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詠詠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孩沒大沒小怎麼教

2007年12月31日
公開
29

孩子出現對長輩沒大沒小或不尊重,若父母沒有適當糾正,長久下來,不僅會養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個性,在團體中也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所以,家長應讓孩子知道:一顆尊重的心是很重要的,有禮貌的孩子會讓他人覺得愉快、舒服。 孩子沒大沒小的原因 現在的大人們常會如此感嘆:孩子的禮貌都去那裡了?孩子這樣沒大沒小怎麼行呢?是啊,孩子這樣的行為反應是不是令你憂心傷腦筋呢?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造成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教導孩子成為有禮貌、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呢? 通常孩子會出現沒大沒小或不尊重長輩的情形及原因大約有幾種: 1.當自己的意見和他人相左時。 2.當孩子想故意挑釁,讓高高在上的大人們感受到侵犯,在頂撞反抗的背後傳達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強烈的不滿與不順從。 3.心直口快,不清楚什麼是不禮貌的表達方式,也不知道對方聽了心裡可能不舒服或受傷。 不同原因表現方式不同 此外,孩子往往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表現方式也可能不同。 *當意見相左時 孩子的本能就是以自己的立場為主,要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於是他們就會以命令的口氣和對方說話,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孩子可能會說:我就是不想這樣嘛,把東西給我啦!或在家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轉到他想看的節目,忘了大家正在收看某個頻道;再者爸爸媽媽可能正在看書或報紙,孩子就這麼搶著過去說我也要看! *挑戰大人的權威 當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時,若你是用較嚴肅及命令的口氣,孩子可能就會出現極力反抗,甚至口出不禮貌的話語。這時的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達他的不高興,藉此不禮貌的動作想反抗你的權威。孩子不是不懂得應該尊重大人,而是他在尋找那一個可以同時擁有你的關注,卻也不失去自己的平衡點。 *屬於心直口快 為什麼孩子會不知自己的表現及說出的話,是沒有禮貌並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呢?除了個性外,也許在孩子生活的周遭,他常看到大人的對話是很直接且大聲的,忽略周遭人的感受,所以長久下來耳濡目染,行為表現出來方式也是直接、理所當然,也不覺得會有什麼不妥。所以,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生活中糾正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時該教導他呢? 1.告訴孩子正確表達方式。當孩子表現不禮貌態度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用較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孩子也許因為不從而說出:「你不要管我啦,我就是還想再看電視嘛!」這時家長可以先暫停孩子看電視的動作,並清楚告訴他原因。建議他可以換個方式說:「爸爸媽媽,現在這節目還沒結束耶,可以再給我一些時間嗎?」婉轉的表達減少親子間情緒衝突。當然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建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 2.先隔離冷靜一下。對於正在生氣而口不擇言的孩子,可以讓他獨處一下,等他的情緒平穩時,再透過故事或角色扮方式,讓他了解他說話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會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而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先發一頓脾氣,然後等大家都氣消了就不了了之,這樣孩子不清楚錯在那裡,也不知怎麼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模範。 3.做孩子良好的模範。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能做良善的引導及示範,相信孩子會學習的更好。如:遇到長輩師長及同學要問好、公共場所不大聲爭吵、把「請、謝謝、對不起」成為和他人對話中重要的元素……等。 4.耐心引導及學習。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知道:一顆尊重的心是最重要的。有禮貌、守規矩的孩子,會讓周圍的人覺得愉悅、舒服與溫暖,且受歡迎;相反的,如果你是一個沒禮貌、沒規矩的孩子,就會得不到喜愛,朋友也會疏遠你。相信只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細心的教導及引導孩子學習陪伴,孩子就會成為人見人愛的小天使!

處罰寶寶後的安撫

2007年10月29日
公開
18

處罰寶寶後要安撫•讓他感受父母的愛 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的情緒也不會太好,有的時候,還因為正在氣頭上,而對孩子施以過重的處罰,提醒你,處罰後,務必要做安撫的動作,讓他知道處罰的真正原因,以及父母還是愛他的。 3歲前的孩子,因為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不夠,遇到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時,時常就會大哭大鬧,大發雷霆。而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也時常無法用心平氣和的方式面對,甚至有時還會手足無措,若是處理不好,哭鬧的孩子還會藉機愈鬧愈嚴重,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往往演變成一場親子大戰。 亂發脾氣有原因 常見3歲前的孩子發脾氣,其方式有:不說話,生悶氣、賴在地上不起來、尖叫、哭鬧、亂丟東西……相信這些情況在家中都曾經上演過。 如果孩子發脾氣的情況是發生在家中,還好處理;若是在公共場所或是親友家,那麼,在眾目睽睽之下,父母可能就會很尷尬,甚至不知如何處理,有時,孩子還會藉機哭鬧得更厲害,父母一方面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一方面也要壓抑自己的怒氣,對正在氣頭的父母來說,真是一大考驗呀! 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會發脾氣不是沒有原因,可能是身體不舒服、想睡覺或是想要達成某一件事情而未達到,或是心中有委屈無法表達等多種原因,而暫時表現出無法控制情緒的現象。 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情況,父母若能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就能很快地平撫孩子的情緒,化解可能產生的親子衝突。 6 Tips安撫孩子鬧情緒 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如何安撫他呢?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黃倩儀副教授建議父母,可以採取下列的方法: 1.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3歲前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他發脾氣時,父母可以給他喜歡的東西去轉移他的注意力。例如:媽媽帶著庭庭去百貨公司玩,一到玩具部門,庭庭一眼就發現了他喜愛的超人,當他再三瀏覽後,就一直吵著要買其中一個超人,這時,媽媽對他說:「庭庭,我們家已經有好多超人了,今天媽媽不想再買超人了!」但是庭庭聽不進去,一定要買一個超人回家才甘願。媽媽感覺到庭庭開始要發脾氣了,於是她就提議:「庭庭,我們趕快去吃一個冰淇淋吧!太晚去,可能就賣完了!」一邊說,一邊把庭庭手上的超人放回去,然後,拉著他快速離開。 這是一種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假如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不想給他,那麼,就試著給他一個會令他滿意的東西,以轉移他的注意力,他可能就會因此滿足而不再吵了。 2. 父母要保持耐心:看見孩子生氣發飆,父母往往也會跟著生氣起來,但是,這個時候千萬要保持耐心,若是父母也發飆起來,事情會愈鬧愈糟,甚至超乎所能想像的狀況,所以,父母不妨先深呼吸一下,緩和一下自己的情緒,不要自己也隨著鬧情緒的孩子起舞。 3. 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負面的行為,雖然讓父母難以接受,但是父母要試著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妨聽聽他們的心聲,讓他說說心中的委屈,這樣一來,孩子也才學會表達自己的感覺,並也會聽父母說的話。 4. 讓替手適時出現:面對發飆的孩子,父母的心情也會跟著很糟,這時若是能有一個替手適時出現來照顧孩子的安全,讓情緒焦躁的爸爸或媽媽能出去透口氣,那麼,將有助於緩和這個場面。等爸媽回來後,情緒稍平靜了,而孩子可能也忘記他為什麼發脾氣了,這時,就是親子抱抱的大和解時刻了。 5. 使用安全的隔離法:當孩子發脾氣,變得不可理喻時,這時若是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不妨把他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並告訴他:「因為你現在在生氣,所以讓你自己在這裡,等到你不生氣時,就可以出來找媽媽了。」但使用這個方法時,必須注意的是,一定要把孩子擺在安全的地方,而且不能有讓他恐懼的感覺,例如:黑暗的廁所、浴室、廚房都不適合,這些地方不但有安全的顧慮,而且黑暗的地方會讓孩子害怕,也無法從事件中學到教訓。 黃倩儀還建議父母,把孩子安全隔離後,可以用一些溫柔的話語來安撫他,孩子會漸漸的安靜下來。這種處理方式會讓孩子從中學習如何跟人溝通,也會讓孩子學到如何控制自己激動的情緒,對孩子未來適應社會是很重要的一環。 6. 適度的處罰孩子:她表示,父母最好不要用打罵的方式來處罰孩子,雖然孩子的行為讓人無法忍受,但是孩子的可塑性極高,模仿和學習能力很強,往往在父母無心的示範下,學習到這種不乖就打的行為模式,讓他以後有樣學樣。 黃倩儀建議父母,不妨用「剝奪孩子喜歡的東西」,這種方式來處罰孩子。例如:取消孩子的點心、看電視時間、生日禮物等方式,以達到處罰的目的。對於3歲前的小小孩,這招比打罵更有效。 貼心小叮嚀 父母處罰孩子的原則 1.對事不對人,讓孩子清楚知道他做錯什麼才受懲罰,並告訴他正確的行為。 2.選擇合適的處罰方式,才能提升教導效果。 3.處罰孩子要小心,不可造成身心傷害,同時不要在盛怒時處罰孩子。 4.處罰孩子不可採取殺雞儆猴、報復、翻舊帳、連坐(一人犯錯,其他人連帶受罰)等方式。 5.不在公開場合處罰孩子。 6.處罰後要安撫,告訴孩子父母真心愛他,希望他能學好。 7.當孩子能改過時,應該立即讚美。 處罰之後•不忘安撫 面對孩子讓人無法忍受的行為,若是父母不得已處罰了孩子,也要記住,一定要安撫孩子的情緒。應該如何安撫他呢?黃倩儀提供以下的方法供父母參考: 1. 明白處罰原因:務必讓孩子了解,父母之所以會處罰他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唯有讓他明白處罰的原因,那麼,他才會記取教訓。一開始孩子可能不會完全了解父母的真意,但是一次、兩次後,孩子習慣了,就會理解了。而且,藉由說明原因的過程,父母也可以反省自己的行為。 2. 學會尊重與控制:讓孩子了解他的不當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困擾,讓他學會尊重別人,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緒。 3. 給個擁抱表愛意:處罰孩子過後,孩子的心裡一定也不好受,這時,父母要給他一個抱抱,用溫柔的言語安慰他,讓他知道爸媽還是很愛他。 孩子的脾氣說來就來,但過了之後也就忘記了,因此,當孩子平靜之後,父母也記得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甚至親子關係,何不放寬心?畢竟要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去學習情緒管理,是太難為他了。 每個人都有情緒,大人有情緒,小孩又何嘗沒有,只是大人會為情緒尋找出口,面對小孩短暫的情緒發洩,想想,對他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好處的,父母也不需太過勉強他壓抑,若是他是安全的,就讓他發洩一下吧! 3 Tips 幫助孩子不亂發脾氣 孩子亂發脾氣固然有原因,但是,若是他經常發脾氣,黃倩儀建議,就該讓他明白亂發脾氣可能造成的影響,並試著去減少他發脾氣的次數。應如何幫助孩子,讓他不亂發脾氣呢? 1. 父母要以身作則不亂發脾氣:若是父母都能待人彬彬有禮,隨時微笑掛臉上,那麼,孩子每日耳濡目染,自然不容易生氣。例如:每天早上出門時,媽媽總會和大樓管理員微笑打招呼,孩子看久了,也會學媽媽的行為,和顏悅色的和人打招呼。 2. 找出孩子發脾氣的模式:有些孩子累了就發脾氣;有些是肚子餓時脾氣就不好;有些則是一不如意就生氣,父母可以從孩子發脾氣的經驗中去找出他們發脾氣的模式,了解了以後,就盡量去避免這些狀況,並幫助他減少發脾氣的次數。 3. 幫助孩子排解怒氣:當孩子發飆時,父母能做的不是跟著抓狂,這只會讓孩子更加失控。父母應該試著靠近他,抱抱他,幫他平撫情緒。等他平靜下來後,可以試著告訴他生氣不能解決事情,或是帶他出去走走、跑跑,以排解怒氣。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2007年09月18日
公開
11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出來,到了18個月之 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合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 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父母可以順便告訴他 「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寶寶就不會弄髒身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 花,一邊陪他說「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就好像寶寶一 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也可以順著說明 「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 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 它在水中會游來游去,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媽媽除了拍手讚 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飛機?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 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玩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因此他們還會常常問問 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他們是誰」「要去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 表達心中的感受,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嗎?怎麼嘟著 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父母不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 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 玩」,透過這樣的親子聊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也可以趁機說明 你今天不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你把藍色的積 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叭叭,要開車 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說「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 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讓孩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只不過有時 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常常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 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滿了花,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 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清楚,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 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東西、以及他與 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以說「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 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就知道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 一定要問「搓湯圓好不好玩?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 點點滴滴都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孩子的情感認知 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是「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 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題,聽聽孩子的反應。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我爸爸的 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大叫,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 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念。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 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流利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 於創造、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天時,要重 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密,不妨讓秘密 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 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我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 透過秘密的分享,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變成「媽媽」, 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知為何;他會成為「牙醫生」, 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原來有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 色轉換,你可以順便告訴他每個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BOX 陪孩子聊天的注意原則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 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 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源不絕。

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2007年08月20日
公開
28

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訓練寶寶如廁,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當然,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徵兆2: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有發現,寶寶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大小便,這就表示寶寶已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便或小便了。 徵兆3:當寶寶能瞭解並遵守簡單的命令時,或者是有時候寶寶會表現給妳,尿片濕了的訊息。 徵兆4:當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想要刷牙或使用刀叉……)。 徵兆5:寶寶可以持續3∼5分鐘的時間乖乖坐在小椅子上聽妳講話或說故事。 徵兆6:寶寶情緒平穩,不是處於情緒大幅起伏的階段。 破解迷思.如廁延後有原因! 199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學院針對健康的學步兒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寶寶學會上廁所的年紀有延後的現象。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以下3點會導致寶寶如廁成功的年齡隨之延後。 如廁延後的3因子 1.紙尿片的發明:幫助照顧者在換洗尿片與清洗大小便的麻煩減到最低。 2.如廁地點不固定:雙薪家庭的增加,使得現在的寶寶,白天當父母親上班時就是由保母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才由父母親接回,寶寶可能不是一整天在家,就沒有一個固定且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寶寶學習如廁。 3.家庭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使得寶寶缺乏可模仿與學習的兄姊,如此一來,寶寶缺乏可模仿的對象,也就會延後寶寶如廁的時間。 開始訓練的第1階段 當妳發現,寶寶有以上6個徵兆占了大部分時,就代表著妳將可以開始準備訓練寶寶如廁。不過,當寶寶準備好時,妳也應該確定至少可以有幾個星期穩定又規律的生活,可以訓練寶寶如廁,這樣將可提高效果。 1.選對穩定時機.增進學習效果 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會出現大變動時訓練寶寶如廁。由於如廁訓練期間,寶寶必須學習並且習慣新的生活模式,所以當他可以不必一再調整自己,以適應不同的環境、不規律的時間、不一樣的人時,他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tips】:對於平常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而言,可以把握度長假的時光,訓練寶寶如廁,因為此時大家都處於輕鬆的心情,寶寶如廁成功的機率也將會增加。 2.訓練坐小馬桶 小馬桶寶寶坐起來是否舒服,可以觀察寶寶坐下去之後雙腳是否能踩到地板。小馬桶坐得是否舒適,對於寶寶如廁的成功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tips】: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認為,因為有便意,帶著寶寶坐在馬桶上,可以幫助寶寶將大小便與馬桶輕易地做連結,讓寶寶知道,有便意時就可以蹲坐在馬桶上。 開始訓練的第2階段 如廁訓練是一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計畫,特別著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如廁訓練並不求「快」,目的是要訓練寶寶獨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1.固定時間坐馬桶 盡量選擇輕鬆的時段(如:用餐後、上午10點多、午睡起來或是洗澡前……),無論選擇哪一個時段,都應要讓寶寶感覺到坐在小馬桶上是很自在、愉快的。 【tips】:若寶寶對於每天蹲坐小馬桶沒有多大的興趣時,照顧者或父母親可以先暫定1、2個星期,每一次坐小馬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而且最好也避開寶寶正專心於一項遊戲的時候。 2.把握如廁的絕佳時機 抓住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機,對於訓練寶寶如廁可是一大助力。例如:當寶寶早晨起床或是午睡起來時,尿片是乾的,這就是帶寶寶去坐小馬桶的絕佳時機。 【tips】:在如廁訓練中,父母親的鼓勵與讚美相當重要,可以讓寶寶有自信心與成就感。 3.不包尿片訓練法 為了讓寶寶可以迅速坐在小馬桶大小便,不包尿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要讓寶寶穿著方便穿脫的衣褲。一旦不包尿片,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約2個鐘頭)提醒寶寶去坐小馬桶,提醒寶寶如廁的目的,是要幫助寶寶建立成就感。 【tips】:如果妳必須常常催促寶寶蹲坐小馬桶,或是寶寶拒絕聽從一切的提醒,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暫停如廁訓練,就先順應寶寶的發展,待寶寶有意願時再開始。 4.適度的讚美 讚美對於寶寶學習如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適度的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會坐馬桶是一件很棒、很能幹的事。鄭世儀所長指出,充分的讚美,對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是有相當大的助益。 【tips】: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以緩慢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幫助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件比較省事又省時間,又可以培養寶寶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如廁小幫手 上班族父母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1.保持生活的規律:寶寶若是知道每天的生活節奏都是一樣的,並且都在他的預期之內的話,對於寶寶如廁的訓練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訓練寶寶一早先如廁:當如廁訓練正式展開後,第一次練習坐馬桶最理想的時間,就是早晨起床解開尿片之後。當寶寶了解早晨起床後要先上完廁所,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時,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因此提高。 3.把握晚上重聚的時間:接回寶寶後,可以先陪伴寶寶15分鐘,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再找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蹲坐馬桶。 4.週末也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週末假期是大家身心較為輕鬆的時光,假如寶寶發現,週末在家蹲坐馬桶能贏得父母更多正面且沒有壓力的關注,就能更早幫助寶寶達到如廁成功的目標。 【專家開講】 訓練如廁.父母應知道的4件事 鄭世儀所長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理論基礎,認為當父母親與照顧者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有以下5點,是需要知道的。 1.「大便」對寶寶的意義: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幫助寶寶將馬桶與大便之間做個連結,也就是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時,就可以帶著寶寶坐上馬桶,讓寶寶瞭解,馬桶與大便之間的關聯性。 2.家長應陪伴孩子成長:鄭世儀所長強調,在寶寶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應要懂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訓練的過程,並且與寶寶一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寶寶已經學會如廁,但是偶爾還是會尿濕褲子或尿床,家長就應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並且去深入瞭解原因(如:正專注於一個有趣的遊戲、寶寶2歲前的括約肌還沒發展成熟的生理因素……)。 3.馬桶的選擇:鄭世儀所長指出,根據經驗,大多數父母親使用寶寶便盆的時間較短,當寶寶長大,隨著自主力的增強,很快就會不想使用小馬桶,因此,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小型馬桶蓋或是在馬桶前擺放凳子,不但具實用性也省了一筆花費。 4.大寶寶的退化問題:當家有新生兒來臨時,較年長的寶寶會以尿濕褲子或是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讓寶寶了解父母親仍然很愛他、重視他,以解決寶寶的退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