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anny(kitt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寶貝老師說話語氣讓我很生氣

2010年12月23日
公開
18

今天中午接到老施打電話來與我說說寶貝在學校受傷的事,媽咪原以為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只要拜託老師幫忙留意就好,沒想到今天下午去接寶貝放學時,另一個黃老師卻說話口氣讓媽咪聽了很生氣,寶貝在學校受傷我並不怪誰,只是希望寶貝能注意孩子的安全,老師不但推卸責任還一直責怪寶貝在學校只會一直管誰怎樣怎樣的,而自己受傷的事卻都不敢跟老師說,且還怪我說天氣冷讓孩子穿那麼多衣服去上學,也怪寶貝在家學太多東西,老師還說:她當公立老師那麼多年,孩子的好壞她都知道也會注意,但媽咪卻發現寶貝讀了快半年了,且在學校受傷好多次回家,老師卻一次也不曾跟家長說過,還是家長跟老師說後老師才知道,且要寶貝生病不要去上學說會傳染給其他同學,老實說:寶貝輕微咳嗽就要一直請假在家,那其他孩子生病為何不讓他在家休息呢?且還叫孩子回家不能告訴老師,今天還為了寶貝在校受傷之事,老師竟然不讓寶貝和同學玩,只叫寶貝站在操場上看其他人玩,讓媽咪我聽了真的很生氣,媽咪已表明不是責怪老師也沒要怪讓寶貝受傷的孩子,只是希望老師能多注意孩子的安全,難道錯了嗎?唉∼都怪媽咪當初讓寶貝去讀公幼,當初媽咪讓寶貝讀公幼的用意,只是希望寶貝能學習過團體生活,並非要她在學校學會寫字、讀書,但至少該知道寶貝在學校做什麼或寶貝今天有什麼事可以回家與媽咪分享一天學校生活樂趣,難道錯了嗎?看來寶貝老師天天都在混領薪水和退休金吧!我想就讓寶貝提前休寒假,下學期改去讀私幼好了,這樣寶貝也能學到她要得知識,不然在公幼只讓老師覺得寶貝很白木不會看人臉色的小孩,寶貝的老師教學真讓我傻眼。

褓姆考試-C、P、R

2010年12月19日
公開
24

今天與高中同學約好一起在上課地點碰面,我先到時便幫同學佔了一位,但沒想到她也約了一位朋友,幸好旁邊還多一位,於是我們三人坐在一起上課,今天上課雖然很輕鬆,但也感到壓力很大,因為今天上完課便要馬上考學、術科,所以大家都非常緊張,上完課真的休息不到5分鐘便開始考學科,雖然題目只有10題但卻讓我感到好緊張,因老師說:只能錯兩題,沒過就要留下來且沒證照,讓媽咪我好緊張喔!一拿到考卷一看,天啊∼!有3題似乎不在剛剛老師說的範圍也不在課本上,這下糟糕了,看來媽咪我今天要被留下來了會很丟臉耶∼怎麼辦才好,眼看考試時間快到了,媽咪我只好隨便猜了,考完後便開始分組學術科,我和同學都被拆開來,所以媽咪只好去找別人一起練習,所幸同學大家都很好相處,大家互相幫忙、互相學習,約過半小時便開始2人一組考術科,原本大家以為先考的人考完後會出來,大家好問問老師的考法,但沒想到考完試的同學卻都沒出來,害我們後面等考試的人,大家在外面等到皮皮挫,外面的老師跟我們說:進去時不要緊張不要害怕,只要動作熟練、口訣念對,監考醫生都會讓我們過.但考試時哪個不緊張呢!很快便輪到我與下一位進去考,所幸我們都抽到同一組題目,所以考時可以互相提醒,但這也讓我有些不習慣,因在C、P、R數數時,她的聲音太大了,害我差點就受到她的影響,所以我趕緊靜下來專心數下,不然肯定沒過,後來約半個多小時大家都考完後,醫生請大家在回到會議室上課,這時老師突然說要宣佈成績,大家緊張到不敢說話,老師說:沒唸到號碼的就是要留下來補考,這時我心裡真的緊張到不知該說什麼,所幸老師有唸到我的號碼,但我的高中同學卻沒被唸到,讓我和她朋友都嚇一跳就連她自己都不相信直說:她每一提都會啊!且應該每一題都對才是,但老師就是沒說:每位同學考試的成績,所以大家也不知道自己的成績,只知道沒過得再留下來從考一次試題,原本要等同學一起走的,但我答應要帶今天認識的同學一起搭我家車子回去,所以便跟同學說:那我先走好了,畢竟她有朋友再等她一起走,於是我跟高中同學說:回去時再打電話給她,同學有跟我說拜拜再電話聯絡,我便先和同學回去,希望我高中同學能順利考過,畢竟這對我們合格褓姆來說:這證照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且課程的運用也很重要,同學∼加油喔!

塗鴉引爆創造力!

2010年12月16日
公開
57

「創造力」是個邁向成功的流行關鍵字,在這充滿加強競爭力的時代裡,正在父母刻意讓孩子建立所謂「創造力」的同時,孩子隨手的塗鴉,正是展現創意的原始力量。  您的孩子正在畫畫,您會怎麼做?  趕緊湊過去看,「哇!畫得好棒喔!」  瞥了一眼,「你在畫什麼?不太像耶!」  「這樣也不會畫,來,我教你!」您搶過畫筆,開始畫起來。  相信我,以上三種動作將讓孩子的創意走入尋常百姓家,他的創意靈光在那一剎那,熄滅了! 制式思考 入侵腦細胞  每個孩子在1歲多,能用手掌握物品時(如自己可以拿湯匙吃東西),就已經想要拿筆塗鴉,從拿筆戳紙,到握筆畫出線條、形狀,在大人看來可能是「亂七八糟」,對他們來說,卻是當下最自然真切的表達,而畫畫,更是他們觀察事物之後的反芻;有時你還不得不訝異於他觀察的敏銳,與超乎大人眼光的創意表現。  接下來最常看到的「經典畫面」就成了──留長髮綁辮子的媽媽阿姨、人人都有著圓圓的臉型,腰以下則是三角型、還有圓形還帶四射光芒的太陽…。  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林千鈴曾慨然表示,很多孩子到5歲左右,就失去了率真自由作畫的能力,甚至要從一個台灣幼稚園孩子的圖畫中找到奔放的原創才情,已經是相當困難了。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失去原始的創意?曾幾何時,孩子已經被社會制式的思考方式偷偷地洗腦了? 暗殺創造力 是誰的錯?  插畫家湯姆牛有一次看到一個孩子在地上玩石頭,媽媽在自顧自地看著風景,有時看看孩子的動靜,一會兒,孩子玩膩了,就帶他到別處玩耍。  「無為而治,是教0∼6歲孩子創作的最高境界!」他認為,父母帶孩子到可以刺激想像力、觀察力的空間,支持他,孩子自己會找到最有感覺的素材發揮,父母不必過度關注。  這時如果有個路人甲跑來讚嘆著:「哇!你孩子好有天份喔!」或做專家指導狀:「這線條要加強一下」「你的孩子色感很好喔!」您猜猜孩子的想法會有什麼化學變化? 過度讚美 孩子裹足不前  「孩子以後在創作時,會變得很在意有人注意,無法回到從前沉浸於創作的快樂。」湯姆牛認為,讚美本來是鼓勵創作的好意,但對孩子而言卻適得其反,「他一旦得不到讚美,就會誤認為這次做得不好。」甚至以後只畫這種被讚美過的風格,而不敢嘗試別的想法。  0∼6歲的孩子只需要享受自由創作,把創作、畫畫當成遊戲,您總不會對孩子說「哇!你遊戲玩得好棒!」吧!當他自己想玩,就會開始思考如何玩得更好玩,自己激發出更多創意出來,這種創造力才是自己養成的。 一個命令一個動作 想像力打折  來到幼兒園教學現場,今天孩子們要玩拼貼遊戲,老師把紙撕成數片,排給孩子看;接下來發圖畫紙給每個孩子,您猜孩子會怎麼做?大多數孩子都會依照老師的做法。  「我們都習慣於步驟方法,以為教學就要先示範,孩子才知道要怎麼做。」如果完全不教,讓他們自己玩拼貼,孩子就什麼都不會嗎?「他們做出來的會超乎你想像!」孩子絕對會創造出自己的風格。 像與不像 拘束的框架  「你畫的根本不像嘛!」別人一句話就足以讓孩子信心崩盤了。像不像,真的很重要嗎?如果畫出一個四不像,孩子要承擔多少被討論的壓力?  當父母或老師老是教孩子「魚的眼睛就要圓圓大大的」,還總是幫孩子補上沒做好的部分,這時孩子的想像力早就丟掉了,他再也不敢創作,他當然要努力學習做的和大人畫的很「像」。  在制式與速食主義的環境下,我們培養的下一代都是子弟兵,永遠跟在別人後面;而所謂「大師」是要能建構自己的世界,自成一格,試問父母,您要的是什麼? 注:本文選自《學前教育雜誌》2006年九月號,更多精采內容詳見當期雜誌! 作者:學前教育雜誌編輯部

好家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2010年12月08日
公開
71

好家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轉眼又過了一年,年尾尤其寒冷,很多爸媽因為景氣不好而失業,卻仍需堅忍的為孩子撐起保護傘。當爸媽咬緊牙關度寒冬的同時,孩子懂得體會爸媽的辛苦嗎? 以前,窮人家的孩子可能比較懂得惜福感恩,但現在可不一定。關鍵在於爸媽的觀念。爸媽認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或者覺得自己做還比較好比較快,甚至認為孩子「只要給我把書念好」,於是養成了大人忙生計、做家事,小孩看電視、打電動、為爸媽讀書;當小孩越來越閒散而缺乏責任感時,就容易成為不懂真心付出,只顧自己、做表面工夫、目無尊長的孩子了。面對週遭,如果對萬物沒有任何感動,這樣的孩子不但無法欣賞別人的付出,自己也不懂得付出。 爸媽如果擔心孩子的心靈變得冷漠孤寂,怕他未來的人生難以美好。那該怎麼辦才好? 從小事情播種,抓緊日常體驗 社會環境的改變,讓孩子漸漸失去了珍貴的學習機會。所以爸媽別放過日常生活裡可以讓孩子體驗的機會。以做家事為例,強調的是「參與」,不要只顧著理財教育,讓做家事和換取零用錢劃上等號。孩子從小開始學習收拾碗筷、倒垃圾,長大則換燈泡、修東西,這些都是自己可以動手做的事,也是表現對家的關心、照顧家庭的具體實踐感恩行動。讓心變柔軟,孩子就更堅強,進行感恩教育,可依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特性來引導。 ? 學什麼? 1. 學會關愛分享 愛護玩具、動植物;分享玩具、食物和自己的快樂;能關心身邊的人,進而關心周遭的世界。 2. 掌握生活禮儀 有禮貌地說話、學會做客禮節;能尊敬長輩、打招呼;會感謝別人的幫忙。 3. 培養責任感、獨立和自理能力 有紀律、能獨立解決問題;能體會長輩的辛勞、珍惜別人為我們所做的勞動與付出。 ? 怎麼引導? 學齡前的孩子 從小的生活紀律和生活的鍛鍊很重要,baby階段就能跟著家中的儀式學習,從具體的動作、言語去感受;2歲掌握喜歡當小幫手的年紀,在舉手之勞中,讓孩子學到責任,不會對別人的付出與服務感到理所當然。例如:把衣服分類,自己收拾碗筷。 2、 3歲開始能學習關心別人的喜好。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提醒孩子「爸爸也很喜歡喔!」或是炒菜時,不要只顧著準備孩子喜歡吃的菜餚,即使孩子不愛吃,也讓他知道,這是爺爺喜歡吃的。」好吃的東西,孩子埋頭吃完了,別跟他說:「不要讓姊姊知道。」而是「姊姊也很喜歡耶」,問問他怎麼辦。 中班以後的社會能力發展達到能瞭解別人的意圖,動機,例如:積木弄垮,知道對方是故意或不小心,雖然會哭和生氣,但學習接受別人的道歉,而道歉的人也學習體貼對方的感受。此外,中班的孩子也能學習看事情背後的原因與心意,看到對方的好。例如:阿媽來家裡玩,要挪出一個房間給阿媽住;如果孩子抱怨阿媽來我們就要擠在一起,這時就該引導孩子:「阿媽太想你,所以就來看你囉!」 上小學的孩子 進入學校以後,孩子已經發展到具體運思期,能夠體認自己做什麼事,會產生什麼後果。例如:當上學爬不起來,或拖拖拉拉,爸爸送孩子上學要冒著飛車和自己遲到的危險。這時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他自己的責任,應該要感激爸爸帶他,而不是理所當然享受一切。孩子學會感恩現在擁有的東西,才不會老覺得欠缺,不能滿足。 「感恩」這兩個字,比「謝謝」來得更深入,在牛津字典上,它的含意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回饋他人。是一份施與受的互動關係。千萬不要讓孩子成為無動於衷的人,天地之大,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數說不盡,感恩不只是表面上的禮貌,學會把謝謝掛在嘴上而已。如何打心底體會及欣賞別人所做的事、一個舉動、一個善念,表達內心的真誠,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養分。(本文摘自2008.01月《學前教育》雜誌,文�黃美湄) **************************************************************************** ◎為孩子說個感恩故事 親子間的互相體貼、領受幫助後的知恩回報、對大自然的細心感受、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樂觀,都是學習感恩的好素材。為孩子說一個感恩的好故事,細心體會書上的情感、寓意,孩子也能一次又一次和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對照,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泉源。 互相體恤˙真心回報 《GUJI GUJI》信誼(鴨媽媽養大的鱷魚,在危難中挺身救鴨群) 尊重自然˙感恩天地美好 《我們的樹》上堤(每年聖誕節都去森林裡找尋那棵樹,掛上果實,獻給小動物) 樂觀惜福˙把愛傳出去 《爺爺一定有辦法》上誼(向爺爺學習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泌乳顧問醫師」教妳成功哺乳

2010年12月08日
公開
84

「泌乳顧問醫師」教妳成功哺乳 母乳不足,怎麼辦? 「擔心奶水不足」是哺乳媽咪哺餵寶寶時,最大的憂慮和困擾,也是媽咪會選擇使用母乳替代品最主要的原因。根據統計,因生理性的問題而無法成功哺餵母乳的個案,少於百分之五。大多數媽咪在產後一個月平均一天約可製造750毫升左右的乳汁,來滿足寶寶的需求。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媽咪都能產生足夠的奶水來哺餵自己的孩子,包括多胞胎。媽咪會擔心奶水不足常導因於一些不正確的迷思,或來自家庭、工作環境的支持不夠。 判斷寶寶到底吃得夠不夠? 我們需要一些客觀的評估標準,來判斷寶寶到底吃得夠不夠。 *排便 初乳具有極佳的通便效果,因此在出生後48小時內,寶寶會解出深綠近黑色的黏稠胎便,隨後幾天便便顏色會逐漸變黃且變成稀糊狀。母乳寶寶因為胃直腸反射比較強,常常一邊吃奶一邊解便,一天至少會有約三至四次左右的稀糊便,量約為十元硬幣的大小。 有些母乳寶寶在滿月過後可能好幾天才解一次便。如果寶寶一切良好,也可以是正常的。但最好由醫師來評估。 *尿尿 出生後第一天尿1次,之後逐日增加1次,六天後每天約6至8次。尿尿多少才是正常呢?尿濕的尿布約等於三塊乾尿布的重量。 如果寶寶尿尿很多卻沒有解便,表示寶寶可能吃到太多低熱量低脂肪的前奶,而沒有吃到高熱量高脂肪的後奶。寶寶易脹氣、腸絞痛,長期下來體重也可能會受影響。 *體重 寶寶出生後因生理性脫水,體重會減輕約百分之十,一般在10至14天會恢復出生時的體重,之後每天約增加15至30克。當寶寶五個月大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2倍,一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 寶寶的尿量少,體重增加也不好,確實吃得不夠了。這時我們該考慮的是,究竟是「媽咪的奶水產生不夠」還是「寶寶沒有吃到足夠的奶」呢?如果寶寶沒辦法吃到足夠的奶水,不只寶寶長不好,媽咪的乳汁也會逐漸減少。 確定寶寶吃到奶了! *別忽略寶寶想吃奶的訊號 當寶寶張開眼睛四處張望、開始躁動不安、想吸拳頭、揮動手腳,就是寶寶想吃奶了。把握寶寶想吃奶的時機哺餵母乳,別等到寶寶哇哇大哭才餵奶,有些寶寶在這時候甚至會抗拒乳房。 *正確的抱寶寶 抱著寶寶的時候,寶寶必須面對媽咪的乳房,身體緊貼媽咪的肚子。寶寶的頭和身體呈一直線,頭不能前傾、後仰或側轉。 *正確的含乳 用乳汁濕潤的乳頭輕碰寶寶的嘴唇,讓寶寶把嘴張大。當寶寶張大嘴的時候, 讓寶寶含上乳房,同時快速用手臂讓寶寶貼近媽咪的身體。這時寶寶的嘴唇外翻, 嘴巴含住乳頭和大部分的乳暈,下巴緊貼著媽咪的乳房。 *確實吃到奶 寶寶一開始會快速的吸幾下,當奶水開始流出的時候,吸吮的動作會變慢,中間會暫停也可能會聽到吞嚥的聲音。觀察到寶寶有「張大嘴巴->暫停->下巴合起來」這樣的動作時,表示寶寶有確實吸到奶水。寶寶滿足時會自己鬆口,媽咪的乳房也會變得柔軟。 寶寶拒吃母乳怎麼辦? 有時寶寶會含住乳房而不吸吮,或一接近乳房就哭或掙扎,或吃兩口就哭。原因可能是餵奶時間不對(寶寶不餓或哭鬧很久才餵奶)、哺餵技巧有問題(抱得不好、含得不對)、乳頭混淆(曾用奶瓶餵奶或使用安撫奶嘴)、母乳的味道改變了(媽咪生病、服藥、生理期或懷孕、或吃了特殊的食物)、或者是寶寶生病了(鼻塞、痰多、鵝口瘡)。媽咪的乳汁太多,也會讓寶寶在奶陣來的時候容易嗆到,或哭著放開乳房,這種情況,可以試著在餵奶前先擠出一些乳汁或平躺著餵奶。 讓媽咪產生足夠的奶水 *頻繁的餵奶 新生寶寶的胃容量大約只有5到7毫升,到了第十天,寶寶的胃容量大概也只有45到60毫升左右;加上母乳從胃消化排空的時間只有1.5個小時,所以頭幾個月的寶寶一天喝奶八到十二次以上是很正常的。自古以來,沒有媽咪是照著牆上的時鐘或作息表來哺餵寶寶的。吸奶不僅提供寶寶熱量和營養,媽咪的懷抱也給寶寶溫暖和愛,同時這樣的連結也會刺激媽咪的荷爾蒙,產生更多的乳汁。 *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營養 有些媽咪同時要哺餵母乳又要忙於家事、照顧家裡其他小孩、或者必須工作而讓自己疲於奔命。過度緊張與壓力可能也會減少乳汁的分泌。這時必須適度的尋求家人或同事的支持與協助,來讓哺乳更順利。餵奶時,和寶寶親密的依偎在一起,午覺時哺乳和夜間哺乳都能促進乳汁分泌。 哺餵母乳的媽咪一天會消耗掉約五百大卡的熱量來製造奶水,所以必須多多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媽咪吃得好,奶水就會好。傳統流傳的一些發奶食物也可以試試看。口渴的時候就喝水,或補充一些不含咖啡因的飲品或藥草茶。 如果這些努力還是無法增加媽咪的乳汁,當然某些藥物或許會有幫助,不過必須由醫師處方 何時換邊餵奶? 母乳的成分會隨著哺乳的過程改變,當寶寶吸的久一點,母乳中脂肪的含量就會增加。有些媽咪在覺得寶寶「已經吸完一邊」後就自動幫寶寶換邊,或覺得寶寶「吸的時間夠了」就停止餵奶。寶寶可能吃到的多是前奶,而沒有吃到高熱量高脂肪的後奶。寶寶容易脹氣、哭鬧、便便變水變酸、體重也可能長不好。所以媽咪不要太在意哺乳的時間,哺乳時,先以一邊的乳房來哺餵寶寶,直到寶寶自己鬆開或是含著乳房睡著。如果寶寶只吸了幾口就睡著了,媽咪可以稍稍按摩或擠壓乳房來刺激寶寶吸吮。如果寶寶吸完了一邊還想要,就再讓他吸另一邊。下一次餵奶時,再以同樣的方式從另一邊開始。 另 一種方式是先讓寶寶吸一邊乳房,直到寶寶吸吮減弱,將寶寶抱離,打嗝排氣,再讓寶寶吸另一邊,直到吸吮減弱,再換回第一邊。之後重覆整個過程。當然也可以 一邊乳房哺餵兩次或更多次之後,再換邊哺乳兩次或更多次。每次換邊的過程都會刺激泌乳反射,釋出較高熱量的後奶,讓寶寶吃飽。 結語 寶寶的生長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幾個生長快速期(滿月、二到三個月、六個月大左右),這時媽咪會覺得寶寶怎麼吃都好像吃不飽。別緊張,放鬆心情,多餵奶。經過這些階段,寶寶長得更快,媽咪的奶也更多了。 洪佩瑩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研究員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全文請見410期嬰兒與母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