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貝們與媽咪的生活

日期

#Tag

嬰兒期,請多跟寶寶說話

2009年05月19日
公開
47

我有一位學生,結婚不久便懷孕了,她捨不得剛開始的事業,便把孩子托給鄉下的婆婆帶,不料,兩個月不到,婆婆中風了,無法幫忙,便把嬰兒再轉托給同村的嬸婆帶。孩子從小就很乖,吃飽了睡,睡飽了吃。 冬天時,嬸婆把他穿好了衣服,放在門口曬太陽,夏天時,把嬰兒車推到大榕樹下,看著人來人往,都不吵鬧。她等到孩子要進小學了才把他帶回台北。想不到,現在三年級了,仍不適應台北的生活,時時想去田野上跑,不喜歡上學,學習緩慢,上課不專心,缺乏主動性。 她聽到很多有關注意力缺失的故事,便來找我,希望做神經上的檢查。她說她與她先生都是博士,孩子智商應該沒問題,想要知道大腦是否有病變。我聽了她描述孩子成長的過程後有點感慨,問她怎麼忘記了1995年的那個重要的研究:孩子的智力跟他在3歲以前所聽到的語言多寡有正相關。 別以為小小孩聽不懂,就不跟他說 這個研究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平均一小時跟嬰兒講1500字,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平均一小時講2100字,但知識水準低,整天愛看電視,尤其領救濟金的父母,只跟孩子講600字而已。研究者推算到孩子3歲時,愛跟孩子說話的父母已經跟孩子講了四千八百萬字了,而惜話如金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才聽到一千三百萬字,差了3.7倍。 這個研究發現最重要的時期是1歲以前,也就是一般人認為孩子還聽不懂父母在講什麼的時候,最關鍵。那些認為孩子反正聽不懂,在他們12個月以前不跟孩子說話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認知能力上的發展比一開始父母就跟他們說話的嬰兒差了許多。當這些嬰兒長到3歲時,研究者給他們作《史丹佛-比奈智力測驗》,發現孩子的詞彙與他小時候聽到字數的相關係數為0.6,假如扣除父母平日掛在嘴邊的「把飯吃完」,「快去洗澡」,「快去睡覺」,這種例行公式的句子時,這個相關升到0.78,實驗者繼續追蹤這批孩子到他們9歲,這時,他們在嬰兒期所聽到的字數與他們在《Peabody圖片詞彙測驗》的相關是0.77。 與小嬰兒的生活對話,能促發大腦神經連結 父母在替孩子換尿布,洗澡,餵飯時所說的話可以促發孩子大腦中神經的連接,使他將來在處理訊息,思辨命題上比別人快。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不跟他說話,其實,那時候說的話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出自於學前教育雜誌2008年12月號】

學習不要當直昇機父母!

2009年05月06日
公開
39

您也是直升機父母嗎?少子化時代來臨,家長過度保護小孩,雖然出自於關愛,但輔導老師表示,家長若對孩子干預過多、管得太緊,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小孩也會變得被動、不敢做決定。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親子間多溝通,父母要多傾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何謂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近年美國媒體常用的字眼。形容過度關心和呵護子女的爸媽,因為不放心,於是對子女的任何事都要插一腳,有時甚至過度干預,就像一台直升機嗡嗡嗡地,一天到晚在小孩頭上盤旋不去。這種父母的出發點來自關心與疼愛,卻常讓子女感到龐大壓力。 直升機父母不好嗎? 直升機型的父母因為擔心孩子「不行」,常常不肯放手,但小心最後可能害了孩子。甚至部分孩子因為父母過度呵護,長久下來,連怎麼過馬路都不會,更曾有孩子因此發生車禍,留下永難彌補的創傷。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事必躬親,最常見的莫過國中小校門口一早總是擠滿送孩子上學的父母。很多父母擔心路上交通狀況多,不放心孩子自己走路或搭公車上學,總是要親自牽著孩子過馬路、等紅燈,或是騎車開車到校門口,親眼看著孩子進校門。但長期下來,孩子失去「被訓練」的機會,變得不會自己坐公車、不會獨自過馬路,面對馬路上的各種狀況時,也沒有應變能力,反而容易出車禍。 比方說,有的孩子過馬路時只會知道看紅綠燈,一遇綠燈就往前猛衝,卻不知還要多留意有些和自己同方向的轉彎車,可能會被撞上;曾有一位乖巧的國中女生,從小天天由媽媽接送上下學,上了國中後才開始自己走路上學,但沒走幾天,就在過馬路時被轉彎車撞到,最後送醫不治。 學習不要當直昇機父母! 小孩放學回家後,直升機父母總是不斷提醒小孩「寫作業時間到了」、「快去念書」、「趕快上床睡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要求小孩執行。但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干預,會讓小孩倍感壓力。家長不停地提醒和叮嚀,甚至不斷動手為孩做這做那,會讓小孩覺得父母很囉唆、很煩,很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或產生衝突,或是小孩會覺得,「反正都是你們在說…」,於是變得沈默和疏離。 直升機父母多半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表現,小孩月考成績若不理想,家長總會認為小孩用功不夠,不讓小孩有機會說明。另一個現象是,父母幫小孩安排所有生活大小事,容易養成小孩被動的個性。例如國中輔導課有學習輔導課程,要學生擬訂讀書計畫,但老師發現,學生不知道要如何規畫時間,因為都是按著父母的腳步安排時間。 「家長要適度放手,讓小孩學著成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給予時間和空間,讓小孩學會自動自發,且可以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凡事都必須仰賴父母。 --------------------------------------------------------------------------- 資料來源:聯合晚報 文章出處:http://study.wcjhs.tyc.edu.tw/b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04&blogId=60

台銘聚焦�曾馨瑩先生女 郭家將三喜臨門

2009年04月30日
公開
45

更新日期:2009/04/30 12:22 廖雅玉  文章出處:yahoo news 曾馨瑩生下女兒,為郭台銘再添千金,但其實郭家喜事可不止這一樁,包括郭台銘的女兒和媳婦,也都懷孕「增產報國」!曾馨瑩的好友兼舞蹈老師張勝豐就透露,曾馨瑩沒有因為懷孕胖很多,加上有在跳舞,產後復原應該很快,不過曾馨瑩還是請她的這些好友們,等她到坐月子中心再去看她,至少氣色會好一點。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2009.04.04):「我想女生可能好一點,她將來可以照顧我、陪我,撒嬌一下。」 原來郭董的話裡,早有玄機!曾馨瑩生下的果然是女寶寶,3個月前還挺著大肚子回娘家過年,現在再添千金,母女平安。 張勝豐:「問她就是什麼時候,我們就是我跟其他舞者去看她,她說是希望到坐月子中心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再去,因為現在剛生產完,那時候狀況會比較好。」 身為曾馨瑩的舞蹈老師兼麻吉,張勝豐說開心,但還不急著去看郭太太。張勝豐:「當然很高興啊,她們平安,母子都平安,其實她沒胖很多,所以復原還蠻快的。」 要等狀況好一點,才見人啦!話裡似乎也透露曾馨瑩,不想被打擾,趕在4月最後一天生下女娃兒,郭家喜事可不只這一件,包括郭台銘的女兒郭曉玲、媳婦黃子容都即將「增產報國」,到時候可是三喜臨門。 ======================================================================== 怎麼這麼早....?

11種細節 帶出快樂的孩子

2009年04月30日
公開
34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製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1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 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劄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 10 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裡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文章出處:http://hk.myblog.yahoo.com/awah719/article?mid=38)

抱2月嬰搭機車 新手媽顛死兒

2009年04月13日
公開
33

阿彌陀彿....真是可憐... ========================================================================= 〔記者黃良傑�屏東報導〕市面上無嬰幼兒安全帽,發生危險責任該屬誰? 鄰居好意 載母子返家 屏東縣枋寮柯姓女子抱著未滿2月嬰兒赴衛生所打預防針,返家時巧遇騎機車鄰居,鄰居好意搭載,因路上顛簸,疑擠壓嬰兒頭部未閉合的大小囪門,隔天,嬰兒猝死,屏檢主動分案偵查,柯女淚灑法庭坦承過失,因法律未規定嬰兒不能抱坐機車,市面又無嬰兒專用安全帽,這位母親獲不起訴。 柯女(25歲)初為人母,97年1月24日,抱著嬰兒走路赴衛生所打預防針,返家途中巧遇以前的鄰居阿芬(姓名不詳),阿芬好意搭載其母子回家。 返家途中順利沒有摔跌或擦撞,但道路顛簸不平,也不時煞車停等紅燈,不過,嬰兒當時並無異狀。隔天,嬰兒送回阿嬤家照顧,突然鼻血流不止,嚇壞阿嬤和母親,緊急送醫搶救,仍回天乏術。 法醫研究所鑑定出嬰兒猝死原因為「右側硬腦膜下腔急性大量出血,導致神經休克死亡」,懷疑嬰兒腦部曾受擠壓。 不怪鄰居 新手媽認罪 柯女回想當初因路途顛簸可能擠壓了嬰兒頭部,碰撞到未閉合的卵圓孔囪門,檢方進一步問阿芬住何處,被告卻不清楚,也不想怪罪好意的鄰居,她向檢座坦承過失犯行。 已失至親 母獲不起訴 檢察官翻遍交通法規,只有規定汽車搭載嬰幼兒,須放置安全座椅上,卻沒有規定不得抱坐機車,嬰兒未戴安全帽雖有過失,但安全帽專賣店並沒有賣嬰幼兒安全帽,未足歲嬰幼兒頭頸部未發育完全,若戴上一般安全帽,或硬殼滑板帽,反而造成傷害。痛失愛子的柯女身心煎熬,承受天人永隔的鉅慟,遠超過刑法的懲罰,因此,不起訴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