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媽-Sandr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03月19日
公開
8

請不要打你的寶貝

妳打了他,只教會了他幾件事(這是我的想法) 懦弱 仇恨 暴力 膽怯 最重要的,會傷了他的自尊心。 --------------------------下面是在討論區裡找來的文章 節錄至"培養高EQ小孩"一書. 為人父母不應該打小孩,因為: 被打的小孩智商會降低 在一項針對一歲至四歲的幼兒,長達四年的研究裡,新漢普夏大學的史卓斯博士發現,每週遭到父母親毆打三次以上的小孩,再長期追蹤研究結束時,每位小孩的智商平均降低兩分,至於那些從未被父母親打過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則是平均增加了三分. 史卓斯認為,當父母親願意跟小孩耐心的講理,而不是一味以毆打的手段管教孩子時,可以刺激孩子的認知能力.史卓斯同時發現,長期遭到雙親毆打的孩子,往往會出現焦躁不安的傾向,長此以往,小孩會開始出現攻擊性或是性格孤僻,以及表現出反社會的行為徵兆. 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當小孩在玩玻璃花瓶時,此時父母親如果打罵孩子,絕大部分的小孩都會立刻停止胡鬧.但是為人父母者管教小孩的初衷,不僅僅是要小孩立刻停止玩耍危險的玻璃器皿,更重要的是應該要教導小孩學會自制.如此當大人不在孩子身邊時,小孩依然能夠循規蹈矩,才不至於發生危險. 但是當父母親使用打罵的方式教導小孩時,孩子並不瞭解自己的行為有何錯誤,他們只會得到一個結論:下次搗蛋時,千萬不要讓父母抓到.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能夠耐心的教導小孩,雖然這種方式必須耗費較多的時間力氣,但是小孩往往可以瞭解父母親規定的真意,即使大人不在身邊,小孩也會確實遵守規定,因而確保孩子的安全. 錯誤的示範 如果當哥哥出手打弟弟,你卻動手教訓大兒子,此時孩子得到的訊息並不是打人不好,而是只有在你個子比對方高,力氣比對方大時,才可以出手打人.當父母親使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小孩時,只會增加孩子打人的慾望. 有些父母親平時並不打小孩,但是一旦碰上攸關孩子安全方面的問題時,大人會打孩子一下屁股,藉由這個舉動向孩子表示:你絕對不可以自己過馬路,絕對不可以把手指伸進電扇裡面等等.但是我認為,無論遇上何種狀況,為人父母者都不宜使用暴力的方式教導小孩. 也許在以前的時代,大人輕拍孩子幾下屁股其實無傷大雅,但是如今小孩生活裡充斥著各種不同型式的暴力,無論是電腦,錄影帶,電視節目或是電視新聞,處處充滿著各種暴力影像.難怪會有那麼多團體要求電視台實施節目分級制度,呼籲大型玩具連鎖店停止販賣玩具手槍,因為大眾已經警覺到,小孩子長期暴露在暴力訊息之下,往往本身的行為也會趨向暴力.因此為人父母者有責任為孩子建立一個沒有暴力的生長環境,但是如果你習慣輕易的動手毆打孩子,小孩子難免有樣學樣. 打小孩會打成習慣 我想天底下絕大多數的父母,在疲憊不堪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一定都曾經有過想要把不聽話的孩子丟到窗外的念頭.當為人父母竟然想要把自己的親生骨肉丟掉時,並不是因為這些父母心腸惡毒,而是因為父母親也是人,耐心和體力都有極限,難免會碰上心力交瘁,面臨崩潰的時刻.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既然身為萬物之靈,因此具有絕佳的自制能力,對於寶寶無限愛意,以及保護孩子安全的本能,基於人類的種種天性,使得父母親無論如何煩躁疲倦,都還不至於真正把孩子丟出窗外. 但是如果你平常就有打小孩的習慣,假使哪一天孩子突然闖禍了,你很有可能下意識的立刻出手毆打孩子.絕大部分的父母親都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因為非常生氣而動手毆打孩子.可是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是因為父母親還沒有真正碰到小孩子犯下大錯,當孩子把果汁灑到你昂貴的套裝上時,碰上這種狀況誰不生氣呢?當你在震怒的時候,真的還可以控制自己出手的輕重嗎? 打小孩跟虐待兒童的分野又該如何界定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養成動不動就毆打孩子的習慣,如此你就完全不必憂心這些惱人的問題了. 小孩也許會怕你,可是他絕對不會尊重你 管教小孩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希望當孩子處於青少年叛逆階段期間,父母親仍然管的動小孩.如果從小你就培養小孩子講道理的習慣,當孩子到了十五歲的叛逆階段時,比較有可能會聽從父母的建議.換言之,付母親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讓小孩瞭解即使他們犯下大錯,依舊可以得到大人的協助,但是如果孩子從小就怕你,當他們遭遇困難時,小孩肯定不會前來向你求救. 有一次我在超級市場裡,親眼目睹一個令人非常難過的鏡頭.一名四歲的小女孩,在超級市場的走道上到處亂跑,雖然女孩的父親高聲嚇阻,但是小女孩依舊跑個不停.沒想到正當他跑得非常的興奮時,突然間小女孩停止腳步 -- 他並非被父親抓到 -- 臉上充滿恐懼的神色,小女孩立刻蹲在地上,整個頭埋在臂彎裡,準備接受懲罰.果然他父親過來以後,真的捲起手裡的報紙,狠狠的打了他幾下,當我目睹這一幕,小女孩非常清楚自己一定會被父親修理時,那種感覺真令人心酸. 我常常不斷的思考,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將來他們面對性,毒品,或是成績不及格等問題時,孩子會詢問父母親的意見嗎? 假如你以為只要大人嚴加管教,小孩就絕對不敢亂來,那你就太健忘了,如果你回想一下自己從前的模樣,就應該知道所謂的青少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天不怕地不怕的.

2007年03月15日
公開
36

晚上10點後睡 小夜貓族近3成

現代父母多晚睡,許多孩子跟著夜裡精神抖擻,儼然成為小夜貓子。一項調查顯示,近三成三歲以下幼兒晚上十時以後才入睡,醫師認為,沒有在該睡的時間入睡,可能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小朋友到底何時該睡?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指出,嬰幼兒睡眠時,在夜間十時到凌晨二時之間,釋出生長激素比清醒時高出三倍以上,他建議幼兒最好十時以前上床。 周怡宏強調,良好睡眠可促進生長、提升免疫力及幫助大腦細胞發育,若睡不好,學習、記憶、神經、荷爾蒙、免疫、心血管等發育都會受到影響。 周怡宏在二○○四年一月到二○○五年七月間,調查健兒門診五百零六位零到六歲嬰幼兒睡眠狀況,請家長填寫問卷。結果發現,大多數幼兒在晚間九時、十時入睡,但隨著父母作息愈來愈晚,小夜貓子也不少,六個月以下嬰兒竟有一成在晚上十一時以後才入睡,四歲以上幼兒大部分在十時以前上床,但也有一成六在晚上十時以後才睡著。 這項調查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睡眠期刊(Sleep &Biological Rhythm )」。周怡宏說,許多父母也已經意識到問題,常有人在門診詢問「有沒有辦法讓孩子早睡?」周怡宏說,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跟著孩子一起睡」,有人覺得非常簡單,但也有家長坦言做不到。 在雜誌社工作的林小姐說:「我九時就跟著孩子一起睡。」工作沒有做完怎麼辦?睡到晚上十一、十二時再起來繼續做。雖然睡眠被砍成兩半,但「為了不讓孩子晚睡,只好如此」。 周怡宏說,有些家長願意為孩子調整作息,有些則因為工作因素,實在無法配合,只能儘量設法讓孩子早睡。調查發現,四歲以上幼兒近八成在十時以前入睡,可能與孩子必須早起上幼稚園有關。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說,如果晚睡又早起,孩子睡眠時間不夠,許多寶寶會有起床氣,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緒焦躁。 除了晚睡,周怡宏發現,夜間醒來和入睡困難是嬰幼兒兩大睡眠問題,但亞洲父母常愛之適足以害之,例如哄孩子入睡時,讓孩子在大人臂彎裡入睡、孩子一哭醒就急著抱入懷中安撫,其實都不必要。 周怡宏認為,應培養孩子自己入睡能力,可在睡前幫孩子洗澡、按摩,讀床邊故事,唱首安眠曲,營造睡眠情境;如果孩子半夜醒來,只要不是疾病因素,拍拍孩子即可,不須立即起身抱起安撫。

2007年03月15日
公開
51

入睡困難、夜間驚醒 分居嬰幼兒睡眠問題前兩名

一項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北台灣有超過六成的寶寶有睡眠問題的困擾,睡眠問題所帶來的不良睡眠品質可能增加照護者壓力及同時造成照護者睡眠不足之外,也將造成寶寶生理及心理上的相關疾病。 進行該項研究的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助理教授,同時也是亞太地區兒童睡眠專家聯合會以及世界兒童睡眠醫學會成員之一的周怡宏醫師表示,嬰幼兒於睡眠時,尤其是在夜間10點至淩晨2點之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清醒時高出三倍或以上。此外,良好睡眠能促進寶寶免疫力生成及腦細胞發育,要維持寶寶高人一等的成長及健康,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不可或缺的首要元素。 研究顯示,嬰幼兒睡眠問題在北台灣相當常見,其中「入睡困難」和「夜間驚醒」分居一、二名 周怡宏醫師之這項最新研究發表於國際知名睡眠期刊「Sleep & Biological Rhythm」最近一期雜誌之中,調查顯示下列重要的臨床結果:(1)將近四成的嬰幼兒經常在半夜醒來;(2)超過七成的嬰幼兒需要三十分鐘或更久才能入睡;(3)三成五的嬰幼兒因為其他疾病而影響夜間睡眠品質;(4)將近六成五的照護者認知嬰幼兒有睡眠方面的問題。 周醫師之研究結果係針對506位於長庚健兒門診就診的0~6歲嬰幼兒睡眠調查所完成。由問卷調查結果可發現,北台灣最普遍之嬰幼兒睡眠問題為夜間驚醒(醒來次數大於一次)和入睡困難(超過三十分鐘方能入睡、於就寢時發生掙扎現象)。周醫師同時表示:「嬰幼兒睡眠問題不只在台灣,從一些跨文化的研究發現,嬰幼兒睡眠問題似乎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例如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泰國等等,我們皆觀察到類似的嬰幼兒睡眠問題。」 至於何謂夜間驚醒?何謂入睡困難?周醫師解釋:夜間驚醒為常見的小兒睡眠狀況,其發生原因主要為寶寶沒有從小培養自我舒緩入眠的能力,而每次夜間醒來後都需要父母再次撫慰入眠。入睡困難代表的則是寶寶經常在睡前掙扎抵抗、拒絕入睡,或是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入眠。長期的「夜間驚醒」及「入睡困難」皆會造成寶寶與照護者本身之不良睡眠品質,更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夜間驚醒」及「入睡困難」所帶來之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小兒睡眠對成長發育的重要性及未來成人時期重大疾病的影響 良好的睡眠品質幫助維持人體功能正常運作已是眾所皆知的訊息,然而對寶寶來說,良好睡眠品質更可促進生長、提昇免疫力及大腦細胞的積極發育。睡眠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賀爾蒙,而嬰幼兒於睡眠時,尤其是在夜間10點至凌晨2點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寶寶於非睡眠時期高出三倍或以上!此一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並轉化成肌肉能量、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發展、加強蛋白質合成…等。在學習方面,認知功能的維持與記憶力的發展也與良好睡眠有直接的關係,而良好記憶力發展有助於寶寶學習能力的提升。睡眠同時也是一種發洩情緒與壓力的管道,有些寶寶晚上沒有睡好,一早起來就會有起床氣,容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緒焦躁不安的情形。 在疾病方面,睡眠減少會造成體內細胞異常分裂,引起低度發炎的C-反應蛋白增加,而C-反應蛋白質會破壞動脈內壁,進而導致心血管及心臟等相關疾病。此外,研究證實(Stapleton, 2001),睡眠減少與細胞免疫力的降低也有直接的關係。 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有助於寶寶獲得優良的睡眠品質及增加親子之間的親密互動 面對這麼多的嬰幼兒睡眠問題,家長應該要怎麼照護及解決呢?周醫師表示,良好睡眠習慣的建立能有效提升寶寶的睡眠品質;至於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可分為下列兩個部份:第一、培養規律的睡眠時間及步驟;第二、學習自我舒緩入眠。 協助寶寶培養規律睡眠時間及步驟有下列原則可循:(1)固定寶寶的睡眠時間。例如:每晚固定九點就讓寶寶上床睡覺,逐步制約、調整寶寶的生理時鐘,進而減少睡前哭鬧或因精力過於充沛而無法入睡的情況發生。(2)替寶寶於睡前執行數種舒適、安靜的活動,將有助於培養寶寶就寢情緒、同時減少入睡所需時間!周醫師表示:「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睡前幫寶寶讀個小故事、唱首輕柔的安眠曲,這樣的方式不只能讓寶寶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在建立睡眠習慣的過程中還可增加父母親與小寶貝之間的親密互動!可說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執行以上步驟之後,在寶寶已產生睡意而尚未完全入睡時,將寶寶單獨置於床上,促使寶寶單獨入眠,以建立其自我安撫、睡眠的能力;這樣的概念就是「自我舒緩入眠」。如此一來,即使寶寶發生夜間驚醒的情況,也毋須父母立即起身安撫,非因尿布濕、疾病…等其他因素,寶寶就應該倚靠「自我舒緩入眠」再次獨自入眠。周怡宏醫師表示:「睡前充分建立跟寶寶的親密感、安全感、舒適感,就能加強寶寶自我舒緩入眠的能力。自我舒緩入眠能力的培養,不只能解決睡眠問題,更能幫助寶寶將來獨自面對問題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周醫師最後補充:「嬰幼兒睡眠問題很常見,有可能是長期、慢性的!然而只要從小幫寶寶養成良好睡眠習慣,不只能讓寶寶一夜好睡,更有助於減輕父母照護壓力!我呼籲所有家長一同關心與重視嬰幼兒睡眠問題!」

2007年03月04日
公開
1

上午旗山、美濃+晚上鹿耳門煙火

早上到旗山去看大姨。 順便約丞郁全家,原本是要去走春的。 結果是天氣熱到不行!快要中暑。 往美濃的路上,兩邊都是波斯菊,有紅的、粉紅、橘色、、、非常壯觀。 拍照的人更是人山人海。 不過拍沒兩張就頭暈了,真的很熱。 這小子一下子要人抱,一下子要自己走。 照顧起來真的很累! 丞郁把一直說,丞郁啊!你趕快自己會走吧! 我心裡想,會走了就有得你受的啦! 並沒有比較輕鬆啦!相信我! 拍完照趕快去吃冰,是我從小到大都在吃的。 當然阿婆這次依然沒有跟我拿錢啦! 每次都帶一大堆人去,阿婆從來不跟我拿錢。 真是不好意思喔! 有夠好吃的,我連作夢都會想去吃! 果然丞郁把吃完又拎了兩箱上車,我也拎了兩箱,另外又寄了兩箱送人。 下次要回旗山再來辦搶搶,搶到的媽咪我寄阿婆冰給你們吃喔! 丞郁很好笑,一看到東西來就一直吞口水,真的很腮吃ㄋㄟ∼ 難怪肉肉肉,肚子原滾滾,好可愛! 回台南之後,又馬不停蹄的到土城。 一年一度的高空煙火,看了真的好爽。 但是這個小子會怕,一直該該叫。 真是傷腦筋ㄋㄟ∼ 老爺問我:『為什麼以前沒小孩的時候不來?』 現在帶小孩來一直吵?! 我怎麼知道啊?你以前不帶我來還敢說喔你?! 小A一直要黏著我,還在頂樓冷風中餵ㄋㄟ。 累死我也∼不過真的很值得一去,超美的,又很震撼! 明年一定還要去!每年都要去!拜託小小青媽你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