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蝴蝶小星星

活在當下 用心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

活在當下 用心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

日期

#Tag

態度自然和孩子談性說愛

2011年10月12日
公開
60

態度自然和孩子談性說愛 幼兒對性產生好奇是與生俱來的,不過很多人一提到「性」,即和「色情」劃上等號。 從兒童發展的過程來看,3歲的幼兒對「我是誰」開始有概念,在幼兒園裡上廁所時,知道男生女生 要分開,男生不能穿裙子等。4歲的孩子也會問:「為什麼男生要站著尿尿?」談到「小雞雞」等名 詞,更會咯咯偷笑,甚至玩起脫褲子遊戲。到了5、6歲,他們瞭解兩性有哪些不同的器官,孩子也已 懂得不好意思,上廁所會要求關門。 面對孩子的種種讓人臉紅的行為,爸媽需以自然的態度處理,臉不紅心不驚的說明,切勿一昧責罵或 神秘的不好意思說。 5 Tips和孩子談性說愛 .小寶寶是怎麼來的? 很多孩子常會問自己是怎麼來的,爸媽有時不知怎麼適當回答,會答說是天上送子鳥送來的。建議你 家中若有新生兒即將來臨,媽媽可以讓大寶寶撫摸肚子,感覺一下小胎兒踢媽媽的胎動,讓孩子參與 媽媽懷孕的過程,認識自己是從哪來的,也可幫助孩子事先有心理準備面對弟弟或妹妹的到來。 或是利用圖畫書,對較小的幼兒簡單的說:「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有個很溫暖的窩,叫做子宮,在 那裡很安全,也很快樂。」對年齡稍大的孩子則多一點解釋:「寶寶不會從媽媽肚子掉出來,因為子 宮下面關得緊緊的,等到寶寶準備好,10個月後才會出來,他在子宮裡透過臍帶吃媽媽血液中的營 養,所以不會肚子餓。」 .破解大姑媽的迷思 女性的月經常被戲稱為「大姑媽來了」,性教育專家王瑞琪指出,若是有一天寶寶真正的大姑媽來家 裡作客,就會鬧笑話。 當媽媽的月經被幼兒瞧見,總會引起一陣恐慌,以為媽媽受傷流血了,建議爸媽不要遮掩,明白告訴 孩子:「別緊張,媽媽沒有生病,月經只是媽媽身體的一部份。媽媽的身體有一個皇宮,也就是「子 宮」給小寶寶住,如果這個月媽媽沒有懷小寶寶,就不需要皇宮內的子宮內膜,每個月的固定期間, 就會自然的流出體外,就是你所看見的月經血。」 也可以告訴小男孩要同理體諒女性月經來時的的不舒服:「月經來的時候,媽媽的肚子會脹脹的不舒 服,以後你要多體貼你的太太,幫忙做家事。」 .直接說出正確醫學名稱 在對孩子說明器官時,直接說出正確的醫學名稱,例如:「精子」「卵子」「子宮」「臍帶」「陰 莖」等,用「小雞雞」這種「代名詞」根本不對,與小雞的實體形狀也不像。媽媽的ㄋㄟㄋㄟ也是引 起孩子疑惑的問題,建議你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乳房,小女生長大後就會跟媽媽一樣,是以後 要給小寶寶吃奶的地方」。 .自摸,不需嚴厲責罵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指出,根據一項幼兒期的性行為調查,排名第一位的是「在家自摸性器 官」佔78%,其次是「想看別人光身子」佔37%,再來是「問性相關的問題」佔34%,「碰觸別人 的性器官」佔22%,比例也不低。可見幼兒讓家長感到臉紅的性行為,普遍存在其他同年齡的孩子, 這些行為都屬於正常的兒童發展,爸媽不必過於吃驚。 爸媽也應教導孩子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不可任意的觸摸別人的私處,爸媽也不需嚴厲責罵孩子撫 摸自己的性器官,導致孩子更加好奇更想摸,但也不能縱容不管,建議你引導孩子轉向其他有趣的遊 戲,或到戶外打球、玩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是爸媽愛的結晶」 家長應嚴格把關,杜絕不良的色情影片,若不小心被孩子看到電視節目的男女親熱畫面,可以跟孩子 說:「叔叔阿姨在床上親熱做愛,是因為他們很相愛。你就是爸媽做愛的結晶,是上帝給我們最好的 禮物。你長大後也會找到心愛的人,你們也會做這樣的事。」 爸媽也可以找一些性方面的圖畫書,如《我從哪裡來的?》(遠流出版),從簡易的圖像中教導幼兒 正確的性知識,不要讓性成為見不得人的秘密。在戶外踏青時,引導孩子觀察雄雌昆蟲交配、幼蟲如 何長大成蟲,這些都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活教材。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不生病』學校

2011年10月07日
公開
47

奇蜜育兒電子報(小班寶寶) 『不生病』學校 幾天前,有一位媽媽打電話到幼兒園,她說:『我不在乎孩子在學校學到什麼,我想找一所『不生 病』學校。』 孩子剛上幼兒園,由於身體的抵抗力尚差,跟外界的接觸一下子擴大了,容易在幼兒園的群體接觸 中,彼此感染一些疾病,我們稱為「幼兒園生理症候群」,然而,許多孩子常見的傳染病,即使是沒 上學的孩子也有可能被感染。 幼兒園裡的早晨,常見很多孩子睡眼惺忪地被帶到了學校門口,媽媽嚷著快點進教室,上班要遲到 了;孩子放好東西,坐在位子上面對著早餐店為他準備的奶茶和蛋餅…。 接著,一天緊湊的生活展開,戶外運動、聽故事、玩遊戲,很快就到了〝午餐大戰〞的時間,孩子因 為挑食,對於學校準備食物敬而遠之,有的因為昨晚睡眠不足,這時已經呈現想睡的狀態…。 好不容易可以小憩片刻,孩子又因為要參加父母精心安排的課後才藝活動,提早被叫醒…;然而,晚 上八點,家庭的活動才剛要開始,十點左右,孩子被匆匆趕上床。 這種吃不好、睡不飽、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大大減低了孩子的免疫力。 這幾年,由於腸病毒及新流感的流行,學校對於預防工作及清潔消毒不敢輕忽,有些學校提供了酒精 乾洗手讓孩子在入園時、用餐前清潔消毒,更有些學校還提供了空氣清淨機、紫外線殺菌燈,幾乎創 造了『無菌』的環境,預防工作做了這麼多,但孩子入學之後,就是很容易生病,到底要怎麼樣才能 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呢?其實,生活只需要一點點的調整,就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吃對了,孩子就能健康長大 當季新鮮、無添加物的食材,鮮度和味道都是最好的,還可避免吃到浸過化學保鮮劑的食物。營養的 早餐是孩子一天活力的來源,牛奶、土司加蛋(或三明治)、水果搭配,就是簡單好飲食。忙碌的上 班族媽媽可以花點巧思將現成熟食轉變為美味、營養且有媽媽味道的餐點,例如:把現成的菜餚帶回 家後,換裝在盤子裡,燙點青菜或是切些小蕃茄做裝飾,顏色會更漂亮,搭配果菜汁或水果,都是不 錯的選擇,營養也能更均衡。如果買的是真空包裝的調理包,則可以下鍋加點青菜重新料理,除了能 夠均衡營養之外,也可以避免市售醬料過鹹的問題。 •睡眠,給孩子最營養的維他命 四歲左右的孩子每天睡眠時間約十二小時,生長激素不僅能增強孩子的免疫系統,讓他更能抵抗病菌 的入侵,因此,孩子最好在晚上9點前就上床睡覺,以便在10點進入熟睡期,讓生長激素達到最高產 量。對孩子來說,睡眠是最好的休息狀態,可以消除身心的疲勞,長高長壯也是在睡眠中進行,正驗 證了台語古諺「一眠大一寸」的說法。此外,睡眠時還會分泌與記憶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對於孩子 的記憶和學習也有幫助的,而且,很多孩子沒睡飽就起床,容易養成有起床氣的習慣,要不然就是呈 現發呆、昏昏欲睡的狀態,不但一整天沒有辦法集中專注力,情緒也不穩定、容易浮躁不安。 •每天動一動,頭好壯壯身體好 科學家很早就發現運動跟情緒有關,血液循環好,讓孩子的思考靈活。從近期的腦神經研究中也發 現: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思考記憶也更強,父母要放手鼓勵孩子去打球、游 泳,愛上各種活動。 •時時勤洗手,健康跟著走 確實依照「濕、搓、沖、捧、擦」五步驟,徹底清潔手心、手背、指縫及指甲縫。尤其「搓」,記得 要搓足20秒;大人自外返家時,也記得要正確洗手。 因此,只要爸爸媽媽平日多留意孩子的飲食、睡眠,一起多運動、常洗手,就能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生活作息其實就代表著一家人的生活態度,尤其家中多了一個小小成員之後,爸爸媽媽必須重新調 整,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全家人一起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