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祕子

日期

#Tag

色彩喜好預示孩子性格

2008年09月18日
公開
13

色彩的偏好與性格有很大關係。孩子對色彩的選擇甚至可以透露他現在的情緒是快樂還是憂傷。   喜歡黃色的孩子最有創作傾向 在幼年時,黃色孩子喜歡一個人玩,他們豐富的想像力會把玩具賦予任何角色。長大後,這種孩子適合各種有趣的工作。他們總是相信著、期待著,他們更多地生活在未來,而不是現在。   喜歡紫色的孩子生活在豐富的內心世界裡 他們很敏感,容易激動。他們努力給周圍人留下好印象,同時能夠從另一面看自己。他們很容易受傷害,更需要他人的支援和鼓勵。   喜歡紅色的孩子最直爽和積極 紅色孩子好動,像個愛斗的小公雞,誰的話都不聽,非常不好教育。如果教育不得當,這種孩子長大後最容易敵視社會,有犯罪傾向。   喜歡綠色的孩子容易受傷害 綠色孩子很容易情緒失衡,變得具有挑釁性。他們氣量狹小,容易受傷害,但是不記仇。如果你主動表示好感和讓步,他很快就會忘記。信心、頑強是他們的性格特徵。   喜歡褐色的孩子經常處在自相矛盾中 一方面,他想獲得好處,與周圍人交往;而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封閉、自私、任性,處在抑鬱狀態,情緒落差極大。這樣的孩子在同齡人中以驕傲自大著稱。   喜歡藍色的孩子與紅色孩子相反 藍色孩子性格平靜、沉著、有條不紊,喜歡思考。藍色孩子很少成為同齡人中的領袖。不過,因為他們堅毅、平易近人的性格會得到孩子們的尊重。他們天生不自私,只要人們請求幫助,他們便伸出援手。   喜歡灰色的孩子最不引人注意 在夥伴中間他們不顯山不露水,既不想當領袖,也不表現熱情,通常,他們很善良,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這種孩子很嚴肅、聽話,是日常生活的好幫手。

增加幼兒抵抗力的10招

2008年09月16日
公開
22

分類:BB身體護理 2008/09/15 14:56如何增加幼兒抵抗力 據估計,幼兒每年傷風感冒的次數是6∼10次。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後,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免疫系統負責保衛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等傳染病原的侵害,可說是體內的保全人員。無須靠藥物或健康食品,以下10招便能捍衛孩子的免疫系統,使其發揮最佳功效。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80磅(約36公斤)以下的孩子,一天應喝的水量是每10磅體重對應250cc(也就是體重18公斤的孩子每天該喝1000cc的水)。 為了確保健康,應儘可能讓孩子理解喝水的重要。上學、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壺,車上隨時放一瓶水,規定吃晚飯時每個人都要喝水,讓喝水成為一個好習慣,而你也會發現水的另一個好處:即使不小心打翻,也不會弄髒衣物。 2.不必過於乾淨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乾淨,孩子沒有機會透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警告,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而美國醫學會也呼籲大眾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潔用品,因這些產品可能是抗藥性微生物的來源,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清潔的效果。 3.教孩子洗手 雖然太抗菌、乾淨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上廁所後把手洗乾淨,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4.足夠的睡眠 睡眠不良會讓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減少,生病的機率隨之增加。專家建議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時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片刻。 5.和孩子討論身體自我治療的能力 讓孩子瞭解身體具備的自癒力,當孩子感冒或擦傷,一起留意他復原的速度,如此孩子將學會相信自己的身體本能,不致過於依賴藥物。一項發表在2000年美國風濕病學年會的研究指出,慢性病童的父母如果經常和孩子討論疾病,強調他們的虛弱,將會讓他們更焦慮不安。 6.多和其他孩子接觸 根據2000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1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時即和較年長的手足,或托育機構裡的小朋友相處,日後罹患氣喘的機率減少一半。 研究主持人懷特博士指出,透過接觸其他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應,增強他的免疫系統,降低對過敏原起反應而引發氣喘的機會。 7.減糖 有些專家認為攝取糖分過高的飲食,會干擾白血球的免疫功能。 8.補充必需脂肪酸EFAs(essential fatty acids)。 EFAs能提供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決定細胞膜的流動和彈性,對免疫細胞非常重要。人體無法自行合成EFAs,只能從天然食物包括海鮮、蔬果等攝取,如鮭魚、鯡魚、沙丁魚等深海魚;胡桃、杏仁等堅果;亞麻仁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內也含有EFAs,但要注意,某些油如亞麻仁油需避免高溫油炸,最好直接加在烹煮好的食物上。 9.減壓 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壓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導孩子放鬆的技巧,適當安排活動,別讓壓力壓垮孩子的免疫力。 10.多吃蔬果 現代孩子容易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肺和消化道黏膜變薄,抗體減少,影響人體防禦功能。 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增加噬菌細胞的數量;強化天生殺手細胞活力;建立和維護黏膜、膠原組織,以幫助傷口痊癒。 胡蘿蔔及其他深橘色蔬果如芒果、甘藷等富含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細胞及黏膜組織健全,減輕感染;提高抗體反應,促進白血球生成;並參與補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 其他可以滋養免疫系統的蔬果還包括蕃茄、十字花科蔬菜、大蒜、香菇等。 教孩子正確的洗手步驟: a.先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b.抹上肥皂或洗手乳 c.依序從手背、手指、手掌再到手背仔細搓洗 d.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e.以清水洗淨 f.以紙巾擦乾或用烘手機烘乾 只要花15∼30秒洗手,就可消滅9成以上的細菌,當孩子放學回家或從朋友家回來時,記得提醒他要洗手。 (審稿專家:台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江伯倫) 資料來源:http://flash.yansh.com/bbs/viewthread.php?tid=985&extra=page%3D1

心理強度,決定運勢強弱

2008年09月16日
公開
15

你常把「啊,完了,沒救了!」「我不可能熬得過去。」「我該不是一輩子都這麼衰吧?」等話語掛在嘴邊嗎? 請注意,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宣判自己前途死刑了。 近年來,《秘密》、《吸引力法則》、《情緒的力量》等書籍在書市發燒,其核心觀念就是:心想事成。人們之所以失敗的理由,通常是他們把焦點凝聚在他們「不想要」的東西上,覺得自己老被欺負、工作不順……等負面的念頭,最後就會吸引來負面的事情,但若把意念放在「想要」的正向事務上,一切就會逆轉。 這種理論真的可信嗎?光用「想」的就能決定事情的成敗? 每個人都有「超能力」 Dr. Soul心靈醫生心理診所院長莊凱迪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潛意識其實一直在暗中替我們做出各種決定。」潛意識中的想法,會變成自己給自己的預言,最後在生活中實現。 若從這個角度來看,《秘密》書中的理論,是可以得到驗證的:我們心中的信念,的確會吸引某種類型的人,來參與人生中的各種事件。 相不相信?心理素質的強度,跟你的財富是連動的。 美國馬里蘭州陶森大學經濟學家梅利沙.葛洛布茲分析英美兩國的調查資料,研究什麼樣的人在工作上會獲得成功,他發現,自我情緒掌控能力愈強的人,年收入就越高。 另一位挪威心理學家艾倫.奈夫斯根據挪威的調查資料,也得到類似的結論:情緒容易動搖的人最無法賺到錢。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每個人的大腦都擁有決定成敗的「超能力」。 著有《暗示力》一書的心理學家內藤誼人認為,「自我效力感」(self-efficacy)強的人,成功機率比別人大。「自我效力感」指的是:相信能用自己的力量開創命運的信念,若一個人抱著「我一定有辦法!」的自我掌控想法,就比較能夠克服逆境,堅持向前,到達成功彼岸。 絕對不要輕易認輸 「絕對不要輕易承認自己是失敗的!」內藤誼人強調,在做自我暗示時,必須喜歡自己,成為自己的擁護者。如果你不覺得自己是塊料子,就很難發揮自我暗示的效果。「小心!只要對自己產生絲毫的懷疑,暗示的力量就會越來越薄弱。」 奧圖碼科技總經理郭特利就是「吸引力法則」的信奉者,5年前他剛接下總座兵符時,「Optoma」還只是個資源短絀且沒沒無名的小品牌,處境雖然相對不利,「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輸!」打從一開始他就告訴同仁,奧圖碼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第一名,他自己更是發自內心認為它一定會實現,訂出目標後,就全力往前衝。 果然,在短短幾年之內,奧圖碼成功突破日本、歐美大廠的封鎖線,躍身為台灣投影機市場第一品牌,「你如果一開始暗示自己會輸,那就肯定贏不了。」 中止負面暗示,用美麗遠景犒賞自己 但要堅持談何容易?工作中永遠充斥著各種大小不順遂,當自己不小心又開始對自己「負面暗示」時該怎麼辦? 內藤誼人建議,當你意識到自己開始動搖時,一定要強迫自己立即停止做負面暗示,並且去想像最美好的畫面以激勵自己。 此外,在自我暗示同時,應設定一個「快要到手但尚未達成的目標」,一旦達到,就再增加難度,逐步向夢想邁進。但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好處,可能也會讓人提不起勁來,不妨先準備好豐盛的「獎賞」,跟自己打個商量,在許可的範圍內,決定如何犒賞自己,這樣就能提高暗示效果 多年來負責招募培育人才的保德信人壽董事長特助田文德觀察,那些高薪、高業績的壽險顧問,都有「正面思考」的特質,能夠把「被拒絕」當作小菜一碟,不會輕易否定自己。此外,他們多半擁有很「具體」的目標,比如說,希望能在台北市精華地段買一幢房子、希望每年都能帶全家人出國旅遊、希望自己的年收入可以達到什麼數字……,為了達到這些美好的願望,一方面工作得更起勁,另一方面比較能夠忍受各種波折。 隨時給自己正面暗示,別耽溺在苦惱、懷疑等負面情緒中,你會發現,每一天,都能離夢想更近一點。 諸事不順?都是你自己想的啦!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對不如意事情的看法,將決定你究竟是幸運兒還是倒楣鬼。負面思考,只會讓你與幸運絕緣,招來更多厄運,人生落入一種惡性循環。 文�羅梅英 許多人因為人生不如意、過得不快樂,而向心理諮商師求助,渴望獲得心靈救贖。 在聯合心理諮商所所長邱永林的求診病人中,有4成為情緒性疾患、6成是被工作或感情所困。按工作業別來看,金融從業人員來諮詢的前三項困擾分別為:擔憂經濟景氣、客戶人際的壓力、工作量大。而科技業前三名則是:工作量大、人際關係、擔心自己競爭力不足。 常常有些人直接了當詢問:「我是不是應該換工作?」或是「我要不要離開這個人?」希望心理諮商師直接給一個答案。敦南心診所醫師賴仕涵笑稱,「好像是來算命的。」 臨床心理師張維揚認為,大部分人因為對自己不夠瞭解、欠缺自我省察的能力,因此會覺得工作或人際關係處處不順。 但是,順或不順並不是絕對,相同的情況發生在某些人身上,可能覺得糟透了,但落在其他人身上卻覺得還好。賴仕涵說:「事件只是誘發,想法才是重點。」例如有人失戀就想不開、鬧自殺,但有人卻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以後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對象。 打敗自己的自動化思考 賴仕涵指出,心理學有一個「自動化思考」理論,有人一遇到事情時,就會立刻自動化思考、整個情緒變得很負面,但「其實事情根本沒有那麼糟」。最常見的自動化思考模式包括: ◆兩極化思考:凡事非黑即白,不是100分就是0分,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完美主義者,以至於經常覺得自己做事很失敗。 ◆過度概化(Generalization):這種人缺乏自信心,有時主管只是稍微提醒或指正他的一些過失,就過度擴張解釋、全盤否定自己。 ◆淡化正向的經驗:只在意負向的記憶,就算有正向的鼓勵,也覺得那是虛情假意,或覺得根本微不足道,只是別人禮貌性的客套話。 ◆猜疑、自責式思考:個性過於敏感,總以為別人對自己有負面評價,或是容易怪罪自己把事情搞砸了。 ◆誇大災難:把每一個負向事件都看成天大的災難。 邱永林也觀察發現,負面思考者多半自信心較低,有「順境時功勞歸於環境,逆境時歸咎於自己」的傾向。 越負面思考 越容易遇到衰事 不同思考模式會造成不同行為,進一步導致不同的結果。越是負面思考,覺得自己衰神上身、跟好運絕緣,就會真的遇到一連串倒楣事。 賴仕涵指出,國外神經科學期刊有一篇文章探討「憂鬱的確會帶來倒楣」,例如:一個人自覺衰透、諸事不順,求職面試就會畏畏縮縮、顯得亳無自信,自然不可能被錄取。所謂「相由心生」或「境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 該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呢?第一步要改變想法,跳脫負面的自動化思考。賴仕涵表示,許多人腦袋裡裝了太多的「應該」,誰應該要如何如何……,過於僵化的思考只會讓自己不快樂。所以遇到不如意時,不妨試著改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邱永林也指出,在精神醫學裡,心理健康是指具有彈性的人,如果太過硬梆梆,遇到挫折很容易會「一折就斷」。 其次,不要吝於鼓勵自己,每天出門前先自我激勵一番,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補充一天的奮鬥能量。心理學已經證實,自我暗示的確很有效。 另外,「多和相信你會成功的人相處,」邱永林說。心理學有一個「畢馬龍定律」,取材於希臘神話故事:別人對你的期望有多高,你往往就能達到多高的要求。 幸運兒或倒楣鬼 決定權在你 許多成功人士被視為幸運兒,邱永林分析,這些「幸運兒」多半具備3項人格特質: 1正面思考: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認為,樂觀、勇敢等正面情緒,可讓一個人遇到逆境時,將危機視為轉機,激發出無限的潛能。 2自我悅納能力:相信「自己其實還不錯」,就算一時搞砸或失敗,也不會全盤否定自己。 3好奇心:好奇心再加上廣泛的興趣,有助於紓解壓力。沒有這項特質的話,成功很容易只是一時短暫現象,屬於短跑型選手。 你會成為幸運兒還是倒楣鬼?不是命運決定,而是你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