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精選1060727基金資訊

2017年07月27日
6月境外基金規模 近兩年新高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7年6月境外基金規模 https://goo.gl/e1f2bH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6月境外基金規模達3.28兆元,再較5月增1.71%,不僅單月規模再成功挑戰23個月來的新高水位,更已連續7個月持續成長。今年上半年以來,整體境外基金規模更較去年底顯著成長2,037億元,年增率高達6.61%。

其中,平衡型基金和新興債券基金兩類資產備受國人喜愛,基金規模分別較去年底成長逾18%和43%,分別來到3,788億元和2,829億元。

6月整體債券基金規模全面再登高,新興債大增238.63億元,規模連7個月增胖,不論是6月還是今年以來,買氣均穩各類基金之冠,6月更再改寫2013年7月以來的4年新高;股票型基金規模則微幅滑落0.5%至1.22兆元。

瀚亞投資分析,從去年第4季至今,全球股市一路上揚,但真正能參與到其中的投資人反而少之又少,主因在於投資人對市場判斷已感到不耐,再加上全球政治風險加劇,使得投資人風險意識偏高,導致多重資產型基金或平衡型基金規模逐漸壯大。

法人表示,利率走升通常伴隨景氣好轉、企業獲利轉佳,因此股市多以上漲回應,統計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新興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在前波前波美國升息期間利,累計大漲逾153%和124%之多,比起美股的29%和歐股的54%漲幅高出倍數之多,以現在僅上漲不到兩成來看,還在值得介入的起漲點。

法人強調,多重資產基金除配置股債,更囊括了諸多可創造收益的資產,波動度又低於股票型基金,若投資人憂心短線仍然擔心市場漲多疑慮,建議可以核心布局多重資產基金來穩健參與股市的漲升契機。

---------------下一則--------------- 
貝萊德亞太區主動投資策略部主管貝琳達:下半年投資 股優於債
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各市場盈餘改善走勢圖 https://goo.gl/sxS3Dm

美國股市今年以來頻創新高,各國股市及債市也有不錯的表現,貝萊德智庫認為,下半年全球投資依然股優於債,建議投資人可以多一些風險性資產,目前尤其看好新興市場股和陸股,但對美股持中立看法;然也不能完全沒有債券配置,在權衡收益率和波動程度下,相對看好美國投資等級債。

貝萊德智庫認為,下半年全球景氣將從「加速成長」邁向「持續擴張」,看好股票遠超過債券,對股票加碼,相對減碼債券。

貝萊德亞太區主動投資策略部主管貝琳達(Belinda Boa)表示,由於全球景氣是持續擴張中,只不過成長幅度及速度已較之前的景氣周期和緩,在此投資氛圍之下,會重新思考投資報酬率以及投資風險。

整體而言,貝萊德智庫看好股票,尤其是新興市場、日本以及歐股,主要原因是企業獲利改善以及資金會持續流入;儘管美國GDP還有持續成長空間,但美股已來到高檔,然在低殖利率環境下還是具吸引力,貝萊德對美股則持中立看法。

貝萊德投信投資長黃若愷表示,持有風險性資產可以提高的整體投資組合報酬率,下半年應增加股票部位,但是並非不要投資債券。在固定收益方面,貝萊德智庫則看好美國投資等級別債,因為就夏普值(sharp)來看,美國投資等級債券相對新興市場債券和亞洲固定收益具投資吸引力,但並不看好美國政府債。

除了美國投資等級債,貝萊德智庫也看好與通脹掛鉤的債券,對新興市場及亞洲債券則予以中性評級,因為新興債及亞債價格有些高了,但個別新興市場債券仍存在投資機會。

此外,貝萊德中國投資策略師陸文杰表示,相對於美國信用債,大陸信用債利率較高,所以,就收益率角度來看,大陸債券是具吸引力的,他預測,大陸在下半年資金流出情況不會太多。

儘管投資市場在下半年有可能快速逆轉,但貝琳達表示,就基本面來看,科技股未來可進一步領先整體市場,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另外,也偏好個別金融股。

---------------下一則--------------- 
央行轉鷹+企業盈餘轉佳 全球股市受惠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繼美國啟動升息循環,加拿大、歐洲、英國、澳洲等央行也在早先的言論中表示政策將偏向緊縮,隨著貨幣政策將逐漸正常化,加上全球經濟持續擴張,有利於景氣及消費力道的提升,都對股票價格帶來正面挹注,法人建議投資人可適度調整資產配置,增加股市的投資比重,跟上此輪的景氣復甦。

鉅亨網投顧指出,7月中旬,加拿大央行升息1碼,除了日本,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央行傾向緊縮貨幣政策,而根據統計,自90年代以來,在升息循環下,股市的表現多優於債市,包括本輪自美國2015年底以來開始第一次升息後,股市表現更是領先債市。

標普500指數從升息開始已上漲24.3%,全球股市也有超過2成的漲幅,觀察同一時間保守型債券的表現,漲幅約在5∼6%之間,凸顯股市的投資吸引力。

實際回測前四次美國升息期間投資股市的表現,假設投資人可於升息期間任一個月的月底投資股市,並計算持有滿1年及2年的績效發現,在過去四次的升息期間中,除了2000年因為網路泡沫使股市大跌,其餘期間投資股市獲利的機率頗高,整體而言,於升息週期中投資股市並持有1年後獲利的機率高達76%,平均報酬率為10.4%。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表示,基於全球景氣復甦,企業盈餘轉佳,利率溫和上漲的前提下,看好下半年股市的表現將優於債券市場,建議投資人可適當增加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比重,以提升整體投資績效。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全球股市在經濟及獲利成長推動下續創新高,美債殖利率持續區間震盪,因此微幅加碼股票部位,同時減碼債券部位,股票市場中,中性看待屢創新高的美股,目前較看好歐股及新興市場股市的後市。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 漲相佳2017-07-27 00:07:06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大中華基金績效 https://goo.gl/myNC8s

中國大陸「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即將到來,彭博與CMoney統計資料均顯示,陸股下半年歷年表現亮眼,法人建議投資人如欲掌握陸股下半年漲勢,不妨提早布局相關大中華基金。

據彭博統計,扣除金融海嘯,自2005年以來,大陸每年9至10月的消費旺季對股市有正向幫助,其中上證與深証指數平均有4%至6%的報酬率,且勝率逼近八成。此外,根據CMoney統計資料顯示,近五年每年8至12月全球主要股市平均表現,上證指數以12.5%表現居全球主要都市之冠。

同時檢視投信發行71檔大中華基金近期績效,根據CMoney統計,今年來大中華基金績效不但全數正報酬,平均漲幅也近兩成,今年以來漲逾20%的基金共有15檔,前五名依序分別為安聯中華新思路、群益華夏盛世、安聯中華新思路、元大新中國、統一強漢。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陸股昨(26)日再度上演拉尾盤,目前看來,陸股短線波動的主因是銀行、石油類股衝高之後,無法得到成交量支撐,市場縮量加上貨幣政策較第2季偏緊,對於藍籌股而言不利;然而中長期來看,目前整個藍籌板塊的估值仍較低,這也讓藍籌股具一定的防護力。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從類股來看,看好大陸科技及消費個股,尤其互聯網已占據中國用戶55%的媒體時間,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龍頭更是占據77%的使用時間,趨勢可望進一步擴大。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數據持穩偏多,藍籌股仍是資金追捧的對象,中多格局持續,操作上,核心主軸仍在低估值藍籌的白馬股上,以及具備價值投資及中報業績有持續性的行業,並關注期中業績較好的低位個股,謹慎追高。

---------------下一則--------------- 
A股續強3原因 掌握補漲行情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中國券商三大理由看好A股中長期表現 https://goo.gl/pGNMyw

中國金融工作會議15日落幕後,上證綜合指數本周度過「黑色星期一」,但近期有回穩的跡象,法人分析,金融工作會議每5年召開一次,參考過去四次經驗,會後5日、20日平均漲幅分別為1.35%、6.36%,考量短線「大型股強、小型股弱」的格局仍延續,建議可布局掌握龍頭A股的大中華股票型基金。

根據中國研究機構中金公司(CICC)發布最新報告,持續看好A股長期走勢,股市修正局部高估值後,下半年仍有不錯的機會,背後有三大原因:金融工作會議後行情可期、經濟基本面無虞、改革紅利。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津指出,投資人下半年欲掌握A股的補漲行情,可考量兩大題材:一、優先選擇龍頭A股,如消費升級、金融(銀行、保險、券商)題材,波動有機會小一些;二、將眼光擴大至中、港、台,分批進場大中華股票型基金。

陳舜津指出,觀察大陸總體經濟指標,消費者物價指數(CPI)6月年增率1.5%,低於市場預期的1.6%和官方3%的目標,預料人民銀行暫時沒有緊縮貨幣的急迫壓力。目前A股重心從成長型轉向價值型的邏輯沒變,以大盤藍籌為代表的權重股仍然是市場資金關注的焦點;此外,市場正「脫虛入實」,從炒題材、炒概念股,轉往財報表現佳、獲利回升的個股。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根據中金預測,今年度大陸GDP增速預估維持在6.8%,內需增長保持穩健,外需亦進一步復甦,且預估今年度A股將實現12.8%的盈利增長,在經濟面和企業獲利面好轉之下,加上中國同樣具備政府政策的加持,有望進一步帶動股市表現。

投資布局方面,建議仍可持續關注低估值藍籌股和政策受惠股,產業方面包括民生消費、必須消費、互聯網、汽車等皆可留意。

---------------下一則--------------- 
澳央行無意升息 澳元腿軟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澳元兌美元走勢 https://goo.gl/Fp2aNp

澳洲第2季通膨率意外低於市場預期,加上澳洲央行總裁洛威(Philip Lowe)表示無意跟進全球其他央行的升息腳步,澆息澳洲在短期內升息的可能。受此影響,周三澳元應聲跌破0.79美元關卡,此為近一周來首見。
澳元上周一度逼近0.8美元價位,周三收盤降至0.7883美元,單日跌幅0.5%。

澳洲統計局周三公布,第2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季增0.2%,年增1.9%,遜於經濟學家預估的季增0.4%和年增2.2%。澳洲通膨率下滑反映薪資成長疲弱、燃料成本下降,和水果價格意外下跌。

澳洲央行關注的核心CPI,第2季數據季增0.5%,符合市場預期,年增率為1.8%,仍遠遠低於澳洲央行2%至3%的通膨目標。

洛威表示,全球數個國家的央行開始調升利率,其他央行則考慮讓量化寬鬆措施退場,但這並不代表澳洲的貨幣政策將會跟進。

洛威指出,這些國家的央行之前將利率降至零,並讓資產負債表大幅膨脹,但澳洲並未採取相同策略。澳洲並未對他國央行的刺激政策亦步亦趨,也不會在其他央行縮減量化寬鬆後接著行動。

洛威暗示澳洲央行將保持耐心,等待通膨率逐漸回升,並在過渡期間維持低利率水準。自2016年8月以來,澳洲基準利率一直維持在1.5%的歷史低點。洛威的言論澆息澳洲央行不久後將升息的市場臆測。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布雷克表示,洛威的發言掃除央行立場將轉趨鷹派的市場期望。

澳洲央行擬將注意力轉至澳洲經濟表現較弱的部分,例如薪資成長,洛威表示,如果薪資沒有明顯成長,央行的通膨目標則無法實現。

洛威也排除透過降息拉升通膨的可能,理由是調降位在歷史低點的利率只會造成房價躥揚,並進一步加重家庭負債。

---------------下一則--------------- 
股票基金7月紅 亞股領風騷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前十強中上榜的亞股類型基金 https://goo.gl/MTDkJP

下半年市場雜音紛陳,卻絲毫無礙股市買氣,尤其又以新興股市和亞股表現最為亮眼,統計在台核備銷售境內外各類型基金績效表現,不論是從今年上半年或是第2季來看,前十名盡數由投資新興市場的股票型基金囊括。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今年來全球主要股市表現來看,新興亞股表現最突出,且新興亞股中的印度、韓國、台灣、菲律賓等市場目前指數仍在短、中、長期均線之上,表現強勢。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分析,目前陸股短線波動的主因是指數衝高之後,無法得到成交量的支撐,加上貨幣政策較第2季偏緊,中長期來看,目前整個藍籌板塊的估值仍較低,這也讓藍籌股具有一定的「防護力」,著眼於基本面,大陸第2季GDP增長6.9%,優於市場預期,建議分批布局大中華股票型基金。

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產品經理張瑜倫指出,巴西基金和拉美基金7月分別以8.63%和7.12%的漲幅稱霸冠亞軍,台灣中小型股票基金和台股基金表現也不遑多讓,分別以6.61%及5.41%的上漲表現,勇奪第三名和第四名。其中績效前十名中便有高達6類基金布局亞洲股市,反映出亞股進入下半年依舊獨領風騷。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經理人郭為熹指出,亞太(不含日本)投資題材豐富,受惠於基本面等三大指標持續大幅改善,帶動今年來亞洲股匯市反彈聲勢氣壯。

目前不論是中港台等大中華國家、還是雙印和東北亞都各擁投資題材,且亞洲企業今、明年獲利展望仍優於其他新興區域。根據JP Morgan證券,亞太(不含日本)企業今年盈餘成長有望由負翻正至18.2%,料將支撐亞股續揚,更是下半年投資首選。

從價值面來看,亞太(不含日本)股市盤整多時,目前股價淨值比約1.6倍,不僅較美歐股市便宜,估值尚低於過去15年平均的歷史低檔水位,加上亞股仍處於初漲階段,補漲行情可期。

---------------下一則--------------- 
市場預期降息機率大 印度平衡基金吸睛2017-07-27 00:07:0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印度近五年每季度GDP年增率平均值 https://goo.gl/zzECvH

印度央行(RBI)即將在8月2日宣布利率政策,市場預期通膨緩和、匯率穩定,加上今年雨量充沛、油價低等基本面優勢,市場預期宣布降息的機率升高,股債市投資跟著升溫。

根據彭博預估,印度央行8月降息的機率從33%升至72%,而央行在10月前降息2碼的機率,也從之前的接近零升至20%,可望刺激投資支出升溫。

瀚亞策略印度傘型基金經理人周佑侖指出,印度通膨數據從4月的近3%,6月已經降至1.54%,另因能源價格偏低、充沛雨量及GST統一稅法實施後皆穩定糧食價格,加上印度實質利率仍高、投資缺乏動能及地方政府借貸利率高,成為降息的三大主因。

周佑侖說,印度不再是脆弱五兄弟(Fragile Five),過去對匯率影響較大的兩大指標,即經常帳赤字和外匯存底,如今都出現大幅改善,尤其外匯存底竄升至全球第十。

瀚亞投資指出,印度投資市場正面訊息不斷,歷史經驗顯示,季節性因素推升的經濟成長率通常以第3季表現最佳,也帶動股債市第3季至第4季表現較佳,建議看好印度投資人如擔心印度股市創高,又想尋找較高的收益和成長機會,則可透過印度債券或股債平衡型基金布局。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7月印度股市在GST正式實施後,扭轉先前觀望回檔的態勢,今年來累計漲幅超過二成,表現強勢。在基本面表現穩健、企業獲利預期小幅上修,以及政府改革政策持續推動等利多加持下,印度市場可望持續獲得內、外資金青睞,中長期表現仍持續看好,在投資布局看好金融、可選消費、必須消費以及原物料如水泥等類股表現。

---------------下一則--------------- 
Fed 7月政策聲明重點一次看2017-07-27 03:39:09 經濟日報 記者林聰毅╱即時報導

以下是美國聯準會(Fed)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的政策聲明重點摘要:

●所有委員一致通過利率維持不變
●表示在「相當快時間」(6月聲明是「今年」)內就會開始縮表,暗示最早9月啟動。
●對通膨的描述改變,認為整體的通膨指標都下滑,表示通膨正低於2%目標(6月聲明是「有點低」)等於承認至少短期內都會維持通膨疲軟。
●通膨展望,預料短期仍將稍微低於2%,但中期將守穩在委員會設定的2%目標附近,與6月聲明相同。
●對整體經濟評估保持樂觀,「今年以來勞動市場持續增強,且經濟活動溫和上揚。從年初至今平均就業一直保持穩健,失業率也已經下滑」。

………………………………………
Fed決策聲明更動 兩處最吸睛2017-07-27 03:29:07 經濟日報 記者簡國帆╱即時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7月一如市場預期,維持基準利率區間在1%到1.25%之間不變,但市場的觀察重點在於決策聲明的更動。在Fed本月決策聲明的所有更動裡,有兩處最吸引關注:

1.在決策聲明中反映最新的通膨走軟趨勢。相較於6月時Fed對通膨的描述是「以12個月為基礎的通膨率近來已下滑,且如同扣除食物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通膨)指標,都稍微降到2%以下」。這次Fed描述通膨下滑的措辭中加入「整體」兩字、並刪除「稍微」兩字。Fed這次會議的通膨情勢的形容,為「以12個月為基礎的整體通膨率、和扣除食物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通膨)指標已下降,都低於2%」。

2.強化9月宣布縮表的市場預期。Fed這次決策聲明在說明維持到期證券本金再投資計畫時,新加入「目前」(For the time being)字眼,同時在說明縮表計畫時間點時,改為預料「相對短時間內」(relatively soon)將執行資產負債表正常化計畫。相較下,Fed 6月時原本說,預料「今年」執行資產負債表正常化計畫。

此外,Fed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這次的利率決策,也獲得所有決策官員支持。Fed 6月決議升息1碼時,明尼亞波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卡斯哈里(Neel Kashkari)提出異議。

………………………………………
分析師:Fed聲明比預期更溫和2017-07-27 03:27:10 經濟日報 記者林聰毅╱即時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7月決策會後宣布利率按兵不動,表示「相當快」就會開始縮表,並在語氣上認為通膨稍偏低。以下是分析師對Fed政策聲明的看法。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
「Fed這份刻意畏縮的聲明,符合市場預期,貨幣政策維持以往路線,儘管在目前政治經濟背景下有不尋常的流動性。 」
在通膨方面:在通膨減緩的情況下,市場對這份聲明的解讀是,Fed在強化其緩慢且漸進式「漂亮貨幣正常化」的看法 」。

●Commonwealth外匯公司的首席市場分析師艾西納:
這份聲明比預期更為溫和的鴿派,Fed對通膨背景的評估,等於是非常溫和地調降整體通膨情勢,而且可能暗示稍微更擔心有關Fed對通膨的預測。

●Jefferies公司經濟學家麥卡錫和賽門斯:
Fed 7月的政策聲明仍指向利率與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但將近期通膨減緩從「難以理解的煩惱」提升到一個恐將導致推遲升息和縮表進程的位置。

●彭博行業研究(BI):
Fed這次對通膨的描述在用語上有些微的調降,坦承短期內通膨會有更深且更長的「局部疲軟」時期。

---------------下一則--------------- 
美國聯準會7月貨幣決策會後聲明全文2017-07-27 03:06:10 經濟日報 記者廖玉玲╱即時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於台北時間7月27日凌晨2時發布的政策聲明全文如下: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6月會後收到的資訊顯示,今年以來勞動市場持續增強,且經濟活動溫和上揚。從年初至今平均就業一直保持穩健,失業率也已經下滑。家庭支出和企業的固定投資持續擴張。以12個月為基礎的整體通膨率和扣除食物和能源價格後的指標已經下降,目前低於2%。市場面的通膨補償指標仍處於低水準;依據統計調查的長期通膨預期指標,整體而言變動不大。

本委員會為履行法定職責,尋求促進就業最大化與物價穩定。委員會仍預期隨著逐步調整貨幣政策立場,經濟活動會以溫和步伐擴張,而勞動市場情況將進一步增強。以12個月為基礎的通膨率,預料近期仍將稍微低於2%,但中期將守穩在委員會設定的2%目標附近。經濟展望面臨的近期風險似乎大致平衡,但委員會正密切觀察通膨發展。

鑒於已實現的和預期的就業市場狀況和通膨,委員會決定把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1%至1.25%的水準。貨幣政策立場維持寬鬆,藉此可支持勞動市場情況進一步改善、通膨率持續重返2% 。

決定未來聯邦資金利率調整的時機和規模時,委員會將評估已實現和預期中的經濟情況,相較於充分就業及2%通膨目標的進展。這項評估會把眾多資訊納入考量,包括勞動市場情況的指標、通膨壓力與通膨預期的指標,以及金融與國際發展的指數。委員會將密切關注相對於對稱通膨目標的通膨實際和預期進展。委員會預期,經濟情況的演變有理由以漸進步調調高聯邦資金利率;聯邦資金利率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低於預期中的長期水準。不過,聯邦資金利率的實際路徑,將取決於未來數據展現的經濟前景。

目前,委員會維持現行政策,把持有的機構債券與機構抵押擔保證券(MBS)到期的本金,再投資到機構MBS,並在標售時展延到期公債。委員會預期,如果經濟情況大體上都照預期發展,相當短時間內就會開始實施資產負債表正常化計畫。此計畫已列在委員會2017年6月的「政策正常化原則與計畫」的附錄內。

投票贊成FOMC這次貨幣政策行動的成員為:主席葉倫、副主席杜雷、布蘭納德、伊凡思、費雪、哈克、卡普蘭、卡斯哈里及鮑爾。

………………………………………
Fed維持利率不變 表示「相對短時間內」開始縮表2017-07-27 03:00:10 經濟日報 記者任中原╱即時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在台北時間27日凌晨2時宣布利率決策,決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在1%到1.25%之間,並將在「相對短期內」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且持續評估通膨朝向2%目標的進展情況。

決策聲明指出,「經濟展望的短期風險大致平衡(即上、下的可能性相當)。家庭支出與企業固定投資持續擴張」。

聲明表示,「委員會正在密切監視通膨發展。以12個月為基準來看,整體及核心通膨率已經下降,且低於2%」。

聲明仍維持Fed預期將持續「漸進式」升息的語句;「委員會將審慎監視實際及預期通膨,與對稱性通膨目標的相對發展」。
Fed觀察家預料,「相對短期內」指的是Fed將於9月會議上決定開始「縮表」。

………………………………………
Fed:經濟前景面臨的短期風險大致平衡2017-07-27 02:28:14 經濟日報 記者林聰毅╱即時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台北時間27日凌晨2時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1%至1.25%不變,並表示很快就會開始縮減規模4.5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根據彭博報導,Fed最快可能在9月開始實施資產負債表正常化。

若Fed 9月開始縮表,將是美國步入第九年經濟復甦的一項重大政策里程碑。Fed在2008年將基準利率降至零後,購買了數兆美元的證券,以壓低長期借貸利率。

Fed在決策會議聲明中說:「經濟前景面臨的短期風險大致平衡。」「家庭支出和商業固定投資持續擴張。」

Fed的觀察家認為,Fed納入「相當快」的措辭,意味著可能在9月的會議上宣布縮表的具體時間。

………………………………………
Fed最快可能9月縮表2017-07-27 02:15:10 經濟日報 記者林聰毅╱即時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台北時間27日凌晨2時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1%至1.25%不變,並表示很快就會開始縮減規模4.5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根據彭博報導,Fed最快可能在9月開始實施資產負債表正常化。

若Fed9月開始縮表,將是美國步入第九年經濟復甦的一項重大政策里程碑。Fed在2008年將基準利率降至零後,購買了數兆美元的證券,以壓低長期借貸利率。

---------------下一則--------------- 
升息聲響起 經理人最想加碼金融股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據美林證券對基金經理人的調查中,銀行類股躍居今年來經理人最想加碼產業股。法人表示,主要是因部份國家升息聲響起,加上金融機構獲利佳,讓金融股重新受到基金經理人青睞。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協理盧明芬指出,殖利率上揚有望帶動利差擴大,美國金融監管放鬆也是買盤想要進場的原因之一。因為金融監管鬆綁會讓一些大型金融股對買回庫藏股與股利發放有更大的彈性,所以,法人看好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等股價有增值10%至15%的潛力。

瑞銀(盧森堡)歐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Bernard Hunter也指出,在歐高收債券市場中,他相對較看好銀行產業的前景。在歐洲資本市場中,銀行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約有80%的歐洲企業都是向歐洲銀行借款,只有約兩成是透過債券發行來籌資。

Bernard Hunter表示,在利率逐步上升時,銀行的存放款利差也將跟著擴大,有助於帶動銀行獲利,順勢推升銀行的盈餘與資產負債表。除此之外,歐洲銀行業在過去5年持續受到嚴格的監管,主管機關持續要求銀行業須提高自有資本,因此多數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及盈餘表現都已大幅改善。

盧明芬也說,日前各大重量級金融機構公布財報,多數都有不錯的成績,Factset預估美國金融股第二季獲利預估平均將有8.2%成長率,全年上看11.2%,若未來美國金融機構擴大買回庫藏股及發放股利舉措,將會驅動股價再持續走高,現階段美國金融股對大盤仍處大幅折價,後市行情可期。

金融股基本面轉佳,股價先行,不少金融基金績效上半年出現明顯彈升,根據Stockq資料,截至7月21日,金融股基金平均漲幅逾1成,貝萊德世界金融基金A2(美元)、木星金融機會基金(美元)以及新加坡大華全球金融(美元)基金漲幅更超過15%。

---------------下一則--------------- 
低波動高息ETF 領漲抗跌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股大盤與S&P500 LVHD指數年度總報酬台股大盤與台灣 LV30指數年度總報酬 https://goo.gl/Zk2kCY

全球多頭行情不墜,但市場預估潛在震盪因子仍多,包括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否過度壓抑美元匯率,造成美元崩盤;以及聯準會計畫於年底前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法人認為,採用低波動Smart Beta指數長期表現領先其他Smart Beta因子,加上定期配息機制,就可讓投資低波動同時迎來高報酬。

國泰投信表示,過去十年相繼出現雷曼風暴、希臘債務危機和人民幣重貶等衝擊全球市場的重大事件,但「低波動指數」耐震度高、抗跌性佳,屢屢將跌幅壓至大盤指數之下。

8月1日即將上市的國泰標普低波高息ETF(00702)及國泰臺灣低波動30 ETF(00701),分別以標普500低波高息指數及臺灣低波30指數為追蹤標的,藉由成分股定期調整機制汰弱留強,精選波動度低、殖利率高之個股。

因此,兩家指數分別匯聚國內外競爭力佳、市占比大、業績穩健之公司,如高通、輝瑞、鴻海、中華電和國泰金等,組成籌碼相當穩定。

國泰標普低波高息ETF基金經理人鄭立誠表示,在市場大跌期間,更能透過成分股權重調整,適時減碼表現差、波動率高之類股,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如金融海嘯期間,標普500低波高息指數汰除金融類股權重,將損失降至最低。

近三年伴隨全球景氣穩定擴張,全球股市呈大多頭行情,低波動指數領漲態勢強勁,標普500低波高息指數之超額報酬更完勝標普500指數7.16%。在漲跌互現的金融市場,低波動ETF隨漲抗跌,展現靈活身段因應變化。

在收益分配方面,國泰低波動ETF傘型基金採半年配息一次,依據數據顯示,標普500低波高息指數及台灣低波30指數配息率皆優於大盤指數。打破風險投資標的才能獲取高報酬的既定印象,長期表現優於大盤指數的低波動Smart Beta ETF,適合作為投資人長期存股的核心配置工具。

---------------下一則--------------- 
3利多簇擁 亞債不可或缺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債券市場表現不俗,部分風險性債券的波動也不亞於股市,就長線投資的角度來看,債券為資產配置中不可少的一塊,以目前的狀況分析,亞債具有包括低政治風險、企業獲利強勁帶來的高償債能力,尤其亞洲多數國家仍在降息循環中,成為債券布局優選。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指出,目前部分已開發國家已經邁入升息、或有意轉向緊縮政策,而以新興亞洲來看,在新興亞洲債券指數中的多數國家,近半年的物價年增率都出現下降的現象,且物價年增率水準也低於央行政策目標,顯示部分央行可能再度降息以刺激經濟及物價的成長,此利率政策有利於債券市場表現。

朱挺豪建議,違約風險較低的亞洲債券是投資人配置上不可少的好標的,建議投資人在增加股票基金比重的同時,也提高亞洲債券佔整體債券基金的比重。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劉佳雨認為,近期美國通膨數據表現持續走弱,導致市場對美國經濟的穩健程度和未來升息次數存疑;接下來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的資金流向與行情走向,將與美國之後的升息政策進度與縮表規模高度相關。

另外,今年來亞洲美元債券發行量高於市場預期,依目前發行速度推估,亞洲美元債市規模有望在明年達1兆美元。劉佳雨認為,隨著規模持續成長,應可帶動歐美投資者提升在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的配置。

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范鈺琦表示,大陸的銀行的美元存款可能持續增加,對美元債需求亦可望隨之增加,加上受惠於債券的短存續期間、較低的違約率,以及強勁的經濟成長,亞債後市持續看好。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近期亞洲主要央行持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經濟基本面亦上修,亞銀及IMF近期亦分別上調大陸經濟預測,皆上調至6.7%,資金面及景氣基本面有利支撐,有助亞債市場表現。

---------------下一則--------------- 
債市吸金力 超越股市2017-07-27 00:07:0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近期外資持續流入印度,債市吸金力更勝股市。根據巴克萊統計,印度債市吸金程度自3月已翻轉勝出股市,6月單月流入印度政府債高達4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瀚亞策略印度傘型基金經理人周佑侖指出,無論從經濟成長或收益率來看,印度總體經濟、股債收益率確實具備吸引力。以全球投資等級本地債10年期殖利率水準來看,印度6.46%收益率僅次於印尼,且外資占比低,吸引國際資金競相流入。

統計2017年上半年,亞洲六國當地債券共流入400億美元,印度占比即高達48%、192億美元,長天期公債認購倍數也飆升至八倍以上。觀察長期印度股債市資金流向,可發現投資人通常於第3季進場,隔年第2季調整部位,也為第3季帶來最強勁的淨流入。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美國聯準會(Fed)縮表擔憂消退,美債殖利率回落至2.26%區間低檔,美股創高且油價上揚,年初至今,JACI印度指數上漲4.4%,7月以來印度高收債券小幅推高,亞銀預估印度2018年經濟成長率為7.6%,為亞洲開發中國家中經濟成長動能最強勁,後續在原物料行情穩健,企業基本面好轉下,可留意印度高收益債券表現。

台新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彥豪補充,印度6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2.7,創下2016年10月來新高;在改革發酵、企業投資與內需增溫下,預期印度2017、2018兩年經濟展望皆超過7%,是全球經濟的成長引擎。

---------------下一則--------------- 
亞洲高收債 基本面有撐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亞洲各國央行仍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並看好下半年景氣,法人預估,在資金面及景氣基本面有利支撐,有助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表現。

南韓央行維持政策利率1.25%不變,央行聲明稿重申維持寬鬆政策立場,維持2017年通膨預估為1.9%,並調升GDP成長預估至2.8%;馬來西亞央行維持政策利率3%不變,央行對景氣看法樂觀,並預估下半年通膨將放緩;印尼央行維持指標利率在4.7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6月中國高收債的發債量突然大增,加上資金動能下降,使得中國高收益債券的需求有所放緩,不過全球的經濟還是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中國第二季GDP年增率與前季持平為6.9%,中國6月份工業生產年增率、零售銷售年增率、中國1到6月固定投資年增率皆優於前期,經濟延續回溫趨勢,亞洲高收益債券仍是正向看待。

瑞銀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君長指出,除了中國外,亞洲的整體經濟情勢還是相對強勁。根據瑞銀資產管理預估,2017年亞洲(不含日本)地區的GDP年增率可望達5.8%,明顯高於全球市場預估的4%,這些都使得新興亞洲經濟仍扮演著火車頭的角色。由於亞高收的收益率水準與美股貼近,讓亞高收擁獨特吸引力。

---------------下一則--------------- 
當地債擁三優勢 法人喊進2017-07-27 00:07:08 經濟日報 記者楊雅婷、徐念慈�台北報導

7月美國公債殖利率下滑,支撐債市表現,根據理柏資訊,7月以來224檔債券型基金平均上漲0.76%,其中歐洲高收益債及歐洲債券在匯率的挹注下月線漲逾2%,為7月債市漲幅前兩名;而受惠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國會證詞鴿派及鐵礦砂等大宗商品價格回揚,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基金月漲逾1%,名列第三。

法人普遍建議,新興當地債市資金可持續進行加碼,投資人也可留意新興市場美元企業債後市表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新興債市因應成熟市場公債殖利率走升環境的防禦力已比2013年轉佳,建議側重新興國家當地債,兼享基本面改善、較高債息、匯兌評價便宜等優勢。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隨著歐洲央行的寬鬆政策可能於年底結束,預期公債恐將於2018年起承受壓力,因此較為看好信用債的表現,建議挑選基本面良好的企業債,以適時緩衝利率上彈壓力,並增進利差收益。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表示,新興市場大多數央行仍持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秘魯央行本月如市場預期降息1碼,市場預期今年通膨可望持續下降至2.46%,更接近央行2%目標區間,後市央行仍有降息空間。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以歐美日來看,美國無疑是經濟復甦態勢最為明確的區域,投資人可留意新興市場美元企業債後市表現。

---------------下一則--------------- 
新興企業債 收益穩健2017-07-27 00:07:08 經濟日報 記者徐念慈�台北報導
債券指數報酬率 https://goo.gl/98x7UZ

股市高檔震盪,不少投資人轉向債券型基金爭取收益,法人分析,新興巿場企業債的發債人逾500家企業,且多半是企業龍頭,相關概念基金的波動度比新興國家主權債基金還要小。
重視收益的投資人不妨考慮將新興巿場企業債券型基金納入投資組合,爭取穩健收益。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聯準會(Fed)漸進式縮表可能9月展開,歐洲央行可能跟著退出寬鬆的行列,兩大央行的鷹派利率決策雖不至於對市場造成太大衝擊,但當資金退潮,投資人可選擇具成長動能的債種,著眼目前不少有成長潛力的新興市場企業並無上巿,而是發債籌資,考量交易便利性,不妨布局相關企業債基金。

柏瑞新興市場企業策略債券基金經理人許家禎表示,新興市場由負成長轉為正成長的題材持續發燒,新興債市開始處於利差縮緊的環境,有利於新興國家政府和企業的融資,而利差逐漸縮減的預期亦驅使投資人持續追逐高息收的資產,吸引資金持續流入,為新興債市提供技術面支撐。

此外,油價過去半年來雖然呈現盤整向下走勢,但油價與新興債的利差相關係數偏低,其中新興債中的能源和礦業債表現相對抗跌。在利差趨於緊縮的環境下,市場目光將聚焦在新券的發行上,目前為止的發行量都能夠被市場消化,因此在此趨勢未改變前,預料新興債市大幅回檔可能性不高。

摩根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指出,受惠於今年來全球及新興市場基本面轉佳,引領新興企業債表現備受提振,而這從JPMorgan新興企業債指數今年來漲幅高達5.6%亦可一窺端倪。就價值面來看,目前全球利率環境仍處於相對低檔,對於收益的追求需求仍大,眼見新興企業債的到期收益率仍遠優於成熟國家債券,投資優勢不言可喻。

皮耶強調,聯準會目前採取緩步升息,而非劇烈升息,預料新興企業債不至於遭到太大衝擊,加上隨著美國長債利率預期走勢持續區間震盪,中長期緩步向上,新興企業債在收益率保護與利差收斂機會下,具緩解美國利率回升風險。目前新興債券中,最看好提供較高收益率,且受惠全球景氣動能加速程度高的拉丁美洲。

---------------下一則--------------- 

看好A股長線利多 首選長青基金2017年07月27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統一強漢基金績效 https://goo.gl/v7cgwQ

明年6月A股就會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隨著納入的股票數量增加、權重的提升,海外機構投資者進行主動或被動投資,將帶來可觀的增量資金,提升A股長線投資價值。

由於A股屬於波動較大的年輕市場,建議首選經歷多空震盪仍屹立不搖的長青基金,來參與長線利多。統計國內投信發行的大中華股票基金與中國股票基金,成立超過十年且各期間皆為正報酬的,只有統一強漢基金。

統一強漢基金持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可直接投資A股,投資策略著眼於長線趨勢,聚焦受惠於大陸經濟轉型的業績成長股,以選股為重,目前總持股比例92%,是看好股市行情的高水位,投資區域為陸、港股合計52%、台股33%,由於陸資企業在美國掛牌上市的也不少,故美股也有7%。

該基金成立於2007年4月,隨即碰上全球金融風暴,由於風險控制能力佳,即使遭遇逆境,中長期下來仍締造出良好的報酬率,並且在2011年至2016年間共獲得理柏與金鑽獎等五座基金大獎肯定。

統一強漢基金經理人張繼聖表示,大陸總經數據在上半年明顯改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與供給側改革也已見成效,出口回升、人民幣匯率趨穩,各方條件皆有利股市,目前壓抑股市的主要因素在於官方去槓桿的金融監理。

張繼聖指出,一旦大陸官方金融去槓桿政策告一段落,A股的緊箍咒拿掉,自然會走出應有的上升趨勢。另一方面,雖然A股初始納入MSCI的權重並不高,但中國的經濟規模及股市市值都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隨著大陸市場國際化程度提升,權重獲逐年調升也是必然的事。

他表示,當長線國際資金持續流入,對於A股指數緩步走高有基本的托底力量,而機構法人的參與度提高,散戶比例下滑,也有助A股風格轉換,走向理性格局。預期與全球趨勢一致、產業具高競爭力與獲利能力的大型龍頭股,可望獲投資人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