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幸福的每一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副食品添加&餵食守則

2008年01月07日
公開
60

2007-06-04 Page:1/1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方旭彬 國泰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師 沈仲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李青蓉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鍾政玲 攝影�王永村(0936-192-888) 產品提供�台隆手創館、彩遊館 〔前言〕 當寶寶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就代表著原本只喝ㄋㄟㄋㄟ的寶寶,也能開始嘗試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囉!不過,這不表示寶寶一下子就能吃大人世界的所有食物,食物的種類、烹調的方式會隨著月齡不同而有所改變,餵食的方式和技巧也得小心謹慎!因此,本文以月齡來區分,邀請小兒科醫師和營養師給予專業見解,教您如何帶領寶寶嘗試營養滿分的副食品! 〔主文〕 什麼是副食品? 雖然寶寶以喝ㄋㄟㄋㄟ為主,但是當寶寶成長到一定時間時,身體的發育機制就開始需要其他食物的營養。因此,這些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便稱為「副食品」。在日本,寶寶從吃第一口副食品開始,亦即是離乳的開始,所以副食品又稱為"離乳食"。 如何觀察寶寶想吃副食品? 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方旭彬表示,通常寶寶在4到6個月大時,因為胰臟功能已趨於成熟,這時候寶寶的體重也達到約出生體重的兩倍(約六∼七公斤),單靠奶水的營養已不敷寶寶的成長所需,所以寶寶會開始有厭奶的情形產生。 因此,當媽咪要餵寶寶喝ㄋㄟㄋㄟ時,如果發現寶寶會想把頭歪向一邊、不太肯喝奶,或是嘴唇緊閉、想推開奶瓶的情形,媽咪不用太緊張而強迫寶寶喝奶,因為這些狀況表示寶寶可能想開始吃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囉! 除上述情形之外,有些寶寶的月齡未滿6個月,但已開始長牙,自己也坐得穩,大人用餐時,寶寶在一邊看得口水直流,小手想去抓食物,這些也是寶寶想開始嘗試副食品的訊號! 方旭彬醫師表示,當寶寶可以坐得穩、長牙齒之後,就表示胃腸消化功能和吞嚥功能已更加成熟,加上6∼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的關鍵期,這段期間正是寶寶練習接觸成人飲食的好時機! 不過,每位寶寶接受副食品的時間和種類都不太一樣,得視寶寶的健康狀態決定。國泰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沈仲敏強調,若寶寶的家人有過敏體質或寶寶本身已有明顯的過敏體質(譬如媽媽餵奶前有吃海鮮,寶寶喝了母奶會全身起紅疹),就得延後為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間,或是延後嘗試部份副食品的種類,譬如雞蛋、海鮮等容易致敏的食物。 醫師的小叮嚀 假使寶寶有以下情形,可能就是寶寶開始想嘗試副食品囉! ☆ 寶寶自己可以坐得穩。 ☆ 餵奶時,寶寶的頭會撇開或嘴巴緊閉不想吃。 ☆ 寶寶的牙齒長出來了。 ☆ 寶寶的吐舌頭反射消失,可以吞嚥食物。 ☆ 寶寶有咀嚼能力。 ☆ 寶寶可以用手抓食物,還有想送到嘴巴裡的動作。 副食品添加的順序 液狀->糊狀->泥狀->碎丁->塊狀 先從液體食物開始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因為寶寶的咀嚼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加上從完全喝奶的狀態要開始進入吃非奶纇的食物,假使一下子就給予寶寶固體狀的食物,可能會造成寶寶吞嚥不及、哽塞的意外。因此得先從液狀食物開始嘗試,譬如果汁、菜湯開始,進而到調製米糊、麥糊、果泥、薯泥、菜泥,再慢慢進到碎麵條、乾米飯的固體食物階段。 每次先試一種食物,5∼7天後再換另一種。 營養師鍾政玲強調,餵寶寶吃副食品的時候,應以少量漸進為原則,每種食物最好能持續讓寶寶吃5∼7天左右,媽咪也能藉機觀察寶寶會不會討厭這種味道?吃得時候是開心滿足?還是把頭別開?還是吃下去又會吐出來? 待觀察寶寶的喜愛程度和了解排便是否正常之後,再換另一種食物。因為每種食材的特性均不同,假使一時讓寶寶吃下多種副食品,反而會很難觀察寶寶的腸胃對食物的反應是否正常。 保持食物原味,不需添加調味品。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表示,因為寶寶的味蕾尚未接觸過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味道,因此,對於各種味道都感到相當好奇,媽咪應盡量讓寶寶多嘗試食物的原味。假使添加過多調味品,雖然在餵食的過程中,媽咪可能會覺得寶寶仍就吃得很開心,甚至更愛吃,不過,時間一久,寶寶的口味愈來愈重,副食品的調味料也得愈放愈多,恐怕對寶寶的腎臟造成負擔呢! 營養師的小叮嚀 Q:寶寶吃下去又吐出? A:不要強迫繼續餵食。 假使媽咪發現,將固體食物拿近寶寶嘴巴時,寶寶會發出很高興的聲音。但有時看寶寶高興的表情,以為寶寶應該會把東西吃進去,但是寶寶卻又拒絕不想吃,或甚至將東西從嘴巴裡推出或吐出,有時還會突然大哭。 有些媽咪或保母會強迫把食物硬塞入寶寶嘴巴裡,這是非常不建議的作法!因為寶寶也有情緒不好或食慾不佳的時候,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千萬不要強迫寶寶進食,應等待下一次的副食品餵食時間再嘗試看看! 營養師的小叮嚀 餵食副食品的基本原則 1. 由少量(一茶匙)開始試吃。 2. 每嘗試一種新食物時,若3∼5天後沒有出現腹瀉、嘔吐、出疹或皮膚泛紅的症狀,就可以繼續吃下一種食物。反之,則需立即就醫,確定病情。 3. 餵食副食品時,儘量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讓寶寶可以儘快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 4. 建議媽咪詳細記錄寶寶每天所吃的副食品種類及量的多寡,以作為了解寶寶健康狀態的依據。 不同時期的副食品建議 4∼6個月的副食品建議 ◎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米糊、米湯、麥糊、各種果汁、菜湯。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一天1∼2次。 五穀根莖類:米糊、米湯、麥糊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鍾政玲表示,4∼6個月的寶寶可以先從米粉、麥粉、稀釋果汁、菜湯開始嘗試。 沖泡米糊、麥糊的方式,除了可以將市售的米粉、麥粉以開水直接沖泡;也可以將米粉和奶水混合餵食。剛開始先讓寶寶嘗試吃一小匙,如果寶寶喜歡吃、不會有排斥的感覺,則可以視狀況增加米糊量。假使寶寶可順利吃完一小碗米糊(約30公克),則可減少一次的母乳或配方奶餵食。 營養師的小叮嚀 米粉與麥粉,最好先嘗試米粉。 因為麥粉中的麥麩成份容易讓寶寶產生過敏反應,所以五穀根莖類的副食品最好先由米粉開始,待寶寶無不良反應時,再添加其他的五穀根莖類食品;此外,蛋白質也是極易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必須要等寶寶7、8個月大時才能給予蛋黃,而全蛋則要等到寶寶約10∼12個月大後才可嘗試。 醫師的小叮嚀 請以湯匙餵食副食品 建議媽咪以湯匙方式餵寶寶吃副食品,藉此訓練寶寶的吞嚥能力與咀嚼能力,對寶寶未來說話、進食動作的順暢都有助益,同時培養日後成人的飲食方式。 另外,在餵食副食品的階段中,媽咪可以準備幾種不同形狀及顏色的湯匙當作玩具給寶寶玩,也可讓寶寶試著握握湯匙,幫助寶寶習慣對湯匙的接觸。 蔬菜類:菜湯(汁) 將新鮮的蔬菜洗淨切碎,投入鍋內加水煮沸;煮開約三分鐘後,再取出菜湯(汁)冷卻即可。 水果類:果汁 ☆ 柳丁、橘子類:將其切片後,用湯匙壓成汁。 ☆ 番茄、葡萄類:先將其置於碗內以熱水浸泡兩分鐘再取出、去皮,用乾淨的紗布包起後,用湯匙擠壓出汁。 ☆ 西瓜、香瓜類:將瓜肉挖出、置於碗內後,再用湯匙擠壓出汁。 製作好的果汁必須先稀釋再給寶寶食用,比例約 1:1或1:2。譬如二茶匙的柳橙汁,可加二湯匙的開水稀釋。在調製果汁時,建議以新鮮、多汁的時令水果為主。重點是果汁不需再額外加糖!蘋果汁、蕃茄汁、西瓜汁都是不錯的選擇。 需注意的是,市售果汁並不適合給寶寶飲用!因為市售果汁並非100%現搾果汁,成份多為碳水化合物,寶寶喝了反而會引起腹瀉、脹氣、蛀牙等狀況。 7∼9個月的副食品建議 ◎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可開始嘗試糊狀、泥狀的食物。譬如稀飯、麵條、土司麵包,及蛋白質來源的蛋豆魚肉類。 ◎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1天2次。 五穀根莖類: 薄粥:米和水的比例約1:10,以小火慢慢煮爛。 土司麵包、饅頭: ☆ 吃法1:因為這個時期恰好是長牙期,所以可以將土司麵包或饅頭烤過,讓寶寶自己拿著吃。 ☆ 吃法2:將土司麵包或饅頭的硬皮去掉,撕碎後泡入奶水內,用小湯匙餵食。 蔬菜類:菜泥 可選擇葉子部份如菠菜、蕃薯葉,或是根莖類如南瓜、胡蘿蔔等洗淨切片,放入鍋內加少量煮熟,再用湯匙壓碎成泥狀。 水果類:果泥 以新鮮水果(最好是熟軟、纖維少'、肉多的水果、如木瓜、香蕉、蘋果等)洗淨去皮,再用湯匙將果肉碾碎成泥即可。 魚肉蛋豆類: 魚泥:取成人正餐所吃的魚,挑取調味料沒滲入的內層,用湯匙刮下搗成泥。 肉泥:將里肌肉用湯匙刮成泥狀再煮熟,或是請肉販代為絞細兩次以上即可。 蛋黃泥:將蛋煮熟後取出蛋黃,再壓碎並加入少量開水調成泥狀即可。 豆腐泥:將豆腐用開水煮熟或蒸熟後,用湯匙直接挖食即可。 肝泥: ☆ 製法1:將生的豬肝或雞肝,以湯匙刮成泥,再加水或高湯蒸熟。 ☆ 製法2:將生的豬肝或雞肝先切成小塊煮熟,再用湯匙壓成泥。 製作寶寶的副食品時,因為份量少又得講究新鮮度,建議媽咪可以多利用全家人常吃的菜來製作副食品。此外,因為寶寶的腸胃仍相當脆弱,假使利用高湯來烹煮副食品,建議先撈起高湯上層的油脂,才不會造成寶寶的腸胃負擔! 營養師的小叮嚀 過敏寶寶要吃全熟的副食品 家有過敏寶寶請注意!媽咪應將所有食物煮成全熟(例如:蛋要全熟,不可以是半熟),烹煮蔬菜湯要煮沸後才可讓寶寶食用。 10∼12個月的副食品建議 ◎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碎麵條、軟乾飯、碎菜段、碎肉末、全蛋。 ◎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1天2∼3次。 這時候的大寶寶,差不多可以開始吃半固體的食物囉!除了延續之前的菜泥、果泥、肉泥外,煮熟切成碎段的麵條、碎肉末、煮得很熟爛的乾飯(糙米飯)、煮熟切成碎段的蔬菜,也能讓寶寶開始學著吃。 此外,因為蛋白容易致敏,最好先讓寶寶從蛋黃開始嘗試,一開始可先讓寶寶試著吃1/2的煮熟蛋黃,待寶寶一歲之後再嘗試全蛋。營養師鍾政玲建議,如果想讓寶寶嚐點碎肉的味道,媽咪還可在碎肉中添加太白粉,可增加肉類的嫩度,讓寶寶更容易入口。 一歲以後的副食品建議 ◎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成人食物的清淡版。 ◎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1天3∼4次。 等寶寶一歲之後,寶寶的腸胃發育趨於完全,也能開始嚐試大人的食物,但是烹調原則仍以清淡為主。 奶類攝取方面,這時候能讓寶寶喝看看鮮奶或優酪乳。雞蛋建議烹調成質地軟嫩的蒸蛋,以方便寶寶食用,但是不建議使用生雞蛋製作沙拉醬給寶寶吃。 需注意的是,玉米粒、爆米花、葡萄乾、花生或堅果類等太小粒的食物仍要避免讓寶寶食用,以防造成寶寶哽塞的危險。 醫師的小叮嚀 寶寶專用餐具 耐摔最重要 因為寶寶的手部協調度較差,不小心就容易失手打破碗盤,因此,所有的餐具最好都使用不易摔破的材質,如:湯匙、叉子,或是有吸盤可固定的盤子、碗、杯子等,都是不錯的訓練工具。但使用較尖銳的工具時(譬如叉子)要小心,不要讓寶寶刮傷自己囉!同時,餐具的品質及耐熱度也須考量,因品質不佳的塑膠餐具很可能會遇熱釋出化學物質,所以媽咪可得仔細選擇,確保寶寶的健康。 11種超好用的烹調工具 烹調副食品跟成人料理不同,寶寶的食物必須剁碎、磨泥、刮成醬、瀝出菜湯,因此,將介紹11種好用的廚房器具,幫助媽咪輕鬆製作美味佳餚。 好用器具1:湯匙 功用:廚房中隨處可取得的湯匙,可說是製作副食品時相當好用的器具!不僅可以將蒸熟的馬鈴薯、蘿蔔、南瓜、雞肝..等食材壓成泥,也可以將果肉輕鬆刮成果泥。 好用器具2:磨泥器 功用:當寶寶可以開始吃半糊狀食物時,磨泥器可以輕鬆地將胡蘿蔔、菜頭等食物磨成泥。市面上還能找到磨泥器+保鮮盒二合一的組合,磨出的菜泥、果泥可以直接保存在保鮮盒中,相當衛生又方便。 好用器具3:保鮮盒 功用:不同size的保鮮盒可以將食材進行分類,不僅可以保持食材的新鮮度和隔絕冰箱異味,也方便媽咪一目了然,讓冰箱收納更完善。 好用器具4:量杯 功用:印有刻度的量杯可以幫助媽咪控制製作副食品的份量。建議媽咪選擇具有耐熱功效的量杯,裝盛果汁和高湯的量杯也要分開準備。 好用器具5:小量匙 食譜中提到的1茶匙、1/2茶匙的份量到底有多少?這時候,小量匙便能幫助你控制調味品的份量。 好用器具6:製冰盒 熬好一大鍋的高湯,若無法一次用完,這時候就能將剩下的高湯裝在製冰盒中。使用時,需要多少份量就拿幾顆“高湯冰塊”,不僅烹調方便,還能節省下回熬煮高湯的時間呢! 好用器具7:篩網 當您要製作菜湯時,篩網可以濾掉多餘的菜渣。另外,如果想磨出更綿密的馬鈴薯泥,也能將蒸熟的馬鈴薯放在濾網中壓成泥,這樣便能製作綿密口感的薯泥! 好用器具8:保鮮袋 可密封起來的保鮮袋可以用來分裝食材。譬如媽咪可以先將肉泥均勻平舖在保鮮袋裡面,再用湯匙或自己慣用的器具把肉泥分成一格一格,再放進冰箱保存。要烹調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的取出一次需要的份量! 好用器具9:果汁榨汁器 果汁榨汁器可以幫您輕鬆製作新鮮果汁,省時又省力! 好用器具10:蛋黃分離器 若想製作蛋黃泥,您便需要這個小工具!只要架在碗盤上,將蛋打入分離器中,蛋黃蛋白就自動分離囉! 好用器具11:研磨缽&研磨棒 可以將食材研磨成泥狀,使用後需徹底清潔,避免滋生細菌。 營養師的小叮嚀 烹調衛生也要特別注意! 食物的容器、過濾用的紗布、研磨食物的工具,以及媽媽的雙手,都要清洗乾淨。由於小寶寶的腸胃特別脆弱和敏感,若衛生習慣不好,容易引起寶寶腸胃方面的問題。 其他關於副食品的疑惑 疑惑1:過敏體質寶寶要避免哪些食物? 常見副食品食材表 以下為容易誘發過敏和較不易誘發過敏的食材。列表中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媽咪最好等寶寶一歲之後,和小兒科醫師討論後,再讓寶寶嘗試。 容易誘發過敏的食材 較不易誘發過敏的食材 大豆製品、碗豆、燕麥、扁豆、小麥、玉米、蕃茄、奇異果、草莓、柑橘類、花生醬、堅果類、芝麻、牛奶、乳酪(cheese) 、乳製品、雞蛋、巧克力、海鮮。 地瓜、南瓜、馬鈴薯、紅蘿蔔、山藥、甜菜、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梨子、櫻桃、米粉、米飯。 疑惑2:怎樣才知道寶寶對食物過敏? 沈仲敏醫師表示,對家族史中有過敏體質或本身已有明顯過敏體質的寶寶來說,食物過敏的警訊大多以皮膚泛紅、發癢、鼻塞、氣喘、流眼淚、嘔吐、腹瀉等症狀來表現。 所以,餵食副食品的時候,一次只能先嘗試一種。例如在開始給寶寶吃米糊時,就應該除了母奶或嬰兒配方奶外只給寶寶米糊,並且要一連試個幾天,確定寶寶對米糊不會過敏時,才換另一種副食品。 如果寶寶已經是個小小過敏兒,那麼更要留意副食品添加的狀況,除了6個月才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外,榖類的食物最好先從米粉開始。因為米是100%天然無麩質的榖類,沒有麥類中容易引發過敏的麩質蛋白。另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花生、海鮮、鮮奶、巧克力等都建議等寶寶一歲後才食用。 疑惑3:寶寶腹瀉中,可以吃什麼呢? 營養師李青蓉表示,寶寶若有腹瀉情形,首先還是以維持電解質補充為優先。如果寶寶處於開始嘗試副食品的階段,在烹調副食品上要降低油脂的比例,也可以讓寶寶喝點稀飯上層的米湯水,或是表面烤得微黃的吐司或白饅頭,因為烤過的吐司或白饅頭的纖維較脆,比較方便寶寶咀嚼消化。 疑惑4:副食品可以微波加熱嗎? 無論是成人吃的料理或是寶寶吃的副食品,都不建議一再重複解凍和冷凍!若要利用微波爐加溫副食品,媽咪要注意盡量將食材平鋪在微波爐專用盤中,讓食材均勻受熱;微波加熱後,媽咪也要先嚐嚐看食材是否都均勻受熱,避免寶寶吃下太燙口的食物?或是食物中間的部份還是冷冷的?等一切確定無誤之後,就能讓寶寶享用大餐囉! 疑惑5:以高湯熬煮稀飯時,需再添加調味料嗎? 許多媽咪習慣用高湯來熬煮稀飯,不過需注意的是,最好能自製無鹽高湯,不再添加鹽巴、味精,因為對寶寶來說,食材的原味就已經足夠。 疑惑6:一天當中,要在哪時間餵食副食品? 媽咪要在什麼時間餵食寶寶副食品?鍾敏玲營養師建議,可以選擇在兩餐之間,4、5個月的寶寶若一次可以喝到100∼200cc的奶量,一天大約吃個1∼2次的副食品,如果寶寶不會產生嘔吐或過敏的反應,餵食的份量就可以視情況逐漸增加。 結語 「營養好又容易消化吸收」是選擇副食品的重要原則!假使寶寶吃得不好,副食品吃的少,也無須太過擔心。只要寶寶的頭圍、體重、身高都在正常範圍內,孩子仍舊是健康寶寶!最重要的是,家長們可得多花心思,為孩子選擇營養健康的每一餐,讓寶寶感受到媽咪的無限愛心!

當小寶貝晚上鼻塞睡不著時,居家療法如何做?

2008年01月05日
公開
63

文:台中世鴻耳鼻喉科診所 曾鴻鉦醫師 林太太黑著眼圈,抱著她的小寶貝,走進診間,還沒坐上診療椅就直嚷著說:醫師!有沒有比較好的藥,能讓我的小baby晚上不要鼻塞,能夠讓我好好睡個覺。我已經連續三個晚上都不能好好睡覺,快瘋掉了!! “我每天晚上都要用鑷子,將小朋友的鼻屎挾掉,不然她會鼻塞的不能睡覺!” “小Baby鼻塞流鼻涕,很不安穩,胃口變的很差,牛奶也不大肯喝!” 的確,當您傷風感冒、鼻塞流鼻涕的時候,經常會覺得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因為用嘴巴呼吸,也常會感覺口乾舌燥。而小小孩鼻腔的空間,本來就比較窄小,又不會擤鼻涕,稍有鼻涕或鼻胛腫脹,就容易鼻塞。只要為人父母者,相信在夜深人靜時,都曾遇到小Baby因為鼻塞流鼻涕而翻來覆去,煩躁不安,無法安睡的情形;看著小小孩無法安睡難過的模樣,真恨不得是自己生病。結果經常搞得大人小孩都不得安睡,白天又要上班,連著幾天下來,實在受不了。也難怪常會碰到有些年輕的父母親,會要求醫師,可不可以開一些安眠藥,讓小Baby晚上能好好睡覺。 我們在臨床上,通常是使用抗組織胺及麻黃素類的血管收縮劑來緩解鼻塞流鼻水的症狀,傳統的抗組織胺經常有頭昏想睡的副作用,也就是一般人常認為感冒藥中含有安眠藥的成分(其實不是安眠藥,而是抗組織胺的副作用)。而麻黃素類的血管收縮劑則可能有讓小小孩心跳加快,甚至血壓上升的副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鼻塞流鼻水,吃這些藥就能立刻鼻腔暢通呼吸順暢。有些小小孩,甚至還會更加煩躁不安與興奮,晚上更睡不著。所以,對小小孩使用這些藥物,最好還是經醫師診治後處方比較安全。醫師會根據每個小朋友的體質及當時情況,給予適當的處方。 那麼當晚上遇到小小孩鼻塞流鼻水時,可以做哪些居家保健療法呢? 1.儘量不要平躺,頭部保持較高的姿勢。因為平躺時,由於重力的關係,鼻塞會比較嚴重些。 2.可以用熱毛巾,熱敷鼻腔,持續熱敷 5-10分鐘,會改善鼻塞。 3.多喝開水。雖然鼻塞時,小小孩食慾較差,吸奶也較困難,經常吸一兩下,就要停下來用嘴巴呼吸;但是仍然要常給予開水餵食,因為身體水分如果不足,鼻水會更黏稠,鼻塞會更嚴重。 4.使用高濃度的鹽水來噴鼻子。可以到診所、藥局或嬰兒用品店,買一個可以噴鼻子的小塑膠瓶,調配高濃度的鹽水(在1000cc的溫開水中加入27公克的食用高級精鹽),每1-2個鐘頭就給小Baby噴一噴鼻子。如果鼻塞嚴重,甚至每半個鐘頭噴一下都可以。 5.如果鼻水很多,也可以用一般的吸鼻器把鼻水吸掉。不過最好先噴鹽水,等鼻水流出來後再吸。同時使用吸鼻器時,要注意使用的方向:吸左(右)邊鼻腔時,要朝左(右)眼內側方向,不可朝右(左)眼內側方向,以免吸到鼻中隔而引起流鼻血。 6.如果發現鼻腔被鼻屎塞住時,可以用濕的手帕或濕的棉花棒,輕輕的在鼻孔內轉一轉,讓鼻屎先潤濕再慢慢清除。不可用鑷子挾掉,因為乾的鼻屎,通常都會與鼻孔內的黏膜沾黏。用鑷子挾除,很容易使鼻孔內黏膜受傷,不但鼻屎容易再生成,也可能導致流鼻血或發炎。 7.注意溫差的變化。鼻腔通常比較怕冷,所以冷風或冷氣不要直接對著鼻孔吹,當寒流來時,在睡覺時,頸部、肚子、手腳等最好都能蓋住保暖。 8.過敏性鼻炎要控制好。如果有過敏性鼻炎,除了使用藥物控制外,也要注意居家環境,如減少灰塵,避免養寵物等。 9.快速解除鼻塞的噴鼻藥水偶而使用沒關係,不過不可長期持續使用,以免產生依賴及引起反彈性鼻炎,而讓鼻塞更形惡化。 *本文刊登於2003.08.01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 曾鴻鉦醫師小檔案 現任:台中市世鴻耳鼻喉科診所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耳鼻喉科駐院醫師 經歷:台中榮總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專長:鼻竇炎、中耳炎、中耳積水。 網址:曾鴻鉦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曾鴻鉦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寶寶腹瀉的認識與照顧

2008年01月05日
公開
69

爸媽放輕鬆 我的寶寶發燒、解水便 怎麼辦? 採訪撰文╱黃薇潔 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丁綺文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林隆煌 糟糕了!寶寶發燒且哭鬧不止,便便也水水的,有時甚至解出血便還有嘔吐的現象!原來這些症狀都是因為寶寶腸胃炎所引發的腹瀉症狀。由於寶寶免疫力較差,在經歷季節更替或是沒有保持環境以及飲食衛生時,寶寶很容易會因此而感染病毒或細菌造成腹瀉,爸比媽咪千萬要小心喔! 許多新手爸媽因為沒有經驗,加上又心疼自己的寶寶受折磨,所以當寶寶一旦出現發燒、嘔吐、解水便甚至是血便等不適症狀時很容易感到非常驚慌。其實嬰幼兒時期的腹瀉,大多都是因為病毒或是細菌感染而引起,除了少部分的寶寶是慢性腹瀉才有可能病程超過兩個禮拜,否則多數急性腹瀉的寶寶大約7到10天便可痊癒。但是寶寶為什麼會腹瀉呢?寶寶是如何遭到病毒或是細菌感染而引發腹瀉現象呢?喝母奶或是配方奶的寶寶跟腹瀉有甚麼樣的關連?如果寶寶出現腹瀉現象,爸比跟媽咪又該怎麼做才對?一連串的問題真的是讓爸比、媽咪非常頭痛! 寶寶為什麼會腹瀉? 究竟是甚麼原因,會造成寶寶腹瀉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醫師與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林隆煌醫師皆表示,由於寶寶的免疫力較差,因此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可以分為好發於冬季的病毒性腸胃炎及好發於夏季的細菌性腸炎兩種,其中病毒性腸胃炎又可分為輪狀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杯狀病毒四種;細菌性腸炎則可約略分為沙門氏菌及志賀氏桿菌及曲狀桿菌三種。 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通常會有發燒、嘔吐以及一天水瀉8~10次等症狀,但是便便裡面並不會有血絲,且從發燒日算起,病程會維持約7~10天不等,可帶寶寶到醫院做病毒抗原檢查;細菌性腸炎如沙門氏菌、志賀氏桿菌等,則較容易造成黏膜的破壞,引起血便的現象以及發燒,並不會有嘔吐現象,如果是細菌性腸胃炎的話,可以帶寶寶到醫院做細菌培養將之區分出來。 會造成寶寶感染病毒或細菌的因素大致可分為三種: 1. 不潔的食物 2. 未煮沸的飲水 3. 不潔的手 這三項平時多加留意便可防範於未然的因素,媽咪們一定要謹記在心,千萬別讓大人們一時的大意造成寶寶必須受到病痛折磨的後果。 寶寶腹瀉時居家飲食注意事項 林隆煌醫師與丁綺文醫師皆表示,「其實喝母奶的寶寶因為原本的刺激性就很少所以可以繼續喝母奶,不需要刻意的停止或改變。」林隆煌醫師提醒媽咪們,「當寶寶出現了腹瀉症狀,也不用太過極端的只給寶寶吃稀飯、米湯等流質食物。餵食配方奶的寶寶如果腹瀉情形較嚴重可將奶粉減量為一半,若腹瀉情況較輕微的話則減為2/3的量即可。如果寶寶的年齡已經超過六個月,等到腹瀉稍稍好轉時,可以餵食稀飯、小魚、豆腐、饅頭、肉鬆。另外應避免讓寶寶吃青菜、油膩的食物或是以大骨熬煮的湯與稀飯。」 許多媽咪們會詢問醫師,如果將奶粉換成低過敏或是無乳糖奶粉是否能改善寶寶腹瀉情形?丁綺文醫師表示,「配方奶的寶寶可以喝無乳糖奶粉即一般說的止瀉奶粉,由於止瀉奶粉是沒有藥性的,且成分較精緻、溫和,因此可以在寶寶腹瀉時讓寶寶喝。」林隆煌醫師表示,「一般腹瀉的寶寶改喝低過敏奶粉其實是不必要的,喝無乳糖奶粉則較為有效,但是這是針對慢性腹瀉(腹瀉情形超過兩個禮拜以上)寶寶才有需要,如果是急性腹瀉通常將奶粉濃度調淡以及飲食改變即可,並不需要特意更換配方奶。」 丁綺文醫師表示,急性腹瀉的寶寶必須多補充水分,可以給予蘋果汁、香蕉、澱粉製食物,不建議讓寶寶吃牛奶、蛋含有豐富纖維質的食物,因為纖維質會促進寶寶腸胃蠕動,會加劇腹瀉的情形。 結論 其實寶寶腹瀉沒有那麼可怕,爸比跟媽咪將可能會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完整了解,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是否乾淨,手跟腳是否時常保持清潔,並且仔細觀察寶寶的糞便,才能盡可能的保障寶寶的腸胃健康。

多喝黃耆枸杞紅棗湯 增強免疫力

2008年01月04日
公開
65

☉孫安迪 黃耆、枸杞、紅棗湯(安迪湯)是溫補湯,其中紅棗可以補氣健脾,黃耆可以補氣補虛,而枸杞可以補陽。此湯是價廉效多之中藥方,可促進活性增強抗力,及延緩衰老。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黃耆有多種功能,例如:具免疫增強作用,能提高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能力,且有抗菌作用,如抗鏈球菌。黃耆含蔗糖、氨基酸、黏液質等成分,能增加血清中蛋白含量。  另外,現代研究枸杞之化學成分得知內含甜菜鹼、胡蘿蔔素、玉蜀黍黃素、菸酸、維生素 B1、B2、C、鈣、磷、鐵、亞油酸及多重氨基酸。  枸杞中提取的枸杞多糖有增強免疫功能,有學者認為惡性腫瘤患者服用枸杞後,其巨噬細胞吞噬力和T淋巴細胞轉化率都較治療前顯著提高。枸杞能調節免疫功能,故對老年防治腫瘤可能有益。另外,服用枸杞後可增加血中免疫球蛋白lgG、lgA、lgM的含量,並可提高血清溶菌的水平,增強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  至於紅棗,現代醫學研究,紅棗含蛋白質、脂肪、多種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P和微量元素;另外尚含有機酸、胡蘿蔔素、黏液質、香豆精類衍生物、多酚性物質。有鎮靜、催眠和降壓作用;紅棗中的活性物質可增加白血球內CAMP的作用。近來也有報導,紅棗有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作用。紅棗性質平和,適用於老年人。  由於研究證實,黃耆枸杞紅棗湯具有免疫增加和調整的功能,有意利用食補增加抵抗力的民眾,可以下列簡易藥方,每日服用,達到預防疾病和治標的效果。  這帖中藥方是:每天以2碗水煎熬4錢黃耆、3錢枸杞和3錢紅棗熬成湯服用(如欲烏髮並使毛髮旺盛,可外加2錢何首烏)。為方便起見,在使用這帖藥方時,一次可熬7天份,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