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幸運草 mm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5招 尿床再見!Bed-wetting 耕莘醫院 小兒科 傅承偉醫師

2010年11月28日
公開
65

5招 尿床再見!Bed-wetting 5招 尿床再見!Bed-wetting 耕莘醫院 小兒科 傅承偉醫師 「媽媽,我又尿床了!」許多媽媽在聽到這句話時,總是哭笑不得,擔心孩子會因為尿床著涼感冒,又要煩腦後續的清洗手續,尤其在冬天,前一晚晾的被子還沒乾,這頭卻又尿溼了,究竟有什麼好方法讓寶寶舒適睡覺、不尿床,媽咪也不再頭疼呢? 為什麼我的寶寶會尿床? 尿床在孩童是很常見的問題,根據統計,5歲的寶寶仍有16%的孩童有尿床問題,男生比女生更易尿床,約為女生的2倍。其中,造成尿床的因素很多,也有可能同時合併多個原因。 發育遲緩 多數單純性尿床會自己痊癒,所以認為尿床可能和發育遲緩有關,也的確有研究顯示,語言遲緩或粗動作遲緩的孩童,其尿床比例較正常的孩童高。 基因問題 根據研究,尿床具有遺傳傾向,同卵雙胞胎同時會尿床的比例,比起異卵雙胞胎高2倍,另外,若爸媽任一人,小時候有尿床問題,其小孩有50%尿床的可能,若雙親都尿床,則寶寶就有75%的機率產生尿床問題。 膀胱儲尿功能異常 尿床的孩童,他的膀胱容量比同年齡不會尿床的孩童小,但不是構造上的問題引起,而是功能性的問題。 升壓素(vasopressin)分泌異常 正常的人在夜間時,大腦會分泌一種「抗利尿激素」的荷爾蒙,它會抑制尿液生成,使得在晚上時,尿液的製造會減少,才不用一直起床上廁所。有些研究指出,部份尿床的兒童,他們在夜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較少,造成晚上的尿特別多,所以比較會尿床。 膀胱迫肌不穩定 有些尿床的孩童在白天也會有尿急,甚至尿溼褲子的情形,這些孩童如果做尿路動力學的檢查,會發現有膀胱迫肌不穩定的問題,而膀胱迫肌不自主的收縮,就會導致尿溼褲子和尿床。 睡眠障礙 尿床幼兒的父母親,幾乎都會有「孩子很難被叫醒」的反應,即使尿溼了整張床單,寶寶仍然無動於衷,也的確有研究證實這個現象。 便祕 多數尿床的孩子會合併有便?問題,若把便?治療好,部分孩童的尿床也會痊癒。 診斷尿床時,醫師會先做詳細的病史問診和理學檢查,若有需要,還會安排尿液鏡檢、腎臟超音波或尿路動力學的檢查,以排除有尿床徵兆的疾病,如:泌尿道感染、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腎衰竭、脊柱裂…等等,避免延誤治療。 5招上手 輕鬆戒尿床年齡未滿6歲的寶寶,一般不建議用藥物治療尿床,因為每年會有15%的尿床孩童會不藥而癒,所以只要病史、理學檢查和尿液鏡檢都正常,隨著長大成熟,尿床很可能會自癒。寶寶的治療態度也很重要!若孩子一副尿不尿床都無所謂,那成功的機會將大打折扣;若小孩很積極地想擺脫尿床,可先從非藥物治療的前4招開始著手: 第1招 動機治療 爸媽可以用鼓勵的方式達到治療尿床的效果。當寶寶晚上沒尿床時,可在日曆上貼貼紙,若連續1週以上都沒有尿床,便送一個小禮物。根據一份統計,這方法對70%的寶貝有效,若是沒效,就要使用第2招。 第2招 膀胱訓練 因為大部分尿床的孩童,其膀胱儲尿的量比一般幼童小,所以可以叫寶寶在開始有尿意後,儘量憋久一點,再記錄每一次尿的量,看尿量是否有增加。 第3招 限制水分 儘量利用白天和下午的時間,讓寶寶喝足量的水,在睡前3∼4小時前,嚴格限制水分攝取,尤其不能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可樂等。 第4招 尿床鬧鈴 原理是當小孩尿床時,連接到內褲或是床單的感應器會偵測到水分,使鬧鈴大響,叫醒小朋友去上廁所,久而久之,小孩為了不讓鬧鈴大響,自然而然就不尿床了。這治療必須持續約3∼4個月。 根據研究,這是治療尿床最有效,也是最不易復發的方法,但是如果鬧鐘叫不醒寶寶,就沒效了!若鬧鈴很大聲,可能會把全家人都吵醒,所以國內很少在做這方面的治療。若是上述方法治療沒效,且小孩已經滿6歲,就必須考慮第5招。 第5招 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尿床的藥物有3種: 1.DDAVP 尿床孩童因為抗利尿激素在夜間分泌量不足,導致晚上製造太多尿液造成尿床,所以在睡前,給予口服DDAVP,可以減少尿液產生,達到治療尿床的目的。 約75%的孩童在治療過後有進步,但是停藥後很容易復發,所以通常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慢慢停藥. 在使用DDAVP治療時,不能在晚上喝太多水,否則會造成低血鈉的併發症。 2.三環抗憂鬱藥(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可以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也可以放鬆膀胱迫肌,治療尿床,但缺點是停藥後容易復發,且少數會有致命的副作用,所以通常當作第二線藥物。 3.抗副交感神經藥物(anticholinergic agents) 若尿床孩童有合併白天尿急,甚至尿溼褲子的症狀,即可能有解尿功能異常的情形,此時再加上抗副交感神經藥物,來放鬆膀胱迫肌,達到治療尿床的效果。 治本 從如廁訓練做起 要不尿床,寶寶的如廁訓練就顯得重要,通常孩童會先學會控制大便,再會控制小便,多數孩童在滿2∼4歲間,會同時控制大小便,而女生通常會比男生提早2∼3個月學會上廁所。 根據美國統計,滿2歲時,有26%的孩童可以在白天控制小便,滿3歲時,有98%的孩童可以在白天控制小便,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在孩童滿18個月大,且父母親和寶寶都已經準備好了以後,再開始訓練上廁所。 另外,也可以利用教導上廁所的影片、圖片,或是帶幼童看哥哥、姊姊上廁所。選擇馬桶時,使用小馬桶訓練會比大馬桶來的好,因為小孩可以更放鬆的姿勢上廁所。 怎麼知道寶寶已經準備好如廁訓練? 1.會自己走到小馬桶且會坐在上面。 2.尿布有數小時是乾的。 3.會表達及分辦已經小便或大便了。 4.可以用言語表達要上大小便的感覺。 5.不喜歡包尿布,或是喜歡在小馬桶上大小便。 如廁訓練3步驟 步驟1:先讓寶寶穿著尿布坐在小馬桶上,也可以讓小孩拿玩具坐在小馬桶上玩,讓他不排斥坐在小馬桶上面。 步驟2:經過1∼2週後,將尿布脫掉後,再讓小孩坐在小馬桶上。當小朋友有小便或大便在尿布上時,把他帶到小馬桶邊,將尿布放在小馬桶內,讓孩子知道尿尿和大便是要上在小馬桶內。 步驟3:若孩子能理解步驟2,可以一天帶小孩來到小馬桶數次,再試著不穿尿布,穿上容易穿脫的褲子。若小孩成功在小馬桶上大小便,可以給小餅乾或是稱讚來鼓勵小孩,千萬不要用處罰的方式,給予壓力。 對父母來講,因為怕孩子尿床,多數會在半夜起床多次,叫寶寶起床尿尿,嚴重影響家長和小孩的睡眠品質。若已經尿床了,則有洗不完的床單和褲子,如果過度責罵、體罰孩子,還會影響親子感情。 對孩子來說,尿床除了可能被責備外,也會造成和同儕相處的問題,如:不敢去同學家過夜等,影響自尊造成自卑感,所以,對於年滿6歲仍會尿床的孩童,建議可找小兒腎臟科或是小兒泌尿科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