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跑馬燈文案>>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瑞比寶貝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9年10月23日
公開
7

第18次上爬爬

第18次上爬爬

2009年10月18日
公開
18

聽國字拼注音

聽國字拼注音

2009年10月18日
公開
8

第17次上爬爬

第17次上爬爬

2009年10月17日
公開
23

長角96

這一頓牛排大餐 可是媽咪一個月前就預訂 才有辦法排到位置 沒辦法 最近三芝的「長角96」和「邊界驛站」實在太夯 每次經過都看到大排長龍 從木柵開了新店到八里的64號公路 沿途過了板橋就一路順暢 車不多路又新 感覺很有放假的fu 但行車到淡水就有卡住的感覺 經過一個半小時左右位於白沙灣附近的「長角96」 果然又是人潮洶湧 瑋雯阿姨一家早就就定位準備大快朵頤 瑋雯阿姨一家四口點了三客24盎司的執法者沙朗牛排 爸比點12盎司的紐約客 媽咪點8盎司的頂極菲力 比比寶貝點12盎司的執法者沙朗牛排 ◎前菜沙拉/公司湯---口味一般 ◎熱紅茶--份量算大 ◎爸比的紐約客牛排 ◎24與12盎司的對照組 ◎媽咪的頂級菲力 整體來說 前菜飲料都屬普通 但長角96的牛排肉質算是物美價廉 六七百元就能吃到台北一千元以上的肉質 而且上回在關渡的德國餐廳24盎司的牛排就要價2200 這兒24盎司的大沙朗只要680加一成服務費 加點的生啤酒也算一絕 味道有純純的麥香 不苦澀十分順口 只是天氣入秋喝起來會打哆嗦 而且還有現場的爆米花樂團演唱 整個氣氛就是high 樂團演唱的歌曲中英文都有 還穿插了20年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 頗有懷舊之風 難道演唱者知道台下這些忙著切牛排餵小孩的媽都是五、六年級生? 戶外用餐區旁還有小型遊樂場 很符合親子共遊的首要條件 比比寶貝和瑞瑞寶貝還抱起旁邊的小狗玩耍 玩一玩 就回到位置看看書 媽咪想今晚兩寶貝一定玩得很開心

2009年10月13日
公開
17

第16次上爬爬

第16次上爬爬

2009年10月09日
公開
14

第15次上爬爬

第15次上爬爬

2009年10月06日
公開
9

候文詠: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作者:採訪整理�張綾玲 出處:親子天下 「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侯文詠說,就算跟孩子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 _____ 升格為人父後,他接續以小說《白色巨塔》探討權力、《危險心靈》探討教育,《靈魂擁抱》探討名氣,一部部長篇小說,關照社會諸多議題。近日,他更以中國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為讀本,即將推出最新作品《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從這本極具情色意味的「禁書」裡,侯文詠竟然重新悟得了養兒育女之道…… Q:你的兩個兒子都已邁入青春期,可否聊聊一路走來,為人父的心路歷程? A:我兩個兒子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七歲,今年正好要考基測和學測。剛開始做爸爸,會想要「做之父,做之師」;等孩子慢慢長大,發現這期望太高,於是退一步想「做他的朋友」。直到有次去打禪,聖嚴法師問我:「做爸爸感覺如何?」我說:「只希望能做孩子的朋友就行了。」沒想到師父突然很正經的說:「侯醫師啊,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和他將來有很多錢報答你,或他變得很有才華……這都沒什麼兩樣。」當下,我嚇一跳,本以為這算夠卑微了。那時師父淡淡的說:「此時此刻,你就只要好好的跟他相處。」但我全沒「瞭」。 之後,小孩經歷國小,到青少年。我慢慢發現父母能影響他們的,真的很有限。往往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就算跟他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 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意指養兒不需用金、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所以說到心路歷程,我以前總說: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養孩子則從最初想「做之父,做之師」,到退而求其次,想能「做朋友」,現在則是「見景生情的陪伴」了。 Q:在教養過程中,你對孩子有過什麼樣的期許嗎? A:我最近看王浩威的書,裡面寫到台灣這一輩孩子受父母很大的影響。由於父母成就高,不免對孩子過度期待,而孩子也會覺得自己這輩子永遠超越不了父母。就像我孩子,倘若也想像我一樣考上台大、寫小說勝過我,恐怕會很辛苦,但我只是很幸運擁有了這些。於是更加領悟到對孩子有所期待,反而對他是種壓力,愈能了解「見景生情」的真義。 對於壓力,孩子多半是不會反映,卻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學校國文課本收錄一篇我的文章,有回大兒子問我,同學想知道會考什麼?我哪知道! 後來兒子拿試卷給我,結果裡面考修辭,還要比詞性,真難!我只考了八十幾分。兒子看了我的成績後很樂,直說這在他班上大概只是十幾名,頓時感覺老爸很親和、很有人性,直「虧」說:「你還作者咧!我以為你什麼都很厲害。」其實我有點表演,希望他們沒有覺得我真的很厲害。 坦白講,我可能在幾個專業領域做得還不錯,但這只佔我人生不到百分之一啊!其他部分都不怎麼樣。我老婆經常罵我笨,拍戲當製作人也常被說是個濫好人。我其實是不想讓孩子對我誤解,希望能回歸到比較人性本質面。 而在教養小孩上,最重要的就是給他練習tried&error的機會,直到變成內在的經驗。但往往做父母,總會幫孩子做好每件事,反倒剝奪他們「嘗試與犯錯」的機會,阻礙學習。就好比捷運悠遊卡弄丟,若你曾讓他自己去面對重辦、繳保證金……種種麻煩手續,他以後就會知道要小心點。孩子年紀愈小,閒的時間愈多,一定要讓他愈麻煩愈好,因為他現在不踩地雷,長大再踩到會更慘,即所謂千求萬求,最難求到他犯錯的經驗。唯有讓他有所學習,才會知道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所以我的孩子只要出什麼事,一定是讓他自己去解決。 Q:在教養上,你和太太的態度想法一致嗎?又是如何分工的? A:通常都是媽媽看到孩子的問題,我就會接手想點子,和孩子溝通。因為太太是牙醫,從小功課好又很乖,教起孩子很容易落入刻苦勤儉、認真,管得密不通風。我想女生像她這樣乖了一輩子,最好的命運不過是嫁給我這樣一個男人,哈哈,我比較有彈性,所以小孩寧可讓我來管。而且媽媽常常太心急,亂槍打鳥的一天數落孩子十八件事。但我覺得,教孩子不能同時講很多事情,只有「聚焦」才會有效。 在教養上,我經歷最久,長達六、七年至今還沒解決的,就是培養孩子「守時」。我的小兒子很會賴,常常下課看人家打籃球忘了時間,遲了上課或回家。但每次他遲到,我一定不在當下念他、訓他,而是等他有空時再好好聊。聊什麼呢?我要他回溯在整個過程裡自己的想法,要他至少記住自己最後一次看錶是何時?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就這樣,談了六年。他不煩嗎?我想會的。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人會做什麼其實都是潛意識,談到他明白自己的潛意識時,他的病就會結束。漸漸的,他遲到的次數減少了。 我這麼重視守時,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對其他人的promise(承諾),而時間又不會太哲學,是很好的借鏡。 Q:所以教養小孩,你會花很多時間和孩子談嗎? A:我感覺養小孩比較像養植物,要有長遠的計畫,要懂得聚焦。我太太養植物都不會活,不是澆太多水就是施太多肥。其實教小孩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當你用超過應有的熱情時,就會失去耐心、沒辦法持久。應該像農夫養一大片田,早起看有沒有水,該除草的除一除,很勤快但沒花很多時間。我常跟太太說,小孩要「陪伴」,而不要常常「看著」他。只要能把他旁邊的病蟲害和有毒物去除掉,讓他自己長,做這種事情就好。 還有,帶孩子是不能追求效率的。對人追求效率是什麼呢?是要他趕快長大、結婚、生小孩,然後送進棺材裡嗎?我認為,父母能對小孩人生產生的影響,可能連一○%都不到,正因如此,你更不能亂出手,因為你能跟他講的可能只有十句話、十個重點。千萬不要一直把想要給他的,統統強塞給他。我們要相信,樹苗只要有水分、養分,自己會長大,父母能做的就是「基礎工程」、除除草,我們很難把他弄得變漂亮、變大樓、甚至還做裝潢等。 Q:那麼,哪些是你所謂的「基礎工程」呢? A:譬如「健康」就是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我從小就把孩子丟去學游泳、打跆拳,各種能夠勞累的都要去做。然後是「品格」,包括:守時、懂得承擔責任不逃避。所以我會用六到十年來做,持續的、有態度的去做,花時間和他們聊,了解其中邏輯,但都不給結論,否則他們就失去學習的機會。 還有件事情我也和小兒子玩十幾年,就是「認錯」。他小學時曾經偷媽媽的錢買gameboy,甚至還搞出兩套聯絡簿來。我常講,你看報紙上或政治人物的行為會發現,他們跟小孩一樣,總是不認錯→說謊→把事情搞大→惹出麻煩→到最後事情就爆了。錯誤不會死,但死的是人錯誤的反應。我就會一次次的跟他談:你覺得事情在哪裡時付出的代價會最小?於是現在他慢慢比較不犯錯,也有勇氣認錯。 我所謂的基礎工程,還有「自我思考」與「連結他人」的能力。譬如有天他回家,問我要不要簽署讓判那位燙死親生孩子的父親死刑。我說我不簽,也舉了他自己小時候有次錯把葡萄酒當葡萄汁喝後的胡亂行為說給他聽,希望他了解,沒有一個父親願意殺死自己的孩子。我告訴他,做一個決定,不要只想一個角度,起碼要想兩個。因為大部分青少年的氛圍很小,很容易從眾。 我希望他除了會想,也要能夠去連結他人,用很快的速度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與在乎的事情。唯有這樣,別人也才能感受到你的想法與情感。 Q:對於課業,你有沒有什麼要求?怎麼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生涯的方向? A:以前年輕時會在乎,現在大了,比較在乎的反而是他們的態度。像現在他們都知道,自己混了兩年,要考學測、基測,這一年得好好地拚,否則以後就沒得玩了。這一年,反倒是我和太太最快樂和自由的時候。 我覺得,過去書念得好不好很絕對,以後出社會的成就,也很絕對。但多元化的社會,行業變多,只要有足夠熱忱、能力與興趣相符,同時可以熬過一段無聊過程以鍛鍊出一種專業,絕對能成為箇中佼佼者。亦即學歷並不等於人的幸福力。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讓小孩多方面去接觸,找到自己的興趣。 像我的小孩,從要當總統、消防員到當醫師,在他不斷的嘗試後,起碼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老大就說他想學財經,想變有錢。他小學三年級時曾經因為不愛寫字,跟我說他不想上學了,要我給他三天好好考慮。我說那也很好,可以在家自學,或者也可以日後去念職業學校,都會有出路的。結果他到處徵詢意見後,還是決定回學校念書,只因學校裡有同學可玩。 我的想法是,讓他們在自由中得到自由,幫助他們茁壯、長得更好,更有幸福競爭力,遠比課業、學歷上的高低還來得重要。而這一年,雖然似乎是被逼著要去念書,但人生的命運常常就是你碰到什麼,就去面對。不妨把學測和基測當做是訓練自己的意志力、當做是打仗,所以一定要吃得好、睡得好,只要用對的方法,就會看到進步。

2009年10月02日
公開
6

我們要多一點耐心

這是一篇爸比寄回家的電郵文章 媽咪看了覺得深有同感 長大之後 我們可能不記得哪一次成績考幾分 每天穿什麼衣服上學�吃什麼山珍海味 但我們一定記得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 ***************************************** 我們要多一點耐心!!! 父親很嚴肅地告訴我:「小孩子不乖,你要好好教他,教不聽,再教一次;教不聽,再教一次;有一天,他一定會知道的。現在你打了他,是你不耐煩,不是他不懂。他遲早會懂的。」 • 讀者文摘 2009/08/06 台灣的「模仿天王」邰智源演出任何知名人物都唯妙唯肖,加上說、學、逗、唱、主持無一不精的本事。問他表演是一種天分,還是後天努力的結果?他笑說: 「都不是,是我的父親給我的教育太好了,讓我很早就懂得『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道理…… 」 【撰文�劉子鳳】 小時候,我算是一個很有家教的小孩,碰上長輩一定會說:「李伯伯好」、「謝叔 叔好」……這些都要歸功於我父親的教育方式。他教孩子從來都是私底下好好說、殷殷相勸,從來不在外面打給人家看。比方說,小時候我很頑皮,老是在院子裏拿着竹 掃帚追人打,父親就說:「智源,我們出去散步一下。」走到外面,確定四下無人,父親才說:「智源,跟你商量一件事,剛才那件事……」他和顏悅色,沒有半點 責備的意思。 我愛問東問西,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父親也都讓我自由表達。比方說,我覺得父親人長得帥,簡直像劉德華;我的母親人長得胖胖的,實在只能用「可愛」來形容,心理就嘀咕:奇怪,我怎麼沒遺傳到父親的優點呢? 有一天,我指了指母親抱怨說:「爸,你長得這麼帥,我怎麼跟媽一模一樣『難看』呢?」父親聽了直笑,母親有點氣,說:「你這孩子,像我有哪裏不好?」 我想,也對!我的母親人雖然不美,但她念北一女時家裏窮,輟學養家多年,後來靠自己念完高中、空中大學,又念了日本近畿大學法政學系函授班,她是個法學士耶! 童年的幸福,真的一輩子都忘不了,家裏除了父母,還有可愛的老奶奶、叔公、叔叔、奶奶逃難時撿到的孩子,每個人都很疼我。父親要養一家人,還讓我念私立薇閣小學。那兒校風好,學生上課都背四書五經,老師會設計很多玩樂、尋寶遊戲,寓教於「樂」,所以我每天一早六點就起床背書、看書,拿了好幾次第一名。 到了叛逆期,父親最常提醒我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把我當爸爸,把我當成你的朋友,什麼都可以跟我商量。」上了國中,果然問題多了,那兒有不少「歪瓜劣棗」,一開始我經常被欺負,功課越來越壞,開始學會抽菸、打架、賭博。我還記得,我偷了父親一根雪茄,躲在房間內吸,聽見母親上樓敲門,馬上把雪茄藏到床 底下,母親聞到了菸味,追問我,我硬是說:「沒有。」她生氣了,撂了句:「等一下跟你爸講。」小孩抽菸在家可是大忌。到了晚上,我聽見父親的腳步聲,母親向他告狀。他打開我的房門,看我躲在床上矇着頭,把我搖起來,擠擠眼,示意不要出聲,轉頭大喊:「我、在、教、訓、他、哪!」然後就小聲說:「好好睡覺了。」 他坐在床邊,看着我睡着了,才靜靜地走開。事後,他才找一個私下相處的機會,嚴肅地說:「以後不可以這樣子哦!」 當時我沒戒,一直抽到二十七歲,後來看了我師父蓮生活佛的書,才知道吸菸的廢氣會堵住七重脈輪,妨害修行,二話不說就扔了菸。父子同心,父親那年六十七歲,也戒了菸。更有趣的是,可愛的老奶奶抽到快九十歲,同年也把菸戒了。 上國中的時候,我的確變壞了。當時的我愛玩、不念書,看到親戚念海軍學校,一個月可以領兩萬兩千元(新台幣,下同),心想:當「學生」也可以領錢?太棒了,就報考了軍校。 沒想到,有一年我碰上學長整學弟的歪風。他們知道我吸菸,放話要教訓我,一個相識的學長想解決這件事,我們在談判時,他出手打了我,我就抽出刀子抵抗,刺中了他的大腿,事情於是鬧開了。 出了事,校方打算以「暴行犯上」把我送交軍法審判,我被關禁閉長達一個月。父 親來探監,隔着門上的小洞抓着我的手,說:「你放心,我一定救你出來,男孩子不可以哭。」我「嗯」了一聲,其實,我後悔、害怕極了。 幸好校長饒了我,讓我開除走人,總算逃過坐牢的惡果,但父親卻必須幫我賠上十七萬五千元學費。犯了這麼大的過錯,父親還是沒責備我,只說:「我們好好考慮一下,以後你想做什麼?要不要乾脆介紹你去中央印製廠當電腦排版工人,一個月 四萬元也不錯喔。」 我想了一下,小聲告訴父親,我想念書,父親便拿出錢來,讓我去補習班補了一年。那次的轉變,讓我終於又回到童年時代作個「讀書人」的快樂。隔年,我考上國立藝專,之後當完兵,參加了製作人王偉忠的《青春大對抗》錄影,緊接着演了《連環泡》、電視劇《包青天》(獲金鐘獎最佳男配角獎)、《施公奇案》、《啞 巴與新娘》等,接着接演八大電視台的《主席有約》、中天電視台的《全民亂講》、《全民大悶鍋》(獲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獎)和《全民最大黨》,如此一路走紅到現在。 我感謝我的父親,他老人家一輩子以為我榮,不管我好也罷、壞也罷。我結了婚, 生了兒子,現在同樣也為人父,卻少了他的耐心。有一次,我的兒子見了我父親不肯問候,我氣得打了他一下,父親和小時候一樣,把我拉到一旁,問我:「智源,我們商量一下,你為什麼打兒子?」 我說:「他沒禮貌!」父親嘿、嘿笑了兩聲,說了一句:「是你兒子對我沒禮貌多,還是你對我沒有禮貌比較多?」我一時尷尬得不知如何回答。 父親很嚴肅地告訴我:「小孩子不乖,你要好好教他,教不聽,再教一次;教不聽,再教一次;有一天,他一定會知道的。現在你打了他,是你不耐煩,不是他不懂。他遲早會懂的。」唉!我的父親真是讓我汗顏。我不就是他口裏說的,教了一百遍、一千遍,永遠的「好孩子」嗎? 父親前兩年過世。我永遠不會忘記他臨終前拉着我的手說:「很感謝你為我做的一切。」當時,我怔住了,整顆心揪在一起,我想不起來我為我的父親做了什麼,只記得當年在考慮要念書還是要當工人時,他認真告訴我的一番話,他說:「你只要不作奸犯科就好,做什麼都無所謂。」我不敢說自己工作做得多好、讓父親多有面子,但我肯定自己有一個好父親;未來的日子,也會努力做一個好父親

2009年10月02日
公開
12

卡踏車花東行程

已經有六個月沒到花東騎卡踏車 一個半月沒去花蓮 對爸比/媽咪這種花東癮的患者 整個腳都不自在了起來 所以----- 我們要去花東單車碧海藍天行了.... **************************************************************** 碧海藍天兜風行 【基本資料】 預定日期:10/10~10/12 集合時間:早上9:30 碰面地點:台鐵東三門 【預定路線】 第一天(10/10)六 池上(台9)----﹝7.5公里﹞富里(台9)------ ﹝20.1公里﹞樂合(安通溫泉) 共27.6公里 第二天(10/11)日 樂合(安通溫泉) (193縣道) ---﹝23.4公里﹞瑞穗(台9)---- ﹝20.2公里﹞光復(台11甲)--- ﹝19公里﹞豐濱(台11)--- ﹝2公里﹞ 新社(海印民宿) 共64.6公里 第三天(10/12)一 新社(台11)--- ﹝13.1公里﹞磯崎(台11)----- ﹝13.7公里﹞水璉(台11)--- ﹝17.8公里﹞嶺頂(台11)------ ﹝7.1公里﹞花蓮市(台11) 共51.7公里 【行程規劃】 第一天(10/10)六 9:30台鐵東三門集合,預計9:55搭乘台鐵(1079車次),13:59 抵達台東米倉池上,組車後前往全美行/池上便當總店用午餐,經過綿綠如毯的稻海抵達富里鄉農會,可選購當地特產富麗米宅配/品嚐香Q的富麗米,之後緩下坡至縱谷中最大的城鎮玉里,品嚐玉里麵/橋頭臭豆腐,再續行至今天下榻的飯店「安通溫泉飯店」,安通溫泉有室內裸湯/室外湯池,室外湯池需備泳衣。 第二天(10/10)日 8:00用早餐,9:00出發北上,經過遼闊的稻野抵達瑞穗市區,品嚐吉蒸牧場鮮奶,續行至以生產文旦聞名的鶴崗,旁有大富農場綿延數公里的蔗田,景致壯闊,抵達光復先拜訪以冰品馳譽的糖廠,再享用午餐,下午從光復出發,走台11甲(光豐公路),翻過海岸山脈抵達豐濱,接著台11線欣賞海景,到達海印民宿,略作休息後,至葛瑪蘭海鮮用餐。 第三天(10/11)一 8:00用早餐,9:00出發,路旁的太平洋就在觸手可及的距離,磯崎過後開始結結實實的硬坡道,芭琦瞭望台為至高點,略做休息,再輕鬆下滑穿過「跳浪 隧道群」,抵達鹽寮,品嘗055海鮮,預計15:30前抵花蓮火車站,拆車/購買名產,搭乘16:30台鐵(1039車次),19:02到達台北。 【住宿簡介】 10/10(六) 安通溫泉 http://www.an-tong.com.tw/qa.php 10/11(日) 海印民宿 http://www.oceanseal.com.tw/

2009年10月02日
公開
20

第14次上爬爬

第14次上爬爬

2009年09月28日
公開
19

停收等慢

父母給愛的方式「停收等慢」 作者:李盈穎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忍一時,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更卓越的競爭力,停止溺愛,永遠不嫌遲!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闢,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在《溫公家範》這麼說。 對溺愛世代的父母,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卻不知道「該給什麼」、「該給多少」?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十一種大能力(編按:十一種能力包括:同理力、自信力、勇敢力、接納別人的能力、適度的表達力、決定的能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力),經過核對後發現: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 尤 其,父母溺愛孩子的「首要傷害」,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不行!」,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需要、想法。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 有自信,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他還能做什麼?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母,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 所以,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或是過度保護型,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停、收、等、慢」,收回一隻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 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 首先,要停下來。 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要替他做的,是我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樊雪春寫的〈我看見我的女兒〉一文,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專斷的愛」: 成長的歲月中,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做一場脫皮之旅,她洗得很高興,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就這樣一直幫 我洗到十八歲。她嫌我的頭髮太長,蓋住了眼睛,把我拎到理髮店,剪一個西瓜皮。理髮師一面剪,我一面掉著眼淚……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她會滿懷憤怒的把 雞吃光光……「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她恨恨的說。 「母親的背影,是我最熟悉的姿勢。」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因此,父母在給愛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是誰的需要? 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 第二,有些事要收手,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父母應該問:「現在發生的問題,問題所有權人是誰?」 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就像送給子女一份『信任他』的禮物,不用花錢,卻是一份無價禮品。」 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就不關父母的事,父母要收手,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就夠了。 等:不立即服務,讓他為自己負責 第三,父母要學會等。等一等,不要立即反應,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 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叮嚀嘮叨,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父母就得一直扮演「為孩子負責」的角色。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 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田先生有四個女兒,在一次家庭會議後,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洗碗筷,但幾天後,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隔天,田太太也停止做早、晚餐,孩子不解。只見田太太說:「很對不起,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 接著,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想不到田先生說:「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你們得照顧自己,自己想辦法了。」結果,等到他們回來,孩子都吃過了,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 慢:延後享樂,競爭力更強 第四,要慢。因為延後孩子享樂,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 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當時,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 的。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他會出去這個教室,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如果可以等,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會拿到最 喜歡的食物。 十多年後,米歇爾發現:「等待越久的小孩,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比較專心,表達力、邏輯力、計畫力等也越好,且其日後SAT(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的分數越高。」這就是被稱為「延後享樂」(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經典研究。 改變給愛的方式:先降低頻率,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要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並非一蹴可幾。初期,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然後再將「給愛」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很多高中生的父母,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但大學基測出來,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找志願科系。其實父母應該做的,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 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 「停、收、等、慢」,將你的愛昇華,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2009年09月27日
公開
11

珠心算檢定

珠心算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