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Peggy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享]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2010年04月11日
公開
72

【文章分享】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資料來源:【網路文章/游乾桂主講/地點:國語日報社】2009 / 10 / 02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 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 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 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 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 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 記那麼多東西幹麻?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 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 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 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 ,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 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 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 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 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 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 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 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 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 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 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 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 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 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 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 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 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 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 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分享]婆媳緣分不是天生的..是自己修來的

2010年04月08日
公開
51

年夜飯後,媽媽拉住嫂子說有事,卻吩咐我和哥哥,去收拾那堆小山似的杯盤碗盞。 我們好不容易拾掇清爽,人家婆媳已坐在陽臺搖椅上品茶了。我大叫道:“這不公平,專門欺負我們這些沒婆婆疼的人!”一家人都笑了起來。哥哥打趣說:“你眼饞也沒用,她們是天賜的婆媳緣。”媽媽歎息道:“緣分不是天賜的,是自己修來的。” 媽媽說:如果婆媳相處融洽,全家都如沐春風;婆媳關係緊張,連左鄰右舍都不得安寧。所以,她常給那些找她取經的准婆婆們一些忠告: 1.請不要把媳婦當“敵人”,要當她是親人。這個女孩也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她為愛而來,不是為作戰而來。她靦腆地叫你媽,請你大方地疼愛她。你在她心上種一粒溫存,兒子心裏就會結一樹幸福。 2.請不要把媳婦當“僕人”,要把她當作女人。不要一結婚就告誡她應該做好一切家務。她有她的工作,作為女人,她更需要呵護和支援。請允許他們小夫妻“你煮粥來我做菜”,“你拖地來我洗衣”。 3.請不要把媳婦當“外人”。她身體不適時、情緒不好時,請真心關愛她。要知道,當你有病痛時,最能貼身且貼心照顧你的人,不是笨手笨腳的兒子,而是兒媳婦。 4.不要把媳婦當成“超人”。這女孩兒與你的兒子一樣,從小到大在學校專心念書,如今又在公司全力打拼。別苛求她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廚房廳堂都能玩得轉。她能做好一樣,你就該喝彩了。 5.請不要以家世、文憑等種種原因輕看媳婦。婚姻二字,都有“女”字邊,輕看了媳婦,便是輕看了這樁好姻緣。女人心裏的溫度,決定著婚姻甜蜜的程度。 6.請保持長者的風度,永遠不要在兒子面前說媳婦不好,他漫長的一生都要由這個女子陪他走完;請保持仁者的涵養,永遠不要在親家面前說媳婦不好,她如今也是你的家人;請保持智者的灑脫,永遠不要在外人面前說媳婦不好,這樣親人也會變外人。 我拍手叫好,嫂子給媽續了熱茶,含笑說:“其實,我也有幾條對媳婦的忠告呢!”我喜出望外,催她快講,以待我日後做參照。 1.請別把婆婆當“仇人”,當她是恩人。她數十年嘔心瀝血培育一個男人,風華正茂時交與你。她付出了一個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時光,請善待這個因愛相逢的人。 2.請別把婆婆當“天使”,當她是凡人。你有困難時,別期望她忽然出現在雲端,救你於水火,難關一過,立刻自動消失。她如果能幫你,請感恩;如果不能,請寬容。 3.請別把婆婆當“老人”,要當她是“小人”(小孩)。每個女人,無論多滄桑,都擁有一顆童心。請常常誇獎她的氣質內涵,讚歎她的智慧才幹,哄她開心。 4.如果和婆婆有矛盾,請不要與她爭吵。即使感情能夠重新彌合,縫補時依然會遭遇穿刺的痛。 5.如果和老公有矛盾,請不要讓婆婆知道。無論是誰犯的錯,都不要狠心讓一個老人來買單。 6.如果婆婆叮囑你加衣添飯,你可以不照她說的做,但請不要厭煩。所有母親的愛,都沒有什麼新意,可所有的真愛,都值得珍惜。 7.你可以不陪她看連續劇,可當她痛駡某個反派角色時,請附和她;她生日時你可以不送花,但她生病時請你一定出現;母親節時你可以不送禮物,但當著鄰居的面,你叫媽媽的聲音一定要足夠響亮。 8.如果你做不了婆婆貼心的小棉襖,請做她的小手套。女人的手似乎都很涼,年老了會更涼。請記得,有空時,握一握她青筋漸凸的手。用你的手,告訴那雙日漸老去的手:我愛你。 嫂子說完,與媽媽相視而笑,我的眼睛卻微微濕潤。水仙靜靜地香,歲月脈脈地流,爆竹遠遠地響。坐在她們對面的哥哥,悄悄地舉起了相機。 人與人的緣分,由無明的一方決定

要看~ 勿說電話號碼

2010年04月07日
公開
54

要看~勿說電話號碼 !! 這次的受害者以台北縣永和市為主,但由於犯罪者可能四處遊走,因此基本上全台灣的民眾都是受害者,由於這是智慧型犯罪的一種,請大家用力傳信! 以下是中 華 電信的回答: 若遇到有人打錯電話,就請你直接問他是撥幾號,而你只要告訴他"你的話號碼不對 "就好了,不要傻傻的..........老實說出自己的電話號碼 步驟一 犯罪者先侵入電信機房、電信分接中心,然後以查話用的電話機,任意挑選線路,然後讓該線路的住戶響鈴。 步驟二 響鈴之後,住戶接聽電話,犯罪者(聲音甜美的女性)便立刻詢問住戶:「對不起,請問您府上的電話是多 少 ?我可能打錯電話了」 步驟三 住戶基於協助的心情,告知對方該電話為xxxxxxxxx 步驟四 犯罪者還刻意重複?真的「xxxxxxxx」嗎? 步驟五 住戶回答說是啊!沒錯啊! 步驟六 犯罪者就立刻回答說:「啊!很抱歉!我打錯電話!」 步驟七 之後犯罪者不只可以透過偷接線路或侵入電信網路的方式「撥打這支電話」、而且還得知這支電話的正確「電話號碼」 步驟八 之後犯罪者透過「中 華 電信的兩個大漏洞」:下班時間沒有專人接聽服務電話,所以來不及終止電話服務。 騙子就利用020301 234 這隻控制「0204限制撥插的加密電話,加上「用戶的電話號碼」,進行密碼的修改,使住戶無法自己撥打0204的電話,而且,住戶也無法自行變更「密碼」,因為這時候,密碼被犯罪者搶先設定了。 步驟九 接下來,犯罪者就開始瘋狂打0204的電話:通常犯罪者 會 打以下的0204電話:0204888XXX的電話。 步驟十 由於每次只撥打不超過 一兩 百元,因此很多住戶以為是家中小孩盜打,所以都自行繳錢了事。 步驟十一 犯罪集團因此獲利超過數百萬至數千萬元! 把這封信轉寄給您的所有朋友吧! 這是跟時間賽跑的防恐怖偷錢份子的戰爭! 每多一秒 鐘 ,就不知道有多 少 人受害!! 若遇到有人打錯電話,就請你直接問他是撥幾號,而你只要告訴他"你撥的電話號碼不對."就好了,不要傻傻的說出自己的電話號碼

[分享]太陽眼鏡的正確選擇

2010年04月01日
公開
37

炎炎夏日,看到很多媽咪開始為寶貝選購太陽眼鏡,我心中真為孩子捏把冷汗,特地分享一下太陽眼鏡的正確選擇給媽咪們參考,否則一心一意的保護孩子,卻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傷害了他們的靈魂之窗。 我自己有近視,所以都是配戴訂做的太陽眼鏡,剛開始不清楚一般市售的太陽眼睛有什麼玄機,所以在為軒選購太陽眼鏡時沒有考慮太多。 還好老公的姐夫是從事眼鏡行業的驗光師,與經過他的指點才知道一般市售的太陽眼鏡大部分都不能直接配戴,尤其是幼兒的太陽眼鏡,品質更是參差不齊,並不是深色的鏡片就有抗UV的功能,有抗UV的功能不見得安全。 所以如果看到喜歡的款式可以購買,但是必須把鏡片拔掉,到眼鏡公司去訂製適合的太陽眼鏡鏡片,鏡片品質與抗UV的效果較有保障。 ●太陽眼鏡的鏡片選購的注意事項 1.不要買壓克力材質的鏡片,鏡片材質是選購太陽眼鏡的優先條件,應選擇樹脂鏡片或PC鏡片較佳。一般市售的廉價太陽眼鏡,鏡片只要泡過抗UV的藥水,都可以達到抗UV的安全值,但壓克力材質鏡片光學性較差,戴久了會有頭暈的狀況,加上鏡片表面硬度不夠、耐磨性差、透光度不佳,戴久了會傷害眼睛。 2.建議選擇灰色、茶色、墨綠色之色系的太陽眼鏡,鏡片顏色越深,檔光的效果越好,但鏡片的顏色與抗紫外線的效果無關。 3.太陽眼鏡必須要有抗UV的功能,一副好的太陽眼鏡是可以隔絕掉90%的紫外線。 4.須注意鏡片的品質,鏡面必須是平整的,並仔細觀察影像反映在鏡片上是否正常。 5.試戴太陽眼鏡時,鏡框必須服貼在臉上,鼻墊必須緊靠在鼻梁上,如果鼻墊沒有靠在鼻梁上,鏡框整個懸在臉上,這副太陽眼鏡就不適合配戴。 6.選購時檢查太陽眼鏡是否有標示清楚。 7.敲敲看鏡片,聲音如果很清脆,表示鏡片是壓克力材質,聲音如果較低沉,表示鏡片是樹脂材質,可以這樣簡單的做區分。 詳全文來自於http://senajian.pixnet.net/blog/post/27254732

[分享]兩歲幼兒如何教才會不抓狂

2010年03月25日
公開
36

摘錄自《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佐藤真子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一提到2歲的幼兒,你會想到甚麼呢?「凡事都要自己來.…..」、「甚麼都說不喜歡.…..」但是做起事來卻又笨手笨腳,一定要大人在一旁守候。的確,2歲的幼兒正是這麼一個麻煩的年齡!他們的心理層面已有迅速的發展,但仍限於一個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混亂、掙扎期。 或許有些父母也曾因為照顧2歲幼兒,碰上許多頭痛問題深感困擾,甚至有「置之不理」之感,讓自己也陷入「凡事皆不順心」的煩躁期。雖然有句話說:「如果孩子是2歲,那父母親也是2歲。」但唯有深入「獨立期」的幼兒的內心世界,有耐性地守護著孩子,才能讓親子在各方面一起進步與發展。 ?2歲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在寶寶迎向2歲生日的那一天起,你可以認定他已經完全脫離「嬰兒期」,正式邁向幼兒期。2歲正是走路、跑步、跳躍等運動層面的基本機能,大幅躍進的時期。孩子對於這些逐漸形成的能力,莫不充滿躍躍欲試的衝勁。所以,自我的這些衝勁能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不管是誰到了3歲左右,在走路、跑步、跳躍等動作上,都會有驚人的發展。 對2歲的幼兒來說,上下樓梯真是最佳的冒險遊戲;若在散步途中看到樓梯,即使繞遠路也會故意跑過去爬一爬。就連百貨公司或超市的欄杆扶手,也要攀爬一番,尤其對電梯更感興趣。這時父母親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舉動,避免發生危險。等他習慣上下樓梯的節奏感之後,從好幾層的樓梯上跳下來成為新的刺激遊戲。一開始他還有些顧忌,要求父母親助他一臂之力,等他越來越大,膽子也跟著變大,總有一天他自然會成功地從樓梯上跳下來。 2歲的幼兒在心理層面上的發展,遠比生理方面進步更多。例如,他為了強化自我的意識,經常會出現「不要」、「不好」的回應。這時不管是要他收拾玩具、脫掉髒了的衣服,甚至是要給他最愛的香蕉,都會得到「不要」的回應;聽多了總覺得他把說「不要」當作一件有趣的事呢!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出現「這個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搞怪!」的念頭。其實這種表達「不要」的行動,對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上,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對一個2歲大的幼兒而言,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自己「不要」、「不好」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課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在此還是要強調,一個放棄自我意識,完全順服別人的孩子並非「好」孩子。希望父母親多用些心思,輔導孩子找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大小便的訓練--掌握時機為其要訣 即使你不覺得緊張,但一發現孩子已經2歲了,還是會突然介意他大小便的自理問題。尤其當他的同伴一個個擺脫尿布的束縛後,你不禁也為家裡的孩子著急起來。 或許有很多媽媽之前都有嘗試訓練孩子大小便的失敗經驗,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孩子還沒有到不穿尿布的時間就開始訓練他,正因為他的腦部還不能充分控制排尿系統,媽媽就急著訓練他,當然不容易成功。至於這個時間是甚麼時候,因個人發展而異,一般最快的話也要1歲半以後。 掌握時機為其要訣,等孩子的膀胱剛好裝滿尿液,再帶他上廁所,他就能順利解出,但這只是偶爾碰上恰當的時機;大小便的訓練正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偶然性。所以,儘可能瞄準想尿尿的時機,持續誘導孩子去廁所或便器「解決」,才是訓練成功的要訣。像午睡後或早上起床時,都是最佳的時機,而離上次尿尿約2個小時的間隔時間也最適合。不過,要是孩子不想尿,或待了2、3分鐘還尿不出來,就不要勉強他。萬一他過不到2分鐘又尿下去,千萬不要生氣;這可能是孩子比較敏感,不太習慣這種訓練。其他像天氣冷或水喝多了的時候,就要縮短尿尿間隔的時間,常帶他去尿尿。 ?穿脫衣物--「自己做」是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一過了2歲,都會想要自己穿衣服或脫衣服。不過,他們穿衣的技巧有待商榷,倒是脫衣服的技術好多了。像洗澡時脫衣服或就寢時換上睡衣,都是他們最佳的表現時刻,即使花很長的時間才脫得掉,仍樂此不疲。媽媽也可在適當的時機教他收拾脫下來的衣物。 而最讓媽媽頭痛的是,明明沒有時間了,他還堅持要自己脫衣服,尤其是早上上學或洗澡時,總讓媽媽忍不住出手幫忙。不過,這種想要「自己做」的意識,決定了自此萌芽的獨立心會成長茁壯或不幸夭折,對孩子日後的性情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當孩子表示想「自己」做做看時,原則上同意他的要求,尊重他的意思吧!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週遭大人的期望也不盡相同。正如同孩子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每對父母親也具有不一樣的特質;再加上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單親家庭等等不同的生活背景,更造就出性格、脾氣都不一樣的孩子。所以,每一對父母親都應該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養方式,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心得:天下父母心,千萬不要以大人的邏輯去看小孩子喔!要記得她們只是小孩子! http://www.wretch.cc/blog/mwshui/2201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