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330基金資訊

2017年03月30日
台股基金十強 Q1賺逾10% 2017-03-30 05:27:22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第1季台股基金十強 https://goo.gl/LkRuRx

新台幣由升轉貶,台股昨(29)日震盪收跌20點、以9,856點作收,但統計今年仍強漲6.5%,位居全球股市前十強;主動選股的台股基金表現也佳,特別是前十名績效都達一成,季底倒數計時階段競爭將白熱化。

台股去年繳出10.98%的亮眼成績,今年以來強者恆強,農曆春節後內資更大舉回流,使櫃買指數迄今也上漲7.7%,台股基金受惠兩大市場強,一度有七成跑贏大盤,近期在指數震盪下,擊敗比率降至51%左右,但最佳十檔都有一成以上佳績,並由野村投信三檔入榜暫奪最強投信。

十強台股基金以科技型最大宗,對照電子指數領先金融、傳產類股,顯見第1季主軸仍圍繞電子題材。進一步統計各類型績效,目前由科技型基金平均上漲8.5%稱冠,其次是中小型6.7%、價值型6.1%,中概型與一般型也有5%,上櫃型漲幅則收斂至3.6%。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電子股雖在第1季淡季仍有不錯表現,但4月進入財報公布旺季,預期市場將逐步反映本季企業匯損壓力,間接影響近期台股走勢。不過,以全球景氣來看,美國與中國ISM指標續強,有利上市櫃企業成長動能,意味台股將有長線護短線優勢,因此在接下來財報利空消化期,建議逢低布局。

---------------下一則--------------- 
基本面底子穩 喊進陸股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中華基金績效 http://ppt.cc/oinGf

今年來陸股表現漸回穩,上證、深証及中小板指數相繼回到月、季、年線之上,且近一周以中小板漲1%、上證漲0.5%、深指漲0.16%,在全球主要股市表現居第1、第2及第4名,帶動投信發行大中華基金績效,90檔平均漲幅1.61%、表現突出,值得多留意伺機布局。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近期市場重要情緒指標轉佳,A股新增投資者突破55萬人,呈現連續6個月增加,並創下近6個月以來新高,意味市場投資信心有回穩跡象,加上經濟表現回穩,皆為陸股表現提供支撐,在投資布局方面,與一帶一路、國企改革、PPP等相關類股表現可持續關注。

宏利投信指出,大陸第1季受關注的供給側改革進度及財政政策與PPP(公共私營合作制)力道,相關投資為原物料與基建等舊經濟,利率上升則有利壽險中期發展,新經濟方面在產業結構持續改變的前提下,將持續存在新的投資機會。企業獲利增速可望逐季回升,整體消費仍維持在一定增速,財政支出將持續穩住經濟基本盤,有利股市表現。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今年大陸領導人換屆,政策面將以維穩為最高原則,且出口動能明顯回升,將降低經濟大幅放緩風險;1、2月經濟數據優於預期,反應經濟止穩回升,出口領先指標顯示持續改善,強勁的就業市場與地產價格上揚,更支持經濟大幅下滑風險已收斂,加上企業獲利動能回升,看好陸股未來表現。

時序將進入4月,大陸企業獲利及宏觀經濟數據預估將逐漸明朗;群益投信強調,官方政策題材有望持續釋放下,有助企業投資環境持續改善,且受惠於全球資金流動性無虞之下,仍有利於陸股表現,建議分批進場策略,適度布局大中華基金,掌握投資契機。

---------------下一則--------------- 
A股走揚 主題股活躍盤面2017年03月30日 04:10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期A股在美股震盪、MSCI計畫納入A股方案超預期,及一帶一路等多空訊息穿插下,指數緩步墊高,站上4個月高點,根據EPFR統計,資金反轉淨流入陸股3.56億美元,3月以來港股資金連4周淨流入,大消費板塊延續升勢,在年報進入披露高峰期下,整體業績穩健,可留意一帶一路、國企改革、MSCI納入A股、年報業績等議題。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根據中金公司統計,本周569家公司公布年報業績,市值占比28%,整體業績穩健。目前已披露年報或業績快報的公司共1,957家,市值占比52%,已披露公司2016年業績同比增長11.7%,金融及非金融年成長各為-11.7%及34.6%,從目前已公布的業績來看,業績超預期的行業或包括有色金屬、地產、零售,白酒、家電、醫藥、家裝家居等大消費行業優質成長股可多關注。

瀚亞中國基金經理人林元平指出,從基本面來看,受惠增長動能回揚,包括製造業PMI指數從谷底回升,轉為擴張狀態,加上原物料類股先前大幅回升,帶動企業獲利增長,且人民幣匯率轉穩,人民幣微調中間價形成機制,穩定人民幣走勢,利於外部資金流入,有助於陸股持穩反彈。

2014年11月大陸承諾出資400億美元為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基建項目提供融資以來,大型鐵路、基建股表現相對出色。

黃上修認為,川普基建計畫直接帶動全球基建投資熱情,並加速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隨大陸兩會、與5月一帶一路峰會的召開,鐵路、基建股將成為當中最大受益者,相關族群也將續為焦點。

---------------下一則--------------- 
新興亞股 Q2再領風騷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亞洲近一個月主要指數漲跌幅 http://ppt.cc/Vf6OE

美國升息確立後熱錢湧進亞洲,MSCI新興亞洲指數創21個月新高,韓股站上近6年新高,觀察亞股的韓國、香港、台灣表現出色,根據彭博資訊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將由中、美、印度帶動,年中美國升息前空檔,新興亞洲將可受惠資金流入,亞股第2季行情可期。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觀察美國聯準會(Fed)3月升息後,外資對亞股除菲律賓外累積皆買超,其中台灣及韓國最吸金,港股漲勢也強勁,韓國在總統遭彈劾下台後,市場樂觀看待新政府施政,預期新政府將會專注於改善企業治理。

亞太區受惠經濟回溫及逐漸復甦的歐美股市看佳,加上今年Fed還將升息2次,在這段升息的空檔時間,新興亞洲將受惠資金流入有表現機會。

宏利投信認為,今年亞股預期投資機會仍看好,主要是亞股企業盈餘近年表現疲軟,但受到經濟環境改善、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持下,獲利預期可望持續上修。美國財政與經濟增溫,帶來正面影響,將帶動北亞的大陸、南韓、台灣表現亮眼,東南亞經濟體在國內消費與政策驅動,也同樣有機會脫穎而出。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大陸經濟持穩、印度與印尼加速成長,高盛證券預期,亞太實質經濟成長率可望提升至6.2%,上調MSCI亞太企業獲利成長率兩個百分點至13%,亞股預估本益比相較全球股市也有逾2成折價空間,在基本面與評價面優勢支撐下,預期亞股更佳的表現空間。

港股通方面,近期出現連續買超港股,標的由大型指數成分股,擴散至高折讓H股;鄭慧文強調,主要由於升息前夕,恆指因預期心理而出現調整,預期大陸2017全年工業企業利潤仍有機會成長,企業獲利年增速偏向樂觀,港股仍有表現機會。

---------------下一則--------------- 
東協股 4月漲相佳2017-03-30 05:27:2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近十年每年4月表現前十名的股市 https://goo.gl/2QzSAj

根據群益投信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每年4月全球主要股市平均月漲幅表現,整體來看,金磚四國在全球三大區域中表現最佳,東協也表現突出,而歐美股市僅德國上榜。

依據這項歷史資料統計,漲幅超過3%的有十個指數,依序分別是香港4.9%、上證.4.2%、巴西4.1%、俄羅斯3.7%、印度3.4%、韓國3.3%、德國3.2%、新加坡3.1%、印尼3.1%。法人表示,時序即將進入4月,投資人可多留意相關基金的投資契機。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在中國官方維穩言論、人行流動性挹注加持下,中國股市市場投資氣氛轉趨樂觀,後續可持續觀察今年6月MSCI是否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成分中,若加入將為A股市場注入一大利多。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產業方面,中國目前已披露年報或業績快報的公司共1,957家,市值占比52%,已披露公司2016年業績年增11.7%,業績超預期的行業或包括有色金屬、地產、零售等,此外家電、食品飲料、醫藥等大消費板塊延續升勢,年報進入公布高峰期,整體業績穩健,留意一帶一路、國企改革、MSCI納入A股,以及年報業績等議題。

群益印巴雙星基金經理人洪玉婷指出,2017年印度和巴西兩個主要新興市場表現仍可持續關注,主要是看好印度及巴西的勞動力充沛且年輕、天然資源豐富、新興消費崛起,兩國經濟均處於高速成長期,具有高度的成長空間。

印度景氣成長能見度高,加上政府政策加持,企業獲利轉好且未來兩年獲利成長速度料將加速下,仍有利股市表現;巴西在降息周期持續以及能源和原物料強勢下,有助穩定經濟情勢。

---------------下一則--------------- 
傳統旺季到 東協4月蓄勢待發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十年來MSCI東南亞指數月平均漲幅 http://ppt.cc/9WKfA

受惠於全球景氣持續好轉,且美元近期相對亞幣走貶,國際資金大舉回流東協股市,印尼股市甚至頻頻飆出歷史新高,摩根投信指出,東協5國經濟體質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且各具投資亮點,多元題材料將挹注東協股市未來上漲動力,眼見東協即將進入4月傳統股市旺季,建議可以把握此黃金投資期。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東協還有旺季題材可期,就過去經驗來看,東協股市在旺季題材加持下,4月向來都有不錯表現,摩根投信統計,MSCI東南亞指數近10年來(扣除金融海嘯)4月平均漲幅繳出4.73%的出色表現,居各月份之冠,令人期待東協股市接下來蓄勢待發的旺季行情。

旺季效應又以泰國最令人期待,黃寶麗(Pauline Ng)說明,泰國每年最盛大的節慶潑水節,預期泰國內需消費有望在國際遊客簇擁以及銀彈攻勢下再上一層樓,並進一步挹注泰股動能。

第一金亞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東南亞各國去年匯率貶值帶來的效益浮現,今年印尼、泰國等國,經常帳金額由赤字轉為小幅盈餘,印度則看到經常帳赤字占GDP比重下降,都為經濟成長帶來正向貢獻。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亞洲中小型類股財報仍佳,加上評價面及基本面景氣循環啟動下,看好亞洲中小型類股,類股方面,以生技醫療、新能源及汽車零組件等較為看好。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亞洲除日本股市今年以來表現強勁,預估新興亞洲市場仍將在經濟增長穩定、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下走高;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在3%以上,股市「漲」相可期,回顧2001年以來,只要全球經濟成長率超過3%,當年度股市平均漲幅超過8%。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Bloomberg統計3月24日當周資料,除菲律賓以外,外資對新興亞洲皆為買超,南韓總統遭彈劾下台後,市場樂觀看待新政府施政;印尼政府力推稅務赦免法與基建支出,財經情勢好轉;企業獲利年增速偏向樂觀,港股仍有表現機會,多元題材可望為亞股帶來期待空間。

---------------下一則--------------- 
印度表現強勢 股票基金漲很大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海外單一國家股票型基金績效 http://ppt.cc/UKfPc

今年來印度股市表現強勢,Sensex指數在3月初突破29,000點關卡,往30,000點大關邁進,累計漲幅達10.91%,中型股指數和小型股指數分別創歷史新高,連帶印度基金績效跟著水漲船高,25檔單一市場股票基金中表現最亮眼,前10強清一色是印度基金,平均漲幅14.51%,後市值得多加關注。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先前公布的2018財年預算案中並未提及課徵長期資本利得稅,使得先前呈現觀望態勢投資人開始進場。此外,五邦議會選舉結果出爐,人民黨取得壓倒性勝利,2019年大選連任機會大增,有利改革持續進行,提供印股續漲動能,建議關注金融、可選消費、原物料等類股。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外資近期買超亞股居多,印度連續獲明顯買超,製造業與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先後回到50以上榮枯分水嶺,經濟數據回升,明顯走出廢鈔政策的衝擊,企業獲利明顯提升,GST有望在7月上路,有利商業發展,挹注經濟發展驅動力,股市後市表現具有期待空間。

凱基亞洲護城河基金經理人劉大平認為,印度執政人民黨在全國人口最多北方邦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這場地方選舉被視為選民對莫迪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公投,市場看好現任總理莫迪於2019年大選中取得連任機會大增,也對政府後續施政注入強心針。
今年來印度股市表現上漲行情,短線如遇修正,均為良好進場機會,印度2月製造業PMI為連續第二個月擴張,企業銷售也逐漸回溫,未來看好金融、消費、天然氣及基建等內需類股。

---------------下一則--------------- 
英脫歐 歐盟面臨5大衝擊2017年03月30日 04:10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首相梅伊周三正式啟動脫歐程序,英國與歐盟分道揚鑣後,不僅英國自身受到影響,歐盟在預算、權力平衡、世界地位、政治文化和完整性等五方面,也將面臨動搖改變的衝擊。

一、歐盟預算銳減
英國退歐後,歐盟對東歐窮國的預算補助將少了六分之一,這恐怕引爆東西歐國家在歐盟7年支出計畫(2021年開始)上的對抗。

短期來看,英國與歐盟仍會為了「分手費」爭執不休,倫敦當局或選擇繼續履行對歐盟的支付義務,以取得部分歐盟關鍵預算,例如研究補助,但像農業補貼之類的大筆款項就會徹底檢討。

二、權力再平衡
憑藉經濟實力主宰歐洲的德國,對於英國脫歐後如何維持歐洲平衡甚感不安,特別是在當前歐盟共同創始國法國經濟欠佳的情況下。

英國脫歐後,歐盟中擁有核武且可在聯合國安理會行使否決權的成員國就僅剩法國,巴黎當局老早想在美國為首的北約之外另尋歐盟防衛合作,英國求去後將少了反對法國野心的聲音。

三、歐盟的全球影響力削弱
英國與歐盟劃清界線後,歐盟未來跟美國及其他英語系國家打交道時,將失去有份量的對話者。外交軍事實力堅強的英國,面對中俄等強權或處理中東問題,有其獨到洞察力及影響力,深受歐盟倚重;在難民問題的源頭非洲地區,英國的預算援助與影響力,也發揮關鍵作用。

有別於英國對俄羅斯立場強硬,法國、義大利乃至德國可能對俄羅斯採取較軟化的態度,有損國際間以制裁手段施壓俄羅斯的共識。

四、政治文化改變
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的44年歷史中,無論在歐盟高階職務或歐盟議會中,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此影響力預料將隨著英國脫歐消逝。英國倒是有項遺產可望存續,即英語作為歐盟工作語言的地位,但法國也有意復興法語的地位。

五、歐盟完整性受考驗
英國打破禁忌,史無前例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意味「不可分割聯盟」的口號已成空話,歐盟未來甚至面臨更多成員國要求脫歐的威脅。

---------------下一則--------------- 
英鎊匯率走勢 將與脫歐脫鉤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英鎊匯率走勢 http://ppt.cc/bHDwA

英國周三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倫敦金融時報報導,脫歐將不再是主導英鎊走勢的頭號因素,且英鎊兌美元與英鎊兌歐元走勢也將脫鉤。

英國啟動脫歐程序,英鎊走勢還算平穩,周三早盤一度漲至1.2464美元,接近中午時則壓回至1.2437美元,小跌0.1%。

報導指出,自去年6月23日公投決定脫歐後,英鎊匯價走勢一直緊扣著脫歐的發展,脫歐帶來的衝擊與英國可能循硬脫歐模式造成英鎊兌美元與歐元匯價雙雙重貶,直至梅伊政府保證已備妥脫歐計畫後,英鎊才止跌回穩。

隨著英國正式啟動脫歐,加上美國有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歐洲今年有好幾個家將陸續舉行大選,使得脫歐對英鎊的影響力已大為減弱,失去牽動英鎊匯價走勢的主導力。

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約克斯(Kit Juckes)指出,接下來影響匯市走向的幾個重要因素包括川普能否順利推動其稅改大政、法國總統大選與歐洲央行(ECB)可能縮減其購債規模。

約克斯表示:「雖說梅伊政府的脫歐談判進展還是會對英鎊造成影響,但其影響力遠不及上述幾個重大事件。」
此外,另一個重大改變是英鎊兌美元與英鎊兌歐元走勢將從原本的連動改為脫鉤。

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固定收益暨貨幣基金經理人蘭奇歐尼(Ugo Lancioni)指出,過去1年來脫歐無疑是主導英鎊走勢的頭號因素,且英鎊兌美元與英鎊兌歐元也呈同步連動,連動係數高達7成6。

但蘭奇歐尼表示,英鎊兌美元與英鎊兌歐元走勢接下來將重回之前的脫鉤關係,2011至2012年歐債危機期間英鎊兌美元持穩,但兌歐元走升,而歐洲經濟表現低迷的時期,英鎊兌歐元走強,兌美元卻走貶。

不過蘭奇歐尼也強調,脫歐對英鎊的影響不是沒有,只是變弱,「一旦脫離歐盟的日子逐漸逼近,英鎊震盪幅度也會加大。」

---------------下一則--------------- 
憂脫歐衝擊業務 歐、日企急遊說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於周三正式展開脫歐談判,歐洲和日本企業憂心脫歐將對業務帶來不利影響,力促英國政府維持後脫歐時期經貿穩定。

40個歐洲企業遊說團體發表聲明,敦促英國政府在後脫歐時期保持單一市場的完整性,維持穩定順暢的協商過渡時期,同時避免為貿易和投資帶來「不必要」的障礙。

此外,日本最大企業遊說團體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簡稱經團聯)針對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沒有協議好過壞的協議」論點提出異議,力促英國政府「為了經濟做出更深思熟慮的談判」。

日本企業合計在英國聘雇14萬名員工,梅伊的主張讓企業如坐針氈。企業團體在脫歐談判啟動時提出警告,反映企業擔心沒有協議或是缺乏過渡協議的硬脫歐路線,將對業務帶來衝擊。

遊說組織BusinessEurope在聲明指出:「歐盟和英國有大量工作依賴出口,且生產過程與整個歐洲密不可分。協商必須基於合作和相互忠誠的精神。」BusinessEurope的會員包括德國產業遊說組織BDI、法國企業聯盟(MEDEF)和英國工業聯合會(CBI)等。

據德國工商總會(DIHK)主席舒維茲(Erik Schweitzer)表示:「脫歐將嚴重影響德國企業在英國的業務。」他表示,英國去年出口大跌3.5%,其中大部分發生在6月公投決定脫歐之後。

即便英國脫歐協商的結果尚未明朗化,但部分企業仍維持英國投資計畫,包括德意志銀行計畫在2023年搬遷至倫敦新總部;西門子亦表示將持續投資英國市場,該公司在英國擁有逾1.5萬名員工。

---------------下一則--------------- 
俄股迎利多 錢景發亮2017-03-30 05:27:25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俄羅斯央行上周無預警降息,基準利率來到2014年以來最低水位。根據經驗,俄國啟動降息循環期間,股市漲幅近八成,且受惠信用與內需市場提振,消費及金融類股表現領先,甚至達到翻倍報酬。

俄羅斯經濟成長率可望在今年翻正,市場對前景樂觀看待,原本主要機構預估,央行可能於6月再度降息,但受油價回檔,盧布升值影響,通膨降溫速度比預期來得快,3月通膨年增率降到4.3%,是蘇聯解體以來最低,且距離4%的官方目標僅一步,使得俄羅斯央行出乎意外調降基準利率1碼至9.75%,創2014年來最低水準。

摩根俄羅斯基金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表示,由於俄羅斯經濟成長動能長隨降息而增溫,因此利率走低,總能刺激俄羅斯股市走高。觀察2005年以來,MSCI俄羅斯指數在央行降息循環期間,漲幅達到79%,其中因降息能挹注市場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提振企業投資,金融類股與消費類股漲勢特別凌厲,分別達到178%、125%。

白祐夫分析,目前俄羅斯信貸市場漸趨好轉,內需回溫趨勢也顯著,且通膨風險有望維持下滑,以俄羅斯實際利率在新興國家名列前茅來看,預期未來俄羅斯央行還有機會再降息125個基點,使整體經濟與企業長期投資的增長獲得進一步帶動,金融與消費類股表現更令人期待。

富蘭克林坦伯頓東歐暨金磚四國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因俄羅斯股市仍是最便宜的新興市場,股利率卻最高。根據市場推估,俄羅斯央行6月可能再次降息,此波循環將有多達200個基本點的降息空間,利於俄股走勢;與此同時,俄國1月實質零售銷售優於預期,經濟成長樂觀亦會加持長期表現。

---------------下一則--------------- 
美股基金 長線有看頭2017-03-30 05:27:2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美政府關門期間美股表現 https://goo.gl/DaIoZu

全球股市領頭羊美股創高後,上周川普健保法案撤回,在投資人擔憂債務上限、年度預算等問題下出現拉修正。在美國經濟成長動能仍佳下,長線來看,可將拉回視為另一進場點,尤其看好以內需為主的小型股及高股息的美股基金。

儘管整體政策不確定,短期美股仍面臨回檔壓力,加上美國財政部目前手中現金水位持下降,美國政府有可能在10月面臨關門的窘境。但根據過去經驗,自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關門後美股表現不如預期悲觀。

鉅亨網投顧指出,回顧美股本波的上漲,多圍繞在川普的減稅、減少監管,以及增加基礎建設等利多政策。但若同時要減稅及增加基礎建設支出,美國政府必須減少別的政府開支或是增加負債金額。如今,共和黨政府希望透過廢除可負擔醫療法案來減少開支,但健保新法遭撤回,接下來的年度預算案及債務上限恐耗費更多時間與精力,市場期盼已久的減稅與增加基礎建設於今年實施的機率將更加渺茫。

美國還要面臨4月底的年度預算大限,若不能順利通過,美國政府將再度關門。由於民主黨黨團抵制加上共和黨內部充滿雜音,目前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再度升高,衡量美股潛在下跌空間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偏態指數也跟隨升高,考量到目前美股水位,短期恐面臨修正。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指出,目前美國財政部手中現金僅剩788億美元,若國會遲遲不調升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可能在10月被迫關門。回顧過去美國政府關門時的美股表現,關門前一個月美股平均上漲0.6%;關門結束後的一個及三個月平均上漲2.6%及4.9%,顯示美國政府關門對股市衝擊不如想像般負面,長線前景看俏。

---------------下一則--------------- 
美林美銀調查 新興市場 經理人最愛2017-03-30 05:27:2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美國3月再度升息,讓股債匯市出現震盪。根據美林美銀全球經理人最新調查,67%的經理人認為美國公債殖利率至少要彈升到3.5%至4%才會使股市進入熊市,目前距離該水準仍遠,也不至於衝擊股市。就各類資產來看,全球經理人最看好新興市場,原物料及民生必需消費等產業也將在升息環境有所表現,至於美國、能源及債券資產則是經理人減碼標的。

瀚亞全球策略收益股票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根據歷史經驗來看,當市場處於景氣復甦及擴張時期,股票和原物料表現通常較優異,資金流入股票更甚債市。

方定宇認為,只要殖利率不大幅上揚,高股息股票可望維持穩定表現,川普當選後,市場預期未來減稅、增支將帶動美國下半年經濟持續成長,全球主要經濟體美國與歐元區的經濟依處於穩定擴張態勢。

---------------下一則--------------- 
全球經濟升溫 高收債添動能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境內固定收益型基金市占率 http://ppt.cc/auDtc

美國聯準會(Fed)近來對於升息的態度轉趨積極,隨著全球景氣與企業獲利持續回溫,配合國際原物料價格的持穩,以及市場對於美國總統川普擴大基建、減稅和降低監管的新政憧憬,預期高收益債違約率今年將明顯下滑。柏瑞投信表示,回顧歷史經驗,當違約率下降或保持低檔時,多會對高收益債券價格形成強勁支撐,目前高收益債券價格並未如想像中偏貴。

在景氣和企業獲利回升的拉抬下,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預計,高收益債違約率過去12個月的平均滾動值,將從今年1月底的5.7%,大幅降低到年底約3%到3.5%的長期平均水準。

觀察過去14年高收益債券的價格走勢表現,當違約率下滑時,多會支撐價格走強,甚至長期維持100美元票面價格以上的水準,目前價格並未明顯偏貴。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表示,由於全球經濟現況與未來展望皆已見明顯改善,相較於其他債市,因為高收益債市組成以公司債為主,且普遍具有營運槓桿較高的特性,長期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連動性較強,意即當經濟現況與未來展望都進一步轉強時,高收益債市表現有望優於其他債市。

---------------下一則--------------- 
基本面+技術面有撐 高收債魅力猶存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期因股市回檔與油價影響,出現一波獲利了結,多數風險性資產回檔,ML全高收指數3月以來拉回修正,美高收債券基金連續兩周賣超,但主要是ETF贖回,屬短線操作資金,無關高收債基本面,觀察2月底高收債指數違約率下滑至2.8%,基本面改善,去年美高收債新發行量較前1年度降低,技術面也獲支撐,在這兩大面向護體下,高收債魅力不減。

日盛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表示,經濟成長利於企業改善財務,美國整體發行企業債負債比持續下滑,根據Barclays報告,去年美國企業債加權淨槓桿比例出現明顯降低趨勢,且聯準會預估今年GDP成長率維持2.1%,明年則上調至2.1%,經濟溫和成長全高收企業獲利同步攀升,全高收指數出現落底翻揚態勢,根據Bloomberg統計,美林全高收企業盈餘成長率,將由去第2季的-18.6%,一路翻揚至今年第1季40.5%。

台新全球多元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謝夢蘭指出,經濟數據顯示全球景氣同步回溫,進一步拉抬通膨預期,在通膨溫和升溫的趨勢下,對高收益債券有利。目前信用利差並未過於昂貴,後續隨企業公布亮麗財報、違約率續降,全球高收債後市仍有表現空間,逢低應可適時布局。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認為,3月以來高收益債表現較為震盪,主要受美股修正、油價下跌和公債殖利率上揚影響,加上初級市場上有較多新券發行,造成資金流出;美國升息提供良好回檔修正指引,不需過度反應基本面利多,可關注中長線機會。

2012年以來美高收債券新發行量出現每年遞減趨勢,新債發行量減少價格易漲難跌;曾咨瑋強調,去年全球高收益表現除11月外均正報酬,技術面3個月移動平均報酬為正,顯示上漲動能依然強勁。

---------------下一則--------------- 
殖利率觸底 美高收後市可期2017年03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有效殖利率觸底後美高收債表現 http://ppt.cc/qZACF

伴隨投資市場出現震盪,3月以來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出現超過2%的回檔,引發投資人擔憂。專家指出,鑑於美國金融寬鬆指數仍在下降趨勢,且經驗顯示,美高收債殖利率觸及低點後6∼12個月,指數往往有好表現,建議投資人不要錯賣高收益債。

鉅亨網投顧表示,過去經驗顯示,自2003年來,美高收債有效殖利率出現過4次觸底,而後3、6、12個月指數漲多跌少,尤其12個月後上漲機率100%,平均漲幅更有6.3%的水準,也意味在利息的保護下,近期的震盪不影響長線表現。

鉅亨網投顧指出,彭博彙總分析師預估,北美、西歐及亞太等三個已開發國家區域中,北美洲的高收益債券發行公司,未來12個月的預估每股盈餘年增率為22.9%,優於西歐及亞太的20.4%及15.2%;預估營收年增率也以10.6%,打敗亞太及西歐的6.4%及5.2%。在盈餘及營收成長雙雙樂觀下,北美地區的高收益債相對具吸引力。

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高聖時(Steve Kotsen)表示,展望美國經濟今年穩定增溫,明年的通膨數據還會高於今年,在內需消費與用油增加下,油價超跌的疑慮已經退散,對能源產業是正面消息。

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奕栩表示,具高利差、高殖利率特性的高收債或新興市場債,在再通膨環境下,表現往往優於其餘券種,建議可做為當前的核心資產。以高收債為例,其票息收益即貢獻近9成的報酬,另外1成則是來自於利差收窄帶來的資本利得挹注。

宏利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瑞明指出,美國各行業企業基本面保持穩健,但獲利成長速度明顯放緩,川普的政見包括減稅、擴大財政支出減少監管等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預期高收益債券的投資報酬將在高利率衝擊債券價格,以及景氣好轉有利整體經濟間求取平衡。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選擇高收益債時,因川普上任後,全球貿易保護情緒升溫,對貿易輸出至美國比重較高的國家宜相對謹慎,可關注對於美國地緣依賴較低的高收益公司債做投資,例如石油以及採礦。

---------------下一則--------------- 

貝萊德計畫資遣40名基金部門員工 機器人取代基金經理2017-03-30 07:13:36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綜合報導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廿八日宣布,將重組該公司的主動型基金業務,計畫裁掉一批主動型基金經理,改由依賴大數據、人工智慧的量化投資策略取代。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根據貝萊德集團的重組計畫,約有四十名主動型基金部門員工將被資遣,其中包括七名投資組合經理。

布萊德集團的重組計畫涉及三百億美元資產,約占該集團管理的主動型基金規模百分之十一,其中六十億美元將被併入集團旗下的BlackRock Advantage基金,該基金主要採用電腦與數學模型,進行投資的量化投資策略。

貝萊德集團管理的總資產規模高達五點一兆美元(約台幣一五五兆元),是全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而貝萊德之所以能夠稱霸,主要原因是該公司在低成本、被動型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占有主導地位。 貝萊德在去年十二月底管理的主動型基金規模為二七五一億美元,遠低於三年前的三一七三億美元。

貝萊德集團的創始人及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表示,由於資訊取得的管道和方式日益多元普及,主動型投資愈來愈難做;「我們必須改變生態系統,意味著更依賴大數據、人工智慧、量化以及傳統投資策略中的因素和模型」。

二○○九年以來,主動型基金收益表現並沒有明顯優勢,愈來愈多投資人放棄管理費用高昂的主動型基金,轉而投向收益更好的指數型基金,被動投資已經超越主動投資成為主流。國際基金評級機構Morningstar數據顯示,去年約有四二三○億美元流出主動型股票基金,被動式指數基金則有三九○○億美元流入。

華爾街見聞報導,近年來量化投資的崛起,進一步威脅華爾街傳統基金經理的地位。去年底,白宮公布了一分名為「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的報告,提到未來十年裡人類將有約一半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從家庭照顧到投資銀行交易員一個都跑不掉。

美國金融部落客網站ZeroHedge評論說,愈來愈多資產管理公司將跟進貝萊德,使用人工智慧來代替基金經理,但這對金融行業和資本市場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ZeroHedge認為,一旦貝萊德這樣的行業巨頭所使用的機器人投顧做出拋售指令,可能促使一系列機器人投顧拋售,繼而導致市場崩盤。當機器人都在拋售,而沒有人在買的時候,崩盤將變得格外慘烈。

---------------下一則--------------- 
主動+被動 智選基金成趨勢2017-03-30 07:14:06 聯合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將捨棄部分主動管理投資,轉向被動投資。基金業者指出,近年來被動式投資快速成長,主動與被動投資方式結合,將是未來趨勢。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二月底為止,國內投信基金規模達新台幣二點一五兆元,其中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規模二八○○多億元,占比約一成多,比去年成長百分之卅四,遙遙領先其他基金類型。

事實上,在亞洲,ETF成長也相當快速。貝萊德擁有全球最大的ETF部位,也就是安碩。安碩統計顯示,在亞洲ETF十年來規模從四二○億美元增至二四四四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百分之廿三。

不過,單是ETF已無法滿足投資人的需求。近年來,基金管理公司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因子投資、量化投資等,來強化主動管理式基金的績效,降低波動度。

以貝萊德投信來說,去年在台灣募集貝萊德全球多元因子ETF組合基金,就是運用六大因子來建構投資組合,善用Smart Beta等智慧型ETF,降低風險,提升效益。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將Smart Beta翻譯成「智選」,這種指數優化方案代表智慧、精算意涵。簡單來說,這是主動式選股,被動式操盤,將是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