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記者與我】三"聚"頭座談

2023年11月03日

【記者與我】三"聚"頭座談_img_1

 

今天的公民記者課
一樣由Stephen老師上場
雖然只有短短4小時
但,老師安排得十分精彩
特別邀請新竹市地檢署法醫楊敏昇
及資深媒體人談曉泉蒞臨座談
題目是【記者與我】
光看陣容就好令人期待~~(。◕ ∀ ◕。)

課程一開始
Stephen老師先為大家講解
補充介紹「新聞」的基本知識
新聞都是真實的嗎?...
老師說,大約一半一半吧...
這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一為受眾:讀者(閱讀人)自己的解讀
稱為【認知真實】;

二為媒體人報導的角度
細節會被過濾
只呈現媒體想呈現的樣貌
稱為「媒介真實」;;

三為事件本身的真實性
稱為「事件真實」;

而新聞呈現出來的
則是由這三方互相交集出來的地方(如圖示)

再來談到【新聞的價值】時
老師先為大家講解「拉斯威爾傳播模式」
(亦稱注射針理論)
表示一路暢通到底(關係圖可見附圖)

接著也列舉了幾項關於新聞價值的特點
1.真實性  2.影響性  3.變動性  4.人情趣味
5.重要性  6.異常性  7.時效性  8.可及性
9.衝突性(新聞)

撰寫新聞時
可以用小說理論來表達
意即分人物、對話及故事三部分
老師表示,自我對話也OK
至於故事,則要有轉折才易吸引讀者~~(。✪‿✪。)

上完知識理論課程
接著今天的貴賓之一~
資深媒體人談曉泉先到場
便由他與大家聊聊記者實務上的樣貌

他為記者下的定義是「說故事的人」
當他身為在第一線的記者職務時
隨著經驗的累積及意識的提升
他在看「記者」這個工作時
開始會出現與自己這樣的對話~

「我報導這則新聞時,
   對社會是否是正面的幫助?
   或者會傷害了某些人?」

「我看到事實的片段面向,出了報導
   便要承擔記者要承擔的責任及使命感...」

「我的報導代表部份人的角度?
   或是多數人的認同??...」

談曉泉說,
記者應該要聽到各種面向的不同聲音
然後,找到最大的交集!

他也分享了幾則當時在水果日報工作的故事
以及新聞環境生態的變化
曾經讓他滿懷熱忱與動力的工作
慢慢地在許多身不由己的妥協與趨附中
消耗了他的動能
也在他內心產生了衝突與矛盾...

於是,他決定忠於自己的心轉換跑道
雖然過程不是那麼順利
(畢竟才能太多...能拍、能寫、能編輯
   還有清晰、理性的口條能獻"聲")
最終在他的堅持及因緣俱足下如了願

談記者這一段的分享
真是讓我內心向他按了好幾個讚
由衷佩服他說不的勇氣
欣賞他忠於良善的本性
抽離混濁,回到自己
重新沈澱與梳理自己
不為五斗米折腰...
這真的很不容易呀!!(..◕‿◕..)♥

接下來,
另一位貴賓急匆匆而來
公事繁忙的他
還是從看診的空檔中硬是擠出時間
來與大家座談與分享
滿足了多數人(包括我)
對法醫這個職業的好奇心....

楊敏昇先生話速有些快
邊拿著麥克風,邊偶爾擦著額上的汗
語調平易近人、輕鬆自然
一點也沒有死板板的嚴肅司法人的味兒
他在講述時
我認真的看著他的眼睛
偶爾和他對上眼時
我感覺他眼神一點也不殺
滿是真誠及帶著一點點
與大家分享的興奮

在我看來,
包括Stephen老師,他們三人能成為好朋友
果然是「人以群分」~
即使處在工作崗位上
不一定是他們的夢想或符合期待
但,他們依然忠於自己
負責任的做好本分!!(。✪‿✪。)

可惜因為楊法醫還要趕場
做完分享、回答提問後便先行離場
再次由談記者登場接受大家提問
最後,輕鬆、愉快的聽完2位貴賓的故事後
Stephen老師殘忍的要大家在非常短的時間
(大約半小時吧!)
要大家針對剛才2位的分享內容
選擇一位整理出500字內的新聞稿.....

每堂課的"大魔王"就是這個時候了
在時間壓迫下
以著"一指神功"龜速般的手機打字速度
真的很容易引發我的焦慮啊!!!!ᕙ(⇀‸↼‶)ᕗ

我後來選擇談記者饌寫
得到的評論和多數同學一樣~
「寫得比較像是心得,不是報導。」

初始,我還不太明白
在回程路上,我突然想起
上次課程裡「客觀」的練習
再來比對自己今天的內容後
我懂了.....

以下,我就試著秉持這個原則
再次整理兩位重量級人物的座談內容~

★ 楊敏昇現任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法醫,專長是
    放射及檢驗,曾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擔任助理
    教授。參加第三屆基層法醫考試轉換人生跑道。
    楊敏昇強調,司法是獨立的,每個案子對案主
    家來說都是大事,把每件案子都辧好是他對自
    己的期許。

    楊敏昇說在25年的法醫生活,在他手上也有未
    偵破的兇殺案,面對這些懸案,他表示破案有
    時是需要運氣的,他是凡人,只需做好自己的
    事,無愧於心、盡力了即可,其他就交給上帝。

    楊敏昇表示,在法醫的工作中相驗和解剖是分
    開的,如此能讓調查結果更有公信力。至於案
    子不分大小,是由各法醫依序輪流承接負責,
    他與同事間的相處模式保持「無為而治」、
    隨順自然的原則。

    至於夢想,楊敏昇說他喜歡陽光、活潑的環境
    ,和學生打球很熱血,教書是他的「愛人」,
    在未來的生涯規劃中,他想圓在大學擔任教授,
    以及到海外演講的夢想。

    最後,楊敏昇表示只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
    論處在任何環境中都能生活快樂。

********

★ 談曉泉是資深媒體人,是前蘋果日報駐新竹記者,
    也曾在客家廣播電台工作過,現攻讀AI博士班,
    他再三強調,記者只是一個說故事的人,編輯新
    聞要保持客觀,讓自己看見的面向更寬、更廣,
    是成為好記者的基本養分。

     談曉泉說,做新聞提材前要先和當事人核對溝
     通,「採」:收集資料;「訪」報導新聞要講
     究真善美。他表示現今媒體多的是民營企業,
     主要目的是營利及新聞的衝突性,他認為定位
     及看待現代新聞環境有三要素,1.真、2.不尖銳
     3.期望可以更美好。談曉泉也呼籲受眾要客觀
     的看待新聞,不涉入情緒,不要對號入座、代
     入感過深,讓新聞跟現實生活保持距離。
     
     最後,談曉泉也表示對AI生成新聞的看法,他
     覺得最大的優點是不會代入情緒,避免情緒性新
     聞能回到說故事的本質,他認為新聞本就應該要
     平舖直敍客觀的表達。對自己未來的期許則是能
     取得AI博士學位,簡單的過生活。

自由書寫第1712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