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50114基金資訊

2016年01月14日
景氣「難以捉摸」 投資盯三變數2016-01-14 07:22:3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年終獎金怎麼用 http://goo.gl/LkXEYi

又到規劃年終、展望未來之際,摩根投信日前針對旗下逾3,000名客戶進行調查顯示,近五成受訪者打算將年終獎金拿來投資理財。不過,面對開春全球市場在黑 天鵝攪局下動盪,過半投資人果然認為今年景氣「難以捉摸」,而中國、油價和美元,為影響台灣投資人2016年投資決策的三大重要因素。

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產品經理黃慶豐指出,辛苦工作終於可以拿到年終,45.2%投資人為了追求未來財務自由,選擇將年終作為投資理財基金;打算作為旅遊基金的投資人也有14.2%,另外,欲拿來孝親(13.2%)和包紅包(10.2%)也有一成左右。

儘管近半數打算將年終獎金拿來投資,但國際經濟情勢詭譎多變,也讓投資人無所適從,黃慶豐分析,2016年開年後國際金融市場便陷入震盪,各類資產價值均大幅縮水,投資難度大為攀升,也使得超過五成台灣投資人覺得霧裡看花,表示2016年全球景氣難以捉摸。
不過,評估看好的投資人仍略多於看壞者,顯示對今年並不悲觀。

黃慶豐強調,全球經濟與市場明顯分化,近一年多來股債匯市場波動同步上升,但也象徵機會與風險並存,建議現階段投資策略應採取靈活多空策略,全面廣納股債匯資產的機會與收益,追求以低波動創造正報酬。

復華投信投資長邱明強表示,歐美經濟溫和擴張,中國大陸及台灣經濟則進入谷底期待好轉之機會,建議逢低配置歐美股市、大中華及台灣股市,信用債市則視油價及 美元發展區間表現;新興市場整體仍受油價、原物料價格下跌及資金流出影響,鑒於市場變數仍多,建議2016年投資布局可以多重資產及平衡型基金核心配置, 兼顧報酬及風險。
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指出,年終獎金及早規畫,做好資產配置也能追成長、增收益。

---------------下一則--------------- 
年終獎金 5成投資人用在理財2016年01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年終獎金怎麼用 http://goo.gl/uKJBrD

摩根投信日前針對旗下逾三千名客戶進行調查顯示,將近五成(45.22%)受訪者打算將年終獎金拿來投資理財。不過,面對2016年開春全球市場在 黑天鵝攪局下動盪,過半(52.38%)投資人果然認為今年景氣「難以捉摸」,大陸、油價和美元,為影響台灣投資人2016年投資決策的三大重要因素。

根 據摩根投信調查顯示,有近五成(45.22%)投資人為了追求未來財務自由,選擇將年終作為投資理財基金;不過,打算將年終獎金作為旅遊基金的投資人也有 逾一成(14.18%),另外,時序鄰近傳統農曆春節,欲拿來孝親(13.18%)和包紅包(10.21%)也有一成左右的水準。

至於2016年最能左右台灣投資人投資決策的因素,大陸經濟和油價能否回穩、及美元持續強勢,為影響投資決策的三大重要因素,另台灣總統大選和兩岸關係、市場波動難以掌握也有約一成得票率。

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產品經理黃慶豐指出,全球經濟與市場明顯分化,近一年多來股債匯市場波動同步上升,獲利難度上升,但市場多空並存也象徵機會與風險並存。

因此,黃慶豐建議,現階段的投資策略應採取靈活多空策略,全面廣納股債匯資產的機會與收益,追求以低波動創造正報酬,無論景氣或資產多空皆可化為機會,方能讓投資於2016年持盈保泰。

保 德信投信表示,面對當前貨幣政策分歧、經濟成長缺乏驚喜,2016年投資人眼下有「三低」挑戰:成長低、油價低、收益低,必須找出具有「三高」特質:高成 長、高潛力及高CP值(Cost-Performance ratio)的投資機會,方能突圍,創造投資勝率,建議中國股債同步配置、搭配醫療、全球中小產業是較佳因應方式。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建議 2016採取「趨勢財、政策財、轉機財」的三大投資策略:趨勢財首選美股多頭主流,包括美國成長型股票及科技創新產業型基金,政策財是掌握中印改革紅利, 建議以A股及印度股票型基金作為新興市場布局首選,轉機財則是透過具高息與匯兌收益機會的新興市場原幣債券型基金,以及精選能源股債資產的美國平衡型基 金,靜待烏雲散去後的回升行情。

---------------下一則--------------- 
全球不平靜 環球股分散風險2016年01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環球股基金近六月績效表現前5強 http://goo.gl/KF1Knb

2016年開年以來的金融市場不平靜,雖然美國升息塵埃落定的短期不確定性暫除,大陸市場股匯市卻出現劇烈波動,法人指出,大陸經濟數據持續不理想壓抑市場信心,境外人民幣也在人行放手下貶值,讓市場風險偏好下滑。

野村投信調整首季股債市投資比重為55%與45%,成熟股市基本面仍較穩健,預期將是整體股市的領頭羊,新興股市基本面問題較多,雖然投資風險偏高,但還是有反彈機會,建議投資人透過環球股票型基金,掌握股市投資機會且分散投資風險。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現階段相對看好成熟股市,尤其美國的經濟依然強勁,企業重視公司治理;歐洲也同步受惠低油價以及低進口物價,驅使歐元區零售銷售與房市活力再現,再者,歐央行買債流動性充沛,將持續布局具競爭力的醫療與金融股,同步參與歐股行情。

宏利資產管理首席經濟學家Megan Green認為,2016年全球景氣復甦將持續由美國所帶領,美國這次經濟復甦將如同過去,主要由消費需求所驅動。在家戶致力於去槓桿化並持續改善財務狀況之餘,低油價也會改善零售業績,這樣的景況可望持續到年底。

兆豐國際目標策略ETF組合基金經理人蔡聖章認為,短期市場多項疑慮未解前,美股再創新高機率不高,而其他區域國家股市走勢也將延續區間震盪緩市格局,投資配置上建議仍以低波動風險資產為主。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經理人傅道格(Doug Forsyth)表示,升息環境下,投資組合應同時納入低利率相關的股債資產,包括高收益債、可轉債和美國成長股,以主動投資增加股票超額報酬,並透過創 新平衡模組擴展現金流來源(Income)、降低波動風險,以爭取較佳的風險報酬機會。

---------------下一則--------------- 
具高成長、高潛力、高CP值特性 3高優勢 中小股更勝大型股2016年01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6年揭開序幕,市場預估今年全球小型股獲利增長達15%以上,增長動能高於大型股,從評價面來看,與大型股相比,歐、美地區溢價幅度較歷史平均低,法人表示,觀察過去升息循環前後,中小型股價表現均優於大型股,且併購活動持續,仍將有利於中小型股股價活躍。

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高君逸分析,目前全球中小型股基金具有高成長、高潛力、高CP值(Cost-Performance ratio)的「3高」特性,雖然成熟市場普遍低成長,預期今年全球中小型股獲利預估成長明顯優於全球大型股,是亂世中資金的優勢出路。

高君逸認為,Fed多次強調升息只會「緩緩進行」,低利環境仍有助於中小企業融資借貸,用於投資及併購;上一次美國升息時,中小型股每股盈餘(EPS)上升幅度遙遙領先大型股,代表升息循環啟動,買大不如買小。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中小型股因營收來源多仰賴當地內需,伴隨著整體大環境景氣回溫和就業機會改善而常有所表現,目前美國已確定走上升息軌道,反映景氣持續復甦。

以歐洲中小型股為例,謝瑞妍說明,歐洲小型股營收主要來自於歐洲區域內,更能參與歐洲區域內景氣復甦,並避免新興市場需求放緩疑慮;再者,銀行信貸改善對經濟面的提振亦將反應在企業獲利上,在歐股景氣連到甜蜜復甦點以及企業資產負債表健康的前提下,料將推升歐洲小型股價。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美國隨著房市與就業市場改善,消費者信心已接近金融海嘯前水準,民間消費儼然成為經濟成長主要力道;從歐美與大中華的趨勢來看,具內需題材的中小型股將有表現機會。

但在緩成長、緩通膨、低利率的環境下,風險控管與追求報酬一樣重要,隨著資金輪動速度加快,將加劇中小型股的波動程度,建議透過組合基金擴大區域布局較能發揮防禦的效果。

---------------下一則--------------- 
投資人變保守… 穩健型基金成主流2016年01月14日 04:1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來市場氛圍可從投信送件的新基金嗅出來。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登記去年10月底陸續送件審查中的新基金,幾乎都是強調多重收益、入息的基金,相較去年此時大陸股票、平衡基金搶市的積極投資風潮相比,業者指出,今年誰能幫投資人「守住收益」更顯重要。

檢視國內投信去年底陸續送件,目前待審的十多檔新基金,以多重資產、多重收益平衡、指數型、組合型為主;至於去年底已經生效的印度、生物科技的兩檔股票基金,則至今尚未展開募集,更和去年全力集中在中國股債相關市場的方向大不相同。

投信業者坦言,今年投資波動將比去年還大,且要面臨比去年更多的挑戰,許多股票型基金投資人去年受傷甚深,尤其投資在新興股市、原物料、拉美相關市場的投資人,因此今年基金投資人明顯保守許多,偏好穩健保守型的基金商品,因此預期單一市場或產業的股票型基金可能比較沒有「賣相」。

至於去年基金業者一窩蜂的發行大陸股債相關基金,一則是目前產品線大致已齊全,加上人民幣近期波動大,投資人目前可能也不埋單。

因應今年相對保守的投資風氣,業者指出,多元資產配置相關基金、指數型基金成為新的基金主軸,預期強調穩健收益和配息的相關基金將是主流。

---------------下一則--------------- 
美新創產業股 還有好日子2016-01-14 07:38:30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3ZTxNQ

群益投信認為,今年第1季全球市場波動劇烈機率大,建議納入多重配置來降低波動,但整體來看,股市表現有望優於債市,成熟股市以美國新創產業最具投資價值,新興市場則以中國大陸及印度為主。

群益投信建議,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可占投資組合的兩成。這檔基金投資標的遍及全球各種不同屬性的資產,有助降低風險,也得以掌握投資機會,提升投資效率。

到11月底,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有七成在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與現金都各占一成多。前十大持有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占九檔(其中歐洲股票與日本股票基金各占四檔,美國股票基金一檔),債券基金有一檔,但布局的是全球可轉換公司債,與股市連動較大。

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獲得多次金鑽獎的肯定,基金經理人游惠蘭指出,股市走了數年多頭,指數已來到相對高檔,接下來的布局難度提高,她維持強勢美元策略。

美股雖然已走了數年多頭,但群益投信仍看好有創新趨勢的美國產業,建議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同樣可持有兩成,畢竟美國的專利數目始終高居全球第一。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S&P 500產業獲利成長關鍵在於「新科技的創新應用」,今年美國成長股將重回市場主流。創新應用不限於科技股,而是遍布食、衣、住、行、育、樂等,包括保健、材料、建設、品牌、服務、影視等,都能找到新創亮點。

蔡詠裕最看好延續成長、推陳出新能力佳、具創新價值議題的美國企業。展望未來,美股仍將聚焦三大重點,一是油價是否續跌,二是中國人民幣及股市表現是否回穩,三則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下次升息時點的預期。

生技產業一直是群益中長期看好的產業,建議相關基金可配置兩成。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認為,生技醫療的新藥產業蓬勃,未來三年新藥核可數字可望續創新高。由於這個產業的長線成長趨勢不會改變,如果因為短線因素而回檔,投資人可以趁機分批加碼。

至於新興市場,中國與印度的成長動能最強,仍是群益最看好的市場,建議各配置兩成的資金,但這兩個市場波動都不會小,建議以定期定額方式布局,大跌時可依本身投資組合狀況考慮加碼。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去年上漲12%,表現出色,但最近也受到中國大陸股市大跌所波及。這檔基金有八成多布局在陸股,一成在台股,主要是挑選預估營收獲利高成長、或股息發放優於市場平均水準的公司。
雖然陸股持續下跌,但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看好第1季的陸股表現。
他說,十年來,第1季都是新興市場股市勝過成熟股市,中國等亞股表現最優。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則是國內唯一一檔以印度中小型股為投資主力的基金,近年來表現已不輸於境外同類型基金。

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雖然美國升息將導致新興市場資金外流,但印度整體經濟狀況仍然是新興市場中最佳,預期資金外流或貨幣貶值將有限。

---------------下一則--------------- 
股債投資 建議美元、印尼債2016-01-14 09:22:40 聯合報 記者吳苡辰�台北報導

展望2016年全球股債市投資機會,元大投信副投資長吳宗穎認為,從全球需求面來看,各國經濟表現面臨瓶頸,僅剩少數國家與產業,仍存有較佳的投資機會,如明年持續看升的美元、今年基期相對低的新興亞洲等。

吳宗穎表示,全球股市2016年即使震盪加大,但仍有投資機會,最重要的是需要增加美元資產,且資產配置應轉趨保守,在債市配置上,首選美元投資等級債、以及具利基優勢的新興市場債,如印尼債等,建議避開高收益債。

近期傳出美國知名高收益債券基金暫停贖回的消息,引發市場恐慌、股債市震盪,這是一個市場警訊。吳宗穎建議,對高收益債券基金,應抱持較為謹慎的態度,畢竟高收益債已經走了5至6年多頭,即使美國聯準會升息步調緩慢,但市場資金調整將牽動股、債市波動。

在債市投資上,2016年將以投資等級債基金為首要配置,主要原因在於投資等級債信用評等相對高收益債高,企業倒債與違約風險也相對低,投資等級債為機構法人主要投資債市配置標的,每年穩定吸引資金流入投資,就全球債市規模來看,投資等級債僅次於最保守的公債,規模大的優勢流動性相對佳,再加上目前美國投資等級債的到期殖利率相對其他主要成熟國家高,預期2016年仍將吸引資金流入。

至於印尼債部分,印尼盾近期雖有回貶,但中長期來看,印尼盾有再走升空間,加上外資對於印尼債持有金額頻創新高,截至12月11日達400億美元左右。目前印尼公債殖利率約8.5%,顯示在息收優勢,加上匯率表現可望趨於穩定下,對外資有吸引力,未來持續看好。

---------------下一則--------------- 
搶紅包行情 年前布局 台股、大中華基金雙主軸2016年01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農曆過年將至,一年之計在於春,搶紅包行情趁現在,投信建議,年前布局看好台股、大中華基金雙主軸,更要善用投信新春基金手續費優惠活動,「搶行情、省成本」兩頭賺。統計目前的群益、元大、台新、第一金等投信業者,均推出新年基金手續費優惠,其中群益、元大、台新並再加碼,提供第1季底前透過電子申購基金定期定額零手續費。投信業者表示,每年第1季大中華市場有所謂紅包行情,主力就是台股、大中華基金優惠。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大陸第1季有所謂「春季躁動」,陸股多上漲作收,統計近10年第1季陸股上漲機率超過8成,深圳A股13%表現最佳,深圳綜合12.9%次之,上證3.6%,且整體又以深圳板塊成長性最。大陸貨仍維持寬鬆,十三五計劃首年啟動,可關注相關受惠的消費、城市及產業升級題材。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大陸面臨兩個狀況,首先是經濟趨緩加上全球景氣放緩,製造業面臨考驗;其次是資金面臨政府放鬆貨幣與資本持續外流持續拉鋸。服務業對GDP貢獻已超過製造業,平穩擴張大幅降低硬著陸風險,國企改革帶領企業獲利可望回穩,十三五規劃提供主動型基金選股的投資機會。

台新台灣中小基金經理人王仲良認為,台股10年線以下通常為獲利甜蜜點,指數回到10年線以下都是極佳承接點。展望1月行情,指數仍將區間整理,長期均線壓力有待時間化解,維持個股表現看法,中小型股將優於大型股,傳產將優於電子。

---------------下一則--------------- 
ETF不再是外資避稅天堂 金管會祭3大鐵腕 發現逃稅就重懲2016年01月14日蘋果日報【廖珮君╱台北報導】

全面清查
為防堵外資利用上市公司、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兩者配息的時間差,逃漏股利所得20%稅負,金管會祭3大鐵腕,1禁止券商、投信業以避稅做業務招攬、或協助法人避稅,發現就重懲;2要求投信業調整ETF商品,讓股票與ETF配息時間接近;3是對疑似避稅者、業者需拒絕收單。

金管會更全面清查,每年6~10月除權息期間,台股ETF規模申贖的異常變化,並發現某大型投信的摩台基金,的確在5~10月基金規模有異常增減。

ETF急胖急瘦惹爭議
據2015年資料顯示,5月上市公司配息前,元大摩台ETF規模僅3.3億元,但6月卻暴增百倍、達439億元,10月配息後、規模又立刻降到3.2億元,ETF規模「暴增劇減」引金管會高度矚目。

民眾向《蘋果》投訴,指外資每年6月底,涉嫌將手上股票,移轉給台灣50等其他ETF,等手上的上市公司配息後,再將基金贖回,藉此逃漏股利所得稅,並直指元大摩台基金規模「急胖急瘦」,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參與配息免20%稅
金管會分析,上市公司配息是7~8月、ETF配息則是10月,兩者配息時間不同,外資可能操作手法是,每年6月先把股票換成ETF,等上市公司配完息後,再把股票拿回來,因兩邊的配息都沒參與,就可免繳20%股利所得稅。

官員說,這類的操作手法,等於是利用兩者配息的時間差做避稅,為避免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成為外資避稅天堂,因此祭出重手管理。

金管會昨發函給投信投顧公會、券商公會等,祭3措施,1禁止券商、投信業以避稅做招攬或協助;惟投信業者認為,ETF做套利申贖,是合法管道,很難去界定外資操作是「逃稅」或「節稅」。

拉近兩者配息時間
其次,金管會也要求投信需調整ETF商品設計,讓ETF每年10月配息時間往前移,和上市公司6月配息時間接近,或採1年配兩次息,降低外資操作空間,金管會要求各業者須在5月除權息前,就須完成調整。

但業者認為實務難行,因ETF連結成分股,須等公司配完息、ETF才會收到息,配息時間很難拉近,就算5月讓ETF先配1次息,因公司尚未配息,ETF配息也是掛零。

最後,金管會也明令,對疑似避稅者,業者需拒絕收單。官員說,如外資做ETF申贖時,業者可看當時ETF是否有合法的套利空間,若沒有,可能就是疑似避稅,業者需拒絕接受申購。

金管會也要求投信業需在內控制度訂定防範投資人以避稅做ETF申贖的措施和政策,且須提報董事會。

---------------下一則--------------- 
港股便宜 緊盯進場時機2016-01-14 07:28:08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港股主要指數表現 http://goo.gl/4z2tl6

法人指出,今年港股估值依然低於全球主要市場,AH股溢價超過40%,遠遠高於2009年以來略超10%的均值,進一步的互聯互通可期,年內深港通可望推出。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根據港交所統計港股通資金流向,從去年11月至今,港股通淨流入總金額超過人民幣310億元,港股通額度使用持續取 得淨買入,加上港股今年以來已跌10%,跌深隨時有反彈機會,產業方面看好包括國企改革、互聯網、醫療、十三五規劃及新興戰略產業包含科技、環保、節能等 相關個股。

從價值面來看,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則表示,H股評價遠低於歷史平均,明顯相對便宜,加上兩岸三地的市場日益相通,港台受惠改革政策的新經濟概念股,建議可多加關注。

但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指出,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及人民幣貶值引發資金外流,全球股市遭到修正,港股也難置身事外,在中國經濟數據仍低迷以及人民幣貶勢未回穩前,短期港股不易吸引資金進駐。

不過,盧正穎也進一步表示,港股與國企指數本益比已經低於8至10倍,AH股價差仍大,一旦市場信心恢復,本益比可望獲得調整。此外,從政策面來看,深港通政策或有機會上半年宣布,對港股激勵效果值得期待。

黃上修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企穩是港股見底的重要前提,未來宜密切留意離岸人民幣匯率及A股走勢,等待匯率和A股企穩信號得到有效確認,以及權值股或是藍籌股返回強勢區,港股將有機會反彈,對估值影響正面,建議投資者可以開始考慮試探性逢低分段介入港股。

---------------下一則--------------- 
貶值奏效 陸12月出口優於預期2016年01月14日 04:10工商時報記者康彰榮�綜合報導
大陸去年各月進出口增減幅大陸近8年來出口表現 http://goo.gl/ComkiU

中國海關總署昨(13)日公布去年12月外貿數據,當月出口年減1.4%、進口年減7.6%,表現均優於市場預期。市場分析,主要是人民幣貶值效應出現,預估將帶動今年出口增速回升。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以美元計,大陸12月出口年減1.4%、進口年減7.6%,雙雙創下半年來最小降幅,當月貿易順差為660.93億美元。路透稍早調查預估,當月出口、進口分別下降8%及11.5%,貿易順差估值為530億美元。

對於12月外貿數據優於預期,中國海關總署表示,人民幣疲弱有助於出口,但弱勢人民幣對出口的影響將逐漸減退,未來會密切關注匯率變化。

中金公司最新報告認為,12月外貿表現比預期佳,原因之一是人民幣貶值效應顯現。據統計,去年8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貶值4.4%。

中金分析,8月以來人民幣貶值對貿易影響,包括儘管8月以來人民幣兌一籃子匯率貶值幅度不大,但是基數作用下,實際有效匯率年增率已回落10個百分點,對於出口負面作用有所減弱。

其次,匯率變化對於產品同質性較高的工業品出口傳導較快,12月的成品油和鋼材出口量繼續增加,成品油出口量創歷史紀錄。

中金報告並稱,由於中國加工貿易占比較高,人民幣貶值對於貨物貿易進口也是正面影響。12月原油、鐵礦砂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就受益於人民幣貶值所帶動的成品油和鋼材出口增長。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分析,2014年12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平均為6.19,2015年12月則為6.45,人民幣較去年同期貶值,在直接兌換層面對於人民幣計的出口規模有所提升。

招商團隊預計,2016年美國經濟將繼續復甦,歐元區和日本低迷之下有所回暖,新興市場也略有改善,預計今年中國出口、進口年增率分別為3.5%、1%。

中金公司預估,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放緩,有利於2016年出口增速回升,但全球經濟增長仍存在波折,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仍未回穩,中國經濟可能進一步放緩,將繼續拖累進口,預計順差進一步擴大。

---------------下一則--------------- 
去年大陸出口年增 海嘯來最差2016年01月14日 04:10工商時報記者林殿唯�綜合報導

去(2015)年中國出口下滑2.8%,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表現,全年進出口總額更暴跌8%,內外需雙雙表現低迷,持續壓抑著中國經濟成長動力。

中國海關昨(13)日公布數據顯示,若以美元計,中國2015年出口額近2.28兆美元,比2014年下滑2.8%、進口額下滑14.1%,全年外貿總額近3.96兆美元、年減8.0%,遠不及中國官方年初時訂下的6%成長目標,也是連續4年未達標。

在進口萎縮速度較快、與國際大宗原物料價格低迷下,2015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創下史上新高,達到5,945億美元。

中國海關發言人黃頌平昨天表示,去年中國出口成長下滑主要由於外需疲軟。以中國機電產品而言,出口只成長1.2%,比起2014年減少1.4個百分點,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值則下滑1.7%,這都是近年來罕見的情況。

至於進口值下降幅度較大,主要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影響。中國去年原油進口平均價格下滑45.3%,鐵礦砂、煤、成品油、銅等大宗商品進口平均價格也走跌,年減幅分別為39%、21.8%、38.3%、17.1%。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相較2015全年悲觀數據,去年12月,中國出口卻有所改善,以美元計價12月出口額比2014年同期下滑1.4%,優於華爾街日報預估的-8.0%,也比起11月的-6.8%縮小跌幅。

昨天此數據公布後,亞太股市紛紛走高。香港恆生上漲1.13%、日經指數上漲2.88%、澳洲股市則上漲1.19%,MSCI明晟亞太地區指數更勁升1.6%,擺脫2011年底以來的低點。不過,分析師仍普遍看淡今年外貿表現。

澳新銀行分析,台灣、韓國12月的出口大幅下滑13.9%與13.8%,因此難以判斷亞洲區域貿易是否已經見底,加上人民幣走弱、全球需求疲軟,中國2016的貿易前景仍不樂觀。

---------------下一則--------------- 
陸振經濟 專家:降準機率大於降息2016年01月14日 04:10工商時報記者林殿唯�綜合報導

歐美經濟復甦以及人民幣貶值,帶動中國去年12月出口降幅明顯減緩;但除美國外,其他海外經濟體經濟增長仍面臨不確定性,這代表今年中國外貿出口會有回暖,不過不宜樂觀。市場預估,為穩定經濟成長,中國官方將繼續放鬆貨幣政策,最快在農曆年前就可能調降存準率。

路透引述華創證券分析指出,雖然財政政策將是今年經濟政策重心、但貨幣寬鬆程度將不會比去年低太多。他認為,目前降息空間不大,降準較有可能,預估在農曆年前就會降準1次。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中國經濟師林慕爾認為,由於中國的外債主要以美元計價,即使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貨幣籃子指數維持穩定,人民幣對美元也會持續貶值。一旦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形成,資本將加速流出中國,這可能對中國的金融穩定帶來威脅。

他們指出,中國於去年第4季保持較大貿易順差,如果人行持續干預外匯市場,將使得境內市場出現流動性緊張,也會影響寬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人行需要大幅下調存款準備率來維持市場流動性充足。澳新認為今年人行將降準200個基本點,最早可能於本月降準50個基本點。

另市場分析,去年12月中國貿易順差增至601億美元,但同時外匯存底創紀錄地下降1,079億美元,顯示當月資本流出相當嚴峻,值美國升息在即,人民幣貶值壓力大,也制約中國降息。

去年通膨率平均漲幅只有1.4%,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則擴大跌幅,創下4年負增長紀錄,考慮到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資金外流,今年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寬鬆。

---------------下一則--------------- 
政策撐腰 A股可望重啟動能2016年01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滬深300指數未來一年預估本益比 http://goo.gl/YIo8Eq

全球金融市場避險意識攀高,上證綜合指數13日收盤時跌破3,000點大關,投資人態度轉趨觀望;不過,法人表示,大陸持續擴大財政及貨幣政策的力度,加上第1季有農曆年前的備貨效應,均有望支撐中期A股走勢,若市場流動性充裕,A股有望重啟上漲動能。

2016開年第一周,全球市場暴跌,A股也無法置身事外,因為大股東禁售即將到期,加上新規定的融斷機制,觸發羊群效應;但上證綜指近期修正過後,已來到去年第3季的低點,法人認為,未來指數下探的空間有限,建議積極投資人可逢低加碼或持續定期定額投資A股基金。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大陸官方積極推動舊經濟改革下,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可能再攀升,而銀監會也強調2016年將全力整合銀行資金 以支援供給端改革,雖然短期銀行不良資產有再走揚的壓力,但殭屍企業加速進入破產整併期,有利大陸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目前改革應短空長多。他建議A股投 資人仍需要觀察全球金融市場變化,如油價是否持續下滑、貨幣走勢、美國升息腳步等,未來將振盪打底,若全球市場能止穩,有機會在近期見到A股的底部。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張婉珍指出,陸股近期走勢因消息面利空充斥而迭有震盪,但大陸境外債市呈現穩定向上趨勢,以高息股搭配境外債參與中國機會,將能有效穩定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鑒於大陸整體經濟面仍偏弱勢,張婉珍認為,具業績支撐,成長性良好的標的今年脫穎而出機會較高,加上官方持續開放資本市場來吸引國際資金的環境背景,長線較為看好體質良好,財報穩健、且具穩定配發股息的個股。

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陸股雖然近期震盪,經濟雖然未見到強勁復甦,但經濟活動趨穩,在政策刺激支撐下,將不致大幅下滑。官方寬鬆政策效應將提供未來股市正向支撐,包括國企改革、環保、製造2025等主題,均有助股市表現。

---------------下一則--------------- 
歐洲中小型股 活力旺2016-01-14 07:03:1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投信歐洲股票基金績效 http://goo.gl/QgZyVz

近期歐洲股市受到國際市場負面消息拖累走低,不過無論從經濟面、獲利面或是價值面,歐股皆具極佳投資價值,適合逢低布局,其中股性活潑的歐洲中小型股,在受惠於歐洲內需復甦題材下,表現可望優於大型股。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洲經濟成長升溫,最新PMI與德國Ifo和ZEW現狀指數釋出歐元區經濟復甦訊號,隨著內需持續增強,服務業成長 情況優於製造業,中小企業等內需概念族群將明顯受惠,國家產業結構中如法國及南歐各國等,以內需、服務業或境內貿易為主的國家也相對有利;對外出口成長則 是出現遞減情況,內外需、服務業與製造業步調分歧。

此外,歐元區非金融業之信貸需求持續成長,在歐洲央行持續寬鬆的基調下,中小企業融資壓力得以減輕,低廉資金成本亦使企業活動暢旺,根據JP Morgan統計,近一年來中小企業購併成案率高,平均溢價可達兩成,顯示企業購併亦帶來極佳投資機會。

根據前次美國聯準會於2004年6月升息的經驗,摩根歐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康堤表示,歐洲小型股比起歐洲大型股或美股的表現空間更大,統計美國升息後一年,歐洲小型股漲幅高達28%,不僅遙遙領先歐洲大型股漲幅,更是美股同期漲幅的4.5倍之多。

從企業獲利面來看,歐洲小型股最具漲升空間,康堤指出,歐洲小型股今年企業獲利預估年增率高達17.3%,遠遠領先大型股企業獲利的5.8%,更高於歐洲中型企業的7.9%,有利支撐歐洲小型股股價締造超額表現。

展望整體市場,莊凱倫指出,近期歐股波動加劇,但預計市場不理性殺盤後將回歸基本面檢視,現階段歐股本益比較美股便宜。

---------------下一則--------------- 
美經濟助攻 美股2016揮出全壘打2016年01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最新消費者信心及房市指標雙雙報喜,2015年12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勁升至96.5,標普�凱斯席勒(S&P/Case-Shiller)10月全美房價指數年增5.2%,也顯示房市回溫。法人表示,2016年美國經濟持續走強,內需消費推升,政府支出自底部反轉且逐漸增加,預期可推升美股強勁表現。

先機北美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蔣智安表示,根據近5年數據顯示,受到每年年底節慶出貨效應拉抬,加上美股第1季傳統為產業旺季,此時進場布局、並著重強勢類股,多能獲得正向的報酬。

蔣智安表示,美國升息後美股將走得更穩,自美股2015年12月16日宣布升息後至今,美股三大指數皆上漲,S&P500、NASDAQ及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累積上漲1.78%、2.31%、1.13%,近3個月美股三大指數皆祭出雙位數報酬。

景順環球指標增值基金經理Thorsten Paarmann表示,根據Bloomberg統計,成熟國家PMI多數超過50景氣榮枯線,代表成熟國家景氣普遍優於新興國家,因此2016年全球投資以成熟國家為首選,其中美國經濟非無基之彈。

歷史經驗統計,自1980年以來,美國聯準會調升聯邦基準利率後,美股表現漸入佳境,美股多頭可望再起。

---------------下一則--------------- 
美股超賣後 留意財報周表現2016年01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S&P500指數各類股表現 http://goo.gl/QHvD6o

新的一年全球股市開門黑,美股創4個月來最大單周跌幅,同時是史上首次新年第一周下跌,市場認為美股已出現超賣,本周美國第4季財報周登場,應提防法人下修獲利預估,逢低可留意基本面相對佳族群,布局相關美股基金。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觀察路透每周追蹤S&P500產業營運報告,雖然近期持續下修獲利預估,主因原物料類股持續下修,然統計至8日,預估76%企業獲利表現優於預期,觀察過去4個季度裡,平均69%企業獲利優於預期。

目前油價低檔震盪,由於美股目前已跌破所有均線,若大陸股市及油價能止跌回穩,美股有機會重回漲勢,逢低可留意基本面相對較佳之金融、生技、科技及消費等藍籌股布局。

宏 利資產管理首席經濟學家Megan Green認為,今年全球景氣復甦續由美國領頭,這次經濟復甦將如同過去經驗,主要由消費需求所驅動。在家戶致力去槓桿化並持續改善財務狀況之餘,低油價 也會改善零售業績,景況可望持續到年底。聯準會(Fed)重啟升息循環,預估今年將有3次升息、每次1碼(0.25個百分點),可確立利率會很長一段時間 維持低水準。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永裕指出,短線美股可聚焦三大重點,包括油價是否續跌、人民幣及陸股表現是否回穩、Fed下次升 息時點預期,因此美股將維持震盪格局,中長線在升息效應下,展望佳可偏多看待。他指出,市場普遍預估,美國S&P 500企業今明兩年獲利成長分別為10%及7%,均較去年明顯改善,重返過去20年長期獲利成長7.3%水準。

---------------下一則--------------- 
消費 創新 美股雙引擎熱轉2016-01-14 07:10:5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股票基金新台幣報酬率 http://goo.gl/2Z5YiU

美國股市本周反彈,全球主要股市也跟著喘息。投信法人指出,美國經濟仍優於全球主要國家,投資機會也更多,創新概念股將脫穎而出,包括社群媒體、科技、金 融、醫療、汽車等,都可以找到有競爭力的企業。今年第一周,全球主要股市大跌,不但中國大陸股市跌10%,連美國這個成熟股市也跌7%,有恐慌指數之稱的 VIX指數也急升到四個月以來新高。

貝萊德投信指出,開年就大跌,不代表「元月效應」不存在。據Bespoke, Business Insider統計,美股若在第一個交易日下跌超過1%,元月上漲的機率仍接近八成,上漲時平均單月漲幅達5.4%;該年上漲機率仍有57%,上漲時的平均漲幅高達22%。

富達全球股市投資長羅西(Dominic Rossi)指出,今年年股市表現應會比2015年更好,成熟國家經濟將更穩健,油價與大宗商品價格低,推升實質所得與消費支出,美國消費者在2016年的消費力道將比過去十年更強勁。

羅西說,破壞性創新正開始塑造許多產業,創新概念股將脫穎而出,引領投資風潮。他偏好破壞式創新概念股,美國仍可望擔任領頭羊,如社群媒體+網際網路、醫療保健與生技製藥、電玩遊戲、金融科技創新、無人駕駛汽車等,獲利成長動能將持續強勁。

富達美國基金經理人哈肯特(Angel Agudo)指出,由消費帶動成長與產業創新,將是支撐美國2016年經濟的兩大關鍵因素。商業環境創新、頁岩油壓低企業投入成本、能源獨立性等,都是支 撐美股的關鍵;駿利全球股票策略總監薛爾(Adam Schor)也表示,以科技股來說,雲端崛起,相關族群股價表現已優於傳統大型科技股。
事實上,硬體已經逐漸變成商品,投資重點在於軟體與服務。

富達美國成長基金經理人可瓦拉(Aditya Khowala)說,美國仍是全球科技創新的核心,三年來專利申請快速擴增。

新興市場雖面臨許多挑戰,但中產階級崛起,對消費主義至上與愛好品牌的熱情未減,有利於美股。

---------------下一則--------------- 
IMF:新興國「新現實」成長恐大幅減速2016年01月14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IMF(國際貨幣基金)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開發中國家必須面對成長大幅減速的「新現實」(new reality),而這可能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並估計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每降低1百分點,將拖累先進國家成長幅度減少0.2百分點。

拉加德籲Fed漸進升息
拉加德周二在法國央行總裁諾亞(Christian Noyer)退休紀念會議上,示警開發中國家如今面臨許多複雜變化,經濟成長率減緩以及周期性與結構性力量,削弱了傳統成長模式。按當前預期,開發中國家追趕先進國家收入水準的腳步將大幅放慢,速度將不到10年前預期的3分之2。

除敦促決策官員保持貨幣政策寬鬆、利用財政政策與結構改革提振成長,拉加德也呼籲減少對債務融資的依賴,增進對股權融資的使用。她指出,擴大利用股權融資將有利國際貨幣體系,使跨境資本流動由短期債務轉向長期股權流動,降低擔保需求與必要的財政緩衝規模。

拉加德呼籲美國聯準會(Fed)漸進升息,須以薪資與物價上漲的明確證據為升息基礎,示意Fed勿躁進行動,否則將衝擊開發中國家。同時稱中國轉向速度較慢但可持續的成長模式,長期而言將對各方帶來助益,儘管短期內會減緩國際貿易並傷害大宗商品價格,引發金融市場波動。

---------------下一則--------------- 
IMF警告 新興市場面臨新麻煩2016年01月14日 04:10工商時報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二警告,新興市場今年將有「新的現實問題」阻礙經濟成長,將使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此外,她也呼籲各國重新考慮建立新的危機融資基金。

拉加德周二於巴黎向各國央行官員表示:「據目前預測,新興市場趕上已開發國家個人所得水平的腳步比10年前預期減緩三分之一。」

拉加德認為新興市場前景「令人擔心」,因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每減少1個百分點,就會拖累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率減少0.2個百分點。這說法與近日IMF及世界銀行發表的最新全球經濟預期大致相同。

世界銀行上周預期,開發中國家繼去年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經濟成長率後,今年將繼續面臨各方挑戰。拉加德周二雖表示中國經濟持續緩慢成長「就長遠來看」屬正面發展,但短期內確實會衝擊全球貿易及商品價格,並預期油價持續偏低。

拉加德周二除了呼籲開發中國家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並持續推動經改之外,也希望各國能以長期證券融資取代短期發債融資。她表示:「全球各國長久以來傾向發債融資,但整體而言,擴大證券融資較能讓國際貨幣體系受惠。」

---------------下一則--------------- 
美元升值衝擊 油價探2望1 金融機構紛看衰 9年內難翻身2016年01月14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美元升值衝擊大宗商品行情,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周二一度重挫4.71%至每桶29.93美元,12年來首次跌破每桶30美元大關,進入「2字頭」時代,不僅短線偏空不排除下探1字頭,9年內恐怕都難以翻身,目前2021年底前到期的期貨合約均低於50美元,2024年底也僅略高於此水準。

渣打銀行喊10美元
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周二交投熱絡,尾盤短暫見到2字頭,旋即回升收在每桶30美元以上,交易量約比100日平均值高59%,導致延遲50分鐘收盤,昨則一度反彈2.17%至每桶31.1美元,是今年來首次上漲;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周二收跌2.19%,昨盤中漲1.56%至每桶31.34美元。

油價跌不停的原因是美元持續升值,表徵美元兌10種主要貨幣匯率的彭博美元現貨指數昨盤中一度漲0.14%至1245.94,再創歷史新高,過去13個交易日僅1天下跌。受油價低迷影響,表徵22種原物料行情的彭博商品指數周二一度跌1.46%至74.0247,創史上最低紀錄。

彭博商品指數探低
金融機構最近紛紛下修油價預測,渣打銀行甚至喊出油價將跌到每桶10美元。另外,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在周二公布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將紐約原油今年平均價格預測從每桶50.89美元降到每桶38.54美元,明年平均價格估為每桶47美元。

原油短期期貨合約價格跌跌不休已把價格波動一向較小的長期合約拖下水,2021年底前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都已低於每桶50美元,最晚交貨的2024年12月交貨合約價格也只有每桶51.15美元。不過幾個月前,許多分析師還預期油價將在數年內漲到每桶60美元以上。

儘管油市空頭勢力龐大,油價近期可能不會跌破周二創下的新低紀錄。有「新債券天王」之稱的DoubleLine Capital創辦人岡雷克(Jeffrey Gundlach)表示,從技術面來看,油價已在周二觸及短線低點。

---------------下一則--------------- 
EIA預測:美油價今明2年 每桶低於50美元2016年01月14日 04:10工商時報記者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周二調降美國今明兩年石油平均價格預測,而最新預測都低於每桶50美元。

受到全球原油供過於求以及需求減少疑慮浮現,使油價自2014年中的每桶逾100美元一路下挫,跌至目前約30美元的12年低點。分析師普遍認為,由於供給持續超出需求,今年油價仍受壓抑,但少數人士看好下半年可望反彈,因美國和其他地區產油業者可能削減產能和支出。

EIA發表短期能源前景報告,調降2016年美國石油價格預期,由前先估的每桶50.89美元下修至38.54美元。至於全球指標布蘭特油價,EIA預期今年平均價格為每桶40.15美元,遠低於先前估的55.78美元。

展望2017年,EIA預料美國平均油價升至每桶47美元,布蘭特原油均價則達50美元。該機構過去未曾公布2017年預估。EIA預期今明兩年全球油市仍陷入供給過剩情勢,並調升今年全球原油供給預估值。

EIA表示,2016年、2017年國際原油單日供給量平均達9,563萬桶、9,669萬桶,去年則為9,571萬桶。原油需求量預料由今年的單日9,519萬桶升至明年的9,661萬桶。去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單日平均9,377萬桶。

繼2014年全球供過於求導致油價崩跌後,石油交易商近幾個月密切關注美國產量。因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單日產量已超出上限3,000萬桶,投資人表示,美國產量必須減少,才能紓緩供過於求的局面。

拜最新頁岩油開採技術所賜,美國2015年春石油產量創數十年高點,但隨後業者因低油價而開始減產。不過減產速度比許多投資人預期緩慢,使油價始終位居低檔。

EIA指出,美國去年12月原油單日產量較11月減少8萬桶至920萬桶。該機構預估,今年產量將由去年的單日940萬桶降至870萬桶,到2017年再降至單日850萬桶。

---------------下一則--------------- 
生醫基金 經理人喊加碼2016-01-14 06:58:5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回顧2000年開始的四次美國總統大選,S&P500醫療產業指數表現強勁,打敗整體S&P500指數的機率高達75%,雖近期多有雜音,但法人預期今年藥品創新持續,並支持相關公司營收及獲利成長,看好生醫產業中長期表現。

儘管生技醫療類股面臨美國總統大選相關政治雜音干擾,可能呈現高度震盪走勢,但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新藥審核與研發趨勢樂觀,2015年新藥通過FDA審核數目再度刷新歷史新高,整體藥證審核趨勢依舊樂觀,且2016年來自新藥臨床試驗之誘因仍舊相當充沛,仍然看好後市表現。

針對目前美國總統大選政策傾向,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若共和黨若勝選,預期製藥廠及生物科技公司將受惠;民主黨若勝選,則預期醫療服務產業將受惠;歐巴馬健保一向是美國兩黨駁火的重點議題,隨著選戰愈打愈激烈,若消息面的紛擾變多,與歐巴馬健保息息相關的醫療服務產業,如醫療保險和醫院類股等可能受到波及。

從價值面分析,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大型生技股預估本益比目前僅12倍,低於長期平均,更低於大型製藥廠與美股大盤指數,投資價值高。雖儘管近期全球風險趨勢意識升溫,獲利了結買盤的賣壓出籠,造成那斯達克生技指數震盪,但生技中長多趨勢並未改變。

此外,黃靜怡指出,製藥及生技公司自由現金流量充足,且庫藏股淨買回率(net buyback yield)持續上升,併購與買回庫藏股題材有利生醫股走勢。

投資上,江宜虔建議,醫療保健產業應平衡布局各次產業,並逢低逐步加碼、定期定額,以降低進場選時的風險。

---------------下一則--------------- 
美元計價亞債 錢景亮2016-01-14 07:31:4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去年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升息及油價崩跌影響,債市普遍表現不佳,但新興亞債因美元計價及企業體質健全,繳出正報酬及低波動的成績單,堪稱一枝獨秀。

保德信投信分析,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不減產,今年原油供過於求的情形可能持續,原油價格處於低檔機會高,低通膨時代下,壓抑未來債券殖利率走升空間,有利債券表現,新興亞債後市可期。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全球債券市場於2015下半年開始多呈現資金淨流出,國內投信及境外債券型基金規模去年萎縮逾一成以上;展望今年,由於歐元區及日本通膨預仍遠低於政策目標2%,預期兩大央行將會持續透過購債方式擴大總資產規模,以刺激通膨回溫,進而支撐全球債市價格。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指出,目前亞高收公司債殖利率7.8%,評價面仍不貴,美元走強,美元計價之亞債可望受惠。

---------------下一則--------------- 
低利率 低成長 低通膨 三低新常態 亞債、美債抗波動2016年01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亞債、美投資等級債重大事件後累積報酬率 http://goo.gl/eKu03m

面對新年首周全球投資市場大震盪,避險需求湧進美國公債,再度印證低利率、低成長、低通膨的「三低新常態」,風險性資產震盪加劇情勢不減,股債資產 配置更顯得重要,股市可增加歐洲、日本等成熟市場,新興市場建議納入印度、大陸,固定收益資產納入亞洲美元債,及適度布局投資級債券。

瀚亞投資副投資長林如惠表示,固定收益資產追求收益、降低風險是當前兩大目標,亞洲美元債勸、美國投資等級債及高收益債等三類債券,將是今年固定收益部位可均衡配置的方向。

根據Bloomberg統計,過去重大金融事件時高點進場亞債、美國投資等級債券,以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發生時為例,只要拉長投資年期,表現普遍仍可維持正報酬。

宏 利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王建欽指出,亞債2016年具有投資機會,但須留意風險,其中一大因素是美國聯準會可能在升息政策方面操之過急,損害美國持續脆弱的 經濟成長,導致需要再度重啟寬鬆政策,將造成對於全球經濟潛在的危險,但如果聯準會依照已表明「升息取決於經濟數據表現」執行,市場應不需過度擔憂升息決 策過於急切。

群益多利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認為,美國長短天期利差,目前僅反應升息1碼預期,多數經理人做多美債存續期間,債市對美國 經濟持偏空看法,如果升息達到3碼以上,短債將出現相當大的賣壓。目前美國高收益債利率水準接近亞洲,但天期多1.5年信用等級低一級,美國高收益債利率 可能需進一步上升才對市場具吸引力,美國高收益債布局須注意。

林如惠預期,金融市場震盪加劇,適度納入投資等級債券有助減緩資產波動,今年美國緩升息有利於美國投資等級債表現,加上與股市相關程度低,5年標準差也約在5%,可適度達到風險分散效果。

---------------下一則--------------- 
投資高收債 慎選標的2016-01-14 07:33:2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2015年各債種報酬率及波動度 http://goo.gl/JaxWDS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大震盪,債市也沒有因此受惠,資金流出主要債券型基金。不過,基金業者認為,全球利率仍低,信用債需求大,加上之前價格修正,後市看好,但仍要小心波動。

EPFR統計顯示,油價跌跌不休,拖累能源高收益債表現,高收益債券基金已連續失血三周。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則受到美國升息的直接衝擊,已連續五周失血。

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經理人艾略特(James Elliot)分析,高收益債向來與美國經濟正向連動,對美債利率敏感度相對低,波動又較股市來得低。眼見利率回歸正常化趨勢不變,高收益債券基金的賣壓已顯著收斂。
艾略特指出,高收益債並未走入空頭,只是產業走勢分歧。

受累於原油市場供需嚴重失衡,能源類高收益債券表現欠佳,拖累整體高收益債表現。因此,投資高收債基金,應該盡量避開CCC級債券或是能源及礦業較高的基金,才可以安心享受收益。

施羅德投信去年對高收益債券看法保守,目前已轉為中立,主要是價格修正後,殖利率變高,但違約率仍處低點,具投資價值。不過,仍需慎選投資標的。

聯博固定收益團隊投資長裴博思(Douglas J. Peebles)則指出,在2016年要掌握債市的動向並不容易,但不表示投資人就應該對債券敬而遠之,尤其目前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的投資評價,已是2011年底至今的最低水準,有更多可以主動出擊的投資機會。

裴博思指出,長期來說,高收益債券提供類似股票的報酬率,但波動性卻較低,而且與利率並無高度相關性。

至於新興市場債券,法巴百利達亞洲(日本除外)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儀真(Adeline Ng)表示,雖然美國升息可能造成資金撤出新興債市,但未必衝擊亞太債市,尤其這次美國將緩慢升息,且歐元區和其他央行都仍在降息或量化寬鬆(QE),全球資金依然寬鬆,有利亞債。

---------------下一則--------------- 
市場冷 首季新基金募集急凍2016年01月14日 04:1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六年首季、1月投信成立基金總檔數 http://goo.gl/y9VnjE

市場行情冷,國內新基金募集也「凍住」了。業者指出,今年迄今只有安聯目標多元入息基金送件申請募集,至於去年10月起陸續送件的13檔基金,雖有 6∼8檔可望陸續生效,但投信業者坦言,「被今年開春的行情嚇壞了」,加上年假長達九天,全球投資情勢不明朗,目前多數打算延後募集,1月新基金可能因而 「掛蛋」。

業者指出,相較去年首季國內投信熱鬧展開大陸股債基金相關募集盛況,今年多檔去年送件的新基金,目前不論已生效或待核准中者,都 還不見基金業者積極展開募集工作,預計除非農曆年後市場投資氣氛好轉,否則今年首季新基金募集熱潮將不復見,成為近年首季新基金募集最「冷」的一年。

去年首季大陸股債相關基金風光搶錢,共有10檔新基金報請成立,募集成績也不差,單去年1月就有五檔新基金成立;反觀今年,雖然去年陸續送件的新基 金,如摩根環球股票收益基金預計本月7日生效,元大美元傘型、野村全球短期收益、永豐美亞指數傘型、柏瑞環球多元資產等基金也將在近日獲證期局生效,但目 前業者多打算觀望市場氣氛,再決定是否於年後展開募集,造成近兩月新基金募集市場超冷清,1月更可能連一檔新基金都沒有。

投信業者表示,因 應境內外基金差異化管理政策,主管機關針對投信業者送件申請新基金多採生效制,送件申請約30天後自動生效,表示可以開始展開募集;但若基金公司過去有處 分紀錄或者新基金有委外操作者,則採核准制,就至少要三個月審查期。由於目前審查中基金不少屬於核准制,因此可能拖延本季新基金上市的時程。

根 據證期局網站統計,今年1月將陸續有6∼8檔新基金陸續生效,但投信業者研判全球投資情勢不明朗,目前多數暫時打算將募集時間延後;另外,有基金業者透 露,去年底起,主管機關針對投信業者推出的新基金審查,多希望能有「資產配置」的角度,也就是盡量不要和基金公司既有商品線過於雷同,且不要追逐過熱的市 場,在主管機關諸多「關切」下,投信公司申請新基金有放慢腳步的趨勢,也使得近期新基金募集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