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andy*

日期

#Tag

寵愛自己,快樂做母親

2010年06月03日
公開
47

親密互動]文章列表: 寵愛自己,快樂做母親 文�賓靜蓀 工作超時、風險最大、身分多重、萬事扛下,媽媽們是負擔超支的一群,很多人為她們加油打氣,但是很少人看到她們的苦與痛。究竟媽媽們想什麼?要什麼? 「真的對母愛有份敬意 就該把母愛當成平常的愛 把母親當成平常的人 關心她的壓力 別再給她壓力 偉大這個字眼冠在她們身上無疑是鼓勵 她們無止境的付出 無條件的犧牲…… 那麼多身分每一個都用盡心力體力愛力 毅力耐力 誰還能忍心要她們參加追逐偉大的競賽 偉大 聽起來像是要挑戰極限 但母愛真的要適時休息 最好的方式就是幫她們卸下重擔……」 許常德《母愛真可怕?》 這是作曲家許常德用反諷方式挑戰台灣社會對母親的不合理期待。工作超時、風險最大、身分多重、萬事扛下,媽媽們是負擔超支的一群,很多人為她們加油打氣,但是很少人看到她們的苦與痛。 母親節是媽媽的辛苦終於被看見、有資格講真心話的一天。《親子天下》特別做了一項「媽媽的真心話」網路調查,兩千多位媽媽真心話反映的,正是她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缺乏自我的母親 對媽媽們心情與處境最貼近的形容,排名第一是「很忙碌,已經好久沒有經營自己的興趣和嗜好」。像個陀螺一樣,多重身分的媽媽們,總是把自己的興趣與需求放在優先順序的最後。雖然仍有三成的媽媽覺得「很快樂,甜蜜大於負擔」,但是也有超過三成的媽媽們,處於無奈、壓力、徬徨、寂寞和挫折中。或可窺見現代的媽媽們,多數仍需承擔著時間和精神的壓力,不得解脫(表一)。 或許因為如此,當調查問媽媽若能跟老公「許願」,母親們的心願是什麼,排名第一的願望是「希望老公多愛我一點,體貼我的情緒和心理需求」,比例遠遠超過其他選項。 覺得自己「能量超支」的媽媽,亟需另一半的精神支持與體貼。但即使放媽媽一天假,可以隨心所欲,多數媽媽仍舊把維繫家人幸福的責任扛在肩上。半數以上的媽媽最喜歡的母親節禮物,仍然是和全家一起度過。希望和老公、小孩,甚至大家族(自己的媽媽或婆婆)共度母親節。 不過有一成六的母親,寧願選擇「一天的獨處時光」,當成母親節禮物犒賞自己,在「禮物」選項中排名第二。一成二的媽媽們跟老公許願希望能去一趟「沒有小孩的蜜月旅行」。七%的媽媽說需要自己獨處的時間,自己找樂子開心一下。 長期關注兩性關係、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剛從英國進修回來,特別感受到台灣家庭裡「以小孩為主」、「過度付出」的台灣媽媽處境。長期能量超支的媽媽們,總覺得有一種被虧欠的感覺;或走到另一個極端,小孩或家庭一有問題,就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很容易有一種幽怨或自虐的情結。 鄧惠文提醒,媽媽們要回頭審視自己,是否「過度拉抬」自己的本分。當自己過度付出時,也要求或期待家人也要相對付出,對自己或另一半都是不公平的壓力。能夠獨立成熟的處理好自己,才有餘裕照顧家人。 媽媽們的確需要喘息,但是休息的主導權,恐怕應該要自己主張,不能仰賴他人「賜予」。 美食家王宣一選擇在獨生子小時當全職媽媽,卻從未放棄自己的生活。她常自己開著車到處走,方向盤在手上,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一定要有個喘息時間,否則孩子像無尾熊一樣黏著,實在吃不消,」隨性、自在的王宣一不諱言。 媽媽們需要獨處時光 母親節在她家不是個特別被慶祝的節日,家人互送禮物也覺得很尷尬。她收到的唯一一件母親節禮物,是兒子小學時送的一張上面寫著「ㄌㄧㄨ」的卡片,還層層包裹起來。今年兒子已經二十四歲,這份禮物還沒有兌現。 王宣一的母親節因此很隨意,經常跟幾位「自立自強」的媽媽們,自己上菜場買菜、邀集幾個家庭一起吃飯,孩子們則隨便出席與否。 同樣喜歡做菜的作家蔡穎卿則強調,「媽媽的確需要一種心情上的轉換,但不見得要離開家。」她在生活裡休息的方法有很多,其一就是在生活裡創造樂趣,「因為是偶發,就有休息的感覺,」她回憶。例如,讓孩子泡熱水澡、在浴缸裡吃冰。 蔡穎卿也利用孩子入睡後,創造和先生獨處的時光,小酌、共讀、談天,藉以逃開每天生活的緊密感。因為不是久久一次,也正好是她的休息片段。 媽媽們需要一種安靜下來的獨處時光,去感覺、察覺自己。「安靜下來,一方面培養自己,一方面也是重新充電,重新讓自己有帶領孩子的力量,」蔡穎卿提醒。主張「享受生活」、而非「追求生活的享受」的她也觀察,台灣人享受生活卻聚焦在「活動」這件事上。假日本來應該用來緩衝生活的疲倦,但是父母卻疲於奔命,媽媽的心也跟著亂。 將芳香療法引進台灣的肯園負責人溫佑君,四十一歲才當媽媽,年幼的孩子完全攪亂她舒適、優雅的成人生活。但她體認到,「當媽媽就是學習去認識生命混亂的真相。」 她的專業是教導藉精油的氣味、按摩自己身體的觸覺來碰觸自己生命的課題,她也用園藝來給自己轉換、喘息的機會。 「在院子裡種花植草,有點像冥想,植物默默無語卻不斷成長,讓我在沈靜中感覺生命改變的力量,」溫佑君比喻。孩子和植物的分貝、狀態不同,但是生命原理卻是一樣的。 快樂媽咪的八個法門 美國《教養》雜誌(Parenting)建議八個簡單的思考法門,或許能幫助媽媽們「讓自己快樂」起來: •承認你壓力很大:挫折、生氣、易怒都是應該的,有這些情緒不代表你是個壞媽媽。 •睡眠充足:年收入超過一百萬的快樂,還不如每晚多睡一小時。 •考慮優先順序:好好利用時間(而非金錢),會使你更快樂。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例如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和孩子一起畫圖,打掃就請人來幫忙。 •給自己創造心流: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就很容易忘記自我,也會忘記時間。能經驗到這種心理學家稱為「心流」的人,會比較快樂。把力氣和最好的品質放到育兒必須做的工作上,會讓你感覺更享受。 •珍惜片刻:滋養正向情緒的一個方式就是停下來去欣賞某些片刻。例如,一大早,與其焦慮得去完成十件事,不如端著咖啡坐到窗邊慢慢啜飲,然後一邊欣賞孩子在一旁玩。這樣做不會改變你的生活,但是會讓你感覺平靜。 •每小時花十秒鐘,從一個比較高的角度去看你在做的事,感激你有一個這麼棒的孩子,而且和一個跟你有同感的人分享你的喜悅。 •把眼光放遠:眼光放遠有助改善你的態度。給你更多耐性、喚起你對短暫片刻的珍惜。 •加強和配偶的連結:和配偶保持開放的溝通、尤其是孩子出生之後。和另一半的關係不能「以後再來處理」。比較健康和實際的目標,是找出可以加強連結、兩人可一起做的事情,積少會成多。即使只是互相分享壓力,也都有幫助。 •表達感謝:感激是情緒的推進器。也許只是每晚說謝謝,或是找出新的角度去認同他。專家表示,每天寫下三件最棒的事,連續兩週,你的快樂感覺就會提升。 當然,生活中還是會有低潮,但你比較不會去鑽牛角尖,認為自己有問題。而且愈正面思考,你就會愈了解到,快樂是你可以掌控的。喜悅、滿足和成就都是快樂,而身為母親,就能享受到任何一種快樂。 母親節,是一個提醒母親角色獨特性的日子。節日的重點也許不是度過的方式,而是過的感受。做一個成熟健康的個體,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做一個快樂豐足的自己,才會帶給全家快樂豐足。媽媽需要被寵愛,但也要懂得寵愛自己。 >>延伸閱讀 母親的新挑戰:家務、家計兩肩扛 研究:稱職的母親,從關照自己的需求做起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網站 提供)

建立親子默契的好幫手──有趣的小遊戲

2010年06月02日
公開
17

親密互動]文章列表: 建立親子默契的好幫手──有趣的小遊戲 TJ老師◎著 我跟孩子一起看世界,一起聊是非,一起看天空,一起看甲蟲,一起看小花,一起看池塘,我們看世界的高度是一致的。 幼兒園裡,常有許多的等待時間,我稱之為過渡時間。因為在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裡,跟孩子上課時間太短,注意力無法集中,讓孩子自行遊戲時間又過長,情緒容易躁動不安,如何利用這樣的過渡時間,真需要花點腦筋哩。 每一天,我跟孩子都會有一段這樣的過渡時間,尤其是在等待放學的這段時間裡。 在等待父母來接孩子的短程時間裡,我會跟孩子玩玩簡易又好玩的手指搖,我們也會複習教唱的兒歌與童謠,除此之外,我也在想,應該可以來玩點不一樣的花樣吧。 於是,我們開始玩些不一樣的遊戲,這些有趣的小遊戲,成了增進我跟孩子默契與感情的好幫手。 我們玩……走線與跳格子 粉筆畫圈圈,粉筆畫線線,粉筆畫方方,粉筆畫迴旋,大大小小,長長短短,大家排好隊,輪流一起玩,雙腳、單腳,走跳,跑跳,什麼方式都可以,我們來玩多元有趣的跳格子。 等待的時間裡,我們跟孩子玩走線、玩跳格子,粉筆是好玩的工具。跟孩子一起玩規則性的遊戲,就從這樣的童玩記憶開始。 我們玩……益智猜謎 我問孩子答,孩子問孩子答,孩子問我答,只要答對就有獎。老師的糖果盒常被孩子們一掃而空。 提問的小老師說:「黃黃的,綠綠的?」孩子問線索,能吃嗎?大大的?小小的? 出題的小老師必須一一回答問題,提問的孩子會等待小老師點名後,滿意又有把握的說出答案。這樣的遊戲規則,是孩子很喜愛的。 這一次,小老師答案是:「向日葵。」隔了一分鐘,換了另位小老師,同樣的問題:「黃黃的,綠綠的?」同樣又問線索,同樣很有把握的回答問題。 「向日葵。」 「錯。」 是什麼啊?大家開始哄鬧。公布正確答案,小老師說:「瓢蟲。」 孩子一陣譁然。為什麼?因為牆上畫的瓢蟲是黃色和綠色相間。 也是對的,但是……真是一群小天才。 我們玩……比手畫腳 手腳並用,嘴巴抿緊,猜猜看,我表演的是什麼? 有時猜了好半天,就是猜不到,孩子會開始起鬨,讓你不得不公布正確答案,而正確答案往往都是出乎意料,不可思議。 這天,小老師比畫了好半天,答案從橘子到花朵,香蕉到蝴蝶,沒有一個是正確的,小老師雙手交叉,一副胸有成竹,任你怎麼猜就猜不到的表情。 一群孩子忍不住瞎鬧起鬨,「公布答案啦。」賣了老半天關子的小老師禁不起大家的起鬨,公布了最後答案,原來是「樹枝」。 果然很不可思議。 我們玩……猜拳 過渡時間裡,我們也玩猜拳。「一角,兩角,三角形。四角,五角,六角半。七角,八角,手扠腰。十一角,十二角,打電話。」「我家的我家的我家ㄘㄟˋ。我家的小雞我家ㄘㄟˋ。我家的公雞我家ㄘㄟˋ。我家的母雞我家ㄘㄟˋ。」「男生女生配。男生女生配。男生女生配。」「殭屍的殭屍的殭屍ㄘㄟˋ 。殭屍的耶耶僵屍ㄘㄟˋ。殭屍的咚咚僵屍ㄘㄟˋ。」 孩子的猜拳遊戲總是多變化,每一次的遊戲方式都不同,每一次的口訣也都不一樣,猜贏我,他們開心的大吼大叫,樂不可支,猜輸我,則每每要求再來一次。面對一群小蘿蔔頭,老師必須要有分身才能應付。 我們玩……閱讀 有時帶本繪本書,老師讀,孩子聽,孩子讀,大家聽。 他們現在很會讀書了,大家一起聽故事的感覺很棒,在藍天之下,在綠蔭之中,坐在幽靜的生態園畔,我跟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而過渡時間也不知不覺的流逝飛快。 跟孩子聊天聊地聊生活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他們有很多有趣而令人料想不到的主意。 有時他們說,我來聽,有時我在說,他們聽。我們話家常,談天又說地,他們會對我的穿著提出意見與稱讚,我也會對他們的日常生活言行提出建言改善。這樣的親師生活對話,在主觀的成人世界裡,是一件很難得的享受與經驗。 我常想,在學校的很多時間裡,他們跟我是對等的,當然撇開孩子調皮,老師必須板起臉孔,訓斥孩子的時間外。我跟孩子一起看世界,一起聊生活,一起看天空,一起看甲蟲,一起看小花,一起看池塘,我們看世界的高度是一致的。 過渡時間,應該也算是在課堂外的另一堂生活遊戲課吧。 寶瓶文化出版 《愛要剛剛好》 (資料來源:寶瓶文化 提供)

害羞的小孩

2010年05月21日
公開
18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很害羞,一看見陌生人就躲在身後,死也不肯去不相識的人家或場合,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教訓孩子一頓,或把自己的孩子與人家的孩子比較:“看,人家小強多大方,你看你....有什麼好怕的”。這樣做除了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外,於事無補。 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告訴孩子你明白他的感受。你可以說“寶寶,我知道你第一次去李叔叔家很緊張,是吧?”對孩子來說,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是一個很大的安慰。不過也不用太將就孩子而把事情的嚴重性誇大,譬如跟孩子說:“去一個新的地方真是令人緊張,換了是我,我也會很害怕。”孩子聽了你的話,就會更堅信去陌生地方確實會有令人恐懼的事情發生。 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而不是刻意去認同他的想法。你只要依事實直說就已經夠了。當然你也不要不耐煩地說“快走吧,別傻了,有甚麼好怕的?”如果家長經常這樣子和孩子對話,孩子就會漸漸認定父母不能理解自己,講了自己的想法,只會挨罵,而關上溝通的大門。 害羞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由於擔心別人逗自己玩尋開心,及怕尷尬。故此如果家有害羞的孩子,就不要在人前講一些令孩子可能尷尬的事情,也不要標籤孩子說:“我家的孩子就是很怕羞。”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外向的孩子比較。這樣子做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更加害羞。以理解的態度,讓孩子自然發展,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