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51222基金資訊

2016年12月22日
熱錢閃離歐元區 歐元兌美元快至1:1 2016年12月22日 04:10工商時報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兌美元匯率 https://goo.gl/PGvHS7

歐元區爆發史上最大資金撤離潮!歐洲央行(ECB)公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的一年之內,歐元區金融市場總計出現近5,300億歐元的淨流出,失血金額創史上新高;歐元受此打擊跌破1.04美元支撐、創近14年新低,市場分析師紛紛預估明年就會跌至1比1的平價。

周二紐約匯市尾盤歐元報1.0388美元,創2003年1月以來新低,周三雖止跌回穩,但仍在1.04美元的近14年低點。

根據ECB資料,最近一年,歐元區投資人總共對非歐元區的金融資產買超4,975億歐元,同期間全球投資人對歐元區資產則賣超313億歐元,總計有5,288億歐元撤離歐元區,創下1999年歐元問世以來的最大失血金額。

自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歐元隨即出現一波急貶,因市場預期川普上台後的施政將刺激美國經濟成長與通膨,進而加速利率上揚。

美聯準會(Fed)上周除宣布今年度的首次升息,並預告未來將加速升息步調,同期間ECB的基準利率仍是負值,這意謂著美歐的利差將擴大,恐加速資金撤離歐元區。

道明證券歐洲外匯策略部門主管藍波丁(Ned Rumpeltin)表示:「國際美元呈現爆衝狀態,與歐元相較尤其明顯,這主要是反應美歐經濟表現一強一弱,而Fed與ECB的貨幣政策則是一緊一鬆。」
許多分析師都預測,歐元兌美元明年就會跌至1比1的平價。

道明證券藍波丁預估,明年初歐元就會觸及甚至跌破平價,摩根士丹利、高盛認為明年底才會看到平價,德意志銀行甚至看到至少下探0.95美元。

---------------下一則--------------- 
「克強指數」報喜 經濟快觸底反彈了2016-12-22 05:18:34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11月「克強指數」概況https://goo.gl/rsHPNw

11月「克強指數」三大指標整體呈現回暖態勢,學者認為,現在可能距離經濟增速換檔的底部不遠,大陸經濟可能今明兩年會產生一個L形的「軟著陸」,明年年中可能會有二次探底,但探底幅度可能不會深。

「克強指數」是《經濟學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於評估大陸GDP增長量的指標,源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07年任職遼寧省委書記時,提出可以透過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分析經濟狀況。

華爾街見聞報導,大陸鐵路局昨(21)日公布11月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3.05億噸,年增13.9%,是連續第四個月成長。不過,貨運量較10月3.07億噸的21個月新高略有減少。

累計今年前11個月,大陸全國鐵路累計完成貨運量30.2億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8%(1-9月下降6.31%)。不過從8月起,鐵路貨運量呈現恢復性增長,當時為2013年12月以來首次。

國金證券認為,貨運回暖的原因主要是煤炭、鋼鐵等運輸量增加。由於下半年煤炭限產力道加大,生產企業積極補庫存,加大煤炭採購量和運輸量。公路運輸價格普遍上漲後,部分貨源轉向鐵路運輸。另外,第4季是用煤旺季,季節性因素也使煤炭需求大幅上升。

在用電量方面,大陸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11月全社會用電量5,072億度,年增7.0%,與10月持平。其中,工業用電增速有所加快,服務業和城鄉居民用電增速有所下滑。

在新增信貸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946億元,較預期7,200億元及10月的6,513億元明顯增加。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2,018億元,比10月暴增兩倍多,顯示企業融資需求大幅增加。

對於大陸經濟是否已經觸底的問題,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經濟現在已非常接近底部。今後一兩年,特別是明年,是經濟觸底的關鍵期。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現在可能距離經濟增速換檔的底部不遠,大陸經濟可能今明兩年會產生一個L形的「軟著陸」,明年年中可能會有二次探底,但探底幅度可能不會深。

---------------下一則--------------- 
台股基金作帳行情 燒2016-12-22 00:00:40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主要台股中小基金績效 https://goo.gl/Qr9eH4

年底逼近,台股中小型股基金作帳行情持續,法人認為,由於美元逐步走強,資金回流美股,相較之下,中小型股股性較活潑,在作帳行情中更能發威,有利相關基金表現。

今年以來,在台股中小型基金績效居冠的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美國大選後,美元逐步走強,資金回流美國,但因新台幣走勢相較其他亞幣強勢,加上農曆年較往年提早,帶動第4季營收展望較佳,大盤一度創今年新高,優於預期。儘管外資開始進入假期,將壓抑大盤資金動能,預期在假期結束後,買盤回籠,具題材性的中小型股較易有表現空間。

美國啟動升息循環後,無疑是投資變數之一,凱基開創基金經理人曾偉淳表示,觀察美國的歷史升息循環,台股均呈現正報酬,且從歷史經驗來看,新興市場在升息後因資金回流美國而短期震盪,但美元指數通常在升息確定後利多出盡而拉回,資金會再回流新興市場,故升息後的短期震盪無礙長多。

曾偉淳表示,台股量能已逐漸回溫,今年來集中市場走勢表現優於店頭市場,但美國總統大選後店頭市場的表現開始優於集中市場,內資已開始積極布局,看好具題材的中小型類股將有機會表現,隨新台幣止穩,外資撤離開始趨緩,台股在低本益比及高殖利率的優勢下,未來可望有機會持續吸引資金回籠。

---------------下一則--------------- 
陸股 趁政策面築底階段布局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陸股今年走勢承壓,多半是受到政策影響。法人指出,大陸官方持續對大陸股市制度進行改革,像是積極清理場外配資,同時處罰了十幾家去年助漲殺跌造成股災的場外配資參與者,另外,也祭出供給側改革、債轉股、註冊制、深港通等等措施,長線來說有利健全股市發展,投資人可在此築底階段進行布局!

元大大中華價值指數基金經理人陳重銓指出,過去每當藍籌股由金融股帶動起漲後,一、兩個月內中小型股就應該要接棒演出,但2016年以來中小型股都沒有接棒的情形,表現仍疲弱,原因有兩個:一是A股相對H股較貴,目前創業版本益比還在41倍左右,接棒力道弱;第二就是大陸股市監管政策影響,今年在去槓桿的監管力度有加大,這部分力道仍會延續,預計2017年中這個壓力才會稍釋。

陳重銓進一步分析,陸股向來走自己的路,不太受外界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深港通後陸股不漲反跌,原因是官方開始進行險資規管,讓採取「野蠻收購」的保險業者被管制,也衝擊了投資人的信心,預期短期內藍籌股應該還會有修正。

不過,就投資價值面來看,陳重銓指出,大陸股市已進入價值投資的合理價格區間,觀察目前上證50指數本益比約10倍、滬深300指數約15倍、中小板指數約31倍、創業板指數約41倍,可以發現除了大型藍籌股,中小成長股的股價仍然偏高,而大型藍籌股股價相對合理,具有投資吸引力。

陳重銓認為,陸股是散戶市場為主所以融資餘額是重要觀察指標。前年11月滬港通前融資餘額近人民幣7,500億元,當時上證指數約是2,500點,去年6月達到高峰兩兆元,而今年11月底融資餘額回到約人民幣9,700億元,指數3,200多點,融資餘額籌碼穩定,但也代表投資人沒信心。

2017年的陸股,機會與挑戰並存。從總經面觀察,機會在於大陸中央政府明確表態要達成「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未來4年維持6.5%經濟成長底線已經確立;但挑戰在於,近兩年的進出口表現不如先前所訂定的目標,且大陸中央需要提出更多的政策與規畫,來避免經濟的硬著陸以及通貨緊縮的風險。

此外,放緩的總體經濟以及過高的企業本益比,讓2017年的股市產生許多不確定因素。對於中短期充滿變數,但長期仍具投資價值的大陸股市而言,投資人應以「穩中求進」的投資策略,善用長短類型投資產品,進行相對應的增益與避險組合,參與2017年的大陸股市。
從技術面而言,上證指數在3,600點是去年8月急跌的重點套牢區,指數上漲將面臨強大賣壓,預料接下來陸股將有一段橫盤整理。

而在政策方面,最近大陸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在市場上造成熱議,短期上是為應對經濟形勢,長期上是為解決供需矛盾,以及消費和投資失衡的問題。在12月的布局上,基金將佐以最佳化技術以適時追蹤羅素大中華大型價值股指數之變化。

---------------下一則--------------- 
加碼金融業美股基金 升升不息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股票基金績效 https://goo.gl/HuX1Vd

2016年進入尾聲,美股多頭氣勢如虹、屢創新高,根據彭博資訊統計至12月20日,今年以來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7.7%,將創下3年來最大漲幅,史坦普500指數上漲逾13.5%,其中金融類股第4季以來上漲23.2%,高居11大類股之冠,穩居引領大盤攻堅的領頭羊。

展望2017年,根據彭博資訊最新調查,券商對史坦普500指數明年底的預估中位價為2,340點,樂觀者更上看2,500點大關,隱含有1成以上漲幅可期;理財專家認為,只要選對能受惠川普政策及利率上揚的主流產業,並透過價值投資的主動式管理策略,便可輕鬆搭乘美股多頭列車。

檢視台灣核備72檔境外美國股票基金,同時獲得理柏保本能力評級3年、5年與10年期五顆星最高評等的有28檔,入選比例不到4成,其中富蘭克林坦伯頓高價差基金過去6個月上漲13.2%,1年漲幅超過15%,領先同類型基金。

銀行分析,富蘭克林坦伯頓高價差基金績效勝出,主要在於基金精選個股策略及加碼金融類股的策略奏效,10月底該基金在金融類股的投資比重達24%,較大盤加碼幅度高達10.4%,包括摩根大通及美國國際集團都是基金主要持股。

該基金採取深度價值策略,目前持股的平均股價淨值比(P�B)僅1.84倍,遠低於對應大盤指數史坦普500指數的2.76倍,主要持股中的防毒軟體商賽門鐵克受惠資訊安全需求強勁,Charter有線媒體可能獲得威瑞森通訊收購,兩者1年漲幅超過4成,突顯經理人獨到選股功力。

資產管理業者指出,在景氣轉強、獲利成長、資金回流以及政策做多的四大利基支撐下,美股後市仍大有可為;建議無須預設美股高點不敢進場,透過深度價值及加碼金融產業的美國股票型基金,採取逢震盪單筆進場或分批加碼的定期定額策略,預先卡位美股及金融類股「升升不息」多頭行情。

---------------下一則--------------- 
美股小尖兵 領漲先鋒2016-12-22 00:00:41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美國大小型股比較 https://goo.gl/Yj1bPs

「川普經濟學」發威,道瓊指數20日收盤19,974.6點再締新猷,距離2萬點只剩下25點。當中,可望受惠川普新政的美國小型股堪稱領漲急先鋒,累計今年強彈超過兩成,遠優於大型股;參考歷史經驗,小型股在升息循環的漲勢也相對突出,法人建議布局美股優先聚焦「小而美」族群。

觀察美國大型股和小型股於1999年與2004年,美國兩度開啟升息循環後漲幅表現,美國小型股於升息後六個月漲幅達到9.4%,遠優於大型股的6.5%;時間拉長一點至升息後一年,美國小型股平均漲幅更達10.5%,是大型股的一倍之多。

摩根美國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派席拉(Daniel J. Percella)表示,利率走升有助美國銀行業改善信貸獲利,推升金融股資產,小型價值股因金融股的權重近四分之一,成分不乏能源及工業等與景氣高度連動的循環類股。

---------------下一則--------------- 
升息趨勢成形 美小型股後市俏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期間大型股與小型股表現 https://goo.gl/bpu9iG

美國失業率來到10年新低、加上經濟展望看俏,美國升息後,市場預期2017年還有3次升息的空間。觀察美國近5次升息循環中,在資金回流下,美股多出現上漲,其中又以中小型股表現更勝大型股。在升息期間,大型股為主的標普500指數平均上漲10.6%,而中小型股為主的 平均漲幅達15.9%,表現明顯領先,在升息趨勢成形下,美國小型股投資後市看俏。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認為,強勢美元雖然會引領資金回流美國,提振美元資產,但對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影響較為負面,相對仰賴內需市場且海外曝險較低的小型類股較為安全。

保德信策略報酬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美國總體經濟回暖,也讓2017年美國標普500家大企業每股獲利上看2位數,但美股本益比已高,預期整體指數上漲空間有限,建議投資人可採取兩個策略:一是要更重視選股及選產業,二是仍要分散布局,但適度拉高美股的占比。

富蘭克林潛力組合基金經理人格蕾絲.赫菲(Grace Hoefig)表示,美國中小型股有效稅率較大型股為高,券商Jefferies推估,小型股及中型股過去五年平均有效稅率分別為33.5%及32.3%,高於大型股的30.1%,顯示中小型股相較於大型股而言,更能受惠於川普的減稅政策,增添獲利及股價爆發力。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美股在基本面轉佳、資金面充沛的態勢下,後市仍可期。

野村投信投資長周文森(Vincent Bourdarie)認為,美國股票價值面高昂,但仍受到有利於成長的積極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延續等因素支撐,需留意美元的水平。

---------------下一則--------------- 
利率緩升 價值型投資當道2016年12月22日 04:10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零售消費年增率與信心指數 https://goo.gl/1oGxvQ

2016年歷經多個黑天鵝事件,包括年初大陸市場大跌、首次啟動市場熔斷機制,年中英國「脫歐公投」決定脫離歐盟,撼動全球。年底,美國總統選舉意外由共和黨川普勝出等事件,都讓投資人措手不及。

展望2017年,景順投信認為,在通膨增溫以及川普當選的大環境下,利率緩升及溫柔強勢美元將成為影響明年投資環境的因素,過去受惠低利率的收益概念將面臨轉捩點,價值股轉而抬頭,可望成為明年投資主軸。

景順投信表示,川普可望會針對刺激經濟成長提出一連串的政策,包含減稅、放鬆監管等方式。整體而言利率還是會因為美國經濟的實質成長率提升而出現緩升;但偏強的美元指數會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發生的機率。

目前市場對於美國的實質成長率預期僅止於想像,因為川普尚未開始施政。此外,通貨膨脹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能源、原物料與就業市場表現,而能源、原物料價格受制於較為強勢的美元指數,上檔空間受到箝制。

景順投信指出,美元走勢與利率緩升成為一個因果循環,然而利率僅在緩升的格局下,美元指數不至於出現噴出走勢,這將使得能源、原物料價格獲得控制,並進一步抑制通膨的發生,也會拖慢聯準會升息的速度。此外,目前新興市場資產因強勢美元而出現修正的狀況,也可獲得緩解。

當然,美國經濟成長趨勢一旦成形,將改變對於能源、原物料的供需狀況,而結構性需求的增加確實會帶動原物料價格上揚,進而對通膨、利率造成上升的推力。然而這件事能否立即在2017年發生,市場正等著驗證。一旦川普上台後與國會意見相左,市場會預期他的財政政策將往後遞延。景順投信指出,目前金融市場對於美國的經濟成長已出現過度樂觀的態度,一旦川普施政遭遇逆風,緊繃的債券價格將獲得平反,而股票市場也可望出現暫時性的修正。

景順投信仍維持股優於債的看法,價值型投資(評價相對便宜的標的)是利率環境緩升下較佳的投資標的,相對看好包含全球、美、歐、日等成熟國家價值股以及低波動策略商品。其中,結構性成長的機會仍然以美國為主,將特別關注景氣循環類股,如銀行、工業、消費等。至於超跌的債券終將獲得平反,特別是新興市場債券。

---------------下一則--------------- 
經濟成長加速 墨比爾斯看好新興市場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周二發表報告指出,儘管新興市場因美元勁升飽受資金外流衝擊,但經濟可望加速成長下,該區消費與資訊科技(IT)類股仍可望受惠。不過若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速度超出預期,新興市場勢必難逃震盪。

據坦伯頓新興市場集團執行董事長墨比爾斯(Mark Mobius)和投資長多佛(Stephen H. Dover)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川普意外勝選及Fed上周做出10年來第2度升息的決定推高美元,讓新興市場又飽嚐資金失血的打擊,然該區經濟擴張可期下,還是有部分產業值得投資。

尤其民生消費相關與IT領域別具投資魅力,一些消費類股行情看俏不僅是受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帶動,也多虧新興中產階級消費者支出增加。

IT產業趨於整合且愈來愈具競爭力之下,整個新興市場的IT類股都有投資價值,惟中國網路股股價近來狂飆,投資時須格外謹慎。此外,即便近來國際油價反彈,若干精選商品股的價格仍具吸引力。

墨比爾斯和多佛也青睞新興市場的小型股,理由是「小資本公司普遍比他們的大型競爭對手更專注於內需市場,因而較少受到國際層面的宏觀經濟因素挑戰。」

不過兩位作者基於銀行不良貸款攀升,對中國金融業前景不表樂觀。低迷好一陣子的中國房地產業雖有了起色,還是持續觀望為妙,原因出在高槓桿及法規束縛的風險仍在。

墨比爾斯和多佛同時憂心Fed未來的利率動向。雖說Fed上周升息在預料之中,但Fed出乎意料示意明年升息3次,高於原先預期的2次。

報告寫道:「我們預期Fed升息步調仍會循序漸進,不過萬一升息幅度與速度超出預期,恐削弱投資信心,使新興市場陷入震盪。」兩人還點出其他影響新興市場的風險,包括國際地緣政治麻煩、英國脫歐引發的匯率波動及商品價格等。

---------------下一則--------------- 
布局綠能 掌握景氣脈動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陸政府近期陸續發布「關於實施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畫的通知」、「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兩大政策,隨十三五環保新需求及PPP促使企業進入訂單累積期,2017年綠能產業布局,建議優先關注行業模式變化及景氣投資機會。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大陸包括北京在內的23城市發布霧霾紅色預警,9城市發布橙色預警,為入冬以來最嚴重一次霧霾,環保部嚴格督促各地政府落實應對措施,再度掀起全球對環保議題的重視。大陸政府近期連續發布兩大相關政策,環保部也實施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畫,要求到2017年底,鋼鐵、火電、水泥、煤炭、造紙、印染、汙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行業取得明顯成效。

市場預估,這將大大提升環保市場的釋放速度,從土壤修復行業前景在十三五計畫裡由百億級向千億級邁進,行業有望迎來爆發期。

綠能產業看好新能源汽車、節能效率、水資源、自動化設備等相關產業;鄭慧文指出,券商估計大陸PPP項目中,生態環保相關投資約1.6兆人民幣,其中水務工程和垃圾處理業績彈性最大,環境監測具有持續成長及產業不斷升級需求等條件,行業市場容量1,000億人民幣左右,包含汙染源監測和環境品質監測。

除大陸綠能產業未來有看頭,其實全球綠色產業也持續成長;群益投信認為,從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興能源的發展,到電動車、LED照明等節能產品的研發,構成龐大的綠能商機,加上歐洲、日本等大型經濟體均致力於環保和減碳運動,及全球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等等因素加持下,中長期而言有助支撐綠能產業的發展及表現。

---------------下一則--------------- 
利空出盡 醫療基金迎反彈行情2016-12-22 00:00:43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大製藥廠股現金部份 https://goo.gl/UfVPfN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今年來修正逾8%的MSCI世界醫療指數堪稱利空出盡。法人分析,企業併購意願再度升溫,投資人可留意現金充足的製藥大廠,目前生技股價在相對低檔,預料併購將愈趨熱絡,可望加持醫療基金後市。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認為,川普提倡引導海外資金回流美國,將可讓未來併購資金更加充沛,川普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一定不會忽略美國占有領先地位的醫療產業,更何況醫療產業還是美股績優生,長期報酬在主要產業排名第一。醫療產業的本益比仍在近一年的相對低點,隨著藥價管控的疑慮大減,反彈行情可期。

江宜虔也提醒,由於利率上升的速度大於預期,加上醫療產業創新循環的調整,都讓市場對醫療產業個股獲利預期的向下修正,但創新能力仍為醫療基金成長的主要動力,預期近期股價向上的過程中,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建議投資人逢低分批布局。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表示,大型生技製藥業者帳上現金充沛,且有意透過併購小型生技公司來強化產品線及競爭力,目前美國大型製藥及生技公司帳上現金處在高水位,此外,川普傾向調降企業稅、給予企業海外獲利匯回一次性稅務優惠的政策立場有機會刺激產業併購,併購活動有利中小型生技股股價表現,目前精選中小型生技公司,比重約達四成,可望受惠醫療產業未來的併購熱潮。

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指出,川普當選總統,跨國藥企境外所得稅有望免除監管,將有利企業併購增溫,進而提升相關企業潛在估值,醫療產業企業本益比看升。此外,受惠新藥技術創新,醫療產業不斷上演新材料及新技術創新革命,提升整體產業附加價值和營收成長。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生技產業成長穩健,川普競選期間揚言推動醫療改革,勢將成為生技業成長動能。川普也計劃調降企業稅,從35%降至15%~20%。

---------------下一則--------------- 
升息後股市估值重評 生醫股本益比低 受青睞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及S&P500各類股指數本益比 https://goo.gl/ikZ8qX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且釋出明年升息加速,帶動市場對當前股市評價重新進行評估,尋求基本面佳、評價面便宜的標的,其中生技醫療股因本益比在各產業中相對便宜,表現低於長期水準,加上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強,可望吸引資金青睞,成為升息受惠股,建議透過生技ETF布局,掌握投資契機。

根據彭博資料統計,目前S&P500醫療保健指數本益比為15.58倍,低於近5年均值,在S&P500的11大類股指數中僅略高於通訊服務類指數;生技醫療業的重要指標那斯達克生技指數目前本益比為18.15倍,相較於近5年均值25.47倍,表現明顯低於長期平均。整體而言,評價面優勢引領下,預估生技醫療類股將受到資金青睞,有利透過生技ETF介入。

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指出,生技醫療股評價面具吸引力,基本面表現穩健,隨人口增加及壽命延長,醫療保健需求看增,生醫年複合成長率估達5∼6%;且根據彭博的分析師調查數據顯示,今、明年生技醫療股營收和EPS皆處在成長軌道,加上產業與景氣連動度較低,預期生技醫療產業後市表現值得期待。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川普個人所得減稅、企業減稅、對外貿易協定重啟談判和製造業回流大方向可確定,但醫藥政策方面,先前市場認為他任命的衛生部長,不太想被扯進壓抑藥價的法案中,使得生醫製藥類股近期出現止跌,後續仍須觀察實際政策,財報優於預期的個股,有繼續表現的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強調,生技股受藥價議題飽受壓抑,大型生技股評價面也較大盤折價近3成,展望川普對藥價打壓言論較溫和,加州藥價提案未過,執行大幅藥價改革的可能性降低,有利生醫股後市。

---------------下一則--------------- 
全球ETF資產總額 創新高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ETF及產品資產總額 https://goo.gl/A45zBv

全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和交易所買賣產品(ETP)持續受到投資人追捧,據倫敦研究諮詢機構ETFGI最新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止,全球上市ETF和ETP資產已較去年全年大增15.1%,總額達到3.445兆美元紀錄新高水準。
就單月來看,11月份流入ETF和ETP的新資金達590.2億美元,寫下連續34個月淨流入紀錄。

據ETFGI的最新產業報告顯示,截至11月底止,全球共有6,605檔ETF和ETP,來自全球53個國家的288個發行機構,累計資產達3.445兆美元。

ETFGI指出,至今年11月底止,美國和加拿大上市的ETF和ETP規模也攀升至紀錄高點,金額分別為2.471兆美元和834億美元。

ETFGI合夥人福爾(Deborah Fuhr)表示:「美國股市在11月份表現強勁,標普500指數大漲3.7%,道瓊工業指數勁揚5.9%。美元升值為全球股票市場帶來逆風。同期標普已開發國家BMI股市指數(不含美國)下挫1.8%,而標普新興市場BMI股市指數大跌4.7%。」

11月以股票ETF和ETP吸金力最為強勁,淨流入高達647.4億美元紀錄。主動式ETF和ETP吸引10.9億美元資金流入,亦創下紀錄。然而固定收益ETF和ETP出現3.33億美元淨流出,商品ETF和ETP則出現32.1億美元的淨流出。

今年截至11月底止,全球ETF和ETP的淨流入達3,241億美元紀錄,高於去年同期的3,170.5億美元。其中股票ETF和ETP創下最大淨流入金額,達1,686.3億美元,其次為固定收益ETF和ETP的1,048.7億美元,後者刷新去年締造的781.7億美元紀錄。

---------------下一則--------------- 
美高收 今年報酬率勇冠高收益債基金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各類債券指數信用利差比較 https://goo.gl/SSdsc2

高收益債基金再度大吸金,而且美國高收益債指數近日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來報酬率高達17.31%,法人持續高收益債後市展望。

美國聯準終於再次啟動升息,本應會對債券投資產生衝擊,但觀察近期高收益債券走勢,不但無懼聯準會升息甚至還頻頻走高,尤以受惠美國景氣復甦的美國高收益債券為最,因此,法人們持續看好高收益債後市。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較看好美國高收益債後市,主要是因美國高收益債擁有較佳殖利率,其信用利差收斂空間是所有高收益債券之最,另升息若伴隨著景氣成長時,即有利於高收益債信用利差收斂,抵銷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帶來的衝擊。

羅伯•庫克說,目前美國高收益債的信用利差達483bps,為各類高收益債最高,高於亞洲高收益債的445bps及歐洲高收益債的415bps,因此,美高收有較大的利差收斂空間有助美高收債後市表現。

據摩根投信統計,過去3年,高收益債基金淨流出超過450億美元,不過今年高收益債,資金轉賣為買,回補逾百億美元,但也僅占了過去3年淨流出金額的25%,顯見高收益債後續仍有資金回補空間,有利持續拉抬報酬表現。

貝萊德投資同樣看好信用債,但其較偏愛亞洲的信用債,貝萊德智庫表示,因多個市場的評價已偏高,目前比較看好較優質的資產,亞洲市場則是投資亮點。因占亞洲信用債資產比重最大的投資級別債券,其信貸狀況已回穩並正在改善,而區內高收益債券違約率也在相對低檔。和其他新興市場比較,亞洲信用債的存續期短,預期將較能夠抵禦美國升息對債券價格下跌的負面影響。

貝萊德智庫認為,2017年投資高收益債的投資風險有:1、新興亞洲市場信用債利差開始收斂,一旦投資者情緒轉變,或全球資金供應狀況趨緊,均可能使利差再擴大。

2、大陸當局限制資金流出,此舉將削弱大陸投資者對強勢貨幣信用債需求,不利信用債的表現。儘管如此,仍預期已開發市場以至大陸經濟成長加快,將可使亞洲市場廣泛受惠。預估亞洲信用債在2017年應能帶來中等個位數的報酬率。

---------------下一則--------------- 
經濟數據報佳音 中高收債 基本面有撐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陸非製造業PMI指數連續9個月在53以上景氣區間,11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014年7月以來高點,製造業PMI增至51.7,優於預期,國內外需求穩定、廠商建立庫存、生產進一步擴張,OECD預估大陸2017年經濟成長率6.4%,為更持續的長期增長打基礎,將有助債牛長期趨勢,支撐中高收債基本面看好。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表示,大陸經濟短中期貨幣供給數據穩定,11月經濟數據回升,年底前境內資金對外投資需求仍舊暢旺;中央層級底下的建設公司、發行實體體質優具有固定現金流公司等標的,可列入選債標的。

目前人行在外部貶值壓力仍強,去槓桿政策目標下,不易釋放流動性降低資金成本,使境內資金成本逐步墊高,預期明年供給將回歸正常,新券殖利率標售可望回升。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指出,中長期而言,面對實體資產報酬率低及經濟下行風險,大陸貨幣政策仍將偏向寬鬆,但在金融監管加劇及人行收短放長抑制資產泡沫下,恐造成資金面波動;布局上建議以短天期債券為主,以緩和利率反彈及金融緊縮的影響。

台新亞澳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邱奕仁分析,近期美債利率大幅彈升,全球債券價格普遍應聲下跌,大陸高收債則表現相當抗跌,僅下跌1.5%,主因是大陸高收益債大多為地產債,主要來自受地緣性影響,較不受美國升息衝擊,且聯準會(Fed)升息後利空出盡,債市回歸基本面,大陸高收債價格應會有所反彈。

大陸經濟穩定下,貨幣政策仍將維穩前進;曾咨瑋認為,目前大陸債市流動性寬裕,資金鏈無斷鏈疑慮,且新債供給降溫,美升息後市場不確定性可望進一步壓低,持續看好風險性資產表現。

---------------下一則--------------- 

今年市場多空交戰 5基金續成長2016年12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儘管全球市場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投信業今年以來募集的新基金產品共73檔,在11月底平均規模僅新台幣16.74億元,其中僅5檔規模較成立時成長(不含ETF指數型)。而在5檔規模持續成長的新募集基金裡,全球短期收益基金、多元收益平衡基金分別成長245%與72%之漲幅,高居前二名。

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1月底,投信共發行募集73檔新基金,扣除ETF類後,共有五檔基金規模不斷持續成長,且皆為平衡型基金以及海外債券型基金,其中野村投信占2檔、富蘭克林華美、中國信託及富達投信則各有1檔。

野村投信投資長周文森(Vincent Bourdarie)分析,展望2017年全球市場仍充滿不可預測的影響因素,投資人仍應該利用多元資產布局方式,分散投資布局於股票、債券及原物料商品等多元資產中,藉由專業團隊操作,分析全球趨勢,彈性靈活布局於各類投資產品上,利用多元資產系列基金則可協助投資人簡單地掌握全球趨勢與投資方向。

宏利全球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仍為相對穩健的美國,至於歐日則是持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態度。在低利率環境下,債券被過度追捧,歐日主要公債殖利率已呈現負值,由此角度來看,股票的價格與後續的成長空間,相對較具潛力。

第一金投信投資長高子敬表示,經歷了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等利空洗禮,金融市場不跌反漲,加上美國升息態勢轉強、各國經濟正由谷底復甦,對於金融市場後市不看淡,投資人也不應悲觀看待,操作上應該以「股債分散、時間分散和區域分散」,作為資產配置的最高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