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ALIC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今晚哪裡有問題] 跳級生的背後

2007年10月23日
公開
68

看完這篇文章, 有些感觸 這個媽媽將孩子的學習視為自己的事業, 我認同 但是把孩子的學習過程壓縮成這個樣子, 等孩子長大、了解自己之後, 會不會有所遺憾而對父母埋怨呢? 還會覺得 "跳級" 是種成就或榮耀嗎? 我的女兒不是天才資優生, 我選擇讓她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 9月中旬出生的她得晚一年就讀小學 就讓她快樂的上學玩吧! ******************************************************************** 跳級生的背後  文:陳安儀 昨天應邀去上「今晚哪裡有問題」節目當特別來賓,當集的節目主題是「跳級生」。主角人物是兩個跳級生的家長蔡爸爸與蔡媽媽,我和另外一位媒體人、還有在建中任教超過三十年的陳美儒 老師,則是搭配的來賓。整場錄影,簡直是讓我有「傻眼」的感覺。 蔡爸爸與蔡媽媽本身都是相當高水準的知識份子,蔡爸爸是光武工專電機助教、留美高材生,蔡媽媽本身是家管,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系畢業。三個孩子中,老大佩真今年以十六歲的年紀,拿下大學指考第四高分,錄取台大電機系,在就學過程中,她兩度跳級,國小跳一次、國中跳一次。老二也是跳級生。 蔡爸爸、蔡媽媽與大家分享他的「學齡前教育法」。他們說,兩個大的一出生,24小時內就抱回來餵母乳,還未滿月前,她就開始「字卡教學」。蔡媽媽手繪各式各樣字卡,還有由圓點點組成的「數目圖卡」,從1到 99,在每次餵奶前,寶寶哭鬧、最有精神時,在寶寶眼前晃過卡片,告訴寶寶相關的字、數目,然後再餵奶。蔡爸爸說,三歲前的寶寶有大腦有百分之七十的未開發區域,先給予字卡再給予喝奶,就是教導他「學習」跟給予「獎勵」。 接下來,寶寶還未學會走路,家中牆壁就貼滿了數字、九九乘法表,以及國小國語課本裡的課文。家中所有的家具都貼上中英文字卡,隨時隨地不忘教學。因此,在蔡媽媽的耐心教育下,蔡佩真一歲就已經識得數字及國字,會用手指出正確位置,兩歲會說話時,就已經會背完九九乘法表,三歲已經可以自行閱讀中英文故事,並在鄰居教導下,學會基礎日文。她中班以前已經把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上完。於是,她小學二年級就隨著媽媽到師院附小上六年級的數學課,四年級時跳級至五年級。國二下再跳國三下,隨即考上北一女中。 蔡爸爸並分享孩子們生活的點滴,包括喜歡打球、打撲克牌,以及他自創的「十分鐘預習法」及一些聯想記憶術等等。節目結束後,他並送我一張他個人印製的「學齡前教育」的演講DVD。 我當場只能不停的搖頭讚嘆。我看到的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女的教育上,將所有自我的成就都擺在成就兒女上。但是,我也看到,蔡家父母將所有的心力放在智育的教育下,三個孩子在優秀課業表現的同時,顯然在人際關係上都有極大的問題。不斷的跳級,導致的是在學校裡的寂寞,沒有朋友,還有,人生閱歷顯然較同年紀的孩子貧乏。 陳美儒老師對於這樣的教育行徑十分不贊同,在錄影現場就不停的開砲,導致對方有點小尷尬,因此我的角色其實比較像潤滑劑一般,偶爾開個玩笑,嘲笑自己很懶,沒有辦法這樣教小孩。不過,私底下,我很認同美儒老師的看法。 美儒老師在建中任教三十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她說了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有趣。她說,有一年建中將所有數理資優的孩子集中在一個班上,那年,那個班上考上了六個台大醫科,十幾個台大電機。其中有一個「考壞」了的孩子,考上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放榜當天人就消失不見,大家嚇壞了,後來陳 老師在碧潭橋畔找到了他。她想說的是,一路順遂、超人一等、資賦優異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大家在一味追求學業的資賦優異過程中,不該忽略的是孩子的體能教育、品格教育、愛情教育、財物教育、人際關係、以及各種各樣生活中的歷練。 最好笑的,是二十年後,陳 老師去參加這班同學的喜酒。在喜宴兼同學會上,眼看當年資賦優異、人人稱頌的這一群大男孩,分坐了兩桌,變成醫生、工程師,並為人夫、為人父,喜酒的菜一上,大家不約而同,紛紛低頭不停的剝蝦?。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男生,自顧自的吃蝦,結果被老婆狠狠的踢了一腳之後,也開始低頭幫孩子剝蝦殼!哈哈!我在一旁,忍不住大笑! 陳 老師的意思是,「資優又SO WHAT?20年後,他跟一般頭腦普通的男人,並沒有兩樣!他仍然要在社會上生存,跟家人相處,結婚生子、養兒育女。」 今天我去上MOMO親子台時,忍不住跟現場兒童心理師分享昨天的錄影經過。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超棒!他說: 「人生的風景有多少?值得我們慢慢享用。何必急著把它壓縮著過完?」 沒錯啊!就是這種感覺! 我並不否定蔡爸爸、蔡媽媽的心血,也認為他們全心為兒女的付出非常值得讚美,但我相信,以他們夫妻倆資質的優秀,即使不在寶寶滿月前就開使用「閃卡」、「字卡」,奮力的教學,他們的孩子一定也可以順利考上北一女、台大電機!我相信,優秀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在學業上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或許多用了一、兩年的時光。 但是,童年的時光何其珍貴? 與其辛辛苦苦的製作閃卡、字卡、數目圖卡, 為何不用這樣的時間多跟孩子去溪邊散散步、看看美好的晨光? 與其花費時間教他「媽媽起床、爸爸讀報」的國語課文,為何不多講幾個好聽的故事、讀幾篇優美的詩歌? 與其花時間背九九乘法表, 為何不帶孩子看一場好看的電影,看一齣有趣的話劇? 與其讓孩子先讀他還不需要知道的知識,何不帶孩子一起粉刷油漆、擦地洗碗、種花除草,或是去一趟育幼院、幫忙照顧其他失去父母的幼兒,讓他懂得關心這個社會? 與其在十五歲時就在大學選修課程,為何不鼓勵她多交幾個閨中好友,去逛個街、打個工,讓她培養正常的社交關係? 在全力追求智育的時刻,我看不到的是強調孩子品格的教育、藝文的欣賞與正常的社交培養。 最重要的並且是:生活的歷練缺乏。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正是最甜美的時刻,她應該要有她這個年齡所該有的青春、愛情,擁有運動與社交、懂得追求自己所愛,享有秘密與夢想。 我期望我的女兒十六歲時,除了唸書之外,看到人會主動的打招呼、微笑,對於長輩展現出應有的禮貌,進退得宜,而不是當別人向妳問好時,只知道直楞楞的瞪視對方、沒有任何反應。我希望我的兒子十四歲時,對於沒看過的環境充滿好奇,到了攝影棚會問東問西,而不是呆若木雞。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爬山涉水,懂得探詢世界,求知慾不僅僅限於學業。我希望她在苦讀ABC時,除了用來看TIME雜誌,更能領略毛姆、莫伯桑筆下的人生縮影。 是的,生命何其珍貴?求知何其快樂?我並不急得他們跳躍度過,也不在意是否速成有效,我只希望他們慢慢享受、領略其中美的世界。

[聯合書報攤] 養成學習力,爸媽能幫什麼忙?

2007年10月21日
公開
35

養成學習力,爸媽能幫什麼忙?  學前教育雜誌 2007/07/05 每個孩子的學習動力從一出生就啟動了,但是為什麼有些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些人卻茫然不知方向?我們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學習,為何眼看著有些孩子總是懶得學? 【文╱楊毓菁(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謙謙兩三歲時愛上了坐捷運。外公外婆知道他有興趣,每周六日就帶他往捷運站跑,想出站走走就隨意逛逛,今天玩台北木柵線,明天玩淡水線,不斷地帶謙謙坐捷運遊山玩水。 不久後,謙謙開始頻繁地問爸媽跟外公外婆:「XX捷運站怎麼寫?」,大人寫給他,他就照抄,只要他發問,大人就回答。 接下來,他很想畫他坐過的捷運路線,但又畫不出來,外公把空白的捷運路線圖印給他,他們坐過哪些站,謙謙回家慢慢地一一填上站名。沒多久,外公不需要再印空白路線圖了,謙謙已經可以在白紙上畫出各種路線、寫出各個站名了。 現在謙謙進了幼兒園小班,同學們還不太會認字寫字,但他的國字、數字能力明顯超前。 謙謙的爸媽和外公外婆到底做了什麼?真得沒做什麼!只有「支持」,孩子對哪些素材有興趣,就是支持他。坐捷運也許不會培養一個小天才,但是大人的支持力量會讓孩子勇於探索,學習熱情不滅,這才是孩子成為天才的背後關鍵。 支持就好,別幫倒忙 信誼實驗托兒所幼兒園發展組主任朱郁文認為,當孩子某個時期特別對一件事物著迷時,有些爸媽會擔心孩子學習面向偏頗,怕學了這個,別的沒學;但是孩子的學習是跨領域的統整學習,就像謙謙從坐捷運中學到的是語文、數概念等,等他在這項學習中滿足之後,自然會再朝其他有興趣的方向學習,爸媽的角色就是觀察與支持。 孩子自己探索新事物一會兒之後,會拿著物件跑來找你,這時只要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他會繼續完成"玩"的任務。 到底如何拿捏「支持」的分寸呢?當爸媽看到孩子跑來分享對疊積木有興趣時,用接納開心的態度回應,讓他繼續玩、繼續操作;在他玩的過程中不時觀察他是否需要幫助──例如提供相關素材、資源,有時與他對話,回答他的發問。 如果孩子想放棄了,爸媽適時提點,例如學習用剪刀剪紙,孩子怎麼剪都剪不好,可能只是握姿不對,爸媽稍微提醒他「這樣比較好剪喔!」他學點小技巧就會了,他會願意繼續嘗試,如果他一直不會,可能一急,乾脆用撕的比較快──但是他並沒有過了學習剪刀這一關。 適時牽引,讓孩子自己跨過障礙 「陪孩子共玩,要觀察他怎麼學習,爸媽加一點提醒,孩子會很開心地重覆學習他會的東西,一直玩到熟練為止。」爸媽發現他對剪紙很有興趣,再找剪紙書等相關資源讓他參考,但這些資源要適合孩子的程度。 若真的太難了,爸媽先同理他:「這樣疊積木真的不太容易喔!那我們來看看這個桌子,咦!為何它不會倒?」並再次鼓勵他:「那我們來做成這樣子,看看會不會倒?」 「這就是父母的支持角色!」朱郁文說,當孩子有興趣學習時,爸媽興味濃厚地陪伴他、與他對話;放棄時,爸媽適時牽引,問他問題、舉例觀察另一件相關的遊戲,再讓他自己操作,他會自己跨過了這個學習障礙。 把玩具拿來推、拉,或拿起來摔、扛著到處走,都是他體驗這個物件的一種探索,從中學習並培養各種能力(攝影/楊惠民 提供/學前教育雜誌) 孩子真得有學到嗎? 另一種典型的爸媽則是擔心孩子沒學到、學不好,例如到美術館看畫展,常聽到爸媽會很急切地問「你有沒看到這幅畫,快看阿!」,爸媽深怕孩子沒吸收到,很想導引他去看去聽,這種推力卻扼殺了孩子的興趣,「父母只要將心比心,自己在學習時希望得到哪種支持,再用這種角度去看孩子的心境。」朱郁文說。 但是爸媽給了學習素材與環境,怎麼知道孩子學到了沒? 看完畫展,可以跟孩子聊聊,或許他一時說不出個所以然,過幾天他會開始冒出一些觀點,就可以知道他吸收轉換的程度;若爸媽一開始就給壓力,永遠不會收到孩子後來可能發生的回饋;尤其不應該要求孩子學第一次就學會,因為學習是不斷輸入,再累積上來的。 「孩子會從學習得到的經驗中,主動建構出自己的模式。」朱郁文認為,大人要把孩子的學習權歸還給孩子,重視他主動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大人直接灌輸教導。 停.收.等.慢,孩子樂於學習 著有「教出學習力」一書的台大化工系教授呂宗昕,觀察到爸媽最常犯的幾個錯誤;他認為,孩子的思考比大人慢,處理問題的經驗也比大人少很多,但心急的父母往往忍不住直接給答案,造成的後果──孩子當然懶得探索思考、懶得解決複雜的事情,因為他知道爸媽會是他的好幫手。 他提出四字訣「停、收、等、慢」,直接告訴答案對孩子來說只是訊息的接收,尋找答案及解決問題的過程才是啟發智慧的重要學習關鍵,「孩子辛苦思考、學習所得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答案。」他指出。 呂宗昕認為,父母應該停止給速食答案,孩子遇到疑問時,先反問他「你覺得該怎麼做呢?」,如果孩子較大可以要求他們去找資料,略微試探孩子反應後再決定如何從旁協助;但父母要收回立刻想援助的手,要讓孩子知道有問題要自己解決,讓孩子養成自我負責的習慣,也讓他了解獨立解決問題是自己的光榮。 如果孩子絞盡腦汁試了很久,還是沒辦法,爸媽可以慢慢每次給予少許提示,自行解答的權利還是留給孩子,他才會從學習中獲得高度成就感,也會加強他再度挑戰學習的信心;也才能從一貫的生活態度中,建立主動學習的習慣,養成與眾不同的學習力。

于美人FUN長假:送給人生中途的300天旅行

2007年10月17日
公開
3

燒燙燙 今天剛自7-11拿到的新書 大略翻了一下內容, 覺得旅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從行前的功課到旅行途中的感受,以及旅行結束後的感覺記錄 書唸的不夠還真無法將所有的想法以文字或圖片來表達 啊! 我得多讀點書了!! 【內容簡介】 在生命的轉折處放自己長假, 迎接你的將是更FUN的人生! 2005年到2006年的730天裡, 40歲的于美人,向演藝圈請了300天長假去旅行! 在于美人事業如日中天之時, 為何她要丟下高收視率節目的主持棒? 為何她要放棄可預見的優渥收入? 為何她要告別台灣所有愛她的觀眾與聽眾?…… 難道單純就只為了去旅行? 于美人說:『我從來沒有為我的人生下半場感到惶恐,我只是忽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我是否該「中場休息」一陣子呢?我知道自己必須忍痛放棄很多事情,但如果沒有中場休息一段時間,我怎麼能保證我的人生下半場能夠揮出好球呢?』 於是,她開始積極的著手計畫: 她要帶著全家人一起探索世界! 她要去吃世界上知名料理達人的夢幻料理! 她要去看她心靈深處一直想造訪的聖地! 她要找個風光明媚的地方長住下來,體驗單純的家居生活!…… 經過300天的長途跋涉,世界在于美人的眼裡變小了, 但她的內心世界,卻變得很大、很大…… 【作者簡介】 于美人 廣播、電視名主持人、暢銷書作家。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原為南陽街國文補教名師,後轉戰主持人工作。 于美人以親切、熱誠、妙語如珠的主持風格與幽默、感性兼具雞婆式正義感的獨特性格,在台灣電視圈與廣播圈都有極為亮眼的表現,人氣為之十幾年而不墜!目前代表作品為美人晚點名(年代)、新聞挖挖哇(超視)、美的世界(中廣)、生活好自在(八大)。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2007年10月17日
公開
2

看完『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後, 深受吸引買了這本早想看的書『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內容簡介】 我老師一生所教的最後一門課,每星期上課一次,地點在老師家的書房窗邊,窗外可看見一小株芙蓉,粉紅色的葉子落地紛紛。每星期二上課,早餐後開始,課程可以稱做「生命的意義」。 老師用他的人生經驗來教。 這門課沒有評分,但每星期會有口試,你要回答一些問題,並提出疑問。你有時也得做些事,像是把老教授枕著的頭換個舒服的姿勢,或是把眼鏡架到他鼻樑上。吻他額頭道別,可以讓你得到額外學分。 這門課不需要課本,但涵蓋了很多課目,包括愛、工作、社區、家庭、年老、寬恕,以及最後的死亡。最後一堂課很短,只有幾句話。沒有畢業典禮,只有一場葬禮。    沒有期終考,但要寫篇不短的報告,討論你所學到的事。我的報告就是這本書。    我老師一生最後一門課,只有一個學生。     這個學生就是我。 >>>>>>>>>>>>>>>>>>>>>>>>>>>>>>>>>>>>>>>>>>>>>>>>>>>>>>>>>>>>>>>>>>> 本書作者,米奇,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社會,載浮載沈,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十六年後,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於是,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 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這位老師,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讓他重新看待生命。 作者在夢想褪色、視野變窄、情感變得僵硬的時刻,有機會聆聽昔日恩師的教誨。讀到這本書的人,也彷彿跟著旁聽了這堂叫做「什麼是人生」的課,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與溫暖。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讀後會讓你一輩子難忘。 中文版銷售超過六十萬冊,全球銷售超過一千萬冊。本次為大塊文化十週年新封面紀念版。 【作者簡介 】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體育記者,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 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他的第一本非體育文章的作品。另外著有《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大塊文化)。

惘然記(這本還沒到)

2007年10月17日
公開
4

這本還沒到,補貨中.... 看完李安的色戒, 容易上癮的我一出電影院就往誠品走去-->我要看原著 這個念頭在發現色戒只是短短40頁的短文後, 被節儉的個性給蓋過去 所以一找到這本有收錄色戒原著的合輯, 趕緊下單, 卻是缺貨狀況...煩 等吧, 好書是值得等待的, 我才不取消訂單呢! 【內容簡介】 這小說集裡三篇近作其實都是一九五O年間寫的,不過此後屢經徹底改寫,『相見歡』與『色,戒』發表後又還添改多處。『浮花浪蕊』最後一次大改,才參用社會小說做法,題材比近代短篇小說散漫,是一個實驗。 這三個小故事都曾經使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這麼些年,甚至於想起來只想到最初獲得材料的驚喜,與改寫的歷程,一點都不覺得這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得。這也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因此結集時題名『惘然記』。 其中〈相見歡〉、〈色戒〉、〈浮花浪蕊〉是寫於1950年間,張愛玲非常喜歡這三個小故事,甘心一遍遍改寫許多年。她認為『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這也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因此結集時題名《惘然記》。』另兩篇小說,〈多少恨〉是電影劇本《不了情》的前身;〈殷寶灩送花樓會是1983年補寫1944年舊作。〈情場如戰場〉則是根據舞台劇『溫柔的陷阱』改編的電影劇本。 作者:張愛玲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1992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30550X 裝訂:平裝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2007年10月07日
公開
7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 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 【內容簡介】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人生的三種狀態

2007年10月01日
公開
38

一位白髮 蒼蒼的老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時說:『這是我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了,這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也是一堂深奧的實驗課,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永遠記住這最後一堂課。』 教授說著,取出一個玻璃容器,又注入了半容器清水。 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進一旁的冰櫃說:『現在我們將它製冷。』 過了一會兒,容器端出來了,裏面的水凝結成了一塊晶瑩剔透的冰塊。教授說: 『 0℃ 以下,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種形態,但水成了冰,它就不能流動了。』 『現在,我們來看水的第三種形態。』 教授邊說邊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在酒精爐上,並點燃了酒精爐。過了一會兒,冰漸漸融化成了水,後來水被燒沸了,咕咕嘟嘟地翻騰出乳白色的水蒸氣,在實驗室裏靜靜地氤氳著,彌漫著。 過了沒多久,容器裏的水蒸發了。教授關掉酒精爐,讓同學們一個個驗看玻璃容器,說:『誰能說出這些水到哪兒去了呢?』 學生盯著教授。他們不明白這最後一堂課,學識淵博的教授為什麼給他們做這個最簡單的實驗。 教授看著那些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說:『水那裡去了呢?它們蒸發進空氣裏,融進藍藍的遼闊無邊的天空裏去了。』 教授微微頓了一頓又說:『你們可能都覺得這個實驗太簡單了,但是……』 教授口氣一轉,嚴肅地說:『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 教授瞅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學生說:『水有三種狀態,人生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是由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 教授說:『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是 0℃ 以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世界也就不過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 『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麼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他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 『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 100℃ 的熾熱,那麼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雲朵,他將飛起來,他不僅擁有大地,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教授微笑著望著他的學生們問:『明白這堂最簡單的實驗課了嗎?』 『不,這不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