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705基金資訊

2017年07月05日
資金充沛 Q3掌握3大投資主軸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穩步向上,資金動能仍相對充沛,投資信心也隨著歐洲政治風險的漸漸散去而再度增溫。法人指出,隨著時序上將步入下半年,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再度成為可能牽動市場的重要關鍵,第3季布局可扣住三大主軸:多元資產、風險性資產和多元債,也就是保持核心資產、回補風險性資產及平衡風險。

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表示,全球投資人對於收益、抗波動需求仍在,有收益做後盾、進可攻、退可守的多元資產策略,仍是投資核心,受惠政治風險降溫的風險性資產,也可適度布局,以增加報酬潛力;不同於傳統股債策略的另類投資也可考慮納入,達到攻中帶守的作用。其中,在多元資產方面,除了美國強勢資產仍是布局重點之外,也要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全球多元資產。

陳柏基表示,現階段在歐洲經濟好轉、政治風險漸散,還有機構投資人開始進場回補歐股等大環境的結構下,料大型股及成長股將可優先受惠。  第三,多元債券組合的投資策略,由於可因應市場輪動、避免追高殺低無須猜測黑白天鵝;且歷史經驗顯示,多元組合債券,不但有助於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也有助於提升投資效率,是另一個核心主軸。尤其在近年來貨幣政策分歧造就機會,這多元債券組合亦有助於掌握各方收益機會。

至於黃金部位,從歐洲央行到Fed都下修今年的通膨預期,對黃金而言,失去了通膨的支撐,不易有過猛的漲勢。

---------------下一則--------------- 
中、歐、新興受寵 後半年股先於債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理專未來六個月強力推薦的前三名股債基金 https://goo.gl/qF1ucb

最新「摩根2017年上半年度理專調查」結果出爐,訪問全台近千名理財專員對投資環境看法,認為今年下半年應以「股先於債」的比重,從前次的19.4%上升2.4個百分點至21.8%;另中國基金蟬聯理專最推薦股票基金,歐股也展現黑馬的多頭氣勢,一躍成為理專第一高指名推薦的基金,比重與中國基金相同,達21.8%。

債券基金方面,同樣受惠新興市場反彈行情,讓新興市場債獲得70.9%的推薦率,原本最受寵的高收益債名列第二,獲推薦比率為52.0%,第三名為亞債8.2%。

另外,全球風險性資產表現大好,讓超過九的成理專認為下半年投資獲利機率高,其中,以報酬率介於0∼10%者達82.2%;獲利10∼20%的比重11%居次,僅有不到3.5%的理專認為下半年投資可能賠錢。

摩根投信建議,面對2017年美國步上升息循環與縮表的環境,反應出全球經濟與企業好轉趨勢鮮明,風險性資產正當道,現在除了持有收益型資產,更是股市投資好時機,投資人的資產配置應以「股優於債」為主軸,並聚焦美國以外的投資機會多元,包括歐洲、亞股等,都是未來具成長潛力的市場。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表示,隨著景氣展望樂觀,過去資金獨厚債券型基金的情形,已在2016年底開始悄悄轉變,尤其投資市場對於股票型基金由賣轉買趨勢更為顯著,反映在理專的股債配置建議上,也是「股先於債」比重明顯提升,而債市投資則以利率敏感度較低的信用債後市較為看好。

邱亮士分析,從歷史角度來看,利率走升期間,常伴隨景氣復甦及企業獲利成長,股市多以上漲回應,建議投資人也應將部份資金配置於最具「好時機」的股票市場,擇優參與美國以外的市場投資機會,因為不論從經濟循環、股市評價面、資金回補空間等角度來看,美國經濟已邁入高原成熟期,加上股價相對位置較其它市場來得高,相對地,歐洲、亞洲、新興市場、天然資源等標的是更具上漲空間的股市。

---------------下一則--------------- 
下半年投資 理專愛陸股2017-07-05 00:00:42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理專未來六月強力推薦的前三名股債基金 https://goo.gl/61XRmU

摩根2017年上半年理專調查出爐,受到股市大漲影響,全台近千名理專對下半年資產配置看法,認為應股先於債或股債各半,比重同步增加;最推薦的股票基金由中國、歐洲、新興市場排前三,債券基金則由新興債比下高收債奪冠。

摩根投信每半年固定對全台理專進行資產配置看法調查,根據最新結果,理專認為下半年理想的資產配置,應「股先於債」的比重,從前次19.4%上升2.4個百分點至21.8%,同時「股債各半」增加6.5個百分點至33.7%,「債先於股」則受美國升息影響,是唯一下降的配置建議,滑落8.7個百分點至50%以下。

進一步檢視下半年理專最推薦基金,中國基金蟬聯理專最青睞基金,不過與前次調查比較下降11.3個百分點至21.8%,與第二名的歐股基金獲得相同推薦比率,排第三是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的17.8%,與前次相較,歐股、新興市場基金都是新上榜,反映兩大市場表現亮麗。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表示,去年全球經濟好轉,資金獨厚債券基金的情況已在年底轉變,反映在今年股票基金規模成長,理專建議也出現調整,債市投資則以低利率敏感度的信用債較受看好。

本次調查顯示,理專下半年最推薦的債券基金由新興市場債70.9%奪下,向來是理專最青睞的高收債退居第二,但推薦比率52%,仍遠高於第三名亞債的8.2%。

邱亮士指出,資產配置調整是循序漸進,針對下半年投資,建議投資人將部分資金配置到具「好時機」的股票市場,擇優參與美國以外的歐洲、中國、亞洲等評價較低但經濟回溫區域;就新興債來看,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債券投資價值更高,相對於成熟國家債券價格偏貴,確實是可留意標的,但要關注波動風險。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錢景亮 今年來全數正報酬2017-07-05 00:01:16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今年來漲幅逾20%大中華基金 https://goo.gl/DQvt2S

全球股市漲多跌少,惟中國股市今年來表現相對落後,上證指數僅上漲3%,深圳綜合指數報酬率甚至還負3.3%,不過觀察國內投信業者發行的大中華基金今年來績效不但全數正報酬,更有九檔績效逾二成,表現堪稱亮麗。市場法人表示,歷史經驗顯示下半年中國股市漲相佳,投資人可多留意投資契機。

根據CMoney統計,近十年全球主要股市下半年的平均報酬超過5%的股市有四個,依序分別為深圳綜合7.5%、上海綜合6.5%、NASDAQ指數6%、德國5.1%。投信法人表示,看好下半年陸股表現,加上MSCI甫納入A股題材,外國機構法人(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排隊卡位QFII額度,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預期A股將是下半年不錯的配置標的。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觀察陸股市場風格,去年以來,陸股受到IPO增加、官方加強金融監管、市場流動性中性偏緊等因素干擾,使得資金偏重藍籌股進行防禦,中小型股雖不時出現短線反彈,但整體趨勢並不明確。本次MSCI篩選納入的A股條件,主要聚焦在權值股,可望強化市場中長線持有藍籌股的意願。再從產業來看,這222檔MSCI納入指數的A股標的當中,光金融、工業、消費及原物料這四大類股的檔數就占了七成以上。故投資人若想參與MSCI納入A股的中長線利多,建議可選擇偏重藍籌股布局,且配置產業相對受惠的大中華相關基金。

國泰投信多檔大中華基金表現亮眼,針對近期中國局勢,國泰中國內需增長基金經理人陳秋婷分析,中國近期整體消費復甦強勁,加上6月下旬以來,中國國內利率逐步回落,使得市場資金流動性較為寬鬆,題材上除了MSCI納入A股之外,更有季底作帳,讓市場持續上演慶祝行情。近期陸股企業獲利表現仍佳,我們預計略微提升投資組合風險度,並分散產業配置以平衡市場波動,如欲介入陸股的投資人,建議可著重選擇優質、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之企業。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大中華市場進入下半年,走勢漸趨積極,投資信心明顯恢復,資金持續追捧基本面紮實、財報表現優異的業績成長股,將帶動中國、香港等地股市震盪向上。類股或個股的結構性空間仍大,看好能夠跑贏大盤的成長股,尤其偏重在互聯網、大消費、環保與醫療保健四大板塊。

---------------下一則--------------- 
印度基金 績效傲人2017-07-05 00:00:59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境外基金上半年績效前十名 https://goo.gl/VRgjqq

檢視海外投信業者的股票型基金績效,可發現新興市場正處於投資甜蜜點,上半年績效前十名的基金,均由印度、中國等新興國家囊括。

法人表示,儘管第2季面臨美國聯準會升息等資金緊縮議題,不過新興市場憑藉基本面改善及評價便宜的優勢,仍營造豐沛上漲潛力。

觀察上半年來,境外股票型基金前十名漲幅均超過兩成,表現亮眼,其中上半年境外股票型基金績效最佳的為聯博─印度成長基金上漲超過27%,其次依序為宏利環球基金─土耳其股票基金、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瑞萬通博基金─中國領導企業基金等基金。本次僅有一檔歐股基金入圍前十名,可見儘管歐洲在法國總統大選等政治黑天鵝消除後,股市旋即急起直追,但仍追趕不上從今年第1季就有表現的印度、香港股市等。

富蘭克林坦伯頓印度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表示,看好印度未來三到五年將為全球成長動能最快的經濟體,預期印度有望達到8%~10%的經濟成長率。此外,基於印度強勁的基本面與周期性復甦,預期印度股市仍有持續攀揚的潛力,在通膨可控的狀況下,印度可望較長時間處於較低的利率環境,雙赤字問題改善也降低市場風險,現階段股票市值占經濟成長率比重為78%,接近2006~2017財政年度的平均值,印度股市評價面仍處於合理水準,看好包含金融、消費性耐久財與內需導向的股票。

瑞萬通博─中國領導企業基金上半年漲勢亮眼,針對中國市場選股策略,經理人夏弗納(Thomas Schaffner)表示,會選擇具優良公司治理與高進入障礙的企業,產業上,現階段看好資訊科技、金融與消費類股,因為這些產業能創造最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與獲利能力。此外,布局策略鎖定H股,其受益於北水南下及國際資金湧入;再以評價面來看,以H股為主的香港國企股指數與MSCI中國指數目前價格都相對便宜,看好陸股補漲氣勢可望延續到下半年。

目前全台僅有一檔土耳其基金,頗受國人青睞,國人持有比重達42.3%,近期績效亮眼,宏利環球土耳其股票基金的經理人查理曼資本分析,在經濟狀況改善,及財政措施發揮效益下,市場可望保持向上的動力。

---------------下一則--------------- 
俄利率連3降 金融消費股強勢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2005來俄羅斯降息間 MSCI俄羅斯各類股平均表現 https://goo.gl/oez4ZX

一如市場預期,俄羅斯央行6月降息25個基本點,決議將基準利率調降1碼,由9.25%降為9%,是今年來第三度降息。法人指出,鑑於目前俄羅斯信用和內需回溫趨勢明顯,料將激勵俄羅斯股市整體表現,尤其是金融和消費等族群漲幅更是令人期待。

摩根俄羅斯基金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指出,俄羅斯經濟持續加溫,信貸市場漸趨好轉與內需回溫趨勢明顯,加上今年來通膨直線下滑回落,而通膨壓力減輕也為俄羅斯新貨幣寬鬆周期鋪路,預期未來俄羅斯央行將持續降息,摩根證券預估,下半年央行有望再降息25到75個基本點,明年再降100個基本點,明年第4季利率恐下探至7.5%,央行維持寬鬆基調不變除對股市有利外,金融與消費等族群尤其令人期待。

野村大俄羅斯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受到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單月下跌4.8%的利空拖累,6月RTS美元指數下跌4.97%,指數面臨1,000點關卡保衛戰。雖然短線基本面似乎缺乏實質利多,但在連續兩個月走跌後,目前俄股相較整體新興市場的股價淨值比已回落至相對低檔,價值面優勢使指數短線有機會出現反彈。

宏利環球俄羅斯股票基金經理查理曼資本指出,在先前的國際紛擾事件趨於平息下,俄羅斯的貨幣可望轉強,對股市帶來支撐。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俄羅斯經濟已經走出低谷,但查理曼資本認為經濟狀況已經開始轉佳,包括製造業與營建業都有出現改善,而通膨也降到個位數的水準。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市場預估今、明兩年的俄羅斯經濟成長率為1.2%和1.6%,而今年通膨成長率為4.1%,並預估俄羅斯央行在接下來的四次利率會議裡,將會每次調降1碼,在年底時來到8%,而明年底更可能下看7%。

台新新興市場機會股票基金經理人李文孝表示,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國家也致力遵守減產協議,預期未來幾週內原油價格將可望獲得提升,將帶動俄股企業獲利進一步提升,據俄羅斯央行預估,若油價在每桶46美元,則今年GDP將有1.2∼1.7%的增長,且俄羅斯央行仍有降息空間,在貨幣政策相對有寬鬆條件下,可望為股市注入更多資金動能。

---------------下一則--------------- 
多元資產基金 吹新興市場風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四檔境外新興市場平衡基金夏普值比較 https://goo.gl/qAPZHK

近三年,在市場震盪下,台灣投資人多偏好以投資美國為主的多元資產類別基金,力求掌握收益、因應波動。然而,就在去年新興市場成為投資焦點後,反而讓過去偏好全球多元資產基金的投資風潮,轉向為新興市場多元股債平衡基金。

施羅德投信認為,多元資產類別基金不同於一般的股票或者是債券基金,非常強調靈活因應市場、控制風險的能力,因此,投資人在比較基金的同時,夏普值才是關鍵。統計全台灣四檔新興市場股債收息基金當中,又以施羅德新興市場股債收息基金夏普值最優異。

在市場震盪以及低利環境下,因此看到,以股債同時布局的多元資產策略受到青睞。自2013年之後,僅短短三年,統計至2017年4月,台灣投資人持有境外股債多元平衡基金的金額高達3,500億台幣,成長幅度高達三倍!只不過,過去這類基金都以投資美國為主的成熟國家,而在新興市場成為當前主流後,多元平衡基金則轉向布局新興市場,力求投資「再進階」。特別是美國聯準會(Fed)日前再次升息,但新興市場卻正吹起降息風。除5月底巴西央行已宣布降息4碼外,根據施羅德集團的預測,金磚四國中的中國、巴西、俄羅斯基準利率在今明兩年內都有可能調降,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股、債雙多表現,也因此,聚焦新興市場的多元資產或股債平衡基金明顯受惠。

自2015年以來,在台灣即陸續引進新興市場股債多元平衡基金,至今共有四檔,早已逐步獲得投資人關注。

施羅德投信業務行銷長謝誠晃表示,多元資產基金是長期持有的核心資產,除了追求資產成長、也能提供固定的收益率,但其最重要的功能,當是靈活幫助投資人因應風險,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度。也因此,比較各家基金的「夏普值」,是衡量多元資產基金的重要關鍵。

所謂「夏普值」,是指投資人承受每單位波動風險所得到的報酬,若數值愈大,代表基金經理人愈能創造超額報酬。通常,夏普值越高的基金,其波動度也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波動度越穩定,投資人在不同時間進場所承擔的風險都相對較低,也適合長期持有。比較台灣目前四檔境外新興市場股債平衡基金的夏普值,如果就2016年新興市場起漲開始統計至今,以施羅德表現最為優異,代表基金經理人彈性操作、均衡配置,在一定風險內創造報酬的效率最佳。另外看到波動度,同樣以施羅德表現最為優異,且在全球黑天鵝頻出沒的2016,仍能維持在約8%的水準。

---------------下一則--------------- 
油價回神 俄股好運到2017-07-05 00:00:5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近期油價止跌回升,布侖特原油價格更出現連八漲走勢,上漲逾10%,同一時間俄羅斯股市也有4%左右漲幅。

進入下半年用油旺季,全球原油供需平衡速度有機會快於市場預期,油價及俄羅斯股市仍有表現機會。

第2季疲弱的油價,讓投資人擔憂原油反彈是否告終,也拖累俄羅斯股市近期表現。但近期局勢隨油價反彈而改觀。

鉅亨網投顧指出,儘管金融市場上半年延續多頭表現,美股第2季也頻創歷史新高,但去年表現強勢的能源類股卻出現單季下跌5%的表現,凸顯第2季油價的疲弱。

日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源部長表示,進入下半年後,第3季和第4季需求都會提升,有助於原油供需趨向平衡。
近一周標普500能源類股也同步走升,油價可望擺脫上一季的弱勢。

美國從去年開始增加頁岩油產量,折損了產油國組織及俄羅斯的減產協議效果,也讓油價從波段高點的每桶57美元跌至45美元,更衝擊投資人信心。

過去一段時間油價轉弱主因是對美國增產速度過分樂觀,以及對全球經濟復甦腳步存疑等因素,但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的活躍中鑽井數出現下滑,結束連續23周增加趨勢,顯示美國原油產量增速可能低於原先預估。

鉅亨網投顧指出,從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及中國出口集裝箱價格來看,全球需求持續上升並推升相關運輸價格,對原油價格帶來支撐。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表示,根據彭博資訊,70個主要國家股市中,只有九個國家股市本益比低於過去十年均值,其中俄羅斯股市本益比低了0.3個標準差,是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中最便宜者,加上全球油價下跌空間有限,建議較積極投資人可逢低布局俄羅斯基金。

台新新興市場機會股票基金經理人李文孝補充,除了油價可望改善企業獲利,俄羅斯景氣也呈現逐漸復甦態勢,去年以來採購經理人指數明顯上升,今年經濟可望擺脫負成長。盧布持穩、加上俄羅斯央行仍有降息空間,可望為股市注入更多資金動能。

---------------下一則--------------- 
油價供需漸平衡 下半年俄股有撐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第2季疲弱的油價,讓投資人擔憂原油反彈是否告終,也拖累俄羅斯股市近期表現。但近期油價止跌回升,布蘭特原油價格更出現連八漲的走勢,上漲幅度逾10%,進入下半年,法人預期在進入用油旺季,全球原油供需平衡速度有機會快於市場預期,油價及俄羅斯股市仍有表現機會。

鉅亨網投顧指出,儘管金融市場上半年延續多頭表現,美股Q2也頻創歷史新高,但去年表現強勢的能源類股卻出現單季下跌5%的表現,凸顯Q2油價的疲弱。日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源部長表示,Q2原油的需求原本就偏低,進入下半年後,Q3和Q4的需求都會提升,有助原油供需趨向平衡。

進一步觀察的油價的表現,布蘭特原油自6月21日以來出現連續八天上漲,波段漲幅逼近一成,近一周標普500能源類股也同步走升,油價可望擺脫上一季的弱勢。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表示,從投資角度來看,根據統計,70個主要國家股市中,只有9個國家股市本益比低於過去10年均值,其中俄羅斯股市本益比低了0.3個標準差,為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中最為便宜者,加上全球油價下跌空間有限,建議較積極投資人可逢低佈局俄羅斯基金。

凱基資源國基金經理人徐靜霞表示,今年來俄羅斯股市在新興市場中表現相對弱勢,主要是受油價疲弱及敘利亞政治風險所影響。徐靜霞表示,俄股最大吸引力為評價,目前股價淨值比(P/B)只有0.67倍,觀察過去20年來,俄股只有3%的期間評價低於目前水準,且根據瑞士信貸估計,目前俄股評價反應油價只有每桶35美元的低水準,只要油價維持預期區間,俄股回升機率仍高。

且俄羅斯實質利率仍高,在新興市場中僅次於巴西,未來仍有降息空間,此將有利於利息費用的降低,提升企業獲利,且股息率高達5.7%,高於新興市場的2.4%,油價若持穩可逢低加碼。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人莊凱倫表示,新興歐洲表現較佳的主因為油價上漲提振俄羅斯的表現所致,今年全球經濟溫和成長,預期原油供需可望逐漸平衡,對於俄股更為好消息,然而以波動管理來說,她建議仍以基本面出發,從區域型基金切入,避免重押單一市場的高風險。

---------------下一則--------------- 
OPEC對油市 已失去控制力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紐約原油期貨近3月走勢 https://goo.gl/kLuuCo

美國財經媒體CNBC下半年原油調查顯示,6成受訪者認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已喪失對油市的控制力;超過9成受訪者一致認定,供給過剩是影響當前油價的首要主因;但逾半受訪者相信,油價跌至每桶45美元以下是觸底價位。

◆周一油價連8漲,5年來最長
國際油價周一連續第8個交易日上漲,為5年多來最長連漲紀錄,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收在每桶47.07美元的1個月高點,但周二(7月4日)因美國國慶日假期交投清淡之故走跌。
CNBC原油調查(CNBC Oil Survey)指出,15位受調的油市專家中,60%異口同聲表示,OPEC已不若以往能在油市呼風喚雨。但同樣比例的受訪者預期,油國組織不會放棄定價權力,仍將繼續喊價。

◆觸底價格可能落在45美元以下
調查並顯示,53%受訪者認為,原油觸底價格可能落在每桶45美元以下。然70%受訪者指出,不排除油價進一步下探到3字頭。46%受訪者預測,油價就算摜破每桶40美元,也會持穩在35美元之上。

47%受訪者看衰油價後市,有擴大跌勢的風險,40%受訪者表示不致於如此。47%受訪者預料今年底前,油價介於每桶40到49美元,看好在每桶50到59美元區間的比率33%。

◆供過於求是影響油價主因
93%受訪者口徑一致,直指供過於求是左右當前油價的首要主因;80%受訪者預期今年結束前,油市超供仍為影響油價的頭號關鍵;僅7%認為,需求才是油價低迷的癥結所在。
47%受訪者相信,原油需求可望增強;40%預期需求持平;13%表示原油需求將趨於疲弱。

◆川普能源政策不會影響油價
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多,亦被視為衝擊油價的關鍵因素,目前美國油產量每日930萬桶。根據CNBC調查,6成受訪者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支持石化業的能源政策不會影響油價;33%認為川普的能源政策,恐對油價造成些許傷害,7%則說會給油價帶來不小的負面衝擊。

投資機構GRZ Energy分析師葛里桑提(Anthony Grisanti)指出:「倘若美國頁岩油的日產量持續推高到1,000萬桶,今年入冬前油價恐跌到35美元之下。」

---------------下一則--------------- 
川普政策轉向 醫療基金叫好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醫療保健四大次產業今年來表現 https://goo.gl/szNS3W
國內核備產業型基金績效前5強 https://goo.gl/Lh3a8W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近一月大漲,法人表示,川普政府實際的藥價對策已從「政府議價」轉向「市場機制」,預料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正著手制訂提升藥品市場競爭的計畫,希望藉由讓更多藥品上市,達到降低藥價的目標,政策暖風下,藥價管控風險降低,投資人可伺機布局醫療基金。

醫療保健類股今年來漲幅達9.83%,領先全球股市(MSCI世界指數),儘管生技類股最近一個月飆6.41%,若是把時間拉長來看,今年表現較好的其實是醫療器材、醫療服務次產業,法人指出,本季與其壓寶生技基金,不如全方位布局醫療保健類股的四大次產業,方能爭取成長性,同時降低波動。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美國為全球醫療支出最大單一國家,政策風向格外牽動基金表現,儘管美國醫療支出占整體GDP比重已高達17%,美國衛生部預期,美國醫療支出仍將持續增加,其中藥品支出占整體醫療支出比重將維持在12∼13%。

目前,價值型共同基金對醫療產業加碼比重穩定增加,成長型共同基金對醫療產業減碼的幅度已逐漸趨緩,顯示市場目前資金流動方向有利醫療產業。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醫療保健股自去年以來表現相對落後,但有鑑於川普的親商政策,除了降低執行藥價控管的可能性,亦有望加快新藥核准流程,還有企業減稅政策也為醫療生技股再添利多,基本面續強有助於點燃醫療保健股延續補漲行情。

瑪登(Anne Marden)表示,相較於重壓單一次產業,建議全面性布局醫療保健股,以多元布局及低波動的投資方式瞄準醫療保健機會,能參與高企業獲利成長的生技股前景,也能同時鎖定低估值,且股價表現較穩定的製藥股機會。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NBI近期走勢強韌、底部逐步墊高,且近期資金動能轉強,指數一舉突破整理區間,可望吸引更多資金關注。

此外,就政策面看來,他指出,若川普政府稅改等政策有進一步發展,將有助於資金回流,投入研發或刺激併購資金連續淨流入;他同時認為,美國政策應有利於新藥研發公司,亦可望帶動技術面轉強。

---------------下一則--------------- 
醫療基金擁利多 活力旺2017-07-05 00:00:56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醫療保健四大次產業今年表現 https://goo.gl/t3NM2H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近一月大漲,法人解讀,川普政府實際的藥價對策已從「政府議價」轉向「市場機制」是主因,市場因此看好藥價管控風險降低,建議投資人可伺機布局醫療基金。

市場人士指出,隨著川普對藥價政策日趨明朗,預料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正著手制訂提升藥品市場競爭的計畫,希望藉由讓更多藥品上市,達到降低藥價的目標。

醫療保健類股今年來漲幅達9.8%,領先全球股市,儘管生技類股最近一個月飆6.4%,若是把時間拉長來看,今年表現較好的仍屬醫療器材、醫療服務次產業。

對此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儘管近期生技市場氣氛好轉,生技股依舊無法避免劇烈的起伏,以NBI來說,上月27日出現單日暴跌2.5%,建議投資人如想要投資組合的波動度不要過大,投資人可適度布局和藥價議題較無關的醫療器材類股。

看好產業中長期與資金面,江宜虔認為,美國為全球醫療支出最大單一國家,政策風向格外牽動基金表現,儘管美國醫療支出占整體GDP比已高達17%,美國衛生部預期,美國醫療支出仍將持續增加,其中藥品支出占整體醫療支出比將維持在12%到13%。

目前,價值型共同基金對醫療產業加碼比重穩定增加,成長型共同基金對醫療產業減碼的幅度已逐漸趨緩,顯示市場目前資金流動方向有利醫療產業。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2017年下半年後續新藥排程仍屬豐富。例如,7月底的國際愛滋病醫學年會、8月底的歐洲心臟病醫學年會,以及9月初的歐洲癌症醫學年會等,可望將陸續公布新藥製成、後續研發時程等利多消息,這些都有利市場未來表現。

野村投信認為,全球生技醫療類股經過第2季短線整理後,突破盤整格局,加上市場仍具利多上攻條件,若能配合題材面(併購)適時發酵,指數再評價趨勢可望延續。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今年FDA審核新藥速度明顯加快,且臨床數據優於預期,加上併購回溫、IPO維持活絡,明顯一掃2016年的頹勢,且川普要求加快新藥審核,學名藥及保險等不確定性降低,加上NBI成份股獲利成長加速,類股後市上漲空間可期。

---------------下一則--------------- 
四大利多加持 生技基金6月飆逾1成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生技及醫療類股今年初以來承壓,但經歷過去1年打底後,6月在新藥數據及政策消息助攻下,生技基金當月大漲兩位數的12.91%,醫療股基金也有7.13%好績效,遙遙領先其他產業,累計今年來科技及生技產業型基金上漲超過15%,在藥價利空鈍化、新藥審核加速、資金回籠及醫學會議旺季效應等4大利多下,生技多頭主流地位不變。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表示,IMS Health5月時預告,2017∼2021年每年平均將有40∼45項新藥獲准上市,展望今年FDA核准藥物數量有機會較去年增加。大型基金在生技股相對大盤的配置比重仍在6年低點,以及第3季仍有眾多實驗數據及醫學會議陸續登場,如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年會及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將於7月及9月召開,生技股後市不看淡。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指出,美生技類股突破1年半以來的整理,技術面翻多,近來重現新藥、併購等題材而有強勢表現,而當前健護醫療產業評價長期被低估,雖然有藥價訂價過高遭抨擊風險,然因當前逐漸邁入高齡社會,醫藥支出漸增推動醫療服務需求,及免疫型療法新藥逐漸開發的情況下,仍可持續觀察健護醫療板塊的表現。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認為,今年以來美國新藥核准明顯加速,迄今已逾20種,不僅較去年同期倍增,也將逼近去年全年核准水準。且大陸熱愛併購美國生技業,延續去年對美國醫療健康產業歷史新高的併購規模,今年三胞集團再宣布將以8.2億美元買下全球知名藥廠威朗製藥旗下的美國抗癌治療藥物Dendreon公司,創大陸收購美國藥廠的最高金額紀錄,預期後市購併動作仍將持續,生技股後市仍有表現空間。

---------------下一則--------------- 
台股ETF愈來愈強大 主動式基金遇瓶頸2017-07-05 00:01:05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股ETF及台股基金規模消長 https://goo.gl/q7pfXM

本土投信競相發行台股ETF,帶動台股ETF迅速膨脹,根據證交所統計,目前台股ETF規模約1,500億元,和145檔台股基金規模差距不到300億元,未來極可能形成主被動式基金規模的關鍵交叉。

台股ETF從元大台灣50發行以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只有這檔ETF獲得認同,使得台股ETF市場一檔獨大,至2014年開放槓桿�反向ETF,帶動台灣50反1成為全市場最大ETF,才重新打開台股ETF發展,預估今年含槓反ETF,至少有五檔台股指數商品問世。

由於市場重新關注台股ETF,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從2014年至今,台股ETF已從744億元大增至1,386億元,成長幅度超過86%。

同期正值證交所效應、海外商品蓬勃發展等內外衝擊,主動式的台股基金規模跟隨台股萎縮,從2,500億元掉到1,800億元不到,目前與台股ETF規模差距僅約300億元,若台股ETF持續等速成長,可能出現被動式基金規模超越主動式基金,凸顯台股基金冷凍困境。

今年投信發行台股ETF,募集成績不算突出,但ETF發展向來是先募集後養大,一旦需求突破,規模往往急起直追。本次元大取得高股息低波動指數授權,雖未公布連結商品問世計畫,不過證交所總經理李啟賢在授權典禮表示,相關商品規劃第3季上市,且指數緣起與市場需求連動;發展潛力獲得關注。

主被動式基金消長在全球受到矚目,台股挑戰尤其艱辛,投信投顧公會希冀以個人儲蓄帳戶擴大台股基金利基,但距離實施仍有障礙,業界也只能等一等。

具有龐大台股基金規模的元大、國泰、復華、群益等老牌投信,都已切入ETF發行,甚至轉向以ETF為業務主力;擁有不錯績效信譽的華南永昌、兆豐、華頓、台新等投信,也相繼加入指數化商品陣營。

---------------下一則--------------- 
台股ETF夯 規模暴增2017-07-05 00:01:11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近年投信搶進台股ETF情形 https://goo.gl/CmMh2P

國內投信募集朝海外市場發展,近期ETF業者卻反其道而行,逆勢搶進台股ETF,特別是萬點行情加大投資難度,低波動等商品應運而生;目前台股ETF資產規模,已突破1,500億元大關。元大投信本周與台灣指數公司簽署「特選高股息低波動指數」授權合作,為兆豐、富邦等ETF業者今年與指數公司發展台股商品後,第三家跟進的投信。

元大本身擁有ETF最大市占,睽違六年再擴增國內產品線,備受市場關注。業界另傳出,國泰投信也對台股商品有進一步擴展興趣,將形成元大、富邦、國泰三大ETF業者共同搶進台股熱況,對台股指數發展具指標意義。

這波台股商品發行熱潮,是業界長年轉戰海外商品少見,國內投信多認為台股商品欠缺利基,不再推出,但台股去年展開罕見的大漲波段,造就元大台灣50反1(00632R)規模膨脹,開始吸引富邦、國泰、群益等業者搶進台股槓桿�反向ETF。

今年萬點行情確立,業界意識到避險商品利基下滑,再轉攻原型、多因子等新型態ETF,訴求操作難度增加的環境如何穩健致勝。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表示,台灣投資人適應萬點新常態,不再單方面思考波段操作或看空避險,更多疑問是如何抱股、掌握股息,使得台灣50或台灣高股息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催生高股息低波動指數。

另方面,台灣人口結構老化、主管機關開放定期定額ETF、現金申贖上路及響應資本市場發展,也是帶動這波熱潮四大驅力。尤其政府政策有意引導,包括兆豐藍籌30、富邦公司治理100等ETF,都強調做為投資人核心部位,積極爭取券商等通路納入定期定額標的;現金申贖則大幅降低門檻,讓主動式基金業者更容易發行ETF。

據證交所統計,現有89檔ETF,已有25檔連結台股,占比增至28%;全體超過3,000億元的ETF資產規模,則有1,500億元來自台股ETF,對市場發展舉足輕重。

---------------下一則--------------- 
多元ETF 四大方向…挑速配商品2017-07-05 00:01:22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股ETF發展走向多元,投資人如何從琳瑯滿目的選擇挑選速配商品?市場專家表示,個人需求、商品特色、基金規模及交易熱度,是下單前應注意的四大方向。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表示,台股ETF發展已從一代指數進化到二代指數,再進化到今年的三代指數,分別指向「元老級」以市值為訴求的元大台灣50(0050)、二代加入高殖利率等篩選原則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及今年更多因子的高股息低波動等台股指數。

投資人想挑速配商品,第一步應釐清個人需求,黃昭棠舉例,元大旗下的台灣50瞄準青睞大型股的投資族,近年大型股漲勢洶湧,投資台灣50可享有超額報酬機會,但波動風險也大,適合積極型投資人;台灣高股息則有高殖利率、較低波動優勢,年化殖利率至少5%,優於台股平均的3-4%,不知道如何選定存股的投資人,可定期定額高股息ETF,作為存本取息部位。

今年投信又發行藍籌30、公司治理100等新型ETF,這些ETF也以大型股為訴求,但側重的篩選原則不同,組成差異化的投資組合,例如藍籌30不同於台灣50,不採市值加權,較重視連續獲利、現金股利排名等條件,選出的30檔大型股只有20餘檔和台灣50重複,對績效表現帶來影響;公司治理100則涵蓋較多中小型股,投資人應詳細了解指數編製規則與成分內容。

基金規模和交易熱度,則指向ETF兼具基金和股票交易特色,ETF除了有初級市場的申贖機制,也可在次級市場流通交易,在初級市場的交易指標,大型機構多重視規模大小,判斷流通性良窳,當規模愈大、愈能吸引法人,籌碼相對穩定,適合中長期持有。

---------------下一則--------------- 
買盤回溫 REITs基金翻紅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受惠上個月行情反彈,富時已開發國家REITs指數及全球地產研究250指數翻紅,也進一步帶動國內投信發行之REITs基金近3月平均報酬達3.46%,今年來績效由黑翻紅。法人認為,隨著聯準會升息影響性逐漸為市場消化,因此景氣回溫、獲利動能仍是後續影響REITs表現的關鍵。

群益全球地產入息基金經理人葉雲龍分析,展望未來一季,因市場對年底美國預期升息尚未達50%,因此獲利動能仍是影響整體價格之關鍵。

就區域而言相對看好歐洲、美國兩大市場。在歐洲方面,主要是法國大選及英國脫歐等不確定因素消除,加上目前評價便宜,提供評價回升的環境,次產業部分看好物流中心、出租公寓與出租電塔,主因評價合理且獲利增長動能佳。

葉雲龍進一步指出,在美國方面,在市場風險偏好增加下,加上美國還受惠於整體出租率維持高檔,有利租金動能,而且需求面仍持續改善,在目前評價相對合理下,看好股利率仍有增長空間,美國REITs後市可望呈現震盪走升格局。在次產業方面,現階段仍看好公寓、工業、出租電塔等相關REITs表現續強,此外,受惠於銀髮族商機,度假休閒中心相關REITs亦可望有表現機會。

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詹硯彰表示,近月因利空淡化買盤回籠,帶動REITs基金績效突出,目前REIT評價回升至平價水位,落底跡象明顯,利率與政經情勢演變轉為有利,景氣溫和擴張亦將使租金展望預估傾向上調,後市仍看好以美國市場為主軸之標的。產業偏好商辦、工業、datacenter及物流等,後續可觀察7月底將陸續公布的美國REIT企業財報及營運展望,預料REIT次產業租金動能仍是影響股價的關鍵。

---------------下一則--------------- 
新興市場企業債 全球債市新主流2017年07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各資產年化報酬率與年化標準差(2002∼2017) https://goo.gl/u3iSSb

由於看好新興巿場企業受惠於經濟回溫,新興市場企業債波動度相對低、殖利率相對高,因此,富達投信將募集新興巿場潛力企業債券基金幫助投資人在低利環境下,尋找潛力企業債券的投資價值。

富達台灣區負責人暨富達投信董事長王友華表示,債券已是國內投資人重要投資工具,在人口老化趨勢下,提供穩定收益及波動性較低的固定收益產品,將續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在全球的債券巿場中,新興巿場企業債券在過去12年,成長了近7倍,規模已與美國高收益債巿場相近,是全球固定收益巿場的主要資產類別之一,但目前巿場上這一類資產類別的產品仍不多。富達看好新興巿場受惠於成長回溫,同時提供利息收入及資本增值的投資機會。

富達新興巿場潛力企業債券基金主要投資在具有成長潛力的新興巿場企業所發行之債券,目前新興巿場企業債的發債人高達556個企業,多為各國龍頭企業,加上在新興國家中不少具有成長潛力的大型企業並無上巿,透過投資新興巿場企業債券,可把握企業成長所帶來的投資價值。新興巿場企業債券的平均信用評等為投資級別的BBB-,加上許多信用狀況優異的地區並無發行主權債,新興企業債可提供切入邊境巿場新藍海的機會。富達新興市場潛力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夏苔耘表示,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在2015年陷入谷底4%後,去年起開始復甦成長至4.1%,預估2017年與2018年將穩步攀升至4.5%及4.6%,復甦跡象相當明顯。

尤其新興市場企業獲利更走出谷底,大幅改善。新興市場企業債違約率僅有0.2%,預期今年可望降到6年來低點,比美國高收益債的違約率1.77%還低。

統計15年來,經過風險調整後,新興市場企業債的投資報酬率,以夏普值而言,表現優於全球高收益債、美國高收益債、美國投資級債券。此外,新興市場企業債的到期收益率,比美國企業債高,其平均波動度也只有新興市場股票的三分之一。

夏苔耘進一步表示,過去困擾新興企業國家的通膨與經常帳赤字疑慮漸漸解除,從印尼、印度、巴西、哥倫比亞到俄羅斯央行等新興市場國家紛紛宣布降息,預期未來還有降息空間,更讓新興市場企業債有穩定支撐。

至於在升息間,由於新興市場公司債存續期間較主權債低,受升息影響較低,若新興巿場國家需要透過升息等財政措施調控經濟成長,所受影響亦較主權債低。

---------------下一則--------------- 
新興企業債 Q3優選2017-07-05 00:00:4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央行三巨頭近期言論使得美元指數走軟,加上新興市場的經濟基本面改善,資金上半年湧入新興市場債券已達643億美元,是2013年以來同期最高,建議投資人本季爭取收益時,首選新興市場企業債。

聯準會(Fed)上月雖如預期升息,但美國經濟數據不佳,使得利率維持低檔。法人分析,美國Fed主席葉倫、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英國央行總裁卡尼近期的言論,更使得美元走弱。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觀察基本面,新興市場企業債發行人償債能力強,和美國投資等級債券相比,有較低負債比,卻享有較高收益率,未來利差縮窄可期,現在進場有機會享資本利得。

鍾美君認為,通膨降溫使美元指數走勢偏弱,也降低了資金回流美國風險;由於第4季Fed可能完成今年第三度升息,新興市場企業債具有較低存續期間,同時享有較高殖利率,受到升息影響的敏感性較低,可有效幫助投資人對抗升息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