指出,近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全國工商聯合召開PPP項目推薦會議,推薦項目共287項,總投資約9, 400億元,環保類項目占主導地位,市場預估中國未來五年所需的綠色投資,每年至少人民幣2兆元,環保產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經理人洪華珍分析,10月全球股市回穩,帶動綠能相關產業表現,統計ET50環境科技指數月初以來已上漲5%,其中新能源、水資源和汙染控制同期漲幅都有10%左右的水準。

從基本面觀察,由於美國替代能源相關支出持續縮手、新興市場匯率貶值因素可能影響綠能產業第三季財報表現。

---------------下一則--------------- 
全球低率趨勢不變 歐洲高息股穩穩賺2015-10-22 07:11:52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Srl3vg

投信分析,歐股第4季向來有一波多頭行情可期,既然全球低率趨勢不變,歐洲高息股股息率逾5%,是全球最高,投資人若想穩健參與歐股成長,可透過歐洲高息股介入。

全球投資氣氛轉趨樂觀,歐股憑藉著穩健基本面,成為近期資金回補前哨站,10月以來歐股漲幅達3.8%。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受到全球風險趨避氣氛影響,歐股本益比下滑至今年以來新低。歷史經驗顯示,第4季是歐股報酬率表現最佳的時期,正報酬率機率高,今年資金面又有量化寬鬆(QE)加持。

巴洛克說,全球市場流動性豐沛,低利環境驅使資金追求收益不變,今年以來國際股市震盪,更強化資金前進收益型商品的意願,也帶動高息股投資熱潮。從投資價值來看,歐股股利率高居全球主要區域第一,顯示歐洲高息股的選擇多元性及風險分散優勢。

巴洛克表示,高息股指數的成分企業往往能持續發放現金股利,且股利率有一定的水準,企業體質也相對健康。

其次,高息股報酬來源有近八成是股息收益,同時掌握股息收入和資本利得,不易受到短期市場利空消息影響,股價表現相對穩定。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指出,歐元區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擴張,包括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產出、就業、供應商交貨時間等都上揚, 歐股第2季財報表現優於預期,歐洲地區景氣溫和復甦,可透過高息股方式,布局歐洲可受惠量化寬鬆和歐元貶值的優質企業,在股息支撐下追求資本利得增長機會。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德國政府微幅下修GDP預期,主因全球消費成長趨緩,但因德國內需消費力強勁,預期今年經濟持續成長。同時,為了刺激經濟成長,先前歐洲央行表示,不排除擴大寬鬆,有助股市續航力。

---------------下一則--------------- 
亞洲新興債 長抱有賺頭2015-10-22 07:24:2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tuu5ge

亞洲新興市場債券最主要的優勢是,承受略高於政府債券的風險,卻可得到接近高收益債的收益率;法人表示,回顧2000年以來債市,持有新興亞債一年,正報酬機率為86%,若持有三年,正報酬機率高達98%,鎖定亞洲具價值公司的美元債,更有降低匯損的機會。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建議,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不易急漲急跌,可幫助投資人遠離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達到長期投資的目的,在聯準會升 息前,全球多數股債市波動加大,投資人不妨布局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或將其他波動度高的基金適度轉換至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

鍾美君以2004年美國升息為例,升息前市場表現相對保守,升息後利空出盡,市場呈反彈上揚;評估這一次美國升息循環,全球總體經濟數據沒有大幅惡化,投 資債券建議秉持「高投資評等、短天期存續期間」兩大原則,尋找債信品質較佳且被市場低估的跨國企業債券,以掌握提高投資報酬率的機會。

群益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指出,展望後市,美國在10月升息機率不大,12月升息與否仍不明朗,以當前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目前新興市場及 高收益債殖利率來到近年高點,利差亦放大來至近年最大,在當前美債殖利率頗低的情況下,提供長線投資人良好預期報酬,有利後續表現,故近期新興市場債券資 金已轉為流入。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表示,9月新興市場債市主要受到美國升息擔憂,以及中國等主要資源需求國家經濟走緩影響,引發市場對全球景氣疑慮,導致 資金較明顯流出新興國家債市,令新興債市表現壓抑,美國升息態度軟化後,短線有助跌深之新興國家資產反彈,從評價面來說,目前新興市場債相當具吸引力。

---------------下一則--------------- 
殖利率逾7.5% 亞高收債買點到2015-10-22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從2006年9月起統計至今,若殖利率超過7.5%,亞洲高收益債的獲利機會為100%,法人指出,目前殖利率再度超過7.5%,正是買進亞洲高收益債的最佳時機。

野村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謝芝朕指出,統計過去殖利率超過8%,亞洲高收益債的12個月報酬表現亮眼,大陸雖然經濟持續放緩,投資人不必擔憂硬著陸,目前相當看好亞洲高收益債。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亞洲各國雖面臨上半年內需下降及出口不振逆風,但下半年進入傳統出口成長旺季後,經濟成長可望逐漸解凍,基本面目前並無影響。在亞洲投資等級的金融及公司債利差仍高於歐美下,隨著美元數季以來穩定走強,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市場浮現獲利契機。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新興市場體質差異甚大,亞洲的基本面相對較佳,加上亞洲國家的貨幣政策維持寬鬆,市場流動性仍然充沛,其中又以大陸債的投資價值相對較佳。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IMF今年第二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主要調降已開發國家及部份新興市場,新興亞洲調整之後,今、年兩年經濟成長率仍能保有6.4%以上,大陸2015年及2016年則有6.8%及6.3%的成長動能,亞洲經濟體仍保有一定的成長力道,支撐亞債表現。

---------------下一則--------------- 
美高收債 搶搭復甦列車2015-10-22 07:21:30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議題延燒,雖預期年底前升息機率持續降低,但觀察數據,仍顯示美國經濟維持低溫復甦,而法人表示,當升息循環反映景氣復甦同時,股債市皆可望延續多頭表現,其中以與景氣高度連動的高收益債券相對受惠。

從過去歷史經驗來看,債券利差大於每股盈餘殖利率之黃金交叉後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的美高收投資報酬率,分別達3.74%、6.37%和17.19%,而野村美利堅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李武翰表示目前S&P500指數成分股每股盈餘殖利率僅5.5%,而美高收債券殖利率來到6.2%,也凸顯高收債的投資價值。

而針對美國升息議題,李武翰則表示,由於本次宣布升息機率不高,低利環境持續有利高收債走勢。

但若聯準會宣布啟動升息腳步,李武翰也說明,此無異是宣告美國經濟回溫加速,在通膨壓力仍低下,高收益債券反而較能受惠於景氣復甦而走揚,所具備的高利差也較可相對抵抗利率風險,因此認為升息與否並無損美高收投資價值,反而創造更大的投資機會。

展望整體高收益債券市場,中國方面,野村企業研究與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暨基金經理人虞詠嘉表示,雖中國8月官方PMI數據符合市場預期,但仍落在榮枯線以下,認為經濟成長持續放緩,而中國為全球商品市場的關鍵需求大國,經濟減速相對為商品市場帶來壓力。

但虞詠嘉也說明,因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比重僅7%,其中商品需求占整體出口比重為3至5%,整體而言,他認為,低商品價格對於美國反而有正面助益,也看佳美國經濟仍可維持2至2.5%的成長力道。

---------------下一則--------------- 
經濟強勁復甦 投資當選美高收2015-10-22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強勁復甦,成為全球經濟領頭羊,投資與景氣高度連動的高收益債券,自然首選美高收。美股持續走高後,目前S&P500指數成分股的每股盈餘殖利率僅5.5%,而美高收債券殖利率來到6.2%,顯示高收債較具投資價值。

進一步觀察經驗可發現,債券利差大於每股盈餘殖利率的黃金交叉後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的美高收投資報酬率,分別達3.74%、6.37%和17.19%,相當不錯。

野村美利堅高收益債基金基金經理人李武翰表示,展望未來美國復甦環境,美高收價值面相對於美股更具吸引力,可透過每股盈餘殖利率做為股市與債券投資的評價比較,若每股盈餘殖利率相對債券殖利率為高,則股市相對被低估;反之若債券殖利率高於每股盈餘殖利率,則債券相對較具投資價值。

李武翰認為,受到美國升息不確定性及能源價格下跌影響,美高收債券利差出現明顯攀升,再次出現黃金交叉的投資機會,考量目前美股財報預測普遍下修,加上股市評價經過多年上漲後亦不便宜,現階段布局美國高收益債券會是更具投資效率的投資選擇。

---------------下一則--------------- 
投信基金新兵 今年中國主題最夯2015年10月22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來新募集的投信基金,中國主題的基金最熱門,截至11月中將募集的52檔之中,有25檔的投資市場是中國或大中華。

在今年以來累計將發行的4600億元各類中國相關基金之中,平衡型基金就佔了1400億元,佔比3成,在各類中國基金之中的佔比居冠。

若觀察第4季以來,已知到11月中將募集的5檔投信基金,中國主題的就有保德信中國好時平衡基金、群益深証中小板基金,與統一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募集額度總計為400億元。

保德信投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昨認為,陸股仍有中長期投資題材。舉例來說,預定明年實施的十三五計劃,可能設定中國每年經濟成長目標為6.5%,低於過去幾年的7%,但7%經濟成長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仍名列前茅。

其次,明年上半年MSCI有機會宣布將陸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並於2017年實施,意味未來幾年,陸股有機會重演1996~1997年的台股資金行情。

陸股未來行情可期
石永平說明,1996年4月MSCI宣布,將台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並於該年7月生效。1996年初台股加權指數還在5000點上下,但到1997年7月已突破9000點,大盤在1年半期間就飆升95%。他說:「當年MSCI為台股拉起來萬點行情的經驗,未來可望在陸股上演。」

石永平也提到,陸股經過今年5~8月大幅修正後,目前本益比僅12~13倍,遠低於長期平均值的19倍,意味未來上檔空間更大。

宏利投信指出,短期陸股開始築底,未來官方持續釋出貨幣與財政政策,配合經濟好轉,第4季陸股有反彈機會。

---------------下一則--------------- 
中國平衡基金 投資熱點2015-10-22 01:3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本季即將開募基金 500億上膛 http://goo.gl/tJGJst

統計今年投信業者新募基金,已成立與準備募集的境內基金共計52檔,其中共有25檔新募基金熱點投資區域為中國(大中華),占比近5成;中國相關新基金中,又以平衡型基金達7檔最夯。

保德信中國好時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建華分析,走過震盪的第3季,投資應有新思維,目前大陸股、債投資價值高,擔心市場波動偏大的投資人,建議以「股債平衡」的方式逢低布局,並透過彈性配置,面對市場多空變化。

根據統計,今年來共有7檔中國平衡型基金已問世或將上市,合計募集額度上限為新台幣1,400億元,不論檔數或金額,皆居今年各類型新基金之冠。 11月9日開賣的保德信中國好時平衡基金,搶在第4季上市,著眼的正是十一長假後A股籌碼面趨穩,加上政策行情重啟、旺季效應蓄勢待發,以及大陸美元債與 點心債經過一波修正後出現的投資機會。

徐建華指出,過去受限於大陸境外債市場發展尚未成熟,想參與大陸經濟成長的投資人僅能投資股票,陸股上半年在資金行情帶動下飆漲近5成,但資金退潮後,A股幾乎回吐今年全數漲幅,投資人心情宛如洗三溫暖。

徐建華分析,投資大陸應該走出「純股」思維,隨著大陸境外債規模提高、企業海外籌資意願及市場接受度提升,相較於A股,境外債具備較低的波動,若能同時持有大陸股債,並搭配靈活的投資配置,可望在多頭時追求成長,震盪時爭取收益。

根據回測資料,在6月中旬以後的市場波動期,若提高大陸債券投資比重至80%,可使投資組合跌幅大為降低,以「股四債六」這樣的黃金比例,搭配 20%的靈活調整,累積今年前3季的報酬率達23.2%,不僅高於純股票投資,波動度也遠低於純股票投資,幫助投資人追求優質的長期回報。

徐建華建議,全球各資產間的相關程度高,難以靠資產分散而達到風險分散的目標,反觀大陸股債組合與全球其他資產相關係數僅介在-0.03∼0.3間(相關係數低於0.5表示低度相關),因此可透過大陸股債有效分散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

---------------下一則--------------- 
考量獲利與市場波動 大中華平衡商品夯2015-10-22 07:20:53 經濟日報 記者張晟豪�台北報導
http://goo.gl/GBMJHW

今年來至11月中旬,投信業者新成立與準備募集的境內基金共計52檔,其中25檔基金熱點投資區域為中國(大中華),其中又以平衡型基金數目最多。顯而大中華市場股債平衡的投資方式,成為在考量獲利與市場波動間比重下的熱門選擇。

保德信中國好時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建華分析,第3季震盪後擔心中國市場波動的投資人,可採「股債平衡」逢低布局,中國好時平衡基金搶在第4季上市,目標就是把握A股籌碼面趨穩、政策行情、旺季效應,以及中國美元債與點心債經過一波修正後出現的投資機會。

徐建華認為,投資中國應該走出「純股」思維,同時持有中國股債,並搭配靈活的投資配置,可望在多頭時追求成長,震盪時爭取收益;中國股市具急漲特性,上漲 期間配置40%於股票,就可在半年內,獲得最高近30%的報酬率,雖然較純股票投資上漲幅度少,但可得到相對低的波動度。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表示,在市場預期美國升息延後影響下,資金向債市回流,10月來中國股債市出現一波反彈,第4季市場仍預期有降息降準空間,且第3季經濟表現偏弱,股市短線出現震盪,在中國布局上建議股債配置以分散風險為主。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也認為,中國政策有利股債市表現,考量中國股市波動度較高,建議投資人採股債均衡配置的策略,穩健參與中國市場的投資契機。

徐建華分析,根據回測資料,假設今年在6月中旬市場波動期提高中國債券投資比重,投資跌幅可大幅降低,同時以「股四債六」比例操作,搭配20%動態調整,今年前3季報酬率可達23.2%,高於純股票投資。

---------------下一則--------------- 
投信代操買黃金 金管會月底放行2015年10月22日蘋果日報【廖珮君╱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日宣布,最晚10月底起,投資人將可透過投信代操,來買賣交易黃金、礦產、大宗物資等現貨商品,投資比率以該全委帳戶淨資產40%為限,此舉可讓投資人投資選擇更多元化、也有助擴大投信業者商機。

代操額最低500萬元
金管會在去年已開放投信業的私募基金可投資黃金等商品現貨,這次再放行全權委託(即代操)也可比照投資。依規定,投資人要透過投信做代操,單一代操金額(指一個契約帳戶)最低500萬元。

投信業者說,投信的投資標的是證券,從過去私募基金、到這次代操投資,都准許可納入商品現貨,顯示金管會有意擴大投信業者跨業經營範圍,也顯示「另類投資」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據投信投顧公會截至9月底統計,投信代操客戶中,以國內法人佔比達58%最多、政府基金佔38%次之,外國法人約佔3%,自然人則佔1~2%。業者認為,代操投資標的納入商品現貨後,法人投資架構將更完整。

投信業者坦言,去年金管會開放私募基金准投資黃金等商品現貨至今,業務量並不大,可能是受當時金價下滑、投資人縮手觀望有關,這次再增加代操投資,立即性業務量可能不大,但應是可以長期發展的商機。

商機可望長期發展
為提升全委操作彈性,金管會昨宣布,開放投信業經營全委業務時,准涉及黃金、礦產、大宗物資等商品現貨交易,交易比率以該全委帳戶淨資產40%;且投資人也可做從商品現貨衍生的期貨或選擇權等避險或非避險交易。

若是基於投資人避險需求,投信業代操金額,以該全委帳戶所持相對應商品現貨總市值為限。例如買100萬元的黃金現貨、就以100萬元黃金期貨為限;若非避險需求,則需以其他衍生性商品合計,限該帳戶淨資產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