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好文~別把對方框在框框裡面

2015年05月29日
好文~別把對方框在框框裡面_img_1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別把對方框在框框裡面

朋友問我,關於孩子的分離焦慮。孩子很內向,適應比較慢。家長也去
就醫,醫師也認為很正常。

我老生常談一句:「跟自己比,不要一直跟別人比!」

有些家長平常也這樣跟孩子說,可是自己做不到。看到孩子有哪方面不
如人,就會非常緊張,然後,把焦慮擴大到幾十年以後。譬如,3歲孩子
比較內向,可能就擔心「那30歲的時候,還這樣無法融入團體,那會不
會找不到工作?會不會變媽寶?」

個性本身沒有好壞,要看在什麼情境,遇到什麼樣的人而定。

講話直白,人際不見得和諧,卻可能很受到媒體關注。內向樸實,但很
有可能因為才能受到肯定,而擔任領導者。外向活潑,但因嫁進一個傳
統保守的夫家,而被打壓閒話…

又像不少男性朋友,喜歡天真溫柔的女友。但是進入婚姻,又要成熟溫
柔的妻子。

有時候,不是真正對方是什麼樣子,而是詮釋對方的我們,處在什麼樣
的狀態。我跟孩子們談,孩子們都講得出來,如果我們很生氣的時候,
就會一直看到對方的缺點,如果我們快樂的時候,比較能因為對方的優
點而愉悅。

再轉個方式來說,當孩子害怕的時候,我們是什麼狀態?是害怕孩子的
害怕?還是覺得人會害怕很自然,所以包容接納?

我們用平靜去牽引孩子,讓孩子更接近平靜。而不是生氣孩子生氣,害
怕孩子害怕,焦慮孩子焦慮…,然後激化我們自己跟孩子的情緒。

然後,人有彈性,這點我們不能忘記。內向的人,為了做好領導的工作,
可以暫時表現出外向性的行為。外向的人,在壓抑沉悶的環境,也可以
暫時收斂。

我們看人的方式,如果越寬廣,對方就越自由。如果我們看人的方式越
狹窄,對方就像活在框框裡面,對方過得不自由,我們也因為對方逾越
我們的框架而感到礙眼。

其實,這個社會對人的要求很多,不同情境,就要有不同樣貌。人只能
微調,沒辦法百變,真的能做到百變,那跟虛偽只隔一條線。

接納才能開始改變,至於框框架架,常讓人變得複雜。人,就是簡單一
點好,快樂不見得多多少,靜靜地幸福就好。



*******************


『我們用平靜去牽引孩子,讓孩子更接近平靜。
而不是生氣孩子生氣,害怕孩子害怕,焦慮孩子焦慮…,
然後激化我們自己跟孩子的情緒。』


這陣子..或許是突然卸下會考壓力
小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轉移
情緒不但並未因此鬆懈
反而好像更容易因微小事件而波動...>"<

我知道這是老問題..
之前的平靜..只是因為未被觸動
並非宿疾真正被連根拔起
現在只是重新又化暗為明而已...

是的,為此..我是頗傷腦筋
那天去聽王理書老師演講時
一度也想提出來跟老師請益...

後來,在老師回答別人問題的解說中
我似乎隱隱見著端倪..
感覺有點清晰..又彷彿..還帶點模糊...

我認真的反問自己~~
到底是真的不知道解決方法
或者只不過是懶得去想、去試
只想快速便利求得一勞永逸的良方!?....

我的提問是真心想求得解決問題之道
或者只是希冀能得到老師給我保證
說我做得方式是對的
說我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變壞!?...

最後,我並未發問..不是因為膽怯
而是我明白~~
人生的問題,從來就唯有自己面對一途

每次面對孩子情緒失控...
我只是默默平靜接受..未當場予以糾正時
心中總會升起是否『過於寵溺』的掙扎...

洪老師分享的這些話~~
"接納才能開始改變"、"生氣孩子的生氣"
讓我又能在心中幫自己加油、打氣
相信,我的方式
對於我和孩子..是最適合..最好的

我告訴自己~~學著等待 & 深呼吸~~(ˇ�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