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跑馬燈文案>>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小Peggy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羊膜穿刺-好痛!!-17W

2011年03月23日
公開
54

上午8:30醫院等候 當天確定不可上班.不可抱小孩(怕羊水會破掉) 記得帶事先給的藥去(安胎藥&消炎藥) 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SO~爸爸請半天假..陪我一起去囉!! 全額$7300, 政府補助$2000, 故繳$5300 上午爸爸趕緊載peggy去上學後.媽媽我趕緊蒸湯包吃.. 等爸爸回來..再去醫院..已經8:40了 還好不是第一位..但沒聽見注意事項.只好在外面等 輪到我時..躺在診台上..醫生幫忙消毒 可能是碘酒太冰..肚子馬上宮縮..讓鄭醫生說~ 這麼會宮縮..等會一定要吃安胎藥.. 醫生照一下超音波..選好位置..馬上拿長針~刺下去 哇~~好痛!! 醫生聽見..馬上說: 『沒辦法.你的胎盤剛好在肚子中間.. 所以我只能在側邊肚皮上找位置抽羊水.. 而側邊肚皮又最多神經..所以你只能忍耐了!!』 當護士拿針管抽羊水時..又聽見他們的對話: 『不好抽..臍帶堵住了..娜一下位置..』 感覺他們抽了好久..又在肚子上動來動去 覺得..每動一下.肚子就痛一下.. 好不容易抽了一大管羊水.. 護士再幫我消毒.貼紗布..再側身起來 出診間..護士特別交代..要坐後座..躺著休息 每6hr吃ㄧ次藥..若有出血.流水.. 一定要回來掛急診.. 媽媽在那休息一下.吃完藥後..才讓爸爸開車載回家 上午躺在沙發上休息..看電視 中午吃完爸爸買的午餐..繼續..看電視..昏睡 到傍晚時.才起來煮粥.煎魚..自己解決晚餐 爸爸接peggy回家後..又趕著去公司 母女倆就將那鍋粥&那條魚解決 媽媽讓peggy看肚子的傷口.. peggy乖乖的惜惜媽媽.. 等爸爸回家後..也乖乖的給爸爸洗澡 今天..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一天 結果~ 不知道是不是上午醫生幫忙消毒時.又冷到 好不容易快好的感冒..晚上又開始喉嚨痛!! 唉~~~

[知識]父母太急?還是孩子太慢?

2011年03月20日
公開
57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A511066AF874C335 快快快,時間到了! 檢視篇:急驚風父母VS.慢郎中孩子 Check 1、你是“急”父母? □ 孩子玩具收得慢,會忍不住過去幫忙收。 □ 孩子吃飯拖拖拉拉,會認為媽咪來餵你比較快。 □ 每天都在對孩子說「趕快」、「快一點」! □ 孩子自己穿衣或穿鞋的過程,經常讓你等得很不耐煩。 □ 不論吃什麼、穿什麼、買什麼…,總是主動幫孩子做決定。 你打了幾個勾?超過3個勾勾以上,請媽咪要思考一下,你留給孩子的時間是否總是太短、太急促! 催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不經易脫口而出的催促卻可能造成孩子的學習危機!對於正在學習各種事物的孩子來說,讚美是他們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石,然而你的催促、不滿意,極可能讓孩子出現以下的負面表現: 1. 不專心;因為他對去經常在專心學習時被人打擾、被人催促,造成他有隨時隨地會被人中斷的危機感,因此不容易專心去做事情,會經常表現出分心、三心二意的態度。 2. 不持續:因為不專心,就不會在做事的過程中發掘趣味,因此變得對事物沒有耐心,做什麼事情都有不容易持續的問題。 3. 不獨立:催促的語言經常伴隨著不滿意的成分,敏感的孩子往往更加沒有自信,久而久之,他會習慣等大人來幫他完成事情,以免多做多錯,也會比較沒有責任感。 4. 不主動:當父母“急”習慣了,通常會變成自己來比較快的結果。於是父母決定了孩子起床、出門、洗澡的時間,因為反正到時候有人會像鬧鐘般地準時催促他,孩子因此逐漸喪失自動自發的能力。 Check 2、家有“慢”孩子? □ 我的孩子生活大小事,凡事要人催。 □ 家中寶貝缺乏實際的生活自理經驗。 □ 對於大人的催趕,經常是嘴巴回說「好」,卻沒有實際付諸行動。 □ 面對較困難、不擅長或不好玩的事會出現逃避、不想做的反應。 □ 在接收到新事物或新指令時,都需要時間調適一下才能進入狀況。 一共有幾個勾?若超過3個勾勾以上,面對家中“慢”孩子,媽咪要多體諒並配合,透過適當的溝通與教養,親子關係會更和諧。 孩子老是慢吞吞的原因 在談解決辦法之前,家長必須先瞭解孩子拖延的原因。其實孩子大部分是無意的,有意拖延的因素也佔一小部份。 1. 天生慢吞吞型:天生氣質屬於趨避性比較避的,適應度比較低的孩子,他們接收到一個新事物或新指令時,都需要時間調適一下才能進入狀況。 2. 注意力分散度較低:注意力分散度較低的孩子,因為專注於前一件事,無法在接獲一個新指令時,馬上回神來處理,也會給人慢半拍的感覺。 3. 感覺動作失調:由於社會的變遷,目前感覺動作失調的孩子比例不低,清況較輕者常見手腳笨拙,做起事來會有慢吞吞、雜亂無章的現象。 4. 缺乏時間觀念和次序感:5足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如果家長經常用「限你10分鐘內做完」這類指令來要求孩子,孩子不明白10分鐘到底有多長,因而會讓家長覺得他們愛拖延。 5. 缺乏生活自理經驗:大人保護過度及父母過度代勞,這類型孩子因為實作經驗少,一旦要獨立做事時,就容易顯得笨手笨腳、慢吞吞。 此外,父母個性太急而主觀認定孩子拖拖拉拉;從小讓孩子過度自由,孩子習慣不動手不動腦做事,造成凡事懶散、拖延的不良習慣;或者孩子對該做的事缺乏興趣或覺得困難,只要遇到沒興趣的事就用「拖」來逃避;這些情況則屬於有意拖延。 學習篇:急慢之間的教養哲學 “急”父母必修「慢」教學 親職教育專家游乾桂在《嬉遊記:用玩樂啟發孩子的大智慧》一書中提到:「我發現孩子身上一直遺留著父母的特質,不論好壞照單全收,而看見的多數是壞的,比方說叫嚷著快快快的孩子,一定有著急驚風的父母,他們的生活不優雅,猶如快速部隊。老了之後我們將發現快的壞處,當我們以慢為師時,兒女也許會在你進入他車子時,不耐煩的對你喊快快快。」 你也是一天當中多次說著「快一點」這類催促語言的父母嗎?請你想一想,為什麼會需要催促孩子?催促往往是時間緊迫的意思,是孩子的時間不夠,還是大人的時間不夠?而且孩子有因為你的催促而快一點,或者更快學會一件事了嗎?如果沒有,為何還要不厭其煩的繼續催趕呢? 換句話對孩子說吧!「慢慢來,我等你。」這句話說起來不難,也請家長實際試著這麼做。放慢你的思緒與腳步,給孩子多一點學習與玩樂的時間,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與實踐慢工出細活的道理,並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及無價的快樂。 尊重孩子的先天氣質與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有他自己獨特的特質,我們稱之為「氣質」。每個父母都應該培養對孩子的敏感度,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先天氣質,如果孩子做每一件事都是沒有理由的“慢”,那很可能他先天就是所謂的「慢郎中」;或許他的大腦思考比別人要多一些時間,或許他在思考時會比別人想得更多,或許他需要一定成度的喘息才能做出反應,這些都需要父母的瞭解與包容。 此外,孩子有個別差異,發展快慢各有不同,而根據0∼6歲嬰幼兒發展歷程來看孩子大約在2歲前後,是獨立自主性最強的時期。這時期的孩子比較自我,會很想自己把事情做好,例如想自己穿鞋、穿衣服等,此時父母若不給機會或是足夠的時間學習與練習,那麼孩子日後可能會乾脆要你幫他穿,因為你總是嫌他做得慢、做得不好。 事有輕重緩急,若是在有時間性的情況下,像是上學、搭高鐵、看表演等事情,就要事先提醒他避免遲到;而若非緊急事件,例如吃飯、洗澡等,不妨就讓孩子自在輕鬆些,父母可以不用催促他,讓他自己選擇完成的時間。和孩子之間維持良好的互動,不要讓親子關係因催趕、怒罵變得緊張兮兮。 執行篇:不疾不徐10點學習 刺激感覺動作的協調發展 1. 掌握0∼6歲的關鍵期:孩子0∼6歲之間神經系統和感觀知覺的發展良好與否,是他將來各方面認知學習是否良好的重要基礎。所以父母在這段時期,應提供適當的活動空間和機會,來協助孩子的感官知覺及動作連結發展。 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的習慣常規養成從小開始,父母自己就要先做好榜樣,例如吃飯前要先洗手、睡覺前一定要刷牙、起床後將棉被摺好、不邊看電視邊吃飯、玩具玩完歸定位…,讓孩子學習你的好規矩。 3. 給予生活自理的機會:從學齡前開始,就要依孩子的年紀與能力,讓他學習打理自己的生活,如自己吃飯、穿衣、收拾玩具…等,家長要適當鼓勵並教導孩子自己做到。 建立時間觀念和次序感 4. 從生活教育建立起:5歲以下、還看不懂時間的孩子可利用生活教育教導時段觀念,例如吃飯前要把玩具收好,出門吃前要先做什麼事?吃完飯後可以做什麼…等等,可以建立孩子的次序感和時段觀念。 5. 改變你的教養模式:大人和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同,若你希望孩子能早點上學,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早點上床睡覺並提早起床,給孩子充裕的準備時間,父母就不用心急,這是解決問題並防止自己發脾氣的好方法。 6. 改變親子對話方式:父母凡事催促,除了孩子「拖」之外,也源於父母自己的「急」,和不恰當的教育習慣。若孩子真的需要人催時,把「快一點」改成「現在8點囉!」要出門時問他「出門之前該做哪些事啊?」他如果說不出來,可以把該做的事先敘述一遍,並請他複述一遍再去進行。 “急”父母請以身作則 7. 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學齡前的孩子並沒有時間規劃的能力,生活節奏大部分仰賴父母的安排,因此幕府最好在催促孩子快一點之前,先將自己的生活計畫好、時間管理好。 8. 別拿高標準面對孩子:如果你是急性子的家長更應該謹言慎行要求孩子的標準。每個孩子都是經過完整的歷程:探索、發現、學習,才能將所學的事情運用出來,這是父母急不得也催不來的,請小心別扼殺了孩子的學習樂趣。 9. 提供充分的學習時間: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學習,「錯中學」為他預留第二次學習的機會,甚至三次比兩次好,讓孩子花點時間去思考、去體驗挫折,有經過「完整學習內涵」的孩子才能有比別人「快」的優勢! 10. 別讓快一點變口頭禪:大人不經意的言語或行為,很容易打擊到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已經表現的不錯,千萬不要有口無心地再催促孩子,或者在其他人面前數落他,這些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沒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